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古詩《示兒》教學反思(通用13篇)

六年級古詩《示兒》教學反思(通用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6W 次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六年級古詩《示兒》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級古詩《示兒》教學反思(通用13篇)

六年級古詩《示兒》教學反思 篇1

古詩《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之作:“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簡短的幾句話,飽含着詩人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懷。讀這樣的詩,讓我們真切的感受到一位愛國詩人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表達了作者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熱情。

教學時,我採用的古詩教學方法是:情境導入,瞭解詩人;讀通全詩,理解詩意;想象意境,感悟詩情。課前我認真製作了多媒體課件,以便於學生的理解和學習。

整首詩,我在朗讀指導上做了精心設計。我着眼一個“悲”字,運用拓展,感悟詩境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詩文,讀出詩中的“味兒”。我還是以這一個“悲”,把詩串起來,把學生的情感串起來,把我們的課堂串起來。我用了很感性的教師引導語言,爲的是抓住學生已有的情感,來提升感悟。如:“因爲陸游的愛國,看不到大宋統一,陸游遺憾啊!”“因爲陸游的愛國,想到那些望眼欲穿的北方百姓,陸游悲痛啊!”“因爲陸游的愛國,想着那些花天酒地,苟延歲月的南宋權貴們,陸游悲憤啊!”有了這樣的教師語言,學生的情感再次得到昇華。同時也自然的把內容歸結在了我們的詩句:但悲不見九州同。這時,學生的情緒還在激昂之中,所以繼續教學後兩句詩:王師被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因爲陸游的愛國,他還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國家,於是他對兒子千叮萬囑,我們的課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叮囑中,一次又一次的抒發陸游愛國感慨的朗讀中結束。

教學本課後,我也發現了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首先對寫作背景的介紹過於簡單,使學生對詩意的理解不夠透徹;其次,學生對偉大詩人陸游的愛國思想的理解僅僅侷限於書中的詩句,還有當時的歷史事件。在對學生進行思維拓展延伸時,我雖多方引導,但學生聯繫實際、自身談現在學習這首詩的意義時,部分學生的回答不能令人滿意。如能聯繫當前國家形勢談出愛國主義對與祖國統一大業的重要意義,中心就會得到再一次昇華。還有,我對多媒體教學的操作不夠熟練,影響了課堂教學的順暢進行。

通過此次教學,我進一步瞭解了自己,雖然已經積累了一些教學經驗,並努力把它們應用與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中。但學習是無止境的,今後我還必須深挖教材,課前認真備課、對學生的瞭解上做到細緻入微,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不斷提高。

六年級古詩《示兒》教學反思 篇2

《示兒》是陸游的絕筆詩,詩句意思平白質樸,容易讀懂,但感情強烈,表達了詩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一祖國的深摯的愛國激情。實際上這個願望貫穿了陸游的一生。在陸游出生的第二年,金兵攻入北宋首都開封,北宋政權滅亡。當年農曆五月,宋高宗趙構稱帝,建都杭州,歷史上稱爲南宋。南宋朝廷只守着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又對金採取屈辱投降的政策,在殘忍的金兵控制下的中原與華北地區的人民受盡了折磨。因此,陸游的一生也飽嘗流離之苦,無比悲憤。所以在他的很多詩中都寫到希望南宋王師早日平定中原。如《北望》“北望中原淚滿巾,黃旗空想渡河津。丈夫窮死由來事,要是江南有此人。”《病起書懷》“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等。

瞭解了這些之後,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思路:

1、提供註釋,讓學生藉助註釋自己理解古詩。

2、拓展陸游的其他愛國詩,在同類詩中體會陸游的愛國之深。出示《題臨安邸》,瞭解權貴們的花天酒地,苟且偷生,尋歡作樂。在相互參讀中比較,力求讓學生的情緒與詩詞產生共鳴,體會詩人在古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達到和詩人及本文的對話,走進陸游的內心世界。

3、反覆利用文中的插圖,用“讀了這首詩你彷彿看到什麼?彷彿又聽到什麼?”這樣的問題組織教學,引導學生想象說話、交流。然後出示司馬談、肖邦的臨終囑託,指名讀,組織練筆,還原一種情境。最後比較參讀,瞭解歷史,引導學生完善對話描寫,講述一段故事,達到對詩思想感情的昇華。

課堂不足:

1、教學設想三在課堂上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從學生的課堂想象交流、練筆反饋看,學生對古詩情境的還原、講述停留在一個層次上,沒有很好地體會到蘊含在詩人心中的那份無法排遣的悲痛,熱切的盼望和堅定的信念。

2、課堂上沒有安排學生自我小結與反思,沒有交給學生閱讀古詩的方法。

3、教學時間的分配不太合理,給予學生更多時間練筆,導致最後的有感情誦讀成了走過場。

六年級古詩《示兒》教學反思 篇3

《示兒》這首古詩的內容不長,但如果只抓讀、背和對詩內容的理解,學生興趣可能不大,因此,我把重點放在挖掘詩裏的愛國主義思想上,以愛國作爲主線,去設計課堂教學的過程。對高段學生的古詩教學除要求學生能背誦默寫古詩、理解字詞和詩意外,還要讓學生理解詩的意境,體會詩人在古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達到和詩人及文本的對話;同時,還要注意對古詩知識點的歸類,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古漢語的言簡意賅的特點,從而激發起學生對古代漢語和古代文化的熱愛。

這首詩詩人的感情豐富而深刻,陸游在古詩中除了抒發強烈的愛國之情以外,又有對南宋政權不思收復中原的不滿,對故土老百姓身爲亡國奴,處在水深火熱中的擔憂和同情,以及對自己“壯志未酬”的遺憾……所以,引導學生走進陸游,走進古詩的寫作背景,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應該是本堂課學習的重點和線索。

另外,陸游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愛國詩篇,我借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關山月》這兩首詩可以讓學生積累、學習,並且加深對陸游這個愛國詩人的認識。

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我也忽略了三個地方,一是對詩人寫作的時代背景沒有作細的闡明,只是讓學生簡單交流課前蒐集的資料,導致後面部分學生感情無法進入老師創設的情境中。二是在對學生進行古詩知識點的教學時,過於簡單,指導不到位,學生的理解不充分了,教學效果也就打了折扣。三是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前鬆後緊,造成匆匆結束教學。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主要採用加強朗讀,以讀促理解,以讀促感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辦法來解決。

六年級古詩《示兒》教學反思 篇4

古詩是中國燦爛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是人文教育和語言文字學習的豐富資源。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了數十首古詩,因此,古詩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新大綱在“附錄”中推薦了70首小學生古詩詞背誦篇目,由此數量上的增加,可以明顯看出,其目的是爲了加強古詩教學,擴大小學生對詩詞的閱讀。這應當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這首詩通俗易懂,寫出了詩人陸游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表達了作者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熱情。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學過不少的古詩,對古詩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而且這首古詩也較爲淺顯易東,所以我放手讓學生自學,然後以全班交流的形式共同品析重點詞句。

上課伊始,讓學生初讀詩文後,自己去弄懂課題和詩句的意思,然後讓學生緊扣全詩的情感基調,感受詩人的“悲”,然後通過簡介有關背景,讓學生了解詩人的"悲愁"心事,讓學生理解詩人陸游的臨終之“悲”。爲了使學生深刻體會詩人的“悲憤”教學中,我插入了陸游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及林升的《題臨安邸》,從中也讓學生感受詩人對祖國前途的憂慮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用堅定的激情表現出詩人一生爲多難的祖國吶喊的愛國精神,從而使學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從中體會詩人那種悲哀悽涼之心情。但從詩人的情感流向來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萬事空”這話看來平常,但就全詩來說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現了詩人生死所戀,死無所畏的生死觀,更重要的是爲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襯作用。朗讀時,“死”字應讀得急促,很快地帶出“去”字,以顯示詩人早已置生死於度外。“元”、“空”二字要讀得強勁有力,以反襯出詩人那種“不見九州同”則死不瞑目的心情。

課末又展示李清照的一首詩《夏日絕句》,一可以鞏固學生的對詩文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二是學生古詩詞的積累。

教學過程中,學生對詩文內容的理解能力是我沒有判斷到的,語言組織能力也不到位,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着重對學生相關語文能力進行鍼對性的訓練,全面提高本班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質。

六年級古詩《示兒》教學反思 篇5

《示兒》是我上得印象最深的一課。上這一課前,我想,這首古詩的內容不長,如果只抓讀、背和對詩內容的理解,學生興趣可能不大,因此,我把重點放在挖掘詩裏的愛國主義思想上,以愛國作爲主線,去設計課堂教學的過程。對高段學生的古詩教學主要是要讓學生理解詩的意境,體會詩人在古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達到和詩人及文本的對話;同時,還要注意對古詩知識點的歸類,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古漢語的言簡意賅的特點,從而激發起學生對古代漢語和古代文化的熱愛。

《示兒》這首詩,詩人的感情豐富而深刻,陸游在古詩中除了抒發強烈的愛國之情以外,又有對南宋政權不思收復中原的不滿,對故土老百姓身爲亡國奴,處在水深火熱中的擔憂和同情,以及對自己“壯志未酬”的遺憾……所以,引導學生走進陸游,走進古詩的寫作背景,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應該是本堂課學習的重點和線索。

另外,陸游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愛國詩篇,藉此首詩可以讓學生複習、積累、學習,並且加深對陸游這個愛國詩人的認識。

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在理解詩意的後面,又設計了這樣的兩個環節:

1、同學們,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來到700多年前這位偉大詩人的病榻前,你能向我們描述一下,你看到了怎樣的一位老人嗎?

2、如果你是陸游的兒女或他的親朋晚輩,此刻你看到了這樣的一位老人:他雖然久病纏身,不久於人世,但心裏更痛的是中原不能收復,祖國不能統一,他面容枯瘦,眼神裏卻滿含期待和信念,他在用緩慢而深沉的語調錶達人死之後萬事皆了無牽掛的曠達和淡定,但又希望你能在家祭的時候,要告訴他中原收復的消息。面對這樣的老人,你會對他說些什麼呢?請寫下來!

學生在描述和寫話之中,便能通過想象和詩人進行對話,同時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到詩人深沉的愛國之情,同時也激發起學生的愛國熱情。

但是,在實際上課中,我也忽略了兩個地方,一是對詩人寫作的時代背景沒有作細的闡明,導致後面部分學生感情無法進入老師創設的情境中。二是在對學生進行古詩知識點的教學時,過於簡單,指導不到位,學生的理解不充分了,教學效果也就打了折扣。

六年級古詩《示兒》教學反思 篇6

《示兒》一課緊扣一個悲字,讓學生理解詩文,重點思考:詩人臨終最大的遺憾是什麼?唯一的遺願又是什麼?哪句詩寫明瞭這一點?學生很快便找出了詩句?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我問學生從這兩句話中體會到了什麼?我追問:?這個‘悲’字包含了幾層意思?也就是說,作者都悲傷些什麼?學生的理解大都停留在詩句的表面。

講解中我介紹了一段金兵南侵,淮河以北百姓流離失所,朝廷被迫南遷但貪生怕死,一味求和的歷史,由此引導學生領會到作者有三悲:一悲,臨死前沒能看到祖國的統一;二悲,自己年邁體衰,無法再爲國家效力;三悲朝廷墮落,不派兵迎敵平定戰亂。所以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朗讀時,可輕讀首字?但?,以突出?悲?字。?見?字後要停頓長一些,然後一字一頓地讀出?九州同?三字,把詩人難以平靜的悲愴心境表達出來。同時又能凸顯詩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同時又配以拓展《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題臨安邸》讓學生從中明白當時的統治者昏庸,不思收復中原以至於詩人空有一腔報國之志卻什麼也做不了時的無奈,哀怨,傷痛,悲憤!讓學生透徹理解詩人陸游的臨終之?悲?,源自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適時的感情朗讀讓學生體會到詩人一生爲多難的祖國奔走吶喊的愛國精神,從而使學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激發他們的愛國志!找準詩眼,體會它貫穿全詩的情感是學詩的關鍵所在,適時的思想教育蘊含其中效果更佳!

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遵循了古詩教學的幾個步驟:明詩題;解詩句;悟詩情;入詩境。教學中我做到了這些,學生也入情入境的朗讀,指導使學生對詩文的理解又深了一個層次!另外,嘗試根據實際情況寫詩也是一不小的收穫。不過給學生自由體會的時間還不夠多,以後應放手讓孩子多做自主學習!

總之,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不管是古詩教學還是閱讀教學,我會按新課標要求努力探討,選擇最佳教學方案進行最優化的教學!

六年級古詩《示兒》教學反思 篇7

一、創設情境,充實體驗

針對這樣的一首古詩,學生的體驗也只是停留在詩句“但悲不見就州同”中的“悲”,根據詞語手冊與書本上的註釋,能夠體會的就是詩人陸游因見不到國家統一的那份遺憾,與自己不能參與抗金復國的悲哀。學生作爲個體經驗不豐富的,情感卻極其敏銳的一個羣體,讓他們在學習時,走進文本,走進能引起他們情感共鳴的情境中,往往比枯燥的、生硬的反覆朗讀更能調動學生的情感積極性。如在上述片段中:當學生有了初步體會到詩人的“悲哀”的心情,我就選取了《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題臨安邸》作爲補充材料。在過渡引導後,學生能根據當時的背景,詩文的內容,瞭解陸游當時還有“悲痛”、“悲憤”之情。如此一來,學生對句子“但悲不見就州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引導朗讀,鞏固體驗

感情朗讀能使學生在理解的同時受到感染和薰陶,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如上述片段中的陸游對兒子的最後遺囑“家祭無忘告乃翁”,體現的是一個愛國詩人的最後一段話,對兒子的千叮萬囑,讓學生朗讀時猶如自己就是詩人,怕兒子忘記自己的話,所以一遍又一遍的反覆吟誦;感情朗讀,還藉助一定的朗讀設計。在本案中,我適當的改變了詩句的原有句式,採用了排比的句式“但悲不見,但悲不見,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被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告乃翁!告——乃——翁!”,這樣的朗讀,不但有新意,而且對文本也更有加深,甚至還增強了學生朗讀時的氣勢,效果下來不錯。

三、展開想象,豐富體驗

學生學習文本的過程,就是憑藉語言文字對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理解過程,而這都需要學生豐富的想象。兒童時期是一個充滿想象的時期。古詩的內容雖然短小,但是情感卻不亞於抒情散文。古詩的教學,忌諱的是過多的教師語言,死板的用教師的教取代學生的學。本課中,一開始我就運用課件爲學生展示一幅陸游晚年的,蒼老的肖像,爲整堂課選好基調:悲。

而在上片段中,爲學生呈現的兩幅截然不同的詩文畫面,(兩首詩都是學生所沒有學過的)在教師的引導下去想象詩人所看到的畫面。在上述片段一中,我問學生:“你能看到陸游所看到的畫面嗎?”有的學生說:“看到的是百姓生活在金人的鐵蹄之下,聽到哭泣、呼喊着宋王朝的名字”;有的學生說:“我彷彿看到了胡人騎着馬從大宋百姓的身上踏了過去,這些百姓在喊叫着。”……豐富的想象,喚起了學生內心的體驗,加深了學生對詩人心情的理解。

六年級古詩《示兒》教學反思 篇8

《示兒》是部編版五年級上冊12課《古詩三首》中的第一首詩,這首詩是陸游的絕壁之作,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之情。

一、狠抓字眼。在教學時,我抓住了“悲”和“望”兩個字來展開。首先讓學生說一說陸游“悲”什麼?學生很輕鬆地說出:悲祖國分離,悲國土淪喪,悲統治者醉生夢死,毫無理想……接着我讓學生思考:作者在即將離開人世的時候,沒有爲自己悲傷,卻爲國家擔憂,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呢?孩子們很輕鬆地說出:強烈地愛過之情。然後我再次讓孩子朗讀詩歌的'後一句話,再次問道:“你從這句詩歌中讀出了什麼?孩子們說道希望看到祖國統一的夢想。這就是一個“望”字。從這個望中,可以讀出什麼呢?那就是:就算自己將死之時,還是念念不忘祖國統一,對未來祖國統一仍然信心百倍。

這時候我讓孩子們再次朗讀這首詩歌,孩子們的朗讀聲音低沉,情感充沛,我心底明白,此次教學已經達到了我想要的結果。

二、資料補充。本單元的單元目標就是通過蒐集資料,來理解課文。所以課前我讓孩子蒐集了很多陸游,南宋,北宋等方面的知識,再加上以前在教學宋詞的時候說道的內容,孩子對北宋滅亡,南宋建立有很深後的歷史積澱。再通過自己的蒐集整理,更能夠了解陸游生活的時代背景,從而更能夠體現陸游收復失地,渴望國家統一的夢想緣由。

第三、補充詩歌,拓寬視野。在教學這首詩歌結束之後,我再次補充陸游的另一首詩歌《十一月四日風月大作》讓孩子更深層次地明白陸游強烈的愛國之情,深切的家國之痛。

六年級古詩《示兒》教學反思 篇9

《示兒》這首詩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中作者以遺囑的口吻,說出了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表達了作者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熱情。

全詩字句發自肺腑,如血,如火,如哭泣,如訴,悲憤交集,真摯感人。

教學時,我緊扣詩眼"悲"字,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詩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這一課前,我讓學生上網蒐集了有關陸游的生平事蹟和南宋的歷史,讓學生對時代背景有一定的瞭解。上課時,我讓學生初讀詩文後,學生簡介有關背景,讓學生了解詩人的"悲愁"心事。

教學時我讓學生再讀詩文,思考“詩人臨終前悲愴的不是個人生死,而是什麼?哪句詩寫明瞭這一點?”等問題,引導學生找出詩句“但悲不見九州同”進行精讀、理解。此句詩意是作者向兒子們交代他至死也無法排除的極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沒有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而深深感到遺憾。

第三句“王師北定中原日”,我使學生了解到作者以熱切期望的語氣表達了渴望收復失地的信念。作者生前來不及看到北定中原,但對最後的勝利懷着不可動搖的信念,堅信總有一天能收復失地,實現祖國的統一。

第四句“家祭無忘告乃翁”,我使學生了解這是作者對兒輩們的囑咐:家祭的時候,你們一定不要忘記把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使學生理解三、四句詩文所表達的作者堅定的信念和“悲壯”的心願,充分體現了年邁衰老的陸游愛國、報國之情,從中受到感染,加深熱愛祖國的情感。

六年級古詩《示兒》教學反思 篇10

《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的臨終絕筆。全詩文字言簡意賅,通俗易懂,似乎不費時力,就能讓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人的一腔愛國熱情。但是理解詩意並不難,學生讀上幾遍,再疏通一下幾個字的字義,如“元”、“但”、“定”等的意思,學生就能理解個八九不離十了。但學古詩詞,遠不止理解詩意那麼簡單。體悟詩人能過短短的二十八個字所表達的詩情,纔是重中之重。這首詩,以“悲”爲感情基調,抒發了詩人對收復失地,祖國統一的渴強烈望,愛國熱情一表無遺。但是要讓學生真正地懂得陸游的拳拳愛國心,豈是一首詩所能做到的。陸游一生追求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雖多次遭受排擠、打壓、卻仍不改其報國之心。他一生寫下了大量的愛國詩篇,抒情言志。

所以,在學完《示兒》後,爲了讓學生更多更深入地瞭解陸游的性情、陸游的志向,我又向學生出示了他的另兩首詩: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爲國戍輪臺。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

三首詩,寫於不同的時期,寫的內容也不盡相同;人老時,做夢時,乃至臨終時,詩人都在憂國憂民。三首詩表達了詩人同一個情懷:一心爲國、渴望祖國統一。

三首詩學下來,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爲陸游強烈的愛國情懷深深震撼了。陸游也成了學生心目中真正意義上的愛國詩人。

六年級古詩《示兒》教學反思 篇11

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4課《古詩兩首》中的《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全詩字字句句發自肺腑,悲憤交集,寫出了詩人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愛國熱情。

本節課,我先讓學生想一想:怎樣學好古詩?學生交流學習古詩的方法——抓住詞句,邊讀邊想,讀中感悟。將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遷移到對這首詩的自主學習中,學生一邊讀,一邊交流自己課前蒐集的資料和朗讀的感受。最後在全班彙報交流中,我感覺到這種遷移在教學中確實是一種好方法。

這節課有一個小插曲,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波蘭音樂家肖邦的臨終遺願與陸游臨終悲歌進行了類比,讓學生充分理解這些人強烈的愛國之情。這是課堂中很好的生成性的部分,但是不足之處是由我以獨白的形式爲主向學生闡述我的觀點,沒能讓學生很好地通過自己的比較,用語言表達出來。

因此,教學中應注重教學預設與生成的辯證關係。生成性的東西,最好由學生生成或引導學生生成。

六年級古詩《示兒》教學反思 篇12

《示兒》這首詩通俗易懂,寫出了詩人陸游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表達了作者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熱情。教學時,應緊扣詩眼悲字,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詩文,讀出詩中的味兒。

上課伊始,因爲有學生課前的預習,所以直接讓學生緊扣全詩的情感基調,感受詩人的“悲”,然後通過簡介有關背景,讓學生了解詩人的悲愁心事,讓學生理解詩人陸游的臨終之“悲”,感受詩人對祖國前途的憂慮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用堅定的激情表現出詩人一生爲多難的祖國吶喊的愛國精神,從而使學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教學過程中,學生對詩文內容的理解能力是我沒有判斷到的,語言組織能力也不到位,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着重對學生相關語文能力進行鍼對性的訓練,全面提高本班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質。

六年級古詩《示兒》教學反思 篇13

從準備資料到上課近一個星期的時間裏,我一直沉浸在陸游的世界裏!大量的資料顯示,陸游值得我更深的挖掘!這首《示兒》,我從小學時代就學過了,當時的情景歷歷在目,年輕的老師在課堂上不停的拿下眼鏡,拭去眼中的淚花,很多東西都忘了,但是《示兒》與老師的動作一直都在我的記憶深處......

古詩教學,一直是我的軟肋,因爲沒有嘗試過,也沒有機會聆聽大師的課,所以一直覺得很惶恐,沉浸在小世界裏的我膚淺的以爲翻來覆去就那麼幾句,怎麼就能講一節課呢?以爲就是弄懂詞句,明白意思就行了!現在想想自己真是太狹隘了,經典之所以成爲經典,絕不是你三言兩語能夠打發的!歷經千年光芒不散本身就證明了它豐富的內涵,豈是我們翻譯一下意思就能夠代替的?

好在有網絡啊!王崧舟先生一直都是我在語文教學上的引路人,沒有機會與先生面談,但是先生在合肥的幾次課我都場場必到,爲他折服的話就不多說了!他的《楓橋夜泊》與《長相思》給了我極大的啓發——不拘泥於教材,大膽的走出去,讓作者隔着千年的時光與學生對話,讓學生回到千年以前,來到作者的生活時代與作者親密接觸!

我開始構思我的教案了!有了整體思路,寫教案就不再令我害怕了!在這裏,我不得不再一次感謝學校的公開課活動,真的很鍛鍊人,每一次的校內公開課我都把它當成最高規格的賽課,磨練我的意志,鍛鍊我的頭腦!每上一次,都感覺自己進步一點,不管結果如何,我覺得過程最重要!

爲了讓學生儘快進入情境,一段充滿激情的講述之後,我直接用一句“讓我們穿越近千年的時空來到陸游的家中,聽聽這位85歲的老人在彌留之際的最後遺言吧”進入配樂範讀!卡洛兒的《何茫然》配上一搖三曳的深情朗誦,一下子揪住了學生的心,課堂上一下子安靜下來,我知道效果達到了......

學生的預習也很讓我驚喜!我一直提倡把課外的資料內化成自己的東西,最爲反對學生照本宣科讀資料,既耽誤時間又取不到精華,我要求學生查閱資料時揀自己最感興趣的記在腦海裏,然後用自己的語言把它表述出來。今天,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沒辜負我一直以來的訓練,這樣的發言精闢多了,學生大多能說出值得一記的東西!

爲了讓學生理解陸游內心的“悲”,我從陸游各個時期的詩作入手,帶領學生進入陸游的生活,探究陸游的心路歷程,一步一步揭示陸游的內心,然後學生四人小組討論,學生得出很多答案,僅張正銀一個人就說出三個方面。

我設計了一個“寫”的環節——如果你是陸游的兒子,此時,你會對父親說什麼?由於上面的鋪墊有了成效,學生的情感需要適時的釋放,所以這個“寫”的環節實際上是讓學生把積累的情感釋放出來!學生的發言非常精彩,我甚至難以控制情緒濡溼了眼眶!我一直在控制,到了這個時候,我覺得自己的情感也找到了宣泄口!感謝你們,我親愛的學生!

最後,我拓展了愛國思想,從名人名言拓展開去,學生自由發言!當我問到,你知道現代有哪些愛國志士時,胡懿菲一下子說:“林彪!”好傢伙,想打我一個措手不及,我在請胡懿菲說說理由的瞬間理了一下思路,果然,衚衕學吶吶不成言!我略一沉吟,便說“其實在看待林彪的問題上,我們應該一分爲二。他在後期確實做了有違國家民族大義的事情,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他在抗戰時期以及解放戰爭時期立下的汗馬功勞!”很輕鬆的,這個棘手問題便得到了解決!課堂上有很多的生成點,很多出乎我們預料的東西,只要抓住了很好地解決了,那麼這節課你就有了值得欣慰的東西!

課上完了,但是我卻一直覺得有遺憾!就像小馬說的,爲什麼不在拓展的時候問問學生:“作爲小學生的我們應該怎樣去愛國?”作爲英語教研組的組長,她很是好學,提的意見非常的寶貴,我當時怎麼就想不到呢?另外,這首詩上下來,我一直沒讓學生去翻譯,我害怕一翻譯就破壞了課堂的意境,但我又爲這方面的缺失感到不安!夏老師一語驚醒夢中人——把那個兒子對父親說的“寫”的環節改成依陸游的口吻,把這份臨終的遺囑改寫成白話文,既宣泄了學生的感情又鍛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更解決了文本翻譯問題,一舉數得啊!這麼巧妙的方法,我怎麼就沒想起來?呵呵,同志們的智慧真的是無窮的!感謝你們,我親愛的同事!

今晚,我坐在電腦前,慢慢的回憶上午的那節課,細細的反思我的失敗之處,有些細節還得再推敲!套用錢敏老師的一句話“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在此與馬上要上公開課的同事們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