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集錦9篇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集錦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4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集錦9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2、學習故事中的對話和言語表達能力。

3、體會醜小花的心靈美,懂得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而美好的事。

4、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5、能簡單複述故事。

活動準備

1、音樂(樂曲《花仙子》背景音樂等))流星花圖片及花兒、老星星頭飾

2、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1、出示不同顏色的流星花,導入教學

導語:你知道這是什麼花嗎?這朵神奇的花會隨着春、夏、秋、冬的變化而開出不同顏色的花。這朵流星花開始長的很醜,後來是怎麼變成了美麗的花呢?聽了故事就知道了。

2、教師講述故事至“真想看一看開放的花·····”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的對話。

提問:長得很醜的花想比美,花兒們是怎麼嘲笑它的?流星花聽了心情會怎樣?它每天都怎麼做?

提問:老星星的願望是什麼?

3、討論:醜小花會怎樣幫助老星星實現願望呢?

4、結合圖片講述故事重點片段,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主題。

(1)教師講述故事(從“晚上”“到醜小花高興得有點想哭了”),引導幼兒體會醜小花的心靈美。

提問:聽到老星星嘆氣,醜小花是怎麼做的。

提問:美麗的花兒都不肯開放怎麼辦?

提問:老星星終於看見了開放的醜小花,他是怎麼說的?

提問:聽了老星星讚美的話,醜小花爲什麼高興的想哭?

(2)講述故事結束部分,引導幼兒幫助別人得到快樂。

提問:老星星說完話,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

提問:爲什麼老星星要把醜小花變成了漂亮的流星花呢?

提問:你喜歡醜小花嗎?爲什麼?

5、幼兒邊看圖邊完整欣賞配樂故事,感受故事的美。

提問:流星花究竟是一朵什麼樣的花?爲什麼?

小結:流星花雖然長的很醜,別人嘲笑他,但它不難過,它很努力自信地參加花兒比美,熱心幫助老星星實現願望。最後老星星把它變成了一朵最美最美的流星花。牡丹花、玫瑰花雖然很美,但它們爲了比美不肯夜裏開放,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心靈美才是真正的美。

6、拓展談話

討論:你也願意像醜小花那樣幫助人嗎?你想幫助誰?怎樣幫助他?

7、故事表演:

根據故事中的對話,表演故事……

活動反思:

在活動的導入環節我以“不同顏色的流星花圖片”來引起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大膽發言,給故事設下懸念。通過對比不同顏色的流行花,教師順理成章給幼兒提出設問:“這朵流星花開始長的很醜,後來是怎麼變成了美麗的花呢?”從而激發了幼兒想聽故事的慾望。

接下來是看圖聽故事,理解故事,採用分段落來層層遞進,主要採用問題法,與幼兒討論的遊戲形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豐富詞彙,學說故事中的對話等。在此環節中,教師與幼兒通過一問一答,很好激發幼兒說的慾望。此外,教師拋出問題,讓幼兒展開討論:如“醜小花會怎樣幫助老星星實現願望呢?”善於抓住幼兒回答的亮點進行追問,比如:師:流星花究竟是一朵什麼樣的花?爲什麼?

通過一問一答,很好激發幼兒說的慾望,從而發展幼兒的表達能力。再次,通過生生互動,幼兒在不知不覺地理解故事,從而學習故事中的對話,從而達到了教育教學的目標。

整個活動時我主要採用分段欣賞和整篇欣賞相結合的方法:首先是分段欣賞,引導幼兒較好的理解故事內容,在這一部分突破重難點,讓幼兒體驗醜小花的自信,理解心靈美才是真正的美;其次是整篇欣賞,給幼兒一個完整的印象,在這一部分主要引導幼兒體驗故事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在活動過程中我採用提問法作爲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內容的主要手段,把討論法作爲和幼兒互動的主要方法……

最後環節是故事表演活動,表演有利於促進幼兒自信心的形成,發展幼兒大膽的表達能力。所以,以後的故事類學習,應該讓幼兒主動參與遊戲表演活動,促進幼兒的表演能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觀看錄像,欣賞、觀察風箏,激發幼兒製作風箏的慾望,學習風箏的簡單製作方法。

2、通過活動,讓幼兒體驗動手製作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的風箏。

2、 風箏會現場的錄像。

3、 錄音機、錄音帶。

4、教師製作的風箏作品一個

5、製作風箏的材料(楟稈、不同形狀的紙、綵帶)若干、雙面膠等。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猜謎語引出風箏

引: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謎語,看看誰能猜出來。

謎語:

天上一隻鳥,用線拴的牢,不怕大風吹,就怕細雨飄。

(風箏)

小朋友見過風箏嗎?見過什麼樣的風箏?請爲小朋友描述一下它的樣子。

(二)基本過程:

欣賞、觀察風箏,瞭解風箏的基本製作過程。

引: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許多風箏,想請小朋友欣賞一下,看看哪些是你們見過的,哪些是你們沒見過的,它們是什麼樣子的?(幼兒欣賞)你最喜歡哪一個?請把它拿過來。

提問: 1、你爲什麼喜歡這個風箏?

2、你知道這麼漂亮的風箏是怎樣做成的嗎?(引導幼兒發現風箏的 對稱美)

(三)看錄像,激發幼兒製作風箏的願望。

引:小朋友這麼聰明,表現的真棒,老師要獎勵你們一件禮物,你想不想知道是什麼?在給你們禮物之前我要先考考你們,你們知道風箏會是哪一天嗎?聞名世界的風箏之都是哪裏呢?每年的4月20日全世界的風箏愛好者都會來濰坊參加國際風箏節,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的禮物就是風箏會現場的錄像,請小朋友仔細的看一看。(放錄像)提問:錄像裏有什麼樣的風箏?看完錄像你有什麼感受嗎?

(四)嘗試製作風箏,體驗合作的愉快。

引:再過幾天就是今年的風箏會了,你想不想也製做一個美麗的風箏去濰坊參加風箏會呢?那麼你想製作一個什麼樣的風箏?(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創新) 那還等什麼?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一些材料,請小朋友儘量製作,如果你覺得自己製作有困難可以兩個或三個小朋友一起製作,製作完畢以後,請將垃圾收到小盆裏。(幼兒動手操作)在製作的過程中,放輕緩、優美的音樂。

(五)展示、欣賞作品。

引:小朋友,請將你們製作的風箏帶過來,展示一下,你製作的是什麼風箏,是怎樣製作的?咱們來個風箏展示表演吧。

(六)結束部分:

引:小朋友製作的風箏這麼漂亮,我們趕快到外面放飛一下,練習練習,過幾天在風箏會上大顯身手。

活動後反思:

新《綱要》中指出:活動要來源於幼兒的生活,開展幼兒感興趣的事情。這不孩子們對今天的活動表現得非常好,尤其是在討論選用材料時他們的奇思妙想讓我震驚。還有在製作過程中他們敢於嘗試利用自己的方法及材料進行製作,極大的發揮了他們的創造力、想象力。還有在作品展示時,孩子們大膽的講述自己的風箏。在這自然的環境中爲孩子們營造願意表達的氛圍,使他們輕鬆的表達自己的心聲。幾個人一起製作更培養了孩子的合作,從而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目標:

1、通過操作遊戲學習1-50的按羣計數,會兩個兩個的數.

2、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數羣概念,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準備:演示板幼兒人手一套操作盒、盤子、小碗、勺子、花生米。

過程:

一、開始部分:數數遊戲

1、手指指棋盤點數1-5.(注意點數常規)

2、接數練習.(1-50)

二、基本部分:

按羣計數1-50

1、講述故事吸引幼兒.師:今天是對對國五十年的國慶大典,全國上下都很高興.國王邀請50位客人蔘加國慶大典,對對國有個規定,進出人員必須兩個兩個的,要不就要受到懲罰,所以守成門衛兵都很小心,今天更不能出錯,出錯會掉腦袋的,我們一起來幫他們數.

2、天還早着那,客人們已經開始來了,教師邊講述邊在演示板同時放上兩個紅棋子,再放兩個綠棋子.問:客人來了幾個?他們是怎麼來的?

3、教師邊擺棋子邊兩個兩個的數數,要求幼兒按老師的要求去做,直到擺夠五十個棋子.請幼兒按要求兩個兩個數到五十,可變換幾種方法強化記憶。

4、請小客人到你的棋盤上坐一坐。教師敲一下鼓,幼兒擺兩個棋子,邊擺邊數,中間停下再讓幼兒從頭數,直到擺夠五十個,再讓幼兒從頭兩個兩個數到五十。

5、客人走了很遠的路,走累了,我們請他們到客廳裏休息一下。教師敲一下鼓,幼兒拿走兩個棋子,邊拿邊兩個兩個數,直到全部拿完。

6、送客人回房間休息。(送操作盒)

7、請客人吃聰明豆。幼兒扮演服務員,兩個兩個舀豆豆,邊舀邊數,數到五十。

三、結束部分:

參加慶典大會師:國王非常高興,也請我們參加慶典大會,現在請小朋友找一個好朋友拉起手,兩個兩個一起去參加,放音樂,幼兒手拉手自由舞蹈。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目標:

1.圍繞“早起工作的人”進行談話,通過圖片總結早起工作的人的職業特點。

2.理解早起工作的人辛苦,尊重他們的勞動,懂得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活動準備:

1、圖片內容如下:圖1:早餐店圖

2、清潔工掃大街圖

3、送報紙的叔叔圖

4、公交車司機忙着洗車子,準備出發。

5、市場裏小販們熱鬧地搬貨、喊價。

活動內容:

1.引出談話主題,激發幼兒談話的興趣。

師:你知道生活中誰每天很早就起牀了。

2.引導幼兒圍繞“早起工作的人”進行談話,講述、交流圖片內容。

(1.)教師引導幼兒集體講述圖1。

(2.)幼兒兩兩合作,自主觀察、講述圖2至圖5。

(3.)集體交流、講述圖2至圖5。

3.拓展談話,理解早起工作的人的辛苦,尊重他們的勞動,懂得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1.)師:早起的人非常辛苦,那他們爲什麼還要早起呢?他們的工作有什麼共同點。

(2.)總結:早起的人都是爲我我的生活做服務的人,早起工作的人們很辛苦,是他們讓我們每天都有一個美好的開始,我們都應該尊敬他們、謝謝他們。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雙簧是中國傳統曲藝裏的一種,瞭解雙簧表演的獨特形式和方法,並嘗試運用雙簧的表演形式來表演律動。

2.學習雙簧表演中“前臉”、“後臉”的分工與配合,並運用誇張的面部表情來表現雙簧的滑稽。

3.體驗雙簧詼諧、幽默的情趣,感受合作表演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道具:衣服、鞋子、襪子、電視屏幕、相機。

2.知識準備:會律動《運動操》,曾在電視裏看過雙簧表演。

  【活動過程】

一、引入滑稽雙簧,引起興趣。

請孩子和客人老師互動表演一次《運動操》

二、教師示範表演滑稽雙簧,幼兒初步學習。

1.觀看教師表演雙簧,引起參與活動的興趣。

2.談論教師的表演,在談論中揭開祕密。

師:“你們在笑什麼呀?能不能和我分享一下?”(幼兒自由評說好笑的地方)

師:那有什麼地方最好笑?(嗯,是的跟我們平時不一樣,很滑稽,是什麼原因呢,請你來看一看)

3.介紹“前臉、後臉”

三、幼兒嘗試表演雙簧(幼兒練習並表演“運動操”)

1.兩兩組合徒手練習。

2.兩人學習共穿一件衣服練習。

3.合作表演“運動操”(坐在位置上表演)

4.去舞臺合作表演“運動操”

四、表演雙簧《踏浪》

1.教師表演雙簧《踏浪》

2.幼兒邀請客人老師共同表演。(結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內容分析]

《變廢爲寶》是《幼兒創新智慧遊戲課程》大班下學期的活動內容。

《變廢爲寶》這一創新活動,通過幼兒在生活中對廢舊物品尋找、觀察、動手製作的過程,激發起幼兒利用廢物再創造的願望,嘗試對事物進行創新改變的興趣。創新源於感性知識的積累和生活經驗的豐富,圍繞廢舊物品開展一系列的創新思維活動,將會讓幼兒在活動經驗的基礎上感受良好的創新思維的樂趣,朋友幼兒良好的創新思維習慣。

[幼兒分析]

大班的幼兒對事物以有了自己獨特的見解,但是他們對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內在的聯繫缺乏觀察訓練,孩子們生活中吃的瓜子、花生、雞蛋、海鮮等,吃完了就把剝下的殼仍掉,卻不知它們還能再次利用,用它們可以做成精美的工藝品。而成人也很少有意識的去引導瞭解類似這方面的變化知識,所以這麼大的孩子就不知廢舊材料還可以做別的用,就更不會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並想辦法利用它,把它再次改變成我們能用的東西。所以我們通過《變廢爲寶》這一活動,讓孩子們探究生活中一些廢舊材料的二次利用,體驗變廢爲寶的樂趣。

[設計思路]

廢舊物品的再次利用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說充滿趣味性和吸引力,是培養幼兒創新思維能力,激發幼兒體驗創新思維樂趣的良好體裁。本次活動在課前讓幼兒提前蒐集廢舊物品,積累對廢舊物品的感性經驗。

[活動目標]

1、和孩子探究生活中一些廢舊材料的二次利用,激發幼兒利用廢舊物品再創造的願望。

2、培養幼兒的想象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體驗變廢爲寶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具:小烏龜、各種形狀的泡沫板、用紙折成垃圾盒四個、每人一個選材料用的紙盒、剪刀每人一把、照相機一部。

2、雞蛋殼、花生殼、瓜子殼、核桃殼、貝殼、毛線頭、綠葉等。

[活動過程]

1、談話

(1) 出示“小烏龜”。請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一下它是用什麼做的。(廢舊報紙、泡沫板、及時貼)

(2) 我們身邊還有哪些廢舊物品?(幼兒自由發言)

2、擴散思維、展開想象。

孩子們說的這些廢舊物品還有用處嗎?用它們可以做什麼東西?如:牛奶盒何以做小車;可樂瓶可以做花藍、魚缸;一次性紙杯可以做電話、公雞、茶几;舊報紙可以做帽子、紙球;……

小結:千萬別小看我們身邊任何一件看似沒有用的廢舊物品,只要我們肯動腦筋、積極動手,我們就會變廢爲寶。

3、幼兒嘗試利用廢舊物品進行創作。

(1)出示準備的廢舊物品,幼兒觀察、討論它們可以做什麼?

(2)請幼兒拿紙盒去選擇自己需要的物品和一塊自己喜歡的泡沫板。

(3) 激發幼兒即興創作,製作過程中教師巡迴觀察,適時關注需要幫助的孩子。(提醒幼兒注意桌面清潔、用剪刀要注意安全)

4、作品展示。

(1)幼兒相互欣賞同伴的作品。

(2)請幾名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如:名稱、內容等。

(3)用相機記錄下幼兒的作品,讓幼兒感覺到自己成了真正的藝術家。

5、總結。

孩子們真了不起!個個都是魔術師,你們用靈巧的小手把廢舊物品變成了精美的工藝品!孩子們,我們千萬不要小看身邊任何一件看似沒有用的東西,我們只要積極動腦、就會變廢爲寶。(佈置作品展,讓家長和其他小朋友繼續欣賞)

[活動反思]

優點:能緊扣教學目標展開教學活動,教學活動中通過觀察、討論等過程激發了幼兒創新思維的`興趣,動手製作的形式充分調動了幼兒創作的積極性。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創作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調動了幼兒的主動參與意識,鼓勵幼兒大膽想像,充分發揮了教師作爲引導者、幫助者、支持者的作用,引導幼兒從多種角度進行發散思維練習,體驗了發散思維的樂趣。

不足:在活動中評價部分欠佳,評價幼兒作品要做到以點帶面,多給孩子說的機會,讓孩子表達內心的想法,讓孩子們的創新思維在活動中得到昇華。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離園到計時》中有一音樂活動:《友誼地久天長》,這首歌曲是成人歌曲,共有兩段,歌詞較長、難理解,但旋律抒情優美,對孩子來說存在較大的難度。但大班幼兒即將畢業,他們將離開幼兒園這個生活了3年的集體,孩子們對於同伴間的分離,師生間的分別都存在着一些留戀。孩子們的心情是複雜的,他們既渴望自己早日成爲一名“小學生”,又捨不得離開幼兒園裏親愛的老師、同伴。這是這個時期孩子們最突出的矛盾心理,在平時孩子們回憶過去的每一天,心裏充滿着師生間綿綿的情意和深深的愛意。是啊,畢業了,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學習階段的終止,但並不是友誼的結束。因此,這首歌對孩子而言正能夠反映出他們此時的一個矛盾心情,所以我們依舊保留了本次活動。

第一個環節,我先採取了提問:“在幼兒園裏你有沒有交到好朋友,他們是誰?”於是我引出這首歌曲:“老師這裏有一首關於友情的歌,請小朋友聽聽是怎麼唱的?”我有感情的範唱了第一段,提問孩子都聽到些什麼?因爲班裏有的孩子是識字的所以大多都說了出來,我也通過歌唱的方式進行了反饋,然後請孩子們跟我一起有節奏的念歌詞,對難點句進行了示範唱,請孩子跟唱。

第二個環節我安排的是表達友情。我首先示範,和孩子們一邊清聲哼唱一邊和孩子們握手來表達友情,孩子們受了我的感染,有的小朋友說:“老師,你把我的眼淚都弄出來了。”然後我鼓勵孩子們上來向同伴表達友情,我鼓勵他們還可以抱一抱,很多孩子都上來,在優美旋律的伴奏下,孩子們的情緒達到了高潮

通過這個活動幼兒間能變得更團結、更友愛,更多做一些讓好朋友開心的事情。當我說:“畢業以後,大家就會永遠的想着你,還會牢牢地記住你。”孩子們在聽了我的話之後,主動地擁抱、握手和手拉手。我彷彿看到了孩子們的情感火花在激烈的碰撞着,真是太感人了。在《友誼地久天長》的音樂中,幼兒體驗到了朋友間依依不捨之情。因此,在活動中,創設機會讓孩子們享受與朋友互贈電話號碼的樂趣 ,使他們渴望繼續交往的願望得到滿足。爲孩子們的分別,做好今後聯絡的鋪墊,使同伴友誼得以延續是本活動的要點。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熟悉理解故事內容,懂得團結起來力量大。

2、學習詞語黑洞洞和故事中部分角色語言。

3、教育幼兒同伴之間要互相幫助。

4、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5、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羊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邊模仿小羊的哭聲邊出示小羊的圖片:誰哭了?你們猜小羊爲

什麼哭呢?

2、小羊到底爲什麼哭,聽完一個故事你們就知道了。

二、欣賞故事

1、教師講述故事,提問:小羊爲什麼會哭?故事裏還有什麼小動

物?

2、小羊被狼吃掉了嗎?小動物們是怎麼打敗狼的。請你們再聽一

遍故事。播放多媒體課件。提問:

①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②小羊在哪裏碰到了狼,狼對小羊說了什麼?

③小羊是怎麼回答的,可是狼怎麼說?

④小羊回家後心情怎麼樣?它坐在門口哭都有什麼動物經過了?

⑤他們對小羊說了什麼?(引導幼兒學說對話)

⑥它們有沒有去幫小羊,它們商量了什麼辦法對付狼?

⑦狼真的來了,它們是怎麼做的?(引導幼兒學習詞語:黑洞洞)

⑧最後老狼怎麼樣了?

三、團結力量大

1、引導幼兒討論:平時小花貓、小黃狗、白馬、小羊都害怕狼,

爲什麼這一他們打敗狼呢?

2、讓幼兒明白:團結起來力量大。

3、教育幼兒要互相幫助。

教學反思:

這節課感覺很匆忙,爲什麼呢?教師講的太多。一節課教師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但是要注意分寸。如何把握這個分寸呢?老師完全沒必要自己花那麼大力氣來一次一次地講找碴兒。老師有時候就是低估了自己的孩子,總認爲還小,總是要包辦一切。其實根據我們班孩子的能力看,完全可以。

這節課是按照我預先想的流程走下來了,但是感覺上下來,沒有亮點,爲什麼呢?就是全是老師在引導,在講。課堂上,學生纔是主角。不是孩子不行,是我今天根本沒給他們機會,他們沒時間來討論,來自己表演。老師讓孩子根據提示語來讀,反覆讀,各種形式讀,但是讀來讀去,都是孩子跟着老師的感覺來走。都是老師的理解。要孩子更加進入角色,必須讓孩子自己來想,從自己的角度來解讀角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麪粉、麪糰的特性,瞭解發酵粉的作用。

2、初步學習用搓、拉、壓、卷的技能製作點心,探索和出軟硬適度的麪糰。

3、培養幼兒製作點心的興趣,體驗製作成功的喜悅。

4、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點心。

5、增進參與環境佈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麪粉、麪糰、發酵粉、水、芝麻、餡、各種麪粉製成的點心。

2、擀麪杖、圓形筷子、盆子若干。

3、課前組織幼兒洗手,進行桌面消毒。

三、活動過程:

(一)通過回憶,引起幼兒製作點心的興趣。

小朋友們看,盆子裏有什麼?麪粉可以做什麼?你吃過哪些用麪粉做成的點心呢?(教師出示幼兒說到的點心)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做點心。

(二)感知麪粉的特性,瞭解發酵粉的作用。

1、觀察麪粉請你們將麪粉捏一捏、聞一聞、看一看,然後告訴大家麪粉是什麼樣的?

(1)幼兒觀察,自由交談。(提醒幼兒不要將麪粉撒了)

(2)小結:麪粉是白白的、細細的、軟軟的、沒有氣味,它象糖、象鹽、還象雪花。

2、介紹發酵粉的作用。

(1)出示發酵粉,引導幼兒觀察。

這是什麼?請你們看一看、捏一捏、聞一聞。

(2)介紹作用:

做點心時加入發酵粉,可以使做出來的點心既蓬鬆又柔軟。

(3)引導幼兒按一定比例放入發酵粉。

(三)感知麪糰特性。

有什麼方法可以使這些乾的麪粉變溼呢?

1 、請幼兒示範,觀察水量和麪粉溼度的關係。

乾麪粉加入少量水一揉,變成了什麼?水加得越多,麪糰越是怎麼樣呢?

2 、幼兒操作,探索和麪的方法。

鼓勵幼兒邊和麪邊交流和麪的感受,如:加水時要一點一點,慢慢的,邊和邊加;麪粉太溼就會導致太軟而不成形;麪粉太乾就會導致太硬而不易揉捏。

3、瞭解使乾麪團變溼、溼麪糰變乾的辦法。有什麼辦法可以使乾麪團變溼、溼麪糰變幹?

幼兒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4、幼兒繼續操作,和出軟硬適度,有一定彈性的麪糰。

(四)學習製作花捲的技能。

1、出示花捲,引導幼兒觀察。

(1)小朋友們猜猜,花捲是怎麼做出來的?

(2)幼兒自由討論,集體交流。

2、小結示範:先把和好的麪糰拉長,搓圓後壓扁,從一頭小心地捲起。

3、全體幼兒操作,重點輔導能力弱的幼兒掌握花捲的製作技能。

(五)自由想象、創造性地製作點心。

你還想用麪糰做什麼?

1、幼兒操作:自由玩麪糰,鼓勵他們邊玩邊交流,引導他們相互學習。

2、交流經驗: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製作方法。

幼兒成果:

(1)將麪糰搓成球,滾上芝麻,做成麻團。

(2)將三根搓長的麪條絞在一起,變成麻花或油條。

(3)將麪糰搓成圓球,用擀麪杖壓扁,包上餡做成包子或餃子。

3、欣賞製作成果:鼓勵幼兒自由走動,互相觀摩成果,體驗成功的喜悅。

四、活動延伸:

將幼兒製作的點心拿到食堂加工蒸熟,給幼兒品嚐。

五、活動建議:

活動前請幼兒在家觀察媽媽和奶奶是怎樣做點心的。

六、活動反思:

孩子們在玩橡皮泥的時候,最愛做花捲、饅頭等點心,在捶打、揉捏橡皮泥的過程中,他們體驗到了動手製作的樂趣。設計本次活動,旨在讓幼兒學做簡單的點心,以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造精神。

本次活動不是簡單滿足於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麪粉的特性,而是在幼兒目睹麪粉加水和成麪糰的全過程後,讓幼兒親手揉麪團,運用搓、拉、壓、卷等技能熟悉麪粉的特性製作麪食,使幼兒獲得利用麪粉特性進行製作的技能,從而使幼兒在自我發現的基礎上將科學、技術較好地結合起來。幼兒製作點心,更是讓幼兒體驗到了製作點心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