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反思彙編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反思彙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4W 次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課後反思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今天,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特約研究員鄧彤老師主張 “素讀教學”;蘇州中學的黃厚江老師主張“本色語文”;湖北荊州教科院的餘映潮老師首創“板塊式教學思路”;重慶市中學語文特級教師王君首創“青春語文”;湖北省中學語文特級教師胡明道堅持“學長式教學”的研究;上海市中學語文特級教師程紅兵致力於“自主研究性語文教學模式”的研究;清華大學附中的趙謙翔老師倡導“綠色語文”;本世紀初,深圳市語文研究員程少堂先生首創“語文味”的概念等。語文名師們在教學進行新一輪的反思中,獨樹一幟、各領風騷。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反思彙編

自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今天,語文教師不會去做“戴着鐐銬跳舞的人”。作爲一名“語文人”也希望可以和程少堂老師一路研究下去,去找尋“語文課”的真諦。這節送培下鄉課對於我來說是一次大膽的嘗試,同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以下簡稱《水調歌頭》)也是值得紀念的一節語文課。

1.“語文味”是真實存在的教學理念。

這是我與異地的學生共同研讀《水調歌頭》的第一次課,在課堂上找到了“擊節而歌”的快感和前所未有的默契。黑龍江省教研員勾阿瑩老師在評委席上也連連稱快。“一氣呵成”和“酣暢淋漓”同樣也是我執教《水調歌頭》後的第一感受,那種授課時的興奮勁兒至今還是記憶猶新的。

我用實踐印證了程少堂所提出的理論——所謂“語文味”。在授課的整個環節中,我感受到:“以情冶情”“幽默點染”“語言品味”“意理闡發”“生命體驗”“文化視野”“個性解讀”等諸多的“語文味”教學流派的主要元素。同時也再次印證了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概念“生活中最幸福的時刻,是對心醉神迷、銷魂、狂喜以及極樂”的高峯體驗。

2. “語文味教學法”是溫暖可感的授課門徑。

隨着程老師“語文味”這一命題研究的不斷深入,語文味教學法概念的初步界定也應運而生。

程少堂老師指出語文味教學法創造的是一種“有溫度”的教學世界。即“語文味”的教學活動實質就是在教師通過課前的備課、課中的授課和課後的反思之中的“人性的重建”來引領、影響和薰陶學生在課前的預習、課中的聽課和課後的習題之中的“人性的重建”的審美過程。簡而言之就是教師在“有溫度”的教學活動中用“人性的重建”來引領、影響和薰陶學生的“人性的重建”的審美過程。

3.“文化”是傳承國學必不可少的要素。

《程少堂:語文味教學法初論》一文中指出“一語三文”教學模式爲——語文=語言*(文章+文學+文化)。我們在這個公式的表述中可以發覺“語言是其中的基點和中心點,文章是重點,文學是美點,文化是亮點”。表面上看在初中生的語文課堂上來談論“文化”這個語文教學系統的基本要素,確實是有點兒超綱。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指出,要敢於鼓勵學生“超大綱”。《水調歌頭》一課中師生對於文化的挖掘還是很不到位的,教學設計中對於作品文化之美的挖掘也只是淺嘗輒止。賞析《水調歌頭》的“文化之美”意在指引學生在書本上和生活中學會關注,去關注他們身邊的一切具有“文化味”和“人文性”的高站位、高層次的知識信息。目的就是激發他們讀書和求知的興趣。

從“文化”這個視角去研讀文本即使在初中語文教育教學中屬於“超大綱”行爲,我們依舊也是要用文本中投射出的文化味來喚醒學生內心中的.文人情懷。

我從對程老師的“語文教學流派”的瞭解,到對“語文味”概念的認同,直至去廣州親自聽程少堂老師大型研討課《錦瑟》,最後用了三年的時間完成了我的首部系統研究程少堂語文教育思想的學術專著。這一路回望“求學路”上確實是沉甸甸的收穫。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教學反思

在中學語文教學研討活動中,我上了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教學過程中,我緊扣語文課程標準中規定:“重視情感、態度、價值的正確導向,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的規律和語文教學規律,選擇教學策略。”圍繞新課程改革觀念中教師的“指導--自學--引探--應用--評價”體系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製作了多媒體課件。現結合課堂教學實際進行反思:

古代詩歌是我國文學上的一朵奇葩,幾千年來名篇佳作浩如星河,更有許多經典成爲千古絕唱。這些詩詞不但有優美的意境和語言,而且蘊含了豐富的情感和人生的哲理,學習他們就要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培養他們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精神和追求。《水調歌頭》就是這些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歷來爲人們所推崇。教好它,讓學生掌握它,對學生的我國古詩文教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功效。

在課堂上首先想辦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展開聯想,仔細體會和揣摩每首詩的意蘊,感受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使學生能在日後的詩詞閱讀和鑑賞中學會遷移,拓展他們的探究能力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在教學中要善於刺激學生學習的興趣,鼓勵他們展開聯想,體會詩詞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在教學中,堅持誦讀、品味,思考相結合原則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詩詞的意境美和內涵美。

在課堂上,特別是詩歌教學,教給學生閱讀、欣賞、理解詩詞的方法,是教學的關鍵。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詩詞知識,背誦一定數量的名家名篇,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能力。

課堂上,教師還應具有隨機應變,臨場發揮的能力,儘量避免自己的不足之處,而要用巧妙的方法,靈活設計,這樣才能取得課堂的最優效果。新課程自由度大,需要精心設計,合理安排,要有創造性實施力,能恰當合理地調整教學進程和內容,從學情出發,去粗取精。對於《水調歌頭》我的幾個班的教學引入都不一樣,而是根據各班的學情具體確定。這樣的效果比教案中的固化模式要優越得多。

引導學生探究結論,給學生多點撥少廢話;多直觀少抽象;多啓發少替代。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動口。引導學生創新學習,鼓勵他們的批判精神,允許標新立異,允許對詩詞內容的不同見解,允許學生多角度地理解情感的基點。對於“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理解只要學生闡述有理,就允許提出、探討、評價。

合理、靈活、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將教材設置的情境生動、形象、直觀地展現出來,化靜爲動、化無聲爲有聲、變平面爲立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帶學生進入特定情境。

一節課的成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只要我們能潛心於教學與研究,專注於備學生備教材,着力提高課堂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定能使課堂教學成爲新課程教育改革的主陣地,也必將使教育教學工作邁入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