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未選擇的路》教學設計及教後記

《未選擇的路》教學設計及教後記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5W 次

  一、教材、教法分析:

《未選擇的路》教學設計及教後記

這首詩是一首哲理詩,但卻是以形象來說理。要想弄清詩歌的含義,就必須明瞭這些形象的內涵。在詩中,最主要的意象是環境與主人公自己的。詩中對於環境的描寫是有着深刻的象徵含義。“黃色的樹林”既可以指代季節,也可以喻指人生的中途,此刻生命中最燦爛的青春已經逝去,在收穫的季節中面臨選擇,表現了人生的不可預知,同時也突出了此刻選擇的重要性。“荒草萋萋”出了這條道路充滿了未知性,對於富有冒險精神的人更有魅力。人到中年,依然渴望冒險,這體現出主人公內心的渴求。“落葉滿地”則是表現主人公即將踏上的是一段未開啓的旅程,人生將在選擇中更加豐富多彩。同樣,詩歌中主人公的舉動也是耐人尋味的,“久久佇立”表現了選擇的艱難。“極目望去”則體現出了他對自己前途的渴望,希望能夠看清自己未來的道路。“輕聲嘆息”並非悔恨,而是感嘆選擇對於人生的改變是何等巨大,“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人生多一些選擇自然更好,但有了選擇就必須面對選擇的結果。綜上所述,這首詩歌並沒有強調如何選擇,而是強調了選擇對於人生的重要意義。也正因爲充滿了不確定性,人生纔會豐富多彩。也正因爲如此,即使人到中年,詩人依然渴望去選擇一條更具挑戰性的道路。教學本詩,我的立足點就是扣住上述這些內涵深刻的詞語,引導學生明確這首詩的內涵。

在教學中,如何緊扣這些詞語是教學的難點,我所採取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通過比較不同的譯文,與詩歌的英文原版相對照,發現其中的關鍵詞;二是結合一些相關的材料,表現選擇對人生的重要意義——我在教學伊始用阮籍“窮途之哭”的故事引出選擇的話題,在教學過程中用屈原的故事表現選擇對於人生的意義,在教學結束時再引用阮籍的故事呼應。當然,在詩歌教學中,突出詩歌的美感,將品讀與朗讀結合在一起也是必須的。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品味關鍵字詞感受本詩的內涵。

2、結合補充材料體會本詩所表達的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教學目標1

難點:教學目標2

  四、教學準備:

《未選擇的路》飛白譯文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最喜歡駕着牛車順着道路隨意而行,當他走過一個個岔路,最終來到沒有路的地方時,就會大哭一場,然後纔回去,這就是著名的典故“窮途之哭”的來歷。我們今天所學的這首詩中的主人公也與阮籍一樣,面對着一條岔路,他將如何選擇呢?

2、明確主題。

弗羅斯特出生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鄉村,放眼望去,那裏是一片片一望無際的茂密森林。森林中,一定會有一條條被荒草佔據的小徑,通向無法看清的遠方。相信本詩中所描寫的景象,也是他本人常常在鄉村中見到的景象。但是,會有這樣一條道路,一但踏上就無法回返,改變自己的一生嗎?詩人其實是在寫什麼樣的道路?(人生的道路)

3、品讀全詩,領悟內涵。

詩人究竟想表現什麼樣的人生歷程呢?這首詩歌與《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同,它是通過真實的形象來展現自己對人生的思考。因此,讓我們細細品讀這些形象的含義,從而揭示本詩的內涵。

(學生依據提示,結合詩歌內容領悟內涵,再朗讀相關詩句。不強調朗讀的技巧,僅僅要求學生通過語速的快慢與語調的高低來突出情感與關鍵字詞。)

提示:

1、本詩描寫了什麼季節?主人公爲何要在路口“久久佇立”?(“黃色的樹林”,秋季。本應是人生收穫的季節,但主人公仍在探尋。他沒有時間再回頭,因此“極目望去”,希望能找到自己人生正確的方向。但道路消失在“叢林深處”,前途是無法看清的。他之所以“久久佇立”,是因爲選擇極其重要,做出選擇自然很難。)

(朗讀這一節,突出選擇的艱難與重要)

2、他爲何選擇了“另一條路”?(因爲這條道路上“荒草萋萋”,似乎從沒有人踩過。儘管已經到了人生的中途,但他仍然不滿足於平庸的生活,渴望冒險)

補充材料①:

對照原文及另一種譯文,發現這段譯文與我們的課文有哪些不同嗎?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我走了第二條,它也不壞,

而且說不定更加值得,

因爲它草多,缺少人踩;

不過這點也難比較出來,

兩條路踩的程度相差不多。

“不過這點也難比較出來,兩條路踩的程度相差不多”這句翻譯是課文中所沒有的,而我們的譯者則增加“顯得更誘人,更美麗”這一段話。那麼,我們發現,譯者做出這樣的改變是想強調什麼呢?(突出所選擇的道路的荒涼,強調冒險精神)那麼詩人的原意是什麼呢?爲什麼要強調兩條路差不多呢?(詩人要強調有選擇的機會、能夠做出選擇非常重要,並不強調爲何如此選擇以及選擇的標準。)

(朗讀這一段,突出主人公做出選擇的原因。)

3、爲什麼詩人要強調“難以再回返”?(一旦做出選擇,人生的道路就會依照所做出選擇而前行,做出的選擇是無法更改的。但是,人生正因爲我們做出了選擇而不會隨波逐流,喪失自己的人格,反而因爲選擇而被賦予了我們個人的色彩。)

補充材料②:

屈原在《離騷》的最後部分想象自己駕龍即將飛離這個污穢的地方,向着光明飛去,但是面對腳下的故鄉,卻無法割捨。“陟升皇之赫戲兮,忽臨睨夫舊鄉。僕伕悲餘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此時的屈原就面臨着兩難的選擇,是留在這個令他傷心欲絕,卻又難分難離的故鄉,還是去尋找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屈原最終決定留下,繼續忍受苦難的折磨,直至聽到郢都被秦軍攻陷的消息,毅然抱起一塊大石,躍入汩羅江中,用自己的生命來祭奠自己的祖國。而他這一跳,打溼了中國兩千年的歷史,直至現在還在震撼着中國人的內心,這就是選擇的意義。屈原的生命就是因爲他這悲壯的選擇而無比輝煌。

(朗讀這一段,表現選擇對人生的改變)

4、爲什麼這次選擇“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對照譯文,品讀不同翻譯的不同點

補充材料③

原文結尾部分: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difference.另一種譯文將這譯爲“此後的一切都相差千里”。課文爲什麼要強調“一生的道路”呢?(突出選擇對我們人生的重要性)詩人的原意是什麼?(選擇令生命充滿了未知數)

他在嘆息什麼呢?(自己的人生因選擇而改變,人生或許會有不同的經歷。他並非嘆息選擇的結果,而是爲感嘆選擇對於人生的巨大影響。)

(朗讀全詩,注意突出選擇對人生的影響)

5、綜上所述,在這首詩中,詩人究竟要強調什麼內容?(學生回答,老師總結)

總結:選擇令生命豐富,有了選擇人生就會有未知數,人生將不再單調,生命因此而精彩。

這首詩的題目爲什麼叫做“未選擇的路”?(每一次選擇都會令人生有所不同,正是因爲如此,詩人才如此關注那條未被選擇的路,希望能夠讓人生多一些變化)

(朗讀全詩)

6、拓展延伸

補充材料④

在阮籍的時代,司馬氏篡奪了曹魏政權之後,對於不願與自己合作的名士採取了嚴厲鎮壓的手段,同爲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就是因爲不願與其合作而被殺的。阮籍作爲名士的代表,不得不在表面上與司馬氏合作。現在大家明白了,爲什麼阮籍會在路的盡頭痛哭呢?(失去了選擇的機會)

由此可見,有機會來選擇,對於人生來說就是一件幸運的事。熱愛生活的人敢於面對選擇,逃避選擇、按部就班的人只能讓生活索然無味。

1.七年級語文下冊《傷仲永》優秀教學設計

2.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爸爸的花兒落了》教案設計

3.七年級語文下冊第4課《詩兩首》教學設計

4.七年級語文下冊《偉大的悲劇》教學反思

5.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爸爸的花兒落了》評課稿

6.七年級語文下冊寫作《敘事要完整》說課稿

7.七年級語文下冊《詩兩首》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