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古詩《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設計及反思

古詩《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設計及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6W 次

 一、教學目標:

古詩《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設計及反思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李時珍爲修好《本草綱目》住破廟、吃乾糧,在月下記載尋訪所得所表現的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認真的踏實作風。

2、認讀本課生字,理解詞語意思,學習解詞的方法,正確書寫一類字。

二、教學重點;

立足對文中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李時珍爲編好《本草綱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題解題。

1.板書課題:李時珍夜宿古寺。出示李時珍的圖像: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張圖片,一起看看。說說看,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他的面容和裝扮給你怎樣的感覺?)你認識他嗎?課前同學們都進行了充分的預習,能用一兩句話說說你對李時珍的瞭解嗎?

2.老師也收集了一些資料並作了整理,我們來看看(出示資料,教師介紹)

3.同學們,今天我們所要學的課文講述的就是李時珍重修《本草綱目》期間發生的事。讓我們齊讀課題。(生齊讀課題)

4.猜猜看,這個“宿”是什麼意思?理解了這個字,誰再來說說題目的意思?

過渡:理解得不錯!課文講述了哪些內容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認真地讀一讀,邊讀邊思考!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各人讀各人的,開始吧!

過渡:好的,一遍已經讀完,不知同學們對生字掌握得如何?下面老師來考考大家。

2.交流生字詞:

(1)出示:龐憲 行囊 藥材 灰塵

①誰來讀?指名讀--評讀:“囊”是後鼻音,“塵”是前鼻音,讀得真準確!再請一個同學大聲地讀一讀。--指名讀--好的,我們一起讀!(齊讀)

②同學們,老師讀着“藥材”這個詞,就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課文中寫到的一些藥材名稱。不知你們剛纔讀書的時候有沒有留意?來,知道的說一說。(指名說)

過渡:能說出好幾個呢,真不錯!你們看,老師都把它們羅列出來了,請一位同學讀一下。

(2)出示藥材名稱的一組詞:胭脂草 忍冬花 雞腸草

刀豆子 鵝腸草

① 指名讀----集體讀(齊讀)

②同學們,其實我們身邊有很多東西可以作爲藥材。你們看,這是什麼?(出示實物:橘子皮)通常我們吃橘子時都會把皮扔掉。可是你們知道嗎?橘子皮是一種很好的藥材,具有消痰、下氣的功效。

③你們還知道哪些生活中的藥材?

過渡:要知道,把這些藥材製成藥得有一個加工的過程。你們看,這裏是加工藥材時常用的一些動作。

(3) 出示動詞: 搗 煮 扯

①誰來讀一讀?(指名讀)

②老師這裏有一根枇杷枝,誰想上來扯下幾片葉子?(學生上臺演示)

③同學們都手癢癢的了吧?我們一起來 做做“搗”的動作。

④想象着這些動作,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幾個字!(生齊讀)

3.交流文章內容。

①過渡:同學們生字詞掌握得不錯!對了,剛纔讀課文的時候老師請同學們思考:課文講了哪些內容?誰來說一說?(指名說,相機引導,板書:住古寺

作記錄

②哪位同學能用一兩句話連起來說一說課文講了哪些內容?

③同學們,你們能用一個字來形容一下李時珍察訪藥材時的這種生活?(板書:苦)

過渡:好的,課文的2--7自然段主要寫的就是李時珍師徒倆在察訪藥材過程中住古寺的情景。

  (三)、品味察訪藥材生活的苦。

1、出示幻燈:請同學們輕聲讀讀課文的2-7自然段,邊讀邊想:哪些詞句最能表現李時珍察訪藥材過程中的“苦”?請你做上記號,認真讀一讀,還可以寫寫自己的體會。

2、生自讀課文的2-7自然段,做記號。

3、引導交流:說說看,你們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了李時珍察訪藥材時的“苦”?(指名說,引導:能說說你的體會嗎?)

(1)、出示句子:近前一看,原來是一座破敗的古寺。李時珍輕輕推開門,只見裏面到處是灰塵,斷垣殘壁上長滿了青苔,中間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網。

(2)引讀:李時珍輕輕地推開古寺的門,只見裏面--(生1:到處是灰塵);斷垣殘壁上--(生2:長滿了青苔);中間的神像--(生3: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網)

(3)同學們,你們覺得這是一座怎樣的古寺?(幻燈凸顯:破敗)

(4)讀着“破敗”這個詞,你們彷彿看到了什麼樣的畫面?

(5)誰能想象着這些畫面,通過朗讀展現一下這座古寺的破敗? (指名讀)

(6)出示圖片:同學們,今晚李時珍就住在這樣的破廟裏,你有什麼感受?

(7)好的,帶着這樣的感受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生齊讀)

4、過渡:同學們,剛纔我們感受到的是李時珍師徒倆住的苦。還可以從哪些方面看出他們察訪藥材的苦?

預設:(1)他們住在破廟裏只能一邊喝泉水一邊啃乾糧。(點撥:一個“啃”字,又你讀出了什麼?)

(2)眼看太陽漸漸下山,飛鳥歸林,師徒倆不免焦急起來。這地方前不見村,後不着店,晚上到哪裏住宿呢?

(點撥:到了晚上,他們連住宿的問題也得擔憂!同學們想一想,置身於荒郊野外,他們有可能會去哪裏住宿呢?(小結:一路跋山涉水,夜間居無定所,李時珍師徒倆只能隨遇而安!)

5、小結過渡:住古寺、啃乾糧、喝泉水,剛纔我們所體會到的只是李時珍師徒倆察訪藥材時一天當中經受的苦。下面,請同學們靜靜地讀一讀這段文字,看看你能發現什麼?

出示句子:李時珍領着弟子龐憲,飢餐渴飲,曉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訪藥材,已經走了好幾個月了。

(1)想一想,這好幾個月裏,李時珍師徒倆察訪藥材時還會經歷哪些苦呢?

(2)這好幾個月,每天他們都是怎麼度過的?能不能用這一自然段中的`幾個詞來概括一下?(飢餐渴飲 曉行夜宿)

(3) 說說你對這兩個詞的理解?(指(4) 名(5) 說)

預設:①同學們,他們吃的是什麼?喝的是什麼?--小結:即便吃的是乾糧,喝的是泉水,也是在他們渴極了,餓極了的情況下隨便朝嘴裏塞上一口。

②還有誰來說說對“曉行夜宿”的理解?(點撥:“曉”是早晨嗎?對了,“曉”就是天剛亮的時候。)

(4)小結:這好幾個月來,李時珍師徒倆飢餐渴飲,曉行夜宿,走遍祖國的大江南北,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這種生活是多麼的--?

帶着這樣的體會,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生齊讀)

過渡:同學們,通過剛纔的學習我們都深切地感受到了李時珍察訪藥材時生活的艱苦。這樣的生活,李時珍覺得怎麼樣呢?

預設:哎,先不要急着下結論,請同學們放開聲音讀讀李時珍說的這番話,好好體會一下。

  (四)感悟李時珍爲民造福,甘願吃苦的精神。

出示句子:恩,長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廟裏過夜,比住在家裏苦多了。但我們修訂好《本草綱目》,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

1.你體會到了什麼?

2.同學們,李時珍爲什麼要放棄家中安逸、舒適的生活不過,而四處奔波,自討苦吃呢?

3.出示《本草綱目》的圖片,你們看,這就是李時珍修訂的《本草綱目》--教師介紹(配樂)。

4.當李時珍手捧着這本凝聚着他30年心血的《本草綱目》時,他的內心會有怎樣的感受?(指名說,相機引導,板書:值)

5.讓我們一起讀讀李時珍的肺腑之言。(生齊讀)

6.同學們,老師有點不明白了,就是這樣的一本書,怎麼就能讓萬民得福呢?(預設:可能同學們還不知道,在李時珍修訂《本草綱目》之前,以往的本草書中有不少錯誤,而且有不少用藥經驗已不切實際,特別是其中的一些毒性藥品,竟被認爲長久服用可以延年益壽。想一想,病人如果按照這些錯誤的藥方服藥,可能會--?(指名說)李時珍經過實地考察,修改了原書中的多處錯誤,不正是讓萬民得福了嗎?

7.只要萬民能夠得福,吃再多的苦也心甘情願,這是多麼可貴的精神呀!(生再次齊讀這段內容)

  (五)、總結:

爲了修訂《本草》,李時珍跋山涉水,歷經了千辛萬苦,足跡遍佈大江南北,這其中有無數感人至深的故事值得傳誦!我們下一節課將接着品味。

  附板書設計:

李時珍夜宿古寺

住古寺 苦

作記錄 值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複述課文。

2、體會李時珍爲修訂好《本草綱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認真的踏實作風。

 教學重點:

精讀課文的第12自然段,體會李時珍嚴謹認真的工作作風。

 教學過程:

複習導入。

 一、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你們感受到了什麼?

李時珍爲了修訂《本草綱目》,讓萬民得福,自己甘願吃苦的可貴精神讓我們感佩!

這節課,就讓我們再次走近李時珍,去感受他的高貴品質。

 二、精讀課文。

1、請同學們認真地讀讀課文的8 -13小節,畫出最令你感動的地方,好好讀一讀,寫寫自己的體會。

學生自讀課文的8-13小節,邊讀邊感悟。

2、引導交流: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動?說說你的體會。

重點體會:它們的葉子十分相似,但是藥性不同。怎樣區別它們呢?李時珍端詳了一陣,各扯下一點放在嘴裏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寫:“雞腸草,生嚼涎滑;鵝腸草,生嚼無涎……

(1) 李時珍在無法識別“雞腸草“和”鵝腸草“的時候他是怎麼做的?

同學們, 是藥三分毒,品嚐草藥可能有生命危險。李時珍喝曼佗羅的湯, 幾乎失去了知覺;嘗試大豆能解毒,幾乎斷送了性命。作爲一代名醫,他知不知道危險?那他爲什麼還要親自去品嚐草藥呢?

(2)爲了辨明一些藥物的藥性,李時珍常常冒着生命危險用親口品嚐的方法來鑑別。你們認爲他這樣做值得嗎?

(3)那,李時珍是怎麼看待自己的行爲的呢?

是的,他曾經對他的兒子說:“不通過親自嘗試, 怎麼能驗證藥性?你多冒了一回險,就可以免去許多病人再冒一回險。”同 學們, 聽到這兒,你對李時珍又有哪些新的認識?

(4) 讓我們帶着這樣的認真讀讀這段文字。(生齊讀)

3、引讀:同學們,這時候夜已經深了,李時珍還在記呀記,我們彷彿聽到--(寺外,山風呼嘯,貓頭鷹在尖叫着),而圓盤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當空。)讓我們閉起眼睛,靜靜地想象--(語速漸緩),配樂,教師深情朗誦:

(夜深了,荒涼的破廟裏,燈光微弱,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正在專心地記着藥材。他似乎忘記了拄着柺杖蹣跚地登山,忘記了渴了喝泉水、餓了啃乾糧,忘記了掉下懸崖險些被摔得粉身碎骨,忘記了品嚐毒草時失去了知覺,心中只有一個念頭:修好《本草綱目》,萬民得福。)

  三、課堂練筆。

1.同學們,當我們手捧着這本傾注李時珍30年心血的《本草綱目》時,心中一定有很多很多話要說。請你們拿出筆來寫一寫。

2.學生練筆。

3.班級交流。

  四、總結全文。

1.我們一起來看看世人對他的高度評價吧!(指名讀)

(1)世界科技史權威李約瑟如此評價:“毫無疑問,明代最偉大的科學成就,是李時珍那部在本草書中登峯造極的著作《本草綱目》。”

(2)著名科學家、文學家郭沫若稱李時珍是“醫中之聖”。

2.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不怕吃苦,工作嚴謹認真的藥物學家--(李時珍);記住修訂《本草綱目》這本百科全書的偉大作家--(李時珍)。

最後,老師送給你們兩句名言,一起讀!

自古以來學有建樹的人,都離不開一個“苦”字。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五、課內作業:熟讀課文,小組內複述,推薦代表上臺複述。

  六、課外作業:蒐集有關中藥或中成藥的知識瞭解它們的功效。

教後反思:

我在陶南的日誌裏發現了這個教案,初讀後覺得還不錯,就用這個教案上課了,結果我班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就能抓住不少關鍵詞語去體會文章。搞得我只好調整了我的教學設計。 處理第二段時,我提出一個問題:自學課文5-12自然段,去看看李時珍在古寺中做了什麼,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說說你的感受。我在教學這一環節時,立足文本,努力挖掘文本,引導學生體味條件的艱苦和李時珍師徒不怕吃苦,爲民造福,以及認真嚴謹的工作作風。課文第7自然段中有兩個對比:住在破廟和住在家裏,萬民得福和自己吃苦。強調出自己吃點苦也是值得的。對比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李時珍在寒冬和酷暑出外查訪藥材分別會遇到哪些危險。孩子們在短時間中想象說話,能把話說完整,言之有理,想象豐富合理。通過生活場景的再現加深對其理解,就避免了學生左猜右想,卻答不到要點的困難處境。課文12自然段應抓住“端詳”這一關鍵詞來體會李時珍工作的嚴謹和一絲不苟。而“端詳”體現在“扯一點嚼嚼”這是有着極大風險的,使學生加深對“吃點苦也是值得的”這一中心的理解。

另外,在對文章中多處景色描寫在教學中顯現的略輕些,如在處理時13節時,可引導學生對這處描寫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加以引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