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集合6篇

關於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集合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4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集合6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利用小椅子做小火車遊戲,發展幼兒的自我動手能力,提高幼兒的整體配合、協調能力。

2、培養幼兒學會遵守遊戲規則,不依賴別人,不害羞,主動參與遊戲,增強自信心。

3、提高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體驗玩遊戲的樂趣。

4、能根據指令做相應的動作。

  教學重點、難點

1、發展幼兒的自我動手能力,提高幼兒的整體配合、協調能力。

2、培養幼兒積極主動的心態,增強自信心。

  活動準備

塑膠小椅10只、VCD、碟子。

  活動過程

1、幼兒進場,兩邊站立。教師放VCD,在音樂的伴奏下,師生一起熱身。

2、教師把活動器材小椅子介紹給幼兒“我們的小椅子是給小朋友坐的,但是今天我們要用椅子來做有趣的遊戲”。

3、鼓勵幼兒想象一下椅子可以做什麼遊戲,遊戲是怎樣玩法的,請幼兒示範自己的玩法。

4、帶領幼兒把椅子擺好,請他們一個個坐上“火車”,讓一位幼兒扮演火車司機,火車開始啓動。

5、在遊戲的過程中對幼兒遵守遊戲規則進行評價,表揚幼兒的團結合作精神。

6、幼兒在音樂伴奏下跟老師做放鬆操。

7、幼兒離場。

  教學反思

在這次活動的設計與備課過程中,我反覆針對幼兒依賴性強,怕生,不合羣, 做事沒有信心的個性,不斷調整活動方案

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由於個人的表現要溶於整個集體,所以特別注意個人行爲,遵守活動規則,在互動活動中,引導他們發揮個人的特長,通過遊戲,我逐個瞭解各個幼兒的動手能力、團結精神和個性特點並及時調整以下的遊戲活動,促進幼兒各方面的均衡發展。

這次活動我自己認爲是成功的,達到了預期活動目的。通過活動,發展了幼兒的自我動手能力,培養了幼兒積極主動的心態,增強自信心。經過對整個活動過程分析,我在活動中對幼兒的要求,積極鼓勵方面做得較好。通過生動活潑的語言來感染孩子、鼓舞孩子。自然大方的表情給孩子創建了一個較爲輕鬆的心理環境。並在活動過程中適時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如果給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加強在互動活動中的個人遊戲項目,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自我參與慾望。

小百科: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機具,早期稱爲蒸汽機車,有獨立的軌道行駛。鐵路列車按載荷物,可分爲運貨的貨車和載客的客車,亦有兩者一起的客貨混運車。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嘗試手口一致點數,並能按顏色分類。

2、在說說、玩玩中體驗和點點一起遊戲的快樂。

3、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4、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課件、紅黃藍圓點衣服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師:今天有一個新朋友要來和我們做遊戲,睜大眼睛仔細看,是誰來了?

師:朋友、朋友:快出來!這個圓圓的像太陽一樣的是--"黃點點"(嗨!黃點點好!)過渡:告訴你們這個新朋友他的本領可大了,它有什麼大大的本領呢?想知道嗎?它呀!會變魔術,它變魔術看過嗎?

二、黃點點變魔術--從左往右手口一致點數

1、數量變

師:寶貝們我請黃點點來變魔術,看好哦!(點點點,變變變)

提問:一個黃點點變成了幾個黃點點?你怎麼知道是三個的?

小結:從左往右數,一個黃點點變成了三個黃點點。

2、顏色變

過渡:黃點點還要繼續變魔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提問:黃點點還會怎麼變?誰來試一試?(幼兒操作)

小結:點點點、變變變,黃點點變成了一個紅點、一個黃點、一個藍點啦。

三、點點找朋友--從上往下手口一致點數

1、黃點點找朋友。

提問:還有好幾個黃點點也來來我們一起玩,看看,一共有幾個黃點點?(老師操作、引導幼兒手口一致點數)

小結:從上往下數,一共來了4個黃點點。

2、紅點點找朋友。

提問:還有幾個紅點點,誰來把他們請出來。(幼兒操作)來了幾個紅點點?(手口一致點數)

小結:一共有4個紅點點。

3、藍點點找朋友。

提問:只有藍點點的朋友還沒來,一共需要幾個藍點點,才能和紅點點黃點點一樣多?誰來試一試?(幼兒操作)

小結:我們還需要3個藍點點,就能和黃點點紅點點一樣多,都是四個。(手口一致點數)

四、變成點點做遊戲--嘗試按顏色分類,體驗遊戲的快樂

1、排排隊。

要求:跟點點們一起排隊啦!(幼兒根據點點變化及自己身上點點的顏色嘗試排隊,幼兒穿上點點衣,介紹:我是紅/黃/藍點點。)

小結:紅點點一排,黃點點一排,藍點點一排,同種顏色的點點排在一起。

2、小點點乘火車(離場)。

要求:點點們去找新朋友啦,我們也趕快上火車吧,你站在哪裏呢?(幼兒根據畫面變化及自己和同伴身上點點的顏色嘗試排隊)

小結:原來同種顏色的朋友在一起真開心。

結束語:讓我們也開着火車一起去教室找找一樣顏色的朋友。

小百科:顏色是通過眼、腦和我們的生活經驗所產生的對光的視覺感受,我們肉眼所見到的光線,是由波長範圍很窄的電磁波產生的,不同波長的電磁波表現爲不同的顏色,對色彩的辨認是肉眼受到電磁波輻射能刺激後所引起的視覺神經感覺。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撕、搓、揉、捏的技能,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2、通過活動,體驗與別人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小熊娃娃一隻

2、蛋糕模型一個、蛋糕盤子人手一隻

3、彩色紙(紅色、黃色、綠色)若干

4、《生日歌》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明確主題

1、t:小熊今天過生日,家裏來了許多的客人,熊媽媽呀來不及炒菜了,想請我們小一班的小朋友幫忙當廚師?

2、s:好!我們大家都來幫熊媽媽炒菜吧!

二、引導想象,發放思維

t:這是我媽媽準備的東西,你們看看都有些什麼呀?

s:紅的紙(red)、綠的紙(green)、黃的紙(yellow)

t:哦,有那麼多東西,你們想一想

1、什麼菜也是綠色的?(幼兒的經驗有青菜、菠菜、毛豆、蔥、辣椒等)

2、什麼菜也是紅色的?(幼兒的經驗有番茄、紅蘿蔔、紅辣椒、紅燒肉、紅燒魚等)

3、什麼菜也是黃色的?(幼兒的經驗有荷包蛋、花菜、玉米、炒雞蛋等)

(引導幼兒回憶平時吃的菜的顏色,引發聯想)

三、律動《洗菜》

1、t:那我們準備炒菜了,可是這菜還是髒的,那該怎麼辦呀?

2、s:要洗一洗,切一切

3、t:請小朋友氣力找個位置來洗一洗,切一切吧(根據《生日快樂》的曲調,用英文唱“wash, wash, wash,cut,cut,cut”)

四、嘗試“炒菜”,注意個別差異

1、t:“我先來做個‘花菜’,大家看好了?

(1)先把盤子上的雙面膠撕下來。

(2)用大拇指與食指捏住黃色紙往下撕,撕開後用手心搓,搓成一個圓圓的就往上貼。

2、要求幼兒菜粘貼在盤子裏,一邊貼一邊說說炒的是什麼菜。

3、督促幼兒炒好菜後,把紙頭都放回籃子裏,要講衛生。

4、輔導個別幼兒炒完一個菜。

五、交流介紹自己炒的是什麼菜,體驗成功。

六、分享,唱生日歌

t:小熊說呀,謝謝我們小一班的小朋友,她還準備了蛋糕和我們一起分享呢,我們一起來爲小熊唱生日歌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欣賞詩歌,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2、培養幼兒沿着詩歌線索大膽想象。

3、要求幼兒觀察到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有關詩歌情景的課件一個。

2、剩滿水的臉盆3個。

3、鏡子若干面。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們到一個地方去玩耍,那裏非常美麗,有多美麗呢?現在就豎起耳朵來聽老師告訴你們……。(唸詩歌)你們說那裏美不美?那你們想不想去呀?……。)

二、欣賞與理解(發現倒影)

1、出示課件背景圖片,描述詩歌的環境。(夜晚到了,天漸漸暗了,四周圍靜悄悄的……)

2、出示月亮,出現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問:看,小池塘裏面藏了什麼呀)(月亮真的藏在小池塘裏去了嗎?

3、出示小魚,(小魚睡在哪裏了?)(爲什麼詩歌裏說小魚睡在藍天上?)

4、出示青蛙,(看,小青蛙在池塘裏,它擡着頭,在看什麼呢?)(青蛙不明白了,爲什麼天上有一個月亮,小池塘裏也有月亮?怎麼會有兩個月亮呢?月亮真的在池塘裏嗎?)

5、(誰來告訴小青蛙這是怎麼回事?)水波顯示池塘的月亮是倒影。

6、晚上小池塘裏還會藏着什麼呢?小青蛙在小池塘裏還會看到什麼?(天上的月亮,星星水邊的樹,花,草。)(從天上能看到水裏有什麼嗎?)

7、拿出水盆,鏡子,請幼兒走到旁邊觀察,發現在水中和鏡子中的倒映,盛滿水的臉盆也可以像鏡子一樣倒映,盛滿水的臉盆也可以像鏡子一樣倒映出我們自己。

三、總結延伸活動

1、今天我們去了一個美麗的池塘邊玩,小朋友看到了許多美麗的,有趣的東西(有些什麼?)(我們還發現了什麼?)

2、請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找找還有什麼地方可以照出我們自己?

詩歌:《小池塘》

小池塘,藏月亮,魚兒睡在藍天上。

小青蛙,擡頭望,樂得哇哇地唱歌。

風兒吹,水兒落,搖得月亮輕輕晃。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願意在同伴面前講述自己的想法,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2、知道種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能太着急。

活動準備

1、故事圖片,錄音。

2、西瓜(哈密瓜、甜瓜)一隻。

活動過程

一、傾聽故事。

1、出示西瓜(哈密瓜、甜瓜),請幼兒說出名稱,激發幼兒的興趣。

2、有一隻蛤蟆也想種瓜,我們來聽聽蛤蟆種瓜的故事。

二、播放故事錄音,請幼兒傾聽。

1.結合掛圖,講述故事第二遍。

2.蛤蟆見種子沒有長出來,它是怎麼想的,又是怎麼做的?

3.青蛙告訴蛤蟆,種子怎樣纔會長出來?

4.蛤蟆睡了很久很久,醒來發現了什麼?它是怎麼說的?

三、討論。

1.蛤蟆想的那些方法有用嗎?

2.爲什麼蛤蟆會說種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故事:蛤蟆種瓜

蛤蟆看見青蛙在種瓜,他也要種瓜。他剛把種子種在地裏,就對種子喊:“種子,種子,快快長出來吧!”

過了一會兒,種子沒有長出來。蛤蟆又趴在地上大聲喊:“種子聽見了沒有,現在就長出來!”種子沒有長出來。青蛙跑過來,對蛤蟆說:“你那麼大聲地喊,會嚇壞種子的.。種子睡在地裏,陽光照着它們,小雨澆着它們,慢慢就會長出來了。”

到了晚上,蛤蟆又着急了。他說:“種子大概怕黑吧,我給你們講故事、唱歌。”蛤蟆點上蠟燭,給種子講了一個很長很長的故事,唱了好多好多的歌。

蛤蟆講一會兒,看一看;唱一會兒,看一看。種子一直沒有長出來。蛤蟆累了,倒在地上“呼呼”睡着了,睡了很久很久。

“蛤蟆,蛤蟆,快起來,快來看你種的瓜。”青蛙叫醒了蛤蟆。蛤蟆往地上一瞧,哇,長出了許多青青的小苗。

青蛙說:“青青的小苗會慢慢長大,以後會結出許多許多瓜。”蛤蟆打了個呵欠,說:“種瓜真不容易啊!”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繼《糖不見了》活動課之後,有一天李朝琪問我:“爲什麼老師杯子裏的“黑糖”沒有化掉,而是變大了呢?”其他小朋友也附和着“是呀是呀,變大了,好神奇!” “好像我爺爺杯子裏的茶葉也是這樣的。”……小班幼兒的好奇心是很強的,他們還沉浸在溶解的現象中,突然發現老師杯中的胖大海不但沒有溶解反而變大了,他們對此感到很疑惑。結合我的個人子課題《“做中學”模式在小班科學活動中的探究》,考慮到小班幼兒具有直觀思維的特點,我決定嘗試運用“做中學”的教育理念,讓幼兒在觀察、比較、猜測、實驗驗證和交流的過程中發現物體膨脹的有趣現象。對於活動材料的選擇,我事先做過試驗,發現胖大海膨脹需要的時間很長,像花茶之類的膨脹前後變化不夠明顯,唯有黑木耳、白木耳兼具需時短、膨脹前後對比效果明顯兩大特點,符合我們的課時需求。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讓小班幼兒充分體驗科學探究、科學發現的整個過程,從而激發他們的探究興趣,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嘗試探索,感知物體膨脹的有趣現象。

2.對膨脹的現象產生好奇,並願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一次性塑料杯人手一個。

2.盤子四個(內裝黑木耳和白木耳若干)。

3.課件。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感知黑、白木耳的特徵。

1.師:你們看盤子有什麼?

幼:黑木耳和白木耳。

2.引導幼兒從顏色、形狀和觸感三方面來感知。

師:請你們每人拿一朵黑木耳、一朵白木耳,看一看它們是什麼顏色的?像什麼?

師:摸一摸是什麼感覺的?

3.小結:黑木耳的顏色是黑色的,看上去像耳朵。白木耳的顏色是有點白有點黃,看上去像獅子的臉、像花、像珊瑚……它們摸上去都是硬硬的、脆脆的。

(分析:通過有目的的引導,讓幼兒感知木耳的特性,有了原型事物的基本瞭解,爲幼兒進行大膽的猜測提供了一定的科學理論依據。)

二、通過猜測、實驗,感知膨脹現象。

1.師:如果把硬硬的黑木耳和白木耳放到水裏,你們猜猜會怎樣?(幼兒猜測並講述)

2.師:黑木耳和白木耳到底會怎樣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幼兒操作並探索)

(分析:小班幼兒的生活經驗有限,他們的猜測會有對有錯,讓他們帶着自己的猜測去實驗,能滿足他們的求知慾望,初步感知膨脹的現象。)

三、對比黑白木耳在水中前後的變化,共同討論膨脹現象。

1.師:黑木耳、白木耳在水中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

幼1:開花了。

幼2:變大了。

師:它們爲什麼會變大?

幼:喝了好多的水。

2.師:我們再來摸一摸它們,會是什麼感覺呢?

幼:滑滑的、軟軟的。

3.小結:像黑木耳、白木耳這樣原來乾乾的、硬硬的東西,放在水裏會變大、變軟的,就是膨脹現象。

(分析:通過形態、軟硬程度方面的對比,將幼兒的觀察進行集中,突顯本次活動的重點,幫助幼兒更好地感知事物膨脹的原理。)

四、延伸、遷移幼兒的生活經驗。

1.還有什麼東西也像黑木耳、白木耳一樣,在水裏會膨脹的?

2.播放課件,當幼兒說出來即出示相應的物品圖片。

3.你們回家後可以跟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試一試,然後把你的發現和老師、小朋友說一說。

(分析:這是將幼兒的認知放大、擴寬,引向生活的重要一步,是讓幼兒認識、瞭解、熟悉、理解生活的重要一步。)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環節、思路很清晰,我在課前也做了很多的考量和工作,從材料的選擇方面、課件的準備等。活動分四個環節:首先,通過讓幼兒看看、摸摸,在說說中感知、瞭解黑白木耳的基本特徵,幼兒的參與熱情很高。接着,讓幼兒猜測,驗證,使得幼兒在觀察、對比的過程中慢慢發現木耳在水中變大了,體現了“做中學”的教育理念。然後,通過對比膨脹前後木耳的變化,分析其長大的原因,感知了膨脹現象,總結膨脹的概念。最後一環節又迴歸到幼兒的日常生活,從生活中找會膨脹的物體,幼兒在前,教師在後,以PPT的方式滲透了更多會膨脹的物體。

但在活動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由於出現了兩樣物體同時需要幼兒觀察,所以他們的觀察注意力不能夠全面顧及,所以我想如果在材料的選擇方面,只選擇一樣白木耳而非兩樣的話,幼兒觀察的注意力會更集中些。在活動中有的小朋友說不知道杯中的黑白木耳已經變大了,可以讓他們參照盤中剩餘的黑白木耳,多對比一下、引導一下,那麼他們就會更加地明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