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人教版《植樹的牧羊人》教學設計

人教版《植樹的牧羊人》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6W 次

  教學目的:

人教版《植樹的牧羊人》教學設計

1.瞭解作者,積累語言。

2.理解牧羊人的品格。

3.理解牧羊人奇蹟的意義。

  教學時間: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目的

1.瞭解作者,積累語言。

2.理解課文基本內容。

教學內容與步驟

  情景激趣:

讓.喬諾(1895~1970),生於法國普羅旺斯地區馬諾斯克市,法國著名作家、電影編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曾當過步兵,在經歷慘烈場面後成爲堅定的和平主義者。讓•喬諾的作品獲獎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銀幕,被認爲是法國二十世紀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獲得法國榮譽勳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獲得摩納哥王子獎,次年,入選爲龔古爾學院成員。

讓•喬諾的作品多半作品都是以他的家鄉和周邊地區——阿爾卑斯山和普羅旺斯地區爲背景。馬諾斯克的居民至今還爲讓•喬諾感到驕傲,當地建有紀念他的讓•喬諾中心,還有一條街名叫讓•喬諾街。

《植樹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戰至二戰時期法國普羅旺斯地區的一個孤獨牧羊人,將內心對家人的思念轉化爲了對大自然的關愛,將餘生傾注在阿爾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樹工作,用自己的雙手和堅韌的毅力將荒蕪之地變成了人們可以安居樂業的田園。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動畫大師弗烈德瑞克製作成一部動畫片,並榮獲第六十屆(1988)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在環保逐漸惡化的今天,《植樹的牧羊人》所描寫的“一個平凡人熱愛大地”的精神,更給人以啓示。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讀課文,校正讀音,積累詞語,理解結構。指導學生閱讀時,要求用着重號標出表現牧羊人品格的文字,用()標出環境描寫的文字,用橫線標出文章的線索,用序號標出意義段,批註自己的閱讀理解,列出不懂之處。

要閱讀的過程校正讀音,積累詞語:

坍(tān)塌 廢墟(xū) 流淌(tǎng) 縫隙 (xì) 琢(zuó)磨沉

乾涸:(河道、池塘等)沒有水了 流淌:液體流動。

廢墟:城市、村莊遭受破壞或災害後變成的荒涼地方

酬勞:酬謝,給出力的人的報酬。

轉悠:漫步,無目的地閒逛。

  富饒:物產多,財富多。

  理解結構

1.爲課文劃分段落,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老人心存善念荒山苦植樹

第二部分:老人十年植樹已蔚然成林

第三部分:老人創造奇蹟改變了環境

第四部分:老人健康長壽荒地成沃土

2.本文的結構有什麼特點?

明確:以時間爲順序,以荒原到綠洲的變化爲線索,將人物的活動放在一二次世界大戰的背景之下以突出人物的品質,以及生命的價值。

3.本文的結構對你的作文有何啓示?

 總結固趣:

本文以時間爲順序,以荒原到綠洲的變化爲線索,條理清晰。行文中注意前後對比、照應;用第一人稱敘事,“我”作爲一個見證人,使故事才顯得真實可信,又通過我的所想所感,對植樹人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評價。

  佈置作業

深入閱讀課文,並對課文作個性理解。

  第2課時

  教學目的

1.深入理解課文。

2.理解牧羊人的品格。

3.理解牧羊人奇蹟的意義。

  教學內容與步聚

  情景激趣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瞭解了《植樹的牧羊人》的基本內容,也深深爲主公的精神所震撼,請同學們思考一下,作者所寫的是真實人和事嗎?並請說出理由:

《植樹的牧羊人》是作於1953年應美國一本雜誌專題“你曾經見過的最非凡,難忘的人是誰?”的約稿而寫的。編輯收到這部讓人震撼的故事後,調查得知在普羅旺斯山區的小鎮巴農的養老院沒有死過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來。第二年在美國《Vogue》雜誌上發表,之後在十多個國家翻譯發表。雖然是虛構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要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理解牧羊人是一個怎樣的人,瞭解主人公的精神爲什麼會鼓舞很多人。

 探究生趣

第二步,精讀課文,深入理解內容,理解人物形象,理解主旨。

  一、理解內容


1.初一上冊《誡子書》說課稿及教學設計

2.初一上冊《誡子書》說課稿及教學設計

3.人教七上:《誡子書》教學設計及反思

4.人教七上:《誡子書》教學設計及反思

5.《誡子書》 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6.初一語文:《誡子書》教學設計附板書

7.人教七上:《誡子書》教學設計及反思

8.《誡子書》優秀教案設計

9.諸葛亮《誡子書》教學反思

10.《誡子書》導學案及練習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