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上冊語文在聲音的世界裏教案

七年級上冊語文在聲音的世界裏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7W 次

教學建議

七年級上冊語文在聲音的世界裏教案

一、主題思想

作者最後說:“人生因爲音樂而變得更美好、更難於被玷污、更值得了。”可以說這是作者人生的體驗。

“我”的音樂啓蒙是算命盲人悽苦的笛聲,不僅是“我這一生的第一節音樂課”,也是“我”第一節人生課。“我”不僅感受到笛聲中表現的“孤獨悽清”,也萌發了同情、憐憫的情懷,種下了愛的根芽。以後接觸到的各種音樂,其中“澎湃”的“情潮”、“強健的慾望”、“執著”的“理想”、永恆的“美”,超越政治歷史的羈絆,擺脫人世的庸俗險惡,給人“一種神聖,一種清明,一種靈魂沐浴的通暢爽潔”,讓人“戰勝一切邪惡”“健康地活着”。——音樂使人生美好、純潔、充滿理想和信心。

二、內容分析

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引子”,起着引領下文的作用。誰都知道,童年的某些記憶是最難以忘懷的,其中有的事情甚至可以影響人的一生。作者孩提時代聽到的一曲哀笛,使作者“聽之淚下”,可見深深地打動了作者的心絃,在作者內心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笛聲的魅力影響了作者此後乃至一生對於聲音,尤其是音樂的充分注意、體驗、思考,直至充滿激情的熱愛。聯繫後文,可以更深地體會到作者文首寫此一段的目的。笛聲屬於音樂的範疇,但第2自然段莫說笛聲,就連一絲第1自然段中感傷的影子都找不到了。而是以“慢慢知道”另啓一筆,開始了對聲音的充滿哲理的思考。這思考灑脫、率真、成熟。作者一出筆就從聲音意義的最大範疇概括了它的特點——“最奇妙”。然後先反後正從兩個方面予以具體解說。接着縮小了描述的角度,將鏡頭對準了“雨”和“風”。雨是作者平生最愛之一,也曾專文以抒其情。此文只從聽覺角度予以條分縷析,極其細緻入微,足以撥動讀者的心絃而引起共鳴。不僅如此,因人生際遇不同,還可引起人對於人生意義的更深層次的思考。如段末一句,“躍躍欲試”深沉地表達了作者服務於社會人生的願望和積極、豁達的生活態度。

“我學着唱歌,所有的動人的歌曲似乎都帶有一點感傷。”這裏的“學着”於作者而言,恐怕已經包含了一個較大的時間範圍,因爲這牽扯到對於“感傷”的理解,對於整個第4自然段含義的理解。“感傷”這裏可以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曲詞本身令人傷感,一種是爲歌曲的遭際感傷。聯繫下文,本處顯指後者。接着,作者以推測的語氣描述了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這種現象讓作者感到了生活中的一些“強者”、“成功者”和藝術的距離,這種距離感也令作者感傷不已,甚至懷疑“莫非,藝術是屬於弱者,失敗者的?”我們認爲,這裏的感傷心態同樣是反映了作者對歌曲、對藝術的真愛。因爲很難設想一個對藝術漠不關心的人會對藝術產生這樣那樣的情感。

第6自然段,作者再啓一筆,正面描繪音樂感受。他先寫到民族音樂。一句反問,使情感達到了一個小高潮。之後略寫西洋音樂而過渡到對蘇聯歌曲的詳寫。

作者的青年時代是蘇聯歌曲最盛行的時候。可以說,蘇聯歌曲影響了作者的一生。作者把蘇聯歌曲比作“海洋”,以“投身”來形容自己極大的熱情;以“明朗、充實、理想、執著”濃縮蘇聯歌曲的特點;以“掀起……”、“點燃……”“插上……”形象地道出其給予自己的巨大影響;以意味着“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闡其重要;以“成爲永遠的記念和見證”、“成爲永遠可以溫習的感情貯藏”言其寶貴;以藝術的名字是“堅強”、“恆久”,給予自己曾有的懷疑以有力的否定,照應了前文,又退出了自己又爲藝術生命力的感悟。感情再次達到一個高潮。作者待感情稍微平靜之後,又轉到對西方名曲感受的描繪。如珠的妙語既使人感到樂曲的魅力,又使人感嘆作者體察之微,辨力之強,描繪之細。段末作者以串串排比放縱自己的感情,潮涌浪疊式地概括了樂曲對於自己身心的巨大影響和對於自己人生的重大意義,感情的抒發達到頂峯。

其後,作者略點了一筆流行歌曲、通俗歌曲。一番感慨之後,以“太熱愛音樂,太願意生活在音樂的世界裏了”而直奔主題。

結尾一段道出了作者對音樂真諦的理解和感悟,點明瞭熱愛的原因,深化了主題。

三、寫法特點

①體察入微,描述細緻、準確。如3、6、9自然段中對聲音及音樂感受的描繪,反映了作者敏銳把握事物特點的能力和深厚的語言功力。

句式整散結合,整中有散,散中見整,使全文形成一種韻律美和節奏美。如2、3、6自然段,句式以整齊爲主,而又整中見散;4、8、9自然段以散句爲主,而又散中見整。

③排比修辭的大量運用,增強了語言的氣勢和表現力。

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領會作者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

2.學習作者描寫音樂的優美詞句。

3.理清本文線索。

(二)能力目標

1.領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鍛鍊理解分析能力。

2.培養學生使用工具書的能力,學會根據語境選樣恰當的解釋。

(三) 情感目標

“聽音樂是給靈魂洗澡,使人淨化,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和休息。”通過對本文的學習,激發學生更多地接觸音樂、欣賞音樂、熱愛音樂,領悟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神聖。

二、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作者按怎樣的思路來寫作的?這個問題是理解文章內容的關鍵所在,教師可以抓住時間詞,引導學生分析。

2.文中一些句子含義深刻、富有哲理、較難領會,可以聯繫上下文、聯繫作家的經歷仔細體會。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本文線索清晰、語言優美、富有哲理,有較強的教育意義。活動設計上以學生自讀爲主,教師引導討論、分析、談體會、談感受,充分做到以學生爲主體。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教師引導: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姿多彩的聲音的世界裏,人生因爲有了音樂而變得更加美好,更難於被玷污、更值得了。這節課,我們要“在聲音的世界裏”懂得: (投影素質教育目標)

素質教育目標

1.領會作者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

語文教案-在聲音的世界裏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2.學習、積累優美的詞句。

3.領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

4.理清線索。

(二)整體感知

1.瞭解作者及其創作動機

王蒙,當代作家,五十年代kai始文學創作,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青春萬歲》、《活動變人形》等。王蒙曾說過:“我非常非常地喜愛音樂、離不開音樂。音樂是我生活的—部分,生命的一部分,我的作品的一部分。1953年我開始我的處女怍《青春萬歲》的創作時,爲它的結構而苦惱,而左衝右撞,不得要領之時,聽到蘇聯作曲家的交響樂作品時,它的結構大大啓發了我,使我悟到了小說的結構應該是這樣的,既分散又統—,既多樣又和諧。音樂在我的作品裏是—個非常重要的、頭等重要的部分。”

2.自讀課文,考慮以下問題,時間五分鐘。

(1)圈出生字詞,查《現代漢語詞典》,注音並解釋。

(2)畫出你認爲寫得好的句子。

(3)找出中心句,理清文章是按怎樣的順序來記敘的?

(三)重點、難點、疑點的學習及目標完成過程

1.檢查課前預習及課堂白讀字詞情況,要求學生讀出生問並加以解釋,集體訂正。

嬌憨 如泣如訴 時過境遷 左右逢源

奔放 俯拾即是 行雲流水 五體投地

雍容 水銀瀉地 通暢爽潔

語文教案-在聲音的世界裏

標籤: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在聲音的世界裏,

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說說本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來記敘的?

每段段首第—句基本都是中心句。文章按時間的先後順序記敘了作者不同時期對音樂的接觸、瞭解和感悟。

3.作者的音樂啓蒙來自於何時、何人、何故?

孩提時代,—個寒冷的冬夜,—位算命盲人吹奏的一聲無依無靠的笛子,如泣如訴,應情應景,聽之淚下,至今還記憶猶新。

4.“在聲音的世界裏”,孩提時代的作者喜歡哪些音樂?

聽雨聲、學唱歌、聽單絃、聽梅花大鼓、河南墜子、河北梆子等地方戲曲。

5.大自然的聲音也是—種優美的樂音,作者細膩地描繪了大自然的雨聲,寫了哪幾種類型的雨聲?它們帶給作者的感悟相同嗎?

有小雨聲、中雨聲、大雨聲,它們帶給作者的感悟各不相同。

6.你怎樣理解:“風聲雨聲混在一起能使我沉浸於憂思中而又躍躍欲試。”

突然的風聲讓人感覺到蕭瑟、惶恐,大雨聲則讓人豪情滿懷,風雨混合在一起則讓人時而惴惴不安、思慮萬千時而又滿懷豪情,讓人躍躍欲試。

7.所以作者認爲“聲音是世界上最奇妙的東西。”全班齊讀第2自然段。

8.作者孩提時代對聲音的喜好往往帶着淡淡的憂鬱,你能從文中找到例證嗎?

如第4自然段中的“我學唱歌,所有動人的歌曲似乎都帶有—點感傷……即使是最激越、最歡快的歌曲,一個人唱起來,不也有點寂寞嗎?”再如第6自然段中的“哦,我的燕越故鄉,你太壓抑又太奔放,你太古老,又太孩子氣了。”

9.聯繫上下文推測一下原因。

作者的孩提時代是很不幸的,父母失和、家庭不睦。從小身體瘦弱,很難和同齡的男孩玩到一起。七歲那年還獨自到棺材店閒逛,詢問價格。當他聽到算命盲人如泣如訴的笛聲,引發了強烈的共鳴,至今難忘。所以孩提時代對音樂的感受充滿矛盾和憂鬱。

10.到了青年時代,作者的視野更爲廣闊,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有所變化,他接觸了哪些音樂呢?

有西洋音樂、蘇聯歌曲,還有流行歌曲、通俗歌曲。

11.對這些音樂,作者持什麼態度?找出你認爲寫得好的句子加以說明。

喜愛、肯定如第8自然中的“一首接一首明朗、充實、理想、執著的蘇聯歌曲掀起了我心頭的波浪,點燃了我青春的火焰,插上了我奮飛的雙翅。”……

12.第9自然段“所有他們的作品都給我一種神聖,一種清明,一種靈魂沐浴的通暢爽潔,一種對於人生價值包括人生的一切困擾和痛苦的代價的理解和肯定。”聯繫上下文,你如何理解這句話?

隨着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歷的日漸豐富,思想的日趨成熟,作者在音樂的薰陶下,對音樂、對人生的理解更加積極向上,充滿激情,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神聖。

13.作者說“藝術是屬於弱者、失敗者的”,然後又說“藝術又是屬於強者的”,這兩者有沒有矛盾?你認爲藝術(音樂)屬於什麼樣的人?

二者沒有矛盾,這實際上是作者不同時期、不同經歷的人生感悟的反映。同時也說明音樂對人的影響和教化作用。音樂應該屬於每個人,從哭鬧的嬰孩凝神聆聽母親的兒歌到垂暮老人隨身攜帶的收音機,讓我們感受到生命因爲有了音樂而更加精彩。

14.如果我們用兩個詞分別概括作者不同時期對音樂的感悟的話,你會怎樣概括?

孩提時代——彷徨、感傷、消極;青年時代——激越、明朗、積極等,

15.作者爲什麼喜歡音樂?結合課文最後—段話,說說你對音樂的認識和體會。

音樂伴隨着作者成長,讓他體會到了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神聖,(或者用文中的話答)

(四)總結、擴展

1.總結:實際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人生經歷

兒童時期的天真爛漫,少年時期的莽撞和彷徨,青年時期的激情、豪邁和自信,中年時期的穩健和平和,老年時期的豁達和安詳。“音樂能給人洗澡,使人淨化”,“給人以更好的享受和休息”。讓我們更多地去了解音樂、欣賞音樂、熱愛音樂吧!因爲“—個沒有音樂的生活是不完全的生活,—個不愛音樂的人也算不上完全的愛着生活。”(王蒙的話,可以投影出來。)

六、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