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上文言文知識競賽試題(含答案)

七年級上文言文知識競賽試題(含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7W 次

  一、《世語新說》兩則 共16分

七年級上文言文知識競賽試題(含答案)

1、解釋句中加點的字詞:12分

A、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 期:約定  行:外出

B、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過:超過   乃:才

C、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 捨棄    去: 離開

D、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引: 拉   顧: 回頭看

E、寒雪日內集,俄而雪驟; 內集: 家庭聚會 俄而: 一會兒

F、撒鹽空中差可擬, 未若柳絮因風起。擬 ___相比___ 因 被

2、按課文默寫。4分

(1)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___撒鹽空中差可擬__。”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公大笑樂。

(2)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二、《論語十二章》 共20分

1、積累成語 :不亦樂乎 、 三十而立 、 溫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師 、

飯疏飲水、 擇善而從 、 博學篤志 (至少寫出四個)4分

2、試歸納文中有關談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例句(每類2個)4分

學習態度: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溫故而知新

3、理解背誦6分

①闡述讀書求學問的態度是以求學爲快樂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②孔子感嘆時光易逝,勉勵大家要珍惜時間求學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③AAPP會議在重慶召開,山城百姓喜迎各國嘉賓,《論語》中有一句話可以表達這種喜悅;“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4、解釋加點詞的含義。6分

① 不亦說乎? 同“悅”,愉快 吾日三省吾身: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

②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罔: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殆:有害

③ 擇其善者而從之。 從:學習 溫故而知新 故:舊的知識

  三、《雖有佳餚》 共18分

(一)翻譯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9分

1、雖有佳餚( 即使 ) 2、不知其旨也( 甘美 )

3、是故學然後知不足( 所以 ) 4、教然後知困( 不通,理解不了 )

5、然後能自反也 ( 反省 ) 6、雖有至道( 最好的道理 )

7、學學半( 教人 ) 8、教學相長也( 增長或促進 )

(二)翻譯下列句子。8分

1、雖有佳餚,弗食,不知其旨也。即使有美味佳餚,不去品嚐,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鮮美。

2、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所以學習以後就會知道不足,教學以後就會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故曰:教學相長也。所以說:教學與學習互相促進。

4、《兌命》曰:“學學半。”《兌命》說:“教育別人,是學習的一半。”

(三)本文的中心句是 教學相長 。2分

  四、《河中石獸》 共16分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⑴ 一寺臨河干( 靠近 ) ⑵ 山門圮於河( 倒塌 )

⑶ 閱十餘歲( 經歷 ) ⑷ 但知其一( 只 )

2、指出下面加點詞語的古今異義。(4分)

⑴ 如是再齧 古義:( 這,這樣 ) 今義:( 判斷動詞 )

⑵ 爾輩不能究物理 古義:(事物的道理 ) 今義:(物理學 )

3、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D )(2分)

A. 聞之笑曰 B. 當求之於上流 C. 一老河兵聞之 D. 其反激之力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4分)

⑴是非木柿,豈能爲暴漲攜之去?這不是木片,怎麼能被河水沖走呢?

⑵然則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既然這樣,那麼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難道可以根據一點道理就可以主觀臆斷嗎?

5、這個故事闡明瞭事物的變化是很多的,不能憑主觀臆斷去判斷事物 的道理。(2分)

 五、寓言二則 共16分

1、解釋加點的詞語。10分

(1)人皆吊之: 慰問 (2)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 將: 帶領

(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十分之九 (4)其家甚智其子:認爲……是聰明的

(5)暮而果大亡其財:暮:晚上 亡:丟失 (6)馬無故亡而入胡:逃跑

(7)何遽:怎麼就 (8) 墮而折其髀 墮:掉落 髀:大腿

2、《智子疑鄰》寓意是 聽意見只聽正確的,而不能以關係的親疏持有偏見 。

出自《塞翁失馬》的成語是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其寓意是: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或:好事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6分

  六、課外文言文閱讀:共14分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爲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我能爲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取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爲之足?”遂飲其酒。爲蛇足者,終亡其酒。

1、解釋帶點的詞:6分

舍人相謂曰:(商量 ) 我能爲之足:(畫 ) 遂飲其酒:(於是,就 )

蛇固無足:(本來 ) 子安能爲之足:(怎麼) 終亡其酒:(丟失 )

2、一詞多義:4分

足:數人飲之不足 (滿足 ) 之:一人飲之有餘(代詞,酒 )

我能爲之足 ( 腳 ) 我能爲之足 (代詞,蛇 )

3、出自本文的一個成語是: 畫蛇添足 ,該寓言故事諷刺了那些不顧客觀實際,自我賣弄,弄巧成拙的人。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