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5篇)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1W 次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5篇)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

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期末考試已完成,本學期的各項工作已畫上句號。爲了能從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也爲了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有所提高,在此,特對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做一個全面的、系統的總結與說明:

一、班級、學生說明

本學期我擔任的是四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與學生之間比較熟悉,管理較容易。從學生語文基礎上分析,優等生多,後進生也不少。

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1、少部分學生漢語拼音沒掌握,生字詞不過關;

2、閱讀能力普遍不高,朗讀水平較差,“唱讀”現象比較嚴重;

3、書寫馬虎,作業不夠認真。

二、具體工作

1、制定教學計劃。

開學前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本冊教材的編寫特點,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一套全面系統的教學計劃。教學計劃按照學校的統一時間安排,合理設定了教學進度。根據本冊教材的訓練重點,規定了總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形成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學會從內容提要中體會思想,分清文章主次;會聽、會說、會寫、會閱讀。對不同的課文明確了重難點。教學計劃使整個學期的語文教學在預定的安排下,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2、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

根據不同的課文類型與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程度,我安排了不同的教學方法。由於採用了不同的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利於用最簡單、最恰當的方法完成教學目標。

3、規範學生的學習習慣。

正確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有利於教學的實施,更有利於學生的學習。重點培養的學習習慣包括以下幾方面:

(1)課前預習,課後複習。每天放學時都爲學習佈置具體預習任務,並適時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新課授完,必要求複習。用小組長檢查,教師抽查的方法進行督促。通過一段時間,學生知道該如何預習了,也能自覺做到複習。

(2)正確的上課方法。“該說時就說,該聽時就聽,該寫時就寫”,上課時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學會聽課,學會做筆記。

(3)寫工整字,做規範作業。強調文字書寫的重要性,並適時進行寫字訓練與指導。統一規範作業格式。長時間的督促訓練,使學生的字越來越好,作業越來越規範、美觀。

4、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語文方面的弱點重點突破。

1、字詞記憶:從開學起,堅持對課文中的生字新詞進行讀寫、聽寫。

2、課文朗讀:課堂上用了大量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與指導。

3、閱讀:從平時上課到考試,刻意讓學生進行閱讀的訓練,多思考,多解決問題,提高閱讀水平。爲進一步攻破這一難點,也爲了增加課外閱讀量,每週安排一節閱讀課,專門進行閱讀訓練。

4、爲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採用了一些個性化的方法:每位學生都有一本摘抄本,將所學課文,課外閱讀中看到的優美詞句,喜歡的古詩詞,名言警句等進行摘抄記錄。提高學生對古文化的感悟能力,並進行記憶積累。

三、所取成績

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成績:

1、圓滿完成了開學前所制定的教學目標。

2、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有所提高。

3、學生的語言積累有所增加。

4、學生朗讀水平有了顯著提高,改變了“唱讀”的壞毛病,並且朗讀時能把握感情,有節奏,有停頓。

總之,當前新的課堂教學,應提倡靈活的教學,執教者必須做到胸有成竹“有課標、有教材、有學生”。課堂中做到形散神不散。用心與學生溝通,讓學生成爲老師的朋友。讓師生之間、家校之間能步調一致,爲着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2

《觀潮》是四年級上冊第一課,課文寫景爲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大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

本課我主要通過學生的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偉壯觀。如在讀、議、品的環節裏,我始終以學生自主學習爲主線,學生喜歡哪句我便導哪句,打破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模式,而改爲學生學,老師導,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教師主導性。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在訓練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

爲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服務。這堂課我還採用了錄音和錄像手段。首先播放江潮來時的錄音,有悶雷滾動的聲音,也有山崩地裂的響聲,讓學生想象,說說自己聽到了什麼,達到“入境”的效果。接着播放潮來時的錄像,第一次整體觀潮,對大潮先有感性認識;第二次結合有關語句相機觀看錄像,讓學生感受觀潮時的氣氛,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第三次讓學生邊看錄像邊背誦,既幫助學生理解,又能促進記憶。可以說,這節課的情境教學法落到實處,也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堂課略顯不足的是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氣氛跟平時的課堂相比還顯得不夠活躍,除了客觀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學感染力還有待於提高。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3

別忘了,和孩子握握手!

聽有經驗的老師上課,我們都能看到他們在課堂上給予孩子的關懷。特別是後進生。如一個微笑,一個信任的目光,一句鼓勵的話……孩子呢?他們充滿自信之餘,也會想到:老師是在乎我的.我要好好表現!

可我認爲除做到這些外,我們還應多和孩子握握手.讓他們在和老師握手的一瞬間,心中播撒自信的種子.

今天我上第18課《頤和園》時,讓全班孩子選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並說說理由.當讓孩子們交流時,大部分都能比較順利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可對於膽小而又想表現自我的孩子來說是比較困難的.這時他最需要的是鼓勵.我說:“老師也很喜歡這部分,也有自己喜歡的理由,可都沒有找到知己,真遺憾!我的知己在哪?”話音剛落,一隻小手慢慢地舉起來.孩子說:“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花又開了.我覺得那裏一年四季都有花開。我好像聞到了花香。”“我終於找到知己了.握個手吧!交個朋友!”我興奮地說。其他孩子情緒高漲,都有躍躍欲試的表現。接下來的時間這位“知己”比以往任何一節課都要專心.直到下課還跟在我身後,似乎還想說點什麼.我微笑地摸摸他的頭……

由此可見,我們不經意間的一個舉動,給予孩子的卻是無窮的力量!在孩子需要關懷、鼓舞時,別忘了和孩子握握手!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4

【教學目標】

1、瞭解我國生物科學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學實驗和科學研究的神奇作用,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及探索的慾望。

2、學習準確地用詞、形象地表達,初步學習說明文的基本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自主閱讀、自主探究,瞭解植物種子經過太空旅行後所發生變化、變化的原因及變化後的作用,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及探索慾望。

【教學難點】

探究種子變化的原因,領悟“魔力”一詞的深層含義。

【教學準備】

引導學生收集關於太空蔬菜、花卉的相關文字和圖片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鏡頭回放,激發閱讀期待

1、2003年10月15至16日,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讓我們一起重溫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觀看神舟五號飛船成功發射的錄像。

2、回憶鏡頭,想想這些科學術語你理解嗎?

第一組:

載人航天、神舟飛船、返回式衛星

你知道三者的區別嗎?簡介“神舟飛船”幫助理解。

這句話你能讀懂嗎?“在神舟五號飛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種子。其實,它們已搭乘過先前發射的神舟飛船和返回式衛星,算得上是航天旅行的老乘客了。”

欣賞句子,哪個詞用得特別準確?

補充資料:1987年我國開始在衛星上搭載植物的種子,先是蔬菜、糧食,1996年纔開始搭載花卉種子。

第二組:

宇宙射線、微重力、高真空

飛船裏的楊利偉和在地球上一樣吃飯、睡覺嗎?

(失重,即微重力;呼吸靠供氧──高真空。)

什麼是“宇宙射線”?讀這個小故事你能明白:美國“阿波羅”號的宇航員們飛上太空第一次看到了人類從未見到的宇宙奇景。他們看到了美麗的地球,看到了月亮的背面,但同時他們的眼睛也感到了不適。回到地球后,他們患了白內障。從那時開始,有39位宇航員已經患了這種疾病。科學家說,這是宇宙中的射線所造成的危害。宇宙射線是比原子更小的宇宙粒子,它們像子彈一樣射擊宇航人員的眼睛,使人的大腦產生錯覺,好像是看見面前不斷有閃光一樣。受到宇宙射線打擊後,人的眼睛被傷害的程度是很嚴重的。

3、預習課文了嗎?你知道“神舟五號”飛船上的特殊乘客是誰?經過太空旅行後,發生了哪些有趣的變化?爲什麼會發生這些變化?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飛船上的特殊乘客》,相信同學們能夠從課文中找到答案。

4、指讀、齊讀課文,梳理文路:

課文有六個自然段,開頭和結尾請全班同學讀,中間請四位同學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用一個詞語概醫這一段的內容。

讀後梳理,板書:

種子的變化、變化的原因、變化後的用途

二、探究課文,感受科學的魅力

1、出示中心句:

小小的植物種子經過一番太空旅行,好像獲得了“魔力”,可以有這麼多美妙的變化和神奇的用途。

聽說過“魔力”嗎?在什麼情況下用?

(童話中的魔鏡、魔法師的神奇力量)

你怎麼理解“魔力”?

2、自讀課文2~5自然段,看看種子經過太空旅行後,有了哪些“魔力”,自學、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⑴有哪些魔力?

產量高、品質好、生命力強(展示圖片:太空水稻、黃瓜、番茄、辣椒、花卉等)。

你能想象太空種子還有別的“魔力”嗎?

⑵這些“魔力”有什麼用途?

(食用、藥用、他用……)

綠色蔬菜、治病良藥、美化生活、綠化祖國……

⑶太空種子爲什麼具有這樣的“魔力”?再讀第3段,重點引導:

“在浩瀚的宇宙中,由於宇宙射線的輻射,由於處於微重力、高真空的特殊環境,使得一部分植物種子內部的遺傳物質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結合課文,你猜想一下可能有哪些微妙的變化?

如:外形、味道、顏色、營養、抗病性……

“科學家對經太空遨遊的植物種子進行選育,不斷地選擇優良的變異植株,淘汰那些不良的變異植株,並將優良的變異植株經過四代以上的培育,使其性狀穩定,最終培育成拳的太空品種。”

讀得懂嗎?變異植株什麼意思?

聯繫兩句話,說說太空種子的“魔力”來自哪裏?

大自然、科學。

三、回扣主題,激發探索慾望

1、再現中心句,齊讀:

小小的植物種子經過一番太空旅行,好像獲得了“魔力”,可以有這麼多美妙的變化和神奇的用途。

這是科學的魅力!

2、真正的“魔法師”是誰?

補充中心句:

真正的魔法師是聰明勤勞的科學家們,是他們的知識和工作創造出一個個奇蹟!

3、科學創造着一個又一個神話,科學改變着人類的生活。科學家們對太空的探索還在繼續,2007年,我國的“神舟七號”不但要上天,還要實現讓宇航員走出座艙、行走太空的目標!

4、課後作業:

未來的科學家是誰呢?是你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收集關於太空蔬菜、花卉、糧食的相關文字和圖片,設想出你心中的新產品,還要用一段話簡要介紹一下。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5

童話以其優美的語言,動人的故事情節深受同學們的喜愛,也正是因爲同學對童話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如何讓學生在感受到童話帶來快樂的'同時能更深入地理解童話以及其中蘊涵的道理顯得尤爲重要。本文堪稱英國作家王爾德的“完美之做”,揭示了快樂應該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深刻道理。

本文以巨人砌牆與拆牆後花園情景的對比,巨人砌牆與拆牆後態度的對比爲主軸展開故事情節。在教學本課時我從美麗又神奇的巨人的花園入手,讓學生從中感受花園的美麗,爲之後花園發生的一系列變化做好伏筆。在引導學生找出主線“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後進入課文的主導部分,引導學生找出“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以及“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的句子。學生通過對比,反覆的朗讀,邊讀邊想象畫面,使學生感受到巨人的花園冬天時的寒冷與冷清,巨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孤獨,以及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孩子加入花園後的春景。然後以“原來四季交替正常、景色美麗的花園,爲什麼巨人的加入會使花園產生如此大的變化”提問學生,引導學生找出巨人的所作所爲。通過想象巨人發火時的神態動作引導學生從“生氣、訓斥、叱責”的意思中感受巨人這三次發火是一浪高過一浪,指導讀出語氣,加深理解。再引導學生說出這是一個怎樣的巨人,最後揭示巨人終於明白的道理,讓同學隨着孩子們的歡笑聲一起進入這美麗的花園。

在揭示課文的道理之後再回過頭來引導學生髮現童話語言上的特點,讓同學體會到童話可以帶領我們去到現實不可能去的地方,生活中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在童話中也可以通過奇妙的語言展現在大家面前,從中進一步感受童話帶來的無窮魅力。

課堂教學是動態的,生成的,由於教學經驗的不足,在教學的過程中並不能得心應手。對於讀的部分讀得不是很透徹,尤其是描寫有孩子與沒孩子時花園的情景變化的內容,由於在時間分配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讀得不夠透,不夠深刻。另外內容的銜接也不夠緊湊,在請同學說出這是一個怎樣的巨人與接下來揭示寓意這一環節連接不夠緊。此外,教育機智發揮不到位,對於學生的問題處理得不太妥當,這些都是急需要改進的地方。當然促使課堂教學進展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斷虛心地向師傅或有經驗的老師指點迷經,借鑑好的教學經驗,再通過自身的努力與實踐,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實踐與反思中不斷成長。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6

《遊山西村》是一首古詩,作者陸游,是宋代著名詩人。這首詩描寫了山西村村民純樸的民風,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感悟。尤其是最後兩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爲千古傳頌的名句。

教學中,我要求學生讀了古詩之後,談一談自己對題目的認識。學生很容易理解:作者寫了自己到山西村遊玩的事。那麼,作者遊玩的高興還是不高興呢?我請學生自己讀古詩,根據自己的朗讀說一說自己的感覺。結果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認爲是玩得很高興;另一種認爲玩得不高興。

我沒有及早下結論,而是要求孩子們自己再次閱讀古詩,通過對詩中的詞句的理解,看作者究竟玩得高興不高興。

學生利用抓字眼的方法來學習前兩句:“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莫笑”就是“不要笑話”。我趁機追問:“這是誰說的話?”孩子們說:“這是詩人說的。”有的說:“這是村民說的。”我啓發他們想象:“當你在家裏招待客人的時候,會講一些什麼客氣話呢?”孩子們馬上頓悟:這是村民對客人講的客氣話。有的學生甚至爲我們模仿村民說的話:“不要笑話我們農家的臘酒渾,雖然不好看,可是味道很好。不信你們嚐嚐。”讀了這句,孩子們把村民們好客的熱情體會出來了。

“豐年”是豐收年。孩子們想象到:農村豐收了,臘月間就要殺豬宰羊,準備臘貨,到過年時一家人歡歡喜喜聚集在一起。甚至還有個孩子通過“雞豚”二字想到:這裏的雞豚並不僅僅指“雞”和“豬”,“雞”還代表了鴨、鵝那些有翅膀的家禽,“豬”還代表羊、馬、牛等一些家畜。這是我備課時沒有發現的。

學到這裏,我問孩子們:“你們覺得詩人在山西村玩得高興嗎?”這時,所有的孩子都認爲:玩得高興。我特意問開始認爲詩人不高興的孩子,他也同意了這種說法。

教學結束之後,我感覺這個教學片段是成功的。從這裏我感悟到:

1、“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這不應該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布魯納)”。當學生的認識沒有統一,或是沒有達到教師認爲的高度或深度時,教師不必端出正確的答案,更不必馬上肯定一方,否定另一方。教師此刻要做的是,將學生的答案擱置一邊,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通過對文本的深層次的閱讀,使他們自己感悟到文本中蘊含的情緒。此時,教師再稍加引導,學生的認識就會更加清楚。

2、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所營造的意境。課文中所描寫的情景,由於學生生活閱歷的限制,導致他們對文中的一些自詞句難於理解。出現這樣的問題,教師要通過恰當的辦法,或簡練的講解,或巧妙的點撥,讓學生走進文本,理解文本。例如,在理解“莫笑”這個詞語時,有的學生一度認爲是詩人說的話。然後我結合生活中小主人招待客人的情景,使學生悟到:這是主人——村民說的客氣話。接下來的理解就順利了。

3、當學生有了新的見解時,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的平臺。前面提到一個學生對“雞豚”的新見解。本來學生已經理解了“豐年留客足雞豚”的意思,可是這個孩子還是舉手要求發言。如果我當時拒絕了他的發言,那麼我們就不會聽到那獨特的見解了。

如果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可能會更好:

1、學生在學習古詩時,教師要教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方法。如:查字典理解詞語,小組討論體會詩句蘊含的情感,通過有感情的誦讀感受詩人的詩情。

2、誦讀方面不夠充分。例如在學習了前面兩句之後,我讓孩子麼讀出高興的語氣,部分孩子做到了,還有部分孩子們沒做到。但是爲了趕時間,沒有進一步要求孩子們誦讀。在朗讀時,沒有注意詩歌的節奏,而且誦讀的形勢比較單一,齊讀較多,個人讀較少。應該多種形式來誦讀:同桌互讀、師生合作朗讀、小組朗讀等。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7

根據本學期的教材特點,按照《課程標準》,比較圓滿地完成了本學期的教育教學任務,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有成功之處,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處,爲了認真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爲以後的教學工作打下基礎。現將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處

1、結合課文和“積累運用”,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學生對語言的積累。

2、根據新課程的教育教學理念,在平時教學中,做到了認真備課(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精心設計教案,按時批改作業,落實三維目標,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逐一分析每個學生的基本素質和接受知識能力的情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3、在教學中重視發展學生智力,加強學生思維的培養,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表達能力。結合“口語交際”和“習作”教學,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力。

4、重視課前的預習工作,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培養課前預習的習慣。

二、不足之處

1、全班有五分之三的學生比較努力學習,能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五分之二的同學學習處於被動狀態,學習不用心,理解能力差、記憶力差,學習用品缺少,家長忙於打工,不顧及孩子的學習生活,還要繼續做思想工作。

2、本班落後面較大,語文基礎很差,所以好多學生基礎知識也掌握不住,書寫速度慢、潦草,說話不通順,對作業不能按時完成。

3、現代技術教育手段的運用有待加強,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堅持繼續學習新課程的教育教學理念,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對不完成作業或不用心學習的同學重抓到底,要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8

品味語言,能提高學生的理解和欣賞能力,學生要有良好的語言運用能力現就應該有豐厚的語言積累,所以我把“感受作者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抄寫、背誦部分描寫生動的句子。”作爲本課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教學目標。

在學習“鵝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裏的淨角出場。”時讓學生抓住“大模大樣”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鵝走路“高傲”後,引導學生讀出鵝走路“大模大樣、從容不迫”的特點並引導學生背誦這個句子,做到積累語言。在學習第六自然段的“鵝狗爭食記”時讓學生選擇自己覺得最有趣的一句練習讀,抓住關鍵詞讀出畫面感並背下來。課堂中也安排了把句子補充完整,找一個寫得生動有趣的句子抄下來的練習。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得主動、紮實。課堂上能積極開動腦筋思考問題,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很多精彩的課堂生成,較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大多數學生能準確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的語言文字的魅力,在品味語言、積累語言方面有一定的收穫。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9

學生上課與老師配合還不是那麼密切,發言還不夠大膽積極,老師的熱情還不夠,作爲一個優秀的教師,要時時刻刻保持教學的熱情,不僅要用大量的時間來準備課,更要下工夫備學生,要做到因材施教,積極引導,不能讓學生的情緒影響自己。

如果老師提出問題更精確化,課堂效率會更高一些;如果讓學生學會在讀思中去自發的發現問題,老師將教得更輕鬆,學生學得更愉快;如果教學環節中細微處弘揚學生個性,教師大膽放開,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將會真正落到實處。今後我會努力彌補這些不足,爭取打造出使學生更喜歡的課堂來。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0

《去年的樹》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話故事,用樸實的語言講述了鳥兒和樹之間的真摯情誼。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中,我確立了兩個重要教學目標:1、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感受小鳥和大樹之間深厚的友誼,初步體會到誠信的可貴。

在教學中,爲了讓學生入情入境,我先感情朗讀調動學生的朗讀情緒。爲了更好地體會每一個角色的情感,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就是在教師,學生與教材之間的互動中展開的。而要想讀好課文,首先就要讓學生走進課文中的角色之中,體會每一個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學初始,我就逐步引導課文中小鳥的三次問話的語氣,讓學生們體會鳥兒和大樹分別時的難分難捨,小鳥尋找時的焦急與艱辛,是文章脈絡越來越明朗。這樣,漸漸的,孩子們走近了這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讀的感情基調。

課堂教學的高潮我設計在“鳥兒睜大眼睛,盯着燈火看了一會兒。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過的歌給燈火聽。唱完了歌,鳥兒又對着燈火看了一會兒,就飛走了。”

(1)補充小鳥與“大樹”的無聲對話。師:此時無聲勝有聲,小鳥和“大樹”正在進行着無聲的對話,請同學們說一說:鳥兒睜大眼睛,盯着燈火看了一會兒,好像在對“大樹”說:()“大樹”彷彿也在說:()唱完了歌,鳥兒又對着燈火看了一會兒,好像在對“大樹”說:()“大樹”彷彿也在說:()設計意圖:常言道,讀書的最高境界是“於無字處讀出字來”。我設計這一練習,先想像、再念讀,有機地把讀書與創造思維整合起來,這樣的擴展想象練習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和創新思維。(2)課文學到這兒,其實已經學完了,但是,作爲這篇美麗的文章的讀者,你還有什麼話要說嗎?想對誰說?交流(大樹、伐木人、作者等,引導說出多元、個性化的語言。如環保問題,奉獻話題等)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既爲學生創設了語言實踐的機會,又培養了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使文本主題得到了昇華,實現了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同學們暢所欲言,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

一堂課下來,我覺得兩個教學目標比較切實地完成了。學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課文中的詞句,並感受到小鳥和大樹之間的深厚情誼。但課後,我仔細想了想,認爲今後還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反思如下:

1、重視整體把握和時間的安排

對要進行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先進行估計,想想這一個步驟可能會用去多長時間,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會有意識的,有序地進行教學,保證教學內容的順利完成。

2、重視學生平時的朗讀訓練

學生的朗讀能力並不是一次課堂就能夠提升起來的,這些既要包括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同時也包括平時的積累,所以以後我還要更加關注學生的讀書情況。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1

本課重在與《白鵝》一課比較。在導入時,我就有意識引導學生對比兩隻鵝的形象;在體會白公鵝的特點時,我也抓住兩篇課文對鵝的步態的描寫進行比較;最後也把重點落在比較兩篇課文的寫作方法上。

當前的語文課堂強調“悟”,而這種“悟”往往只偏重於人文方面,重視作者情感的體會,而忽略了語言文字本身的特點,忽略了寫作特色的感悟。而詞語學習正是最基礎的語文。所以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把重點放在詞語教學上,重視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如“耀武揚威”一詞的理解,我引導學生想想每個字的意思,學生就體會到是“炫耀武力,宣揚威風”。我藉機引導學生注意這個詞語的構詞方法:這個詞語在構詞上有什麼特點?隨着我手的指點,學生明白了“耀”和“揚”意思相近,“武”和“威”意思相近。我再讓學生想象,“耀武揚威”是什麼樣子,從而體會詞語的感情色彩。

這堂課我較大的收穫:

一是課文插圖的利用。這堂課我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學生進行想象,這是這堂課中激起的一點火花;

二是對寫作方法的教學的體會。在《貓》和《白公鵝》兩課中,我都教寫作方法。兩次都是先讓學生找,但兩次都發現學生很難找到,最後都是我自己說了出來。經過這次課,我感覺到如果利用課件出示相關的句子,再讓學生進行體會,這樣沒有那麼抽象,從而可以降低難度。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2

《搭石》是人教版語文《課標》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教材的主題是──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愛。緊扣這一主題,這組教材編排了三篇精讀課文、兩篇略讀課文和一個語文園地。《古詩兩首》表現了朋友間真摯的愛,《搭石》體現了鄉親們純樸的愛,《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展現了愛的奇蹟,《卡羅納》詮釋了愛的真諦,《給予是快樂的》闡述了愛的哲理。我所執教的是《搭石》的第一課時。重點是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並從中受到感染、薰陶。難點是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小事讓我們感受到美的。課後靜心反思,感觸頗多。現將本節課教學反思如下:

在教學預設時,我着重從以下幾方面下工夫:

首先,着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注重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訓練。在課堂中,通過多種方式的讀,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通過自由的朗讀,思考、勾畫,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師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成爲文章中的角色,真正感受到家鄉人走搭石的美,家鄉人的淳樸善良,從而受到美的薰陶.

其次,在教學中我注重傳授學習方法,讓學生掌握學習規律。在詞句教學時,我不光引導學生了解意思,還提示理解方法,如把詞語放到句子中理解,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等,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再次,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追求三維目標(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達成。在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基本功綜合訓練的同時,我注重對學生關愛他人美好情感的薰陶和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比如在朗讀中潛移默化,在過渡語、小結語、激情語中滲透。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勤勞是美、助人是美、謙讓是美、和諧是美、美就在我們的心裏,只要我們奉獻了愛,我們的生活就充滿了美。

教學永遠是一項遺憾的勞動,雖然預設時考慮比較周全,但是真正教學時未必達到預期效果。靜心思索,感覺課堂中存在以下不足:借班上課,對學情瞭解不是十分清楚,因而不能兼顧優等生和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造成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有忽視的現象。

新課改的探究之路還很長,如何真正落實新課改的思想,是我今後教學思考和實驗的主旋律。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3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反思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能和大家一起研討古詩的教學模式,我感到萬分榮幸,在這兒,我要感謝我們學校領導給我的這次寶貴的鍛鍊機會,感謝局領導一次又一次的悉心指導,感謝四年級教研組的老師們給與我的支持和幫助,還要感謝在座的老師們給與我的鼓勵,這節課我執教的是四年級上冊《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是一首千古傳誦的名篇,重點是引導學生感悟詩歌的內容,品味古詩的意境,體會朋友間的情誼。這節課下來,我的總的一個感受就是:“怎一個情字了得!”大家都知道,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卻寄情於景,爲我們用語言文字描繪了一幅江畔送別圖,我自己在備課的時候,無數次的誦讀的時候,都被詩中情深深感動了,怎樣把這種情感傳遞給學生呢?劉勰曾經在《文心雕龍》裏說過這樣的一句話:“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所以在預設教學設計的時候,我是這樣想的:在感悟準備階段,讀懂詩題,整體把握情,在讀悟階段,想象意境,賞析詞句,體驗情,最後在感悟的形成階段,反覆誦讀體會情。從今天的課堂效果看,基本達到了預期目標,學生通過誦讀理解感悟到了詩歌的內容,通過品悟交流體會到了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有效達成了三維目標。我以爲比較突出的有:

一、注重多種形式的讀。

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還曾經說過:“學習語文主要是讀,聽別人讀,自己讀,七讀八讀,課文讀熟了,內容也就理解了。”所以,我還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默讀、朗讀、齊讀、引讀。做到讀有層次,讀有要求,讀有指導,讀有評價。以讀悟情,以讀入境。尤其是引導學生讀後兩句的時候,我創設情境發自內心的引讀,使學生不禁進入詩中意境,爲情所動,隨情而讀!

二、注重讓學生入情、入境地感悟。

本節課的教學我沒有停留在傳統教學中字、詞、句的解析,也沒有停留在讀、背等應付考試的知識點的掌握上,而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讓學生帶着獨特的個性色彩在生動感人的離別場景中讀悟結合,品味別意,感悟真情,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要讓學生從短短四句詩中去體會詩人的情感,感悟詩歌的意境,無疑是有很大的困難。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深入文本,超越文本,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動作、神情等,去再現這感人的“話別場面”。學生通過想象當時分別的情景,走進了詩句,走入了詩人的內心,品味到了詩人豐富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了兩位詩人濃厚的友情。

然而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課後靜靜地反思,覺得在初讀環節,還應再多找幾個學生讀讀,擴大學生的朗讀面;在學生想象朋友告別的情景時,還應再深入些,還應再多找些學生想象當時告別的畫面,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他們分別時的依依惜別之情,最後我想說,反思是爲了提高,展示是爲了做得更好,希望大家提出批評指正意見,謝謝大家。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4

課文《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是四年級上冊第二組的一篇選讀課文,課文主要是通過魏格納因爲觀察世界地圖而發現了大陸漂移說。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告訴學生要善於觀察,做一個善於觀察的人,科學真理就在我們身邊。

這篇課文的學習我用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講了課文中的生字詞和課文內容大意;第二課時主要將了魏格納是如何有這個發現的,以及從魏格納身上我們學會了哪些品質。但是在教學中,我發現,我怎麼講也不能將文章講透,講得學生無論從內容還是中心思想上面都理解透。但是,這是一篇選讀課文,道理上,我只要上一個課時就行,可是爲什麼我上了兩個課時還不夠呢?那麼這種選讀課文,我究竟要怎麼教呢?對此,我查閱資料,也請教了有經驗的老師,學會了很多。

一、《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3到4年級學生要“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選的課文不必要像精度課文講得那麼詳細,要不就不能分選讀和精讀,所以對於這一類的課文,只要掌握課文中要認、寫的生字詞,粗知課文大意即可。

二、怎樣讓學生粗知文章大意呢?我請教了有經驗的老師,從他們那裏得知,對於這樣的課文,可以提出一、兩個大問題讓學生思考,將這個大問題答出即可。例如《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一文,只要提出:魏格納是怎樣發現大陸漂移學說?即可,學生只要圍繞這個問題進行必要的討論,然後再稍作小結,這篇課文就可以結束。

三、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前讓學生學會通過工具書理解課文生字詞和難理解的詞語,掃清課文閱讀障礙。現在四(4)班和四(3)班的學生都沒有課前預習和自學的習慣,所以要對他們有一些硬性的規定,學新課文之前一定要對照字典或者《小學教材全解》來理解課文中生字詞。

以後的教學中,要分清新課標教學大綱,不做無用功。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5

《鳥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作品。新課依始,我由剛學過的課文入手設計導語:新學期開始,我們一起到浙江省的鹽官鎮觀看了“壯觀天下無”的漲潮景象,又到雅魯藏布大峽谷歷險,看到了許多奇妙的景色。今天咱們來個短途旅行,到廣東省內的新會市去看看“鳥的天堂”。“天堂”是個極美好的字眼,能夠引發人無盡的想象。所以讓學生以質疑的方式激發興趣。

本篇課文用語平實,讀起來卻優美動人,特別是幾個看似不經意的詞語,卻對理解課文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注意了““應接不暇”這個詞卻忽略了“不計其數、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照耀”等詞。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採用教師引導和小組討論、全班彙報的方式,讓學生學會抓住關鍵的字眼或語句來重現作者眼中的大榕樹。

而在學習第二部分,鳥的天堂鳥多的時候,我依然採用了討論的形式,學生似乎興趣不高,上起來有些吃力。有些部分看起來簡單,但不知道爲什麼學生那麼難理解,朗讀時感情也出不來。後來跟紀老師交流後,才發現我沒有適當的鋪墊來激趣。在這一部分,紀老師採用的是播放“百鳥朝鳳”的音樂,從而渲染一派熱鬧的場景,使學生有身歷其境的感覺。從鳥的歡叫聲感受到鳥的心情是愉悅的,生活得很自由很歡樂。由此感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