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S版一年級語文《陽臺上的小鳥》教學設計

S版一年級語文《陽臺上的小鳥》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3W 次

課文寫的是一隻小鳥在陽臺上躲雨,便阻止媽媽到陽臺上收衣服。整篇課文語言親切,感情自然真摯,適合兒童閱讀。

S版一年級語文《陽臺上的小鳥》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瞭解“我”對小鳥的所作所爲,體會“我”對小鳥的愛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和諧。

2、教育學生向文中的“我”學習,用愛心保護動物。

  德育滲透點:

1、通過“我”保護小鳥的做法,讓學生感受文中所流露出人們對動物的愛心,以及人與人之間互相友愛的美好品質。

2、教育學生多一份愛心,給生活上、學習上有困難的人多一點幫助。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體會“我”對小鳥的愛心。

  教學難點:

以讀代講,讀中感悟文中人們對動物的愛心,以及人與人之間互相友愛的美好品質,教育學生多一份愛心,給生活上、學習上有困難的人多一點幫助。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直入主題。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課文講一隻美麗的小鳥,在雨絲裏飛來飛去,最後停在一家陽臺上。現在,你們想知道主人是怎樣對待小鳥的嗎?老師和你們一同到主人家去看看吧!

【設計意圖】遵循巴班斯基提出的課堂教學過程最優化原則,已有第一課時作鋪墊,本課時在導入階段宜簡潔明瞭。

二、引導理解,共同學習

1、自主學習

(1)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音讀準,圖文結合,邊讀邊想:這是一隻怎樣的小鳥?它爲什麼停在陽臺上?小作者是怎麼做的?

(2)四人小組互相交流,練習說一說。

(3)反饋,指導學生把話說完整。

【設計意圖】上節課已初讀課文,自由讀課文是爲了鞏固生字詞,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逐漸養成獨立閱讀課文的習慣,同時也無意中訓練了學生說話。

2、讀文感悟

(1)學生齊讀第一、二自然段,小作者看到的小鳥是什麼樣的?

(學生找有關的句子,並畫一畫。)

【設計意圖】給學生設定讀書的要求或目標,避免了一種放羊式無收穫朗讀。

(2)教師出示句子

它用尖尖的小嘴,梳理着身上溼漉漉的羽毛。

教師:小鳥沒有被淋溼前是什麼樣的?現在是怎樣的?

(抓住重點詞理解:美麗梳理溼漉漉羽毛,板書:溼漉漉)

教師:看到身上溼漉漉的小鳥,小作者是什麼心情?你從哪兒看出來?

(學生小聲讀第二自然段找有關的句子,並畫一畫,然後回答。)

教師出示句子:我在一旁悄悄地看着它:“啊,可憐的小鳥!它肯定是迷了路,找不到自己的家了。”

(學生回答)

學生1:小作者對小鳥產生了憐愛,悄悄地看着,生怕驚動小鳥。

(板書:悄悄地看同情地想迷路)

教師:這兩句話該怎麼讀,誰來試試看。

(指名試讀,師生評議,如果學生沒把握基調,教師就範讀,帶動學生進入角色,讀出感嘆的語氣,讀出小作者對小鳥的同情、關愛。)

(3)學生個性化有感情地朗讀第一、二自然段,激活內心世界。

【設計意圖】在一年級下學期學生具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只要稍加指導,對淺顯的課文比較容易讀懂。放手讓學生抓重點詞段理解課文,通過小鳥前後的對比,激起學生對小鳥的憐愛,體會作者的情感,逐步培養閱讀能力。

(4)教師:正在這時,媽媽要去陽臺收衣服,怎麼辦呢?

①學生自由小聲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說說小作者是怎樣做的。

②學生個別反饋。

學生1:小作者拉住媽媽。

學生2:小作者用手指了指陽臺,讓媽媽發現在陽臺躲雨的小鳥。

學生3:小作者輕聲和媽媽說話,生怕驚動小鳥。

③教師出示句子

我連忙拉住媽媽,用手指了指陽臺上的小鳥,輕輕地說:“媽媽,小鳥在躲雨,別嚇着它。”

教師:誰想讀一讀這句話?

(指名學生讀,強調其他學生聽出什麼。)

【設計意圖】低年級學生要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是課程標準的要求。指名學生朗讀,如果朗讀不到位,師生有了提出意見的現成例子,如果朗讀精彩,起到範讀作用。

學生4:我聽出了“連忙”讀得重又快,可看出小作者非常着急,萬一媽媽驚動小鳥,小鳥飛走就被雨淋。

學生5:我聽出“輕輕地說”讀得輕些,才能體現小作者對小鳥的愛心。

(教師板書:連忙拉住輕聲說)

教師:躲雨的小鳥如果發現有人在看它,它會怎麼想、怎麼做?

(教師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說一說。)

【設計意圖】學生的內心想法和小作者實際行動對比,更體現小作者對小鳥的關愛。

教師:是啊,小作者多麼有愛心,讓我們有感情地讀一讀這句話吧!注意重音。

(同桌互讀互評,做到有感情地朗讀。)

【設計意圖】小作者由從旁邊“悄悄地瞧”,“充滿同情地想”,再到“輕輕地阻止媽媽”,生怕媽媽驚動小鳥,這幾種神態和心理的變化,通過聽讀、範讀、齊讀,就不難體會小作者非常愛鳥這份情感。

④教師:媽媽是怎麼做的,“笑着點了點頭”是在告訴小作者什麼?

(引導學生體會媽媽對小鳥的關愛,對小作者的支持。)

⑤小組比賽有感情地朗讀第三、四自然段,教師適當評價,體會小作者和媽媽都是極有愛心的人。

【設計意圖】創設有感情朗讀比賽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性,增強愛心情感。

(3)教師:雨停了,陽臺上的小鳥要飛走了,它是怎樣和小作者告別的?

①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②指名反饋。(拍了拍翅膀,歡快地叫了幾聲,“噌”地飛走了。)

③教師:小鳥拍翅膀是要表示什麼?歡快地叫像是對小作者說什麼?

④學生扮演小鳥,引導體會小鳥對小作者的信任與感激。

⑤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五自然段,讀出小鳥的歡樂以及小作者對小鳥的依依不捨。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多給動物或人多一點關心,自己也會感到快樂。

三、情感昇華,總結體會,滲透愛心

1、教師:一隻美麗的小鳥停在陽臺上躲雨,如果你看見了,你會怎麼做?

學生:我會很高興逗它玩。

學生:我會把它嚇跑。

學生:我會把它捉來關在籠子裏。

教師:把它關在籠子裏它媽媽該有多着急呀!可是小作者不是這樣做,你覺得小作者怎麼樣?你喜歡他嗎?

學生:小鳥被淋溼了,飛不起來,遇到了困難,小作者同情它,幫助它,小作者比我們做得好。

學生:小作者很有同情心和愛心,知道要關愛動物。

教師:你們說得對,我們要同情弱小,給予一些幫助。那麼,在生活、學習上,你有沒有幫助過需要幫助的人,給他們獻過愛心嗎?選一件有意義的事跟同桌說說吧。

(學生反饋)

教師:曾經傷害過動物或朋友的同學,學了這一課,你有什麼體會?

(學生反饋)

2、教師總結:多麼可愛的小鳥,多麼純真的小朋友,多麼慈愛的母親,在一個細雨綿綿的日子裏,在一個美麗陽臺一角,發生着一段人與動物間真摯感人的故事,迷路的小鳥在“我”的關懷下,躲過了一場細雨,快樂地飛回家了。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應該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情感昇華,總結體會”這個環節,正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這一精神,給學生滲透了愛心教育。

板書設計

6.陽臺上的小鳥

小鳥:美麗 溼漉漉 迷路(可憐)

歡快 地叫

我:悄悄地瞧 同情地想

連忙拉住媽媽 輕聲說

教後反思:

本課的教學特色:

一、在教學活動中善於抓住文本的“空白”,讓學生個性化地“補白”。體現在:

1、研讀“護小鳥”的有關書句子。

教師:躲雨的小鳥如果發現有人在看它,它會怎麼想、怎麼做?(第一次補白)

教師:媽媽是怎麼做的,“笑着點了點頭”是在告訴小作者什麼?(第二次補白)

2、研讀“送小鳥”的有關句子。

教師:小鳥拍翅膀是要表示什麼?歡快地叫像是對小作者說什麼?(第三次補白)

讓學生個性化地“補白”,有利於激活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溝通與作者的對話,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學生通過表述自己的理解與感受,抒發自己的情感與思想,評判他人的言論,質疑他人的觀點,從而實現在一定情境中師生之間多維的口語交際,增強學生關心弱小、關愛動物、熱愛自然的意識。

二、讀中感悟,滲透愛心教育

朗讀是感悟課文的重要手段,本課朗讀方式多樣,自由讀、個別讀、齊讀、範讀、比賽讀等,通過讀,引領孩子漸漸走進書本,走進小作者的內心世界,用愛來滲透課堂,從而深受愛心感染,既教書,又教育了學生多一份愛心,給生活上、學習上有困難的人多一點幫助,自己也感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