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安恩和奶牛》教學反思3篇

《安恩和奶牛》教學反思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2W 次

  《安恩和奶牛》教學反思1

--讀出情,才能悟出情

《安恩和奶牛》教學反思3篇

《安恩和奶牛》這篇小說描寫人物、塑造人物形象主要運用語言描寫。備課時,朗讀了很多遍課文,發現本文人物語言很有特色--簡短但富於變化。安恩在與第一個買牛人和第二次的買牛人--屠夫的談話中都僅各用一句話:分別是“它是不賣的”與“它不賣的”。雖只有一字之差,但兩次的情感態度完全不一致。怎樣才能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這兩句話,從而更好的把握人物形象呢?是依靠教師的講解嗎?還是引導學生自悟呢?我選取了後者。在教學中,我引導啓發學生讀上下文,揣摩作者的情感,然後請多個學生朗讀,引導學生讀出情,在讀出情感的基礎上,再啓發學生領悟其中包含的人物思想感情,恰當準確地把握,全班形成共識後,再找幾組學生分角色朗讀。這樣,在反覆朗讀的過程中,學生便如身臨其境般進入角色,把握人物當時的情緒、心理,從而提高了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在以往的教學中,課上讀課文,我總怕浪費時間,把讀的工作和任務都放手的交給了學生,放在課下,有些聽話的學生讀了,可讀時缺乏必要的現場指導,泛泛的讀。不聽話的學生就囫圇吞棗的讀,甚至不讀,語文的課堂學習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效果當然平平,分析人物形象很困難。可本次教學,通過讀,本來很難解決的人物形象分析問題,很容易就解決了。更讓我深切的意識到:語文課就該書聲琅琅,只有讀出情,才能悟出情,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安恩和奶牛》教學反思2

《安恩和奶牛》故事情節很簡單,但構思卻很巧妙;語言也很樸實,但人物形象卻很鮮活。

像《安恩和奶牛》這樣的小說,初一的學生一下子就能看明白它“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情節特點,但是要真正讀懂人物,還需要我們老師的進一步引導。因此我把引導學生細讀文本、讀懂人物作爲本文教學的關鍵。這樣也使得教學目標比較簡明,即在讀懂人物中理解小說的主題。在課上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讀懂《安恩和奶牛》首先要知道,它是出自約翰尼斯延森的故事集《希默蘭的故事》。它是其中最出色的一篇,在丹麥幾乎家喻戶曉。安恩這個形象其實就是作者所要歌頌的故鄉的農民的代表,作者的意旨在於讚美故鄉人的那種日出而作,日沒而息的簡樸而健康的生活。只有瞭解了這一點,才能更好的來把握安恩這個人物形象。在上課的時候,我交代的似乎不是特別到位,這就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予以改進。

《安恩和奶牛》講述了一個普通人的平凡事,但我們卻要在平凡中讀出她的不平凡。小說從語言、神態、動作、外貌等方面來凸顯人物的特點,以及他們對奶牛的態度的不同,進而表現安恩的態度的變化,心緒的起伏,矛盾的焦點始終落在奶牛身上。安恩和買牛人口角的升級,也是作者匠心別具,不露痕跡。買牛人的合理要求彰顯了安恩行爲的不合理,纔有了安恩由“窘迫不安”到“氣憤”到“神色慌亂”。只有引導學生讀懂安恩的語言變化、神態變化才能讀懂安恩的心理。最後一段的“真情吐露”,出人意料,真的'撼動人心,令人動容。學生也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此時,可以向學生介紹下設置懸念的寫作技巧,以便他們在今後的作文中予以借鑑。

關於小說的主題,我理解爲兩個層次:一是安恩的善良,這是學生能把握的;二是安恩對動物的平等相待,不僅僅關心了奶牛的物質需求,而且還關注到了奶牛的精神需要,這是對生命的尊重,可以說是把愛心發揮到極致,這是一種人性之美。對於這一點,有些學生也能在我的引導下感悟到,這就給了我一個啓示,在情感上產生共鳴,能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主題。

不過,主題是否有拔高之嫌,還值得商榷。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但在如今的語文教學中,這一點似乎是被淡忘了。

  《安恩和奶牛》教學反思3

一、反思教學設計

這篇小說是丹麥作家約翰尼斯·延森的名作,篇幅不長,情節也並不艱澀,卻因人物形象的樸質和構思的妙想膾炙人口。這篇課文的體裁是小說,於是我在設計本課的教學重點時將概括文章的故事情節作爲首要內容。這篇課文對人物的刻畫非常細膩,通過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等多角度的細緻刻畫,安恩這個善良、淳樸、勤儉、博愛的老太太形象躍然紙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人物性格特點的分析以及對人物刻畫方法的指導將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難點。

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品讀中深入分析人物的性格,自主地生成和總結出人物特點,從而能讓學生更主動、更紮實地掌握學習重難點。四導四學稿的研學活動將課文分爲三個主問題:複述課文、分析人物形象以及文章所透露出來的人文內涵。但是在課堂教學設計的架構方面給我們留下了巨大的空間。一般的教學設計都是從課文的開頭講起,從人物的外貌描寫講起,這樣的教學思路四平八穩,但是不容易調動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從而使課堂略顯呆板。我打算以特級教師王君的教學設計爲藍本,再結合四導四學稿的設計,最終形成我自己的教學思路。

我先從小說的三要素入手,讓學生概括文章的故事情節,接着從課文中人物的語言、動作分析入手,讓學生深刻體會安恩善良、淳樸的個性,最後再回到課文的開頭部分,分析安恩的外貌、神態,從中得出人物形象的總體結論:她是一個清貧、勤勞、自尊、善良、博愛的老婦人。這樣設計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不斷的對比朗讀,深入體會人物的內心感受,讓學生學會自主分析課文,總結人物描寫方法。

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還是暴露出很多不足之處,這一課的生字詞很多,在預習檢測部分時並沒有將一些容易讀錯的字詞講全面,導致學生在品讀課文的時候容易磕磕碰碰。在讓學生起來對比朗讀人物語言的時候沒有進一步歸納人物描寫方法,這讓學生在掌握這一方面的知識過程中學得不夠深入。最後在總結課文的時候缺少對文章“閒適淡定生活態度”的內涵分析,使得課文分析得還不夠全面透徹。

二、反思教學過程

1. 複述這篇課文的故事情節。

反思:這一環節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但學生由於知識層面較淺,不知道該從哪些方面複述纔會愈加使其完整,所以在複述時更應該着重指導孩子複述小說情節的方法。

2.找出這一小說中安恩在集市拒絕賣奶牛的段落

反思:這一環節很容易設計成“分段概括段意”,這樣設計就顯得很生硬死板。我通過讓學生尋找小說中發生矛盾衝突的部分,實際上也做到了劃分段落,但是這樣處理學生會更願意積極尋找,更容易指導學生如何順利地劃分段落,歸納情節。

3.對比品讀課文中安恩拒絕賣奶牛時的對話,並從其說話時的動作和神態描寫分析出人物的性格特徵。

反思:安恩是一個淳樸善良的人,但是在面對謙恭的人和粗魯的人時,安恩回答的語氣是不一樣的,學生能讀出“它是不賣的”和“它不賣的”這兩種語氣的不同,前者是對有禮貌的詢問者謙恭的回答,而後者是對粗魯者不屑的回答,從中可以體悟到安恩的善良與自尊。學生在這一環節積極性很高,紛紛主動參與進來,創設了很好的學習情境。學生在尋找能體現安恩性格特點的句子時能充分領悟細節描寫的作用,開動腦筋,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這同時也是學生習得閱讀技巧的體現。

4.回到課文的開頭部分,分析安恩的外貌與神態。

反思:外貌與神態的描寫主要凸顯出安恩的清貧、勤勞以及安適從容的生活態度,這與之前分析出來的安恩的善良與高貴人格相結合,更能讓學生感悟其淳樸與高尚的品性。

三、反思教學機智

學生在品讀課文的過程中,一下子很難讀出安恩兩次拒絕的語氣差異,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這時候需要教師及時引導點撥,並能親自範讀,幫助學生儘快理解和掌握人物的語言及心理刻畫,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中學生在尋找細節描寫的語句並深入分析人物性格特徵時有一些理解性的偏差,這時需要教師及時干預,並幫助糾正,同時學生也能說出許多我們並沒有想到的方面,而且也分析得合情合理,這時需要我們及時加以鼓勵。

四、教學再設計

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以分析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徵爲主,教會孩子如何通過外貌、動作、神態、心理等多種描寫方法傳神地刻畫人物形象。課堂上我將更加重視對學生方法的指導,在“導評促學”部分增加一項短文寫作練習,讓學生學會運用。另外在課堂研學部分增加一個對於這篇小說寫作特色分析的環節,讓學生理解這篇小說充滿矛盾、設置懸念的寫作特色,進一步增強學生對小說的鑑賞能力。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抓住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儘可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升課堂教學的教學有效性。但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上仍有一些不足,特別是在對安恩的安適從容的生活方式這一主題上沒有深入挖掘,在實際教學中對其文本分析顯得粗淺淡薄。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卻讓我在遺憾中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