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集錦15篇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3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集錦15篇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瞭解一字多音的現象,能準確讀出“朝、舍、縫、量、假、強”在詞語中的正確讀音。

2、認讀關於“風”的詞語,體會詞語表達上的準確、形象。

3、背誦和書寫兩則有關動腦的名言。

4、培養閱讀能力,感受表達的生動、優美。

5、積累與季節有關的詞語。

6、培養學生大膽想象的精神,和樂於表達的興趣。

7、設計春節節日飾品並進行交流,鍛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並從中瞭解我國春節的文化。

教學重點:

語文積累;口語交際和習作。

 教學難點:

發揮想象,並記敘下來;綜合實踐活動。

課時安排:

6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瞭解多音字;積累詞語和名句。

教學過程:

一、多音字。

1、在本學期的學習過程中,我們遇到了許多綠色的生字朋友——多音字。

2、出示詞語卡片,請學生“找找雙胞胎”

自己試讀;同桌互查;指名讀。

3、練習給多音字組詞,填空

zhāo()

cháo()

shě()

shè()

féng()

fèng()

liáng()

liàng()

jiǎ()

jià()

qiáng()

jiàng()

4、你還認識哪些多音字朋友?介紹給大家好嗎?

二、認一認,讀一讀。

1、自由讀詞,藉助拼音把字音讀準。

2、指名讀,齊讀。

3、再次小聲讀詞,邊讀邊想象詞語描繪的情景和感覺。然後在小組裏說說想象的畫面。指名交流。

4、通過讀這些詞,你發現感悟出了什麼?

三、寫一寫,背一背。

1、認讀名句,簡單說說讀後的體會。

2、讀帖,與小夥伴商量 一下怎麼把這兩句話寫好。

3、指名說說,書寫時要注意什麼。

4、練習書寫。

5、評選佳作全班展示。

6、用最有效的方式背誦兩句名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積累與季節有關的詞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閱讀

1、藉助拼音,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

2、說說初讀後的感受。

3、默讀,劃出你覺得寫得很好的地方,多品味品味。

4、交流體會。老師及時總結其中好的方法。

5、有感情地朗讀。

三、探究與發現

1、還記得《米佳的願望》嗎?我們的生活中因爲四季不同的風情而豐富多彩。而一提到四季,你的眼前也肯定已經展開一幅幅不同的畫卷。

2、讀一讀,你發現了什麼?

3、你還能說出這樣與季節有密切關係的詞嗎?小組比賽:應選擇一個季節,看看哪一組的同學說出的詞語最多。

4、總結:其實妙詞就在我們身邊,關鍵在於你是否能探究和發現。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發揮想象,大膽地向他人表達,並努力用語言打動別人。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學生小品表演《樂樂和童童的對話》。

二、自由交流

假如風有顏色,你希望是什麼顏色呢?爲什麼?

在小組裏自由發言,小組長組織好順序,明確發言的要求:說的人態度大方,能讓每個人聽清楚,聽的人認真傾聽,有意見應等別人說完再來講。

三、推薦代表向全班交流。

四、評選“風的使者”

五、延伸

請你也動動筆,畫出風的顏色,爲下節習作課作好準備。

第四、五課時

教學目標:

大膽想象,並樂於真實地記敘自己的想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後大家都動筆畫出了心中的風,今天我們來開個小畫展吧!

二、範文引路

1、出示一幅春天的圖畫,朗誦範文《春天的顏色》。要求學生邊聽邊想象。

2、交流聽範文後的感受。

三、動筆寫初稿。

1、像小作者一樣,爲你的畫配上一段文字,讓它更豐富更生動,好嗎?

2、試寫一段話,簡要大意即可。

四、交流、補充。

1、在小組裏展示自己的畫,並讀初稿。其它成員提出個性意見。

2、根據個性意見,再次完善自己寫的內容。

3、面向全班學生交流,集體補充。

五、定稿。

第六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綜合性學習成果的展示交流,增強學生的實踐和欣賞能力,培養學生進行綜合性語文學習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相信每位同學都設計出了喜慶的春節飾品,這節課讓我們召開一個小小的設計發佈會。

二、展示交流。

1、出示自己設計的飾品和設計說明,在小組內交流。

2、推薦佳作全班展示交流。

三、評選“最佳作品”和“最佳設計說明”

1、評選。

2、請設計者上臺介紹自己的經驗和方法。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2

設計意圖:課文通過英子的變化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鼓勵和關愛。文章的語言質樸,但在平淡的敘述背後包含充沛的情感。課文通過動作描寫來表現人物的內心感受。筆者在教學時注重引導學生仔細揣摩重點詞句,引領學生深入走進文本,讀悟文字背後的聲音,讓學生在讀讀說說中與文本對話。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認識“麻、症”等10個生字,會寫“願、姿”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掌聲、文靜、願意”等16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精讀課文第一段。

導學流程:

一、解讀課題,導入新課

1、今天,有這麼多老師到我們班來聽課,你會用什麼方式來表示對他們的歡迎?(學生不由自主地鼓起掌來。)

2、板書課題:掌聲(學生齊讀課題。)

3、聲能傳情,讀課題也要有講究,怎麼讀,就能讓大家感受到掌聲的熱情?(生讀得更熱情整齊些了。)

4、你在什麼時候得到過別人的掌聲?(學生自由說。)

5、在別人送給你掌聲時,你謝過人家嗎?(大部分同學沒有)帶上你心中的那份謝意,讓我們滿懷深情地把課題再讀一遍。

設計意圖:重視提取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儲備,感受掌聲的作用。語文不用概念說話,它是感性的。

二、讀準詞句,整體感知

1、請大家認真讀課文,邊讀邊圈畫出生字新詞,並藉助拼音讀準它。在這篇課文中有些詞是很容易讀錯的,請留意一下。(學生自由通讀課文。)

2、出示本課詞語,在字音方面,你認爲哪幾個詞是最容易讀錯的,給大家提個醒。交流:

(1)、落[lào]下:反覆正音,直到讀準。

(2)、麻[má]痹[bì]症[zhèng]:字音讀得準,但感覺不夠準,(指着麻痹症的偏旁)這是什麼?(病字框),是啊,這是一種由病毒侵入脊髓引起的急性的傳染病,嚴重時導致殘疾甚至癱瘓。有病了身體就不舒服了,那該怎麼讀啊?(生皺着小眉頭讀。)

3、同桌互讀課文,讀得正確流利的,由同桌打上。

4、鼓勵學生自告奮勇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在讀的過程中老師相機指導。

5、請大家再次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流利不容易,我把讀正確、讀流利當作“保底工程”要求人人做到,捨得花時間逐詞、逐句、逐段地讀,必要時教師還要作示範。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互聽互讀是對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話也包括“你讀我讀”,在互讀互聽中夯實基礎,這一環節的設計爲後面的精讀課文打基礎。

三、走進文本,對話交流

1、英子是一個怎樣的小姑娘?默讀課文,圈畫出描寫英子外貌及性格特點的詞句。

2、交流自學成果,抓住重點詞句加以體會,隨機交流以下句子:

(1)、她很文靜,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文靜是什麼意思?你從“默默地”這個詞體會到了什麼?

(2)、因爲她得過小兒麻痹症,腿腳落下了殘疾,不願意讓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

①、學習生字:‘姿、勢’老師範寫,學生也認認真真地寫一遍。

②、英子的走路姿勢是什麼樣子的?聯繫下文的“一搖一晃”來理解“殘疾”一詞。

③、體驗說話:英子走路“一搖一晃”,她不能像我們一樣。

④、她是多麼難受啊,帶自己的感受讀好這句話。

(3)、上課前,她早早地來到教室,下課後,她又總是最後一個離開。

①、用心讀讀這句話,想一想英子爲什麼要這樣做?從“早早地、總是、最後一個”這三個詞中你又感受到了什麼?

②、是啊,我們帶着一種感動,感受到了英子的不幸,體會到了她的孤單和自卑。現在你會用一種怎樣的心情來讀好第一段話呢?試一試!

設計意圖:在這一教學環節中,通過引導學生仔細揣摩重點詞句,引領學生深入走進文本,讀悟文字背後的聲音,讓學生在讀讀說說中與文本對話、與英子對話,真切地感受、體驗英子的內心世界。

四、指導書寫,佈置作業

1、仔細觀察本課的生字,想想哪些筆畫特別需要提醒。

2、重點探討“烈、著”這2個上下結構的字的寫法,範寫。

3、學生練習書寫生字,及時展示學生寫的字,並及時進行指導、評價。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在讀書感悟中學習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學習方法。

2、學會尊重別人,關愛別人。特別是給身處困境的人鼓勵與幫助。

課前準備:

1、《千手觀音》的錄像片斷

2、愛心卡、歌曲《讓世界充滿愛》

3、收集一些反映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關愛的詩句。

導學流程:

一、複習回顧,觸發情感

1、認讀詞語,做猜詞遊戲。

2、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回憶一下,讀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麼?

3、一邊小結一邊板畫:這是哭泣、傷心的英子,她文靜、自卑、沒有朋友,假如你在她身邊你會爲她做點什麼?

設計意圖:人的情感在一定的情景中產生的,具體的情境能喚起人們一定的情感。這一環節中,教師通過畫圖再現,語言描述等手段,再現了英子困境,置身於這樣的情境中,孩子們自然而然地萌發對英子的同情之心。

二、錄像導入,引發情感

1、接下來,我們來看一段錄像(播放千手觀音精彩片斷)。看了這個節目你最想說點什麼?或者你腦子裏有什麼疑問?(學生被錄象的精彩片段深深打動。)

2、在演出過程中,全場觀衆不斷抱以熱烈的掌聲,但主持人告訴我們,再熱烈的掌聲,這些演員也不可能聽到,因爲他們全部是聾啞人,我提議我們也用這種特殊的掌聲,來表達我們的敬意好嗎?(師生互動“高舉雙手,搖晃手掌”啞語鼓掌的意思)。

3、是啊,這些生活在無聲世界裏的演員怎麼能準確無誤地踏着音樂的旋律表演出震驚世界的舞蹈節目呢?這節課,讓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掌聲》,在《掌聲》中,在英子身上,也許我們能得到很多的啓示。

設計意圖:通過《千手觀音》的錄像片斷,讓學生受到心靈的震撼,殘疾人爲什麼能演出這麼精彩的節目,觸發學生的探究心理,這個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

三、品讀課文,體驗情感

1、學生自學思考:

(1)、學生自瀆課文,思考課文寫了兩次掌聲,這兩次掌聲有什麼不同?

分組交流自學情況。(第一次掌聲,包含着大家的鼓勵與尊重;第二次掌聲,除了鼓勵外,還包含着大家對英子的讚揚。)

(2)、再讀課文,圈畫出描寫英子神態、心理變化的詞句,想一想:這些變化說明了什麼?

2、點詞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1)輪到英子的時候,全班四十多雙眼睛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英子立刻把頭低了下去。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

英子爲什麼立刻把頭低下去?“猶豫、慢吞吞”這兩個詞告訴你什麼信息?在那一剎那,英子首先想到的是什麼?想象一下英子的神態和表情。

(2)在大家的注視下,她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從“注視、終於”這兩個詞中體會到了什麼?你認爲大家注視的目光中包含着什麼?體會一下英子的心情,用朗讀把你的體會表現出來。

(3)從那次演講以後,英子像變了個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麼憂鬱。

憂鬱是什麼意思?英子會發生哪些變化?爲什麼會有這些變化?

3、角色體驗,暢談感受。

(1)、從英子的變化和同學的表現中,你體會到了什麼?(當別人身處困境的時候,不要忘記把掌聲送給別人。而當你身處困境的時候也要珍惜別人的掌聲,使自己鼓起勇氣微笑地面對生活。)

(2)、假如你是英子,你會對同學們說點什麼?假如你是英子的同學,你會對英子說些什麼?

設計意圖:本環節,我採用了“以讀代講,角色感受”的方法,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書,促進學生思維和情感體驗,讓學生悄然走進文本,當學生喚起已有的生活體驗,把自己當成是課文中的英子,像她那樣去想一想的時候,學生便不再是他們自己了,他們便不知不覺地走進文本之中,學生就具有了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樣的設計就是爲了更好地讓學生的思考和朗讀與文本能直接地對話,激活學生的思維,讓課堂成爲學生思維演練的主陣地。

四、拓展練習,昇華情感

1、英子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聾啞人爲什麼能演《千手觀音》這樣精彩的節目?再次回味《千手觀音》精彩片段。這掌聲包含着什麼?僅僅是這掌聲嗎?(關愛、友情……)

2、小結:人人都需要關愛,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我們就要毫不吝嗇地把自己愛心送給別人。讓我們用實際行動把愛來表達。

3、小組表演:假如在你的身邊,有人考試成績偏低,或者因家庭環境不好而自慚形穢,或者因外形不好看而內心痛苦……你怎樣針對這些情況給予幫助?使他們鼓起對生活的勇氣,微笑地面對生活。

4、拓展練習:掌聲體現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尊重和關愛,在生活中,愛還可以這樣表達(出示小詩齊讀,背景音樂緩緩響起《讓世界充滿愛》):

愛是一陣熱烈的掌聲;

愛是一句友善的話語;

愛是大雨中的一把小傘;

愛是給汽車上的老人讓出的座位;

愛是給下班回家的爸媽送上的一杯茶;

愛是;

愛是。

……

請把這首小詩工工整整地抄在愛心卡上。愛還可以怎樣表達?也把它寫下來。(學生在音樂聲中續寫小詩。)

5、總結:這個世界是由愛維繫而成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社會將會變得更加和諧,家庭會變得更加和順,鄰里會變得更加和睦。請大家行動起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設計意圖:以“愛”延伸課的內容,讓學生感到課有終了,學習無窮盡。通過交流個性化的體驗,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實現“愛”的內化和遷移,同時也在讀詩、寫詩實踐中進行紮實的語言訓練。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3

教學要求:

1.認識“鑰、匙”等11個生字。會寫“盒、豐”等13個字。能讀寫“清涼、留意、扇子”等16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秋雨的喜愛和讚美之情,背誦自己喜愛的部分。

3.喜歡秋天,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對秋雨的喜愛。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出對秋雨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教學難點:

1.能讀出對秋雨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2.體會作者在遣詞造句方面的特點。

課前準備:

教師:蒐集有關秋天景象的圖片,或製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讓學生在父母的帶領下到戶外去感受秋天,還可查閱資料從文字圖片上去感受秋天。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欣賞秋色,育情導學。

1.教師引述:這兒有幾幅畫面,想讓同學們欣賞一下,並說說是什麼季節的景色,好嗎?

2.在舒緩的音樂聲中,教師一一出示有關秋天景象的圖片或展示課件。

3.喚起情感:你覺得這樣的景色美嗎?你喜歡秋天嗎?爲什麼?

4.學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導學:

a.請發揮一下你們的想象力,說說是誰把美好的秋色帶到我們的眼前?

b.有位作家覺得是那清涼而又溫柔的雨把秋天帶給了我們。在他的眼裏,那細細的雨猶如一位變幻神奇的魔術師,想聽聽他是怎麼說的嗎?

二、聽讀課文,感知內容。

1.播放朗讀錄音或配樂範讀課文。要求:邊聽邊想象畫面。

2.聽了之後你有什麼想法?引導學生初步體悟本文語言文字的美。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讀通句子,把自己認爲美的語句和段落多讀幾遍。

4.把自己認爲美的語句和段落讀給同桌聽聽。

5.快速閱讀課文,看看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秋天的雨的?

三、品讀課文,想象動情。

1.品讀第一自然段。

(1)營造氣氛,引導學生反覆品讀,談談自己對本段的看法。

(2)在品讀時,注意讀好“清涼和溫柔”、“輕輕地”、“留意”,其中“留意”一詞需引導學生理解。

(3)想象畫面:秋天的大門被打開以後,你最想看到的是什麼?

2.品讀第二自然段。

(1)引導學生朗讀:秋天的大門打開後,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麼?

(2)指名學生朗讀後並回答。

(3)採取賽讀的方式讓學生欣賞性地朗讀課文,喜歡哪一句就讀哪一句,並把那一句所描寫的景物簡單地畫一畫。

(4)品析文字:你覺得這一段中哪一句說得格外有趣?

(5)聯繫生活,豐富想象:你能聯繫家鄉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書上那樣用優美的語言表達出來嗎?

四、變讀爲述,積累語言。

1.師引:假如是在詩歌朗誦會上,你打算用怎樣的方式把這兩段內容朗誦給大家聽?

2.讓學生先在四人小組內說說自己的想法,然後進行朗誦練習。

3.指名學生上臺進行表演性朗誦並點評。

五、識字寫字。

1.學習生字,交流學法。

注:注意區別“飄、漂、票”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你有什麼話要提醒大家?

3.練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複習回顧。

1.聽寫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術師,有着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麗,引讀第二自然段。

3.引導學生背誦第二自然段。

二、交流感悟,豐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內容。

a.教師引導:誰能說說你從第3自然段裏,看到了秋天的雨裏還藏着什麼?

b.學生交流後,再圍繞“好多好多香甜的氣味”讓學生想象:秋天的雨裏還藏着哪些香味。

c.出示“小朋友的腳,常被那香味勾住”這句話,讀後讓學生說說小朋友的腳怎會被香味勾住?

d.轉換角色,讓學生進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當時在果樹下、花叢中,最想做的事是什麼?

e.讓學生帶着這種美好的情感再讀第3自然段,可讓學生評賞誰讀得好,以評促讀。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a.師轉換話題:秋天的雨不光帶來了色彩和香味,還挺會關心人的呢!誰來讀讀第4自然段?

b.多人次指名學生讀後,可讓學生說說,秋天的雨舉起金色的小喇叭,他會對一些好朋友關心地說些什麼?

c.引導學生具體、豐富地想象後,可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經驗積累,讓學生說說:你還知道其他動植物是怎樣過冬的?

d.語言訓練:出示說話卡片:“它告訴大家,____________。小喜鵲____________,小松鼠____________,小青蛙____________,松柏____________,楊柳樹葉____________,大家都在準備過冬了。”先讓學生說說其它動植物是怎樣過冬的,然後討論交流這些話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裏最合適。

三、總結拓展。

1.出示課文第1—4自然段的開頭句,讓學生背誦課文,學生願意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秋天的雨,是一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有一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吹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導學生進行拓展活動:美麗而又豐收的秋天已經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學了這篇課文後,此時同學們最想做的又是什麼事?(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在課餘組織指導學生開展觀察活動,爲語文園地的教學活動作鋪墊。

板書設計:

秋天的雨

是一把鑰匙

是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

藏着非常好聞的氣味

反思一:

爲了讓學生能夠真正感受散文中優美及巧妙比喻的意境,我以提問的方式引發學生帶着思考導入主題,給他們逐一看課件和故事,讓他們找一找秋天有些什麼景色,並邊進行提問:把什麼比喻成了什麼?視頻中小朋友們爲什麼喜歡秋天?引發學生學習並回答:作者把秋天的雨比做一把鑰匙,秋天有很多的水果,也有很多非常漂亮景色。

但是由於準備不是很充足,缺少了單張圖片展示,因此,學生在理解秋天的顏色,秋天的氣味的方面都不是很順利。尤其是“把黃顏色和紅顏色給了誰?(銀杏、楓樹)沒有孩子能回答出來,說明孩子們的知識經驗還不是很豐富,以後在活動之前,我都應該考慮到前期經驗的灌輸,使活動能很好地開展。比如說,秋天的氣味方面,我可以讓他們先聞一下橘子的香味,菠蘿的香味……這樣,他們就能充分的體驗到秋天的好多氣味。

綜合本次欣賞活動,我在教學中運用了多種方法,讓學生在視頻中學習到比喻手法和欣賞觀看的討論形式,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秋天的美。

反思二:

《秋天的雨》是部編本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豐收的景象,還有深秋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學習本課重點放在讓學生以各種形式的讀來感受和想象秋天的美。

一、注重朗讀的指導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寫景散文,指導學生美美地讀課文是教學本文的重點。在這節課中,把“讀”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自由讀、指名讀、配樂讀、師生合作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感悟課文的語言美、情感美。特別是在學習第二自然段的時候,通過簡短的小詩與課文內容的比較學習後,指導學生逐句朗讀,然後配上優美的音樂和背景,讓學生朗讀第二自然段,在有感情地朗讀中,想象畫面,潛移默化中體會了課文寫具體形象的好處。

二、注重語言文字訓練

第二自然段有這樣兩個重點句子:“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呀扇呀,扇走了夏天的炎熱。”、“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呀飄呀,郵來了秋天的涼爽。”在引導學生欣賞優美句子的同時,讓學生髮揮想象,並讓學生在讀中觀察比較這兩個句子的共同點,然後再入情朗讀,體會句子的韻味美。爲了讓學生掌握並運用這個句式,在學完第三句後,出現這樣一個句式訓練:“它把金黃色給了田野,像( ),(搖)啊(搖)啊,(搖)來了。”讓學生活學活用。在學生充分朗讀、體會的基礎上,然後再給出水果和植物的的圖片,讓學生看圖仿說。由扶到放,給學生一把柺杖,降低了說的難度,學生願說,樂說。

三、注重關鍵詞的學習

在讓學生感受秋天色彩美時,我這樣說:“孩子們,看看,秋雨過後,銀杏的黃、果子的紅、田野的金黃、菊花的紫紅、淡黃、雪白……大自然有這麼多的顏色,老師數也數不完,難怪說秋天的雨有一盒( )的顏料,便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五彩繽紛”的意思,最後讓學生配樂朗讀第二段,在音樂中想象秋天的美。

不足:學生讀書的時候,在朗讀的指導上體現的不夠,指導朗讀太少,學生朗讀缺乏感情,沒有把喜愛之情讀夠。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多尋找方法,多請教他人,爭取上好每一堂課。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辨析和使用近義詞,通過選詞填空,提高近義詞辨析能力和運用能力,瞭解詞語的意思和了解近義詞的區別。與別人進行口語交流,使學生有觀察和想象的能力,樂於表達正確地運用標點符號,能把結構比較複雜的字寫的比較端正、規範、整潔。

教學重點:

感悟近義詞,進行讀和寫,能夠運用標點符號修改句子,能把結構比較複雜的字寫的比較端正、規範、整潔。

教學重點:

感悟近義詞,進行讀和寫,能夠運用標點符號修改句子

教學時間:

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重點學會設計。

教學重點:

有針對性地寫己喜歡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選詞填空

1、理解意思會區分他們的不同。。

1、試做。

2、訂正。

二、照樣子寫句子。

1、先讀懂例句,在改寫句子。

2、改好後訂正,再讀一讀。

三、用修改符號修改病句。

1、讀懂句子找出毛病。

2、自己修改。

3、訂正。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上查資料

教學重點:

篩選材料。

教學過程:

一、閱讀短文。想一想爲什麼紙張能變成風箏,竹子能夠唱歌,樹木能夠在載着遊客四處遊玩

1引導學生認真朗讀

2結合思考題進行默讀明白。紙張能變成風箏,竹子能夠唱歌,樹木能夠在載着遊客四處遊玩

二、我們的科技角

查找有關機器人、星空或其它科技方面的材料,辦一期科技報。

第三、四課時

教學目標:

着重培養學生組織和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着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

教學難點:

着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

教學過程:

一、設計過年。

二、分工合作,做好準備。

一、開展活動,落實

完成習作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認識文中的生字,會寫文中的生字,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2、過程與方法: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懂得同學之間要友好相處,相親相愛,與人相處應規範自己行爲。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懂得同學之間要友好相處,相親相愛,與人相處應規範自己行爲。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文中的生字,會寫文中的生字,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簡介教育家陶行知:他是中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抱着救國救民之心,推行平民教育、鄉村教育和普及教育運動,是爲世界所知曉的中國教育家。愛滿天下,是中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

2、談話過渡: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位偉大的教育家當校長時巧用詩歌教育孩子們的故事,板書課題:《愛滿天下》。

二、自主預習,認讀生字。

1、自由讀課文,藉助學習工具(字典),讀通課文,讀準生字,瞭解詞意,瞭解課文大意。

2、同桌互查:生字是否會認,課文是否讀通。

3、教師出示生字卡片。

(1)你覺得這些生字中,哪個最難讀,哪個最容易讀錯?

(教師相機出示生字,指導讀,重點引導讀準“免、評、訓、兇”。

(2)開火車認讀生字。

4、重點指導書寫。

(1)“畢”的部首是比,上下結構。

(2)“免”與“兔”的區分。

(3)“兇”的偏旁是凵,半包圍結構。書寫時注意先裏後外。

(4)同是左右結構的字,“批、評、訓”左邊要寫窄一些,而“朗”以豎中線爲界,兩邊基本上一樣寬。

(5)教師相機指導範寫。

(6)請學生在書上寫一寫。注意寫字的姿勢。(教師巡視)

(7)評一評,反饋,交流學生寫的字。

5、再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陶校長用愛——“小詩”代替訓斥教育孩子們要相親相愛的故事。

三、作業佈置。

閱讀課文,抄寫生字。

【課堂作業新設計】

1、看拼音,寫詞語。

bì yè nán miǎn pī píng

xùn chì xiōng hěn lǎng song

2、把詞語補充完整。

(1)失聲痛哭不甘示弱牛毛細雨

(2)恍然大悟桃滿天下相親相愛

3、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難免——()兇狠——()批評——()

【課堂作業新設計】參考答案

1、看拼音,寫詞語。

畢業難免批評訓斥兇狠朗誦

2、把詞語補充完整。

(1)失聲痛哭不甘示弱牛毛細雨

(2)恍然大悟桃滿天下相親相愛

3、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難免——(未免)兇狠——(狠毒)批評——(責備)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引導學生懂得同學之間要友好相處,相親相愛,與人相處應規範自己行爲。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聽寫生字。

二、品讀欣賞,深入探究。

(一)學習課文1、2自然段。

1、自由輕讀,注意正確,讀流利。

2、指名讀,引導學生根據人物的情緒讀出不同的語氣。

從“畢竟”“難免”“不訓斥”“也不責怪”“不動聲色”“注視”這些重點的詞句中,體會陶校長對學生的愛。

(二)學習第3—6自然段課文。

1、指名讀。

(1)發生爭吵後,陶校長是怎麼做的?

(2)說說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陶校長的辦法好?

(3)陶校長的做法受到了什麼樣的效果?

2、全班交流反饋。

(1)陶校長的詩:

你打我,

我打你,

打來打去,

只是借人的手來打自己。

師小結:從這首小詩中,同學們認識到吵架雙方都被罵,明白吵架既傷害了別人,也傷害了自己。

(2)學生和的詩:

你打我,

我打你,

打來打去,

只是借人的手打自己。

師小結:這些都是生活中難免的糾紛,而這些小詩在學校裏流傳,使育才學校的老師同學和工友相親相愛。

(三)學習第7自然段。

1、齊讀最後一段。

2、說說這兩首小詩會讓孩子們終生難忘?(學生自由發揮,展開想像)

三、總結全文。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中寫出了一件什麼事?

3、背誦課文中兩首小詩。

擴展延伸,創造思維。

四、作業設置。

結合自己在學校生活中同學之間所發生的矛盾也來和一首類似的小詩。如:踢、畫、瞪……

【課堂作業新設計】

1、用加點的關聯詞仿寫句子

(1)陶校長不訓斥,也不責怪,他自有好辦法。

(2)一個既聰明又大膽的同學舉手說:“我來和一首《打人》的小詩吧!”

2、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1)不動聲色:

(2)愛滿天下:

3、學完課文,說說陶行知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課堂作業新設計】參考答案

1、用加點的關聯詞仿寫句子

(1)陶校長不訓斥,也不責怪,他自有好辦法。

她不漂亮也不聰明,可她很善良。

(2)一個既聰明又大膽的同學舉手說:“我來和一首《打人》的小詩吧!”

這個女孩既年輕又漂亮。

2、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1)不動聲色:形容非常鎮靜,一點也不着急。

(2)愛滿天下:到處充滿了愛。

3、學完課文,說說陶行知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陶行知是偉大的教育家,他不僅善良,而且有愛心。

板書設計:

《罵人》——雙方都被罵

愛滿天下相親相愛

《打人》——雙方都被打

課後反思: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而且在篇目安排上也不再是自讀課文在每個單元的最後一篇。我想這是加強了對學生自讀理解能力的培養。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上,我一如既往地主要強調學生的自讀理解的能力,這一課,我結合學生身邊的小故事來學習,讓學生在學習課文以前就有一個具體的瞭解,這樣,學生在課文分析時就能結合自己腦海裏的小故事來感悟文章的主題。

今後改進的方案:

在今後教學中要根據課堂交流的需要,預先佈置學生收集相應的資料,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運用資料的良好習慣和能力。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6

教學內容:

《我們的民族小學》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認識5個生字“壩、傣、昌、昂、跤”,會讀會寫12個生字“坪、壩、戴、招、蝴、蝶、孔、雀、舞、銅、粗、尾”;

2、正確讀18個詞“坪壩、穿戴、打扮、歡唱、招呼、飄揚、蝴蝶、好奇、孔雀舞、遊戲、招引、熱鬧、古老、銅鐘、粗壯、鳳尾竹、潔白、搖晃”;

3、有感情地、流利地閱讀課文;

4、摘抄文中描寫安靜的句子。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掌握生字、詞的正確讀寫;

2、引導學生通過反覆、仔細地閱讀課文,體會到文章對自豪、讚美之意的描寫,學會通過書面方式表達情感。

教學難點:

1、瞭解民族小學團結、幸福的校園生活,讀出對這所民族小學的喜愛之情;

2、體會描寫教室外安靜和小動物湊熱鬧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上課了,同學們好!

今天是新學期的第一堂課,我們先不急着學習,我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好不好?

請問,誰知道咱們白雲鄉居住着哪些民族?

很好,我聽到有的同學說苗族,有的同學說漢族,有的同學說彝族??其實呀,咱們白雲鄉是以苗族爲主、十幾個民族雜居的地方。那我再問一個問題,好不好?

嗯,咱們班同學都是屬於哪些民族啊?來,親自舉手告訴老師,好不好?

啊,這麼多民族啊,真是個民族小家庭呢!那麼大家都互相看一看身

邊的同學,你們平時一起學習、一起玩耍,開心嗎?

多好啊,這就是幸福的一種,今天啊,咱們一起來參觀另一所學校,也是一所有着不同民族的學校,他們的民族種類啊,可比咱們多多啦!請同學們把課本翻到第2頁。

二.新課講授

1、在黑板上板書課文題目《我們的民族小學》,帶領學生一起讀出來:我聽到有的同學輕聲說《我們的民族小學》,對,我們今天要學的第一篇新課文就是它,大家跟老師一起大聲讀出來,好不好?一、二,《我們的民族小學》。

2、老師範讀課文:

因爲這是第一篇課文,我知道同學們一定還沒來得及仔細預習,所以呢,老師先讀一遍課文,請同學們帶着兩個任務聽老師讀一遍:a、仔細聽,標出你不認識的生字、詞;b、標出文中提到的民族和描寫安靜、熱鬧的句子。

如果老師在讀的過程中有什麼讀錯、漏讀的地方,也請大家記下來,等老師讀完了一個一個告訴老師,我們一起討論,幫助老師進步,好不好?

3、學生自讀,老師板書教授生字、詞:

a、好了,老師讀完了,剛纔交給大家的任務完成了嗎?來,同桌之間互相檢查一下。

很好,大家真的都很認真地在聽、在想呢!那接下來,給大家五分鐘時間自己輕聲閱讀課文,並把自己不認識的字、詞通過查字典標註清楚。等會,老師要檢查哦!開始吧??

b、嗯,剛纔老師在黑板上寫板書的時候,停頓休息時一直在注意聽大家的動靜,發現不少同學居然能把課文後面要求會讀會寫的生字詞讀得很準確呢!那麼,等會老師領讀生字詞時,希望這些走得快的同學站起來帶帶我們其他人,好不好?

好,下面跟着老師每個字、詞讀三遍??

大家會讀了嗎?老師和大家玩個小遊戲,好不好?咱們今天玩個開火車的遊戲,從第一排第一位開始,每人一個字或者詞,按照從左到右、自上

而下的順序把黑板上的生字詞讀出來,讀不出來的同學坐下,後面的同學跟上讀出來。遊戲開始前先給大家兩分鐘讀記時間,要抓緊哦,讀不出來的火車就開不動了哦!

好,從第一位開始,“壩”??

真棒,咱們班的孩子都這麼聰明啊!不過,“光說不練假把式”啊,我不知道你們這幫小聰明們會寫這些生字詞嗎?

咱們課本後面有12個要求必須會寫的生字,老師把比較難寫的字拿出來,和大家一起練習練習,看咱們誰寫得好,行不行?

(重點分解“戴、蝴、蝶、雀、舞、銅、”六個筆畫較多的字)

“戴”:半包圍結構,右上包左下,寫的時候儘量緊湊;

“蝴”:左中右結構,相互要靠近些;

“蝶”:左右結構,右邊是上下結構;

“雀”:上半部是個“小”字加一撇,不是少;

“舞”:中間四豎要寫短小,第三橫要長,第十三畫是撇折;

“銅”:和“蝶”一樣是左右結構,右邊裏面的一橫一口儘量不要寫太滿。

這12個字是必須會讀會寫的,那5個字和18個詞不要求會寫,但老師希望你們回家以後自己多練幾遍,爭取下堂課把它們都寫出來,下次咱們再來個比賽,好不好?

4、抽查生字、詞讀寫掌握情況:

大家辛苦了,今天的生字有一些筆畫比較多,練習起來應該比較困難,但是我相信咱們這些聰明的傢伙一定全部都能寫好,對不對?老師做個小抽查,每組單數的同學站起來讀一下黑板上的生字、詞。

真好,讀得真標準。那麼請每組同學推薦一位上來到黑板上,老師報聽寫,報那12個要求會寫的字,哪組寫錯的字多就給他們小組評一個“小馬虎組”,哪組寫對的最多而且寫得字最好看就給他們小組評一個“小能人組”,期末的時候啊,根據每組的成績,老師有驚喜發放哦!

老師以爲老師的字夠醜啦,沒想到還有人比老師還過分,嘻嘻,我們一起進步好不好?看下堂課咱們誰的字有進步!

5、將生字詞放入課文中,讓學生有感情地閱讀課文:

大部分同學都能夠掌握這篇課文的生字、詞了,老師希望下一次上來聽寫的同學換成這次沒上來的同學,好不好?咱們都爭取表現一次,爲小組爭光一次!

大家把已經學會的生字詞再放進課文裏,有感情地一起朗讀一遍好不好?讓老師感受到,大家朗讀時就像身臨其境一樣快樂、幸福,就當這篇文章是爲你們而寫的,來,預備齊,《我們的民族小學》。

6、將文章中描寫安靜和熱鬧的句子分別找出來:

嗯,真不錯,感情充沛,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悅感,老師彷彿感受到你們相互之間的濃厚友情了,羨慕你們啊!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剛上課老師領讀時佈置的任務嗎?對,兩個任務,有一個是讓大家標出描寫安靜和熱鬧的句子,那麼老師想請同學們告訴老師你們的答案是什麼?

對,很好,剛纔幾位同學讀的啊都是描寫安靜的,誰來說下描寫熱鬧的?

太好了,找得這麼完整。大家覺得這些句子寫得好不好?好在哪裏呢?

同學們的答案都是對的,都是很有道理的,每個人的看法啊,都是不一樣的,但不能說不一樣的就是錯的。要說錯啊,有幾位不喜歡和我們大家分享自己看法的同學纔有錯呢,不能自己一個人玩啊!沒義氣,哈哈!

三.小結

重點學的是《我們的民族小學》裏的生字詞,併爲下一課時的課堂活動做好鋪墊:再次展示板書內容,帶領學生朗讀一遍。

四.作業

1、板書列出的29個生字、詞各抄寫三遍,注拼音;

2、背誦課文裏自己喜歡的任意部分;

3、組詞:

戴()傣()絢()銅()()跤

栽()泰()詢()洞()()較

4、選詞:

a、放學了,操場上十分(安靜寧靜平靜)。

想着媽媽期待的目光,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安靜寧靜平靜)。

b、同學們向高高(飄揚飄動)的國旗敬禮。

古老的銅鐘,掛在大青樹(粗壯粗大)的枝幹上。

5、填詞:

()的.國旗()的服裝()的小鳥()的銅鐘()的老師()的枝幹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認識“壩、漢”等10個生字,會寫“晨、絨”等1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這所民族小學的喜愛之情。

3、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抄寫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

教學重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瞭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以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串全文的自豪、讚美之情。

教學難點

體會描寫窗外的安靜和小動物湊熱鬧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播放《愛我中華》視頻,說說你認識片中哪些少數民族。

2、教師相機拿出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漢族等各民族的圖片及出示相關詞語:

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漢族

3、順勢切入。

這麼多民族的小朋友同你們一樣揹着書包高高興興地來到學校上學了。(板書課題)想去看一看嗎?

二、新課學習

(一)初讀課文,趣味識字

1、自學課文:

畫--要求輕聲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生字;

標--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讀--不認識的生字藉助生字表中的拼音讀一讀,也可請教同桌;

薦--小組內組長組織讀一讀課文,互相正音,並做好推薦一位組員的工作。

2、交流反饋:

(1)出示生字:推薦組員互相比賽讀生字,其餘學生做評委。

說說如何記住這些生字。

(2)認讀新詞:請同學們在課文中畫出具有新鮮感的詞語和生詞。

自由準備後同桌互讀。

(3)試讀課文:指名讀課文,正音。

提問:民族小學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你喜歡這所學校嗎?

(二)再讀課文,欣賞朗讀

1、學校那麼美,你從書上的哪些地方看出來?請你有感情地把這些句子讀一讀。

2、學生再讀課文,把認爲美的句子用曲線畫出來,並讀一讀。

3、小組內交流自己喜歡的段落。

三、指導寫字

1、指名讀生字,說說哪些字比較難寫。

2、教師着重指導“晨、靜、裝”。

3、學生練寫。教師巡迴指導。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生字、讀通了課文,認識了大青樹下這所美麗的小學,感受到了各民族孩子學習生活的快樂幸福。

五、作業佈置

1、認真書寫生字詞,做到規範整潔。

2、熟讀課文,想一想大青樹下的學校給你什麼印象,從哪些語句體會到的。

第二課時

一、遊戲複習、導入新課

1、“捉蝴蝶”:把蝴蝶狀的詞語卡片貼在黑板上,指名學生上臺摘卡片認讀詞語。

2、開火車讀:教師任意抽一詞語卡片,學生開火車讀,評出優勝小組。

二、新課學習:朗讀感悟,美讀成誦

1、全班交流美句。教師隨學生回答相機教學相關段落。

如第一段:

(1)那鮮豔的民族服裝,把學校打扮得更加絢麗多彩。

可以展示學生課前收集的少數民族的服裝,來理解“鮮豔”。

(2)同學們向在校園裏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

可以進行想象說話,情境表演。同學們會跟小鳥說什麼?跟老師說些什麼呢?見到國旗同學們會想些什麼?說過之後讓學生演一演。

(3)早晨,從山坡上……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你彷彿看到小朋友是怎樣上學的?用“有的……有的……還有的……”交流描述。

(4)你上學的第一天是怎麼想的?

學生暢所欲言。

(5)是啊!開學了,又可以見到朝夕相處的老師、同學,又可以在美麗的學校學習新本領,是多麼激動高興的事啊!你能用這樣的心情讀讀這段話嗎?

學生自讀自練,指名交流。

第三段:

(1)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是那樣好奇地聽着(同學們讀課文)。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窗外很安靜?這些小動物爲什麼會如此安靜?用“因爲……所以……”的句式說一說。引導學生體會上課時民族小學的同學們非常專心聽講。

(2)下課了,大家在大青樹下……也趕來看熱鬧。

如果你是“小鳥、松鼠、山狸”看到同學們玩會怎麼想、怎麼說?

第四段:

說說句中省略號的意思,你還彷彿看到了什麼?也可以看出小作者對學校什麼樣的感情?帶着這種喜愛之情讀讀這段話。

三、教師總結

這節課,通過抓重點語句和詞語,在讀中感悟,讓我們感受到了大青樹下這所美麗的小學,各民族的小朋友在一起快樂幸福地學習,體現了各民族的團結友愛。

四、作業佈置

1、課文寫得那麼美,你喜歡哪一部分?小組內有感情地讀一讀。

2、把喜歡的部分背下來。

3、綜合性學習:我們的課餘生活。以小組爲單位整理,可以用文字敘述,也可以畫,還可以設計表格。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8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小男孩之間的故事。列寧在公園裏尋找三隻惹人喜愛的灰雀當中的一隻時,遇到了將灰雀捉走的男孩,經過交談,受到感動的男孩主動將灰雀放了回來。這個故事體現了列寧的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誠實和天真。

本文難讀的句子和難理解的詞語較多,這給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增加了一定的難度。此外,列寧的循循善誘是隱含在列寧對鳥兒不見了的着急和擔心之下的,學生也不容易領會。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着重加強這幾個方面的指導。

通過語言和行動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事件的發展進程,是本篇課文在表達上的主要特點。這一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有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和想象,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當中,引導學生找出相關語句,讀悟結合,培養學生的理解意識和思考能力。

【知識與技能】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3個字,能正確讀寫重點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對話的語氣。能帶着問題,邊默讀邊揣摩人物的內心想法。

【過程與方法】

採用自主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讀的形式學習本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列寧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誘和對兒童的尊重和呵護,懂得做錯事情應該改正的道理,同時受到保護鳥類的教育。

重點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3個字,能正確讀寫重點詞語。

2、能體會列寧對男孩的尊重和呵護、男孩的誠實與天真。

難點

透過人物的語言和神態來領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教師:多媒體課件,教學掛圖,生字卡片。

學生:閱讀灰雀的相關介紹資料,自讀課文。

2課時。

第一課時

1、學會本課的生字、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

重點

學會本課的生字、詞語。

難點

從第1自然段中找出相關語句,體會列寧對灰雀的喜愛之情。

一、出示圖片,激趣導入

1、出示灰雀圖。

師:多美的圖畫呀!誰能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出來?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並展開想象,練習說話。教師作恰當的點評,以激勵學生說得更流暢、生動。

2、板書課題,強調“雀”字上面是一個變形的“小”,下面是一個“隹”,“隹”指短尾巴的鳥。指導學生書寫“灰雀”這個詞語。

3、出示列寧和小男孩的畫面:他們是誰呀?你從他們的衣着上能看出些什麼?引導學生認識列寧和小男孩,瞭解列寧是蘇聯偉大的革命領袖。

師:列寧和一個小男孩,再加上三隻灰雀,就有了下面這個動人的故事,你們想讀讀嗎?

二、通讀課文,初步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好自然段的序號。

2、指名逐段朗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重點指導讀準“惹、渣、誠”的字音。

3、分角色朗讀課文。

4、指名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學生自主觀察本課生字有什麼特點。

2、小組內說說你是怎麼記住這些字的字形的。

3、教師重點指導。

養:第八畫是豎撇,不是豎。

或:左下方口的下面是提,右邊斜鉤上有一撇。

4、學生仿寫,教師巡視指導。

四、指導學習第1自然段,體會“喜愛”

1、指名讀第1自然段。

2、讓學生自由評價,教師追問:這段話應該讀出什麼感情?怎樣才能讀出這種感情?哪些語句凸顯了這種感情?你能畫出來嗎?

3、你喜歡灰雀的什麼呢?(讓學生交流灰雀的顏色、動態、聲音)課文是怎麼描寫這三隻灰雀的?找出來讀一讀。說說哪幾個詞語用得好,藉助多媒體動畫,理解“來回跳動”“婉轉”“惹人喜愛”這三個詞語的意思。

4、教師引讀描寫列寧喜愛灰雀的句子,讓學生體會列寧心中的感受。

五、巧妙結尾,設置懸念

生自由讀第2自然段。

師:第二天,那隻胸脯深紅的灰雀竟然不見了。那隻灰雀到哪裏去了?列寧和小男孩圍繞這隻灰雀發生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六、佈置作業,課堂小結

1、書寫生字並組詞。

2、抄寫課文中描寫灰雀的句子。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9

教學內容

青蛙和蛇成爲了朋友,你相信嗎?在鄂教版三年級上冊《青蛙和蛇》這篇童話中,小青蛙和小蛇在一次偶遇中成爲了“朋友”,天真可愛地建立起真誠的友誼,度過了美好而難忘的一天。然而,這樣的友誼會長久嗎?這篇知識性很強的童話,可以把孩子們帶入奧妙無窮的自然界,讓學生們在爲青蛙和蛇不能成爲朋友而遺憾的同時,也清醒地認識到,即使青蛙和蛇能建立短暫的友誼,這種友誼也是不會長久的。因爲自然界中青蛙和蛇是一對天敵,蛇吃青蛙是其本性。整篇童話語言流暢、生動有趣,對人物的動作、神態描寫細緻,對話貼近兒童生活,在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時,可進行角色體驗,喚起學生的共鳴,探索人物的內心活動。

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生字,認識7個字。、聯繫上下文理解“以防萬一、彼此羨慕、臉色蒼白、習俗”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在分角色演讀中進行角色體驗,瞭解人物的內心活動。

3、在討論中理解,青蛙和蛇是不可能成爲真正的朋友的。認識到,青蛙和蛇是一對天敵。這是自然界的法則。

教學重難點

1、分角色朗讀課文,在角色體驗中感受人物的內心活動。

2、認識到,青蛙和蛇是不可能成爲真正的朋友的。青蛙和蛇是一對天敵。這是自然界的法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內容:

1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整體感知課文。

2 學習1——3自然段,瞭解小青蛙和小蛇是怎樣成爲朋友的,他們又是怎樣在一起玩耍的。

學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板書課題:青蛙和蛇

說說你對青蛙和蛇的瞭解,這樣的兩個動物在一起會發生什麼古詩呢?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

二、讀順課文,瞭解文章的大體內容。

1 彙報自學預習的情況。

認讀生詞:

恰好 臭美 彼此 羨慕 習俗 保佑 小蛇 準備 蒼老 教會 擁有

使勁 接近 背後 骨頭 斷裂

2 指名讀課文,瞭解文章大體內容。

A 讀課文,疏通語句。

B 思考文章寫了一個什麼故事?

C 讀了文章之後,你有哪些困惑?

3 識記生字。完成小字作業。

第二課時

一、媒體再現,引疑導入。

1、播放CAI課件,再現小青蛙和小蛇在一起快樂玩耍的情景。

師:小青蛙和小蛇在路上相遇,成爲了朋友,看,他們玩得多高興啊!

2、他們會永遠成爲朋友嗎?(在板書“成爲朋友”後打上“?”)

我們一起去聽聽他們的媽媽是怎麼說的吧!

二、圖文結合,分角色演讀,體驗感悟。

1、CAI出示文中第二幅插圖,看看圖中有誰?他們在說什麼?自讀第四自然段,學生一邊讀,一邊勾畫出相關句子。

2、在小組裏交流自己勾畫的句子。

3、誰來扮演青蛙媽媽來給我們表演?

4、評評演得怎麼樣?

在評議中體會“渾身顫抖、臉色蒼白”的含義。

5、你覺得青蛙媽媽是一位怎樣的媽媽?

在討論中體會青蛙媽媽的擔心,體會青蛙媽媽對小青蛙的愛。

6、互相學着演一演,比一比誰最關心自己孩子的媽媽?

7、看來,青蛙媽媽是堅決不同意小青蛙和小蛇交朋友的。她的理由是什麼?指名學生回答。明確:青蛙媽媽說蛇是壞人,應該遠離他們。

8、看圖朗讀第四自然段。

過渡:小蛇的媽媽又會怎樣對小蛇說呢?

9、默讀第五自然段,用不同的符號劃出蛇媽媽和小蛇說的話。

10、小組合作分角色讀一讀,比比誰讀得好?

11、看圖中(CAI出示插圖)蛇媽媽的樣子真可怕,你能從文中找出表示蛇媽媽表情的詞語嗎?指名學生找到詞語“張大嘴巴、露出毒牙”你會做這種表情嗎?指名學生演蛇媽媽的表情“張大嘴巴、露出毒牙”

12、帶着這個表情讀讀蛇媽媽的話,說說你知道了什麼?

(吃青蛙是我們蛇家族的習俗。)

CAI出示句子:難道你不知道,吃青蛙是我們家族的習俗嗎?

你能用不同的話來說這個意思嗎?

在句子變換中體會“習俗”的含義。

13、讀一讀,想一想,說說蛇媽媽是怎麼想的,小蛇又是怎麼想的?

指名學生說一說。抓住表情的變化體會蛇的本性。

14、分角色讀一讀,演一演。

過渡:青蛙媽媽和蛇媽媽都不同意小青蛙和小蛇做朋友。這可怎麼辦呢?

三、引發思考,思辯明理。

1、CAI出示文中第四幅插圖,師簡述六、七自然段內容。

小青蛙和小蛇能成爲真正的朋友嗎?

2、指名讀六、七自然段。

指名說說,小青蛙會來和小蛇玩嗎?爲什麼?

3、青蛙媽媽的擔心是很有道理的呀!請看一看——

CAI播放自然界中蛇吃青蛙的錄像。使同學們對自然法則有直觀的感受。

4、討論:小青蛙和小蛇有什麼願望?這個願望能實現嗎?

學生結合看到的,進行討論,思辯,明確:雖然小青蛙和小蛇想成爲朋友,但是,這是不可能的。

師:是啊,他們永遠也不可能成爲真正的朋友的!板書:(不能)

四、拓展表演,課堂延伸

1、請你來扮演小青蛙(帶上頭飾),對着大屏幕上的小蛇說說,你們不能在一起的原因。

2、自然界中還有哪些動物不能成爲朋友呢?

同學們交流自己查找的天敵資料,CAI相機播放。

師:自然界中不能成爲朋友的不僅僅是小青蛙和小蛇,還有好多動物呢!這是自然界的法則。(紅字板書:自然法則)同學們,還有很多自然界的法則等着你們去探索呢!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0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課文的朗讀品味,感受香港的繁華、美麗。從而激發學生熱愛香港,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通過學習活動,讓學生對圍繞一句話來展開敘述進行初步感知。

教學重點、難點:

1、誦讀品味課文,感受香港的繁華與美麗。

2、感知圍繞中心句展開敘述的方式。

教學措施:

1、抓住全文的文眼“香港,真是一顆無比璀璨的‘東方之珠’。”展開教學。

2、通過創設情境誦讀沙灘的迷人。

3、結合“趣”組織學生朗讀公園的著名。

4、抓住重點詞感受街市的繁華。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在上課之前放《東方之珠》這首歌曲。剛纔聽到的那首歌歌名是什麼?(東方之珠)你真會聽。今天我們就來繼續學習第14課。齊讀課題。

誰知道這首歌曲是描寫了哪裏嗎?

2、誰能用上"香港"和"東方之珠"這兩個詞說一句話。

二、學習最後一段:

1、出示:"香港,真是一顆無比璀璨的#39;東方之珠#39;。

說說我們想象中的明"珠"都是什麼樣的?使你想到了文中的哪個詞?

理解:璀璨。

2、齊讀句子。質疑:讀了這句,你想知道些什麼?

(爲什麼說香港是一顆璀璨的東方之珠呢?)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疑問吧,這堂課就讓我們來共同探討這問題吧。

過渡:

通過第一自然段的學習,我們知道香港有迷人的,著名的,繁華的。學生接說,師板書:沙灘,公園,街市

這麼多的景點,就讓我們和作者乘上飛機,一起去飽覽一下香港的美景,領略一下"東方之珠"的風采吧。

三、讀中感悟。

師:去香港的路途比較遙遠,路上這麼長的時間,讓我們拿起手中的旅行手冊,自由地讀讀課文,找到你最喜歡的一個景點把它多讀幾遍。

那你們最想去的是什麼地方?舉手表決,先去人多的地方。

相機學習:

學習第三自然段

同學們很有眼光啊,第一個就選擇去海洋公園。行,同桌趕快讀一讀這段,想一想那裏爲什麼這麼吸引你?

1.指名說那裏爲什麼這麼吸引你?

今天正趕上演出呢,都有哪些精彩的表演呢?用波浪線在文中勾出相關的句子。

2.指名讀.(出示句子:在碧波盪漾的人工湖上,……它們有的……有的……有的……。)

理解:開懷大笑。示範一下。

動物表演非常精彩,非常滑稽,也正因爲這羣小精靈精彩的表演,不僅吸引了你們這麼多的小朋友,還吸引了許多中外遊客呢,海洋公園纔會被世界知道,纔會這麼的------舉世聞名。

板書:聞名

3.看圖讀文。讓我們看着圖,再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舉世聞名的公園吧!

點題:香港有這麼舉世聞名的海洋公園,難怪人們要把香港稱作是"東方的一顆明珠"。

學習第二自然段

表演實在精彩,讓我們捨不得離去,可是香港的美景實在太多了,下一站你準備去哪兒?(淺水灣)

1、出示第一句。讀第一句.

2、你爲什麼想帶我們來到淺水灣呢?

理解:浪平沙細陽光和煦

3、指名讀。

師:這麼迷人的地方,難怪一到節假日,人們就結伴來到了這裏度假休息。

出示第2句。

1、請你們去輕輕地讀,慢慢地想,細細地品,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有什麼樣的感受!

交流:

2、傾聽着浪濤拍岸的聲響,我們彷彿已經漫步在金色的沙灘上,沐浴着輕柔的海風,這一切的一切真的是太美了!老師忍不住也想來讀一讀。

學生糾錯:聽傾聽驚濤拍岸浪濤拍岸(感受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3、配樂朗讀。

點題:有這麼迷人的淺水灣,香港不就是那東方的一顆閃亮的明珠嗎?

學習第4自然段。

過渡:精神養足了,我們又該出發了,有些小朋友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帶我們到街市去遊覽了,你們想去嗎?

1、男生讀讀課文第四段,你覺得香港的街市怎麼樣?

2、指名說,你覺得香港的街市怎麼樣?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理解:摩天大廈鱗次櫛比琳琅滿目和人流如潮,師相機出示圖畫幫助理解。

3、香港的街市給你留下了這麼深的印象,相信你們也一定能讀好了。請一小組讀。

還有哪一組來展示你們的讀書。

學習第五自然段

過渡:是呀!白天的香港熱鬧非凡,就像一位活潑的少女;而夜晚的香港卻是那麼寧靜安逸。

1、出示圖:你看夜晚的香港是什麼樣的?指名說。出示句子。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香港是燈的海洋呢?

3、香港的燈美得猶如焰火從天空濺落到人間,多得好似閃光的長河不停地在奔跑,同學們,現在請你們帶着自己的感受一起來讀讀這個自然段吧!

4、作者在這一個自然段中緊緊圍繞哪一句話寫的?這就是本段的中心句。先總說香港的燈,然後圍繞燈展開來說。這是明顯的總分關係。

小結:看,作者看了美麗的燈光之後進行了豐富的想象,我們平時的寫作也應該這樣。

5.小練筆:

出示:國慶節那天,大街上可熱鬧了。。

6、想:可以從哪些方面來說大街的熱鬧呢?學生分組說,指名說。

四、總結昇華。

1、一天的香港之旅結束了,我們乘坐返航的飛機即將離開香港,看着機艙外燈光閃耀的香港,你最想說些什麼?(指名說)

2、香港的沙灘、公園等地方的景色是如此迷人,物產又是這麼豐富,香港的美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千言萬語都匯成了一句話:"香港,真是一顆無比璀璨的#39;東方之珠#39;"。

3、香港的過去伴隨着屈辱,一百多年前,它離開了祖國母親的懷抱,成爲大海中的一葉扁舟。這顆"東方之珠"在離開祖國母親懷抱一百年後,終於在1997年7月1日,在每一箇中華兒女的期盼中回來了。讓我們來祝福香港吧。衷心祝願香港的明天更加美好,永遠閃耀在世界的東方。再次滿懷深情地朗讀課題。:東方之珠

五、板書

沙灘 迷人

14、“東方之珠”

公園 聞名

(香港) 街市 繁華

香港,真是一顆無比璀璨的“東方之珠”。

課後反思:

1、本節課能夠很好地抓住本文的文眼(最後一個自然段)展開教學,引導學生通過看圖、朗讀來感受香港的迷人,但是文眼中的深度還挖掘不夠,應該讓學生除了感受到明珠的美麗和迷人外,還要感受到明珠的珍貴,從而感受香港是我國閃耀在東方的一塊寶地。

2、在感受了香港迷人的淺水灣沙灘、著名的海洋公園和繁華的街市後,應該適當地安排一些香港其他的特色,讓學生對香港的認識繼續得到昇華,進而產生熱愛香港之情。

3、對於重點詞的理解,可以充分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如:像焰火濺落人間,也可以放飛學生的想象,讓學生在沒有任何束縛下展開充分的想象,如理解“璀璨”,就可以讓學生自己設想一下心中的明珠是什麼樣的?

4、學生的朗讀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所以,應該重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入情入境,真切地感受香港的迷人。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本課的12個生字,學會正確書寫11個字。能正確理解文中的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火燒雲的絢麗多彩和美妙奇異,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4、摘抄課文中的優美詞句,積累語言。

過程與方法:

1、學生反覆誦讀,展開想象來理解課文,體驗情感。

2、展開小組討論,對課文的內容及情感進行分析。

3、繼續學習蒐集、資料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觀察自然的興趣。

課前準備:有關火燒雲的圖片或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設計意圖教學再設計及教學隨筆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日出或日落時,天空經常出現絢爛多彩的雲霞,你們知道那是什麼嗎?(火燒雲)你眼中的火燒雲是什麼樣的呢?

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談論。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欣賞我國現代女作家蕭紅筆下的《火燒雲》。

板書課題,齊讀新課。

談話激趣,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世界,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打開課本,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一讀課文,可以是大聲朗讀,可以是輕聲速讀,可以是默讀課文,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讀文中的生字新詞。

1、用課件出示文中的生詞,

指明讀,開火車讀。

2、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

-語。

如:“高壽”、“兇猛”、“模糊”、“威武”、“鎮靜”等詞語可以聯繫生活實際進行理解。

如:“靠着”、“跪着”、“一轉眼”、“脖子”等詞語可以作動作體會。

如:“葡萄灰”、“茄子紫”等可以利用圖片理解。

對於其他詞語可以師生共同解決。

3、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按自然段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

讓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識字,教給學生讀書方法,提高識字的效率。

通過多種形式理解文中的詞語,既形象生動,學生們歡迎;又無形中教給了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正所謂“授之與漁”。

三、再讀課文,讀中感悟

1、學生再次自由讀文,思考:“通過讀課文讀懂了什麼?”(獨立思考)

2、集體交流。

預設:學生們會知道課文寫的火燒雲上來時給地面上的事物改變了顏色;火燒雲顏色變化極多;形態變化極多……

(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文本來交流。)

注:

A:火燒雲爲地面上的事物帶來的顏色變化是因爲傍晚陽光透過雲層照到人或動物身上呈現出來的。在此基礎上

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進一步體會體會。

B:在理解火燒雲顏色變化多時要抓住“紅彤彤”、“金燦燦”、“半紫半黃”、“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黃”、“茄子紫”等表示顏色的詞語和“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鼓勵學生想象天空中還會有什麼顏色?還可以引導學生用知道的成語來描繪,如:“五顏六色”、“五彩繽紛”、“絢麗多彩”、“色彩斑斕”、“五光十色”等。在理解火燒雲顏色變化快時引導學生抓住“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來體會。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最後指名學生隨課件展示火燒雲顏色變化的錄像再讀課文。)

C:理解火燒雲形狀變化多時抓住書中所寫的“馬、狗、獅子”等,理解形狀變化快時抓住“一會兒、忽然、接着、一轉眼”等詞語進行體會。在此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再次展開想象:天空中火燒雲的其他形狀,用一段話來描述。然後用成語來概括,如: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等。

引導學生對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進行感情朗讀,在讀時邊讀邊在頭腦中呈現畫面。

3、教師:作者抓住火燒雲這一自然景觀,以豐富的想象力,以優美的語句描繪出夕陽西下時火燒雲的瑰麗多姿,請同學們再讀課文,邊讀邊想,你能從中體會到什麼?

提出開放性的問題來感悟課文,既有利於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寫了火燒雲顏色、形狀的變化多、變化快),又有利於學生自己在讀中品味和體驗,留給了學生讀書、感悟的餘地。

在理解過程中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典型詞句進行感悟、品位,恰倒好處的突破了文中的重難點,同時也教給了學生讀書、理解的方法。

鼓勵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大膽想象、表達,既豐滿了文本內容,更深刻的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也教給了學生表達時應該做到的條理性、完整性、生動性、形象性及語言組織的科學性,爲學生的奠定基礎。

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加深學生對文章語言的體驗、感悟。昇華情感。

可以從感情上體會,也可以從過程中體會,既培養了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也進行了中的指導。

四、拓展延伸

1、師:你留心看過天空嗎?那時的雲彩什麼樣?能把你的觀察所得寫一寫吧?

附幾小文僅供:

1.《故鄉的雲》

2.《黃昏的彩雲》

3.《白雲》

4.《觀雲》

2.積累有關描寫雲的詞語、句子、段落。

培養學生樂於,樂於讀書,善於積累的良好學習習慣,

五、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分析記憶字形。教師要鼓勵學生開動腦筋記憶(如:編有趣的兒歌、歸類比較來記憶等),同時要從漢字的構字特點方面予以指導(結構、偏旁等)。

2、書寫指導。指導學生按筆順規則寫字,並注意學生的寫字姿勢。

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培養自主識字的能力,並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反思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徑、斜”等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挑”,會寫“寒、徑”的13個會寫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默寫《山行》。

3、藉助註釋,大致理解詩句的意思。能從古詩中的景象知道古詩描寫的季節。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三首古詩並能背誦。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

通過看註釋,查字典,聯繫學過的古詩、成語,根據上下文和生活積累推測、判斷重要字詞的意思,從而完整地理解詩意。

【教學課時】

3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徑、斜”2個字,會寫“寒、徑”等4個字。

2、通過看註釋,查字典,聯繫學過的古詩、成語,根據上下文和生活積累推測、判斷重要字詞的意思,從而完整地理解詩意。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並能背誦,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體會詩中描繪的濃濃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4、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激發學生對秋天的美的欣賞,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類型:交流古詩,激發興趣。

教師口述:老師發現我們班的同學們都非常喜歡古詩,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在古詩中作者用最凝練、最簡潔的語言表達出美妙的境界。大自然的日月星辰、江河湖海、花草樹木、鳥獸蟲魚都是詩人作詩的素材,春夏秋冬各具特色的奇特景色在詩人筆下變得更加奇妙。同學們一定積累了很多描寫四季景色的古詩,請大家互相交流,展示自己的才華。(全班交流,教師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進行評議和小結。)

總結交流:

春夜喜雨(唐代)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春日(宋代)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夏時田園雜興(宋)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楓橋夜泊(唐代)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秋思(唐代)張籍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代)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江雪(唐代)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展示圖片:你知道這是什麼季節嗎?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秋天有哪些特點?

教師提示:深秋的一天,我國唐代著名詩人杜牧乘着馬車在山中行走的時候,被楓林美景所吸引,山上美景讓他流連忘返,在詩人杜牧眼中,秋天楓葉的生命力彷彿比春天鮮花的生命力還要旺盛,晚秋的景色也同樣生氣勃勃,充滿活力。他觸景生情,揮毫寫下了千古傳頌的名詩——《山行》。這節課,我就和大家一起來學這首詩。板書:山行(杜牧)。

這麼美的景色,讓我們一起走進詩中去領略一下吧!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交流描寫四季的古詩導入課題,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使學生興趣盎然地進入教學情景。】

二、介紹作者

杜牧:(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詩文都寫得很好,詩以七絕最爲出色。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

三、初讀感知

1、聽範讀。邊聽邊畫出詩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同學們,首先請你們自由朗讀這首古詩,用你們平時學會的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習交流,朗讀的時候,要把字音讀準,然後邊讀邊邊記下自己讀懂了什麼,標出讀不懂的地方。

課件出示初讀要求: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學生自由朗讀,小組交流,檢查交流情況。

3、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

練讀詞語,讀生字,再組詞。

①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石徑傾斜

(重點指導讀準前鼻音“徑”。)

②你認爲詩中哪些字詞易讀錯或難讀,再反覆讀。

(2)理解詞語:結合註釋和自己的學習經驗,互相交流對古詩中詞語的理解。

練把詞語和意思連起來。

【寒山】 產生,生出。“白雲生處”指山的深處。

【石徑】 因爲。

【生】 深秋時節的山。

【坐】 石子小路。

(3)指名讀課文,同學互評: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四、學習“會寫字”

寒徑斜霜

1、學生字: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形近字辨析:“塞—寒”“經—徑”“雷—霜”。

加一加:“餘鬥=斜”。

2、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書寫特點,交流。

(“霜”:“雨”作偏旁時,左邊豎變點,橫折鉤變成橫鉤。“寒”字的下面不是兩點水。“徑、斜”是左右結構的字,“徑”要寫得左窄右寬;“斜”要寫得左右等寬。)

(2)老師範寫,重點指導上下結構的字“霜”和左右結構的字“斜”,學生練寫。

寒:上下寬中間窄,中間是三橫兩豎,下邊的撇和捺要舒展。

徑:左窄右寬,左邊是彳,右上邊第二筆點在撇的下邊中間位置、上邊不交叉。

斜:餘字第二筆捺變爲點,豎鉤連接上橫,下橫稍長,鬥字的中豎要長。

霜:整體筆畫多、要寫緊湊,雨字要寫扁一些、下框變爲冖。

練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鑑。和課本對照,及時改正。

【設計意圖:在會寫字的教學中鼓勵學生運用積累的多種方法識記生字,體現部編版教材多元識字的理念。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和自覺性,有效提高了學生識字的能力。對重難點生字的書寫指導,培養學生書寫漢字的興趣,培養學生正確的寫字方法,爲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打下基礎。】

五、藉助註釋,理解詩意。

1、課件出示: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2、學生熟讀課文:開火車讀、賽讀、小組讀、同桌讀。

3、藉助註釋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4、全班交流,教師評議並小結: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頂,在白雲飄浮的地方有幾戶人家。停下來欣賞這楓林的景色,那火紅的楓葉比江南二月的花還要紅。

六、品讀欣賞,深入探究。

(一)初解詩意。

1、談話激趣:杜牧在這首詩中只用了二十八個字,就爲我們描畫了一幅異常美麗的秋景圖。詩中的每一個字都是經過詩人精心雕琢的,下面我們一起來細細地品味,看大家是否會有新的發現。

2、理解詩題:“山行”就是在山中行走的意思。你知道作者在山中行走時是什麼季節嗎?(深秋)詩中哪些地方告訴了我們季節呢?(“寒、晚、霜葉”告訴了我們當時的季節是秋季。)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麼?(寒山、石徑、白雲、人家、楓林、霜葉。)

3、交流:這麼多的景物中,最吸引作者的是什麼?(霜葉)

4、交流:作者喜歡楓葉的原因是什麼?(霜葉紅於二月花)

5、探究:正是美麗的楓林晚景使得作者難以抑制自己的驚喜之情,作者的什麼動作讓我們感受到這份驚喜?(停車)

6、讓作者“停車”的原因是什麼?(霜葉紅於二月花)這裏讓我們感受到作者眼裏深秋的紅葉有什麼特點?(和二月花相比,讓我們感受到紅葉紅得鮮豔,紅得旺盛,紅得有生命力;我們從秋天的葉子中感受到的是生機勃勃,甚至比春天的花更覺生命力旺盛,絲毫看不出要走進冬天、走進衰敗的痕跡。)

7、詩人爲我們展現出的是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這裏有寒山、石徑、白雲、人家、紅葉,這些景物構成了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但是讓詩人更動心的是深秋的紅葉!作者是用什麼手段表現出來的呢?(霜葉紅於二月花)這句詩是什麼意思呢?(和二月的紅花對比。讓我們看到了深秋的楓葉上除了顏色的豔麗,還具有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經霜不凋,遇寒更顯出旺盛的生命力。)

(二)深入體會。

1、教師導言:深秋時節,天氣已經轉冷。遠處山林中詩人杜牧乘坐的轎子正慢慢走來,首先映入詩人眼簾的是什麼?(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2、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文插圖,說說看到的景物。結合圖片小組交流景物的特點。

3、小組代表發言,教師小結:

一個“遠上”寫出了“山”的綿延起伏;

一個“寒”刻畫了“山”的悽清寒冷。詩人面前是一條石頭鋪就的小路。

一個“斜”字讓我們體會石徑的彎彎曲曲。在虛無飄渺,白雲升騰的遠處隱隱約約可以看到有幾戶人家。

4、教師小結:詩的前兩句“寒”字點明深秋季節;“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一個“生”字,形象地表現了白雲升騰、繚繞和飄浮種種動態,也說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會使人聯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

5、學生邊觀察課文插圖,邊誦讀前兩句詩句。

6、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詩句的理解,描繪出“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的簡筆畫。

7、談話過渡:正當轎子緩緩前進時,詩人又看到了什麼?接下來發生了什麼事?(“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8、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文圖片,說說看到的景物。結合圖片小組交流景物的特點及接下來發生的事情。

9、小組代表發言,教師小結:詩的後兩句“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蘊含多層意思:①點明寫傍晚之景。②傍晚晚霞和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格外美麗。③詩人傍晚還捨不得登車離去,表達對紅葉喜愛。④停車久,觀察細才能悟出“霜葉紅於二月花”這樣富有理趣的警句。“霜葉紅於二月花”,運用對比的方法,寫出深秋的楓葉形象生動,這是全詩的中心句。“紅於”是春花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豔,而且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詩人通過描寫了一幅秋景圖,表達對紅葉的喜愛之情,讚美秋天的美麗。

10、學生邊觀察課文插圖,邊誦讀後兩句詩句。

11、鼓勵學生認真體會、感悟“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繼續完善自己的簡筆畫。

12、引導體會:“停車坐愛楓林晚”一句鮮明地表白了作者對楓葉的喜愛之情,而“霜葉紅於二月花”一句將作者對楓葉的喜愛、讚美之情表達得更加淋漓盡致,以至作爲名句千古流傳。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插圖,抓住重點字詞,讀中感悟,理解詩文,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有感情地誦讀古詩,有效地提高了學生感悟古詩、感情誦讀、積累古詩的能力。】

(三)指導朗讀,體會情感。

1、教師範讀,學生注意老師朗讀的節奏和停頓。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2、指名朗讀。學生自由評議。

3、教師小結:讀古詩應該抑揚頓挫,還應有感情。

4、教師再次範讀,指名讀,指名領讀,學生齊讀。

5、自由讀,練習背誦。

6、 《山行》這首詩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物?從哪些地方發現的?(《山行》這首詩寫的是秋天的景物。從“寒山”“霜葉紅於二月花”看出來的。)

(四)檢查背誦,體會感情。

1、抽取學生檢查背誦,學生一起背誦。

2、教師引導,體會感情:詩人用寒山、石徑、白雲、人家、楓林、霜葉繪出了一幅色彩熱烈、豔麗的山林秋色圖。前兩句寫遠景,詩人只是作客觀描述。後一句寫近景,寫出了作者內心深處對秋天的獨特感受。

(五)詩句積累。

1、誰還了解詩人杜牧寫秋景的詩句,說給大家聽聽。

2、學生交流,教師小結:詩人杜牧寫秋景的詩句還有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秋夕》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寄揚州韓綽判官》

【設計意圖:在拓展交流中激發了學生積累古詩句的興趣。】

七、課文主旨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山行》是一首明麗、充滿生氣描寫和讚美深秋山林景色的秋景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鍊的語言寫的是在“山行”途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達了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八、課堂小結

《山行》是晚唐詩人杜牧所寫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詩,詩歌描繪了由寒山、石徑、白雲、楓林構成的山林秋色圖。作者主要以秋天爲主題,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鍊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我們可以在觀賞勝於二月春花的火紅楓葉的同時,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機。激發了我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大自然瞭解,渴望走進大自然的願望。

九、當堂檢測

板書設計

寒山石徑(斜)

山行楓林(紅)熱愛

白雲(生處)人家

課後反思

成功之處:《山行》是詩人杜牧的一首描寫和讚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絕句。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這是一首秋的讚歌,能夠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進大自然的願望。學習這首詩應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感情,欣賞意境,並體會作者的情感。各種形式的朗讀是學習古詩的好方法。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導課環節充分運用多媒體設計精美的深秋圖片,營造出濃郁的深秋氛圍,讓學生感受濃濃的秋意,烘托出良好的教學氣氛。接着設計了問題:自由的觀圖,說說秋天有哪些特點,表達自己的感受。在交流總結時,導入對描寫秋景古詩的瞭解,進而導入課題,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投入到對古詩的學習中去。在課堂上教師爲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研讀古詩,讓他們在自讀自悟,合作交流中讀準字音,讀通古詩,初步感知大意。在檢查初讀情況時,可引導學生互相評議,教師鼓勵性總結,讓他們在體驗成功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在學生合作交流理解前兩句古詩的詩意後,引導學生根據詩意來畫簡筆畫,在教學後兩句詩時,在學生合作交流理解詩意後,引導學生根據詩意來完善自己的簡筆畫。在繪製簡筆畫的過程中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古詩的意境。

不足之處:在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引導學生學會文中的生字,理解文中的重點詞語,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沒有引導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根據詩句大膽想象,沒有引導學生的思維向更深更遠處發展。在今後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感悟古詩的意境,運用各種方法去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因勢利導地引導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並鼓勵學生不受詩句約束,大膽想象。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會認“贈、劉”等8個會認字,會寫“贈、劉”等7會寫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悟詩境。從荷枯、菊敗、橙黃、橘綠中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和對朋友的敬佩。

3、學習古詩新唱,培養積累、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導入類型:交流秋天,激發興趣。

教師口述:從上節課的學習中老師發現同學們都很喜歡秋天。誰來用一些詞句把自己所看到秋天的景色說給大家聽。(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從同學們的交流中,老師感到大家不但喜歡秋天,而且對秋天瞭解的也很多,古人也很喜歡秋天,很多文人常常吟詩作詞來讚美秋天。

導入課題:這節課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美麗景色的古詩——《贈劉景文》(板書課題:贈劉景文學生齊讀課題。)認讀生字:贈、劉,讀準平舌音“贈”,邊音“劉”。

理解題目:誰知道這首詩是誰送給誰的?(蘇軾送給劉景文的。)

【設計意圖:識字與學文相結合,引導學生養成“隨文識字”的習慣,提高了學生的識字能力。】

二、瞭解作者,介紹背景。

1、瞭解作者: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爲豪放派詞人。

2、介紹詩人的寫作背景:

《贈劉景文》是蘇軾於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時所作。蘇軾此詩雖似寫景,但每句都切合劉的身世,並用以勖勉對方。這在蘇詩中確屬精心之作。我們必須透過表面的景物描寫,才能領略詩中的積極涵義。

【設計意圖: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內容,感悟作者情感。】

三、初讀感知。

1、聽範讀。邊聽邊畫出詩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同學們,首先請你們自由朗讀這首古詩,用你們平時學會的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習交流,朗讀的時候,要把字音讀準,然後邊讀邊記下自己讀懂了什麼,標出讀不懂的地方。

課件出示初讀要求: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4、生自由朗讀,小組交流,檢查交流情況。

3、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

練讀詞語,讀生字,再組詞。

①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贈送姓劉菊殘猶有傲霜君子橙黃橘綠

(重點指導讀準平舌音“贈”;翹舌音“橙”;前鼻音“殘”;後鼻音“贈、橙”。)

②你認爲詩中哪些字詞易讀錯或難讀,再反覆讀。

(2)理解詞語:結合註釋和自己的學習經驗,互相交流對古詩中詞語的理解。

練把詞語和意思連起來。

【劉景文】 舉,向上託。

【擎】 不怕霜凍,堅強不屈。

【傲霜】 詩人的好朋友。劉景文名季孫,原籍開封,是北宋名將劉平的小兒子。

【君】 最。

【正】 對對方的尊稱,相當於“您”。

【橙黃橘綠】 表面意思“橙子將黃,橘子猶綠”,指秋季景物。

(3)指名讀課文,同學互評: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四、學習“會寫字”

贈劉蓋菊殘君橙

1、學生字: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1)熟字加偏旁:“曾貝”是“贈”,“文刂”是“劉”,“登木”是“橙”,“ 皿”是“蓋”。

(2)減一減:“羣—羊=君”。

(3)換一換:“線”把“糹”換成“歹”,變成“殘”。

【設計意圖:在識字教學中相信學生能夠獨立識字,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最習慣的方法認識漢字,遵循識字的基本規律,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2、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筆畫,交流討論如下:(“蓋”字的“羊”沒有尾巴;“君”字的第二筆橫要露頭;“贈、橙”都是左窄右寬,“殘”左右等寬,“劉”左寬右窄。)

(2)老師範寫,重點指導上下結構的字“蓋、菊”和左右結構的字“贈、橙”,學生練寫。

贈:右邊中間框要扁、裏面是中豎、左點和右撇,不是日或田。

劉:文字橫要短、撇要長、捺變爲一長點。

蓋:上窄下寬,中間是王字,下框要扁、裏面是兩豎、下橫最長。

菊:上扁下高,勹要大一些,裏面米字要寫緊湊。

殘:左邊要窄小,右邊兩橫都稍向上拉,下邊是一撇,斜鉤要長。

君:上邊扁框上橫短下橫稍長,中間一橫最長,一撇從上橫起筆、稍直一些。

橙:登字左上邊橫撇上有一小點,右上邊捺上有兩短撇,位置都要靠上。

練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鑑。和課本對照,及時改正。

【設計意圖:在寫字教學中嚴格落實新課標的有關要求,給足時間讓學生去識字、寫字,提高了學生的書寫質量。】

五、藉助註釋,理解詩意。

1、課件出示:

贈劉景文

[宋]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2、學生熟讀課文:開火車讀、賽讀、小組讀、同桌讀。

3、藉助註釋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4、全班交流,教師評議並小結:荷葉敗盡,像一把遮雨的傘似的葉子和根莖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樣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風中依然顯得生機勃勃。別以爲一年的好景將盡,你必須記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黃桔綠的時節啊!

六、品讀欣賞,整體感知。

(一)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1、指名朗讀,教師評議:同學們讀得非常認真,那你們知道這兩句寫了秋天的哪些景色?

2、指名說,板書:荷盡菊殘

3、理解“荷盡”

(1)看到“荷”,我想起了一首小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中的“小荷”和“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中的“荷”有什麼區別?

(3)引導理解——荷盡:荷花枯萎,殘敗凋謝。擎:舉,向上託。雨蓋:舊稱雨傘,詩中比喻荷葉舒展的樣子。

(4)反覆讀:荷盡已無擎雨蓋。

4、理解“據殘”。

(1)秋天來了,菊花開了,多美的菊花呀,天氣一天比一天涼了,早上還看得見霜呢。這時候的菊花怎樣了?(學生各抒己見。)

(2)引導理解——菊殘:菊花凋謝。猶:仍然。傲霜:不怕霜動寒冷,堅強不屈。

(3)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卻依然挺立着,這是一株什麼樣的菊花呀?(菊殘猶有傲霜枝)

5、對比朗讀,教師小結:詩的前兩句抓住“荷盡”、“菊殘”描繪出秋末冬初的蕭瑟景象。“已無”與“猶有”形成強烈對比,突出菊花傲霜鬥寒的形象。

讀了這兩句腦海中出現荷葉敗盡,像一把遮雨的傘似的葉子和根莖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樣亭亭玉立,荷花已經黃的、白的、紫的……各種顏色的菊花在秋風秋雨中枯黃、捲曲的花瓣,隨風飄落,但是還是不肯低下高傲的頭顱,仍然露出孤高之態。

(二)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1、看到“橙黃橘綠”你會想到什麼樣的畫面?(學生自由發言。)

2、除了橙子、橘子,還有哪些果實也是在秋天成熟的?這真是一個豐收的季節,這就是秋天的美呀!

3、所以詩人蘇軾怎麼說?指名回答,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2、齊讀詩句,教師小結:詩的後兩句議景,揭示贈詩的目的。冬景雖然蕭瑟冷落,但碩果累累、成熟豐收,而這一點恰恰是其他季節無法相比的。詩人這樣寫,是用來比喻人到壯年,雖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爲的黃金階段,勉勵朋友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三)《贈劉景文》這首詩寫了秋天哪些自然景物?你還知道秋天哪些景物是什麼樣?

《贈劉景文》這首詩寫了秋季的景色,從枯荷(荷盡已無擎雨蓋)、殘菊(菊殘猶有傲霜枝)、“橙黃橘綠時”這些地方發現的。我還知道秋天秋天的風,捲起了片片黃葉,在街道和巷子裏吹。又到家家戶戶儲存秋菜的季節了。大白菜、土豆、蘿蔔、冬瓜……堆滿了菜店的棚子。田野裏那好聞的氣味。紅薯地都翻過了,玉米秸已砍倒,摘完棉花的花棵立在地裏。經過秋霜的紅薯秧,葉黑黑的,一團團堆在地頭,發出一種甘甜的味道。……(只要能體現秋天的特徵就可)。

(四)指導朗讀,體會情感。

1、談話過渡:同學們已經理解了詩意,如果能讀出詩的節奏,讀出詩的韻味就更好了。下面我們一起來練習朗讀,好嗎?

2、知道了解七言詩的朗讀。

(1)古詩的朗讀要注意在詩句中適當的停頓,這樣有節奏讀,聽起來纔會有美感。不同字數(五言詩、七言詩)的詩有不同的節奏。

(2)七言詩的誦讀節奏基本句式應爲上四下三,或上二中二下三。一般七言詩我們都是後三字和前面的四字分爲兩個大節奏來讀,也就是上四下三讀法。

3、教師範讀,學生注意老師朗讀的節奏。

贈劉景文

(宋)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4、學生自由體會讀。

5、小組比賽讀,男女生比賽讀。

6、齊讀。

7、指導背誦:同學們,劉景文受到了蘇軾的鼓勵,終於嶄露頭角,後來他還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賞識,做了官,有了施展才華的舞臺。“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這勵志的詩句也成了千古佳句,你們能把這首詩背下來嗎?(指名背誦)

8、多元吟誦,古詩新唱。

同學們,老師在課餘的時間把這首古詩配上了音樂,讓這首詩變成了一首歌曲,你們想聽嗎?欣賞“古詩新唱”——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誦讀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到了古詩語言的優美,同時還引入古詩新唱的方式,真正做到“創意地教古詩,快樂地學古詩”。】

七、課文主旨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贈劉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鬥霜。一年最好的景緻你要記住,那就是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時節。詩人一反悲秋的調子,突出了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喚起學生面對生活要樂觀向上,不泄氣,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

八、課堂小結

《贈劉景文》第一句以荷敗、菊殘,寫出了秋末的特徵。接下來詩人以橙子的金黃與橘子的青綠,把深秋的景色點綴得色彩鮮明而富有生氣。詩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調子,突出了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擎雨蓋”指荷葉。第二行詩讚頌了菊花的殘枝有傲霜凌寒的氣概。喚起了我們面對生活要樂觀向上,不泄氣,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

九、當堂檢測

十、課後作業

板書設計

荷盡已無

贈劉景文菊殘傲霜樂觀向上

橙黃橘綠

課後反思

成功之處:在教學這首詩之前,我先引導學生對這首詩的作者蘇軾的生平事蹟作了簡單的瞭解,拉近了學生和詩人之間的距離。再讓他們理解這首詩的題目,並進一步瞭解這首詩的寫作背景。由於三年級學生知識儲備較少,生活閱歷較淺,在理解這首詩時存在很大的難度,特別是“擎雨蓋”“傲霜枝”這樣的詞語。因此我引導孩子們一邊對照註釋,一邊自己理解課文,讓他們對全詩有一個大概把握。接下來我重點對“擎雨蓋”“傲霜枝”這兩個詞語進行了講解,讓他們明白爲什麼要將“荷葉”叫做“擎雨蓋”,怎樣的枝條叫“傲霜枝”。通過交流孩子們對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有了基本的認識。

不足之處:雖然孩子們理解了詩句意思,但由於教學上的不足和時間的關係,致使學生對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也沒有很好的理解。如果在課前或課後指導孩子細緻瞭解作者的寫作背景,教學效果會更好。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

1、背誦課文。

2、能借助註釋、看圖、想象畫面等方法理解詞語,進而理解古詩文。(重點)

3、學習一組寫秋景的古詩,感受作者對秋天的讚美,體會借景物描寫抒發的情感。(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類型:談話導入,營造詩境。

教師口述:出示課文插圖,請學生說出插圖中的景物、人物,然後互相交流,根據自己的想象用一段通順連貫的話說說圖上的內容。

總結導題:同學們說得真精彩,這樣美的畫面寫成詩也一定會很精彩!來,我們一起來學習宋代詩人葉紹翁的《夜書所見》。(板書:《夜書所見》)

【設計意圖:遵循兒童的認識規律,利用形象直觀的課文插圖導入課題,通過圖片營造詩文意境,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看圖說話,一是爲了訓練口語表達的能力,二是爲了有一個輕鬆的開始,創造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在老師的引導下提高學生的閱讀期待,爲更好地閱讀和理解古詩奠定了基礎。】

二、介紹作者

葉紹翁:南宋中期詩人。他是江湖派詩人,他的詩以七言絕句最佳。主要作品:《遊園不值》《嘉興界》《訪隱者》《四朝聞見錄》等。

三、初讀感知

1、聽範讀。邊聽邊畫出詩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同學們,首先請你們自由朗讀這首古詩,用你們平時學會的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習交流,朗讀的時候,要把字音讀準,然後邊讀邊邊記下自己讀懂了什麼,標出讀不懂的地方。

課件出示初讀要求: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學生自由朗讀,小組交流,檢查交流情況。

3、檢查初讀情況

理解詞語:結合註釋和自己的學習經驗,互相交流對古詩中詞語的理解。

練把詞語和意思連起來。

【夜書】 風聲。

【蕭蕭】 晚上寫。

【梧】 梧桐樹。

【客情】 旅客思鄉之情。

【知】 讀作“tiǎo”,用細長的物件逗引。

【挑】 籬笆。

【促織】 猜想。

【籬落】 俗稱蟋蟀,也叫蛐蛐。

4、指名讀課文,同學互評: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四、學習“會寫字”

送挑

1、學生字: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形近字辨析:“送—進”“挑—桃”

加一加:“辶關=送”“扌兆=挑”

2、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書寫特點,交流。

(2)老師範寫,重點指導,學生練寫。

送:“辶”的捺要長;“關”下橫稍長,最後一筆捺變爲點。

挑:左窄右寬,左邊是“扌”不是“木”,“兒”左右各有兩筆,居中間位置。

練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鑑。和課本對照,及時改正。

3、認讀生字

練讀詞語,讀生字,再組詞。

(1)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送寒聲挑促織

(重點指導讀準“送”既是前鼻音,又是平舌音。)

(2)學習多音字。

①讀一讀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麼發現?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挑(tiāo tiǎo)

tiāo:1>扁擔等兩頭掛着東西,用肩擔着,如挑土、挑夫;2>挑的東西,如挑擔;3>選,揀,如挑選、挑揀、挑剔、挑肥揀瘦。

tiǎo:1>用竿子棍棒等的一頭舉起或支起,如挑起簾子;2>撥弄,引動,如挑撥、挑動、挑頭。

②讀一讀:小孩們精心挑(tiāo)選了兩隻看上去很勇猛的蟋蟀,用竹竿挑(tiǎo)逗它們鬥起來,吸引了很多大人圍觀。

(3)你認爲詩中哪些字詞易讀錯或難讀,再反覆讀。

(4)指名讀課文,同學互評: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五、藉助註釋,理解詩意。

1、課件出示:

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2、學生熟讀課文:開火車讀、賽讀、小組讀、同桌讀。

3、藉助註釋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4、全班交流,教師評議並小結:蕭蕭秋風吹動梧桐樹的葉子,送來陣陣寒意,江上的秋風讓客遊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猜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因爲夜深了,他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

六、品讀欣賞,深入探究。

(一)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1、談話過渡:你們知道捉蟋蟀最好的季節嗎?(秋季)秋天是捉蟋蟀的最好季節,這時的蟋蟀又大又壯,叫的聲音特別好聽。到這首詩中找一找秋天,你一定能找到?(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2、讀一讀,用自己的話說說詞語的意思。(蕭蕭:風聲;梧:梧桐樹;客情:旅客思鄉之情。)

4、教師範讀,學生齊讀。

5、引導學生理解詞語“客”,相機介紹作者背景資料(江上的秋風吹過來,梧桐樹沙沙作響,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風的聲音,最能觸動在外的人的思鄉之情。夜已深了,還有兒童點着燈,在籬笆邊找蟋蟀,並捉蟋蟀。節候遷移,景物變換,最容易引起旅人的鄉愁。作者客居異鄉,靜夜感秋,寫下了這首情思婉轉的小詩。)

6、引導交流:這位漂泊在外的人是誰呢?(是詩人,就是葉紹翁。)說起葉紹翁還有一個故事:葉紹翁是福建人,小時侯被送給浙江的一個葉氏的人家做兒子。他的爺爺原來是朝廷的一位大官,因爲朝廷政變,受到別人的迫害,所以他的整個家族受到牽連,他的家變得悽慘不堪。他的爸爸媽媽不得不把他送給別人。

7、教師引導:詩的前兩句中“寒”字一語雙關,不僅寫出秋風的寒涼逼人,更體現了詩人的孤獨,不如意。一“送”一“動”,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用梧葉搖落,蕭蕭作響,江上秋風寒氣襲人,寫出了秋意的清冷,表達了遊子漂泊流浪、孤單寂寞得淒涼之感。

8、引讀:瞭解了這些,你就更能體會江上秋風爲什麼牽動詩人的情懷?漂泊在外的他會想起——(生答……)那就是思鄉之情。我們帶着這思鄉之情再讀一讀。)

(二)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1、理解“知”:藉助註釋我們知道“挑促織”的意思,那麼這個“知”是什麼意思?(料想。)

2、在漆黑的夜晚詩人怎麼知道有兒童在捉蟋蟀?(夜深籬落一燈明。)

3、引導交流:你捉過蟋蟀嗎?指名生說。

預設一:學生捉過蟋蟀。教師讓學生自由交流分享體驗,訓練口語表達能力。

預設二:學生沒有體驗過。教師充滿激情地描述:一提起捉蟋蟀,我就想起小時侯和小夥伴到草叢裏捉蟋蟀的事。捉蟋蟀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順着聲音好不容易發現一隻,趕緊用手去捂,覺得應該捂到手裏了,可是打開一看,卻什麼也沒有。如果能捉到一隻,我會高興得不得了!

4、朗讀指導。

5、師範讀,並小結:詩的後兩句:這兩句描寫了兒童挑燈夜捉蟋蟀的生活場景,自然容易引發作者的聯想。她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時代也是如此天真爛漫,無憂無慮;想起家鄉得溫馨美好。兒童無憂無慮、活潑天真得舉動,巧妙地反襯出了詩人客居他鄉的孤寂無奈及對家鄉得思念之情。

6、全班齊讀。

(三)指導朗讀,體會情感。

(四)指導全文朗讀。

1、齊讀。

師:就在詩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時候,看到一羣孩子在捉蟋蟀,詩人又會想到想到什麼?(生答)是呀,也許他會想起自己的童年,也許會想起兒時的夥伴,也許想起家鄉的孩子,想到這些,他的思鄉之情就更濃了。身在浙江的他,多麼想回到福建老家,跟自己家人團聚啊。

2、教師範讀,學生注意老師朗讀的節奏和停頓。

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3、學生齊讀。

4、配樂讀(配樂曲馬思聰《思鄉曲》)。

5、唱詩(配上《世上只有媽媽好》旋律)。

6、指導背誦古詩:這首詩要把詩人“想家”的感情讀出來,聲調要緩慢些。最後兩句“捉蟋蟀”場景確實令人高興,但同時又牽動了詩人“動客情”思念家鄉呀!所以後兩句語氣可明快些,但不可過快。(學生先讀,老師指導,老師再範讀,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

(四)檢查背誦,問題交流。

1、抽取學生檢查背誦,學生一起背誦。

2、教師引導,問題交流:《夜書所見》詩人在瑟瑟秋風中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夜書所見》詩人在瑟瑟秋風中看到了秋葉、秋風、秋江、秋燈、想到了兒童在明亮的燈光照耀下挑促織。)

【設計意圖:朗讀古詩,配樂唱詩,都是爲了激發學生感受詩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有利於更好地把握古詩思想感情。】

七、課文主旨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夜書所見》詩人通過對秋風落葉、小孩捉蟋蟀、籬笆下的燈火等的描寫,抒發了自己在秋夜思念家鄉的感情。

方法指導

1、藉助資料理解古詩。

概念:借景抒情(詩人寫景物是爲了把自己的想法、感情表達出來)是古詩的主要寫法,由於古詩離我們的生活已經很遙遠了,要想準確把握古詩所要表達的情感,藉助作者寫詩時的背景資料,會容易很多。

運用:比如《贈劉景文》這首詩的情感把握,就要讀一讀劉景文、蘇軾寫詩的背景資料,纔會把握得準確。

八、學習寫作方法

本文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1、想象是我們寫好作文的一種必備能力,讀詞語想畫面是常用的一種方法。

2、舉例:比如讀古詩《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看到“楓林”腦海中就出現這樣的畫面:秋天來了,一絲微涼的秋風拂過,有點絲絲的寒意!也帶來漫天的樹葉紛紛落下,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黃鶯展翅飛翔,還有的像舞蹈演員那樣輕盈地旋轉着飄飄而下。我看看這兒,看看那兒。突然,一片“火光”,不對,是一片片紅雲映入眼簾。我走近一看,原來不是火光也不是紅雲,而是一片楓樹林,那楓樹林格外動人,一層層、一段段、紅的鮮豔、紅的可愛……襯着白雲藍天格外的豔麗,我心中不由發出感嘆:我愛這如詩如畫般的楓林之季!

3、練一練:讀古詩《夜書所見》“蕭蕭梧葉送寒聲”中“蕭蕭梧葉”會想到什麼景象?

九、課堂小結

《夜書所見》是南宋詩人葉紹翁寫的客遊在外,因秋風落葉,感到孤獨鬱悶,由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憶起自己的故鄉和童年的生活。讓我們體會到作者秋夜思念家鄉的感情。在體會古詩感情的同時,我還學習了藉助註釋、看圖、想象畫面等方法理解詞語,進而理解古詩文的方法。

十、拓展延伸

這三首詩都是寫秋天的景物的,學完後我們組織一次“秋天的詩歌誦讀會”吧!建議如下:

1、自己收集不少於3首寫秋景的詩;

2、先自己練習朗讀,再讀給家人聽,聽聽他們的建議;

3、做好朗誦的準備,形式多樣:可以詩配畫、可以表演(跳舞、歌唱)、也可以做成PPT配上音樂誦讀……

十一、推薦閱讀

本課推薦閱讀《和杜錄事題紅葉》《秋夕》

(一)閱讀《和杜錄事題紅葉》背誦這首詩,思考:

藉助資料思考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閱讀《秋夕》思考:

1、看註釋,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2、從“冷”“涼”讀出詩人要表達什麼感情?

十二、當堂檢測

十一、課後作業

板書設計

近梧葉送寒聲

處秋風動客情

夜書所見 思鄉懷親

遠兒童挑促織

處籬落一燈明

課後反思

成功之處:通過這節課,有幾點需要說明:一是在語文教學中對孩子進行學習方法上的指導是必要的。在教學中,不但傳授孩子們語文知識,而且讓孩子們掌握如何去獲取這些知識。例如,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去學這首古詩,在學習古詩中,讓學生知道學習的方法、步驟。在指導學生讓學生讀懂詩句的基礎上朗讀感受詩的內容,引導學生讀中領悟詩人的情感。

不足之處: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學生能解決的問題,教師一定不能越俎代庖,一定要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3

【學習目標】

1、能借助拼音讀通課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們把香港稱爲“東方之珠”的原因。

3、讓學生蒐集資料,瞭解香港的歷史與今天。

【課前準備】

蒐集與香港有關的資料。

一、交流資料,導入新課

1、大家瞭解香港嗎?請拿出課前蒐集的資料說一說。

2、今天,我們產“東方之珠”這一課,你會對香港有更多的瞭解。

二、初讀課文,瞭解內容

1、自己試着讀課文,注意把課文讀正確,注意帶拼音的字音。

2、邊讀邊想,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香港的?

3、小組合作,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4、指名說說課文講了香港哪幾個方面的情況。

三、誦讀體驗,進行實踐

1、從課文重點介紹的四個方面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方面多讀讀,再練習用自己的話講述這一方面的內容,講述時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2、總趨勢:

裝扮解說員,向遊人介紹你最喜歡的那方面的內容。

大家相互評議。

拓展遷移,發展語言。

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把下面的話寫具體。

①香港真是個“萬國市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香港真是個“燈的海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的家鄉真是個美麗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4

【教材分析】

《海濱小城》這篇課文介紹了家鄉海濱小城美麗的景色,抒發了熱愛家鄉的感情。

課文第一部分寫海濱的景象。由遠及近,先寫浩瀚大海的景色,再寫海灘的景觀。這部分突出景物色彩的描寫,文中描繪的景物色彩斑斕:有藍色、棕色、銀白色、灰色、金黃色、青色……這些豐富多彩的顏色,展示了海濱的美麗。課文第二部分寫小城美麗的景色。分別描寫了小城的庭院、公園、街道三處景物,突出了美麗、整潔的特點。

課文先寫海濱,再寫小城,把小城放在海濱這個大的背景下,更加突顯小城的美麗。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是加強學生自主閱讀實踐活動,加強對寫景狀物這一類文章特點的感悟,進一步學習抓住事物特點、按空間變換順序記敘的表達方法。

【教學策略】

1.觀賞法:本課目標既是觀賞爲主,那樣教學教程中,我將觀賞教學貫徹到課堂始終,從進課堂開始,帶領學生觀賞海邊風光的圖片,到分析課文時,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精美的語言。整堂課讓學生在美的畫面與語言中去感受小城的美麗和整潔。

2.提問法:考慮到三年級學生的缺點,在教學中,力求做到深入淺出,從最簡單的問題入手,以激起學生探究交流的興趣與信心,接着“順承”“深化”,帶出這堂課的重點與難點,逐個擊破。希望以此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從而解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目標。

3.練習法:本課縱然是觀賞爲主,運用爲輔,但也不能疏忽運用帶給學生的積極作用,所以,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兩個仿寫練習。運用練習法以突破難點和反饋課堂教學效果。

教學目標

1.認識“濱、鷗”等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臂”,會寫“濱、灰”等13個字,會寫“海濱、街道”等16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說出課文描寫的主要景物及其樣子。

3.能找出第4~6自然段的關鍵語句,藉助關鍵語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4.能摘抄自己認爲寫得好的句子,並與同學交流。

教學重難點

能找出第4~6自然段的關鍵語句,藉助關鍵語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教學準備

1.預習提綱:完成對應課時預習卡。

2.準備資料:多媒體課件;相關圖片。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濱、鷗”等11個生字及相關詞語,讀準多音字“臂”。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說出課文第1~3自然段描寫的主要景物及其樣子。

教學過程

板塊一插圖導入,解題激趣

1.欣賞插圖。學生欣賞課文插圖,提問:你們看到了什麼?預設:民居錯落在綠樹之中,紅日襯托着海天島嶼,海上點綴着來往的各色船隻,空中飛翔着海鷗。

2.揭示課題。教師提示:這是一座海邊的南國小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描寫南國小城迷人風光的課文,課題是“海濱小城”。

3.讀題解題。

(1)齊讀課題。

(2)理解“濱”的意思。

①“濱”是什麼意思?請猜一猜,並說說猜的理由是什麼。

②分別出示海濱、江濱、湖濱的圖片,提問:誰能說說到底什麼樣的地方叫“濱”?預設:“濱”的意思是水邊。

(3)再讀課題,質疑。

①提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

預設:海濱小城在哪裏?海濱美嗎?海濱小城與普通的小城有什麼不同?

②教師提示:要想弄清楚這些問題,我們就得走進課文。

【設計意圖】本板塊的設計旨在通過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濱”是本課的生字,讓學生猜字義,能拓展學生的思維,學生可以從前面看的圖中猜,也可以根據“濱”的構字部件猜,還可以根據形聲字的特點猜。“猜字義”既是學習方法的滲透,又是對一年級猜讀方法的鞏固運用。根據課題質疑能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有利於課文的學習。

板塊二初讀課文,趣味識字

1.初讀課文,明確要求。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思考:課文寫了海濱小城哪些場景?

2.認讀字詞,趣味識字。

(1)形聲識記“胳臂”,讀準多音字“臂”。

①出示“肚、腿、腳”,提問:這些字的月字旁表示什麼意思?

相機出示“胳臂”“胳膊”,提問:這些詞是什麼意思?學生手指身體相應部位。

②指導讀準“胳臂”中“臂”的輕聲。出示“手臂、臂力”,指導“臂”在這裏讀bì。

③相機指導讀句子:帆船上的漁民,軍艦上的戰士,他們的臉和胳臂也鍍上了一層金黃色。

(2)出示漢字,對比識字。

採——睬登——凳皇——凰容——榕

賓——濱區——鷗載——栽

說說發現了什麼。預設:加點的字都是熟字加偏旁組成。“載”是用交通工具裝的意思,所以有“車”;“栽”是種植的意思,所以有“木”。

相機讀詞語:理睬凳子鳳凰樹榕樹海濱海鷗滿載栽樹

(3)猜一猜,辨析“魚”和“漁”。

①出示“魚”和“漁”的甲骨文進行對比,學生猜一猜是什麼字。

②教師點撥:“漁”表示捕魚。相機讀“漁民”“漁翁”,學生說意思。

【設計意圖】本課的生字很有特點,要麼是熟字加偏旁或部件構成,要麼與熟字字形相近,而且很多字是形聲字,本板塊設計就是充分利用這些特點指導學生多途徑識字,從而提高識字效率。

板塊三整體感知,釐清脈絡

1.課文寫了海濱小城哪些場景?(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海上海灘庭院公園街道)

預設:海上、海灘、庭院、公園、街道。

2.海濱小城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3.藉助板書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小結:抓住表示地點的關鍵詞語,能很快地理解全文的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這是一篇寫景美文,作者由遠及近,分別描繪了海上遠景圖、海上日出圖、漁船歸來沙灘圖、小城庭院圖、小城公園圖、小城街道圖。因此引導學生抓表示地點的詞語,找出課文寫了海濱小城哪些場景,能很快地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釐清文章的脈絡,也能提示學法。

板塊四聚焦海濱,感受美麗

1.聚焦“海上”顏色美。

(1)讀第1~2自然段,想一想:海上有什麼?你覺得它的美主要體現在哪裏?

(2)圈出表示顏色的詞語,讀一讀。你的頭腦裏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3)比較句子。

r早晨,機帆船、軍艦、海鷗、雲朵,都被朝陽鍍上了一層金黃色。帆船上的漁民,軍艦上的戰士,他們的臉和胳臂也鍍上了一層金黃色。

r早晨,機帆船、軍艦、海鷗、雲朵,以及帆船上的漁民,軍艦上的戰士,都被朝陽鍍上了一層金黃色。

讀一讀,你覺得哪種說法好?

預設:原句“……鍍上了……也鍍上了……”描寫更加生動,更能表現朝陽下美麗的海景。

2.聚焦“海灘”的美麗。

(1)遷移學法,自主閱讀第3自然段,圈一圈,畫一畫。場景中什麼美?怎麼美?

(2)課件相機出示海灘貝殼圖片,填一填。

海灘上的貝殼真美啊!各種顏色、各種花紋的貝殼都有,讓人眼花繚亂。

(3)課件相機出示出海捕魚船隊歸來的畫面,引導學生想象:船隊一靠岸,海灘上就喧鬧起來,你彷彿看到海灘上的人們忙着搬運魚蝦,彷彿聽到他們在說笑着、讚歎着。

說後讀,讀後又說,指導學生讀出捕魚船隊歸來時的熱鬧狀態。

(4)用波浪線畫出有新鮮感的句子,說說好在哪裏。

(5)小結:貝殼的“寂寞”突出了貝殼的多和孩子們見得多,不足爲奇。它們與喧鬧的船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能突出海灘特定時間的繁忙、熱鬧和人們的欣喜。

【設計意圖】海上和海灘兩個場景作者都對景物進行了細緻的描寫,都突出了景物的顏色美。因此教學時重點指導閱讀“海上”場景,教給學生通過找景物,圈畫表示顏色的詞語,展開想象的方法感受大海的美。“海灘”部分則遷移學法,自主學習,體現了由扶到放的過程,有利於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後面適時出示圖片讓學生說話,既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又能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也是爲落實單元語文要素助力。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會寫“濱、灰”等13個字及“海濱、街道”等16個詞語。

2.能找出第4~6自然段的關鍵語句,藉助關鍵語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3.能摘抄自己認爲寫得好的句子,並與同學交流。

教學過程

板塊一聚焦庭院,感受美麗

1.複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第1~3自然段,誰能說說這三個自然段主要寫了哪些美麗的場景?這節課我們將感受海濱小城的庭院美、公園美和街道美。

2.學法回顧。

誰還記得在第18課第5自然段的學習中,我們學會了怎樣去理解一段話的意思?

預設:藉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

小結:是的,我們先讀懂自然段中每一句話的意思,然後想想這些句子是圍繞哪一句寫的。

3.任務驅動。

(1)讀第4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每一句話寫什麼。可以拿出筆來畫一畫。

①學生默讀,圈畫。

②學生交流。

③難點處教師適時引導。

第2句引導學生抓“有……還有……”體會這一句寫樹的種類多。

“開得那麼熱鬧”中“熱鬧”是什麼意思?引導學生聯繫下文“紅雲”體會到鳳凰花紅,聯繫下文“一片片”體會到鳳凰花多。聯繫“小城好像籠罩在一片片紅雲中”體會到小城中到處都是鳳凰花,開得紅豔,紅得可愛,這就是開得“熱鬧”。這個詞語的運用,讓我們覺得句子具有新鮮感。我們讀書要多關注這樣有新鮮感的句子。

④教師梳理:這一自然段第2~4句分別是寫樹的種類多、桉樹葉子的香味濃、鳳凰樹開花熱鬧三方面的內容,都是在寫樹,不僅寫了樹很多,也寫了樹很美。

(2)讀了這一自然段,你有什麼發現?

(3)小結:關鍵語句能幫助我們理解一段話的意思。

【設計意圖】本板塊的教學主要是鞏固落實單元語文要素。藉助前一課的學習經驗,找到關鍵語句,讓學生在自然的狀態下領悟學習方法。

板塊二遷移學法,賞公園、街道之美

1.運用學法找關鍵語句。

(1)按第4自然段的學習方法,自學第5~6自然段。要求:找出每一段的關鍵語句,畫上橫線。

(2)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畫的關鍵語句,說說爲什麼是這一句。

2.品讀句子,進一步感受公園、街道之美。

(1)一棵棵榕樹就像一頂頂撐開的綠絨大傘,樹葉密不透風,可以遮太陽,擋風雨。

①讀一讀。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②這一句寫出了榕樹的什麼特點?預設:“綠絨大傘”“密不透風”“遮”“擋”寫出了榕樹的生長茂盛、形態之美及在公園給遊人帶來的方便。

③作者爲什麼能把榕樹寫得這麼美?

預設:作者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榕樹寫得生動形象,給人以美的享受。

④再讀,感受榕樹給公園帶來的美。

(2)除了瀝青的大路,都是用細沙鋪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響,好像踩在沙灘上一樣。

①讀一讀,你感受到了怎樣的美?

②“咯吱咯吱”指什麼聲音?你還知道哪些寫聲音的詞語?

③再讀,讀出踩在街道上的獨特的感覺。

④小城的街道除了踩上去有舒適的感覺,還有什麼特點?走在這樣的街道上,你會說些什麼?

⑤帶着這種感覺,齊讀第6自然段。

3.關注自然段之間的聯繫。

(1)課件分別出示第4~6自然段的關鍵語句。

r小城裏每一個庭院都栽了很多樹。

r小城的公園更美。

r小城的街道也美。

(2)讀一讀這三句話,你發現了什麼?

(3)從“更”“也”二字,你體會到了什麼?

(4)分組分別讀這三個自然段,進一步體會自然段之間的緊密聯繫。

【設計意圖】課文第5~6自然段結構與第4自然段一樣。教師“扶”着學生學習了第4自然段,小結了學法,本板塊的教學是實現學習的由扶到放,讓學生自主運用找關鍵語句的方法學習,然後小組交流,同伴互助,可以較好地實現單元語文要素的精準落地。教學要聚焦核心目標,也要落實一般目標,所以後面設計優美句子的品讀和關注段落之間聯繫的教學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實踐強化,習得能力。

板塊三迴歸整體,品優美詞句

1.快速默讀全文,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1)畫一畫:你覺得哪句話能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2)說一說:中心句中哪兩個詞是中心詞?

(3)想一想: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2.再次默讀全文,你覺得文中哪些詞語、句子寫得特別好?爲什麼?

(1)引導關注構詞有特點的詞語。

①預設:來來往往銀光閃閃

②提問:能說說你見過的“來來往往”或“銀光閃閃”的景象嗎?

(2)分享學生認爲寫得好的句子,指導品讀。

①品一品:爲什麼好?

預設:有新鮮感、語言生動。

②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3)鼓勵學生將自己認爲寫得好的句子背下來。

【設計意圖】本板塊安排學生品優美詞句,旨在培養學生在閱讀時關注表達有特點的詞語、句子的意識,養成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板塊四指導書寫,摘抄積累

1.歸類指導書寫。

(1)出示本課要求會寫的漢字,按結構歸類。

(2)左右結構的字重點指導有筆畫變形的“躺”“踩”和易錯的“潔”。

①範寫“躺”:左右結構,左邊的“身”最後一筆撇右邊不能出頭。

②範寫“踩”:左邊足字旁最後一筆是提。

③範寫“潔”:右上部分是“士”,不是“土”。

(3)上下結構的字重點指導橫畫較多的“靠”“夏”。

①範寫“靠”:上邊“告”字得寫扁,“非”的橫畫間距要均勻。

②範寫“夏”:上邊部分裏面有兩橫。

(4)半包圍結構的字兩個:“灰”“載”,重點指導“載”。

範寫“載”:筆順不能錯,“十”要寫得小,第三筆橫要寫長;“車”字緊靠豎中線,第四筆橫變提;斜鉤足夠長,最後一點不能丟。

2.學生書寫漢字,每個字寫兩個。

3.抄寫詞語。

海濱街道交界來來往往漁民遍地遠處汽笛

船隊滿載銀光閃閃靠岸初夏散發除了整潔

提示格式,抄寫時,一個詞語空一格,注意詞語之間的間隔。看一個詞寫一個詞。

4.摘抄課文中你認爲寫得好的句子。

【設計意圖】寫字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書寫能力,但有的字不易寫好,有的字容易寫錯,因此,寫字教學要針對學情,重點指導,有效地突破難點。抄寫詞語、抄寫句子是積累表達的有效手段。

板書設計

19海濱小城

【教學反思】

語文新課標指出:在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鼓勵他們採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如何滲透學法指導,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因此在《海濱小城》這篇課文教學時我在此方面下了一番工夫,具體表現如下:

一是抓住重點,教出特點,交給學生一把自學的金鑰匙。

在這節課裏,教師做到有扶有放,半扶半放,扶得自如,放得灑脫,着力於讓學生“在游泳中學會游泳”,教給他們一把獨立欣賞文章的金鑰匙。如教師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先是誘導學生由表及裏逐層深入地品讀這一重點段,接着就讓學生運用同一方法去自學第五、六自然段,並作出小結。這樣的“扶”“放”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精講巧練,抓準訓練點。

教師的精講巧練符合時代的特點,如理解第二部分課文內容後,教師讓學生一個接一個有感情地朗讀文中優美的句子;當小結第四自然段後,緊接着讓學生完成填空題,這樣不但反饋了學生的學習情況,而且體現了教學目標的落實。是符合大綱中的要精心設計作業,要有啓發性的要求。又如:總結全文後還設計了內容相似,結構相同,要求一致的語言訓練,使學生覺得內容豐富有話可寫。進而體現了讀寫結合的優越性。

課後作業

基礎積累大鞏固

一、用部首查法查下面的字。

“靠”查(

)部,再查(

),共(

)畫,組詞(

)。

“除”查(

)部,再查(

),共(

)畫,第13筆是(

“遍”查(

)部,再查(

),共(

)畫,第5筆是(

)。

二、給下面一段話加上標點。

早晨

機帆船

軍艦

海鷗

雲朵

都被朝陽鍍上了一層金黃色

帆船上的漁民

軍艦上的戰士

他們的臉和胳臂也鍍上了一層金黃色

閱讀能力大提升

三、課文整體梳理。

這篇課文分

兩部分,是按照

的順序寫的。第一部分寫了

的景色;第二部分描寫了

的景色。

四、重點段落品析。

小城裏每一個庭院都栽了很多樹。有桉樹、椰子樹、橄欖樹、鳳凰樹,還有別的許多亞熱帶樹木。初夏,桉樹葉子散發出來的香味,飄得滿街滿院都是。鳳凰樹開了花,開得那麼熱鬧,小城好像籠罩在一片片紅雲中。

小城的公園更美。這裏栽着許許多多榕樹。一棵棵榕樹就像一頂頂撐開的綠絨大傘,樹葉密不透風,可以遮太陽,擋風雨。樹下襬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總是坐滿了人。

1.仔細讀第1自然段,再回答問題:

(1)從這一段的中心句,可以看出庭院的主要特點是

(2)哪些句子具體寫出了庭院的這個特點?()

A.第1句B.只有第2句

C.第2、3、4句D.第1、2、3、4句

(3)朗讀第3句話時,哪個詞語要讀重音?

(4)第4句是個比喻句,把什麼比作了“紅雲”?()

A.鳳凰樹的枝葉B.鳳凰樹的花

C.小城D.火燒雲

(5)“開得那麼熱鬧”中的“熱鬧”,意思是鳳凰花

2.仔細閱讀第2自然段,聯繫上下文理解“一棵棵榕樹就像一頂頂撐開的綠絨大傘”這句話,再回答問題:

(1)把這句話縮到最簡:

(2)“一棵棵、一頂頂”可以換成“一棵、一頂”嗎?爲什麼?

(3)“撐開的綠絨大傘”寫出了榕樹的幾個特點,下面哪一個不是它所描寫的特點?()

A.數量多B.顏色綠

C.樹冠大D.形狀像一把撐開的傘

思維創新大拓展

五、你的家鄉有什麼美景?用幾句話寫下來。

參考答案:

一、“靠”查(非)部,再查(7)畫,共(12)畫,組詞(依靠)。

“除”查(阝)部,再查(7)畫,共(9)畫,第9筆的筆畫名稱是(點)

“遍”查(辶)部,再查(9)畫,共(12)畫,第5筆的筆畫名稱是(豎)。

二、早晨,機帆船、軍艦、海鷗、雲朵,都被朝陽鍍上了一層金黃色。

帆船上的漁民,軍艦上的戰士,他們的臉和胳臂上也鍍上了一層金黃色。

三、海濱

小城

從遠到近

海面

沙灘

庭院

街道

四、1.(1)花草茂盛,色彩明麗,美豔可愛

(2)A

(3)滿院都是

(4)B

(5)鳳凰花茂盛、繁多

2.(1)榕樹就像傘。

(2)不可以,因爲重複可以表現出着重的意思,有加強意思的作用,本句重在表達榕樹的多和枝葉繁多。

(3)A

五、略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1、認識“考、秦”等5個生字。會寫“著、藏”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奇怪、著名、地質學家”等20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體會李四光勤于思考、善於動腦、不懈追求的可貴品質,並學【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

2、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內容寫具體的。

【教學準備】

1、蒐集李四光的生平資料、圖片、童年故事。

2、預  3、生字、新詞卡片。

4、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大意。

2、學20xx.3.1 最新版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提問:看到課題,你想到了些什麼?你還想知道什麼?

同學們想知道的很多問題,我們都可在文中找到答案;但是有些問題,還需我們做進一步探索,今天我們就來學  二、初讀課文,掃除障礙

1、請各自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把課文讀通順。

2、檢查預 輪讀詞語:

著名、藏在後面、孤零零、悄悄、躲閃、隕(yǔn)石、大坑(kēng)、臥進、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嶺、流域(yù)、遺(yí)跡、奇怪、嚴嚴實實、平整、震驚。

⑵ 質疑問難,解難:

主要解決以下疑難:

隕石:大的流星在經過地球大氣層時,沒有完全燒燬墜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質較多或全部爲石質的隕星。

地質學家:從事地球物質形成和地殼構造研究,以探討地球的形成和發展的科學家。

第四紀:地質歷史的最後一個紀。約從距今250萬年前至今。

冰川:在高山或兩極地區,積雪由於自身的壓力變成冰塊(或積雪融化,下滲凍結成冰塊),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傾斜方向移動,這種移動的大冰塊叫做冰川。在地質上的新生代第四紀,氣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許多地方被冰川覆蓋,稱第四紀冰川。(觀看錄象)

秦嶺:橫貫我國中部,東西走向的古老褶皺斷層山脈。我國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線。分佈有冰川槽谷、角峯等。

20xx.3.1 最新版

⑶ 輪讀課文,思考:

課文圍繞大石頭寫了一些什麼事?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三、學  1、認讀要寫的字。

2、爭做寫字小老師:那幾個字容易寫錯,該怎麼寫,請你想一想,然後提醒大家:

“藏”字17畫,第六筆爲“┖”。

“臥”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筆順,第三筆爲“┐”。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筆順。

3、各自練寫,評價反饋。

四、作業設計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多讀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