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教案設計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2W 次

在處理古詩教學時,我們通常會採取讀通古詩——瞭解詩人——解讀詩題——解詩意——悟感情等幾個環節來上。幾乎所有的古詩教學都可以套用這樣一種模式。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教案設計,歡迎大家閱讀!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教案設計

  【《古詩兩首》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背誦並會默寫。

3、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4、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5、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教師:

多媒體課件。

2、學生:

蒐集相關資料,做好對課文的預習。

【教學課時】

二課時。

一課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3、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鑑賞能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整體把握

1、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2、師生互動,交流收集到的材料,瞭解李白、孟浩然兩位詩人。

3、瞭解預習情況,指讀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

瞭解這是一首送別詩。板書:

二、通讀詩文,理解大意

1、回顧以前學詩句的方法:

如:查字典、看註釋、看插圖、讀資料等。

2、引導學生自主選用以上方法同桌說說詩的大意。

3、全班交流詩的大意。

三、品讀詩句,進入詩境

1、理解第一、二句詩:

⑴ 請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師生互動,明確位置。

(教師板畫幫助理解。)

⑵ 圖文對照,理解“西辭”。

板書:

名樓送

⑶ 抓住“煙花三月”,展開想象:

拓展學生思維,體會“盛世、盛景融名人”的華美畫面。

板書:

盛景送

⑷ 師生互動,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2、理解第三、四句詩:

⑴ 讀讀這兩句,請學生找出用得好的詞語談感受。

⑵ 重點體會“遠影”“盡”“流”等詞語的豐富內涵:

① 算算帆影遠去直到盡頭大約會用多長時間,談由此產生的感受。

(引導體會目送時間之長,情誼之深。)

板書:

目光送

② 想象“盡”了的是什麼,無“盡”的是什麼。

(引導學生體會情深意更重的摯友情誼。)

③ 討論:

滾滾東去的僅僅是一江春水嗎?

(引導體會雖然“多情自古傷別離”,但“人雖分,心相隨,情永在”的豐富內涵。)

板書:

心隨送

④ 師生互動,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四、賞讀詩句,深悟詩情

1、自由賞讀。

(尊重學生個性的情感體驗,請學生把自己就當作李白,換位賞讀。)

2、師生配樂互讀,有感情地背讀。

3、簡略欣賞李白的《贈孟浩然》。

(輔助理解李白與孟浩然之間的真摯情感。)

4、請用一個詞或用一句感嘆的話來形容一下兩位詩人的深厚友誼。

(根據學生髮言相機板書。如:情深意長。)

五、階段總結,佈置作業

1、圍繞“朋友間的真摯情誼”做總結。

2、談話激發學下一首詩和繼續蒐集這一類詩的興趣。

3、佈置作業。

  【教學總結】

《古詩兩首》是一篇選自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六組的人間真情專題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兩首詩都是膾炙人口、千古傳頌的送別詩,表達了詩人與朋友之間的深厚情意。學習這篇課文旨在於使學生通過誦讀、想象感受朋友之間深厚的友誼,同時培養學生對詩歌的熱愛之情。

因兩首詩具有許多相似之處,在設計教學時,我運用整合的理念,讓學生在兩首詩的對比學習中,理解提升。通過引導學生想象和反覆誦讀,使學生理解古詩的意思,並感受朋友間的深厚情誼,激起學生對我國古代詩歌的熱愛之情。

教學中,我直入課題,通過兩首詩題的對比,找出共同點,初步瞭解詩的要點,把握詩的大意,並初步感知送別詩題目的共同特點。然後引導學生有層次的誦讀訓練,即初讀讀正確,再讀讀出節奏,三讀想象畫面,四讀在對比中體會詩情。

教學的重點放在第三和第四個環節。在我看來,詩意的理解並不是古詩教學的重點,重點應該放在藉助古詩來想象畫面,將無聲的文字想象成有聲的畫面。因此,我創設了各種情景,在情景中去想象畫面,這樣即降低了難度,又增加了趣味性,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第四個環節爲對比昇華,即在對比品讀中,體會詩人的感情。這一環節分爲兩個部分,第一同中求異,在相同的文字中品味不同的意境。第二異中求同,在不同的景色描寫中,感受都有一份情蘊含其中。

整節課的設計過程中,我努力做到以生爲本,重視孩子的想象、誦讀和感悟,將古詩教學以一種更爲簡易的學習方式呈現給學生,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慾望。但整堂課和學校倡導的對話課堂理念還相距甚遠。孩子們的積極性還沒有被充分調動,教師的主導作用還十分明顯。可以感覺的到,在課堂上,始終還是我在主導課堂。無論從提問還是到環環相扣的步步深入,都是我在前面牽着學生走。課堂氣氛比較壓抑,孩子們沒有充分表達意見的空間和機會,很多孩子的主動性沒有發揮出來。其次,我的基本功還不紮實。真正上好一堂課真的要從備好一堂課開始,好課真的不是那麼容易上出來的,應該樹立“磨它(教材)千遍也不厭倦”的治學態度!這節課更使我想到了,我們的教學應該更多地從學生的角度上去考慮,學生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而不是老師要教什麼。也許這樣的教學纔是更具實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