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上冊《荷葉母親》說課稿

七年級上冊《荷葉母親》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6W 次

一、說教材

七年級上冊《荷葉母親》說課稿

《荷葉母親》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課24課的第二篇課文,該單元以“母愛”爲主題展開。

首先我根據《中學語文課程標準》確定《荷葉 母親》是一篇借景抒情,託荷贊母的“散文”。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初中一年級的學生。文章從自家院子裏的蓮花寫起,重點寫雨中的蓮花,在雨中作者發現荷葉掩蓋起蓮花,觸動了自己,於是產生了聯想,想起了母親,想起了母親愛護兒女的情景,於是藉此景抒發自己對母親保護兒女成長的感情。(主要內容),表達了親情是人間最美好二真摯的感情。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是語言簡煉、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緻充滿詩情。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指導學生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有感情地誦讀課文,培養學生初步鑑賞詩歌的能力

2.品味詩歌的精美語言,如關鍵詞、重點句。

3.體會詩歌中深沉的母愛,並學會感恩。

由於本課語言優美感、情豐富的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能有感情地誦讀並背誦詩歌,體味詩歌的思想感情和優美的語言。

因爲大部分學生是留守兒童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爲:感悟親情,品讀語言,學習借物喻人的寫法。

二、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講授法,點撥法。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六個環節展開。

環節1 導入新課

剛剛由小學升入初中的初一學生們對母親的依賴心理還是很強所以我設計的導語是:母愛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它是一縷陽光,讓你的`心靈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溫暖如春;它是一泓清泉,讓你的情感即便蒙上歲月的風塵仍然清澈純淨。師問:“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是哪位詩人的名作,叫什麼,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生答:是孟郊《遊子吟》是古人對母愛讚美的千古絕唱。師問:怎樣寫母愛才有新意?是寫冷暖問候,還是寫病痛關愛?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荷葉 母親》這篇優美的散文詩爲我們做出了回答。下面我們一起來尋找吧!

此導語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環節2 落實基礎,整體感知

首先,教師請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教師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例如:

並(bìng)蒂(dì) 姊(zǐ)妹 菡(hàn)萏(dàn)

徘(pái)徊(huái) 欹(qī)斜 蔭(yīn)蔽(bì)

繁雜——繁密 廕庇——遮蔽。

這爲學生閱讀文本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徵。

接下來,教師請數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教師請其他學生邊聽邊圈畫出每段的關鍵詞句,理清文章脈絡,教師根據學生板書文章脈絡。(教師板書)

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爲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鍛鍊學生的聽說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環節3 研讀賞析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教師提出問題:

1.課文重點描寫的是什麼?爲什麼要寫九年前與祖父的賞蓮?

2. 文中作者的情緒有什麼變化?寫這些變化有什麼作用?

3.文中的雨、紅蓮、荷葉有什麼深刻的含義?

教師請學生先默讀在分組討論。

三個問題的設置一脈相承,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進而解決教學難點。

環節4 美讀課文,品味語言

提問:

1. 找出文中描寫紅蓮情態和荷葉情態的動詞,討論這些詞的深刻含義和表達作用。

2. 文中最後一句話有什麼深刻含義?在文章結構中起什麼作用?

通過品味這些關鍵詞句,可以進一步體會文章的主題。

環節5 拓展延伸

給學生推薦類似的文章如《繁星》《春水》。

好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範圍,滿足學生的閱讀期待。

環節6 課後作業

好處:鞏固知識點

發揮學生想象力,從理論到實踐,學以致用。

四、說板書設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脈絡。

蓮花

荷葉

母親 由景入情 深情讚美

雨打紅蓮

(眼前)

荷葉護蓮

送蓮 (眼前)

賞蓮 (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