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高三試題 > 高三語文閱讀練習題

高三語文閱讀練習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8W 次

  【高三語文閱讀練習題】

楊麗萍:舞蹈是種信仰 曹玲娟

高三語文閱讀練習題

執拗地穿着繡花衣、麻布褲和布鞋,身形特別瘦小,說話時語調低沉輕緩。

近日,第九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上,楊麗萍帶着傾心打磨的歌舞樂《藏謎》,再度豔驚了上海灘。談起舞蹈,她冷靜又癡迷,“舞蹈是什麼?是語言、是信仰、是一種生活的方式……”

沉寂一段時間後,楊麗萍再度亮相舞臺,這次她帶來的是歌舞樂《藏謎》,她一出場表演的是藏族唐卡中的荷花度母。一朵紅荷中,荷花度母被老阿媽的虔誠喚醒,翩然輕舞,恍若踏水而行……稍後,又一次出場,她身着黑衣長靴,和藏民們跳起狂放的夏拉舞,舞姿自在快活,幾乎顛覆了舞迷們對她的既有印象。

這位從雲南深山裏走出來的白族女子,完全可以憑《雀之靈》、《兩棵樹》等作品,滿足於“中國當代知名度最高的舞蹈家之一”這個角色。但之後,她卻傾盡全力製作《雲南映象》,將一羣普通人推上舞臺,讓原生態歌舞一度成爲舞臺熱潮。

楊麗萍從不認爲自己要借這種方式來延長藝術生命,她甚至不樂意別人稱自己爲舞蹈家。她說,“我是山裏人,我的家人對着山林田野都在起舞,汲水能歌、取火能跳。跳舞就是生活的一部分,這是永久性的,對吧?”

這些年,她拒絕了不少製作演出的邀請,直到藏族歌手容中爾甲找到她,希望能爲“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的藏族人打造一部原生態歌舞。在她看來,舞蹈不再只是創作,而是學習、採集、呈現。“我走的地方越多,越是心焦。民間好多好東西都在逐漸消失,再不搶救就來不及了。”

《藏謎》幾乎涵蓋了西藏、青海、甘肅、雲南、四川五省區藏區最典型的民間歌曲、樂器及舞蹈,比如音色悠揚的六絃琴、祭祀超度的大法號等與藏族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這部作品是我們對藏族文化虔誠之心的體現”,爲此,她走遍了藏區。

《藏謎》的主角,是一年前還在放牧的藏民們。他們並不知道舞臺是什麼,他們只是在舞臺上自由奔放地舞蹈,純粹展示着對生活、自然、神靈的歌頌與膜拜。正是這種撲面而來的最原始的生命力,使得觀衆在臺下感動得落淚。每次謝幕,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她說,“做《藏謎》是件很有福氣的事,是從身體到靈魂的一種體驗。”

這是個地道的民間藝術團,楊麗萍是這支團隊裏惟一的非藏族人。排練整整一年,藝術團沒有任何收入,製作人容中爾甲背上大筆貸款,總編導楊麗萍一分編舞費都不肯收。“她是一個很單純的藝術家,對藝術嚴謹到有些苛刻,對人卻特別寬容。”容中爾甲說,從劇本的策劃、編舞、主創班子搭建、服裝道具設計到找衣服布料,事無鉅細,楊麗萍都全力而爲。

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副總裁韋芝曾在西藏生活工作多年,她評價說:“這部作品是近年來最有想象力的西藏歌舞集大成者。”

從《雲南映象》到《藏謎》,楊麗萍從未特意從商業角度考慮舞蹈。“不用擔心這個,認真的態度,再加上自我審美的品位,人們都需要好的精神食糧嘛。”

這份堅持,讓很多同行欽佩。“雲門舞集”創始人林懷民就曾公開讚揚,“這些年,無論在藝術道路上遇到多少挫折,楊麗萍都沒有退縮。不跳舞,完全可以有很多選擇,可她還是一直在舞臺上跳緦這讓我很佩服。”

“有生命的舞蹈,離人很近,它會像樹一樣生長,像河流一樣流淌。”楊麗萍說,“我們跳的是命。”

楊麗萍常說,如果不跳了,她會迴歸自然,找個地方安安靜靜住下來。“外面有山,有水,有農田和民居,島上有人捕魚,有人織布,還有人在大榕樹下曬太陽……”

(節選自《人民日報》2007、11、6)

13.根據全文,下面各句的內容不屬於“再度豔驚了上海灘”的原因的一項是(3分)

A.楊麗萍傾盡全力製作《雲南映象》,讓原生態歌舞一度成爲舞臺熱潮。

B.楊麗萍和藏民們跳的夏拉舞,幾乎顛覆了舞迷們對她的既有印象。

C.《藏謎》展示的是對生活、自然、神靈的歌頌與膜拜,表現出的是最原始的生命力。

D.歌舞樂《藏謎》涵蓋藏區典型音樂元素,歌舞的主角是一年前還放牧的藏民們。

14.“做《藏謎》,是件很有福氣的事。”對楊麗萍所說的“福氣”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有機會親密接觸藏區最典型的民間歌曲、樂器及舞蹈等與藏族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

B.親身學習、採集、呈現了民蘊許多正在逐漸消失的好東西,搶救了寶貴的民間藝術。

C.《藏謎》被韋芝讚譽爲“是近年來最有想象力的西藏歌舞集大成者”。

D.深入地理解了藏族文化,並對之生出了虔誠之心。獲得了從身體到靈魂的一種體驗。

15.“舞蹈是種信仰”,文章在哪些方面表現了楊麗萍的這一觀念?請簡要敘述。(6分)

答:

  參考答案:

13. A 張冠李戴。原文是“她卻傾盡全力製作《雲南映象》,將一羣普通人推上舞臺,讓原生態歌舞一度成爲舞臺熱潮”。(“豔驚了上海灘”的不是《雲南映象》,而是《藏謎》)

14. C 答非所問。(“福氣”應指楊麗萍在做《藏謎》過程中的收穫和感受,而不是別人評價)

15.解析:主要是概括楊麗萍創作舞蹈表現出來的品格,閱讀文章要細緻,要思考文章所敘事件的本質。

答案:(6分)(1)用她的語言來說明她對舞蹈的認識和理解,她說:“跳舞就是生活的一部分,這是永久性的,”“我們跳的是命。”(2)她對舞蹈追求的執着。這些年,無論在藝術道路上遇到多少挫折,楊麗萍都沒有退縮;從《雀之靈》《兩棵樹》,到《雲南映象》,再到《藏謎》,不斷進行開拓和創新。(3)對藝術極爲嚴謹,在做《藏謎》的過程中,事無鉅細,她都全力而爲。(4)對名利極爲淡泊。從未從商業的角度考慮舞蹈;不樂意別人稱自己爲舞蹈家,楊麗萍一分編舞費都不肯收。(每點2分,答出其中三點得滿分)

倒立的馬雲,一切皆有可能

苗向東

在地球人眼裏,馬雲是來自火星的異類,而馬雲也很配合這個角色。馬雲有一個絕活:單手倒立。他能夠一隻手撐,倒立數分鐘而面不改色。他不僅自己練倒立,還要求全體幹部員工練倒立。他說:“當你倒立時,世界會變得不一樣。”馬雲有句口頭禪:倒立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

馬雲兒時的偶像是小鹿純子。而純子最吸引他的就是遇到困難時就倒立,於是馬雲認爲這個倒立一定是一個化險爲夷、轉危爲安的“法寶”。所以馬雲把倒立練得爐火純青,甚至學會單手倒立的絕技。

後來他創立了公司,在面臨“非典”的困難時期,公司如何走出困境呢?一次,馬雲看到一幅畫,上面畫了許多魚,但除了一條之外都往一個方向遊,只有這條魚是往相反的方向走,這幅畫的題目叫《換個方向,你就是第一》。於是馬雲悟到:淘寶網換一個方向,也許我就是最先到達終點線的人。於是他想到了通過練倒立,來讓大家學會倒立着看世界。

爲此馬雲自2003年以來做了一個特殊規定:每個進入淘寶網工作的人員,無論胖瘦、高矮,都必須在3個月內學會靠牆倒立。男性需保持倒立姿勢30秒纔算過關, 對女性的要求稍低些,10秒即可,否則只能捲鋪蓋走人。爲什麼要練習“倒立”呢?一是可以鍛鍊身體,不用任何器械,訓練很方便;二是通過練習倒立,促使大家對任何一個問題都能夠用另一種眼光來看待,養成“換位思考”、“逆向思維”、“多位思考”的習慣,培養創新精神。自此,“倒立”成爲阿里巴巴企業文化的一個重要元素。

此後馬雲無時無刻在鼓勵這種“倒立”視角。2008年8月的一天,馬雲突然找到祕書,神祕兮兮地說:“走,跟我去淘寶!我今天要臨時抽查,要所有高管都給我倒立,看看他們會不會。”在淘寶專門的倒立室裏,每一個高管輪流在馬雲面前演示倒立。果然,有幾個高管沒能完成。馬雲甩下一句話:“限期整改,過段時間複查。”幾位沒有過關的高管人員,通過訓練很快就掌握了倒立的技巧。

倒立思維的結果,就是馬雲始終走的是特立獨行之道,不斷打破常規,在與競爭對手過招時,從不按規則出牌。馬雲有很多奇特的“倒立觀”,他信奉這樣的理念: 永遠不做大多數。“如果一個方案有90%的人都說好的話,我一定要把他扔到垃圾桶裏去。因爲這麼多人說好的方案必然有很多人在做了,機會肯定不屬於我們。”於是馬雲沒有投身熱門的門戶網站的紅海,而是看中了國外市場上運行失敗的B2B模式;沒有擒賊先擒王,而是專攻中小企業;沒有虛張聲勢打造影響力,而是出其不意得玩起了“西湖論劍”,來的賓客里居然有美國總統克林頓;沒有在互聯網急速膨脹燒錢的年代跟風,而是把高盛公司1999年的5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用到了2005年。逆向思維可以構成核心競爭力,這是馬雲倒立後得到的邏輯,所以他總能把自己置於冷靜旁觀者的角色,遊刃有餘。伴隨着阿里巴巴網站的成功,馬雲也一直以“反其道而行”的商業思維成爲具有反常規精神的企業家代表。

僅靠倒立顯然遠遠不夠,馬去還將倒立不斷延伸、擴展。學會站在客戶的角度來看問題,而不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有時候,客戶是你的上司,有時候,客戶也是你的員工。對於經理人而言,大部分人的思路是先站在個人立場上考慮問題,如果換一個思路,學會站在公司立場上考慮問題,反倒更容易讓自己脫穎而出。他用不同的視角看問題,逆反思維、反教條、出人意料,在嚴峻的經濟形勢下,這種思維的商業邏輯體現了出更大的商業價值。

馬雲的倒立,用熊彼特的話說就是“創新”,用湯姆彼得斯的話說就是“顛覆”,用安德里格魯夫的話說就是“惟有偏執狂才能生存”,用柳傳志的話說就是“重新寫一份菜譜”。結果倒立着的馬雲和倒立着的阿里巴巴人,用一個完全不同的視野,神奇地走向了成功。[來源:]

(摘自《格言》2010年4月下)(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 )

A.馬雲“倒立看世界”的獨特思維是受到他兒時偶像小鹿純子的啓示而產生的。

B.“永遠不做大多數”的理念是馬雲奇特“倒立觀”的反映,體現了他的特立獨行之道。

C.馬雲倡導“用不同的視角看問題”是指不只站在自己的立場上,還應站在客戶的立場、公司的立場上考慮問題。

D.馬雲做事不鑽熱門,不跟風,不造聲勢,這說明他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競爭力不行而做出如此抉擇。

E.馬雲是具有反常規精神的企業家代表,其淘寶網和阿里巴巴網站的成功就很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

(2)“在地球人眼裏,馬雲是來自火星的異類”,概括其作爲“異類”的具體做法。(6分)

(3)“當你倒立時,世界會變得不一樣。”闡明馬雲的這句口頭禪所蘊含的邏輯思維及商業優勢。(6分)

(4)着重閱讀最後一段,用自己的話對“馬雲的倒立”加以評價。並結合文本內容,闡述做此評價的理由。(8分)

  參考答案:

(1)A D

(2)①單手倒立方面:練就單手倒立的絕技,並以此作爲化險爲夷、轉危爲安的`“法寶”;不僅自己練,還以此對員工進行特殊規定:3個月內學會靠牆倒立,否則捲鋪蓋走人;臨時抽查淘寶網高管的倒立技術,對不合格者進行限期整改。②商業抉擇方面:否定有90%的人都認可的方案;投資時不鑽熱門,不跟風,不虛張聲勢等;多立場、多視角看問題、考慮問題。

(3)①即換一個思路,用另一種眼光看世界,養成“換位思考”、“逆向思維”、“多位思考”的習慣,培養創新精神。

②走特立獨行之道,不斷打破常規,在與競爭對手過招時,從不按規則出牌;“反其道而行”的商業思維讓其在商海中游刃有餘,不斷獲得成功。

(4)示例:笑傲網絡行

這是一個思考致富的時代,智慧是我們成功的唯一保證。馬雲的創業經歷告訴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沒有做不到的事。成功屬於那些永不墨守成規的人,屬於那些敢於追求夢想的人,屬於那些想到就會付諸行動的人,屬於那些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的人。“阿里巴巴”是馬雲創造出來的中國神話,它不僅是馬雲的驕傲,也是所有中國人的驕傲。 (文中還有馬雲的許多商業策略,如避開紅海,暢遊藍海;避開大企業,專攻中小企業;主辦“西湖論劍”等)

上海世博會探索經濟轉型與城鄉互動之道

世博網8月25日消息:8月的上海世博園烈日當空、人潮涌動過去的3個多月裏,累計已有4400萬人次參觀者,感受世界城市化進程的“滾滾車輪”

“經濟轉型與城鄉互動”成爲來自五大洲的世博會參展方所共同關心的問題。首次以“城市”爲主題的世博會,成爲人類探索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試驗場”

2010年舉辦的上海世博會,與國際金融危機的餘波相遇,在全球各經濟體經受危機考驗的同時,中國與其他國家相似,都希望在世博會上探尋新一輪的經濟轉型之道。

8月的上海黃浦江畔,夜色醉人,水光旖旎,這座正在建設國際金融和航運中心的中國特大型城市,經過兩年多的綜合改造,一個百年外灘以一個嶄新的姿態呈現在了世人的面前,在新建地下車行道的同時,還休閒空間於民

40年前,相似的一幕在德國港口城市杜塞爾多夫發生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杜塞爾多夫案例告訴人們,這座傳統的“鋼鐵之都”是如何把握時機轉型爲服務型城市的

上世紀70年代,面對工業蕭條,港口不再盈利的重重困境,杜塞爾多夫政府決定轉變港口職能,引導當地居民迴歸萊茵河邊。新建的萊茵河岸隧道總長2公里,每天有55000多輛車能夠從地下隧道行駛。在隧道之上,新建的萊茵散步長廊每年舉辦各種展覽,令遊客流連忘返。

近半個世紀以來,世界各國的一些“老牌”大型城市,隨着經濟迅猛發展,能源、交通、生態等要素的侷限性逐步突顯。增長模式的轉變成爲擺在城市可持續發展面前的一道難題。傳統工業化城市如何轉型、新興城市的快速擴張如何變得科學、產業結構如何調整等,都是處於快速工業化、後工業化過程中各國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

“世界許多城市的轉型經驗也表明,新興產業對城市轉型至關重要”華東師範大學世博研究院院長林拓說

上海世博會瑞士展區總代表烏利希克對記者說,城市的每一個“自我循環”,都離不開鄉村的支持;今天中國和其他一些國家所關注的經濟轉型問題,與良好的城鄉互動也有着緊密關聯

城鄉之間的良好互動也是中國城市化進程的美好願景。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專門開闢了一方“鄉村”小天地——來自中國浙江寧波的滕頭村在此展示。它代表9億中國農民和32億世界各國農民所在的農村,訴說“融城之夢”

走進寧波滕頭案例館,不僅可以在歲月走廊上,聆聽到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從立春到大寒的“天籟之音”,還能欣賞到藍天白雲、鳥語花香,切身體驗鄉土生活的真樸閒趣

“村莊”入選以城市爲主題的世博會,本身就預示着世人對城市命題的反思。無獨有偶,西方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希臘在本屆世博會上也展示了其對農耕文明的重視

希臘駐上海總領事館官員海恩富說,農業是人類生活的基礎,沒有鄉村,沒有鄉村對城市的供給,人類的生存、生活將停滯“希臘在本屆世博會上,展示國家對於鄉村的尊重,希望帶給更多人啓迪”

探索城市可持續發展之路任重道遠

城市化伴隨着人類的文明腳步而來。在中國,1978年,中國的城市化率只有18%,而到2010年,將超過48%。而在全球,到2030年,世界城市人口可能將佔總人口的60%。

進入21世紀的中國,在高速融入全球城市化進程的同時,也面臨如何擺脫“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的經濟發展方式,如何處理好“城鄉二元結構”等一系列挑戰,城市可持續發展之路任重道遠

“世博會,是一個學習和借鑑其他國家城市發展和城市化經驗和教訓的好地方”經濟學家樊綱說,儘管世界各國在城市化的過程中,總是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和困難,但“期盼更高質量的生活”是人類追求城市化的動力所在,這是應與肯定的

世博會期間,前來上海蔘加書展的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強調,在推進經濟轉型、二元結構等問題時,必須擺脫“把GDP當作政績”的慣性思維

在世博園,人們所看到寧波滕頭村案例,就試圖擺脫城市化進程中的“唯GDP論”。爲保持“村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生活模式,近年來當地已拒絕了50多個可能會破壞生態環境的經濟合作項目。

“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最終還是要依靠人的思想轉變,進而帶來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轉變”中共上海市委副祕書長、研究室主任王戰曾說,“不同時代,有不同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本屆世博會對於孕育人類新的生活方式,意義深遠”

(1)下列各項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 】(5分)

A.這篇新聞報道沒有對上海世博會的盛況作過多交代,而是通過典型案例和專家評論着重探討了世博會提出的問題,使文章更具深度。

B.隨着經濟迅猛發展,城市如何轉型,這既是發達國家面臨的問題,也是擁有許多新興城市的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問題。

C.在以城市爲主題的世博會上,東西方國家卻不約而同地表示出對鄉村的重視,這說明城鄉互動逐漸消除城鄉差別,是城市發展的必然方向。

D.世界各國城市化的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中國在高速融入全球城市化進程時,真正需要關心的問題應該是如何擁有“更高質量的生活”,而不是GDP的增長。

E.文章通過時間上和空間上的多處對比論述“經濟轉型與城鄉互動”,既體現出這一問題的歷史性,也體現出這一問題的普遍性。

(2)文章開頭兩自然段屬於新聞文體基本結構中的哪個部分?請結合文本分析其作用。(6分)

答:

(3)新聞主體部分有三個章節,請給一二節各擬一個小標題,每個在20字以內。(6分)

答:

(4)從這篇新聞中,我們可以看出城市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哪些弊端。結合文本談談如何解決這些問題。(8分)

答:

 參考答案:

11.(1)CD(對一項給3分,兩項給5分)

(2)屬於導語部分。(2分)主要作用有:內容上,介紹了上海世博會的盛況,指出世界城市化的背景。(2分)結構上,引出本篇新聞的要點,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2分)

(3)①經濟轉型給危機城市帶來“新生”;②城市從來就與鄉村密不可分。

(6分,每點3分,能概括段落的主要內容,語言簡潔準確即可。)

(4)①產業結構的不合理(陳舊)使經濟發展停滯;“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的經濟發展方式破壞生態環境;單純追求經濟增長而忽視人的生活質量。(答出2點給4分,意思對即可)

②轉變城市功能和經濟結構;增強城鄉互動;注重生態環境;轉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

(答出2點給4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