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蘇教版七上語文《端午日》教學反思

蘇教版七上語文《端午日》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2W 次

  《端午日》教學反思之一

端午日是我國由來已久、家喻戶曉的民衆的節日。全文僅用700字,就活靈活現的展示了划船競賽和趕鴨競賽的生動場面。

蘇教版七上語文《端午日》教學反思

引導學生學完這篇課文,我也從湘西人民的質樸生活中體會到很多。沈從文是一位草根作家,他自學成才卻能成爲現代作家中成書最多的人之一,他在小說《邊城》中,爲人們展示了湘西婚喪嫁娶、端午節龍舟競賽等有特有的風俗畫、人情畫,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地方色彩,充分顯示了他的語言功底。

《端午日》教學反思 - zjj5。_ - 左右求索《端午日》教學反思 - zjj5。_ - 左右求索導入新課,學生在說我國的傳統節日時說出了五一節、國慶節、聖誕節等,我及時予以了糾正。令我比較欣喜的是我們班的嚴春同學竟然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情人節,而且強調了是七夕,讓我不得不仰視這個孩子,這個孩子視野看來比較開闊,在後來的搶答中也得到了體現。

在授課過程中,我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感受賽龍舟的熱烈場面上,通過課件的展示,圖片上的人物動作與課文內容相結合,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場面描寫的內涵。

同時,在課文拓展這一塊,我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自己選定賽龍舟中的一個角色(帶頭的,鑼手,鼓手,漿手,羣衆……),用一段話有針對性的向大家介紹自己在競賽中所在的位置,所做的事及所起的作用。這一類的活動學生很有積極性,主動舉手踊躍發言,我也收到了滿意的效果。

但在向學生傳授虛實結合、正面側面描寫相結合兩種表現手法時,我感到力不從心,在教學中也將這一塊講得倉促了些,學生的理解可能還不是很到位。同時,由於第一次使用了多媒體,在課件的製作上也不是太完善。

  《端午日》教學反思之二

《端午日》這篇課文是蘇教版七年級第三單元的文章,屬於"民俗風情" 專題。瞭解斑斕多彩的民間習俗和傳統節日,對作者如何表現這一節日進行分析,學習是本課教學的重要環節。文章情節描寫具體,而且熱鬧,可以使我們瞭解到湘西一帶過端午的氣氛。本課我們就以學習場面描寫爲主。

本堂課從教學目標的確定到教學過程的展開,處處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教師引導點撥精當,學生思維活動積極有效。

課文研析環節,既做到了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又不忘讓學生局部咀嚼品味;既注重了語言因素,又不忘人文內涵,使語文學科工具性,人文性這兩個特點很好地糅合在一起,避免了由來已久的肢解課文的弊病,又不致矯枉過正,只抓住人文性而不及其餘。

能引導學生充分挖掘利用與教材相的資源,如讓學生在課外瞭解當地端午風俗,收集反映端午的詩歌,策劃同慶重陽活動等,這將課內與課外,課堂與生活溝通,使課堂能擺脫四堵牆的束縛,而呈現開放狀態,對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語文學習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當然,整堂課還有值得商榷之處:

語文課應該實現內容的深化理解。孔子有言:"文勝質則野,質勝文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我想,爲人,爲文固然要追求文質兼美,上課也應該以此爲旨歸。而我這節課在處理內容和形式時有些偏頗,執着於窮盡對描寫手法的鑑賞,而對課文本身的`核心內容有所忽略。《端午日》中流動的是濃郁的湘西民俗文化和風土人情,也是我國傳統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體現,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而我卻未能加以強化,這是一處不容忽視的敗筆。

第二,語文課應該實現方法的落實掌握。本課中,我着重以《端午日》的場景描寫爲例子,系統地總結了文中所體現的各種描寫方法。遺憾的是,我在講授這個環節時沒有進行強化總結,這使得學生們對這個知識點的理解流於倉促和浮泛,對這幾種描寫方法的認知不夠紮實。在隨後的對"追鴨競賽"的場景描寫中,有的學生就沒有能夠有意識地以清晰的思路去加以練習。

第三,語文課必須重視語文特有的感悟體驗。在本課中,我在強化方法的指導的同時,弱化了對朗讀的要求。我想,語文課要有明晰的方法指導,更要有朗讀感悟,這二者是並行不悖,相輔相成的。上課時當把二者有機結合,以理解促進朗讀,用朗讀體現理解

《端午日》教學反思

今天我在校內開了一節示範課,說是示範課,我心裏有着諸多愧疚,因爲我也和大家一樣,剛剛接觸了“一二三”教學模式。我對自己沒有多少信心,因爲我感覺到這個羣體還是有許多優秀教師的。

先說一下上課的整體思路。在今天早自習時,我將導學案發給了學生,讓學生早自習預習了半個小時。預習案的問題主要這樣的幾個:

⑴我們家鄉的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學法指導:查找資料或者回家詢問父母及年長者。

⑵湘西端午日有哪些風俗習慣?這些活動的參與度如何?從哪些文字可以看出來?湘西的端午給你的感覺是什麼?

學法指導:1、認真讀書,在文章中尋找答案。2、歸納概括出湘西端午給你的感覺。

⑶文章介紹這些風俗習慣時用了什麼樣的順序?(在文章中劃出相關語句,並分析出順序)

學法指導:常見文章順序有三種:空間順序、邏輯順序、時間順序。看看本文屬於哪種順序?

⑷仔細品味賽龍舟的場面,看看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來寫這個場面的?

資料鏈接:場面描寫:是描寫手法之一。“場面”就是在一定的時間、環境中以展現人物活動爲中心的生活畫面,如節日聯歡場面、戰鬥場面以及各種競賽、活動場面等。對這些場面所作的描寫,就是“場面描寫”。可以讓讀者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場面描寫有襯托人物、渲染氣氛和推動事件發展的作用。

學法指導:場面描寫的方法:直接描寫、間接描寫,點面結合、虛實結合……看看本文哪些地方是直接描寫,哪些地方是間接描寫?

4、我發現的問題:

課堂上課時,我先簡單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除夕、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端午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那麼現在誰能告訴大家端午的來歷呢?(指學生說)唐朝詩人文秀的一首詩就是對端午來歷的一個最好明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怨。今天我們就隨着沈從文一起來看一下湘西的端午日。

學生在說我國的傳統節日時說出了五一節、國慶節等,教師及時予以了糾正。令我比較欣喜的是我們班的胡志鵬他竟然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情人節,而且強調了是七夕,讓我不得不仰視這個孩子,這個孩子視野看來比較開闊,在後來的搶答中也得到了體現。對於端午的來歷,孩子們知道端午的來歷,而且知道很多,看來課前預習相對還比較充分。

第二個環節,課堂小組內交流學案上的四個問題,在學生交流時,我看了一下學生的學案,有一部分學生完成的不是很好,尤其是“我的問題”基本上是空的,此時的我心裏有點打鼓,對質疑部分沒有多少自信,因爲學生髮現的問題很少,明顯感覺到學生預習的不是很充分。這個時候的學生都活動了起來,開始補充自己學案完成的不好的地方,同時和組內成員交流自己的看法。

第三個環節:班級交流。這個環節交流的任務我課前已經佈置給學生,給他們分好了工,讓他們每個組展示屬於自己的那一塊。第一組展示時,我感到第一組分工不是很明確,耽誤了一些時間,我耐心在等待,然而感覺介紹作者時還是覺得他們有點抓不住重點,甚至出現介紹作者出現錯別字現象,如《晨報副鐫》鐫的讀音讀錯了,可見課前預習並不充分,這提示我以後在課前預習部分要給他們提出要求,要求每組展示的任務必須自己掌握的比別的人都要好纔可以,這需要課前準備比別人充分纔可以。第二組同學表現非常棒,他們能用自己的語言去帶着大家學習生字詞,並且強調自己在改大家的字詞時出現的字音錯誤。在這個字詞及詞語解釋這一塊,我覺得自己設計的三個詞語解釋不是太好,因爲有兩個詞語“吊腳樓”“雄黃”這兩個詞語可以不用再強調,學生只需要瞭解就可以,課堂上沒有必要再上學生讀了,這樣就可以爲下一個環節節省點時間。第三組回答我們家鄉有哪些風俗習慣,學生回答得非常好,其他組也馬上加入了進來,明顯的感覺到不是他們一個組在活動,而是大家都在活動。第四組展示時,感覺不是太好,因爲他們所有的問題都有組長一個人在做,感覺同學成員合作不是太好,希望以後注意提示第四組同學,並和全班同學共勉,發現這個問題後,我讓其他組同學補充回答這個問題,同時帶着大家將問題分解,這樣就加深了他們的理解,同時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辨析能力。因爲這一題涉及到了具體的語言賞析問題,從哪些文字可以看出來,需要學生認真讀書並分析纔可以得出。而湘西端午給你的感覺是什麼,這個問題相對容易,我沒有在上面多花什麼時間。第五組的問題很簡單,文章順序問題,學生在文章中找的詞語也比較好,馬上就能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第六組展示賽龍舟的場面,這一組展示的內容其實是這一節課最重要的一個板塊,然而感覺這一組展示的效果不是太理想,即使有教師的導學指導,然而學生還是不是很清楚,對於直接描寫,間接描寫,虛實結合把握還不是太好,沒辦法我只有引領他們去回答,然而感覺在這一塊的時間還是有點少了,看來課後還得對場面描寫的內容再次鞏固,可以針對鞏固案的問題給他們進行講解:時間、地點、人物活動必須讓他們很清楚,如何去寫一個場面描寫必須指導到位,否則他們很難理解透徹。即使是形會了,但對他們的以後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還是不利。語文雙基在我眼裏還是得夯實。

第四個環節:組內交流自己發現的問題,選擇最佳問題全班交流,這個環節發現的好問題不是太多,我課堂選擇了三個問題。在這幾個活動中哪個是詳寫,哪個活動是略寫?“直到”“方能”這兩個詞語說明了什麼?“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聲,故當兩船競賽到激烈時,鼓聲如雷鳴,加上兩岸人吶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說故事上樑紅玉老鸛河水戰時擂鼓的種種情形。”這幾句話描繪了什麼情形?三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對文本進行解讀,我覺得這三個問題比較有代表性,一個是結構,一個是語言,一個是內容。但總體看來學生的問題不多,這對以後的教學提出要求,要努力教會學生提問題,不會提問題的學生怎能具有創新性?

第五個環節,拓展運用。

根據下列的資料,說出你的發現或者你的想法。

①現在中國人許多年輕人喜歡過洋節,諸如情人節、聖誕節,對中國的傳統節日如中秋節、端午節卻不怎麼重視。

②2004年,韓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端午節爲他們的文化遺產,結果一舉獲得成功。從這一年開始,世界上的人們知道端午節是韓國的文化遺產。

③2007年12月14日,國務院正式發佈《關於更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第二次修訂),規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將清明、端午、中秋定爲法定假日,清明、端午、中秋當日放假一天。

這幾個問題是我在平時積累中看到的,目的是爲了讓學生接觸一下中考試卷的題型,同時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解決這個拓展運用時,我發覺班級中有一些孩子不太愛動腦子,當別人回答時他明顯的在做“看客”,但是也看到了一些特殊的孩子,他們發現問題的眼光那麼獨特,一下就能抓住問題的實質。

總的看這一節課,孩子們都動起來了,參與度也比較的高,但我覺得有點累的感覺。很顯然量有點大了,要是切入點小點,內容少點會好點,對於場面描寫這個重點我覺得把握的不是很理想,假如解決了量的問題,那麼這個問題也就可以相對迎刃而解了。班級有些優生回答問題非常積極性,我應該適當的壓一壓,這樣就會給其他孩子更多的展示機會,我覺得這堂課我這個問題我處理得不是很好,希望下一節課的時候能有所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