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錦集9篇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錦集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6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錦集9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冰的變化,會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徵。

2、有積極探索冰的興趣。

3、對冬天有濃厚的興趣,熱愛生活樂於探索。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教學重點、難點

知道冰的變化,會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徵。

激發幼兒參與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事先準備一些乾淨的冰塊。

2、準備不同形狀的容器,各種裝飾物品,繩子,彩色顏料水。

3、“好玩的冰”記錄表。

活動過程

1、幼兒感知了解水會結冰,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師:今天我帶來了新朋友和你們一起玩!

師:你聽到水寶寶說什麼了?

師:水寶寶在什麼時候變成冰娃娃?

2、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冰的主要特徵。

(1)提問:你們想用什麼方法來玩冰娃娃?

(2)初次探索:幼兒用自己的方式玩冰,並用筆畫着記錄下來。

(3)提問:你麼用了哪些方法玩冰?

(4)再次探索:教師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看、摸、捏、砸、嘗等)感知冰的物理特性。注意觀察並表揚那些探索方法特別的孩子,促進幼兒間相互學習。

3、討論、瞭解冰的物理特性。

(1)提問:你覺得冰娃娃是什麼樣子的?爲什麼?

(2)小結冰的特性。

師:原來冰娃娃有這麼多的祕密!無色、無味、透明、光滑、硬、易碎。

4、做實驗,引導幼兒觀察冰塊變化。

師:你們的冰娃娃和剛拿到時後有什麼不一樣?

師:你真棒說出了一個新詞——融化。冰娃娃是可以融化成水寶寶的。

小結:原來冰娃娃在手裏會融化掉!變成水寶寶!

5、幼兒製作彩冰燈。

師:讓我們動起靈巧的小手,一起來製作漂亮的冰燈吧!送給我們可愛的冬爺爺做新年禮物吧!

課後延伸:組織幼兒玩冰燈。

教學反思

冬天是一個雪白的世界,冬天也是一個奇特的世界。在這個奇特的世界裏有雪花在漫天飛舞,有美麗的冰棱倒掛在屋檐邊邊,也有雪娃娃陪着我們快樂地玩耍。雖然北風呼嘯、寒風凜冽,但在這個寒冷的世界裏,我們開展的活動卻是熱火朝天、喜氣洋洋,消融了冰凍帶給我們的寒意,讓濃濃的溫暖洋溢在我們愛意濃濃的班級裏。

晶瑩剔透的冰,深受孩子們的喜歡。他們對冰有着濃厚的興趣,可對冰的認識僅僅只是一些感性的經驗,對於冰的特性並不是很瞭解。在開展“冬爺爺的禮物”主題活動中,我從孩子們的生活中選材設計教學方案,讓孩子自己動手實踐,喚起他們的已有經驗,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美國的勞倫斯教授指出:“教學就是要通過情景在學生的頭腦中引起認知的興奮,產生認知的衝突,形成思維的爆炸,進而引發學生的認知活動,建構新的認知結構。就如同在平靜的水面上投進了一快石頭,激起圈圈漣漪。”因此我在設計此節科學課時,首先創設情境,激發孩子們的探究慾望。孩子具有好奇、愛探索的心理特點。我通過提供適合他們認知特點的內容,喚起他們的想象能力,激發學習興趣。我在教學中,通過引導孩子們感知了解水會結冰來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其次,從幼兒實際出發,提供自我探究的空間,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冰的主要特徵。在教學中,利用孩子們的求知慾,引導他們進行實驗前的猜想,並將猜想記錄在記錄單上。接着通過每人各自進行的小探索,讓孩子發現“冰的物理特性”。調動其自主、探究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觀察、分析能力。通過經驗分享環節,幫助孩子們彙總探索結果,總結探索結論,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習活動的熱情。最後孩子們在教室中根據自己的喜好製作冰燈,這是孩子們最興奮的時刻,瞧他們個個神情專注、樂不思蜀的樣子,真有趣!他們每個人都想製作出最美、最漂亮的冰燈,作爲禮物送給冬爺爺,這是孩子們一份童真、一份愛心、一份真情。

我認爲,教師不應該把一節課的結束視作探究的終點,更不應把孩子束縛在教室這個小小的空間裏,應引導孩子把探究的興趣和關注的事物延伸到生活中和大自然中,注重在真實的場景中進行教學,生成系列的不斷深入的探究活動。我們的延伸活動,是讓孩子們到戶外玩冰燈,激發他們繼續探究冰的奧祕。看着孩子們玩着親手做的冰燈,寒冷再也不能阻擋他們散發出的熱情、探索的激情,我們要的不就是這樣的結果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專心閱讀圖畫,能仔細觀察圖畫、發現謎底。

2、欣賞詩歌,喜歡模仿錄音並跟讀詩歌。

3、認讀字詞:它、搖、見、就,複習認讀:樹、花、水、雲。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樂意參與遊戲,體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大字卡、大範例。

2、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今天,我們猜一個謎語,看誰愛動腦筋,下面我們一起聽這個謎語。(教師朗讀《猜一猜》)。

2、小朋友猜謎底是什麼呢?那你爲什麼猜是××呢?

3、小朋友猜的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幅圖就知道了。

二、欣賞詩歌《猜一猜》

1、出示大範例,引導幼兒閱讀畫面,提問:

圖上有些什麼?

樹和花都怎麼了?你從哪裏看出樹在搖?他們爲什麼這樣?

水上爲什麼會起波浪?(幫助幼兒理解水波比喻成皺眉。)

云爲什麼能在天上飄動?

2、剛纔小朋友猜的對不對呢?小朋友真聰明,下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收詩歌,回家後在把詩歌說給爸爸媽媽猜一猜。放錄音,集體欣賞詩歌《猜一猜》,教師注意幼兒的坐姿。

3、提問:

(1)詩歌的名字叫什麼?

(2)(出示字卡“樹”)什麼見到它就搖頭?(出示字卡“搖”)

(3)(出示字卡“花”)什麼見到它就彎腰?(出示字卡“見”)

(4)(出示字卡“水”)什麼見到它就皺眉?(出示字卡“它”)

(5)(出示字卡“雲”)什麼見到它就跑?(出示字卡“就”)

三、欣賞詩歌

1、發書,請幼兒翻書到16課。

2、交代欣賞常規,播放錄音,幼兒欣賞詩歌。

3、交代跟讀常規幼兒跟讀詩歌,教師巡迴指導,檢查幼兒的坐姿和劃指情況。

四、幼兒模仿錄音朗讀詩歌。

五、認字遊戲:做做、說說

1、看字做動作。教師任意出示一張字卡,幼兒根據猜一猜的內容做動作。

2、看字說句子。請幼兒選擇一張字卡,說句子或講述一件事。

教學反思:

開頭部分閱讀封面的環節和師幼共讀的環節是本次活動的一個亮點,在孩子不知道閱讀內容的情況下,留白的封面無疑成了孩子最好的猜一猜、說一說的機會,在活動開始時大大的激發了孩子的想象力和表達力,給予了孩子充分的猜測、預期、質疑、反思的機會,這樣的教育策略也爲孩子們創設了一個寬鬆自由的語言氛圍。接下來的師幼共讀環節,我在活動中層層遞進的提問,不斷的給孩子設疑,鼓勵,引導孩子仔細觀察,不斷碰撞思維的火花,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都能大膽的進行猜測想象,並用比較清晰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從而很好的與孩子互動。

當然活動中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說老師的反饋性語言應更豐富些,這樣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對他們每一個人的想法都是關注的。另外,教育活動的結束不是結果,一節課中遠遠不足以挖掘文中更多的深邃,走進閱讀,也是爲了更好的走近生活,接下來我會帶着孩子一起用放大鏡去看看我們真實的生活,擁有更多的看一看,猜一猜。

小百科:謎語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測的隱語,也可引申爲蘊含奧祕的事物。 謎語源自中國古代民間,歷經數千年的演變和發展。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集體智慧創造的文化產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探究測量樹圍的工具和方法。

2、嘗試使用測量工具,並能進行簡單的記錄和比較。

3、體驗與同伴合作完成的成功與愉悅。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ppt、繩子、皮尺、布條、記號筆、記錄表等。

【活動過程】

一、觀察樹的外形特徵,初步瞭解樹幹的粗細。

1、今天,老師請來了幾個朋友,你們看,他們是誰呀?播放ppt。

2、他們有什麼地方不同?(引導幼兒觀察樹幹、樹枝的粗細)

二、自由探索樹幹樹枝的粗細,初步學習使用測量工具。

(一)幼兒初步探索使用測量工具。

1、有的樹幹很粗,有的很細,那麼怎樣才能知道樹有多粗多細呢?

2、今天,老師爲大家準備一些測量工具,就放在小朋友的椅子底下,你們把身體當成樹幹、手臂當成樹枝,互相合作量一量樹幹有多粗,樹枝有多細。

3、幼兒說一說自己使用的測量工具及方法。

4、教師小結幼兒探索結果。

(二)教師引導幼兒使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測量。

1、那誰能告訴我你測量的樹幹有多粗呢?你是怎麼測量呢?

2、教師引導幼兒正確的測量方法。(請你拿着布條的一端繞樹幹一圈,布條接口的地方請你做個記號。)

3、幼兒第二次學習測量。

4、教師小結幼兒測量結果。

三、用皮尺進行測量,並在記錄表上做記錄。

1、出示皮尺,引導幼兒觀察皮尺上的刻度和數字,量的時候要從數字1開始量。

2、幼兒學習使用皮尺的測量方法並把測量的結果在表格上記錄下來。

四、遊戲:大樹小樹。

1、出示ppt。(讓幼兒觀察用手臂測量的大樹)

2、幼兒感受樹兒的粗細。

3、遊戲:《大樹小樹》。

個人反思:

這節教學活動有好的地方,也有失敗的地方。

幼兒在測量的時候特別的開心,積極性也特別的高。在操作的過程中,因爲幼兒之間的能力有所差距,所以有對有錯,所以在活動的過程中給幼兒多次交流多次嘗試的機會。發現問題就要給幼兒解決問題的機會。允許他們犯錯誤,再嘗試用別的.方法。每當孩子遇到困難,我都會讓他們先自己想辦法,大膽去嘗試。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在數學活動《按羣測數》中,小朋友學習先看多的一部分,然後再接着往下數少的一部分的方法來數實物卡片上的小動物,有一個小朋友用了和別人不一樣的方法來數這張卡片上的小動物,她是用兩個兩個數的方法來數的,也很快地數出來了。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來數比較多的物品時也都會採用按兩個兩個、三個三個或五個五個的方法來數。讓幼兒運用這種數數的方法不僅能提高幼兒按羣數數的能力,也能爲幼兒在生活中需要數比較多的物品時帶來方便。活動中主要是通過幼兒自己的探索、發現、討論來比較哪種數數的辦法比較快,在進行多次按數羣數數的實踐中獲得數數經驗。

活動目標:

1. 嘗試按數羣整2、整3、整5數數,並說出總數。

2.能大膽交流自己的操作過程。

3. 樂意參加數學活動,體驗用不同方法數數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會按羣測數,會單個數數。

2.物質材料準備:教具:ppt、記錄紙。學具:記錄紙、鉛筆、橡皮、剪刀、修正液、回形針。

活動過程:

一.點數統計物品

1.認識文具用品小熊新開了一個文具超市,超市裏經營着許多文具用品,有剪刀、橡皮……

2.點數文具用品並統計由於超市剛剛開張,擺在貨架上的商品還沒有來得及統計,請小朋友統計一下每種文具用品分別有多少,然後把數字記錄在統計表上。

3.交流統計結果誰來說說你統計的結果是多少?你是用什麼方法來數的?

小結:剛纔小朋友都用自己的方法數出了每種文具用品的數量。

二.按數羣數數,統計物品

1.共同探討“快數”的方法有許多小朋友是用一個一個數的方法來數文具用品的,有誰能用比較快的方法來數它們呢?大家去試試看。

誰願意來說說你是用什麼比較快的方法來數的?(幼兒介紹)

2.學習按數羣數數你們看老師這裏有一堆擺得很不整齊的橡皮,我們按兩個兩個來數這些橡皮。教師帶領幼兒用整2的方法數。(整3、整5的方法類同)重點:如不能用整3或整5來數完的話,最後一組就用接着往下數的方法來數。

3.幼兒用整2、整3、整5的方法來數文具用品。

4.再次統計文具用品數量。

5.相互交流數數的方法。

小結:原來我們來數擺得不整齊的物品可以用整2、整3、整5的方法來數。

三.線上遊戲,鞏固按數羣數數的方法線上遊戲:幼兒停在線上走,音樂停時幼兒按教師所說的數字找夥伴,幼兒集體按數羣數數。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嘗試用角色的身份講述各種動物“誇自己”的語句。

2、發現自己和他人的優點,誇一誇自己和他人,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活動準備:PPT課件,動物胸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出主題——有一位醫生專門給別人整形,幫助別人修改不足的地方,可是他來到森林裏幫助動物的時候,卻遇到了不尋常的事。

二、理解故事內容

1、出示PPT(故事中動物的形象)

你來找一找你喜歡的動物,說一說他們有什麼特點?

2、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故事《誇自己》,邊講故事邊出示PPT。(前兩個動物)

鯨魚是怎麼誇自己的?猴子是怎麼誇自己的?

3、教師引導幼兒猜一猜狗熊會怎麼誇自己呢?然後教師講述故事。同樣的方式講述大象、螞蟻(完整欣賞故事一遍)

三、情景表演《誇自己》

四、誇一誇自己和別人

1、小動物們都很自信,說了自己的優點,我們也來說一說自己的優點。

2、你覺得你的好朋友有什麼優點?

附:《誇自己》

有一天,一位醫生來到森林裏。他讓動物們說說對自己的長相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他可以幫助動物們變得漂亮起來。

醫生讓猴子先說。猴子開心地說:“我對自己的長相很滿意呀。我和人一模一樣,有四肢、有五官。我還比人多一條漂亮的尾巴呢。”

鯨魚噴出一股水,高高地衝上天空,接着說:“我是海里最大的動物。最厲害的鯊魚看到我都逃得遠遠的。”

狗熊慢吞吞地說:“我是森林裏的大力士,我長得又高又壯又結實。”

大象神氣地說:“我的鼻子、耳朵和尾巴長得很好看,幼兒園的小朋友都請我去當滑滑梯呢。”

螞蟻雖然長得小,可他從來不覺得自己長得難看。螞蟻說:“我是最勤勞的建築師,我能造出又大又安全的家。”

動物們誇了一通自己,很開心地回自己的家去了。醫生沒什麼事可幹,也回家去了。(根據拉封丹同名寓言改編)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提高幼兒對中國文字的興趣。

2、培養幼兒的想象能力。

3、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4、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5、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1、口、頭、手、腳、腿、臂都可以活動的木偶(紙偶也可,其它老師扮演更好),

2、若干根長棍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 出示幼兒熟悉的象形文字(山、水、田、石、木、禾、竹、口……)圖片,讓幼兒自由討論後說出與其對應的中國漢字來導入課題

2、 師:中國的文字除了這些許多象形文字以外,有的還可以用我們的形體來表現呢。今天我爲你們帶來一個木偶朋友,它就可以表演許多形體文字呢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木偶,讓其表演“貝”字(低頭、肩平、小臂下垂、雙腿拉開)和“安”字(頭仰、雙臂平舉、兩手下垂、拍拍皮帶表示有一橫再雙腿交叉成“女”)老師爲其講解

2、根據講解,讓幼兒發揮想象用身體各部位來自主表演“巾”、(肩平、小臂下垂、一手腕勾起、頭身腿腳成一直線)“於”、(拍頭表有一橫、雙臂平舉、頭身腿成直線、一腳勾起)“平”、(兩點可用耳朵代替)“員”(嘴張開)……字,老師巡迴指導,對錶演獨特的幼兒給予鼓勵。

3、讓幼兒想象自己認識的那些簡單的字可以用形體來表演(“人”、“口”、“大”、“小”、“少”、“中”、“幹”……)

4、木偶藉助一根長棍表演“天”字後引導幼兒自由自在地藉助外物來表演更多的文字

如:藉助一兩根棍表演“中”“才”“士”“土”“女”“米”“工”…….

兩人合夥表演“從”“壩”“林”“扛”……

三、結束部分

遊戲:1、看誰猜得對

兩人一組,一人用形體表演文字一人猜字

2、 看誰做的快

幾人一組(自由結合),一人說字,其它人用形體表演。

活動反思:

下課鈴聲乍響,看着孩子們那開心的樣子及意猶未盡的表情,我知道,這節課很圓滿!孩子們個個學有所得了。想想自己最初的想法,真是太可笑了。初讀第五單元《有趣的漢字》時,我翻閱着文本及教參,感覺這單元太簡單了,學生肯定易懂,也易接受,沒什麼內容可講的。但是細讀細品之後,才發現如果要上好這樣的課,有效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好這看似平淡枯燥的文字,還真是不容易。

如何讓“死”的文字變得鮮活、靈動起來呢?我頗費了一番腦筋。

於是,我把課堂拓展到了課外,讓學生在課外通過各種手段蒐集相關資料,自己也上網查閱大量相關材料。最滿意的是在課間我利用字例說明,及時滲透了象形字、會意字、形聲字等構字基本知識。當然,孩子們最喜歡的莫過於猜字了。那些象形字一寫上黑板,立刻猶如跳躍的小精靈般“活”了起來,孩子們猜得不亦樂乎,竟然連下課鈴聲也拒絕接受,一直纏着我再猜幾個呢!於是,當聽到我講漢字歷史時,原本無人問津的“歷史”竟然也變得熱門起來。

另外,在“錯別字”教學時,我將學生作業、作文中的實例擺上課堂,並“煽情”地說:“每次老師讓同學們習作時,大家都將改正紙、改正帶放在桌子上,似乎潛意識裏想要有錯別字出現。中華民族五千年傳承的漢字,我們怎麼可以隨意改動呢?”講到此處,我悄悄掃視了一邊全班同學,發現書桌上的改正帶、改正紙不知何時已不見了蹤影。我欣慰地笑了。

當然,最得意也最熱鬧的莫過於各學習實踐小組的成果展示了。孩子們精心設計、編排蒐集、謄抄的各種有關漢字知識的資料,以各種形式向全班彙報,如猜謎語、講笑話、朗讀兒歌、手抄報展示等等,各種精彩紛呈的節目經過孩子們的精心編排,不時贏得陣陣熱烈的掌聲,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讓孩子們更多地瞭解漢字的知識。我想: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中華漢字一定會生根、發芽!

課罷,我不禁提筆,寫下這篇教學隨記,姑且叫它反思吧!

小百科:文字,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爲wén zì,基本意思是記錄思想、交流思想或承載語言的圖像或符號。該詞出自《史記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並能根據信的內容大膽地猜測故事情節。

2、瞭解信的基本格式,知道寫信需要(時間、地點、事情)三要素,並嘗試讀信。

3、懂得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體驗有朋友真好的情感。

活動準備:

課件:《點點和哆咪的信》

重點難點:

讀懂點點和多咪的信,能大膽地猜測故事情節。

活動過程:

一、觀察分析封面,激發幼兒閱讀興趣。

1、師: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好聽的故事,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出示封面)從這張圖上你能知道些什麼?

2、師:我來介紹一下。小狗叫點點,小貓叫多咪。(課件圖片)我們跟他們打個招呼。

3、點點和哆咪是一對好朋友。(播放視頻)你們有沒有好朋友?你在想念好朋友時會怎麼做?

二、理解故事內容,大膽猜測故事情節。

1、理解第一封信

(1)師:你們猜猜點點和哆咪在想念對方時會怎麼做呢?我們一起去看看(播放視頻)它們是用寫信這個好辦法。這封信是誰寫給誰的?你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2)總結:我們在寫信時,開頭要跟收信人打個招呼(看着信的開頭一起打個招呼),把信寫完後還要寫上寫信人的名字,你的朋友哆咪。

(3)解釋冒號的意思(提起下文)

(4)多咪想對點點說些什麼呢?(請一名幼兒起來說,然後規範讀信的格式)

(5)讓我們一邊看看信,一邊聽聽故事,看看你們猜對沒有。(播放視頻)

(6)我們猜對了嗎?(強調信上第一幅圖和第二圖是代表時間和地點,以及箭頭代表順序。)

(7)教師總結:寫信時一定要寫上時間、地點和事情,這樣你的好朋友才能看懂。

(8)一起來念念這封信。

2、理解第二封信

(1)點點也寫了封信給多咪,我們一起去看看。(播放視頻)

(2)我們一起來找找時間、地點、事情。誰來念念這封信?

(3)用多種形式念信,如男女生分開念,分組念等。

(4)我們猜對了嗎?一起去看看。(播放視頻)

(5)師:點點在信裏說先吃東西然後跳舞,到了那天晚上它們決定先跳舞再吃東西了。我們在讀信時一定要按照箭頭的順序念下去。

3、理解第三封信

(1)又過了幾天,點點又寫了封信給多咪,這次它又寫了什麼呢?(播放視頻)

(2)請你來念念這封信。

(3)多咪看了信,認爲點點生病了。如果你的好朋友生病了,你會怎麼做?點點又是怎麼做的呢?(播放視頻)

(4)多咪去點點家看它,發現它不在家。你覺得它的心情怎麼樣?會怎麼做?(先猜,再看視頻)

(5)多咪很着急的出去找,我們一起學學它是怎麼找的。

(6)點點到底幹嘛去了呀?(播放視頻)

(7)原來點點沒有生病,它是做夢夢見了多咪。這封信爲什麼會鬧個誤會呢?我們來對比一下點點寫的這兩封信(課件)第2封信上缺了什麼?

(8)再次強調三要素:時間、地點、事情。

4、點點和多咪這一對好朋友真讓人羨慕,它們互相關心,有朋友真好!你們喜歡這個故事嗎?我們一起完整的聽一遍,如果你喜歡的話,可以跟着錄音一起講一講。

三、延伸

師:回家以後我們也可以學着點點和哆咪的樣子,寫封信給你們的好朋友,不要忘記寫上時間、地點和事情。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能按羣目測數羣。

2、能把兩部分數量合起來看,學習按羣測數。

3、敢大膽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

活動準備:

幼兒已認識過10以內的數量,教具:5—10的小朋友圖片6張。

學具:《幼兒用書》(P1、2頁),幼兒人手一支筆、印章等。

活動過程:

1、我的朋友教師:小朋友你的朋友是誰?數一數自己有幾個好朋友?

2、朋友真多(1)、教師:這兒還有許多朋友呢,看看一共有幾位小朋友?教師分別出示實物卡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說一說圖片上有幾個小朋友?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師幼共同一一點數,並說出物體的總數。

(2)、教師:想一想,還可以用什麼方法很快能知道有多少個小朋友?引導幼兒複習目測接數的方法,並啓發幼兒用"合起來"的方法說出總數:分別看聚在一起的兩個數,然後將兩個數合起來說出總數。

3、小組操作活動。

(1)、看事物和圓點數量連線相應的數字。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事物和圓點的數量,說一說,圖上有什麼?每張卡片上的數量是多少?啓發幼兒用連線的方法,連接數字和相應的卡片。

(2)、比較數量。先目測兩組物體的數量,然後給多的一組打√,再印上相應的數字。

(3)統計活動。觀察畫面,說說:圖上有哪些實物?請將同類的實物圈在一起,並在圓圈中印上相應的數字。

4、活動評價重點評價"連線"活動,請幼兒自己講述操作的過程。

對操作正確以及能邊操作邊講述的幼兒給予表揚。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運用觀察、分類、比較、猜想、判斷、排除的科學方法探索盒子裏的祕密,最後找到丟失的珍珠。

2.能樂於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發現,感受探索盒子的樂趣。

  活動重點

樂於嘗試,能運用觀察、分類、比較、推斷、排除的方法。

  活動難點

推斷、探索“空盒子”。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每組8個盒子。裏面分別裝能明顯感覺到的物品(積木、珠子、膠棒、糖)和不易感覺到的物品(棉花、氣球、餐巾紙、粘住的珍珠)。另外又準備了尺子、筆、鈴鐺、石頭、小碗、積木、珠子、膠棒、糖。將破案線索製作成PPT方便呈現。

  經驗準備:有初步的偵探遊戲的經驗。

  活動過程:

在整個探究活動中,孩子們共分三次探索盒子,每一次探索都比上一次有挑戰性,相互聯繫又層層遞進,以此引導孩子們通過各種感官,多維度多層次地感受盒子中的奧祕。

(一)引導幼兒通過直接觀察,初次探索暫時不能打開的盒子,激發幼兒對活動的積極性,並調動幼兒的原有經驗。

1.活動導入。

師:“孩子們,你們還記得《小偵探》的書嗎?大家已經幫小偵探偵破了很多的案件,你們也常常說自己是小偵探。那今天小偵探又遇到了難題,你們願意幫助他嗎?”

孩子們興趣高漲,都表示願意幫助小偵探破案。

2.通過PPT出示“小偵探”給出的第一條線索。

小偵探:“布朗太太丟失了一樣非常喜歡的東西,這樣東西就藏在桌子上這些暫時不能打開的盒子裏面,你們能幫我找找,哪些盒子裏面有東西嗎?”

聽完線索後,孩子們立即拿起盒子,因爲不能打開盒子,孩子們開始使勁搖晃,有的還放在手上掂,他們根據自己的感覺很快就把明顯感覺有東西的4個盒子挑了出來。之後孩子們一起總結了判斷盒子裏面是否有東西可以用晃、聽、掂輕重的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孩子們有運用多種感官的經驗。

(二)引導幼兒再次探索暫時不能打開的盒子,並嘗試利用分析、比較、推理的思維方法,判斷盒子裏的物品。

1.通過PPT出示第二條線索,並出示準備好的尺子、筆、鈴鐺、石頭、小碗、積木、珠子、膠棒、糖等物品。

小偵探:“櫃子上放有一些東西,小朋友們能幫我想想,哪些東西會在盒子裏面,哪些不會嗎?”

線索一提出孩子們就開始熱烈地討論,他們都認爲長尺子、小碗、筆肯定不在盒子裏,因爲它們都比盒子大放不進去。之後孩子們又排除了鈴鐺,因爲盒子裏沒有鈴鐺的聲音。確定可能裝的物品有珠子、膠棒、糖。但在積木和石頭中孩子們有了不同的意見,有人認爲都有可能在盒子裏。“可是隻有4個盒子,不可能裝5樣東西。那我們怎麼知道裝的是哪一個呢?”我問道。王也說:“那我們就掂掂重量唄。”孩子們表示同意。於是我把石頭和積木同時放到孩子手中,讓他們輪流感受,之後孩子們達成了共識,是積木。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感受了排除和比較的方法,豐富了感知經驗,並且進一步確定了盒子裏面的東西有珠子、積木、膠棒、糖。

2.引導幼兒分小組探索盒子裏的物品,並做記錄。

師:“但是哪個盒子裏放的是哪樣東西呢?如果不打開盒子你們能知道嗎?”

孩子們分別通過晃、聽、掂輕重的方式認真細緻地比較、感受,最終找到了珠子、積木、膠棒、糖分別放的盒子,並把結果按照盒子上的號碼記錄在了記錄紙上,和小朋友進行了分享。

3.引導幼兒分享各自的探索結果和依據。

在分享中孩子們說出了他們的感受,他們感覺小珠子是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而且很輕;膠棒是有軲轆的感覺;積木有點沉,沒有咕嚕的感覺;糖有糖紙發出的聲音。由此可以看出,孩子們綜合運用了各種感覺器官,調動了已有的感知經驗。他們不僅發現了盒子裏有沒有東西,還能知道是什麼東西。

4.共同驗證盒子裏的東西。

師:“到底是不是和小朋友猜的一樣呢?我們一起打開看看吧。”

話音剛落,孩子們興奮得不得了,一一打開了盒子。在驗證結果的這一刻,教室裏一片歡呼聲:“我的對啦!”“我是小偵探!”

師:“你們真棒,通過線索猜到了盒子的祕密,可是布朗太太丟的到底是什麼呢?”

當我問到這句時,教室裏一下子安靜了。但接着孩子們都猜是珠子。我說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偵探是怎麼說的吧。”

(三)引導幼兒第三次探索盒子的祕密,發現真相與自己的猜測、想象是有差距的,從而感受偵破案件的樂趣。

1.通過PPT出示第三條線索,引起孩子們的認知衝突。

小偵探:“布朗太太丟失的是一件白色的東西。”

這次看完線索孩子們並不像前兩次那麼興奮,他們的表情有些驚訝,有些失望,到底怎麼回事呢?布朗太太丟失的東西到底在哪裏呢?孩子們猜測起來:“是不是線索錯啦。”“是不是沒丟呀。”這時可可說:“會不會在‘沒有東西’的盒子裏呢?”聽到這兒,我對孩子們說:“小偵探可不是那麼好當的,我們再看看還有沒有新的線索吧。”

2.通過PPT出示第四條線索。

小偵探:“那個盒子上有點香味。”

聽到這個線索,孩子們在每個盒子上聞起來,可可說到:“真的,沒有東西的盒子上有香味,快聞聞。”孩子們都聞起來。以前很少會用到聞的感覺方式,在這個環節設計運用聞的感官,讓孩子們感受到想要破案,就要更細緻,不能放過任何的線索。

3.引導幼兒重新探索“沒有東西”的盒子。

小偵探:“丟失的東西會不會真的藏在我們認爲沒有東西的盒子裏呢?布朗太太到底丟了什麼?我們怎麼會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呢?小朋友們,快幫幫我吧。”

師:“有哪些東西裝在裏面我們可能感覺不到呢!”

幼兒大膽猜想起來,他們說出了餐巾紙、羽毛、頭髮、棉花等。通過猜想可以看出孩子們對物體的特徵是有一定了解的,他們能抓住物體輕、沒有聲音的特點。

4.驗證感覺“沒有東西”的盒子。

當盒子被打開時,孩子們歡呼起來:“我發現了,是珍珠。”“怪不得布朗太太找不到呢,原來粘住了。”“我也發現了。”孩子們還在盒子裏發現了一些他們猜到的其他東西,比如,棉花、餐巾紙等。

小偵探:“小朋友們太棒了,謝謝你們幫我偵破了案情。”

(四)引導幼兒總結回顧。

1.和幼兒共同回顧使用了哪些方式幫助小偵探破案的。孩子們紛紛回答用了聽、聞、掂、比較、排除等各種方法。

2.和幼兒一起討論今後如何當好小偵探。孩子們都表示要努力尋找各種線索,不放過任何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