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語文《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教案

三年級語文《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3W 次

《“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小男孩湯姆釣到了一條他從未見過的大鱸魚,由於離允許釣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爸爸要求湯姆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湯姆有些不情願的放掉了魚,但這件事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年級語文《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學會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通過體驗式閱讀,將自身情感融入角色之中,懂得自覺遵守規則是做人的必須。

  教學重點:

通過抓住文中關鍵詞句,體會湯姆釣魚、放魚的心理變化。

  教學難點:

體會並認同“自覺遵守規定”的重要。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及要求:

初讀,初步感知課文,學習課文第一部分,體驗湯姆釣到大鱸魚時的喜悅心情。

  教學過程:(略)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及要求:

學習課文的二、三兩個部分,通過語言感悟和內容的理解體會湯姆從不願放到放到牢記爸爸的話語這一心理情態變化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

在這一部分中,兩個人物是兩條線,一條是爸爸,一條是湯姆。爸爸:讓孩子放掉魚,因爲離允許釣鱸魚的時間還差兩個小時,即使沒有人看見,也應該遵守規定。湯姆:開始不理解,希望在沒有人看見的情況下留下鱸魚,最後還是不情願地放掉了鱸魚。這兩條線交*並行,推動着事情的發展。

這一部分既是學習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難就難在學生對“不管有沒有看見,都應該遵守規定”這句話的理解。在這裏,學生可能會贊成爸爸的觀點,也可能同意湯姆的想法,因爲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積澱決定着學生與文本對話時的個性體驗,對這種多元的個性體驗,我們應予以尊重和珍視。但珍視並不等於認同,針對學生認識中的差異,我們應在尊重學生意見的同時,適機適度加以點撥和引導,這纔是真正的珍視。

基於上面的思考,我做了以下的教學設計

1請學生仔細讀第二部分內容,看看這部分內容主要講了什麼?

2依循學生的發言,提煉出一個討論題:爸爸要湯姆必須放掉鱸魚,湯姆不情願地放了,你對這件事怎麼看?

在這裏,可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聯繫日常生活中的體驗來談談自己的看法。(預測:在這裏或許有學生聯繫遵守交通規則來談;或許有學生聯繫乘公交車主動投幣來談;或許有學生聯繫校園生活中保潔來談等等。)

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教師適機加以引領、點撥,使學生對學會做人有正確的認識和感悟。

3在正確理解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分角色讀父子對話,在師生、生生互動的朗讀與評讀中加深對“必須”、“斬釘截鐵”、“不管有沒有人看見,都應該遵守規定”等重點詞句的情感體驗。

(二)學習課文的第三部分

通過前面的討論,我們瞭解了湯姆在放魚過程中的心理變化,也正爲這樣,這件事給湯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們一起讀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

由於有前面的學習積累,對這段話就採用這樣的處理,在讀中讓學生對事情發展的延續有一個瞭解,對全文的內容有一個整體迴環。

(三)課外拓展

請同學們讀一篇文章《中彩那天》,邊讀邊思考,讀完這篇文章後,你想說些什麼?把你想說的話在小組內和同學們交流。

課外拓展的這篇讀物,選自人教版大修訂版五年制第五冊,文章的行文和思想內容與我們這篇課文相似相通。選擇此文閱讀,意在讓學生在自主自能讀書的基礎上,自悟其做人的道理,讓三維目標在自主閱讀中得到遷移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