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蘇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教案大綱

蘇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教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3W 次

蘇教版國標本一年級下冊“單元練習”中的“學習字詞句”板塊是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設計的。與過去的練習相比,其功能有所變化。原來的單元練習主要是複習鞏固單元的語文知識與技能;新的“學習字詞句”板塊,其功能有所擴展,如探究的功能,遷移的功能,鍛鍊手腦並用的功能,與其他課程融合的功能,多方面運用語文教育資源的功能,等等。這個板塊最主要的特點便是體現了以兒童爲本的理念。爲了幫助老師們教好這個板塊,現就設計思想和教學建議作一些說明。

蘇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教案

首先,這一板塊的設計體現了以兒童爲本的理念

過去的語文學習是以應試爲標的,因而其練習的設計是圍繞着試卷轉的,其特徵是繁瑣、機械、追求所謂的“標準答案”;即使學生的答案是正確的,若是與“標準答案”不合,也不能給分。學生被視爲應試的機器,只能應命做題,毫無自主性可言。

《語文課程標準》裏說:“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本着這一理念,題目的提示語就跟過去不同:它不是居高臨下的指令性語氣,而是“蹲下來看孩子”,以兒童的大朋友的語氣說話。或啓發,或激趣,或鼓勵,或期待,使兒童感到親切、新奇、有趣、自信、如坐春風。如“瞧,一幅文字畫!你一定能看得出是哪幾個字。”“先加上標點,再分角色讀一讀。你們一定能讀得很棒!”

《課程標準》認爲,學生學習任何知識都是一個自我建構的過程。也就是說,學生獲得的任何知識,都是他們自主地能動地生成、建構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塑造而成的。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練習時,要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進行自我體驗,從而獲得有關的知識與技能。如讓兒童學習“咕咕咕 嘰嘰嘰 喵喵喵 呱呱呱”等象聲詞,就要求兒童“亮開嗓門兒學學”。兒童很喜歡小動物,很喜歡學小動物叫,這是兒童的天性。讓他們自己去叫一叫,不僅能激發學習興趣,而且加深了對象聲詞的體驗。又如,要求兒童給幾個句子加上小動物的叫聲,然後再讀一讀。“夏天的夜裏,可以聽到青蛙在池塘裏──地叫。”先不加小動物的叫聲讀,再加上小動物的叫聲讀,兩相比較,兒童就能感到加上後句子顯得更生動。又如“練習2”有一段描寫春天景色的話:“春風吹綠了小草,吹開了杏花。蝴蝶在花叢中飛,魚兒在小河裏遊,青蛙在池塘邊跳,小朋友在草地上跑來跑去。”其提示語是:“春天多美呀!快把春天的美讀出來吧!”兒童看看圖,再讀讀文,展開想象,體驗一下春天的美,這樣就能讀得有聲有色。

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是個性化行爲。每個學生的學習起點不同,興趣愛好不同,思維特點不同,因此對同一個問題的回答也有可能不同。以此爲出發點,有些練習的設計是開放的,其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如,“練習3”有一題是讓學生認識各種汽車的功能,除了要學生說一說消防車、救護車的用處外,還要求說一說:──車是用來一的。學生可以少說幾種,見識多的孩子能說多少說多少。這叫做下要保底,上不封頂。

二是注重語文能力的綜合與實踐

語文實踐活動是一種綜合性的活動,主要反映在字詞句學習的綜合,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知識、能力與情感的綜合。

練習的設計採用了板塊式,基本上一個板塊反映了一個方面的題材,其中既有字詞的練習,也有句子的練習,並注意到知識、能力與情感的綜合。如“練習7”,是用9個古代的文字組成的一幅文字畫。讓兒童先認一認,再在田字格里寫相應的漢字。然後鼓勵兒童將文字畫改畫成風景畫,並塗上顏色。還要求他們發揮想像,把自己畫的畫介紹給小朋友聽。學生完成這項作業,不僅鞏固了已有的語文知識,還鍛鍊了寫字、口語交際的能力,而且體會到了漢字的優美與有趣,激發了兒童對漢字的熱愛。

學語文,還要注意課內外的結合,和學生生活的結合,以及與其他課程的融合,以促進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口耳手腦並用,知行統一。

練習設計儘可能反映兒童所熟悉的生活,並向其他課程延伸。如要求兒童認識所學的幾門功課,認識各種汽車的功能,認識幾種動物的棲息環境等。

練習的設計注意到知識與技能的遷移,如第五單元是識字單元,學生在本單元裏學過了轉轉盤識字,在單元練習裏則設計了遷移性的練習:“轉轉盤識字可真有意思,你能用這個方法再識一組字嗎?”讓學生以“丁”字爲字根,用轉盤轉出“燈、盯、釘、叮”等字。通過這種形式的練習,學生就能舉一反三,利用形聲規律大量識字。

三是注意激發兒童的探究興趣

《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初步具備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和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發現有層次高低之分。我們要求學生髮現解決的問題是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我們要求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目的,不是要求他們馬上就去搞發明創造,而在於讓他們從小養成探究的習慣,爲今後的發展打好基礎。

練習設計注意激發兒童的探究興趣,讓他們自己有所發現。如,“練習4”:“爲什麼表示動物叫聲的字多是口字旁?你還能找出一些口字旁的字嗎?”又如要求兒童認識文字畫,其中有的古文字以前見到過,如舟、石、燕等,也有一些是沒有見到過的,如日、山、水魚、木等。這就要求兒童根據古文字所象之形加以想像、猜測,從而有所發現。

這部分練習,教師應如何教呢?

一、更新理念

有一些老師面對新的練習形式感到困惑:原來那些熟悉的練習形式,如看拼音寫字、比一比再組詞、選詞填空、改病句(實際上是人造病句)等,怎麼都沒有了?這種板塊式的練習怎麼教?也有的老師說:做這樣的題目,能應付考試嗎?老師們的這些想法是可以理解的。長期在應試教育的軌道上運行,乍一改教這種新的練習,自然是不大習慣,不大適應。當一個新事物突然來臨時,誰能一下子就適應呢?這不要緊,只要我們認真領會課程改革的精神,注意更新理念,吃透這種綜合性練習的設計思想,經過一個階段的磨合與探索,就能夠使兒童在學習知識、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從而嚐到課程改革的甜頭。這好比穿慣了舊鞋子,乍一換上新買的名牌皮鞋,會感到夾腳,總覺得不如舊鞋子穿着舒服。但是你堅持穿下去,用不了多久,就會感到還是新鞋子好。這就叫做“穿新鞋效應”。

有的老師擔心這樣教難以應付考試。其實,課程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課程評估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自應同步進行改革。據我所知,目前各個試驗區都在研究評估改革問題。我們教材編輯部每個學期都要研製相應的試卷,供各試驗區參考、選用。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相信,這個問題一定能夠得到解決。

當然,也不是說過去的練習形式一無是處,有一些對於鞏固學生的語文知識有用的題目還是可以讓學生做做,但分量要適當,不要加重兒童的課業負擔。

二、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激發兒童學習動機最現實、最積極的因素。該板塊練習的設計注意到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不少練習都是很有趣的。如學習象聲詞讓兒童亮開嗓子學學,讓兒童通過連線的方式爲小動物找家等,都是兒童喜聞樂見的。然而,爲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我們在教學時,還可結合你的教學實際進行二度創造。如教學“練習5”,可以先佈置兒童在家長的幫助下,做一個小轉盤。上課時讓兒童邊轉轉盤邊學字,這樣學孩子會感到更直觀,更有趣。教兒童唱包含這個字族的兒歌,可以一邊擊鈴鼓一邊唱,還可以加上一些動作。

教學時,要兼顧到認知水平有差異的學生。要因人施教,分類要求,使每個學生都感到學習特有趣,並能在各自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三、注重實踐

注重語文實踐活動是該板塊的主要特點。學習字詞句,既要動筆、動口,又要動手。如結合認識汽車,可以帶學生到馬路邊看看來來往往的汽車,說說它們是幹什麼用的。結合認識所學的幾門功課,自己動手做一張課程表。教學有關居室、傢俱、擺設的詞語,要求兒童做成卡片貼在相應的地方,以幫助他們記住生字詞;並向同學介紹一下自己的臥室裏有哪些傢俱、擺設。結合給小動物找家,可以到大自然裏觀察,看看哪些小動物住在哪裏,再跟全班的小朋友來交流。《課程標準》說得好,“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教學時,我們一定要鼓勵兒童認真去說、去寫、去做,使他們在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鍛鍊自己的語文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