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秋天》教案設計(一)

《秋天》教案設計(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5W 次

  教學重點:想象詩中景物並用語言加以描摹;加強朗讀訓練。

《秋天》教案設計(一)

  教學難點:對第三小節的理解;將“通感”的修辭手法融會到詩歌學習的日常邏輯當中。

  教學過程:

 佈置預習:預習第14課,查找有關秋天的古代詩詞。

  一、導入:古詩文中的秋天

這兩天深圳變冷了,我看很多同學都穿上了長褲外套,深圳終於渡過了它漫長的夏天,進入到了……秋季。不過秋天啊除了讓人加衣服外,也是很能惹人思緒的一個季節,許多大詩人以秋爲主題寫下衆多動人的詩篇,打開你們的搜索引擎,想一想,你都知道哪些關於秋的詩詞。

學生答。

明確:悲秋(冷秋):

喜秋(暖秋):

今天呢,我們也來學習一首關於秋天的詩歌,名字就叫《秋天》,作者是現代著名詩人……(何其芳)之前我們佈置了預習,現在請告訴我,它是一首……(《現代詩》)。很好,我們剛回顧了古體詩中的秋天,下面就讓我們看看,現代詩中的秋天又是怎樣的模樣。

  二、解題:何其芳的秋天

古人說“知人論世”,對於我們這首詩而言,最重要的一點可能不是何其芳的生活在哪個時代啊或者做什麼的,而是他的經驗,他記憶中的秋天是怎樣的,而這一點和作者的什麼最相關?(家鄉)對啦,詩人寫這首詩時正是二十歲出頭的小夥子,剛去北京讀大學,在此之前,他幾乎都是在自己的家鄉四川萬縣也就是現在的重慶萬州渡過的,有人去過這個地方嗎?老師準備了一些圖片,大家可以先看看,對何其芳的秋天有一個初步的推測,他都寫了什麼呀,又是怎麼寫的呀。好的,那麼下面我們就一同走進何其芳筆下的秋天。

  三、交流探討:

1、學習詩歌重在誦讀,下面就請大家大聲地、有感情自由朗讀課文兩遍,邊讀邊找出你不認識的字詞,或你認爲重要的、值得注意的字詞,請用筆畫出來。

2、品味語言,梳理文意:

(1) 何其芳的“秋天”裏都有哪些景物?請用筆畫出來,然後舉手告訴我。(提問2)

學生答。

露珠、幽谷、鐮刀、瓜果、揹簍、農家、江面、冷霧、網、青鯿魚、烏桕葉的影子、蘆篷、白霜、小槳、漁船、草野、溪水、牛背、笛孔、牧羊女

(2) 何詩寫了這麼多景物,你們都見過嗎?選擇其中的一個,根據自己的經驗來形容一下這些景物。如果加入想象元素呢,這些景物又是什麼樣子呢?(提問3)

學生答。

(3) 同桌討論,請爲這些名詞加上你認爲最合適的形容詞。(提問4)

每個名詞找一個同學寫到黑板上,競賽性,前三組分別寫三節,第四組看哪個組又多又好,並對照原詩做小裁判,看看小作家們和大詩人誰更厲害?)

我們的冠軍已經產生,第*組同學要更勝一籌。在大家的幫助下,我們對這些景物已經有了更加感性的認識,那對這首詩的理解會不會更深入一點呢?下面我們再請一位同學站起來朗讀一遍,把你對這些景物的經驗和想象都加入其中。

學生朗讀。

我們從這些景物中可以看到,雖然都是在寫秋天,但每節寫的對象是不同的。那它每一節各自在描繪怎樣的圖景呢?

第一節寫的是……(農家的秋)農家秋天的……(豐收),第二節是……(漁家的秋)漁家秋天的……(晨歸),第三節是……(牧野的秋)主要寫牧羊女的……(思戀)。

前兩節比較好懂,第三節寫的就比較含蓄了。你們哪裏可以看出,它其實是一幅思戀女思戀圖呢?(問題5)

學生答。

夏夜、笛聲。寥闊清冽的冷感。有一句詩叫“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是典型的……(以靜寫動),這首詩的第三節也借鑑了這樣的寫法,沒有了笛聲嬉戲的人兒,整個草野都變的寂寞了。

3、 品味節奏,訓練朗讀:

既然我們已經明確了各節的內容,讀起來豈不是要更加得心應手?豐收的圖景應該是……(歡喜的),晨歸的畫面應該是……(閒適的),思念的時候呢?該多一些……(甜蜜的惆悵)。很好,那我們就來比比看,看誰領會的更到位,表現得更傳神,每個小組請一位同學來讀。讀的時候還要注意把握音節間的停頓,何其芳總愛給一個名詞加很多形容詞來修飾,所以該怎麼斷句也要想清楚。好的,準備好了嗎?

4、品味意境:秋天的溫度

今天給大家準備了一個道具,一個很萌的溫度計,下面就請大家拿着這個道具,量一量這首詩歌的溫度。哪裏會讓你覺得冷,哪裏會給你熱的感覺。看看整首詩都是一個溫度嗎?如果有變化,你能不能找出一點規律?(問題6)

震落了清晨滿披着的露珠,

伐木聲丁丁地飄出幽谷。 (清疏)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

用揹簍來裝竹籬間肥碩的瓜果。 (繁密)

秋天棲息在農家裏。

向江面的冷霧撒下圓圓的網, (清稀)

收起青鯿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 (靈動)

蘆蓬上滿載着白霜, (清冷)

輕輕搖着歸泊的小槳。 (閒逸)

秋天遊戲在漁船上。

草野在蟋蟀聲中更寥闊了。

溪水因枯涸見石更清冽了。 (清寂)

牛背上的笛聲何處去了,

那滿流着夏夜的香與熱的笛孔? (濃熱)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裏。

這種冷熱交替的感覺,在詩歌研究中,被稱爲“張力”。這首詩相較前面學的兩首詩在藝術上要更勝一籌,正是因爲無論是它的音調還是意象都獨運匠心。其實這首詩可以講的地方還有許多,但現階段我們先止步於這裏。

  四、拓展:仿寫

•秋天 沉醉 在 楓紅的葉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