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熱門】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集錦4篇

【熱門】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集錦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26K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集錦4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感知各個動物之間的關係。

2.嘗試學說故事中“我不大”**“比我大”的對話,願意參與角色表演。

活動準備:

1. 桌面上動物教具一套,每個幼兒一個手偶,藍鯨圖片.

2. 地上貼上線條,供角色對話時站。

活動過程:

一、 導入

小螞蟻想知道誰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你們知道嗎?那我們就跟着小螞蟻一起去尋找答案吧。

二、 理解故事。

1. 小螞蟻和小雞。

小螞蟻看到小雞說:小雞小雞,你長的真大。

小雞笑着說:我不大,小貓比我大。

提問:小螞蟻看到小雞說:小雞小雞,你長的真大。小雞是怎麼回答的?

分角色練習對話

2. 小貓和小狗

汪汪汪,誰來了?小狗和小貓比誰大?

那小貓會怎麼說呢?

3. 小熊。

還有什麼動物比小狗大呢?可愛的小熊來了,看到小熊後,小狗會說什麼呀?

4. 大象。

“咚咚咚”,是誰呀?小熊看到大象會說什麼呀?

小結:大象真的很大很大,他的身體像座山,腿粗的像四棵大樹。

5. 小螞蟻問大象:大象大象,你一定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吧?

大象笑着說:“我不大,有種動物比我大多了,它纔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呢!”出師藍鯨圖片。

師介紹: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叫藍鯨。藍鯨生活在海洋裏,它每天快樂的在海洋裏游來游去,抓小魚小蝦吃,藍色的海洋就是藍鯨的家。

三、 完整講述故事。

世界上最大的動物終於找出來了,那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講一講這個故事吧。故事的名字叫《最大的動物》。

教學反思

1. 幼兒對動物能逐個說的出名稱。3教具要多樣化。

2幼兒對本節 活動有吐字不清。 4在今後的教學中多激發幼兒興趣。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小班的幼兒活潑好動,他們對外界充滿了好奇,看到每一株花花草草都會很興奮,喜歡擺弄、操作。我園正處農村,“狗尾巴草”是孩子們隨處可見的比較熟悉的一種秋冬季植物。結合我園課題《鄉鎮幼兒科技教育活動研究》,因此,我設計了本次綜合活動《狗尾巴草》。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遊戲的方式貫穿始終。

【教材簡解】

在農村隨處可見狗尾巴草的蹤影,對孩子們來說:狗尾巴草是他們熟悉的陌生人,既感到熟悉,又感到新奇。因此,選擇“狗尾巴草”爲教學內容既符合現實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狗尾巴草,探索其多種玩法,體驗活動的快樂。

2、大膽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進行染色、作畫。

【重點難點】

重點:探索狗尾巴草多種玩法。

難點:把狗尾巴草當作畫工具,願意和同伴一起在“大舞臺”上選擇顏色作畫。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狗尾巴草(插在花泥上)、顏料水、作畫的“舞臺”(在塑料板上貼上宣紙)、抹布、課件。

經驗準備:幼兒散步時見過狗尾巴草。

【教學過程】

(一)認識狗尾巴草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小草,快來摸一摸、看一看它是什麼樣子的?(教師指導幼兒觀察、講述)

2、誰來說說它是什麼樣子的?它像什麼呢?(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操作課件,引出名稱——狗尾巴草。)

3、狗尾巴草長在哪裏呢?(待幼兒講述後,觀看課件)

4、師小結:原來大樹下、小河邊、牆角邊都長着狗尾巴草,它呀就生活在我們的周圍。那你們有沒有和狗尾巴草玩過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活動一開始,我就給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活動環境,能夠引起幼兒的興趣,充分調動起幼兒的積極性。爲引出下一個環節“玩狗尾巴草”作了鋪墊。)

(二)玩一玩狗尾巴草

1、今天我們就來玩一玩狗尾巴草,你可把它變成什麼?怎麼玩?快來試一試!(幼兒手拿狗尾巴草自由玩耍。在這過程中發現有特別的玩法時,就引導全體幼兒一起做一做。)

2、(師手拿狗尾巴草作跳舞狀)看,現在狗尾巴草在幹什麼?我們也一起來跳一跳。

(遊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能有效的吸引孩子,引發孩子的興趣,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調動了他們探索狗尾巴草多種玩法的積極性。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此遊戲活動能夠面向全體,能力差的、膽子小的幼兒也能體會到成功和快樂。同時又爲下一個環節“染色、作畫”作了鋪墊。)

(三)幼兒作畫

1、演示

師:狗尾巴草呀要穿上漂亮的衣服在舞臺上跳舞了!看,它要穿衣服了(示範染色),穿了什麼顏色的衣服?衣服穿好了,跳舞開始了(師邊念兒歌邊作畫)狗尾巴草跳累了,休息一下,看!舞臺上留下了一幅美麗的……(畫)。

(教師將角色適當轉換,以狗尾巴草的角色穿插活動,並提出活動的要求、規則。這一環節目的是通過演示讓幼兒掌握正確的染色、作畫方法,激發幼兒操作的慾望。幼兒情緒十分高漲,爲下一環節“幼兒作畫”打好基礎。)

2、幼兒操作

師:看,後面有個大舞臺,快讓你們的狗尾巴草也穿上漂亮的衣服跳舞吧!它要

(此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難重點,小朋友們通過自己的嘗試、探索,充分發揮了幼兒的想象力和探索能力。在這個活動環節中,我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自由寬鬆的活動氣氛中,幼兒的表現慾望得到了滿足。)

(四)欣賞作品,結束活動

師:快和好朋友一起來看一看、說一說,狗尾巴草跳完舞后,留下的畫像什麼?

(此環節爲幼兒提供了自由交流的空間,一方面體驗交流的樂趣,另一方面通過聽、看、想,積累更多知識經驗。在這個環節中,他們不受干擾,說自己想說的,看自己喜歡看的。師幼互動交流評價,可讓幼兒在自我表達中,在聽同伴,聽老師的建議中,在思考中提高語言能力、擴展思路、提高審美情趣等多方面能力。也有利於教師進一步瞭解幼兒,開展有針對性的活動。評價是美術活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孩子們各抒己見,有的說自己的畫,有的說同伴的畫,大家在相互交流中,感到十分的有趣,得到許多不同的啓發。活動在自我展示,體驗樂趣與成功中落幕。)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目標:

1、能運用各種材料發出不同的聲音。

2、感受自制聲音的樂趣。

重點:能運用各種材料發出不同的聲音。

難點:讓紙發出不同聲音的`方法。

過程:

一、聲音可以製造。

1、教師出示一個空瓶子搖一搖,請幼兒聽聽有沒有聲音,再拿出一顆木珠搖一搖,請幼兒聽聽有沒有聲音。

2、誰能將這兩個沒有聲音的東西變得有聲音。請1個幼兒試試。

3、原來聲音是可以製造出來的!那請你們動動腦筋,運用老師準備的這些材料發出聲音來。

二、分組製造聲音。

第一次嘗試:

1、教師介紹材料,鼓勵幼兒去探索,嘗試讓這些東西發出聲音來。

2、幼兒進行分組探索,教師進行簡要指導。如:讓和“瓶瓶罐罐”、“各種紙”和“各種杯子”發出不同的聲音。

3、說說自己的發現。

你是用哪些材料寶寶製造出聲音的?幼兒講述自己的發現,並進行操作演示。

第二次操作:

1、請幼兒對每一種材料都試一下,重點引導幼兒讓“各種紙寶寶”發出不同的聲音。

2、請幼兒說說自己讓“各種紙寶寶”發出不同聲音的方法,並進行操作演示。

活動延伸:比比聲音的不同

請幼兒猜一猜,不同水位的水杯發出來的聲音是否一樣?再聽一聽,辨別出不同的聲音來。激發幼兒再次探索的願望,然後到教室裏的操作區裏再實驗。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體會作品的趣味性;

2、初步學會兒歌,感受兒歌的節奏美和韻律美;

3、幼兒能聽懂並喜歡說普通話。

4、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5、讓幼兒嘗試敘述狼外婆,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幼兒能夠積極的學習朗誦兒歌,體會作品的趣味性。

活動難點:理解兒歌內容(兒歌附後);學會象聲詞“嘚嘚駕”;發準“圍着、嘴巴、轉身、伸出”等平翹舌字音。

活動準備

1、 知識準備:幼兒熟悉《狼外婆》的故事內容。

2、 教具準備:掛圖《狼外婆》、小紅帽一個、圍巾一條、狼的頭飾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教師邊說“嘚嘚駕,嘚嘚駕”邊做騎馬的動作,請幼兒說說:“老師在幹什麼啊?”引起幼兒興趣。

(二)、基本部分:

1、教師通過各種方法,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出示騎馬的小紅帽,提問:“小紅帽騎着馬,你們猜猜,她要騎到哪兒啊?”

幼兒回答,教師幫忙提煉:“小馬騎到…家”

“到外婆家門口了,我們一起來敲門吧!”

邊出示“狼外婆”,邊說兒歌:外婆圍着大圍巾,一張嘴巴寬又大。

小紅帽看到外婆這個樣子,嚇得轉身騎馬快快走。”

外婆開始問了:“爲啥不進外婆家?”

小朋友們你們說說:小紅帽爲啥不進外婆家?

請幼兒大膽表達。

教師最後總結。

2、教師完整朗誦兒歌,請幼兒認真聽。

3、教師逐句教兒歌,注意兒歌的節奏。

4、教師邊做動作邊朗誦兒歌,鼓勵幼兒大膽學習兒歌。

5、請保育老師扮演狼外婆,集體表演兒歌。

(三)、結束部分:教師總結。

教學反思

把兒歌用故事的方式引出是我經常採用的方法,因爲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歡聽故事,我儘量根據兒歌的內容來編故事,在故事中加入對話、動作,然後根據故事的內容引導大家討論、或者分組表演。這樣兩遍後,小朋友自然就理解了故事的大概,當我將故事的內容用兒歌示範朗誦時,小朋友顯得很輕鬆,此時的重點是引導小朋友有表情地朗誦兒歌。

這首《狼外婆》的兒歌生動地再現了小紅帽騎上小馬爲生病的外婆送蛋糕,碰見大灰狼的真實場面,是我幼時聽過的經典故事,而我們的孩子已經缺少這種充滿童趣的童年生活,我就用自己的童年情節加以渲染,引起孩子的嚮往,在感情上達到共鳴。

故事的運用幫助孩子理解兒歌、老師的經歷幫助情感的渲染,相信有這首兒歌的學習,在生活中孩子也會出現這樣的情節的。

故事在兒歌中的運用還應解決有時缺少圖片的問題。在以後的語言活動中,我還應着重豐富幼兒的詞彙,讓幼兒的語言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