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小猴賣圈》幼兒園中班教案

《小猴賣圈》幼兒園中班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作爲一名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猴賣圈》幼兒園中班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猴賣圈》幼兒園中班教案

《小猴賣圈》幼兒園中班教案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能根據故事中各種動物的語言分析出小動物要的”○”各表示什麼。

2.引導幼兒在理解童話故事情節的基礎上,感知童話故事中小猴的形象特點。

3.樂意參與表演,大膽學說角色對話。

4.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彙。

活動準備:

圖片、課件、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談話:小朋友,你們到商店買過東西嗎?買過什麼東西?你是怎麼買的?

小結:買東西時必須告訴別人你要買的東西,付了錢就可以拿走了。可是有個百貨商店的售貨員小猴卻遇到了一個難題,什麼難題呢?聽老師給你們講故事”小猴賣圈”。

2.教師帶幼兒邊看課件邊講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小猴是百貨商店的售貨員,它很會動腦筋。一天, 來了五個夥伴,手裏都拿着一張紙片,紙片上畫着個”〇”。=咦,這'〇'是什麼意思?”小猴糊塗了。小朋友,你們覺得這個”○”是什麼呢?(幼兒猜想)小朋友是這麼認爲的,小猴是怎麼做的呢!繼續聽老師給你們講。

3.教師把故事講完。

提問:有哪幾個小動物?小猴有沒有讓他們滿意地買到所需要的東西?他想了個什麼辦法?小猴賣給他們的”○”到底各是什麼呢?現在咱們再一起來想一想。

4.教師利用課件邊講邊提問,引導分析各種小動物的”○”各表示什麼。

1)解決第一個”○”:打開小猴和小鴨圖片,講述這一段後提問:小鴨買的”〇”是什麼?你怎麼知道?(幼兒說出後,教師打開正確答案:游泳圈)。

2) 接着誰又來了?打開小貓教具,講述本段後提問:小貓買的”〇”是什麼?你怎麼知道?(幼兒說出後,教師打開正確答案:鏡子)。小貓拿到鏡子後,照了照,滿意地走了。滿意是什麼意思?

3)後來,誰來了?(打開圖片)講述本段,小狗買的”〇”是什麼?你怎麼知道的?(幼兒說出後,教師打開正確答案:鐵環)。

4)後來,誰來了?(打開圖片)講述本段,小老虎買的”〇”是什麼?你怎麼知道的?(幼兒說出後,教師打開正確答案:足球)。

5)最後,輪到誰了?打開小兔講述本段:小兔買的”〇”是什麼?你怎麼知道?(幼兒說出後,教師打開正確答案:蛋糕)。

6) 小動物買的是游泳圈、鏡子、足球和蛋糕,爲什麼只在紙片上畫個圓呢? (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是圓的)你覺得小猴是隻什麼樣的小猴呢?

5、玩商店的遊戲。

小朋友講得不錯,但你發現小動物們買東西和咱們平是買東西有什麼不一樣?(平時,直接說就可以了,他們畫出所買東西的形狀,告訴他幹什麼用就可以了)對,下面我們就一起玩個開商店的遊戲,規則就是剛纔小朋友說的,畫出你要買的東西的形狀,告訴售貨員幹什麼用就行了。看,老師這兒就是商店了,我這兒有許多東西,我來當售貨員。小朋友當顧客。老師給你們準備了許多卡片和一支筆在你們的小椅子下面,小朋友拿出來畫一畫你要買的東西的形狀,你想多買,你就多畫,形狀,一定要準確。

活動延伸:

回家給爸爸媽媽講”小猴賣圈”的故事

活動反思:

《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既要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需要,又有利於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本次活動,我認爲較好的有以下兩點值得總結:

1、以幼兒興趣爲出發點,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內容。本次活動,我以小猴賣圈爲主線,貫穿始終,主題單一,內容貼近幼兒生活,故事中的角色對話內容淺顯易懂,便於幼兒學習理解和掌握。同時,活動以圈這樣一個幼兒常見的事物讓其展開豐富的聯想,爲發展幼兒的想象和發散性思維能力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

2、營造積極、寬鬆的師幼互動氛圍,深入有效地參與和引導。我們知道,幼兒認知的顯著特點是通過他們的自身活動來發生與周圍環境的交互作用,從而獲得經驗。正如皮亞傑所說:“兒童獲取經驗不是來源於物體本身,而是來源於對物體的操作和動作的內化。”爲此,我通過讓幼兒玩一玩、看一看、聽一聽、講一講等活動讓幼兒主動、積極地去學習逐步擺脫學習中幼兒對教師的依賴和思維的惰性,進而把學習過程變爲師生雙方積極互動的良性循環過程,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特別是續編故事環節整個過程,氣氛自由、寬鬆,老師沒有過多的干預,只是適時地“導”,真正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師與幼兒形成了良好、積極和互動關係,而孩子也在親歷表演過程這種有效互動中建構了自己的.知識經驗,獲得學習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小猴賣圈》幼兒園中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能根據故事中各種動物的語言分析出小動物要的“o”各表示什麼。

2、喜歡故事,用完整的語言給別人講述故事。

3、感知故事中小猴的形象特點,懂得做事要動腦筋。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1、理解故事;

2、懂得做事要動腦筋。

活動準備:

故事《小猴賣圈》;ppt;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小朋友們好!看老師手裏拿的是什麼?

今天老師想帶着小朋友一起去小猴子的超市,猴子在它的超市裏也發生了一件有趣的故事,到底是什麼有趣的事情呢,你們想不想知道呢?(想)下面請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欣賞故事《小猴賣圈》。

二、基本部分

1、範讀:老師範讀故事(範讀前提出問題:都有哪些小動物來小猴子的超市買東西?);

2、幼兒自主回答(小兔、小貓……);

3、音頻指導:小朋友們聽得特別認真,那你們有沒有聽清這些小動物要的這些圓圈是什麼呢?(幼兒回答)現在請小朋友和老師再次欣賞故事。(音頻播放)

4、討論:老師請小朋友們分組討論這些小動物要的這些圓圈是什麼?(老師到各組指導)

5、教師引導幼兒:請小朋友看着圖片把故事生動的敘述一遍。

6、情景表演:小朋友們,故事我們學完了,現在請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來表演,誰願意當小猴子、兔子、鴨子……(教師指導幼兒一起表演故事內容,理解故事內容)。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們,小猴子爲什麼能想到這些小動物要的圓圈是什麼呢?(因爲它動腦筋思考)對,我們小朋友要像小猴子一樣做一個善於思考的聰明孩子。

四、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聽,讓他們猜猜這些圓圈代表的是什麼?

故事:小猴賣圈

小猴是百貨商店的售貨員,他很聰明,很會動腦筋。一天,店裏來了4個顧客每人手裏拿着一張紙片,每張紙片紙片上畫着一個“ο”(圓圈)。咦!這個“ο”是什麼意思呢?小猴摸摸腦袋想辦法:噢,有辦法了。小猴問小鴨:“你買這個圓圈去幹什麼呀?”小鴨說:“我要學游泳。”小猴說知道了,給了小鴨一個大紙包。小鴨付了錢,高興地走了。小猴問小貓:“你爲什麼買圓圈?”小貓說:“我想用它照着洗臉、梳頭。”小猴又拿一個紙袋裝上東西給小貓,小貓看看,滿意地笑了,付了錢。小猴問小狗:“你爲什麼買圓圈?”小狗舉起手中的鐵鉤子說:“我的鐵鉤都有了,就差這個圈啦。”小猴很快把一個東西裝入紙袋,賣給了小狗。小猴問小老虎:“你爲什麼買圓圈?”小老虎說:“瞧我腳上的新球鞋都有了,就等着它踢呢。”小猴很快拿出一個紙袋裝上東西,丟給了小老虎,小老虎滿意的走了。最後輪到小兔,小兔說:“媽媽說讓我用它當早點。”小猴拿出一個食品袋,裝了三四樣東西賣給小兔,小兔一蹦一跳回家了。

活動反思:

《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既要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需要,又有利於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本次活動,我認爲較好的有以下兩點值得總結:

1、以幼兒興趣爲出發點,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內容。本次活動,我以小猴賣圈爲主線,貫穿始終,主題單一,內容貼近幼兒生活,故事中的角色對話內容淺顯易懂,便於幼兒學習理解和掌握。同時,活動以圈這樣一個幼兒常見的事物讓其展開豐富的聯想,爲發展幼兒的想象和發散性思維能力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

2、營造積極、寬鬆的師幼互動氛圍,深入有效地參與和引導。我們知道,幼兒認知的顯著特點是通過他們的自身活動來發生與周圍環境的交互作用,從而獲得經驗。正如皮亞傑所說:“兒童獲取經驗不是來源於物體本身,而是來源於對物體的操作和動作的內化。”爲此,我通過讓幼兒玩一玩、看一看、聽一聽、講一講等活動讓幼兒主動、積極地去學習逐步擺脫學習中幼兒對教師的依賴和思維的惰性,進而把學習過程變爲師生雙方積極互動的良性循環過程,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特別是續編故事環節整個過程,氣氛自由、寬鬆,老師沒有過多的干預,只是適時地“導”,真正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師與幼兒形成了良好、積極和互動關係,而孩子也在親歷表演過程這種有效互動中建構了自己的知識經驗,獲得學習及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