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木蘭詩》教學方案

《木蘭詩》教學方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38K 次

《木蘭詩》是一首北朝民歌,全詩是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下面小編爲大家整理了《木蘭詩》教學方案,希望能幫到大家!

《木蘭詩》教學方案

 重點

1、故事情節和木蘭形象。

2、記敘的詳略處理

3、對偶和排比

 難點:

誦讀指導,並當堂熟讀成誦。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簡介木蘭其人及《樂府詩集》 (略)

二、正字音(略)

三、要求學生參看註釋,閱讀詩篇,理解詞義、句意、詩篇大意(略)

四、朗讀全詩。

五、引導學生劃分這首詩的結構層次。

依據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束,這首詩可以分爲幾個部分?各寫出了什麼?概括本詩情節並複述故事。

六、分析第一部分(同時出示幻燈片的畫面,引導學生答出相關詩句,再分析人物形象、修辭手法)。

1、詩篇怎樣寫出故事的開始?這樣寫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詩篇由“唧唧復唧唧”引出“木蘭當戶織”,表明了木蘭織布姑娘的身份。“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這組對偶句表現出木蘭停機不織,只是連聲嘆息,自然地引出母親的發問,木蘭的回答。富有生活實感,寫出了故事的開始。表現了木蘭的勤勞孝順。

2、木蘭的答話表明了什麼情況?表現了她的什麼特點?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軍帖”的夜傳,“十二卷”(虛數)的誇張,表明了軍情緊急,顯示出戰爭氣氛。“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銳的矛盾,表明了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願爲市鞍馬,從此替爺徵”,表現出木蘭基於家庭情況,經過停織嘆息的考慮,毅然決定代父從軍。表現了木蘭的勇敢堅毅、忠孝兩全。

3、第三段運用什麼修辭方法寫出了什麼內容?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路,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虛指),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木蘭連赴東西南北四市,匆忙購置戰馬鞍具的情景,表現了木蘭準備出征的急切操辦而又井然有序。

4、這一部分還運用什麼修辭方法寫出了什麼內容?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旦辭黃河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但,只。前後四句之間構成對偶並運用了間隔反覆修辭方法。“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和“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這兩組對偶句之間,間隔反覆,層嬗遞進,表現出木蘭出征的路線,征程的遙遠,行軍的神速,點明瞭宿營的荒涼地點;“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和“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之間,間隔反覆,緊相呼應,在荒涼夜間環境烘托中,揭示出木蘭乍離家鄉,思念親人,離鄉愈遠,思親愈切的心情,從而細膩地透露出木蘭少女思親的情懷,活生生地刻畫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寫出木蘭奔馳遙遠征途的豪邁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