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教案範文集錦8篇

【必備】幼兒園教案範文集錦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01K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必備】幼兒園教案範文集錦8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理解詩歌內容,並初步學會朗誦詩歌。

2、認識動物名詞:老鷹、小雞、青蛙、小魚、馬兒、花兒、小鳥。

教學準備:

老鷹、小雞、青蛙、小魚、馬兒、花兒、小鳥的頭飾、操作卡、相應的字卡。

教學過程:

一、複習已學過的字寶寶,引入課題。

T:今天,有很多小動物來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它們聽說你們很會認字,於是就帶來了很多字寶寶來考考你們。(教師抽出字卡,幼兒認讀)

二、出示動物卡片,幼兒認讀。

T:譁!你們都能讀出這些字寶寶,我們一起看看有哪些小動物來。(逐一出示動物卡片,幼兒認讀)

T:你們看!這是誰呀?(老鷹)老鷹會怎樣呢?(飛飛)

咦,它們也有名字。(出示字卡,幼兒認讀)

三、出示範例,學會兒歌。

1、T:今天陳老師教你們念一首兒歌,裏面也有這些小動物的。(教師出示動物卡片,讓幼兒跟讀)

如:我學飛飛,我學刨刨……

2、把小動物的名字放進兒歌裏,讓幼兒學念。

四、表演遊戲

1)、請小部分幼兒表演小動物,其他幼兒念兒歌;表演者跟隨念兒歌的幼兒唸的內容做出相應動物的動作。(遊戲換人重複幾次)

2)、全體幼兒邊念兒歌,邊做相應的動物動作。

五、結束活動

T:小朋友,現在我們就像一隻快樂的小鳥一起飛回家吧!

幼兒園教案 篇2

一、目標

1.瞭解漢字的趣味性。

2.激發幼兒認字的積極性。

二、準備

木偶、各類桌面操作材料

三、過程

  (一)情景感知

(出示小狗的木偶)你們看誰來了?

狗:我學了一首兒歌,請你們聽聽我念的對嗎?

(二)引導發現

1.(出示兒歌)教師扮演小狗念兒歌並故意念錯幼兒平時易唸錯的字。

(1)“小狗唸的對嗎?哪個字唸錯了?”

(2)請幼兒把正確的兒歌念出來。

(3)爲什麼小狗會把“蝦”讀成“蟲”?

2.請小朋友仔細看“蝦”字,發現了什麼?

3.爲什麼覺得這個字很有趣?

4.漢字中還有這種分開來是兩個字,合起來又變成另一個字的字嗎?(教師把幼兒說的字當場書寫出來。)

(三)探索操作

1.設置活動角,讓幼兒去找一找,圈一圈,寫一寫,配一配左右結構的漢字。

2.幼兒進行語言區角的探索,老師觀察引導。

(四)分享交流

1.你們找出了哪些有趣的字?請幼兒寫在黑板上。

2.看看他們找出的字,讀一讀。

幼兒園教案 篇3

  一、活動內容:

邀請爸爸媽媽和小朋友一起來幼兒園共同歡度 “六一兒童節”。

  二、活動目標:

1、在看看、做做、吃吃、玩玩中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相互謙讓的品質以及良好的衛生習慣。

2、通過小朋友與父母共同製作食品,感受共度“六一兒童節”的快樂,增進孩子與父母、長輩之間的感情。

3、加強家園、家長之間的交流、溝通。

  三、活動準備:

1、發“告家長書”,請家長準備一個拿手菜。

2、與個別廚師家長聯繫,作好廚藝表演的準備。

3、教師準備活動的場地,各種食品,活動後的獎品以及一些使用的工具等。

  四、活動過程:

一、組織家長和幼兒入座。

二、活動開始:

(1)向家長和孩子們簡單介紹本次“快快樂樂過六一”——小班年級組慶六一活動的內容及過程。

(2)邀請廚師家長表演廚藝。

(3)分組活動:家長和幼兒共同製作、品嚐各種食品,可循環操作。

小組內容:

1.水果色拉;2.彩色的三名治;3.美味的果汁;4.包餛飩,餃子;

5.搓團圓;6.水果拼盤;7.涼拌菜;8.家長的拿手菜。

三、活動結束

發獎品,組織各班幼兒回教室。

開場白:

1、小朋友你們知道六月一號是什麼節嗎?對了六月一號是兒童節,是你們的節日,今天我們和爸爸,媽媽,奶奶一起來過一個快快樂樂的兒童節,好嗎?

2、你們看,老師準備了很多好吃的(介紹食品製作內容),你們想吃嗎?不過,它們還沒做好呢,還不能吃呢。所以想請小朋友和你的爸爸,媽媽,奶奶一起做好吃的,等全部做完了,我們再一起來分享,好嗎?

3、強調活動要求

那你們在做的時候能不能吃呢?對了,都是乖寶寶。請你們把做完的好吃的都放在中間一張桌子上。小朋友做好一樣以後還可以去做另外的一個,懂了嗎?還有請小朋友把垃圾都放在垃圾盤裏,做一個愛乾淨的好寶寶。

4、幼兒品嚐

(1)請小朋友說說做了哪些食品?

(2)採用自助餐的形式讓幼兒和家長共同品嚐

5、結束語:小朋友,你們吃的高興嗎?今天你們又學到了一個新本領,真棒。祝小朋友們六一節快樂!

告家長書

親愛的家長朋友:

六一兒童節快到了,這是我們孩子在幼兒園的第一個兒童節。爲了慶祝這個節日,我們將在本週五上午9:00在三樓活動室舉行“快快樂樂過六一”——小班年級組食品共享活動。具體內容如下:

一、活動目標:

1、 在看看、做做、吃吃、玩玩中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相互謙讓的品質以及良好的衛生習慣。

2、 通過小朋友與父母共同製作食品,感受共度“六一兒童節”的快樂,增進孩子與父母、長輩之間的感情。

二、活動準備:

1、請家長準備一個拿手菜,一把水果刀。

2、請家長在以下食品製作的內容中任選三項,填好以下表格交到本班班主任處。

食品製作內容:

1.水果色拉;2.彩色的三名治;3.美味的果汁;4.包餛飩,餃子;

5.搓團圓;6.水果拼盤;7.涼拌菜。

幼兒園教案 篇4

  相關知識:

XX市位於長江三角洲平原腹地。無錫自古就是魚米之鄉,是中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xx年9月,無錫成爲全國五大聯勤保障中心之一,負責東部戰區的所有聯勤保障、戰略支援、戰役支援。

  設計思路:

隨着現代家庭生活質量的提高,幼兒對於公交車的接觸越來越少,出門基本是小轎車或者出租車代步。班裏有些孩子偶爾坐一次公共汽車會興奮地說個沒完。爲了讓幼兒獲得一些初步的乘坐公交車的相關常識,我設計了本次活動—逛逛無錫城。通過“乘坐公交車逛無錫”爲情境,整個活動讓幼兒在“坐公交”環節初步感知乘坐公交車的基本常識,在“認識公交線路圖”環節中學會看公交線路圖,在“尋找公交線路”時鞏固對7以內序數的認識,靈活運用點數對應的方法,環環相扣,循序漸進,使數學活動變得更有趣、更有效。

  活動目標:

1.在遊戲情境中學會點數7以內的數量,會用圓點表示數字。

2.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感受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公交線路圖。

2.景點卡片:動物園、錫惠公園、kfc、摩天輪、幼兒園。

3.幼兒操作卡片、勾線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坐公交

師:小朋友們,你們乘過公交車嗎?乘公交車要注意些什麼?(引導幼兒大膽說說)

二、認識公交線路圖

1.師:今天,陸老師就要帶你們一起去乘乘公交車,逛逛無錫城,好不好?出發前看看陸老師帶來了什麼寶貝?這個寶貝叫作公交線路圖。你能找到公交車嗎?你是怎麼找到的?

2.師:公交線路圖上的這些小圓點代表的是什麼呢?大圓點代表的是什麼呢?

3.師小結:原來,這些數字代表的就是幾路車,這些顏色代表的是相應的公交路線。這些小圓點代表的就是站點,大圓點就說明兩輛公交車是在同一個站點停靠的。

三、尋找公交路線

1.分別出示景點圖片,請幼兒說一說是哪裏,說完後教師貼在相應的站點

師:那我們準備出發啦!今天我們要去的景點有動物園、kfc、摩天輪、惠山、幼兒園。(教師出示並放在相應的站點)

2。教師示範尋找路線(動物園)

師:我們先去動物園好不好?我們乘幾路車去呢?要乘幾站?(教師在黑板上示範。)

四、逛逛無錫城(幼兒操作)

1、幼兒操作:尋找去各個景點的路線

師:陸老師知道小朋友們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要逛逛無錫城了,對不對?陸老師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張公交線路圖,請你們找一找去這些景點要乘幾路車,請你找到後將公交車貼在相應的地方,接着請你們數一數要坐幾站,像陸老師一樣用圓點表示。

2、師小結:邀請幼兒說一說去各個景點需要乘幾路車,乘幾站,教師在黑板上小結。

3、幼兒邀請客人老師一起逛逛無錫城

師:我們後面坐了好多的客人老師,我猜他們一定也想去逛逛無錫城,請你找一個客人老師問一問,他最想去哪裏,請你告訴他要乘幾路車,要乘幾站,好嗎?

  實施效果:

活動設計來源於幼兒的日常生活,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徵及興趣點。以情境導入爲主線,貫穿始末,始終吸引着幼兒,激發着他們探索的興趣。活動中環節的設計,都遵循了幼兒觀察力發展的特點,鼓勵幼兒自主觀察、大膽交流。幼兒通過說一說、數一數、畫一畫,提升了自己的觀察力,同時感受到了數學活動的樂趣。另外,活動提問的'設計環環相扣,重點在於引導和鼓勵幼兒大膽說、反覆說,以此來引導幼兒觀察後及時對數學概念進行自我構建。

幼兒園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因爲米是孩子經常要接觸到,而且不少家長在家也經常玩,而沙和水相對應米來說比較麻煩,尤其是沙一不安全,二玩起來也不太衛生,不可能長期當作區域來玩,而水受季節的影響,也不可能當作長期的區域來玩,更不可能拓展開來,而米就不同,不但讓幼兒在玩中感知不同形狀、不同大小及漏斗式的容器的感受,發展小肌肉動作,而且可以拓展開來,嘗試不同的“米寶寶”玩法的不同,如糖果、在同樣的容器玩的感受就不一樣,米和糖果掉下來的聲音不一樣,等等,而且米玩過後洗乾淨還可以吃,感受一粒一粒,白花花,直接明白米煮熟了就是我們吃的飯,知道我們不能撒飯、剩飯,從而讓幼兒知道愛惜糧食的道理。我們根據每個幼兒發展的特點,設計三個層次發展幼兒的能力。

第一層次:

感知裝米材料區:(提供真實的物品)

(1)生活中的工具:各種裝米器具若干:如小盤、碗、小調羹、奶粉罐、紙杯等。

(2)真實的食物:米

第二層次:

感知不同材料區:

成品材料:

第三層次:

自制模擬生活材料區:

成品材料:米、糖果、泡沫、白雲豆、盆子、軲轆桶、勺子、漏斗等。

目標:

1、智慧成長:

(1)能夠正確地感知裝米時容器的性能:知道“上”、“下”、“裏”、“外”

(2)能夠用比較恰當地語言表達自己對裝米不同容器的理解:知道底空的不能裝米或知道大的東西裝米多,口子大的容器裝米容易,口子小的容器裝米困難。

(3)能進行簡單的觀察比較,逐漸開始理解“大小”和高矮,多少。

2、肌體成長:

(1)動作比較協調隨意地行走並搬運各種玩具玩米,不會將它們到處灑落在地上。

(2)願意主動學習一些簡單的動作——撈、舀、倒、攪拌等動作。

(3)願意認識及正確的使用簡單的工具:勺子、盤子、碗、瓶子、罐子漏斗等。

(4)知道餐前餐後要洗乾淨手,不亂扔果殼,吃完食物要漱口,用小毛巾擦乾淨小臉。

3、社會性成長:

(1)樂意與喜歡的同伴分享玩具、食物等。

(2)知道好玩的的東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學說“借我玩一下好嗎?”“謝謝”“我們一起玩吧”。

4、情感成長:

(1)在區域活動時不大聲喧譁,不影響同伴;

(2)在活動中遇到困難,不哭不叫,動動腦筋找老師或同伴幫忙。

5、創造性成長:

用各種獨特的方法,大膽地玩米。

幼兒園教案 篇6

  一. 活動目標

1. 通過實驗瞭解常用的導電材料。

2. 初步培養幼兒辨證思考問題的能力以及與同伴合作的意識。

  二. 活動準備

乾電池 電珠

銅線 鐵絲 鋼絲 鋁線 橡皮管 棉線 塑料管 紙棒

手電筒 記錄紙 筆

  三. 活動過程

1. 手電筒的發光原理

(1) 出示手電筒

問題:手電筒怎麼會發光?

(2) 探究手電筒的結構

a.幼兒回答手電筒怎麼會發光。

b.拆卸手電筒

電珠 電池 銅片

結論:光有電珠和電池手電筒是不會發光的,必須有銅片把電珠和電池連接,電珠纔會發光。銅片是可以通電的導線。

2. 實驗:尋找能通電的導線

(1) 問題:除了銅片,還有哪些是常用的導電材料?

幼兒自由討論

(2) 教師提供材料,幼兒進行實驗操作並記錄。

(3) 總結:金屬是可以導電的。

思考:在任何情況下金屬都是可以導電的嗎/非金屬都是不可以導電的嗎?

3. 電池與電珠發亮的系列實驗

(1) 現象:相比較一節電池,兩節電池能使電珠更亮。

a.幼兒實驗展示

b.第一次結論:電池越多,電珠越亮。

(2) 第一次驗證:電池越多,電珠越亮。

a.三節電池做實驗,其中一節放反,電珠反而變暗。

b.問題:爲什麼會出現這樣情況?

幼兒自由討論

c.第二次總結:每節電池必須正負極相連擺放,電池越多,電珠越亮。

(3) 第二次驗證:每節電池必須正負極相連擺放,電池越多,電珠越亮。

a. 根據第二次的總結,幼兒自由操作實驗。

b. 實驗結果:電池電壓超過電珠負荷電壓,電珠會燒壞不亮。

c. 問題:爲什麼會出現這樣情況?

幼兒自由討論。

4. 延續問題:電對人體的傷害

設計思路:

孩子們在玩手影的區角遊戲時,對不同型號手電筒發光程度不一樣的現象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電池大的電量就大。”

“你們看,前面的小電珠有大小的。”

“這個手電筒裝了兩節電池,怪不得比較亮。”

……

電的概念,對於幼兒來說是非常抽象的。所以在活動設計中,幼兒的所有探索都輔助於小電珠這一很好的載體,通過小電珠的發亮情況,來讓幼兒感受電的神奇力量。

活動主要分兩個環節。第一環節試圖讓幼兒通過自由選材進行電珠發亮實驗,知道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導電材料;第二環節是通過利用電池數量進行電珠發亮實驗,初步培養幼兒辨證思考問題的能力以及與同伴合作的意識,從而得出電池數量與電珠發亮程度關係的正確結論。

幼兒園教案 篇7

教學活動: 吃火鍋(小班)

活動目標:

1、能說出自己喜歡的食物,知道冬天吃火鍋可以暖和身體。

2、體驗大家一起“吃火鍋”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活動前:牆面和語言角張貼“火鍋”的圖片;幼兒回家品嚐“火鍋”;

2.故事錄音;

3.操作材料(玩具鍋子、爐子、餐具、玩具菜等)

活動過程:

一.語言導入:

1.冬天真冷啊,你們感到身體哪裏冷啊?

2.小動物們也感覺很冷,你們快幫他們想想,有什麼辦法可以讓身體暖和起來?

二.吃火鍋

1.聽故事“吃火鍋”。

2.故事後提問:

(1)現在你知道小動物們是怎麼讓身體暖和起來的?(吃火鍋)

(2)火鍋裏都放了些什麼呀?爲什麼?(重點:各動物喜歡的食物對應起來)

(3)你們有誰家裏也吃過火鍋?你喜歡吃的是什麼呢?大家一起吃火鍋,感覺怎樣?

小結:冬天吃火鍋,大家圍一桌,又暖和,又開心。

3.操作體驗:

(1)我們也來“吃火鍋”。(重點演示用具、“涮”菜的過程)

(2)請你選一樣自己最喜歡吃的菜,和你的朋友坐到桌子邊一起吃火鍋。

(3)指導:a.幼兒互相講講說說自己喜歡的菜名稱,交換;

b.引導體驗吃火鍋圍坐在一起開心又暖和的感覺。

大家有任何問題和建議歡迎與我們聯繫,謝謝大家的支持了,因爲你們的支持我們將做得更好 。

幼兒園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瞭解雪的特徵,感受雪景的美。

2.理解故事內容,能嘗試表演出動物的不同特徵。

3.豐富並理解詞彙:“推”“鏟”“扒”“掃”。

4.能簡單複述故事。

5.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活動準備】

1.活動前教師帶幼兒欣賞美麗的雪景。

2.故事《冬天的小路》課件。

3.小胖豬、小鴨子、小花狗、小松鼠的動物頭飾各4個。

4.在地板上設計4座房子。

【活動過程】

一、利用課件,感受雪景的美麗,激發幼兒興趣

1.出示雪景圖,說出雪的特徵,感受雪景的美。

讓幼兒觀看PPT畫面上的雪花圖片,簡單認識一下小雪花。播放幼兒玩雪的圖片,讓幼兒說出雪的特徵。(你把雪放在手中是什麼感覺?雪會發生什麼變化?踩在雪地上有什麼感覺?一不小心還會怎樣?)

【設計意圖:簡單瞭解雪的特徵,涼涼的、遇熱會融化、軟軟的、不小心還可能滑到。】

2.幼兒觀看雪景圖。

小朋友們喜歡下大雪還是下小雪?老師這裏還有幾幅雪景圖,一起看一下。

【設計意圖:感受雪景的美。】

3.雪下得太大了就會把有的東西給變沒了?它會把什麼給變沒了呢?

【設計意圖:用很低的聲音告訴幼兒這句話。對接下來的故事圖片產生興趣。】

二、引導幼兒嘗試講述故事

1.每隔3秒連續出示四幅圖畫,整體感知圖畫內容。

提問:雪下得太大了,把什麼給變沒了?引發幼兒對小路的關注。

【設計意圖:每幅圖片之間間隔3秒一一展示給幼兒,給幼兒充分的時間感知這四幅圖,從整體上把握故事內容。】

2.在小路上發生了什麼?

幼兒可以盡情述說在小路上看到了什麼?猜想一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可以試着講一下故事。

【設計意圖:幼兒觀看圖片,可以用模仿一下圖畫上每個小動物的動作和表情,感受一下發生了什麼事情,並嘗試進行講述。】

三、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傾聽

1.下雪了,下雪了!雪花飄啊飄,飄到大樹上,大樹好像穿上了羊皮襖;飄到屋頂上,屋頂好像蓋上了大棉被;雪花落到小路上,小路不見了。

小胖豬一搖一擺過來了,撲通,滑了一跤,急得嗷嗷叫。小鴨子搖搖擺擺走來了,哧溜,滑了一跤,痛的嘎嘎叫。小花狗蹦蹦跳跳跑來了,撲通,滑了一跤,擡起頭來汪汪叫。小松鼠在樹上急得吱吱叫:“糟糕,真糟糕!小路不見了,大家快來把雪掃!”

小胖豬用鼻子推呀推,小鴨子用嘴巴鏟呀鏟,小花狗用爪子扒呀扒,小松鼠用尾巴掃啊掃,不一會兒,就把雪掃得乾乾淨淨。啊,小路又出來了!

小胖豬晃晃腦袋:“嗷嗷,累得我直喘氣!”小鴨子拍拍翅膀:“呷呷,我心裏真高興!”小花狗又跳又蹦:“汪汪,誰也不會再摔跤。”小松鼠轉起圈子:“我們一起跳個舞,好不好?”

太陽出來了,小路曬乾了。他們手拉手,高高興興跳起舞來。

【設計意圖:教師完整地講述故事,將幼兒自己講述的故事片段連接,讓幼兒加深印象。教師講故事的時候要聲情並茂,幼兒可以充分感受到故事的趣味性。】

2.小朋友聽明白故事了嗎?

下雪了,大樹、房子、大地,變成了什麼樣?小路哪裏去了?

有哪些小動物在雪地上摔倒了?它們怎麼樣?小松鼠怎樣做的?小動物用什麼方式掃雪的?它們掃完雪後,在小路上幹了什麼?心情怎麼樣?

【設計意圖:幼兒在回答中,可活躍思維,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四、教師創設故事情境,幼兒自選頭飾進行故事表演

小動物們一起努力把小路上的雪掃完,又可以在小路上跳舞了。老師把它們的照片帶來了,我把照片貼到它們的家門口。(帶領幼兒再次認識一下小動物們的家。)

小動物們要邀請你們到它們家玩,想去嗎?但是它們有要求。聽一下:

小胖豬說:“你們只要把剛纔的故事表演一遍,就可以來我們的家玩。”

小松鼠又說:“你們喜歡到誰家玩就要帶上它的頭飾,知道頭飾在哪嗎?在後面。自己去選一個喜歡的小動物戴在頭上吧。”

幼兒戴好頭飾後,回到各自挑選的小動物的家,播放背景音樂,教師講述故事,幼兒表演。

【設計意圖:讓幼兒充當小動物,在老師的指引下,生動形象地表現出動物的動作,感受一下小動物們是怎樣掃雪的。體會其中的樂趣。】

【課後反思】

由於中班幼兒對詞彙的理解還比較淺顯,在教學活動中還應當藉助具體形象思維,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採用生動形象的課件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藉助情景表演幫助幼兒豐富並理解一些詞彙。由於本節活動幼兒比較感興趣,參與的積極性也很高,我根據中班幼兒的特點,設計具有開放性、趣味性和針對性的問題,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培養表達能力。

小百科:冬季是部分地區一年四季中的第四季,由於天氣轉冷(赤道地區除外),在很多地區都意味着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來襲的時候會減少生命活動,很多植物會落葉,動物會休眠,有的稱作冬眠。候鳥會飛到較爲溫暖的地方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