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語文《芙蓉樓送辛漸》教學反思

六年級語文《芙蓉樓送辛漸》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W 次

 【教學反思一】

六年級語文《芙蓉樓送辛漸》教學反思

這首送別詩以事件命題,前兩句寫事,後兩句借景抒情,比較好理解。所以,我採用多讀多想,想象畫面,理解詩意的方法。讓學生把各自理解的詩句組合起來,成爲對整首詩的理解,就像拼圖一樣拼出完整的畫面。

學生在反覆自瀆的基礎上,開始表達自己看到的畫面。

樑旭說:“唯見長江天際流”意思是——“只見長江向天邊流去。”唯,只。天際,天邊。我說:對。我讓學生隨手做了筆記。再讀理解想象其他三句的畫面。

鄭傑說:“孤帆遠影碧空盡,”盡是盡頭。碧空是藍天。封偉思說:孤帆,一隻孤單的帆船,遠影,我啓發全班同學想:孤帆遠去,江面上會看見船的什麼?——影子。連起來說這句詩意思是——“一隻孤單的帆船連同它的影子,消失在了藍天的盡頭。”

周琪接着說:“平明送客楚山孤”客,指老朋友辛漸。孤,詩人很孤獨。我補充:平明,指早晨。連起來,是說——“早晨,送走老朋友,覺得楚山和自己都很孤獨。”

張傑站起來說:“寒雨連江夜入吳”寒雨,雨很寒冷,是秋天的雨。江,長江。我補充說:連江。秋雨灌滿了長江。夜,黑夜。如,來到。連起來是說——“在秋雨綿綿的黑夜,我趕到吳地送別老朋友。”

 【教學反思二】

《芙蓉樓送辛漸》是一首選自課外的送別詩,本詩構思新穎,淡寫朋友間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前兩句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了送別時的孤寂心情,後兩句自比冰壺,表達自己開闊的胸懷和堅強的性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於景。古詩字字凝練,句句雋永,必須要指導學生在咀嚼、體會、感悟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主誦讀,從整體上去感知詩的音樂美,把握古詩的韻律美,讓學生自主誦讀,發揮其主動性。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的個性特徵採取不同的誦讀方式,或聽讀、或範讀、或領讀、或齊讀。

初步朗讀,讀準詩的節奏,要求在語言層面上讀通全詩,做到停頓正確。如:在初讀古詩時,讓學生自讀三遍,要求讀準字音,句子讀通。在此基礎上讀出詩的節奏和停頓,同時穿插七言絕句的相關知識及朗讀技巧,然後範讀,指名讀,師生互讀等等。正確停頓、富有節奏的朗讀可使學生較快地進入賞析古詩的角色

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誦讀,學生被古詩的韻律美、節奏美深深感染,從而加深對詩文的感知。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探究古詩的慾望,而且爲學生理解、體味古詩的意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教學反思三】

這是一首選自課外的送別詩,本詩構思新穎,淡寫朋友間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前兩句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了送別時的孤寂心情,後兩句自比冰壺,表達自己開闊的胸懷和堅強的性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於景。古詩字字凝練,句句雋永,必須要指導學生在咀嚼、體會、感悟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主誦讀,從整體上去感知詩的音樂美,讓他們自然而然地步入詩的意境,最終獲得思想的啓迪,達到積累祖國語言,提高審美情趣的目的。針對本次教學實際,粗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把握古詩的韻律美,讓學生自主誦讀,發揮其主動性。在教學中我們應注重學生的個性特徵採取不同的誦讀方式,或聽讀、或範讀、或領讀、或齊讀。初步朗讀,讀準詩的節奏,要求在語言層面上讀通全詩,做到停頓正確。如:在初讀古詩時,讓學生自讀三遍,要求讀準字音,句子讀通。在此基礎上讀出詩的節奏和停頓,同時穿插七言絕句的相關知識及朗讀技巧,然後範讀,指名讀,師生互讀等等。正確停頓、富有節奏的朗讀可使學生較快地進入賞析古詩的角色。當然,無論採用什麼樣的誦讀方式,我們應在這一過程中進行科學的誦讀指導。引導學生把握聲調節奏,真正體現詩句朗讀中的韻律美,讀準詩句的節奏,有利於理解古詩的含義,讀出語氣和語勢,則有利於體會古詩的感情,表現出詩的抑揚頓挫。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誦讀,學生必然會被古詩的韻律美、節奏美深深感染,從而加深對詩文的感知。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探究古詩的慾望,而且爲學生理解、體味古詩的意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抓詩眼,把握古詩的意境,讓學生開拓想象,感悟詩人的內心。古詩是詩人的情與景、心與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它是一種感性形象。詩的意境正是詩人的思想感情的生活圖景和諧統一形成的,它需要感性熟悉和情緒體驗,在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王昌齡孤寂的內心時,抓住詩眼“孤“來層層深入理解。

首先通過詞想象畫面。如:讓學生找出詩中描寫了哪幾種景物,引導說具體,再發揮想象,你眼前彷彿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在想象中理解詩的大意,避免了以往以詞解詞的教法,既淡化了詩意,又培養的學生的想象力。然後通過一對錶示時間的詞語“夜”和“平明“引出《芙蓉樓送辛漸(一)》,這是前一天晚上王昌齡和辛漸在芙蓉樓飲酒話別的情景,結合一夜的寒雨體會此時詩人那種憂愁、孤寂的心情,指導朗讀,同學們的情漸漸濃了。最後穿插王昌齡的生平資料,在他坎坷的仕途中,再次體會與好友分別時的心境,再讀前兩行,真正走進詩人的內心。

在理解後兩句時,採用的換位想象,如果你是家中的某一位親友,見到辛漸會如何詢問?而詩人在與辛漸分別時只有一句囑託,那就是“一片冰心在玉壺”。再抓住詩眼“冰”和“玉”瞭解其特點,通過三次引讀深入感悟詩人那種高風亮節、矢志不渝的品格。通過多元解讀,渲染意境,讓學生入情入境的深入體會,詩中有畫,畫中有情,才能與詩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課雖然結束了,但是我的思考仍在繼續,無論是自身的素質還是業務能力都需要不斷地提高。以人爲本,完善自己,改進課堂,我會朝着自己的目標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