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五年級上冊《狐狸和葡萄》教後反思

五年級上冊《狐狸和葡萄》教後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8W 次

  《狐狸和葡萄》教後反思之一

今天,我講的是《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和葡萄》這一課。上完這節課,讓我受益匪淺。我也在不斷地反思着這一課。

五年級上冊《狐狸和葡萄》教後反思

《狐狸和葡萄》這則寓言選材生動,篇幅短小,寓意深刻,符合小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學生喜歡聽,喜歡讀,理解起來難度不大。關鍵是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加深理解,昇華認識。這樣學生腦海中積澱的就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一個抽象的道理,而是一份事實在在的收穫。

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先初讀寓言,抓住故事中的主要情節:狐狸想吃葡萄嗎?狐狸想什麼辦法吃葡萄?狐狸吃到葡萄了嗎?結果怎樣?然後引導學生細讀寓言,先圈畫出描寫狐狸言行舉止的語句,再細細地研讀每一句,抓住關鍵詞來展開想象狐狸的表情、動作、話語等。例如狐狸會想盡辦法吃葡萄,於是我就讓學生聯繫上下文進行合理想象。學生興趣來了,盡情地交流:

有的學生說:它先助跑一段路,然後猛地跳起來,但卻失敗了。

有的學生說:它拿來一根棍子去敲葡萄,可葡萄架太高,還是不能夠着。

有的學生說:它用向葡萄扔小石子,可它的瞄準水平實在太差,一個也沒有砸下來。

還有學生說:它去爬葡萄架,可支葡萄架的棍子太細太軟,它的爬樹的本領又不行,幾經努力還是失敗了。學生的想象力讓我欣喜,然後我再讓學生體會狐狸此時的心情,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有了前面充分的理解作鋪墊之後,故事的寓意學生自然而然就說出來了。 理解最後一句含義時,我引導學生從身邊的人所說的話,所做的事中再次談了自己對寓言的理解。

整堂課學生的表現讓我刮目相看,學生說得有理有據,而且從中還學會了自己讀書、看插圖想象等。由此讓我知道了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知識的獲得,還是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發展;無論是情感、意志的培養,還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須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不斷探究。教師無法代替學生讀書,也無法代替學生分析思考,教師既不能把知識生硬地灌輸到學生的頭腦裏,也不能把思想觀點移植到學生的頭腦中。只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自主性和獨立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才能促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思想方面取得進步,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真正從學生的學出發,爲學生主動、自覺地參與學習創造條件。

  《狐狸和葡萄》教後反思之二

《狐狸和葡萄》這則寓言講一隻飢餓的狐狸看見葡萄架上“垂下幾串成熟的葡萄”,“饞得直流口水”,“他想盡了各種辦法去夠葡萄,但是卻白費勁”,於是說:“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以這種阿Q似的“精神勝利法”來安慰自己吃不到葡萄的無奈與失落,給自己無能爲力去做好這件事來找藉口。

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先初讀寓言,抓住故事中的主要情節:主人公是?講了怎樣一個故事?然後引導學生細讀寓言,先圈畫出描寫狐狸言行舉止的語句,再細細地研讀每一句,抓住關鍵詞來展開想象。做到:讀着文字,如見其形,如聞其聲,如感其情。再畫出文中最富深義的句子,聯繫自己的生活來談理解與體會。在理解最後一句含義時,我引導學生結合生活中的.事例來闡述,學生說得也不錯。

整堂課,學生思維活躍,想象說話時語言也不乏精彩。由此我想,最好的語言訓練還是應該在課堂裏,抓文中訓練之點自然展開,激發學生表達慾望,這樣做比生硬的習作訓練要有情有趣得多。這種與理解課文緊密結合的想象與說話練習讓人感覺既輕鬆又有趣,既紮實又有效,長此以往,學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說話與寫作能力一定會得到顯著的提高。

  《狐狸和葡萄》教後反思之三

學習這個故事時,我充分讓學生展開想象,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寓言故事,如學習《狐狸和葡萄》時,我先讓學生用上合適的詞描述圖中的葡萄。學生說出了許多的詞,如晶瑩透亮的葡萄,一串串黑得發紫的葡萄;一串串如瑪瑙般的葡萄……由此可以想象葡萄成熟了,一定十分好吃,難怪狐狸看到葡萄兩眼就放光了。隨後,我又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再次交流,狐狸會想出什麼方法去摘葡萄。有學生說:“它會踮起腳尖往上夠。”有學生說:“它會舉起前爪,拼命向上抓。”有學生說:“它會拼盡全力往上跳。”有學生說:“它會找竹竿砸葡萄……”可這一切都沒有作用。學生很快就理解了無能爲力的意思,也看到了狐狸的虛榮心和愛面子,最終無可奈何地放棄。學到這兒,學生也理解了本則寓言的寓意:有些人無能爲力,做不成事,卻偏偏說時機還沒有成熟。他們從身邊的人所說的話,所做的事中再次談了自己對寓言的理解。狐狸其實就是一種阿Q精神勝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