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四年級語文教案通用15篇

四年級語文教案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4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語文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語文教案通用15篇

四年級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着抓住有關語句,體會人物的心情。瞭解課文蘊含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

學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抓住有關語句,體會人物的心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抓住重點詞句,特別是人物動作、語言、神志描寫理解人物的心情,體會文章的閱讀方法。

難點:理解“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啊”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準備:

教師:製作包含圖片、重點詞句的多媒體課件

學生:收集與課文相關的資料。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難點: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示圖導入,激發興趣

1.(課件出示圖片)同學們,讓我們來欣賞兩幅圖片,你看這是什麼?(牛和鵝)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鵝有什麼特點?

2.(課件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你能說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那你覺得這句有道理嗎?

3.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牛和鵝》,看看你會得到什麼啓發。(板題,齊讀課題)

4.作者介紹。(對“任”進行正音)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你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帶有生字的新詞,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查查工具書。

生讀文、識字,教師巡視指導,相機板書學生詢問的生字。

2.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適時教讀。

(1)課件出示,指名開火車讀。

(2)男女生賽讀。

(3)指讀象聲詞。

(4)指讀課文中較難讀的詞語。

3.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4.誰來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你能說說課文先寫了什麼?接着寫了什麼?最後寫了什麼?

5.指名回答,適時評價。

三、熟讀課文,引導質疑:根據學生質疑,梳理出若干有探討價值的問題。

四、佈置作業,鞏固新知

1.抄寫詞語。

2.摘錄描寫生動的語句。

第二課時

1.學着抓住有關語句,體會人物的心情活動。

2.瞭解課文蘊含的道理,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

重點:學着抓住有關語句,體會人物的心情。

難點:瞭解課文蘊含的道理,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激發興趣

1.複習文中部分詞語。

2.根據上課時學生質疑並梳理出的若干有探討價值的問題,引出本課的閱讀話題。

二、精讀課文,引導感悟

1.作者一開始就點明大家的認識: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那麼作者是如何對待牛和鵝的呢?請你讀讀第3、4自然段,畫出描寫作者態度的句子,多讀幾遍。

(生讀,師巡)

2.誰來說說你畫的句子?(指名回答)

同學們找得很正確!就像大家所說的,對於強壯的牛,作者一點也不害怕,可是對於小小的鵝,作者卻害怕極了。後來作者卻改變了自己的看法,請你認真讀讀第5-11自然段,在小組內說說到底是什麼事情讓作者改變了看法?

(生讀書,教師巡視指導,小組內互說)

3.誰來說說是什麼事情讓作者改變了看法?

(“我們”在回家的路上被鵝追趕,後來在金奎叔的幫助下趕走了鵝。通過這件事讓作者改變的看法。)

4.指名讀第6自然段,畫出描寫鵝的詞語,你體會到什麼?

(體會到鵝的不可一世、不怕人;“我”的狼狽不堪,害怕鵝)

你能讀出鵝的不可一世和作者的狼狽不堪嗎?自己練一練,讀一讀。

5.我們害怕鵝,可是金奎叔不怕啊!找出描寫金奎叔的句子。自己讀讀這句話,畫出描寫鵝動作的詞語,你能體會到什麼?指導朗讀。

6.不可一世的老雄鵝被金奎叔趕跑了,張開翅膀,連飛帶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塘中。通過這件事,作者對牛和鵝的認識發生了什麼變化?請你讀讀11~12自然段,畫出有關的語句。

7.誰來說一說作者發生了什麼變化?(指名回答)

作者記住了金奎叔的話,從此對牛和鵝都改變了態度和做法。對牛,不再無緣無故的欺負它;對鵝,也不再怕它。

8.是啊,金奎叔的話讓作者永遠難忘!讓我們來一起讀讀這句話:(課件出示)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啊!

從這句話中,你有什麼啓發?誰來說說?(不管別人是怎麼看待我們的,只要我們自己能夠正確地、全面地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就會正確地認識生活。是的,簡單的一句話讓作者改變了一直以來的看法和認識。)

9.在生活中,你遇到這樣的事情了嗎?你是怎樣解決的?(指名回答)同學們結合自己生活實際談出自己的理解。

三、總結昇華

(課件出示)正如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處理問題,就會有不同的答案。面對同樣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見解,這就是平常所說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學們,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夠正確、全面的看待問題,正確的認識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感受!

四、佈置作業

1.積累本課的好詞佳句。

2.學了這篇課文,你肯定大受啓發吧!請你用幾句話簡單地寫下來。

四年級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夠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3.理解文中“冰激凌也很感動,也流着白色的眼淚”這句話的意思,體會文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真摯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並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冰激凌也很感動,也流着白色的眼淚”這句話的意思,體會文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真摯情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認讀1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文中“冰激凌也很感動,也流着白色的眼淚”這句話的意思,體會文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真摯情感。

4.初步瞭解我國西部貧困山區人民生活的窮困和教育的落後,產生關注我國西部發展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引入

看到這個課題你們有什麼疑問嗎?

充分自讀,瞭解課文內容:

1.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說說主要內容。師提示:主人公是誰?他去哪幹什麼,那時,他發現了什麼?於是,他做了什麼?結果怎麼樣?

3、朋友去哪幹什麼,那幾個自然段說了這個內容?

指名讀,你在預習時遇到了什麼問題?

4.課件出示地圖:介紹“甘肅西部地區”、介紹“青年志願者協會”。

中國青年志願者協(xié)會(英文名Chinese Young Volunteers Associasion,簡稱CYVA)成立於1994年12月5日,是由志願從事社會公益事業與社會保障事業的各界青年組成的全國性社會團體,本協會通過組織和指導全國青年志願服務活動,爲社會提供志願服務,經常組織志願者到西部山區支援當地教育。

二、討論、學習、理解課文

1.“朋友爲什麼會產生知難而退的想法?”

2.青年教師心裏不平靜。

(1)當他了解到學生連冰激凌都沒有見過時,他的心情怎樣?會想些什麼?

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2)看到孩子們歡呼雀躍的時候,他的心情怎樣?又會想些什麼?

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

課件出示:反映我國西部地區貧窮落後現狀的音像資料。

(3)讀到同學們寫的作文時,青年教師心情又是怎樣的?他會想些什麼?

學生討論:爲什麼說“冰激凌也很感動,也流着白色的眼淚?”

冰激凌是不會被感動的,更不會流下白色的眼淚(因爲青年教師走過了相當長的一段路,冰激凌已經開始融化了)。這句話的意思是:老師的行爲深深地感動了同學們,大家流下了激動的眼淚;在同學們看來,就連冰激凌好像也被老師的行爲感動得流淚了。這句話表面是寫冰激凌,實際上還是在寫同學們被老師買冰激凌的事情感動了。

3.冰激凌一事使青年教師改變了想法。猜猜他現在會怎麼想?

學生盡情發揮想像。

課件出示音像資料:我國現在的西部大開發計劃、“春蕾計劃”、“母親水窖”工程等。

三、總結課文,暢談體會

讀了課文,說說你是怎麼想的?引導學生關注我國西部貧困地區人民的生活及經濟的發展。

四、拓展

師:讓我們再來看一看老師收集到的有關西部貧困地區的情況吧。(課件出示圖片)

問:看了這些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佈置作業:

給那裏的孩子寫寫你想說的話

四年級語文教案3

知識目標:

認識、會寫“凰、驕、州、繡、棚、壽、側、柚、炸、距、舀、蔥”12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欣賞文中優美的語言,並學會積累。

情感目標:

感受小城的美、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小城的美。

教學難點:

從字裏行間體會作者對家鄉的摯愛,學習如何表達真情實感。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小黑板、錄音機、課件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學習生字、詞語,指導書寫。

2、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掌握生字的音、形、義。

教學難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小黑板、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在咱們的湘西,有這麼一座小城,山清水秀,人傑地靈,以獨特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濃郁的民族風情征服着世人。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將它贊爲中國最美的小城。你們知道這是哪個地方嗎?(鳳凰)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第28課,走進小城鳳凰,一起領略它那獨特的美。(板書課題:小城鳳凰。齊讀課題)

2、學生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生字詞。

2、學習小組交流自己識記生字的方法。

3、檢查學生生字詞掌握情況。

(1)認識生字詞。

驕傲、鳳凰、貴州省、繡起、瓦頂棚、萬壽宮、左側、橘柚、油炸、距離、舀起、蔥綠

(2)指導讀準字音,識記字形。

“凰”是三拼音節,不要讀成“fàng”;“炸”字在本課讀第二聲,不能讀成第四聲;“蔥”字的聲母是平舌音,後鼻韻母。

運用觀察比較、部件拆分、難點解析等方法識記。

(3)指導書寫。

“凰”字是半包圍結構的字,先寫外面的部分,第二筆是“橫折斜鉤”,要注意留出“皇”字的空間;“驕、繡、棚、側、柚、距”幾個字均爲左窄右寬的字,要注意寫均衡;“舀”字的兩短橫不能連起來;“蔥”字中間部分的一點不能丟。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從哪些方面寫了小城的美?

2、找出具體描寫小城美的段落。

3、在讀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準備質疑。

四、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新詞。

四年級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識“媧、塌、熄”等6個生字,掌握多音字“隆、扎”。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女媧爲了拯救勞苦大衆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的精神。

教學重點:瞭解女媧冒着生命危險,克服重重困難補天的過程。

教學難點:體會女媧的勇敢精神和樂於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想象力。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

一、故事激趣,課前談話

師:大家一定喜歡讀神話故事吧?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見面禮就是和神話故事有關的哦,請看大屏幕,

這裏有幾個神話故事裏的人物,他們是誰?你能說出這個故事的名字嗎?

課件逐一出示:

(1)他開闢了天地,並用身軀化作世間萬物。——盤古(課件出示2)

(2)他爲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個太陽。——后羿(課件出示3)

(3)她化作小鳥,把石子投入大海。——精衛

(課件出示4)

(4)她創造人類,無私奉獻。——女媧

(課件出示5)

咱們班同學的語文學得真不錯,相信我們一起會學得很愉快的。

二、揭示課題,引發興趣

1.師: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走進這個美麗動人的神話故事——《女媧補天》。(板書:女媧補天)

2.題目中哪個詞讓你感覺到神奇呢?(補天)爲什麼?

師:女媧可真不了起,在讀故事之前,你對女媧還有哪些瞭解?

交流,出示課件:(課件出示6)

傳說中的女媧是一個人首蛇身的女神。她用黃泥捏成人,創造了人類。女媧就是人類的母親。

三、整文感知課文(自讀課文)

1.出示自學提綱:(課件出示7)

①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②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動?爲什麼?

③有弄不懂的地方請做上記號,準備提出。

2.學生自學。

四、檢查自學情況(反饋)

1.指讀課文,糾正字音。出示生字“媧、隆、塌、扎、熄、冶”,(課件出示8)指名拼讀。

(1)讀準“隆、扎”的讀音。

(2)讀生字,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字意。

(課件出示9)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山岡: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

洪水:指可能釀成災害的大水。

熄滅:停止燃燒。

純青石:指顏色只有青色的石頭。

五彩石:傳說中用來補天的各種顏色的石頭。

冶煉:用高溫熔鍊或電解等方法將礦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來。

2.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課件出示10)

(遠遠的天空塌下一大塊,露出一個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現了一道道深溝。山崗上燃燒着熊熊大火,田野裏到處是洪水。許多人被火所圍困在山頂上,女媧把人們從水火中救了出來。又揀五彩石冶煉,補好了天。)

3.說出使你受感動的地方。(學生說)

說說你爲什麼受感動?能把這部分內容讀一讀嗎?(朗讀指導)

4.質疑。(師生評議解決)

提出新的問題:(課件出示11)

(1)女媧爲什麼補天?

(2)女媧怎麼補天?

(3)女媧補好天后,將會是什麼樣的情形呢?

五、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解決第一個問題。

1.默讀,想哪些段落分別寫補天的起因,經過。

2.小組討論以上三個問題後,彙報學習收穫。

學生a:因爲天塌地裂、燒起大火、發洪水,給人們帶來痛苦。

學生b:女媧見此情景,很難過,求雨神熄滅大火。造船救出人們。

學生c:女媧去找五彩石,回來冶煉成水,把天補好。

學生d:女媧把天補好後,人們又過上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

學生e:人們還記得………

(板書:起因:天塌地陷燒起大火發洪水)

3.指導學生從內容去想:

如果你當時在場,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呢?(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體會女媧看到這場面的心情)

六、指名讀第2自然段,體會女媧的心情,瞭解她的所作所爲及原因。

1.女媧難過極了。

聯繫課文第一句來體會。“創造了人類”人類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難,心情當然難過。

2.從“立刻,求”等詞中進一步體會女媧焦急、難過的心情。

3.小結,爲救人們,先做了兩件事:求雨滅火;造船救人。(板書:經過:求雨滅火造船救人)

七、學習課文第3、4自然段,瞭解女媧補天的經過,解決第二個問題。

1.大聲自由讀文。

2.找出文中具體補天的句子讀一讀,體會女媧的精神。

(1)(課件出示12)結合掛圖理解補天這段話,進一步體會女媧爲補天所付出的艱辛。理解第3自然段中的“女媧決定冒着生命危險,把天補上”。(板書:煉石補天)

(2)引導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補天的經過。

3.指導朗讀這兩段話。

八、齊讀第5自然段,瞭解大自然的美麗,解決第三個問題。

1.後來,女媧補好了天,沒有了威脅人們的大火,人們又可以安居樂業,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板書:人們又安居樂業)

2.女媧是一個怎樣的人?

九、總結全文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自己閱讀課文,已經基本理解了課文內容。知道女媧是這樣一個善良的、能爲大家着想的英雄。(板書:愛心吃苦勇敢)

神話是人們想象出來的,人們爲什麼要塑造女媧這樣一個心地善良的人物?(學生可能一時想不出來,教師要引導學生議一議。)

教師小結:古人想象出女媧補天這樣的神話,說明古人希望有一天人能有戰勝自然災害的力量,還希望人們都能像女媧這樣心地善良,關心別人。

十、拓展延伸(課件出示13)

1.在女媧的努力下,天被補好了,從此人類頭頂的天空像帳篷似的張開來,再也不會塌了。人們也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同學們,你想對女媧說點什麼?

2.女媧如此辛苦的補天,我們現代人應該學習媧的勇敢、善良的品質;不怕危險、甘於奉獻的精神。

四年級語文教案5

語文園地五教學目標

1.繼續深化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和認識,激發對生命的思考和熱愛。

2.在口語交際和習作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能力。

3.發現並總結體會句子含義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4.積累關於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語故事,體會其中蘊含的道理。

課前準備

1.整理本組課文收集的相關資料。

2.蒐集關於生命的名言警句。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談話導入

生命,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只有一次。如何讓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時間裏得到無限的延伸,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通過這組課文的學習,相信大家一定對生命有了更爲深刻的理解和認識,這節課就讓我們共同交流一下吧。

自主準備

1.默讀提示,瞭解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

2.投影出示:

內容:說說自己瞭解到的生命現象;

講講自己知道的熱愛生命的故事;

談談自己獲得的感受、得到的啓發。

3.回憶本組學習的幾篇課文,瀏覽蒐集的資料,閱讀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確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樣說。

5.自己輕聲練習講述。

暢所欲言

1.自由選擇夥伴互相交流,互相評議、指正。教師參與部分小組的交流,給予個別指導。

2.每小組推薦一名同學上臺交流,要求講話學生清楚流暢地表達,聽者認真、安靜地傾聽。教師引導學生大膽進行評議、辯論。

總結評價

1.自我評價:自己在這節課中發言是否踊躍,表達是否清晰,態度是否大方,思維是否敏捷,

與同學的交流、合作是否積極等。

2.學生評價:你認爲這節課誰的表現最佳?爲什麼?

3.教師評價:總結本節課中學生突出的優點,提出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意見。

第二、三課時習作

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在口語交際課上,同學們暢談了自己對於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老師認爲大家的發言都很有見地。把你們所談的內容進行加工整理,寫下來就一定會成爲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請大家根據同學們的發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寫下來吧。

閱讀提示,明確要求

1.學生默讀提示,畫出習作要求。

2.投影出示習作要求:

內容具體;

寫出真實感受;

題目自定。

試寫初稿,反覆修改

1.學生進行習作,教師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2.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請同學們完成初稿後,自己認真進行修改。

3.小組內互讀互改,提出修改建議。

4.按照小組同學的建議,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

朗讀佳作,共同賞評

1.每小組推薦一至兩名同學,分別朗讀各自的習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斷。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賞析。

2.請部分學生介紹自己習作中的成功之處。

謄寫作文,製作牆報

1.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直到滿意後再抄寫在作文本上。

2.整理習作和資料,辦一期以熱愛生命爲專題的板報。

第四課時

我的發現日積月累成語故事

複習導入

1.讀詞語卡中的詞語。

2.聽寫其中的詞語。

我的發現

1.同學們,學習完本組課文後,你發現一些句子有較深的含義嗎?下面請同學們先來看看小林和小東都發現了什麼。

2.學生交流小林和小東的發現。教師引導學生重點探究理解句子較深含義的方法,讓學生自己發現總結方法。如:仔細想、聯繫時代背景、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抓住重點詞語、聯繫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

3.快速瀏覽本組課文,你還能發現哪些含義深刻的句子,說說這些句子的深層含義或言外之意。

日積月累

1.出示日積月累中的句子,先指導學生讀正確,然後說一說自己的理解或認識,之後請學生快速背誦。

2.教師補充出示一些名言,請學生讀一讀、說一說、背一背。

a.人,只要有一種信念,有所追求,什麼艱苦都能忍受,什麼環境也都能適應。──丁玲

b.人生的價值,並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爾斯泰

c.生活只有在平淡無味的人看來纔是空虛而平淡無味的。──車爾尼雪夫斯基

d.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什麼。──愛因斯坦

e.人只有獻身於社會,才能找出那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愛因斯坦

3.請學生展示自己蒐集的關於熱愛生命的名言,共同進行賞評。

4.鼓勵學生課下將自己最喜歡的生命格言製成書籤。

成語故事

1.自己讀故事,感受句子的含義,畫出不懂之處。

2.小組交流,談談自己對這個成語故事的理解,互相質疑解難。

3.全班交流,說一說這個成語故事蘊含的道理,結合實際談談自己對這個成語的體會。

4.練習講述這個故事。

四年級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能說出推和拉的動作要領與方法。

二、技能目標:能做好單人、雙人以及多人的推拉遊戲活動,瞭解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情感目標:能認真參與,吃苦耐勞,發揮小組合作精神,鍛鍊身體並注意安全。

教學方法:

學生自主探究,教師組織,以實踐活動得出結論。

教學準備:

一、場地:學校操場(草地)。

二、設備器材:牆、大樹、籃球架、遊戲器材(紙幣、圓圈等)

教學時間:

一、本課1課時完成。

二、教學內容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推拉伸展。

第二部分:雙人、多人推拉遊戲,小組套圈比賽遊戲。

活動過程:

一、預備運動

爲頭、頸、手臂、肩膀、腰部……等伸展性暖身運動,爲後面劇烈運動做好準備,以便拉傷。

二、推拉伸展

1、雙手互拉:雙手互扣,可向左、右、上、下、兩側等方向用力拉。

2、比手劃腳:運用手來做猜拳的遊戲活動。

跪撐手猜拳、俯撐手猜拳。

3、雙腳屈伸:雙腳左右側拉及前後分腿等。

運用腳來做猜拳的遊戲活動。

站立腳猜拳、坐姿腳猜拳、躺撐腳猜拳、仰撐腳猜拳、俯撐腳猜拳。

4、用力推牆:運用單手、雙手或腳用力推(牆、大樹、籃球架等均可)。

三、雙人推拉遊戲:推拉動作以定式用力的方式進行,避免用力碰撞。

1、用背互推:兩人一組(體型相近爲宜)用背互推,可用站立或蹲式、坐式等不同方式進行。

2、用手互推:兩人一組(體型相近爲宜),用單手或雙手互推,可用弓箭式、騎馬式等配合手部的互推動作。

3、雙手拔河:兩人一組,雙手彼此互扣做拔河狀,用力後拉,鬆手或被拉距離愈長者爲負,對方爲勝,可增加不同組別勝者與負者彼此挑戰的機會,以增加課堂氣氛的有趣性。

4、搬運:背扛、背負走、同心協力。

5、手推車:

6、鼓勵學生自創其他雙人的推拉遊戲:教師從旁協助或指導,並適時讓學生髮表或表演、示範等。

四、多人推拉遊戲

1、用力拉動。(本遊戲可一人拉二個人也可反過來變成二個人拉一個人)。

2、團體拔河:本遊戲爲雙人拔河的延伸,人數約四、五人,雙方應注意安全,避免鬆手後跌倒,教師指導時應特別強調合作精神及安全原則的重要性。

3、投圈得分:在遠近距離不同的地方分別放有不同分值的紙幣,每人五個圈,看誰套的分數最多。

指導要點:

注意事項:

一、教學時宜有充分的活動空間,才能充分伸展肢體。

二、推拉遊戲時,應特別注意課前的場地安全檢查。教學活動應兼顧安全爲原則。

三、團體拔河,以雙方人數各3——5人最能引起學生高昂興趣又較安全。

四、投圈遊戲時教師可提醒學生體會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學評量:

一、指導學生自我評量。

二、具體評量標準參考:

1、推拉遊戲中,盡全力而有明顯用力且流汗者爲3分,其次爲2分,再其次爲1分。

2、學會互推和互拉的方法,10種以上者爲3分,6~9種爲2分,5種以下者爲1分。

3、投圈遊戲中,以圈投中的紙幣的分值之和計算。

4、在遊戲中能盡全力,肯合作者爲3分,其次爲2分,再其次爲1分。

三、評出優秀活動小組

把個人得分與小組集體得分總和作爲活動小組總分,評出優秀小組並給予獎勵。

四年級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學會生字新詞,對照插圖,理解“崇山峻嶺”,“蜿蜒盤旋”,“陡峭”,“凝結”等字。

教學難點,重點

1、指導看圖。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根據事物的特點選取不同觀察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2、圖文對照,理解課文內容,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的情感。

課前準備

1、錄音機。

2、長城遠景和近景的彩色幻燈片。

教學方法:以教師講解爲主,學生自學爲輔。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看圖,瞭解圖意。

1、介紹長城。

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時期,那時各諸侯國爲了互相防禦,都在自己的境內地勢險要的地方修築長城。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爲防禦北方匈奴貴族的入侵,將各個諸侯國的長城連接起來並將其延長,號稱萬里長城。以後各個朝代,都對長城進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說長城是我國古代人民在兵器還不發達的情況下,爲拉抵禦外族入侵而建築的軍事建築。

2、觀察彩圖。(打出幻燈片)

(1)這兩幅圖的觀察點有什麼不同?(上面一幅是遠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2)長城修築在什麼地方?(崇山峻嶺之間)

(3)從畫面上可以看出長城有什麼特點?(長和高大)

(4)作者爲什麼要選擇遠,近兩個觀察點?(不從遠處觀察,就看不出他的“長”這個雄偉的全貌;不從近處觀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堅固的構造特點。只有從不同的觀察點介紹長城,才能更顯出其氣魄雄偉的特點)

二、初讀課文,瞭解文意。

1、自學生字新詞。

2、想一想,課文各節分別講拉什麼內容

三、圖文結合,說一說。

1、說說生字新詞。

崇(chong)山峻(jun)嶺拍攝(she)嘉(jia)峪(yu)關扶(fu)智慧(hui)氣魄(po)

2、理解字詞。

(1)教師講解

山海關: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是長城的起點,有“天下第一關”之稱。

嘉峪關:明初的建築物,再甘肅省嘉峪關市西,嘉峪山東南邊腳下,是長城的終點。

八達嶺:軍都山的一個山峯,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遊覽勝地,全國中點文物保護單位

(2)看圖理解

崇山峻嶺:指高而險峻的山嶺。

蜿蜒盤旋:指彎彎曲曲的延伸。

條石:長方形的石塊。

方磚:正方形的磚塊。

垛口:指牆外側向上突出的部分,是一種掩蔽物。

瞭望口:指用來了望的口子。瞭望:從高處監視敵人。

射口:射擊用的口子。

城臺:城牆上一整塊平坦的方形建築,是屯兵的堡壘。

互相呼應:本課指打仗時之間可以進行聯繫,互相支援。

3、說說課文各節的內容。(第一節講長城的長;第二節講長城的高大堅固;第三節講長城是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結晶;第四節講長城是世界歷史上的奇蹟。)

4、說說怎樣給各節編一小標題。

(啓發學生以課文內容爲線索定出小標題:(1)一條“龍”(2)“高大堅固”;(3)結晶;(4)奇蹟。或啓發學生以課文結構爲線索列出小標題:總貌;構造;聯想;地位)

第二課時

一、圖文對照,逐段學習。

1、觀察遠景圖。(打出幻燈。)

(1)遠景怎樣?(像一條龍)

(2)課文怎樣寫長城的(位置、宇航員所拍照片)

(3)蜿蜒盤旋和長龍有什麼內在聯繫(前者爲靜,後者爲動,以動喻靜)

(4)長字突出怎樣的特點

2、看近景圖學第二節

(1)讀後思考。

課文中的哪句話表現拉作者的觀察點(來到長城腳下)

(2)這一節有幾句話?介紹長城的那些建築?(六分別寫作者來到長城腳下;長城的高大堅固;城牆頂上;外側的垛子;城臺)

(3)圖文對照,指出圖上垛子、射口、瞭望口、和城臺的樣子,理解課文的表達方法

(4)小節這一節近看長城,先整體後部分,構造科學,利於防守。

3、綜合兩圖第三節。

(1)人民爲什麼會想起古代修長城的勞動人民?(圍繞站、踏、扶、自然)

(2)從那裏可以看出修築長城的艱難?(條石多重)

(3)爲什麼說長城是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

(4)想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怎樣發揮自己的智慧完成的。

4、讀第四段。

(1)長城爲什麼在世界上是一個奇蹟(從長城的長和大想象到建築的困難,表現拉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所以說是一個偉大的奇蹟)

(2)表達拉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喜愛、讚美)

二、總結全文。

1、畫出最能表現中心思想的一句話。

2、總結談話:長城建築規模宏偉,氣魄雄偉壯觀,在世界上是罕見的。它高大堅固,建築結構巧妙合理。它建築在崇山峻嶺,施工環境艱難;它動用的材料重大、數量多;他建築於兩千多年前的秦代。學習《長城》這一課,一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種愛國主義的情感在我們胸中迴盪。

板書設計

長城

遠景

觀察長城

近景

血汗

聯想人民

智慧

雄偉

讚美工程 奇蹟

作業設計

一、看拼音寫詞語

paishe ningjie zhihui jiangu chengqiang yuhangyuan

( )( ) ( ) ( ) ( )( )

二、把下列詞語補從充完整

()山()嶺 互相()應

蜿蜒( )旋 氣()雄偉

三、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錯別字

1、這一斷長城建築在八達嶺上,高大艱固,是用具大的條石和城磚築成的。( )

2、城牆上鋪着方磚,向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並行。( )

四年級語文教案8

教學目標

1.認識“嗅、奈、煞”等7個生字,會寫“嗅、呆、奈”等13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及課文的寫作順序。

3.通過老麻雀奮不顧身地掩護小麻雀、勇敢地與龐然大物獵狗搏鬥的故事,引導學生體會母愛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達的同情、愛護弱小者,藐視、不畏懼龐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理解、欣賞老麻雀是如何奮不顧身保護小麻雀的。

教學難點:理解“一種強大的力量”即母愛的力量,使弱小戰勝強大。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

一、啓發談話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國作家屠格涅夫寫的一篇文學作品的片段。屠格涅夫小時候在農村長大,有許多機會接觸大自然,使他深深地愛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對農奴的同情,對大自然的熱愛。今天學習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板書:麻雀)(課件出示2)

二、自學——引導學生了解大意

1.先自讀課文,看有幾個角色?要搞清楚人物關係,誰是弱者,誰是龐然大物?

(板書:小麻雀老麻雀獵狗)

2.你還讀懂了什麼?

三、再自學——引導學生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提示:(課件出示3)

(1)“我”走在林蔭道上發生了什麼事?

(2)獵狗想怎麼樣?

(3)老麻雀是怎麼對付的?

小麻雀掉下來

老麻雀飛下來掩護準備搏鬥

獵狗張開露出愣住後退

2.根據剛纔討論的,把這些重點句用波浪線畫下來。

小麻雀從巢裏掉下來了。獵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軀掩護着小麻雀,準備着一場搏鬥。

獵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後退。

3.按這種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課文可以分爲三部分:(課件出示4)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寫打獵回來的路上,“我”的獵狗發現了一隻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第二部分(第4、5、6自然段):寫獵狗想傷害小麻雀,老麻雀飛落下來,保護小麻雀。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寫“我”急忙喚回獵狗,走開了。

其中第1、2、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5、6自然段是事情的經過,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結局。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分析記憶字形。教師要鼓勵學生開動腦筋記憶

出示生字“嗅、奈、煞、拯、嘶、啞、龐”(課件出示5)

“煞、奈”是上下結構;“嗅、嘶、啞”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2.書寫指導。

出示生字“嗅、呆、奈、巢、齒、軀、掩、護、幼、搏、龐、量、愣”(課件出示6)

指導書寫:“嗅”別忘記大上有一點;“口”加“木”是“呆”;“掩”字“大”下面是“電”。

指導學生按筆順規則寫字,並注意學生的寫字姿勢。

五、範讀課文

通過朗讀感受鮮明的形象,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六、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抄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及課文的寫作順序。

2.通過老麻雀奮不顧身地掩護小麻雀、勇敢地與龐然大物獵狗搏鬥的故事,引導學生體會母愛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達的同情、愛護弱小者,藐視、不畏懼龐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

一、複習生字、新詞

1.聽寫。

2.認讀詞語。

嘶啞拯救扎煞奈何嗅到(課件出示8)

3.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

二、講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段,指名讀課文,讀後回答問題:事情發生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

(時間:打獵回來時。地點:林蔭路上)

(二)學習第2自然段,自由讀課文,讀後師生討論問題。

1.討論事情發生的起因。(課件出示9)(多媒體出現下面三個問題)

(1)獵狗發現了什麼獵物?

(發現了一隻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麼神態?

(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無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無可奈何”是什麼意思?“呆呆地”與“無可奈何”這兩個詞可以用來描寫人或動物的哪些方面?(神態、心理等)

(3)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纔出生不久,是從巢裏掉下來的?

(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黃,頭上長着絨毛)

指導朗讀:“猛烈”寫出了風很大,要重讀;“呆呆地”和“無可奈何”寫出了小麻雀毫無辦法,要突出它沒辦法,不知怎麼辦好,聲音要拖長一些。“嫩黃”與“絨毛”要讀得稍重一些。

(教師示範)學生練習,然後指名朗讀。

2.討論事情的經過。

(1)獵狗發現小麻雀後,是怎樣做的?接着又發生了什麼意外情況?(課件出示10)默讀第4自然段。

①回答上述第一個問題。

(獵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板書:吃)

指導朗讀:讀這句時,要突出緊張的氣氛。

②回答上述第二個問題。

(突然,一隻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跟前)怎樣理解“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引導學生討論理解。“絕望”是什麼意思?注意此時老麻雀是什麼樣子。(板書:救)

指導朗讀:第二句要讀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現出老麻雀的絕望。

(2)老麻雀這麼急切地飛下來,要做什麼?齊讀第五節。學生回答問題: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軀掩護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兒。“拯救”一詞怎樣理解?一隻麻雀鬥得過一隻獵狗嗎?老麻雀知不知道這一點,從哪裏可以看出來?(課件出示11)

(讀文中句子回答)明知鬥不過,爲什麼還要飛下來?(板書:鬥)

(讀文中句子回答: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怎樣理解“一種強大的力量”?要引導學生回答得充分、具體。(板書:強大的愛)

(3)面對如此無畏的老麻雀,獵狗是怎麼做的?默讀第六節。想一想獵狗爲什麼會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後退”說明了什麼?(課件出示12)

指導朗讀:“愣住”“這麼大”兩詞要重讀,兩個“慢慢地”要讀得聲音長些,表現出獵狗的發愣和猶豫。

3.討論事情的結局。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爲什麼喚回獵狗,把它帶走。

三、朗讀全文,總結全文

由於老麻雀對小麻雀的愛,他不畏兇殘的獵狗,勇敢地飛下來準備與獵狗搏鬥,獵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後退了,這告訴我們什麼呢?

結論:正是這種強大的愛,拯救了小麻雀;

正是這種強大的愛,嚇住了獵狗;

正是這種強大的愛,感動了“我”。(課件出示13)

四、拓展作業

你對母愛有什麼體會?用一兩句話寫在書後面,寫好後給大家讀一讀。

四年級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學會本課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語句中的正確讀音;理解“奮力、終於、居然、汲取”等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會用“終於”寫一段話。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討論、品味重點詞句,體會其中的含義。

3.情感與價值

使學生懂得只要有勇氣、奮發努力,就能戰勝困難;知道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種可貴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點】

“我”爬天都峯的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最後一個自然段中爸爸說的話的含義。

【教學準備】

學生:查找有關天都峯的資料。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題導入

1.初步瞭解天都峯及“鯽魚背”。

欣賞天都峯的風光片或圖片,由學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峯的資料並作介紹。說說“鯽魚背”名稱的來歷。

2.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天都峯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險,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掛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許多遊客望而生畏,能夠登上山頂的人,真可稱得上是“勇士”了!我們認真地閱讀課文,勇攀高峯,一定覺得大有收穫。讓我們一起去“爬天都峯”吧。(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如:自由朗讀、圈點生字,同桌互聽互讀等。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2.自學生字,讀準字音,想辦法記住字形。

3.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

4.小組內拿出生字詞語卡片,互相認讀、正音。

5.全班開火車賽讀,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既響亮又準確。

6.小組交流各自學習生字、巧記字形的方法。

7.推選讀得好的同學當小老師,領讀生字詞。

三、再讀課文,瞭解大意

邊讀邊想,簡要回答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假日裏,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峯。“我”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相互鼓勵,一起爬上天都峯。)

四、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1.認讀要求寫的10個字,並分別組詞。

2.與熟字比較,識記字形。

如:峯—蜂:“蜜蜂”是昆蟲,所以“蜂”是“蟲子旁”;“峯”指的是山的尖頂,跟“山”有關,所以是“山字旁”。

3.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五、作業佈置

1.抄寫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

1.學生朗讀課文。

2.師引導:作者寫爬天都峯,爲什麼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討論後,使學生明白:因爲天都峯高而陡,用“爬”字更能準確反映出登山的費力、艱難。

3.(出示天都峯畫面)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象,把文中的話變成自己腦海中的“畫”。

學生熟練閱讀後,指名交流,教師評議,引導學生感受天都峯的險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議讀,領悟課文

(一)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讀第一自然段,說說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麼。(爬天都峯的時間、地點、人物。)

(二)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峯給你留下什麼印象?畫出有關語句,輕聲讀一讀。

2.說說課文中是怎麼寫天都峯的“高”和“陡”的。

(1)高:“擡頭望”“啊,峯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

“我爬得上去嗎?”這一句是不是懷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峯?(更進一步地表現了天都峯的“高”。)

(2)陡:“筆陡”“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

教師用一根線繩作爲“石級邊上的鐵鏈”,使學生體會什麼叫“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

什麼叫“發顫”?真的害怕嗎?(烘托了天都峯的“陡”。)

3.指導讀出天都峯“高”和“陡”的特點。

4.學生練讀,評讀。

5.小結。作者寫天都峯的“高”和“陡”,目的在於突出爬天都峯的困難,暗示了登上這麼高、這麼陡的山峯,是需要勇氣和力量的。

(三)學習課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自讀這部分內容,畫出老爺爺和“我”的對話。

2.出示句子:“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峯?”“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峯?”

思考:他們所說的話中都有一個“也”字,這個“也”字是什麼意思?他們是互相懷疑嗎?表現了他們的什麼精神?

3.學生分組討論。

4.全班交流、小結。(天都峯這麼高、這麼陡,小朋友這麼小的年紀,老爺爺這麼大的年紀,怎麼也來爬呢?表面上似乎雙方都有懷疑,實際上是互相羨慕、敬佩,表現出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難、勇於攀登的精神。)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四)學習課文第六、七自然段。

1.提問:“我”怎麼爬天都峯的?畫出表示動作的詞語。

(“攀着鐵鏈上”“手腳並用向上爬”。)

2.出示句子,填空,再說說用上括號裏的詞語好在哪裏。

我(  )向峯頂爬去。

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  )都爬上了天都峯頂。

(用上“奮力”突出了爬山過程的艱難,要充分鼓起勁來不怕困難、向上攀登。“終於”是經過“奮力”的結果。使我們感受到要攀登高峯,必須奮力向上、勇於攀登,才能達到目的。)

3.朗讀這幾個自然段。

(五)學習課文第八、九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峯以後,“我”和老爺爺爲什麼要互相道謝?

(1)老爺爺爲什麼說是“你的勇氣鼓舞我”?“居然”在這裏說明什麼?

(2)“我”爲什麼說“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峯,纔有勇氣向上爬的”?

(3)他們的對話中都有一個什麼詞?這“勇氣”體現在哪裏?

(勇氣。體現在他們都敢爬天都峯。如果沒有勇氣,這一老一小怎麼敢爬天都峯呢?)

2.你從他們的話中體會出什麼?

(一個人只要有決心,有勇氣,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六)學習課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爲什麼說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因爲這一老一小,雖然互不相識,但是都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勵,互相學習)

2.想想他們是怎樣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你從爸爸的話中體會到了什麼?

(這句話告訴我們,在人與人的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才能取得進步。)

三、拓展學習

想一想,假如你在爬天都峯,請把你在“爬天都峯”中的感受介紹給大家。

四、總結

同學們,老師相信你們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面對挫折時,會從他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足勇氣,戰勝困難。同學們,你們有勇氣和信心嗎?

五、作業佈置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話部分可分角色朗讀。

2.跟自己的家人說一說,從這篇文章中,你學到了什麼。

四年級語文教案10

教材分析

這篇看圖學文有兩幅長城的彩圖和一篇短文組成,直觀的圖畫和具體形象的短文緊密配合,表現了長城的雄偉壯觀和高大堅固,讚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學生能課內外知識相結合,更好地理解本文的內容;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從不同的觀察點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想象;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把觀察、閱讀、想象結合起來,提高閱讀能力;通過對課文內容的感悟,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構想

教學本文時讓學生收集有關長城的古詩和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後引導學生看圖,再結合文章來學習,通過閱讀來加深理解。

教學準備

佈置學生購及有關長城的圖片或文字資料長城的風光資料片、投影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理解圖意及文章的內容,指導學生朗讀。

學生學習過程

一、默讀“導讀”,瞭解學習內容,明確訓練要求

二、出示長城的遠景圖,簡介:這是我國的長城,它是世界歷的偉大奇蹟,你們知道有關長城的故事嗎?

1、請同學們講解,老師及時加以表揚。

2、老師補充幾首古詩。

3、簡介長城:兩千多年前,春秋戰國時各國爲了互相地域,各自在形勢險要地方修築長城。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爲了抵禦匈奴的侵犯,將原先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予以修繕,並且連貫起來。此後,漢、北魏、北齊、北周、隋各代都曾修築過,明代爲了抵禦外敵,前後修築18次,圖上的八達嶺長城就是明代修築的。

三、觀察圖畫

1、學生自己觀察,有條理地進行觀察,說說長城的形狀、樣子,指名說說(特別提問學習後進的同學,及時加以鼓勵)。

2、同學間互相說。

3、自讀課文,看看文中怎樣描寫的?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出示中國地圖,讓學生找到長城的起始點,體會長城的長,請同學讀一讀書中有關“長”的語句。

2、自由讀第一段。

3、指名讀。

五、學習第二段。

1、再次觀察長城的近景圖,感受長城的高大堅固,補充:八達嶺居庸關一代的長城,城牆高8、5米,厚6、5米,頂端厚5、7米,女牆高一米,的確又高又堅固。

2、指名讀第二段。

3、同位間指出垛口、城臺等的位置。

4、朗讀第二段。

六、自學第三段。

1、讀第三段,你讀懂了什麼?

2、有感情地讀一讀。

3、理解“思考練習”3的前兩個句子的含義。

(1)“很自然地想起”是因爲長城雄偉堅固,結構合理,誰來到長城也會想起古代的勞動人民,併發出由衷的感嘆。

(2)一個“才”,道出了勞動人民的艱辛與智慧,充滿了對勞動人民的崇敬與讚美。

七、自學第四段。

1、自己學習,你讀懂了什麼?

2、讀第四段,讀出自豪之情。

八、小結。讀了本文,你有什麼想法?多談一談。

作業設計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識記生字詞。

板書設計

2長城

偉大的奇蹟高大堅固

歌頌勞動人民

課後小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加深對長城的認識,理清課文的條理,激發愛國之情。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深入瞭解。

1、同學們說說自己收集的故事,老師給予表揚。

2、聽了這些故事,大家談感想。

三、指讀課文,再聯繫圖,瞭解長城的構造與用途。

四、進行朗讀訓練。

1、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

2、自由讀課文。

五、理清課文條理。

六、指導背誦。

1、學生自由背誦,可一段一段地背誦,也可按自己的方法背誦。

2、教師指導後進的同學背誦。

3、指名背誦,交流經驗。

七、聽寫字詞。

八、請幾名同學當小導遊,介紹長城。

作業設計

1、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

2、把自己知道的有關長城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板書設計

2長城

概述長城長城腳下、長城上感想

遠近

四年級語文教案11

一、複習導入。(4分鐘)

1.揭題:請大家把今天所學的課題齊讀一遍。齊讀、評價。

2.複習詞語:孩子們,昨天回家認真完成作業的請舉手。(師評:嗯,我們要養成每天課後認真複習的好習慣。)餘老師得檢查一下,你們能夠把大屏幕的詞語都讀正確嗎?

3.回顧課文第一部分

師生接讀課文

請打開課本87頁。昨天我們一塊學習了課文的第一部分。一起認識了課文裏兩位主要人物,他們是(板書:颱風和衛星),在波浪滔滔的海面上它們初次在相遇。颱風脾氣可不太好,剛睡醒就大聲嚷道,一二組讀(你是誰……),可小衛星卻鎮定得很,他笑了笑說,三、四組讀(我是……)

二、精讀感悟3-7段。

過度:同學們,小衛星這一笑可惹來麻煩了!狂暴的颱風能繞過他嗎?(不會)你怎麼知道的?那臺風緊接下來要說些什麼?幹些什麼?衛星被欺負了嗎?

1.默讀體驗。請同學們輕聲默讀課文3-7自然段,拿起筆用橫線畫出描寫颱風的有關句子,用波浪線畫出描寫衛星的有關句子。想想你從這些句子裏你知道了什麼,讀懂了什麼?

2.自主默讀,師訓堂指導。

3.指名彙報,相機解詞品句。個人指導—小組指導——全班指導

【a.指名彙報】

【b.樹典型,教有感情朗讀。】

(_如果學生朗讀很出色,可請其到講臺前,示範:語氣、動作、神情等。)

(預設1:他讀書很流暢,聲音也很響亮,還很有感情。——師: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啊,你瞧他在讀書的時候,很會抓住“狂怒”這個詞語讀,語氣上用重音強調,表情也十分豐富。這就有是有感情的朗讀。你也想學學嗎?)相機套上頭飾

小結:看吧,朗讀是十分有趣的。你們可得要把這兩招牢記於心,熟能生巧啊。

【C.鞏固內化,自由朗讀。】

【d.全班交流,指導讀第六段,解詞:談笑風生】

三、略讀8段。

經過一番較量,颱風最後(泄氣逃跑)齊讀第八段。

四、課堂昇華,總結。

同學們,在課外收集資料的時候,你還知道衛星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地方有密切的聯繫嗎?(衛星電視,手機通訊,衛星定位,)

是啊,本領超羣的衛星,你想用句什麼話來誇一誇它呢?

餘老師也作了首小詩:

颱風狂暴危害大,多虧衛星報告早。跟蹤監視甩不掉,科學防備災難少。

只要你對科學不管的探索和追求,不久你也能夠設計出爲人類造福的衛星。下課。

四年級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3.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導入

同學們,在自然界中有一種動物與春天有着密切的關係,它總是早早地向人們報告春天的訊息,知道它是誰嗎?

對,它就是燕子。請同學們看圖,(出示燕子投影片或圖片)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的主角。(板書:1.燕子)

2.教師範讀課文。

二、檢查預習

1.讀生字組詞,注意讀準字音。

2.選擇正確的讀音。

3.組詞。

俊( ) 俏( ) 攏( ) 拂( ) 倦( )

峻( ) 悄( ) 籠( ) 佛( ) 卷( )

駿( ) 稍( ) 壟( ) 沸( ) 圈( )

符( ) 譜( ) 沾( ) 添( ) 奏( )

附( ) 普( ) 粘( ) 填( ) 湊( )

4.提出不理解的詞語。

5.說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反義詞

近義詞:

俊俏 —(俏麗) 聚攏 —(聚集)

生機 —(生氣) 掠過 —(拂過)

反義詞:

偶爾 —(經常) 增添 —(減少)

俊俏 —(醜陋) 機靈 —(死板)

三、初讀課文

1.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說說每一自然段都寫了什麼。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練習朗讀課文。

3.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四、作業

1.抄寫生字詞語。

2.朗讀課文,想一想燕子是什麼樣子的,它飛行時有什麼特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找出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燕子的,表現了燕子怎樣的特點。

2.學習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的觀察方法。

3.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景色,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摘抄積累句子。

教學過程

一、指導看圖,引入新課。

1.圖上畫的是什麼季節?

2.按一定順序(從上到下、從下到上、從左到右、從右到左、由遠到近、由近到遠)說說圖上哪些景物突出了春天的特色?

3.圖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什麼?畫了哪些燕子?小燕子在圖中起什麼作用?

學生充分討論之後,再讓學生把這幾個問題連起來說一說。鼓勵學生把自己從圖中感知到的內容和從自然界中觀察到的景色聯繫起來描述,使學生在腦海中對春天美景和活潑可愛的小燕子形成比較完整的印象。

在認真觀察圖畫的基礎上,請同學們小聲讀書,促使學生初步瞭解課文是以燕子爲線索進行記敘的,具體是按照燕子的.外形、燕子從哪裏來、燕子的飛行特點和燕子停歇的順序來觀察和描寫燕子的。

二、學習第二段。

活潑機靈的小燕子,在春天裏從南方飛來了,那是一種怎樣的情景呢?

請一位同學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抓住了哪些最能體現春天特色的景物。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把主要詞語畫下來。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板書:雨 風 柳 草 葉 花)

請同學們齊讀第二段,體會春天的景色之美。

出示小黑板或在投影上打出這樣一段話:“才下過幾陣雨。風吹拂着柳絲。草、葉、花聚攏來,形成了春天。”請同學們將課文上寫的和小黑板上的內容相比較,討論哪句話寫得更好。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把兩句話對比着朗讀,促使學生自己分辨。教師也可以通過幾個問題來幫助學生理解。比如:用教鞭指着小黑板上的雨、風、柳絲、草、葉、花等,提問什麼樣的雨、什麼樣的風、什麼樣的柔柳、什麼樣的花和草等。學生很快就能明白課文寫出了這些景物的色彩、姿態、數量,非常生動形象。而小黑板上的內容就顯得很乾巴巴的了。

“雨”前面加上“細”而且是“濛濛細雨”,這樣就寫出了春雨的特點,比單純的“雨”要好得多。其它的景物都可以通過增加附加成分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

小草兒,綠葉兒,各種美麗的花兒,都一起趕到春天裏來了。課文中用了一個什麼比喻句呢?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把它們比作像“趕集”一樣聚攏來。這樣寫突出了春天樹木茂盛,花草芬芳,充滿了生機。)

(板書:趕集)

在這百花爭豔的季節裏,小燕子也趕來了,爲什麼說“爲春天增添了生趣”呢?

指導學生理解“生趣”一詞,很有生氣,很有情趣。因爲春天本身已經很有生趣,很招人喜愛了,現在小燕子又飛來了,使得春天更有生趣,所以說是“增添了生趣”。

(板書:生趣)

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練習背誦。同學們可以把這段話分成四個層次來背誦:第一句寫季節、細雨;第二句寫微風吹拂着柔柳;第三句寫草、葉、花;第四句寫燕子。

教師小結第二段:燕子在春天裏飛來了,爲春光增添了許多生趣。小燕子爲春天增添了什麼樣的生趣呢?我們繼續學習第三段。

三、學習第三段。

認真看書上是怎樣寫的,然後用最少的字概括燕子飛行的特點。

(快、美)

課文中哪些詞寫出了燕子是怎樣飛行的。

找同學回答,教師抓住重點詞板書。

(板書:掠、叫、飛、橫掠、沾)

填空,練習背誦,並用彩筆畫出哪些詞表現了燕子飛得快、飛得美。體會這些自由飛翔的美麗的小燕子爲湖光山色增添的情趣。

在微風中,在陽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 )過,唧唧地( )着,有的由這邊的稻田上,一轉眼( )到了那邊的柳樹下邊;有的( )過湖面,尾尖偶爾( )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紋一圈一圈地( )開去。

五、學習第四段。

上一段描寫了燕子飛行的美,實際上燕子停歇時同樣很美。請同學們觀察停在電線上的燕子,這個情景像什麼?(出示相關圖片)

提示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觀察,用書上的話來回答問題。

(這多麼像正待演奏的曲譜啊。“譜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讚歌。”)

爲什麼說“幾對燕子飛倦了,落在電線上。”這個“落”字用“停”來代替好不好?

(不好。因爲“落”字把燕子從高處到低處,伶俐輕巧的動作形象地表現出來了。)

(板書:落)

教師指導學生體會爲什麼要把電線描寫成“幾痕細線”“像五線譜”,把小燕子比作“音符”?使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幅畫,然後讓學生談對“譜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讚歌”的理解,使學生真正感受到藍天作襯,電線作譜,小燕子是跳動的音符,從而感受自然之美,春天之美。

(板書:幾痕 五線譜 音符 讚歌)

齊讀第四段,試着背誦。

六、總結全文,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

這篇課文從燕子的外形寫到燕子在春天裏飛來,從燕子飛行的美,動態美;寫到燕子停歇的美,靜態美。春天因爲有了燕子才更美麗,也更有生趣,使人們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機,充滿活力。課文的字裏行間都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板書:動態美 靜態美)

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板書背誦課文。

這篇課文文字優美,內容生動形象,感情色彩濃厚。教學時要不斷地指導朗讀,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在此基礎上背誦課文,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附:板書設計

四年級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1.認識“囊、級、露”等13個生字,會寫“念、級、段”等13個字。

2.讀準文中使用的一些充滿生活氣息的詞語,讀準含輕聲和多音字的詞語。

3.默讀課文,找出表演前後我的心理變化的句子,並創設情境仿照寫一寫。

4.聯繫自己生活實際,體會演出的過程我爲什麼“一點兒也記不起來。”

5.學會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註。

教學重點:找出表演前後我的心理變化的句子,並仿照寫一寫。

教學難點:體會演出的過程我爲什麼“一點兒也記不起來。”仿寫一段心理活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13個字。

2.讀準文中使用的一些充滿生活氣息的詞語,讀準含輕聲和多音字的詞語。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

一、圖片導入,激發興趣。

課件出示(老虎的圖片)(課件出示2)

師:同學們都認識着這張圖畫嗎?

師:老虎有什麼本領?

(學生自由說。)

(師補全板書題目:一隻窩囊的大老虎)看到這個詞語,你一定覺得很奇怪,“窩囊”的老虎是什麼樣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個有趣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可以把你喜歡的內容多讀幾遍。

(生讀書,時間要充裕,使每個學生都能讀完)

師:(檢查讀書,瞭解讀書情況)誰來讀自己喜歡的內容?

師:剛纔讀了課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誰來告訴大家呢?(課件出示3)

出示提示語:我(誰)扮演一隻大老虎(幹什麼)結果演砸鍋了。

師小結:概括一件事要抓住主要人物、事情、結果。可以用上課文中的關鍵詞。

2.老師從課文中找了一些詞語,考考你們都讀得準確嗎?(分組出示課文中的詞語)(課件出示4)

演技 撤換 砸鍋 笨拙 逗樂 殷切 半晌 豁虎跳 撇嘴 頭罩 羨慕(易讀錯)

角色 四腳着地 直衝腦門 露臉 鬨堂大笑(多音字)(課件出示5)

窩囊 糨糊 虧得 窟窿 比劃 將就 打瞌睡(這組加粗字)(輕聲詞)(課件出示6)

接連不斷 唉聲嘆氣 垂頭喪氣 踱來踱去 通情達理(成語)(課件出示7)

3.哪些詞你覺得很有趣?因爲這些詞充滿生活氣息,你還能說幾個這樣的詞嗎?

4.哪些詞你不明白意思?先從課文中找出含這個詞的句子,讀一讀猜猜是什麼意思?換個別的意思相同的詞試試。

(生說,互相補充,教師相機指導。)

三、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分析記憶字形。教師要鼓勵學生開動腦筋記憶

出示生字“囊、級、露、角、羨、殷、豁、撇、黴、虧、哄、拙、砸”(課件出示8)

“囊”應讀一聲,不要讀成二聲;“角”是多音字,在“三角”中讀“jiǎo”,在“角色”中讀“jué”;“豁”應讀一聲,不要讀成四聲。

2.書寫指導。

出示生字“念、級、段、倆、練、褲、改、逃、虧、挖、堂、砸、鍋”(課件出示9)

指導書寫:“念、堂”都是上下結構的字,書寫時要中間寬一些;“級、段、倆、練、褲、改、挖、砸、鍋”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書寫時都是左窄右寬;段”的第一筆是撇,不要寫成橫。

指導學生按筆順規則寫字,並注意學生的寫字姿勢。

四、佈置作業,鞏固所得

1.熟讀課文。

2.把每個字認真寫三遍,同桌互相檢查糾錯。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課文,找出表演前後我的心理變化的句子,並創設情境仿照寫一寫。

3.聯繫自己生活實際,體會演出的過程我爲什麼“一點兒也記不起來”。

4.學會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註。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

一、複習字詞,掌握內容

1.聽寫詞語。(課件出示11)

班級 一段 兄妹倆 排練 連衣褲

改變 虧得 挖了 鬨堂大笑 砸鍋

2.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細讀課文,體會心理

1.(出示提示句)(課件出示12)學生根據事情的發展,邊讀畫出我心理活動的句子。

看着同班小朋友在臺上又唱又跳,我……

老師挑選演員分派角色的時候,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笑話我不會豁虎跳演不好時,我……

老師鼓勵我說演老虎不用豁虎跳時,我……

在老師指導我怎樣演老虎時,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還是笑話我不會豁虎跳,演得窩囊時,我……

演出時,我聽到臺下一陣鬨堂大笑時,我……

演完時,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又笑話我不會豁虎跳,我……

我至今還不明白……

2.請你用課文中的幾個詞語說一說演出前後我的幾次心理變化。

(板書:期待自信緊張不明白)

3.爲什麼演出的過程我“一點兒也記不起來了”,你有過緊張得的時候嗎?回想一下,你有過這種經驗嗎?

三、創設情境,仿寫心理

1.心理活動是指我們的心情和心裏的想法,故事中的小作者把自己演出前後的心理活動變化寫得豐富而生動。喜怒哀樂都是我們心情,你能說出一些表示心情的詞語嗎?兩字、三字、四字看誰說得多?(難過後悔快樂激動興奮得意美滋滋垂頭喪氣興高采烈……)

2.下面這些情況你遇到過嗎?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又會想些什麼?(說一說)(課件出示17)

試卷發下來了,我只考了86分,而且錯得都是計算題,我……

放學路上,我……媽媽做了許多好吃的菜,可我……媽媽問:“期中試卷發下來了嗎?考了多少分?”我……我慢吞吞地把試卷拿給媽媽,媽媽一看不禁皺起了眉頭,我心想……可沒想到媽媽看了我一眼,並沒有批評我,而是安慰我說:“這次沒考好不要緊,自己找找原因,爭取下次進步!”聽了媽媽的話,我心裏……

四、變換題目,開導作者

1.作者一直覺得自己演砸了鍋所以不開心,你覺得“我”真是一隻窩囊的大老虎嗎?誰能把題目改一改。你想怎麼開導“我”呢?(引導學生說:“我”是一隻可愛、有趣的大老虎,給大家帶來了快樂。)

2.生活中我們也會經歷許許多多有趣的事情,不論是高興的,還是難過的,不論是好事,還是傻事,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我們最美好的回憶。平時同學們要多留心生活,把生活中發生的點點滴滴及時記下來。

五、作業

寫讀後感或者寫自己親身經歷的這樣的事情。

四年級語文教案14

教學內容:

第一單元

1、古詩詞三首 2、桂林山水 3、記金華的雙龍洞 4、七月的天山

語文園地一

第二單元

5、中彩那天 6*萬年牢 7、尊嚴 8、將心比心

語文園地二

第三單元

9、自然之道 10、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11、蝙蝠和雷達 12、自然的啓示

語文園地三

第四單元

13、夜鷹的歌聲 14、小英雄雨來 15、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

16、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語文園地四

第五單元

17、觸摸春天 18、永生的眼睛 19、生命生命 20、花的勇氣

語文園地五

第六單元

21、鄉下人家 22、牧場之國 23、古詩詞三首 24、麥哨

語文園地六

第七單元

25、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26、全神貫注 27、魚游到了紙上 28、父親

的菜園 語文園地七

八單元

29、語言兩則 30、文成公主進藏 31、普羅米修斯 32、漁夫的故事

教學目標:

1. 讀懂三首古詩,感悟每首詩中描繪的獨特景色,體會表現手法。

2.通過自讀自悟,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3.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教學重難點:通過自讀自悟,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四年級語文教案15

教學要求:

⒈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⒉理解第1自然段的段式,會用"有的……有的……"練寫課間活動的一個場景。

⒊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⒋瞭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觀,體會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發熱愛祖國大自然的思想品德。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⒈讀課題。

⒉誰知道"泉城"指什麼地方?爲什麼人們稱濟南爲"泉城"呢?

二、聽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⒈輕聲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詞多讀幾遍,讀準字音。

⒉再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⒊默讀課文,聯繫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義。

四、檢查自學效果

⒈出示生字詞。

⒉認讀生字詞。

⒊重點理解下列詞語。

匯注 懸崖 晝夜 暄騰 晶瑩剔透 秋雨瀟瀟

⒋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師生評議

五、學習第一自然段

自由讀第1自然段,數一數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句告訴我們什麼?

這一段共有幾句話?(三句)

指名讀第一句。這一句告訴我們什麼?

默讀第二句,看看這句話共有幾個分句,從那幾個方面來寫濟南的泉水的。

出示:這些泉水有的白浪翻 ,好像銀華盛開,有的 晶瑩剔透 ,好像明珠散落,有的聲音洪大,聽起來如虎嘯獅吼;有的聲音低細,聽起來如秋雨瀟瀟。

指名讀這句話。(這句話有4個分句,前兩句寫泉的行,後兩句寫泉的聲音。)

作者爲了把泉的不同形態和聲音寫出來,用什麼詞連接的?(有的……有的……)

誰能用"有的……有的……"說一句話?

第二句話從形態和聲音寫出了泉水的美麗。

指導朗讀第二句。(一、三兩句聲音高些,二、四句聲音要低緩)

範讀,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

濟南72泉,最著名是哪些?

讀第三句。"著名"是什麼意思?(有名)

六、練習

⒈朗讀課文

⒉觀察學校課間活動的一個場面些一段話,用上"有的……有的……"

第二課時

一、複習

⒈讀第一自然段。

⒉問:濟南72 泉,最著名的是哪些?

二、繼續講讀課文

⒈學習第2自然段。

自由讀第2自然段,看看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話寫的什麼。

讀後回答。(第一句寫珍珠泉的位置,第二句寫珍珠泉池的大小,三四句寫泉水的樣子)

把描寫珍珠泉樣子的句子劃出來讀一讀。

出示:泉水從地下往上涌。

泉水從地下往上涌,像一串串珍珠。

這兩個句子那個好,爲什麼?

欣賞"在陽光的映照下,……彷彿有一隻神奇的手把他們擰到水面上來。"

"擰"是什麼意思?大家做做擰的動作。

指導朗讀。

小結:這一自然段具體寫了珍珠泉美麗、神奇的景象。

⒉自學第3,4自然段。

⑴出示學習要求。

①默讀3,4自然段。

②數一數每個自然段共有幾句話。

③五龍潭、黑虎潭分別在什麼地方?(用:"____"畫出來)有什麼的特點?

⑵學生自學。

⑶檢查:①看圖 ②填表

⑷學生練讀。

⒊學習第五自然段。

指名讀第五自然段。思考:趵突泉有什麼特點?找出描寫趵突泉樣子的句子。

"七十二泉之首"是什麼意思?

"差不多佔了大半公園"說明什麼?(泉池大)

那句話描寫了趵突泉的神奇景象?

欣賞"泉池正中有三股比水桶還粗的清泉,……如同三堆白雪"

看圖理解。

指導朗讀。

小結: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景觀尤爲壯觀。

⒋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朗讀全文

⒈總結。⒉朗讀全文。

第三課時

一、朗讀課文

二、指導背誦

⒈分段指導背誦。回憶每個自然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講什麼。

⒉練習背誦全文。

三、識記生字字行,知道書寫

⒈指名讀生字。

⒉記住字形。說說自己怎樣記住這些生字。

⒊指導書寫。

四、作業

1.抄寫生字

⒉抄寫詞語。

⒊組詞。

⒋背誦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