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秦兵馬俑》教後反思3篇

《秦兵馬俑》教後反思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5W 次

  《秦兵馬俑》教後反思1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本課時的重點就是聯繫課文內容,體會兵馬俑的類型衆多,形象鮮明。從而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和古代勞動人民無窮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教學《秦兵馬俑》一課時,我嘗試了以下的做法。默讀有利於學生不受外界干擾,靜思默想,與文本充分對話。咬文嚼字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學生在品味語言的過程中充分感受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增強了語感,豐富了語言積累,長此以往,有利於語文能力的提高。在個體學習的基礎上組織合作學習,使得每個人在小組交流的時候都有話可說,將合作學習落到了實處。傾聽別人的意見是合作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如果不注意引導訓練,合作學習的效果將大打折扣。從學生的發言可以看出,個體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效果非常明顯。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學中,教師及時抓住課堂上的有效生成,不留痕跡地讓學生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增強了學生的愛國情感。我想,秦兵馬俑的出土震驚了世界,被譽爲“世界第八大奇蹟”。它是秦文化的縮影,有着極高的歷史價值。我想,僅僅憑書上的介紹和幾張圖片要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肯定是不夠的。還應該利用一些教學資源,讓學生對秦兵馬俑有更多的瞭解。

《秦兵馬俑》教後反思3篇

  《秦兵馬俑》教後反思2

《秦兵馬俑》雖是一篇略讀課文,但是文章中有好多四字詞語,有不少詞語學生較難理解,雖然不要求學生字字都要求掌握,但是,如果光讀讀過去,會不會就如同秋風掃過一般,了無痕跡呢!

因此,這篇略讀課文我基本上成了精讀課文,讀詞,結合文本理解詞語含義。讀句子,結合看圖想象各個兵馬俑的特點,通過讀悟想象,揣摩作者是如何把這些兵馬俑的特點寫得惟妙惟肖,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體會文章中,把兵馬俑的神態結合作者想象的寫法,仿寫運用。看圖,說說寫寫其他兵馬俑的神態。讓學生猜猜分別寫的是哪個兵俑,學生寫得興致盎然,也頗有成效。

雖然,我用了兩節課的時間,來學習這篇略讀課文,雖然可能不合時宜,因爲現在對略讀課文如何上出略讀課文的特點來,忌諱把略讀課文上成精讀課文,但是,我覺得這樣的學習還是比較有效的。

  《秦兵馬俑》教後反思3

《秦兵馬俑》是一篇狀物類散文,在課堂上,我努力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嘗試:

一、字詞教學和課文內容的聯繫

四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生字詞的讀寫完全可以在預習時自己解決。我覺得,課堂上應該把重點放在詞語意思的理解上,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這樣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學生對詞語的意思理解得會更加深刻。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了三個詞語“舉世無雙、享譽世界、絕無僅有”。首先,我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作者對兵馬俑的高度評價和讚美,學生很快找出了含有這三個詞語的句子,讓學生從字面上理解了詞語的.意思。然後,讀課文,看看課文的哪些描寫讓我們感受到兵馬俑的“舉世無雙、享譽世界、絕無僅有”。這樣,把詞語的教學和課文內容緊緊聯繫在一起。其實,課文的每一個自然段的描寫都可以感受到兵馬俑是“舉世無雙、享譽世界、絕無僅有”的,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直到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對於長句子和難讀的段落,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這樣,把原本枯燥的字詞教學和機械的檢查朗讀,變成了趣味盎然的求知過程,既達到了教學的目的,又使學生學得輕鬆快樂。另外,抓住含有這幾個詞語的句子三次震盪,使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一次次朗讀中得到昇華。

二、課內與課外的聯繫

常常說:“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語文的外延就有多大。”“生活處處皆語文”。我們如何樹立一種大語文觀,把課內與課外聯繫起來呢?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也做了一些嘗試。秦兵馬俑的出土震驚了世界,被稱爲“世界第八大奇蹟”。它是秦文化的縮影,有着不可估量的歷史價值。教學目標中說要憑藉具體的語言文字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我想,僅僅憑書上的介紹肯定是不夠的。要想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就得對兵馬俑有更多的瞭解。因此,我引導學生收集了大量有關秦兵馬俑的資料。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到用兵馬俑殉葬的原因,從兵馬俑的製作工藝到它與漢兵馬俑的區別……他們有的帶來了介紹兵馬俑的碟片,有的帶來了兵馬俑的圖片,有的帶來了百科全書……看來,學習〈秦兵馬俑〉讓他們情緒高漲!他們已經把課堂上被動地接受變成了主動向課外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