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晏子使楚教案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晏子使楚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7W 次

教學目標: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晏子使楚教案

1.會寫18個生字,會認8個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2.理順文章脈絡,學習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3.揣摩人物的內心,體會晏子語言的妙處,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瞭解背景,初識晏子。

導入:上節課,我們結識了楊氏之子這位小朋友,感受了一個九歲孩子的聰慧。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歷史上的大朋友。他生活在距今兩千多年羣雄紛爭的春秋時期,此人曾做過齊國的宰相,他有個特點――身材矮小(據古書記載,此人身高五尺,相當於一米四左右。舉例),但是此人有一大特點——非常聰明,能言善辯,口才極好,經常被派到其它國家執行外交任務,幫助齊國解決了許多外交上的爭端。他就是“晏嬰”,人們都尊稱他爲“晏子”。(說明“子”是古代對有學問有貢獻的男性的尊稱,比如:孔子、孟子等。)

(板書:晏子)

(說起晏子,他還有很多很多的故事,都收錄在一本書裏了,同學們可以去看《晏子春秋》)

晏嬰被稱“晏子”呢?他肯定也有與衆不同的地方。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就是寫晏子出使楚國的故事。(板書:使楚)

好,請大家一起齊讀課題:晏子使楚。(“使”是什麼意思?課題又是什麼意思呢?意思:晏子出使楚國)。

是啊,今天啊,晏子受齊王的派遣隻身出使楚國,爲了能及時瞭解他出訪的情況,來,現在我們就出發吧!把課本翻到50頁,跟隨晏子出使楚國!

二、初讀感知,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要求:

(1)根據拼音,讀準生字詞的讀音,把課文讀通順。

(2)想一想這個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分別是什麼?按起因、經過、結果給課文分成三個部分。

2.檢查自學情況

(1)生字新詞

晏子 春秋 乘機 敝國 大夫 大臣 囚犯 盜賊 侮辱 規矩 淮南 柑橘 枳 笑嘻嘻 面不改色 安居樂業(板書在小白板上)

讀準字音;質疑問難,強調“敝國 大夫”的意思,並指導“臣”和“敝”的寫法。

解疑後,請同學們再齊讀一遍。

(2)整理脈絡

起因(1、2):楚王想侮辱晏子。(指名讀“起因”,強調“乘機”的讀音。濃縮成一個詞表達(侮辱))

經過(3、4、5): 三次鬥智

結果(6):楚王尊重晏子 指名讀“結果”,也濃縮成一個詞表達(尊重)

(3)概括主要內容

(同學們剛纔讀課文,我們不僅把字音讀準了,而且還讀出了這篇課文的大意,還理出了這篇課文的思路和脈絡,那麼,你們能不能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這樣的順序來概括一下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提醒:板書的脈絡圖是最好的提示)

總結:(主要內容:春秋戰國時期,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巧妙回擊,最終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晏子最終維護了國家的尊嚴。)根據上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可以根據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來概括。當然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辦法有很多:還可以從課題入手,把它拓展成一句話;還可以把段意疊加起來;還可以抓住故事的主要要素,比如說人物、時間、地點等;那麼這些方法,我們在今的教學中還進一步學習)。

你看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理清了課文的脈絡,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現在請大家注意看文章的起因和結果。楚王想侮辱晏子是這個故事的因,不得不尊重晏子是這個故事的果。我們說:有什麼樣的因,結什麼樣的果,可是我們來看,有了這樣的因,卻沒有這樣的果,而且侮辱和尊重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爲什麼短短的時間內楚王的態度有這麼大的變化?在事情經過中到底發生了什麼,在晏子的語言中又隱藏着怎麼樣的智慧,帶着這個問題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課文,一起讀課文的第3自然段。(我們想想,晏子出使楚國就是使節,到別的國家去訪問,理應受到尊重,但是這楚王第一次就讓晏子受到難堪,什麼難堪啊?--鑽狗洞),一起來讀一讀第3自然段。

三、再讀課文,走近晏子

1 . 研讀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一回合較量(第3自然段)

(1)找出能體現晏子智慧的句子,並在旁邊作上批註(師巡視:有的同學並沒有急於動手,而是把課文讀了一遍又一遍,有些同學,思考已經成熟了,便開始奮筆疾書了,每一種讀書的方式都是一種智慧的體現。誰願意和同學們分享你的讀書成果?)。

提示:從語言和神態兩方面來找。

神態:看了看(說明晏子反應敏捷)

語言:自由朗讀晏晏子說的這句話,你認爲晏子反駁的話中哪一句最有殺傷力。(讓學生自由說理)

轉折點: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由狗洞推想到狗國,向楚王質問:楚國到底是個怎樣的國家?

言下之意就是: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如果要我從狗洞進去,那麼(楚國是狗國)(讓學生明白:晏子這種巧妙的回答是借力打力,將計就計)

(2)我們一起來思考一下,當時晏子爲什麼不把話說透呢?如果晏子不採用這種說話的方法,而採用最直接的回答方式,該怎麼說? 想想這兩種反駁的方式哪一種好?爲什麼?(討論、悟理)

(一個人說的話要和身份相稱,晏子是外交官啊,作爲大使說話既顯得彬彬有禮,又讓楚王不得不打開城門迎接,綿裏藏針)

(3)晏子面對楚王的侮辱,他又會怎樣對接待的人說這番話呢?請選擇合適的提示語,然後讀一讀,說說你爲什麼這樣選擇? (怒氣衝衝地 心平氣和地 不卑不亢的 冷靜地)。

總結:是啊,面對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只有冷靜的反駁,不卑不亢地把侮辱還給楚王,才能維護自己和齊國的尊嚴,又不傷了兩國的和氣,讓我們一起冷靜地、不卑不亢的讀讀晏子的反駁。

一起用不卑不亢的的語言來朗讀。

(4)接待的人把話傳給了楚王,楚王聽了只好??(指導引讀)

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哪一個詞語集中體現了楚王毫無辦法(只好)。

(5)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讓我們再次讀讀第3自然段,領略晏子的智慧和勇氣!)

結語:同學們,剛纔我們通過對第一次鬥智的討論,知道了晏子的語言特別巧妙,它是一種借力打力、將計就計。正是因爲楚王想侮辱晏子,被晏子的智慧搞得反受其辱,而晏子不辱使命,維護了自己和國家的尊嚴。那麼在接下來的兩次鬥智中,他有更加精彩的對白。讓我們下節課繼續期待!

課文拓展:

有一天德國大詩人歌德在公園裏散步,正巧在一條狹窄的小路上碰上了一位反對他的批評家,那位傲慢無禮的批評家對歌德說:“你知道嗎,我這個人是從來不給傻瓜讓路的,”機智敏捷的歌德回答說:“而我卻恰恰相反。”說完閃身讓路。

你理解他說話的妙處了嗎?

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

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搬起大舌頭—砸自己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