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集錦15篇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3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集錦15篇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

第 一 組

大自然充盈着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走進大自然,那美麗的風景會讓人陶醉,那盎然的生機會讓人激動……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妙,它等待着我們用心靈去傾聽,去感受。本組教材就是以感受大自然爲專題編排教學內容的。

《山中訪友》向我們傳遞了作者對山裏“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山雨》一文爲我們描繪了一幅有聲有色的山村雨景圖。《草蟲的村落》以豐富的想象,帶我們走進了一個童話般的草蟲世界。離開想象世界,走進美麗的大自然,我們感受到的是《索溪峪的“野”》那獨特的景緻帶給人們無限的美感。

本組課文在表達上有一個共同點:作者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從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無窮的魅力。《山中訪友》把山林中的景物想象成與“我”訴說心聲的朋友,《山雨》以合理而新奇的聯想把雨景描繪成一場音樂會。《草蟲的村落》以獨特的描述、豐富的想象賦予小甲蟲以生命、美麗與智慧。《索溪峪的“野”》一文,生動的語言讓讀者感覺身臨其境。

編排本組課文的目的,一是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操;二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如何進行觀察、如何展開聯想和想象,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三是品味優美的語言,通過背誦、練筆等形式不斷豐富語言的積累。

圍繞本組專題,“口語交際·習作”安排了三方面的內容供選擇:想象自己成爲大自然中的一員,說和寫自己想象到的內容;聽音響,說和寫自己想到的和感受到的;交流暑期生活感受。“回顧·拓展”中的“交流平臺”“日積月累”“趣味語文”等欄目,安排了引導學生交流對課文表達特點的認識,積累詩句,閱讀與語文有關的有趣的故事等內容。教學時,教師要從整體上把握本組教材的特點,融會貫通,達到教學的最優化。

教學本組教材可用11~14課時。其中精讀課文4~5課時,略讀課文2~3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習作2~3課時,“回顧·拓展”2課時。

1.山中訪友

一、教材分析: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衆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山中訪友》這篇文章景物優美、寫法獨特、感情真摯、語言精彩,對初一學生來說應該是一篇能打動他們的文章,在講課過程中應着重調動起他們對於美好的自然景物、優美的語言的體驗和感悟,讓他們進入作者用文字營造的優美的自然世界中。本文講課中的最大問題可能是對景物的描寫過於繁多和零散,如果逐一分析,難免會顯得零亂,而且逐一講解的後果是課文給學生的感覺會支離破碎。如何使學生既能細緻地體味課文,又保持着課文的整體感、一氣呵成的美,這是教材處理中的一個難點。

在教材處理中儘量注意給學生空間和時間去與文本進行充分的接觸,在與文本的直接接觸中產生個性化的閱讀感受,進行交流。注重對文本的體會和感悟。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把握作者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所傳達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賞精彩語段,領會文章第二人稱的妙用、擬人手法的運用。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優美的語言,鑑賞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標:體味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三、教學重點:

欣賞品味文章的語言,在欣賞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思想的啓迪,享受審美樂趣。

四、教學難點:

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文章寫景狀物的技巧(細心觀察、用心領悟、細膩的描寫),學習運用。

五、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導讀法、點撥法

六、教學過程設計:

1、導入新課:

我們非常地幸運,生活在一個羣山環抱的小山城。相信我們同學都有過走入山林,到山林中去遊玩的經歷,可以說說你走進山林時有些什麼感受,有些什麼收穫嗎?

(和我們的同學一樣,作家也非常地喜歡爬山,而且對他來說,爬山還有另一種樂趣,那就是可以拜訪山中的衆朋友。這些好朋友將會讓他忘卻疲乏,帶回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 。在山裏他究竟拜訪了哪些朋友呢?這些朋友又各有什麼魅力呢?讓我們跟隨着作者的腳步,一起開始我們難忘的山中之旅。)

2、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首先請大家通過欣賞課文朗讀來進行這次特殊的山中旅行,在作者的帶領下、描述中我們會依次發現作者許許多多的藏在山中的好朋友,那麼這些好朋友都有誰呢?請大家在山中之旅的過程中把這些好朋友找出來,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些山中好友。

(1)學生欣賞課文配樂朗讀,明確文章寫作內容、表現對象。解決字詞問題。(3-5)

(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帶着閱讀期待走入課文所營造的意境中。優美的配樂朗讀爲學生想象的空間,讓學生產生獨特的閱讀體會,爲下文交流個人閱讀體會作準備。)

(2)全班交流:作者在山裏見到了哪些朋友?(1-2)

學生明確:古橋、大樹、山泉、瀑布、溪流、白雲、懸崖、老柏樹。 雲雀、小花、

石頭、雷陣雨、螞蟻、歸鳥。 (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把握。)

(3)這些“朋友”我們平時也常常見到,我們通常稱之爲什麼?(景物)

文章寫的是作者“山中觀景”的過程,爲什麼要以“山中訪友”爲題呢?

這兩個標題有什麼不同?有什麼區別?用心體會,認真思考。

(學生思考、討論:用朋友稱呼山中的景物,表現了作者對它們的喜愛、與它們的親近,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把景物寫活了、運用了擬人的手法)

(4)作者喜愛、親近大自然的感情還可以從哪些詞語、句子中感受出來?

(作者是“訪友”而非“觀景”從哪些語句中可以進一步感受出來?)

(景物後面的稱謂,將景物進一步擬人化了,;一些極具個性的句子;活用的詞語。)

在學生列舉句子時進行引導,讓學生對一些有特點的句子進行分析、感悟、閱讀理解並通過朗讀加深體會。

3、欣賞品味,領悟感受

在作者的筆下,各種各樣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們自己的生命,在朗讀中,哪一樣景物深深地打動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爲作者筆下的哪一種景物,爲什麼?(靜心默讀。一邊讀一邊想象文中動人的畫面,並且給畫面配上色彩和聲音,讓畫面在腦中動起來;也可以聯想生活中或者書中,影視作品中相似的情形。請同學們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過語言文字看看那詩情畫意的畫面,好,請進入角色。找出自己最喜歡、最令自己感動的景物,欣賞領略語言之美、景物的形象之美。)

(1)學生默讀課文,畫出描寫自己喜歡的景物的語句。

(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爲作者筆下的哪一種景物,爲什麼?

我希望自己成爲_________________,因爲_________________。

(通過學生的表述,反映他們對於課文語言的理解和領會,同時也是一種創造性的表達。在學生描述的過程中,選擇有代表性的幾句話,着重朗讀,深入體會,再朗讀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對於重要詞語、關鍵語句的理解)

(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沒有,爲作者所讚揚的、被我們所喜愛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爲

他們身上有着一種爲我們所熟悉的,在我們身邊存在着的可貴的品質,有哪些呢?(無私奉獻、自我犧牲、清澈純潔、充滿智慧……)——正是由於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給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啓迪,所以才讓我們這樣流連忘返吧。(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教育和薰陶。使他們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聯想創作:

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在我們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讓人忍不住想要去親近。在作者的親切的呼喚聲中,在作者熱情的讚美聲中,山中的景物會有怎樣的感悟和迴應呢,試着猜想 一下它們的內心世界,試着以某一種景物的語氣給作者寫一段迴應的話吧。

要求:①同桌兩位同學互相配合,一位同學讀原文,一位同學進行相應的想象,然後互換角色,再試一次。

②要儘量地喚起自己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體會自然景物的特點。

③要恰當地運用修辭手法、人稱的變化,恰當地選用詞語,儘量做到語言生動形象。

(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關練習。。

(2)全班交流,教師和同學及時予以點評,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小組中的交流與合作,這個過程體現了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關注,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

例句:你好,懸崖爺爺!高高的額頭,刻着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峽谷,漾着清澈的禪心,擡頭望你,我就想起歷代的高僧和隱士。你也是一位無言的禪者,雲霧攜來一卷卷天書,可是出自你的手筆?

懸崖爺爺:你好,我矗立在這裏,看風雲變幻,看人世滄桑,深感時光易逝,幾百年,幾千年就這樣匆匆而過,孩子,要珍惜現在的一切啊。

(在感受的基礎上進行創作,是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同時也是對知識方法的一種靈活的運用,在這個過程中使知識得到豐富,能力得到提高)

5、文章小結: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我們也好像和作者一起經歷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難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們,大自然是我們的好朋友,能給我們以許多啓迪,我們可以盡情地去親近大自然,放鬆我們的身體,同時也應該愛護大自然。

6、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進一步欣賞文章主題美、語言美、形式美。

(2)仿寫片斷《秋日的山中訪友》

板書

山中觀景(事)

山中訪友 擬人手法(手法)

熱愛自然(情)

教學反思:

作爲一堂在設計中以品味語言、訓練想象爲主要方向的課,本課的操作有一定的難度,因爲本課的教學必須以學生的認知和理解程度作爲出發點,以學生的個性閱讀體會爲教學的着力點,以學生的思維創造火花爲突破點。在實際操作中由於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給學生以充分的思維空間和表達自由,所以預先設定的一些目標和環節可能不能完全實現,但是,有些問題上學生思維的深度和思想上的創造力會大大超出老師的想象,閃爍出智慧的光芒,這也就是新課程標準中的“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等理念的積極體現吧。

2*.山雨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帶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領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學習作者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課前準備

1.讀不同作家寫雨的作品。

2.準備優美抒情的輕音樂作品。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自然界中,美無處不在,只要細緻觀察,用心傾聽,你一定能發現美。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作者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後描繪的自然景觀。

揭示課題:山雨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 並理解這個詞。

啼 (tí)囀(zhūàn)

(3)談談對課文的初步印象。

(4)思考:作者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觀察到了什麼?傾聽到了什麼?找到有關的句子劃下來。

朗讀賞析,深入感悟

(1)作者聽到了什麼?觀察到了什麼?請用課文裏的話回答。(先是聽見山雨的聲音,接着看到山雨改變了山林的顏色。)

(2)感悟山雨的音樂美。

①讀讀寫山雨聲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a沙啦啦,沙啦啦──

b像一曲 / 無字的歌謠,神奇地 / 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 / 清晰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這裏將雨聲比作“無字的歌謠”,從這奇特的想象中表達作者對山雨的無比喜愛。)

c雨聲裏,山中的每一塊 / 岩石、每一片 / 樹葉、每一叢 / 綠草,都變成了 / 奇妙無比的琴鍵。

(這裏作者把岩石、樹葉、綠草比作琴鍵。)

d飄飄灑灑的雨絲 / 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 / 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 / 都帶着幻想的色彩。

(作者將灑落的雨絲比作“輕捷柔軟的手指”,把雨聲比作“優雅的小曲”。)

②小結。作者通過大膽而又奇特的想象,寫出了山雨的音樂美,表達了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同時也帶給我們一個廣大的想象空間,引起我們產生無限美好的遐想。

(3)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讀讀這些寫雨色彩的句子,你體會到了什麼?

①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綠之中,綠得耀眼,綠得透明。(這裏實寫雨的色彩──綠,給人清新的感覺。)

②這清新的綠色彷彿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這是作者對雨色的想象。)

(4)這篇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板書:雨前、雨中、雨後)

這場山雨是在人們不知道的情況下,悄悄地、悄悄地來,於是山林中演奏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隨着這優美動聽的聲音,雨,改變了山林的顏色,綠得耀眼,綠得透明。而後,它又悄悄地、悄悄地走了,只留下了它的餘韻。

(5)感情朗讀,加深理解。

背誦積累,拓展延伸

(1)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熟讀成誦。

(2)向學生推薦相關寫雨的課外美文,豐富積累。

3.草蟲的村落

學習目標

1.正確讀寫“靜謐、小巷、音韻、勤勉、龐然大物”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抄寫喜歡的語句。

3.與大自然爲友,感悟自然中花鳥蟲魚、山川草木的生命與靈性,與大自然進行“心靈對話”。

4.體會作者怎樣用心觀察大自然,怎樣通過豐富的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

課前準備:關於重點句的課件。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去觀察過蟲子嗎?那你看到過“草蟲的村落”嗎?“草蟲的村落”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新課文。齊讀課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遇到難讀的詞語、句子多讀幾次,把課文讀通順。思考:“草蟲的村落”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字詞檢查。

(3)交流反饋。

梳理內容,明確場景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草蟲的村落”在哪兒?你在那裏看見了什麼?

(2)交流反饋。

①它們的村子散佈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這裏,很多的黑甲蟲村民,熙熙攘攘地往來。

草蟲的村落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這個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過放大構成的。

②空間在我眼前擴大了,細密的草莖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隻小蟲,一隻生着堅硬黑甲的小蟲,迷失在這座森林裏。我想它一定是遊俠吧!

作者是怎樣想象的?(通過交流,讓學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豐富,他把一個草叢邊上有甲蟲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個“草蟲的村落”。)

③隨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蟲的村落”裏看到了什麼?

交流時,教師相機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遊俠吧……終於走出一條路。”

“蜥蜴面前圍攏了一羣黑甲蟲,……到處參觀遠房親戚的住宅。”

“甲蟲音樂家們全神貫注地振着翅膀,……這是隻有蟲子們才能演奏出來的!”

作者爲我們描繪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村落”:有建築,有形形色色的人們,他們還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樣發現這個“草蟲的村落”的?

①我目光追隨着爬行的小蟲,作了一次奇異的遊歷。(理解“追隨”)

②今天,我又躺在田野裏,在無限的靜謐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靜謐”是什麼意思?從這個詞語中你讀懂了什麼?

“靜謐”不但寫出了周圍環境的幽靜,還寫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靜、人很放鬆。有這樣的環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纔會發現這“草蟲的村落”,纔會發現──(生齊讀)

“我發現了草叢中蟲子的快樂天地。我多麼得意啊!”

總結回顧,佈置作業

這節課我們跟隨着作者在草蟲的村落裏作了一次奇異的遊歷,在那裏,我們發現了一個草叢中小蟲子的快樂天地。爲什麼說這是個小蟲子的快樂天地呢?我們到下節課再去學習。

作業: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第二課時

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作者發現了一個小蟲子的快樂天地。作者認爲“草蟲的村落”是個“快樂天地”?你是從哪兒體會到的?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請大家自由讀,一邊讀一邊畫出相關的句子。

(2)學生自由讀,畫句子。

品讀課文,深入探究

(1)從“歸來的遊俠”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①我想它一定是遊俠吧!你看它雖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進着。它不斷地左衝右撞,終於走出一條路。

a作者爲什麼把黑甲蟲稱作“遊俠”,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b 你從哪裏看出甲蟲是勇敢的?

小結:從這位勇敢的小俠客身上,我們體會到了一種成功者的喜悅,他是快樂的。

②雲遊四方,回到家鄉,同伴們是怎麼招呼遊俠的?你感受到它們的快樂了嗎?

(2)從“村民的和諧生活”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抓住“駐足癡望”、“攀談地很投機”體會小甲蟲們不但同類之間相處得很好,和異類的關係也十分的融洽。他們在這個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樂融融。)

(3)從“音樂演奏會”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我的目光爲一羣音樂演奏者所吸引,它們差不多有十幾個吧,散聚在兩棵大樹下面──這是兩簇野灌叢,紫紅的小果實,已經讓陽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勵學生髮揮想象,理解甲蟲們所在的音樂廳很美,是“天然”的。

甲蟲音樂家們全神貫注地振動着翅膀,優美的音韻,像靈泉一般流了出來。此時,我覺得它們的音樂優於人間的一切音樂,這是隻有蟲子才能演奏出來的!

①聯繫實際,說說你聽到過哪些大自然的音樂家演奏出來的音樂。

①作者認爲甲蟲的叫聲“優於人間的一切音樂”,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抓住“音韻”、“靈泉”,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③小蟲們特有的靈性和才智讓作者佩服。讀好這句話。

(4)從“村民的勞動”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現在它們歸來了,每一個都用前肢推着大過身體兩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趕着路。是什麼力量使它們這麼勤勉地奔忙呢?

是什麼力量使甲蟲們這麼勤勉地奔忙,你讀懂了嗎?(生活的快樂,以及對家庭的責任,促使甲蟲們勤勞地工作着,在勞動的同時,它們也快樂着。)

小結:通過交流,我們體會到甲蟲們在自己的天地中快樂地生活着,勞動着,也快樂地創造着。

昇華情感,進行練筆

小甲蟲們不但有生命,還有靈性。這是作者用心觀察的結果。

(1)自由讀最後兩段,說說你讀懂了什麼?(體悟作者對田

這種美,是一種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或直插雲天,或橫攔綠水。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對相依,宛如“熱戀情人”;亭亭玉立,則好似“窈窕淑女”。

(1)如果有同學說到其中一句,建議將其它兩句話一起出示研讀,引導比較、體會。

(2)藉助圖片理解“斷壁懸崖”、“千峯萬仞綿亙蜿蜒”、“不拘一格”等詞語之意來引導學生分別感受“索溪峪”的山驚險之美、磅礴之美、變化之美。

(3)選擇其中一句,自由讀,指名讀,教師隨機點撥與引導;教師引讀,學生跟讀。

③領悟寫法,感受水“野”

索溪像是一個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會兒繞着山奔跑,一會兒撅着屁股,賭着氣又自個兒鬧去了。

(1)你覺得索溪峪的水“野”在什麼地方?其實,在常人眼中,這溪水是什麼樣子?(溪水彎彎曲曲,一路朝前流去)爲什麼讀文章時你覺得它野趣十足呢?(引導體會表達效果)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段。

④體會野物的“野”。

(1) 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找出體現“野”趣的句子。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2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一課時就能解決的閱讀課文,內容淺顯。通過對此文的學習,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並能自主地選擇一些優秀的書籍來充實自己,培養質疑的習慣,樹立正確的讀書觀。

教學目標

正確地朗讀課文,能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在自主閱讀過程中,能運用批註式閱讀方法進行閱讀感悟,並在自主讀書過程中隨時記下自己的收穫,能與同桌交流、彙報。同過對此文的學習,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並能自主地選擇一些優秀的書籍來充實自己,培養質疑的習慣,樹立正確的讀書觀。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並能自主地選擇一些優秀的書籍來充實自己,培養質疑的習慣,樹立正確的讀書觀。學會選擇合適讀物的方法。

教學構想:

先請學生說說關於讀書方法的一些名言警句,然後自主閱讀感悟,開展“閱讀反思”,再讀課文質疑,培養“閱讀批判”能力,最後讀感知寫作特色,進行遷移練習。

教學準備:

收集有關讀書的資料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喚起生活積累,激發“閱讀期待”(請學生說說關於讀書方法的一些名言警句)

在生活中,同學們一定都學過或讀過一些“關於讀書方法”的一些名言警句和課文吧,想一想,都有哪些?

你覺得在我們已掌握的這些好的讀書方法中,還應該注意些什麼?聽了同學們的介紹,你知道了些什麼?還想知道些什麼?

小結,揭題板書:讀書要有選擇

讀了課題,你有什麼想說的?最想了解什麼?

歸納:爲什麼讀書要有選擇?可以選擇哪些?怎樣選擇?

二、自主閱讀感悟,開展“閱讀反思”

1、初讀:請同學們帶着自己的問題走進課文,相信你們自己能解決的。在讀書的過程中,首先應該把課文讀正確,你行嗎?老師非常相信你們的能力,到時候,讓我們大家欣賞你的讀書情況。

2、指讀:安排學彙報自己讀書的情況,並隨機正音和理解重點詞語,如“無可厚非”“日新月異”等。

3、瞭解: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4、品讀:開展閱讀思考。你讀懂了什麼?運用批註式閱讀的方法自主讀文,並在書上隨時記下你的收穫。可以是關鍵詞,重點詞等等。也可與同桌小聲地進行交流,分享彼此的收穫。

5、評讀:交流自己在讀書時的感受,隨機進行朗讀指導。

6、小結。

三、再讀課文質疑,培養“閱讀批判”能力

1、同學們在讀書的過程中產生了哪些疑惑?請你們再快速地瀏覽一下,記下你的疑惑,可先與同桌進行交流。

2、交流:我覺得書中對“小學生可以選擇哪些讀物說的不夠全面,我認爲我們小學生可選擇的讀物還可以再拓寬些。如一些兒童漫畫、反映生活的漫畫我們也可以作爲我們的讀物;除此之外,還可引導學生對“爲什麼要選擇?”“怎樣選擇展開補充和交流”。

3、教師小結。

四、再讀感知寫作特色,進行遷移練習

同學們在讀2~5小節的時候,看看有什麼新的發現?

交流(條理清楚,分類說明等)

依據這樣的寫作特色,開展遷移性練習。

如:抓住“讀書爲什麼要有選擇”這個話題展開敘述,可分類進行;如抓住“我們在讀書過程中應該怎樣選擇?”等話題展開,當然也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在以前選書的時候,有什麼好的方法,要注意什麼等,通過這課的學習,你還知道了應該怎樣選擇等。

作業設計:

做《同步》,寫一寫自己最喜歡的書,並寫明原因。

板書設計:

讀書要有選擇

名人傳記

文學名著

工具書

自己感興趣的書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會24個生字,綠線內的15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漂泊”、“銷聲匿跡”兩個詞造句。

2、能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注意文章總分結構的構段方式。

3、通過對麋鹿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的瞭解,懂得去保護野生動物。

4、能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課文中提到“八國聯定入侵,麋鹿慘遭厄運”對學生講,事件的時間比較久遠,可以充分地蒐集這方面的資料來理解“八國聯軍”入侵不僅對中國人民來說是種災難,對麋鹿來說,也是一種厄運。

2、課文中形象生動地引用歷史知識,要讓學生在讀書中進一步體會。

  教學用具:

掛圖,小黑板

  教學用時: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激趣導入

(1)同學們,中國是世界上野生動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誰能說說我國有哪些珍貴的野生動物?

(2)今天,老師又帶來了一種稀有的野生動物--麋鹿,讓我們一起認識它。(板書課題)

  2、初讀指導

(1)自由讀課文,要求。

①畫出生字,邊讀課文邊認,注意讀準字音。②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生字詞。

(2)檢查自學效果。

①出示卡片,“開火車”讀,齊讀。

悄然無聲遁入雌鹿跋涉每胎撰文

殺戮公爵別墅烏邦寺已逾千頭

顛沛流離輕紗《封神榜》棕紅色飼養

選自銷聲匿跡例外慘遭厄運釐米

②瞭解下列詞意掌握情況。

灘塗遁入沼澤跋涉傳奇厄運銷聲匿跡

a.學生可以藉助字典講意思。

b.可以聯繫上下文理解。

③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教師相機指點。

(3)指導分段。

①默讀課文,把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弄明白,再想想哪幾個自然段是圍繞課題直接寫麋鹿的,寫了哪些方面;哪幾個自然段是寫關於麋鹿的經歷的,寫了哪些事。

②討論分段。

一(1)二(2~4)三(5~7)

  3、書寫指導

(1)仔細觀察生字的筆畫、筆順和結構。

①對於左右結構的字,注意左窄右寬。

②對於半包圍結構的字,注意包住中間的字,結構要鬆緊和適。

2、在田字格中描紅、臨寫。

  第二課時

  1、複習導入

課文可以分幾段,各寫了什麼?

  2、精讀訓練

(1)學習第二段。

①觀察課文中第二幅圖,默讀課文,想想:這段課文可以分爲幾層?各寫了什麼內容?

(三層,第一層(2)概括介紹麋鹿奇特的外形,第二層(3)具體描述麋鹿的外形特點及生活習性;第三層(4)介紹麋鹿自然繁殖力低的原因)

②理解第一層內容。

a.指名讀。

b.爲什麼說麋鹿的外形很奇特?

(角似鹿,面似馬,蹄似牛,尾似驢)

c.“更”字可以去掉嗎?爲什麼說“更增添了它的神祕”?

③理解第二層內容。

第一層已經爲我們描述了麋鹿的外形特點;爲什麼作者還要接下去寫第二層呢?

a.指名讀。

b.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具體介紹麋鹿的外形特徵的?

c.這幾個部分各有什麼特點?

d.除了介紹麋鹿外形,還介紹了什麼?

e.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有聯繫嗎?爲什麼?

f.討論。

有了第一層的介紹,我們已經懂得了麋鹿的外形特點,第二層再寫是不是有點多餘?爲什麼?

(第一層是概括介紹麋鹿的外形特點,而第二層則是具體的介紹。這樣就使讀者對麋鹿有了更清晰的印象。而且,第二層介紹麋鹿外形的同時也介紹了它的生活習性,讓讀者認識到了它的外形和生活習性之間的關係。)

g.引導體會。

④理解第三層內容。

默讀思考。課文是從哪幾點來說明“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的?(一是雌鹿的懷孕期超過九個半月,比其它鹿類長;二是它每胎僅產一仔)

(2)學習第三段。

①指讀課文。

②出示“傳奇”,齊讀。

理解“傳奇”:經歷離奇,不同尋常。

③爲什麼說“麋鹿的經歷充滿傳奇色彩”呢?討論交流,指導朗讀。

  3、配樂朗讀二、三段。

  第三課時

  1、複習導入

簡單說說麋鹿的外形和傳奇的經歷。

  2、精讀訓練第一段

(1)輕聲讀第一段。

(2)畫出描寫麋鹿在黃海灘灘塗自由活動的句子,結合第一幅圖說說對在晨霧中活動的麋鹿有什麼印象。

(3)爲什麼說大豐自然保護區“是麋鹿野生放養的理想場所”?(土地廣闊,氣候溫和,林茂草豐)

(4)通過對課文二、三段的學習,我們對麋鹿已經全面充分地瞭解了,作者爲什麼還要寫第一段?可以去掉嗎/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課堂練習

(1)祟課後第5題。

(2)交流複述方法。

①結合插圖,抓信麋鹿的角、蹄、尾、手色等幾個部分的特點介紹它的體形及生活習性。

②參照“麋鹿的傳奇經歷”表介紹。

③要學習講解員講解的神情和語氣。

  4、練習複述

板書:

11麋鹿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4

  表達——美麗的大自然

  [教材分析]

本次習作要求學生觀察一處感興趣的美好的景物,並寫下來。可供觀察的景物有很多,包括一些自然景觀,如日出日落、冬去春來、雲飄雪降等;包括一些人文景觀,如有名的公園、名勝古蹟、幽靜的鄉村或是現代化的大都市等。要求學生選擇一處自己最感興趣的景物,仔細觀察,並把它寫下來。在描寫中抒發自己對美好景物的讚美之情。

  [教學目標]

⒈指導學生學會選擇,並且能細緻觀察。在觀察時做到觀察有序、觀察有物,同時要抓住所選景物的獨特之處仔細觀察。

⒉描寫是要做到用詞準確、生動,並能適時加以議論,借物抒情。

  [教學過程]

一、指導學生審題,弄懂文題的要求,並能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選擇。

二、回憶學習過的寫景的作文的基本寫法。

三、怎樣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是作文時最需要仔細思考的。觀察時就應該滿含情感,要用一雙含情的眼睛去觀察自己所選擇的景物,在寫作時才能融入自己的情感,使得筆下的景物充滿了生命力。

四、要充分運用生活積累,把所選的景物的獨特之處寫出來。

五、閱讀一些寫景的作文或是名家名篇,學習他人的寫作方法,尤其是本板塊學到的一些說明事物的方法,也可以嘗試着去運用。

六、寫後要反覆誦讀,學習自己修改。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5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奴隸制社會的黑暗和奴隸們起義反抗的必然性。學習從人物語言、神態、動作了解人物的內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從斯巴達克和奴隸們的對話中,瞭解奴隸的悲慘命運,體會奴隸起義的原因。

教學構想:

本篇課文的教學以自學爲主,先讓學生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解答問題,最後分角色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感情。

教學準備:

投影片、道具

學生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題目中的奴隸英雄指的是誰?(中等生)

3、簡介時代背景:兩千多年前,羅馬是奴隸制社會,羅馬人征服別的國家就把當地居民變成奴隸。奴隸被稱爲“會說話的工具”,他們是主人的財產和商品,沒有任何權利和自由。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指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這件事發生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

3、這篇課文與以前學過的課文相比有什麼不同?

4、根據劇情的發展,把這個劇本分成四個部分,看看各部分講了什麼內容?(全班學生)

⑴通過兩個男女觀衆的對話,反映當時的社會情況,交代斯巴達克的身份和特點。⑵斯巴達克打死了獅子,司令官下令讓他和十個奴隸打,帶上武器。⑶斯巴達克啓發奴隸訴說苦難,激發他們的仇恨,鼓動他們起來反抗。⑷奴隸在斯巴達克的帶領下衝出鐵門,舉行起義。

三、體會人物內心,理解課文中心。

1、分角色有感情朗讀。

2、自己讀一讀,哪個地方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你從中體會到什麼?(互相交流)

3、你認爲斯巴達克是一個怎樣的奴隸?他是怎樣由奴隸變爲英雄的'?討論交流。

4、總結中心。

四、小組組織同學上臺表演,評出優勝獎。

作業設計:

表演課本劇給家長看。

板書設計:

奴隸英雄

沒有人身自由

仇恨、反抗沒有生活保障勇猛起義

沒有生命保障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6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方向。

①認識本課2個生字。

②有感情朗讀課文,在讀中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景色,在讀中體會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的情感。

(2)能力方面

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初步的鑑賞能力。

(3)思想品德方面

從閱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陶冶學生的性情。

教學重難點

(l)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

(2)從閱讀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那份情感。

一、大家看看窗外,地上溼漉漉的,昨晚一定是——生接。

那你們喜歡下雨嗎?(多個學生說)

看來大家對雨有着不同的看法,今天我們一起去欣賞一場奇妙的雨——山雨(板書)

學生寫課題。把自己寫的課題讀一讀。欣賞了這場雨,也許你對雨會多一份新的感受。

二、打開書,自己讀讀閱讀提示,(點課件)看看你能讀懂什麼?

三、初讀感知。

我們跟着作者一起走進這場山雨,用你喜歡的閱讀方式,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想想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把這場山雨介紹給我們的,主要介紹了山雨的哪兩個方面?

四、自主學習。

1、(課件出示雨前景象)請看!你能用文中的語句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景象嗎?學生朗讀一段。

聽了他的朗讀,你感受到了什麼?(抓住詞、讀體會)讓我們一起用讀書聲請出山雨,讓他悄然無聲地來到、讓大家都無法發覺。(學生讀)

2、(自學雨中)聽了你們的朗讀,我已經感受到了山雨飄然而至,孩子們讓我們一起走進雨中,你可以去聽聽山雨的聲音,也可以去欣賞雨中的顏色,通過朗讀把你聽到的聲音或者欣賞到的顏色美美地展現出來。

3、小組交流。(把你聽到的山雨的聲音或欣賞到的顏色在小組裏讀一讀,再說說你的感受。)

4、集體彙報。說到哪句點哪句。

(1)沙啦啦,沙啦啦……

1)(談感受)當你聽到山雨的聲音,心情怎樣?

2)這麼動聽的雨聲我們一起去聽聽吧!

3)和着山雨的聲音,我們一個大組,一個大組接力讀讀吧!

(2)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響亮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1)(幾個學生談感受)

2)聽,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點課件)我能感受到這山雨是無字的歌謠,那樣動聽,你能感受到那是怎樣的歌謠?(學生說)說到神奇,問,他會是怎樣神奇呢?

3)是的,的確是——的歌謠。把你們感受到的歌謠讀給同桌聽聽吧!誰來試着讀讀?(可以請同學老師一起讀)聽了他的朗讀,你又有什麼新的感受?(好。再請,不好,示範讀)

4)喜歡這無字歌謠的孩子一起來讀一讀。

(3)雨聲裏,山中的沒一塊岩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有幻想的色彩。

1)(學生談感受)

2)真是動人的樂曲,(點課件)我也想和你們一起彈奏這首小曲,你們是琴鍵,我就是輕捷柔軟的手指。第一個逗號一組讀,第一個頓號二組加進來,第二個頓號三組加進來,後面的四組加進來一起讀。(配合讀。)你覺得咱們一起演奏的曲子怎麼樣?

3)相信你們還能彈奏出更美的旋律。趕快和同桌一起演奏演奏,然後互相說說你又想到了什麼?

(4)陽光下,山林的色彩層次多得幾乎難以辨認,有墨綠、翠綠,有淡青、金黃,也有火一般的紅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綠之中,綠得耀眼,綠得透明。這清新的綠色彷彿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談感受)

1)(點課件)正像你們說的一樣,陽光下的山林色彩斑斕,雨中的山林一片嫩綠。(引讀)瞧,陽光下,山林的色彩層次多得——有——有——也有——,然而雨中的山林,所有的色彩都——綠得——,這清新的綠彷彿在——流進——流進——

2)聽出來了這清新的綠色已經流進了你們的眼裏、流進了你們的心裏,我多麼希望你們用優美的朗讀聲讓綠色也流進我的眼裏,流進我的心裏,可以嗎!學生再讀。

3)此時,我和作者的感受一樣,(點課件)我們的記憶——宛若一張乾燥的宣紙,這綠色隨着絲絲屢屢的微雨悄然在紙上化開,化開……你們的感受又是怎樣的呢?同桌互相說。請學生說。

4)我建議我們一起再讀讀吧,讓我們此時的記憶在腦子裏化開,化開……

5、雨後。不知什麼時候,雨悄悄地停了,山雨過後,又會是怎樣的畫面呢?趕快去讀讀吧!。(彙報)雨後是怎樣的畫面?

1)鳥。歌聲爲什麼那麼動聽?它會唱些什麼呢?誰能用輕鬆愉快的朗讀把小鳥的歌聲引出來?(讀後點課件)雨後的景色多美啊,喜歡的孩子,一起讀一讀吧!

2)雨滴。點課件,一起來演奏。

五、拓展

孩子們,如果你們能熱愛身邊的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處景物都會似人間仙境。用心去聆聽每一個聲音都會是優雅的樂曲。作者趙麗宏把雨聲比作音樂,散文家朱自清眼裏的雨又是怎樣的呢?一起來看看。

這是老師眼裏的雨,(師讀)那麼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樣的呢?用幾句話寫下來吧!可以用自己的話寫,也可以摘抄課文中和課外你收集的語句。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正確書寫並掌握本文的生字及詞語積累。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品味文中優美的語句

4、感受夏的美麗,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正確書寫並掌握本文的生字及詞語積累

2、品味文中優美的語句

3、感受夏的美麗,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品味文中優美的語句,瞭解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一、展示圖片,導入新課

1、導入語:春夏秋冬每個季節都有各自的不同點,像春的和煦溫柔,夏的熱烈蓬勃,秋的金黃收穫,冬的冰清玉潔,韻味各不相同但在衆多的文學作品中,多見的是對春秋季節的歌頌,對夏季更多卻是埋怨斥責,那麼當代作家樑衡又是怎樣看待夏的呢?今天一起隨當代作家樑衡的《夏》去看看吧。

2、簡介作者

3、出示導綱

4、自學設疑

二、合作互動

1、小組討論

2、展示評價

出示展示評價分工表

題號、展示組、展示方式、評價組

書寫展示評價標準:書寫內容正確、規範、美觀、佈局合理。

口述展示評價標準:站姿端正,聲音洪亮,吐字清晰內容正確,語言通順規範。

特別是第三題從儀態、情感、語氣語調、語速等方面評點朗讀。

三、導學歸納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友情提示:可從知識積累、思想感悟、寫作方法等方面談)。

四、拓展訓練

1、拓展運用

積累《夏》的古詩,體會作者的夏的感情。

2、編題自練

(1)、下列加橫線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芊芊(qiān、qiān)、黛色(dài)、主宰(zǎi)

B、磅礴(pó)、春華(huá)匍匐、(pú、fú)

(2)、下列詞語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輕飛漫舞、蓬蓬勃發、承前啓後

B、春華秋實、閒情逸致、秋波澹澹

(3)、作者要“大聲讚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的真正意圖是什麼?

【教學結束】

佈置學生複習本課知識點。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8

一、教學目的與要求:

1、學習本文寓情於物、立意獨特的手法。

2、學習本文運用對比手法突出主題的寫法。

3、學習楊柳所表現出的不求索取、甘於奉獻、不忘根本的可貴品質。

二、教學重點:

用對比手法突出重點。

三、教學難點:

寓情於物、立意獨特。

四、教具:

四張課件。

五、教學過程:

1、 引題:

三則科學界對植物所做的實驗

分析:植物也有“喜、怒、哀、樂”。植物也有生命力,我們不能隨意踐踏它們,同時讓學生們知道文學家賦予植物象徵意義是有科學根據的。(激發興趣)

2、指出下列花木的象徵色彩:(課文延伸)

桃李——門生(俗話說“桃李滿天下”只門生衆多的意思)

竹——氣節(四季青翠,姿態瀟灑自若,有寧折不屈的氣節)

荷花——清白(出淤泥而不染)

菊梅——傲骨(深秋時節傲霜怒放,不畏嚴寒,獨步早春)

柳——依戀(枝葉軟如絲,風起時柔條千縷,依依飄飄)

3、

①小聲默讀課文 (熟悉課文)

思考:作者讚美楊柳的什麼精神?標段

②應弄懂的詞語:荊棘 宅邊 冠冕 執著 芍藥 皈依 高踞

③分析1直3段,板書如下:(分析課文)

作者與楊柳有一段自然的緣分

認識楊柳 偶然

批評世人 虛僞

熱愛楊柳 偶然

批評世人 虛誇

作者:率真自然

④分析4直7段,板書如下:

作者發自內心讚美楊柳

外形:珠子 S線

內質:不求索取 甘於奉獻

對比牡丹、葡萄

不忘根本

對比其它花木

楊柳:樸實謙遜

⑤歸納寫作特點:對比鮮明 寓情於物(整合課文)

⑥歸納中心思想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無……不……”、“無不”造句。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找出直接描寫夾竹桃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懂得作者爲什麼愛上了夾竹桃,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感受夾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長“韌性可貴”的特點,品味課文的語言。

教學準備:課件

總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瞭解大意。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讀自悟中,感受夾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長“韌性可貴”的特點,品味課文的語言。

2、藉助畫面,感受意境,指導誦讀。

教學過程:

一、出示畫面,引導觀察

1、同學們,今天這節課,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盆美麗的花,請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嗎?(板書:夾(jiā)竹桃)

沒錯,這美麗的花有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叫“夾竹桃”。請注意這裏的“夾”讀第一聲,讓我們齊讀。

2、我國當代教育家、語言學家季羨林先生對夾竹桃情有獨鍾,他曾爲夾竹桃專門寫下了一篇優美的文章,這就是我們今天共同學習的第17課。

 二、瀏覽課文,初知大意

1、過渡:那麼,季先生筆下的夾竹桃是什麼樣兒的呢?讓我們打開書好好讀讀課文。昨天,袁老師已經和大家初讀了這篇文章,現在請同學們瀏覽一遍課文,回憶課文的大意。

2、在季先生筆下,濃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夾竹桃的“花”。(板書:花)(“花”這個字是課文中出現頻率最多的一個字。)

3、過渡:咱們班的同學真不簡單!書讀兩遍,大意自現。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共同走進夾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賞她、品味她……

三、學習第2自然段

1、誰願意帶我們到季先生家的大門內,看看那兩盆夾竹桃呢?指名學生朗讀第二自然段。

2、看到這樣的景象,你有什麼感受呢?(板書:奇妙有趣)

3、你是否真的覺得這景象奇妙而有趣?請你試着讀出這景象的奇妙有趣。

這麼奇妙有趣的景象,這麼美的文字,值得我們來誦讀記憶,看畫面試背。

四、學習第3、4自然段:

1、過渡:第2自然段對夾竹桃的花已經作了細緻的描寫,爲什麼接下來在第4自然段中還要寫夾竹桃的花呢?這其中必有緣由,讓我們來共同讀讀第4自然段。

2、有沒有同學在讀“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這句話時,想到了課文第3自然段?說說你的想法。

我們先請位同學讀讀第3自然段,看看這一自然段有什麼特別之處?

(課件展示十四種花,對比襯托夾竹桃的花期之長。)

3、瞭解到夾竹桃花期很長這一特點後,你對它又有了什麼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長,韌性可貴!)你真的覺得它韌性可貴嗎?請你讀讀這個反問句:這一點韌性,同院子裏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

4、自由練讀,揣摩如何讀好這段話。全班交流。指名朗讀,讀後評議。請四位學生分句讀,閉眼想象夾竹桃一年三季,花開不落的可貴韌性。試背。

夾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長韌性可貴,讀到這你們是不是也喜歡上了這夾竹桃?告訴大家,夾竹桃的妙處還不止於此,月光下的夾竹桃別有一番情趣,讓我們接着來領略她月下的風采吧。

 五、境中悟幻,啓發寫作

1、老師範讀,你看到了什麼?

2、你腦海裏出現了哪些畫面?

3、學習作者想象豐富

六、拓展延伸,深化感情

1、這麼美妙的墨竹作者怎麼能不喜歡呢?

2、自然界中,還有好多事物像墨竹那樣值得讚美的,如青松、臘梅、荷花、仙人掌、小草、蜜蜂……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能找出直接描寫夾竹桃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懂得作者爲什麼愛上了夾竹桃,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過程:

 一、出示畫面,引導觀察:

1、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林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盆美麗的花,請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嗎?(板書:夾(jiā)竹桃)

沒錯,這美麗的花有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叫“夾竹桃”。請注意這裏的“夾”讀第一聲,讓我們齊讀。

2、夾竹桃多麼富有詩意的名字,有沒有同學對這個名字感興趣?請大家結合圖來研究研究,說說你的想法。(夾竹桃因爲葉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人們給她取了這樣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

3、讓我們再來仔細觀察觀察她,看看她是什麼樣兒的,你覺得她怎樣?(根、幹、枝、葉、花)。

4、我國當代教育家、語言學家季羨林先生對夾竹桃情有獨鍾,他曾爲夾竹桃專門寫下了一篇優美的文章,這就是我們今天共同學習的第17課。

二、瀏覽課文,初知大意:

1、過渡:那麼,季先生筆下的夾竹桃是什麼樣兒的呢?讓我們打開書好好讀讀課文。昨天,袁老師已經和大家初讀了這篇文章,現在請同學們瀏覽一遍課文,回憶課文的大意。

2、學生交流大意。

3、在季先生筆下,濃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夾竹桃的“花”。(板書:花)(“花”這個字是課文中出現頻率最多的一個字。)

4、請同學們再認真默讀一遍課文,找出文中直接寫夾竹桃“花”的自然段,在開頭畫上三角符號。然後讀讀這些自然段,看看夾竹桃的花有什麼特點。

5、學生討論:第2、4、5自然段。(花的特點暫不討論。)

6、過渡:咱們六(1)班的同學真不簡單!書讀兩遍,大意自現。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共同走進夾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賞她、品味她……

 三、學習第2自然段:

1、誰願意帶我們到季先生家的大門內,看看那兩盆夾竹桃呢?指名學生朗讀第二自然段。

2、你看到了那兩盆夾竹桃了嗎,她是什麼樣兒的呢?用“——”畫出直接描寫花的語句,自讀自悟,夾竹桃的花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3、學生交流討論:(聯繫畫面)紅色——火;白色——雪;不相容——融洽。(俗話說“水火不相容”。)

4、看到這樣的景象,你有什麼感受呢?(板書:奇妙有趣)

5、你是否真的覺得這景象奇妙而有趣?請你試着讀出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邀請幾位“諸葛亮”出主意)。

這麼奇妙有趣的景象,這麼美的文字,值得我們來誦讀記憶,看畫面試背。

四、學習第3、4自然段:

1、過渡:第2自然段對夾竹桃的花已經作了細緻的描寫,爲什麼接下來在第4自然段中還要寫夾竹桃的花呢?這其中必有緣由,讓我們來共同讀讀第4自然段。

2、自讀自悟,這段寫了什麼。夾竹桃花期很長。(用最簡練的文字來概括)

3、用“~~”畫出描寫夾竹桃花期很長的詞句,自讀自悟:說說你從這些詞句中是怎樣讀出花期很長的。

4、四人小組進行交流。

5、討論:

(1)、又開出、又長出(注意這句話中句號若是改成省略號就更準確地說明夾竹桃的花期之長。);

(2)、看不出、也看不出、無日不迎風吐豔;

(3)、無不奉陪。(課件出示文字。)

6、有沒有同學在讀“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這句話時,想到了課文第3自然段?說說你的想法。

我們先請位同學讀讀第3自然段,看看這一自然段有什麼特別之處?

一百多字,十四種花,沒有一個字寫夾竹桃的。那作者爲什麼要寫這段“離題”的內容呢?(課件展示十四種花,對比襯托夾竹桃的花期之長。)

7、瞭解到夾竹桃花期很長這一特點後,你對它又有了什麼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長,韌性可貴!)你真的覺得它韌性可貴嗎?請你讀讀這個反問句:這一點韌性,同院子裏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

8、自由練讀,揣摩如何讀好這段話。全班交流。指名朗讀,讀後評議。請四位學生分句讀,閉眼想象夾竹桃一年三季,花開不落的可貴韌性。試背。

五、設置懸念:

夾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長韌性可貴,讀到這你們是不是也喜歡上了這夾竹桃?告訴大家,夾竹桃的妙處還不止於此,月光下的夾竹桃別有一番情趣,讓我們下節課再接着去領略她月下的撲朔迷離的風姿吧!

板書設計:

夾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韌性可貴

花影——?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0

一、學習目標。

1、回顧本單元所學內容,交流感悟。

2、積累諺語。

3、推薦課外讀物。

二、課前準備。

1、至少各摘抄一個有關環境描寫、人物心理活動描寫的片斷。

2、收集與“誠信”有關的名言警句,可活用在“辯論”運用過的。

3、根據“課外書屋”的推薦書目,佈置學生提前瞭解相關書籍,給自己喜歡的書籍寫一段廣告詞、一份推薦書或簡介。

三、教學過程。

(一)對話導入。

1、讀着一篇又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享受着一份又一份美麗的感動,浸潤着我們一顆又一顆善良的心靈,真的很快樂!今天就讓我們快樂地走進“回顧?拓展三”,進行一場知識大比拼!

怎麼比拼呢?請瀏覽一下課本中的“交流平臺”“日積月累”“課外書屋”三部分內容。

2、師生討論比拼方式與方法。

3、總結討論結果:積累警句多的爲“收藏家”,朗誦用情的爲“朗誦家”,理由說得充分的爲“演說家”。

比拼一:分享精彩片斷。

4、討論分享程序:朗讀精彩片斷→分析精彩片斷→說明分享理由。

分享精彩片斷一:環境描寫。

(1)指名讀來自課文的片斷→分析片斷→說明分享理由。其他同學評價、補充。

(2)學生自告奮勇讀來自課外的片斷→分析片斷→說明分享理由。其他同學再評價、補充。

(3)再推薦一名學生讀自己習作中的精彩片斷→自我剖析→說明分享理由。

教師小結:同學們不僅能用心用情地讀,能充分地表達自己的分享理由,還能理解環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真是厲害!希望各位繼續努力,各顯神通,爭取成爲班級中真正的收藏家、朗誦家、演講家。預祝本次大比拼,人人有所得!

同桌分享自己收集的環境描寫的精彩片斷。

分享精彩片斷二:心理活動描寫。

(1)組內分享,注意傾聽與評判。

(2)小組推薦一名學生進行班級分享,教師積極參與各小組,搜索“最佳分享者”。

(3)幾名學生向全班交流,其他學生評價、補充。

(4)教師適時點撥、歸納,關注學生的傾聽習慣、評價措辭、補充的方法。

民主評選第一輪的朗誦家、演講家、收藏家,並用熱烈掌聲表示祝賀與鼓勵。

比拼二:讀悟警句。

1、把“日積月累”中的名言警句朗讀成誦。

(1)學生自選日積月累中的一句名言警句,向全班作深入淺出的解釋,如同學都舉手表示懂了,此生即爲本輪演講家的競爭對手。

(2)教師適當啓發、引導,根據學生實際,難理解的名句進行趣味性操練:同桌互說。

(3)至少背誦5句中的2句,指名背誦成功者爲本輪朗誦家競爭的實力派選手。

2、朗讀課外收集的有關誠信的名言警句。

(1)小組長負責:比比本小組誰收集的名言警句最多,並記錄姓名、條數報學習委員,由班長宣佈本輪的收藏家,宣佈前請老師鑑定。

(2)同桌互談自己收集的名言警句,向小組長推薦優秀者。

(3)小組長負責:競選本組最佳名言警句朗誦家。

(4)各小組最佳朗誦家競選班級朗誦家,朗誦前由小組長說明推薦理由。

(5)全班參與評選。

3、民主選舉第二輪的朗誦家、演講家、收藏家。

比拼三:推薦優秀書籍

1、自由朗讀“課外書屋”中對《綠山牆的安妮》一書的介紹。

2、通過談話提問,瞭解學生通過前一段時間的準備,對文中提及的《根鳥》、《窗邊的小豆豆》、《小海蒂》的熟知程度。

3、知識大比拼──課外書屋中,你認爲哪本書最值得推薦?我們來發表演說,說出你的理由。看誰勇敢;看誰最幽默;看誰的書最有吸引力;看誰的書最值得看!

(1)發表演說要有稱呼,有開場白,有結束語;還要注意聲音響亮,富有感情;態度自然大方。老師傳授祕訣:設置懸念;用自己的話講而不是讀。

(2)自練。

(3)自薦,上臺推薦書籍。

(4)學生舉手上臺挑戰擂主。

(5)評價兩位選手,確定新擂主。

(6)鼓勵學生挑戰新擂主,再作分析與評價。

(7)根據小組交流,推薦新的挑戰者,產生新擂主。

(8)推薦本輪演講家、收藏家、朗誦家候選人名單。

(9)對當選者表示祝賀。

比拼四:合創精美小報。

1、教師小結過渡:

通過一次一次緊張而快樂的比拼,同學們的收穫更多了,體會更深了,對同學的瞭解更全面了,對嗎?我想如果把這一塊一塊分散的比拼內容進行信息處理,知識整合,製作成一張一張精美的小報,不僅我們的同學可以學到知識,還可以讓更多的老師、同學瞭解我們,認識我們,讓他們也獲得知識。讓我們趕快行動吧!

2、尋找合作伙伴,要求:

(1)至少2人,最多3人。

(2)強強合作或強弱合作,杜絕弱弱合作。

3、比拼時間爲一星期,要求書寫整潔,內容豐富,富有創意。

4、一週後評比,評選出一等獎、二等獎、優秀獎各若干名。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1

 學生狀況分析:對於本單元的三首應該充分注意到它們圖題詩這種學生感到比較新穎的形式。由於這三首都是圖題詩因此詩歌的形象感更強了,學生可以詩畫兩方面相互結合着理解,體會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同時可以通過詩畫的共同欣賞,更加充分的體會作者的思想與氣節。由於是古詩的學習,因此誦讀的學法比較重要,訓練朗讀的技巧,注意語氣、語調、重音、停頓。讓學生在熟讀成頌的基礎上,體會每個作者獨有的個性化語言,字斟句酌體會詩歌蘊涵的感情。

 教學內容分析:邊塞詩以描寫邊塞征戰生活爲題材,因此,詩的風格有着鮮明的特點,或悲壯,惋傷——磧裏徵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陳陶;或豪邁,勇敢——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翰)黃沙百戰穿金甲,不斬樓蘭誓不還。(王昌齡)或淒厲,惆悵——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陸游)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范仲淹);既有表達建功立業的渴望——寧爲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楊炯),也有表達報效國家的激情——誓欲成名報國,羞將開口論勳。(張說)

教學目標:

1、結合課後註解及工具書,自學古詩,瞭解古詩大意。

2、誦讀古詩,讀悟結合,體會詩人豐富的情感,感受詩歌彰顯出的博大人性美。

3、課內外相結合,激發學生對唐詩的興趣以及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本圖題詩的詩情畫意。

2.體會作者對百姓的關愛之情。

教學準備:

課件、圖片等。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初讀古詩,瞭解古詩大意

1、導入《出塞》,板書課題,解題,瞭解“塞”的意思,彙報朗讀。

2、同學們課前已經自學了這首詩,還有什麼讀不明白的地方,在這裏不妨提出來,我們大家交流交流。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釋疑。

4、現在誰能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學生談、齊讀。教師小結:我們是怎麼初步讀懂古詩的?小結初步讀懂古詩的方法。(板書:邊關)

過渡語:熟讀古詩,初步讀懂古詩,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把古詩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下面我們來讀“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二、感悟詩意,體會詩人情感

1、感悟“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從徵人角度感悟“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⑴讀一讀。

⑵想一想。這兩句詩講了什麼呢?這兩句詩有沒有講述一件有關征人的具體事情?

⑶說一說。詩中沒有說徵人們具體的生活事件,你覺得徵人們可能會做些什麼呢?

⑷學一學。我們剛纔總結了初步讀懂古詩的方法,這裏有一首描寫徵人具體生活的詩,你們有沒有信心自學並初步讀懂呢?

⑸嘆一嘆。假如你是徵人,面對這樣的生活,你心中可能會作何感嘆?(思念家人、恨、渴望、愁、盼、苦)

⑹誦一誦:徵人們這一切一切的感受,都化成了一個願望,那就是——回家(生答)要知道,這徵人是千百年來的千百萬徵人啊!千百年來千百萬人縈繞心頭的夢,卻都只化成一句:(引讀)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從親人角度感悟“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過渡:徵人在萬里之外喋血沙場,在同一輪明月之下的他們的家人可能在做些什麼呢?

⑴在同一輪明月下的徵人的家人們可能在做些什麼呢?

⑵學生思考,完成練習。

①徵人白髮蒼蒼的父母,一臉,相互攙扶着,地來到村口,站在一棵老樹下,遙望,忍不住喊一聲;

②徵人柔弱無助的妻子,替別人洗完一筐又一筐的衣服,遙望着,忍不住別過臉去,偷偷擦拭去

③徵人無依無*的孩子,看見別人的爸爸百般愛護自己的孩子,忍不住流下了,稚嫩的心靈從此

⑶教師激情引讀:

這千百年來千百萬白髮雙親、這千百年來千百萬可憐的妻子、這千百年來千百萬孤苦無依的孩子對兒子、丈夫、父親的期盼,卻也只能化成一句(引讀)“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⑷徵人們回家有望嗎?我們來看一段資料。

據《資治通鑑·唐紀》載,玄宗時,改府兵爲募兵,兵士戍邊時間從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終於成爲久戍之役,“天寶以後,山東戍卒還者十無二、三”。

①生看資料,理解資料意思。

②古代的邊塞詩,有很多就反映了邊塞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我們一起輕聲讀讀,感受感受。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唐·李頎《古從軍行》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晚唐·曹鬆《已亥歲二首》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今爲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

──唐·李頎《古意》

⑸王昌齡面對這千百年來千百萬人的悲劇,發千古之感慨,寫下了”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的不朽佳句,我們也寫兩句話,表達自己的感受。學生寫話。

2、感悟“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⑴學生讀詩。

⑵這兩句詩講了什麼?表達了詩人怎樣的觀點和希望?(教師可簡要介紹李廣事蹟,幫助學生理解。)

⑶學生彙報,教師引讀。

這兩句詩表達了王昌齡的殷切希望,來,我們來表達一下詩人的希望,引讀──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兩句詩僅僅表達了王昌齡的希望嗎?還表達了誰的希望?學生談,教師引讀“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是啊,這是千百年來千百萬徵人的希望,他們希望——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也是千百年來千百萬徵人父母的希望,他們希望——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⑷整體讀全詩。然而,戰爭停止了嗎?是啊,沒有,但歷史卻留下了王昌齡的《出塞》,一個良知者渴望和平、關愛所有生命的最強音。屏幕出示《出塞》全詩,學生齊誦全詩。

三、結課昇華

(1)引入漢匈戰爭的一些資料。

資料二:

漢王朝、匈奴河南之戰後,匈奴人失去了陰山以南的廣闊區域,痛心疾首,每過於此,無不掩面痛哭;河西之戰後,匈奴人又失去了水草豐美的河西地,經濟上蒙受的損失更爲嚴重,所以匈奴人歌曰: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漢武帝時,漢王朝、匈奴在漠北大會戰,經過數月搏殺,匈奴損兵十幾萬,這幾乎是匈奴當時人口的三分之一。此戰後,匈奴幾無壯年男丁。

(2)時光流轉到了今天,透過歷史的天空,你能否試着談一下對從秦漢一直延續到唐乃至到明清的漢民族政權對北方遊牧民族的“千年戰爭”的看法?學生自由談,教師不做定論。

(教學意圖:炙熱的情感可能燃燒學生的理智,今天讀這首詩,很有必要引導學生對這一歷史的悲劇有全面、公正的看法。)

四、課內外結合,學習古詩

1、教師印發課堂上出現的古詩,有興趣的課後自學。

2、王昌齡沒有找到制止戰爭的有效辦法,你對“阻止戰爭”又有何高見?

【板書】

明月

邊關家

徵人父母妻子孩子

教學反思:

古詩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教學古詩,不能限於對古詩字面意思的理解和詩句意思的疏通,更應引導學生在歷史文化的背景下對古詩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感悟。《出塞》的教學,我力求將其放在一個廣闊的歷史文化背景中引導學生解讀,幫助學生較爲全面地理解詩歌的內在感情。如,教學中《資治通鑑》資料的引入,漢匈戰爭資料的引入,還有課前印發給學生的資料:《略述秦漢以來我國北方的邊塞戰爭》《李廣生平》《王昌齡創作出塞背景》。應該說,這些資料的引入,對促進學生全面理解詩歌內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2

教材分析

本次習作的內容是寫“我的拿手好戲”。在習作中能蒐集整理自己平日裏最擅長的事,結合記敘、抒情等表達方式,表達真情實感,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鼓勵學生運用“列提綱”的方式打好習作的腹稿,有層次地寫好一篇習作。同時,通過具體的動作描寫、神態描寫等寫出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獨到的感受,增強寫作自信心。

教學目標

1.鼓勵學生整理自己最擅長的事情。

2.結合“列提綱”例式,學會運用“列提綱”或“思維導圖”等方式打好習作的腹稿,並組織語言有序地表達。(重點)

3.在習作中,引導學生將記敘與抒情的表達方式相結合,讓文章更豐滿,更生動。(重點)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製作課件。

學生準備:列表格:寫出自己比較擅長做的事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激趣:同學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都有屬於自己的優點,請你想一想,生活中你最擅長做的事情是什麼?

預設:

(1)我最擅長跳舞,尤其是拉丁舞。

(2)我的拿手好戲當然是炒菜了,我得到了爸爸媽媽的認可。

2.小結:是啊,像這樣擅長的事就是我們的拿手好戲,一起和同伴交流分享啊!

3.導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寫一寫“我的拿手好戲”。(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簡單的談話,引導學生了解“拿手好戲”就是自己最擅長做的事情,從而激發學生對習作的興趣和願望,幫助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

二、學列提綱,做好鋪墊

1.過渡:老師聽說所有的同學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戲,可是你的拿手好戲是怎樣練成的呢?我想一定會有很有趣的故事吧!請同學們圍繞這樣的幾個問題來想一想,說一說。

(1)你的拿手好戲是什麼?

(2)你是怎樣練成的呢?

(3)先寫什麼?後寫什麼?

(4)哪些內容作爲重點部分寫得詳細些,哪些內容可以寫得簡略一些?

2.學生圍繞問題交流,並及時反饋。

3.小結:是的,大家說得特別好,可是習作也是需要技巧的喲!怎麼才能把自己說的內容,寫得有序、有層次呢?我們不妨來列一列習作的提綱。(出示習作提綱)

點明拿手好戲是挑西瓜。

點明拿手好戲是

挑西瓜。

我用“

我用“看、聽、拍”三招,自信地挑了兩個大西瓜。

簡單介紹:是怎樣練成挑西瓜的拿手好戲的。

《三招挑西瓜》

《三招挑西瓜》

具體寫:週末和同學郊遊時挑西瓜、吃西瓜的趣事。第一個西瓜很好,得到同學的誇讚,我很得意。

具體寫:週末和同學郊遊時挑西瓜、吃西瓜的趣事。

第一個西瓜很好,得到同學的誇讚,我很得意。

第二個西瓜沒熟,我很尷尬

第二個西瓜沒熟,我很尷尬——拿手好戲演砸啦!

4.導問:通過這樣的提綱,你發現了什麼?

預設:(1)將習作中要寫的內容分成三部分,這樣纔會有順序。

(2)還要將詳寫、略寫的部分想好,做到心中有數。

(3)這樣就可以圍繞中心來寫習作了,這真是好辦法。

5.總結:這樣就可以將習作每個部分要寫什麼理順清楚了,習作切不可急於動筆,要根據習作要求,思考習作中心,快速寫下提綱,再用流暢的語言組織成一篇文章,同時學會運用一些習作技巧,這樣寫出來的習作會很棒的!請同學們來寫一寫自己的習作提綱,比一比誰寫得好!

6.討論:誰的提綱更有操作性?爲習作做好鋪墊。

設計意圖:藉助“提綱”例子,引導學生髮現習作前列提綱的好處,並試着寫好提綱,爲寫好一篇習作做好鋪墊。學生通過發現列提綱的好處,自主學習,提高了語文能力,同時學會了有序地表達。

三、關注細節,潤色好文

1.過渡:寫好了提綱還不夠,重要的是如何用自己的語言將習作寫清楚,做到詳略得當?我們來看一篇例文,請你來說一說,這篇習作例文寫得怎麼樣?好在哪裏?

我的拿手好戲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拿手好戲,每個人的拿手好戲都非常具有特色。我的拿手好戲是——炸排條!

炸排條可是個技術活,你可別以爲很簡單。我炸排條是從爺爺那兒學來的。幾乎每隔三個星期,爺爺都會炸排條給我吃。剛出爐的排條外焦裏嫩,特別美味!這讓我每週都想吃,可是爺爺又不是每週都有空,所以我就向爺爺請教了炸排條的做法及注意事項。我要自己動手炸排條!

首先準備材料。炸排條的材料其實特別簡單,只需要排條和油。排條分豬肉的和雞肉的。我選了雞肉排條,因爲我想做出KFC的感覺。材料準備好後,我開工了。我戴上圍裙,捲起袖子,神氣十足,就像酒店裏的大主廚!

首先往鍋裏倒入足夠的油,這油要足夠多,我還特地用了量杯,小心翼翼地量好後才倒入鍋中。然後開火,熱油鍋。我謹慎地把手靠近油鍋,試試油溫,等聽見鍋中的油“滋啦滋啦”地響時,我便急忙地用剛洗好的筷子夾住一根排條往油鍋裏放。“噼裏啪啦”,鍋裏像燃放起來的爆竹,油花四濺。我閃躲不及,手上被濺起的熱油燙到了,可疼可疼了!我趕忙逃開,驚慌失措地向爺爺求助。沒想到,爺爺不慌不忙的,拿起鍋蓋把鍋子蓋上,再把火關掉。油花濺不出來了,我的心稍微安定了一些。

正當我想繼續炸時,爺爺一把抓住了我的手,心疼地說:“你看你,油之所以濺出來,都是因爲你沒有把筷子上的水弄乾。要不還是我來吧!”但是我並沒有把筷子交給爺爺,我一定要學會自己親手炸排條。爺爺還是放心不下,站在一旁看我炸。

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我不灰心,找來幹抹布,把筷子上的水分擦乾。把盛排條的空盤子裏的水分也擦乾,放在一旁備用。我把需要的工具和材料重新仔細檢查了一遍後,確定沒有什麼問題了,就按照剛纔的步驟,又開始炸排條了。我重新開火,等油溫差不多了,把生排條放進油鍋。排條放進油鍋的那一刻,我急忙轉身跑開了。過了幾秒我回到鍋前,看了看,那根排條炸的顏色已經變黃了。我又等了一會兒,等排條的顏色變得金黃時,把它撈出鍋。一個排條做成了,我開心極了!接着,我又按照同樣的方法炸了許多根排條。不一會兒所有排條都炸好了。我把炸好的排條精心擺盤,非常得意地端上了桌!

一下子,排條的香味瀰漫了整個餐廳。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圍了過來。我讓他們快嚐嚐,評價一下。他們嚐了之後,都向我豎起了大拇指。我高興極了!我自己也夾起一根排條,輕輕咬了一口,外皮酥脆,內裏滑嫩,太好吃了!從此以後,我一有時間,就自己炸排條。我的技術也越來越好。有時候家裏來了客人,爸爸媽媽還會請我炸排條來招待呢!看到客人們吃完後讚不絕口的樣子,我的心裏得意極了!

炸排條是我的拿手好戲,我很慶幸我一開始學的時候沒有放棄,才學會了這樣的拿手好戲!所以世界上沒有做不成的事,只要堅持努力就一定會成功!

2.學生彙報。

預設:(1)點明瞭拿手好戲是炸排條。

(2)炸排條的過程重點寫,通過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習作變得很生動。

(3)寫出了自己的收穫,表達出了自己的高興的心情。

3.總結:是啊,藉助提綱來寫,寫清楚了內容,通過描寫動作與心情的變化,又豐富了習作的內容,這樣習作才能越寫越好!

設計意圖:結合例文,引導學生自己發現習作是否達到了本次習作的要求。這樣的評價與發現,就是習得作文最自然、最有效的方法。同時,例文也給學生的習作起到了很棒的示範作用。

四、小試牛刀,修改成文

1.學生自己寫習作,關注本次習作的要求。

2.寫完後讀一讀,看看是否通順,重點部分是不是寫具體了。再改一改,然後把自己修改滿意的習作在小組內交流,徵求別人的意見。

3.引導學生組內推薦優秀的習作,並說明理由。

4.引導學生再次修改。

5.謄寫習作。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學習《出塞》,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豪邁奔放的邊塞詩,表現了詩人強烈的愛國熱情。請同學們一起讀題目《出塞》。揭題《出塞》。

二、檢查預習情況,介紹作者。

1、師生共同介紹作者:王昌齡(698—756),字少伯,唐代詩人。京兆長安人(今陝西西安人。)他擅長寫邊塞詩。選擇邊塞軍旅生活作爲寫詩的素材。

2、小組討論預習生字詞的情況並彙報。

關——關塞。

但使——只要。

龍城——地名,又稱盧龍城。在今河北省喜峯口一帶。

飛將——指漢代名將李廣。漢武帝時李廣曾任右北平太守。英勇善戰,匈奴稱他爲“飛將軍”。

不教——不讓,不使。

胡馬——胡人的兵馬。胡,古代漢民族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統稱。

度陰山——度,指越過。銀山,指陰山山脈,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南部。

三、學習古詩(看視頻,屏幕出示《出塞》全文字幕)

(1)自由讀:結合課後註釋,試着小聲說說詩句的意思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互助學習:在小組裏每位同學說說詩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請同學、老師幫助。

(3)各小組推舉一位同學彙報學習情況。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這句詩的意思是:還是秦朝的明月和漢朝的邊關,到如今多少戰士萬里長征不見歸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如果英雄善戰的李將軍依然健在,決不會讓匈奴的兵馬度過陰山的。

四、再讀古詩,體會意境及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同學之間互相讀。

2、互相交流,談談詩中表達的意境和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出塞》是古代樂府中的一首軍歌,作者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王昌齡。他的詩作多以當時的邊塞軍旅生活爲素材。這首詩通過對歷史的回顧和對漢代名將李廣的緬懷,指責了詩人所處時代守邊將領的無能,盼望出現良將,驅逐敵人,保住邊疆。詩中充滿了對國家安危無限關心的愛國激情。

五、指導朗讀

六、背誦古詩

1、自己讀一讀,試着背一背。

2、同學之間互相背一背。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積累文言詞語和成語,理解寓言的寓意;

過程方法目標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問題,多角度概括寓意,培養髮散思維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瞭解充滿睿智之光的我國古代寓言,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學重難點:

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養學生探究問題及發散思維的能力。

教學設想:

先讀通原文,整體感知寓言故事的主要內容,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再引導學生進行探究,領悟故事的寓意,這是閱讀的中心環節;最後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談談寓言給予自己的啓示,並進行語言積累,這是閱讀目標。朗讀貫穿始終,自主、合作、探究爲學生主要的學習方式。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故事導入)

一天,小王在上班途中,無意中看到前面一人掉了皮包。他很是欣喜,急忙上前撿起來,一看,一疊厚厚的,看上去全是100元大鈔,便趕緊揣入懷中。就在他準備走的時候,被後面的人叫住,且以“見者有份”爲理由也要分一份。這時的小王已經沉浸在意外之財的喜悅中,無暇細想,就給他點吧,堵他的嘴。於是將自己身上僅有的幾百塊給了那人,便急忙回家。一到家便急忙打開一看,拆開來,除上下幾張是錢外,其餘全部是白紙,那僅有的幾張也全是僞鈔。

其實,撿到錢本是件高興的事,但是對於小王來說是不是件好事呢?那麼我們看一件事是好事還是壞事是否能絕對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塞翁失馬》裏那個邊塞的老頭兒丟失了馬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二、初讀課文,讀準確、通暢

學習文言文,同學們可能感到有些困難。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反覆誦讀是學文言文的重要途徑。

自由讀課文(2分鐘),圈出不會讀的生字,和容易讀錯的字並把握節奏聽錄音,劃分節奏。正音。

塞(sài)其馬將(jiāng)胡駿馬歸 墮(duò)而折(shé)其髀(bì)遽(jù)好(hào)騎跛(bǒ)

學生齊讀一遍課文。要求字正腔圓,即要求字音準確,發音飽滿。

三、再讀課文,析情節

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須疏通文意,瞭解故事的內容。

1.通文意:對照註釋,在自讀的基礎上,小組合作學習,疏通文意。

翻譯並解釋文中重要詞語的意思、古今異義、一詞多義。

亡:逃跑吊:安慰居:經過將:帶領好:喜歡。

十九:十分之九,絕大部分。

2.析情節:此故事情節可分爲幾個部分,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來概括情節各部分的內容:失馬――得馬――折髀――相保。

四、研讀――提問題,探寓意

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分組合作討論、探究寓言的寓意。

師:這篇古代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塞翁失馬得馬、兒子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文章中哪些是禍事,哪些是福事?禍事和福事是如何相互轉化的?

1.從寓言故事情節的發展來看。

“馬無故亡而入胡”是(禍),待到”其馬將胡駿馬而歸”,就轉化爲(福)了;後來,其子騎此駿馬,“墮而折其髀”,(福)又轉化爲(禍);最後,塞上丁壯再同入侵胡人作戰中,“死者十九”,而其子以跛之故免徵,得以“父子相保”,(禍)再次轉化爲(福)。如此循環往復,互相轉化。

2.從塞翁對這件事的態度來看:你認爲塞翁“善術”是本文故事情節變化的根本原因嗎?塞翁真正高明之處在哪裏?(緊緊抓住“塞翁”那三句話來思考。讓學生讀讀那三句反問句,通過揣摩語氣來達到目的。)

(不是。塞翁的高明之處是不悲觀,辯證地看待問題,換角度思考問題,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3.在塞翁看來,壞事能變成好事,好事能變成壞事,難道就不需要一定的條件就可以轉化嗎?

轉化是需要一定的條件的。如果胡人居住的地方沒有馬,壞事能變成好事嗎?如果“塞翁”之子不喜歡騎馬,好事能變成壞事嗎?如果胡人不入侵邊境,壞事能變成好事嗎?“胡人居住的地方有馬”,“塞翁之子喜歡騎馬“,”胡人入侵邊境“。這些正是好事和壞事相互轉化的條件。

4.合作研討,全班交流。

(1)你從故事中明白了什麼道理?

(2)有一個成語出自本文,你知道是什麼嗎?

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也可以變成壞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師:由此我們可知:這則寓言通過假託“塞翁失馬”的故事,寄託了這樣一個寓意――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也可以變成壞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老師可以順勢點撥:這就是“塞翁失馬”這個成語的意思。與此相關的有老子所說的“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還有俗語“塞翁失馬,焉(安)知非福”。

五、拓展延伸

你是否也有過類似“塞翁失馬”的經歷?請你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這則寓言還可以給我們哪些啓示。

如,家庭突遭打擊,變故,陷入困境,這是禍,但如果能從容、鎮靜,在困境中拼搏、奮起,那麼,這又不失爲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當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喪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氣,那麼,這禍就只能是禍了。所以,現實生活中,身處順境時,我們不要沾沾自喜,要心存憂患,居安思危;身處逆境時,我們不要氣餒,要處之泰然,遇事不驚。

六、小結

1.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應學會辯證的看問題。

2.對待生活,我們應當積極樂觀,不應消極悲觀,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因爲好壞、福禍、利害是相互轉化的,在考慮問題時,我們應當考慮周全,處事要謹慎,要防患於未然。

4.要因勢利導,變禍爲福;要創造條件,把壞事變成好事。

5.現實生活中,身處順境時,我們不要沾沾自喜,要心存憂患,居安思危;身處逆境時,我們不要氣餒。

板書設計:

塞翁失馬 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

失馬 得馬 折髀 相保

(禍) (福) (禍) (福)

寓意

福禍得失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5

一、朗讀“遇險”部分導入。

1、師: 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爾威船長駕駛着“諾曼底”號輪船行駛在籠罩在沉沉夜霧中的海面上。突然,沉沉夜霧中冒出一個陰森森的往前翹起的船頭。那時全速前進的“瑪麗”號巨輪,它直向“諾曼底號”號的側舷撞過來。只聽一聲巨響,“諾曼底”號的船身一下被剖開了一個大口子。

2、學生齊讀: “船發生了可怕的震盪…………海水猛烈地涌進船艙。”

二、重點研讀“自救”部分。

1、面對死亡,哈爾威船長挺身而出,指揮自救。在這個過程中,他一共下達了幾道命令?瀏覽全文,用筆畫出來。

梳理4次命令。

2、“第一道命令”——出示pp2。

(1) 師:哈爾威船長是怎樣下達第一道命令的? 爲什麼要“大聲吼道”?

(2) 讀一讀這一段話,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船長?

生回答。

教師注意指導學生聯繫上文描寫的甲板的混亂情況回答,同時引導學生關注命令中的“救生艇-婦女-其他-船員”(有條不紊,鎮靜自若)、“60人”(忘記了自己,捨己爲人)。

(3)朗讀體會。教師指導學生讀出“大聲吼道”、“鎮定”的語氣。

3、“第二道命令”——出示pp3。

(1)第二道命令中,哪一句話給你的印象最深?

(2)作爲船長,他的職責是保護乘客的安全,而此時哈爾威爲什麼要下這樣的命令?聯繫上文找出答案,劃下來。

生回答。 師指導學生聯繫第五小節思考——出示pp4。

① 讀一讀第五小節,甲板上的情況可以用哪一個字形容?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亂”?這樣的局面持續下去會怎樣?

師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體會,“一窩蜂”、“拼命”“瘋了似的”、“不可開交”等等。 船毀人亡。

② 就在這危急的時刻,哈爾威船長下達了第二道命令,誰來讀這句話。

(3)命令下達以後結果怎樣?(“井然有序”)就因爲船長的這句話所以大家就井然有序了?有沒有其它的原因?讀一讀第5到第24小節,想一想。

①從第22小節看出,人們被哈爾威的人格所震撼,所折服,所感召。

②理清對話的層次: A向洛克機械師瞭解情況; B和大副的對話: “20分鐘。夠了。讓每個人都到小艇上去。”(從心理上安慰,讓大家心安。) ③指導讀這句話:你要是哈爾威船長,你會重讀哪個詞哪個字?爲什麼?指名讀。

④現在你又能感覺到這是一位怎樣的船長? 機智、鎮定、果斷

(4)朗讀表現——出示pp5,師生對讀,先指名對讀,評價後再練習,再指名讀,齊讀。

4、第3次、第4次命令是“快救克萊芒”和“動作在快點”,沒有一個字提到他自己。

三、回顧全文,體會船長的忠於職守。

1、在自救過程中,船長身處何處?用筆劃下來。梳理。分別在第3、25、29小節。

2、引讀,出示pp6、pp7、pp8。

這是在險情剛剛發生時……

當救援工作已經井然有序的時候……

20分鐘到了,輪船沉沒了。船頭先下去,很快船尾也浸沒了……

3、在整個自救過程中,哈爾威始終沒有離開自己的崗位。

四、讀寫遷移。

1、反覆吟誦:

讀20分鐘到了,輪船沉沒了。船頭先下去,很快船尾也浸沒了……如果你就是“諾曼底”號上的乘客,此時已經被救上了“瑪麗”號巨輪,可回頭望去……如果你就是“諾曼底”號上的船員,你們在船長哈爾威的指揮下,挽救了所有乘客的生命,此時你們也脫離了險境,可回頭望去……如果你就是那個見習水手克萊芒,在船長的關愛在,此時也已經脫離了險境,可回頭望去……

2、寫——出示pp9。

如果有可能,乘客、船員,包括見習水手克萊芒的心中一定有千言萬語想對他們的船長哈爾威說。請你選擇其中一個,用一兩句話寫下你的心聲。

寫作,巡視,交流。

五、感情昇華——出示pp10

同學們,讓我們再來凝視哈爾威留給人們的最後形象!

師配樂朗誦,學生練讀,指名讀。

六、小結。

師配樂朗讀,作者在文章的結尾情不自禁的讚歎道……

是的,面對生死的考驗,我們看到了人們的害怕,看到了人們的驚慌;但,在船長哈爾威的身上,我們看到的卻是忠於職守和他的做人之道,看到了他的英雄本色。

專家評課:

鳳凰母語研究所副主任、蘇教版編委、特級教師孫敬華:

這節課有十大亮點。

1、教材的把握深入到了教育的價值。

2、切入口——四道命令,是文章精彩和情感的結合點。

3、思路清晰。 薄(找出四道命令)——厚(“亂”-抓關鍵詞句;“對話”抓關鍵字詞怎麼讀;)——薄(突出船長的形象)。

4、重點詞句的訓練。

課堂上的師生民主平等的關係主要體現在師生關於文本的對話,即讀書。

抓語言文字也就是抓關鍵的詞語,品、思、練習上下文理解、既要明白內在聯繫又要欣賞藝術形式。

5、注重指導朗讀感悟。 教師是在抓詞句,形象感知整體後再讀。

6、點撥到位。 情、法兩方面。

7、讀寫結合。 在讀的基礎上寫。

8、活化教材。 把重點段變成了詩,教師配樂朗讀後,學生再朗讀,以情感引導,感動學生。

9、三維整合。

在抓工具性的同時,儘量開掘人文性。

以誦讀爲線,實踐爲主,教師省力而學生賣力。

10、師生素質好。

建議:

1、問題再整合一點,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探究能力。“四次命令”無須一一牽出,可設問:船長是在什麼情況下下達了四次命令?

2、讓學生和文本再貼近一點,融入情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