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錦集10篇

【實用】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錦集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4W 次

作爲一名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錦集10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空氣特性,知道空氣無處不在。

2.感知空氣壓力的存在。

3.培養動手、動腦的習慣。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1.白紙若干張;泡泡液每組一盆,圓形紙筒每人一個,擦手用的毛巾人手一個;歡快的音樂。

2.有吹泡泡遊戲經驗。

活動過程:

一、魔術表演

魔術過程中,採用幾種用手掌拿紙的方式。

誰願意和我一起來表演魔術?

每人一張白紙進行魔術表演。

二、爲什麼不掉

1.集體討論。

手掌上的紙爲什麼不掉?

2.小結。

當我們帶着我們手掌上的紙運動起來的時候周圍的空氣寶寶也跟着運動了起來,它們使勁的把紙按在了我們的手掌上,所以紙就會牢牢的貼附在手掌上了!

三、好玩的泡泡

1.接泡泡。

一起用白紙接泡泡。

2.說一說。

①泡泡裏面有什麼?

②空氣是怎麼進到泡泡裏的?

③能用嘴巴把空氣吹進去嗎?爲什麼不能用嘴直接接觸泡泡液?

教師小結:泡泡液是不能用嘴直接接觸的,因爲不衛生、有毒。

3.分組操作。

①試一試把紙筒裏的空氣吹到泡泡裏。

提示:第一次操作。

②讓紙筒裏的空氣自己跑到泡泡裏。

提示:第二次操作。

③說一說你是用什麼辦法將紙筒裏的空氣吹到泡泡裏的?

④空氣爲什麼會自己跑到泡泡裏?

5.小結。

紙筒的一端沾上了肥皂水,然後再把另一端放到水裏。這時將紙卷桶向下壓,水寶寶們就進入到了紙卷桶裏了,使紙卷桶裏的空氣寶寶受到擠壓慢慢上升,然後吹動樂肥皂膜,就吹出了大大的泡泡!

四、總結評價

通過變魔術遊戲瞭解了空氣流動會產生壓力,通過吹泡泡的遊戲又瞭解了空氣受到擠壓也會產生壓力的科學原理。

活動延伸:

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試一試,把紙筒一端插到沙子裏會不會壓出泡泡?

活動反思:

活動的幼兒的積極性很高,收穫也很多。只是幼兒在做實驗中急於想動手操作,沒聽清老師的注意事項,活動紀律比較混亂。可見幼兒的探索和發現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幼兒是學習的主體,他們選擇探索活動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不可直接控制,而應以尊重和支持,引導幼兒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進行探究活動。所以,教師應該爲幼兒提供一定的環境來鼓勵幼兒積極探索。

小百科:空氣是指地球大氣層中的氣體混合,爲此,空氣屬於混合物,它主要由 氮氣、氧氣、稀有氣體(氦、氖、氬、氪、氙、氡、氫),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物質(如水蒸氣、雜質等)組合而成。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爲幼兒創造想說、敢說的機會,鼓勵幼兒敢於表達。

2、引導幼兒喜歡聽故事,願意學說故事中的句子。

教學準備:

1、物質準備:教具一套、錄音機、故事磁帶等。

2、經驗準備:幼兒有坐車的經驗,知道車上有開車的司機,坐車可以去很多地方。

教學過程:

1、和幼兒一起玩汽車遊戲,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詢問小朋友你剛纔開的什麼車?還知道什麼車?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看圖聽故事《我要上車》,瞭解故事基本內容。

4、通過引導幼兒幫助小動物說話的方式,讓幼兒試着跟讀故事中重要的對話:“司機你好,我要上車。”

5、玩遊戲《我要上車》。教師當司機,幼兒問好後上車。

6、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提問:“你坐車要上哪兒去呀?”

7、教師帶幼兒聽着音樂,玩開汽車遊戲離開教室。

反思:

綱要中語言的內容與要求:

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禮貌用語,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本節課目標是:1、爲幼創造想說、敢說的機會,鼓勵幼兒敢於表達。2、引導幼兒喜歡聽故事,願意學說故事中的句子。在活動過程中,先和幼兒一起玩開汽車遊戲,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通過老師詢問你開的什麼車?拓展了孩子的思維,豐富了孩子的語言表達,增加了對車的認識,通過故事《我要上車》讓孩子試着跟讀故事中重複的對話:“司機你好,我要上車。”

《玩遊戲》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坐車要到哪兒去?”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參與科學活動,通過動手操作,探索發現不同材料與瓶子撞擊所發出的聲音大小不同。

2、引導幼兒初步嘗試記錄。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探索與發現不同材料與瓶子撞擊,發出不同的聲音。

難點:幼兒初步嘗試記錄。

活動準備:

①與幼兒人數相等的瓶子;

②記錄表、筆若干;

③豆子、沙子、紙片、會唱歌的娃娃一個。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朋友,他的歌聲很好聽,小朋友想聽他唱歌嗎?好,下面我們歡迎小娃娃入場,小朋友請安靜,小娃娃要爲我們唱歌了。

二、會唱歌的瓶寶寶

小娃娃的歌聲真好聽!咦!箱子裏面誰在動,原來是我的瓶寶寶,瓶寶寶你也要給小朋友嗎唱歌嗎?

預設問題:小朋友們,瓶寶寶也要唱首歌,他能唱歌嗎?

小朋友想個辦法來幫助它。

幼:噢!沙子姐姐能幫助他,豆子哥哥也能幫助它……

師:現在沙子姐姐、豆子哥哥、紙片寶寶都來幫助瓶寶寶唱歌了,認識記錄表。

預設問題2:小朋友你們猜一猜沙子豆子紙片誰的聲音大?

師:講解如何記錄。你認爲誰的聲音大就在誰的下面打對號,反之打叉。

三、幼兒動手操作,探索發現不同材料與瓶子撞擊所發出的聲音大小不同。

幼兒分組動手探索操作,注意衛生。

四、幼兒做記錄表,教師巡迴指導。

你認爲誰的聲音大就在誰的下面打對號,反之打叉。

五、教師小結。

六、延伸活動。

可以拿着瓶子去戶外再找一找還有什麼可以讓瓶寶寶發出更大的聲音?

教學反思:

從活動內容看,聲音是幼兒最熟悉的,來源於幼兒的原有知識經驗,易於幼兒進行探究活動。教師通過預設問題:小朋友們,瓶寶寶也要唱首歌,他能唱歌嗎?教師鼓勵幼兒提出問題,大膽實踐,讓幼兒動手操作,探索發現不同材料與瓶子撞擊所發出的聲音大小不同。但由於小班的幼兒知識經驗有限,在記錄環節中,有的幼兒需要老師幫助,在以後的'活動中,多爲幼兒創設類似這樣動筆記錄的活動。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目標:

1.能邊唱歌邊和同伴拉成圓圈順着一個方向合拍地走。

2.感知空間位置的變化。

3.體驗和同伴共同遊戲的樂趣。

  準備:

1.幼兒在集體中進行過有簡單隊形要求的音樂活動。

2.教師在鋼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錄製成音頻資料,並配上提示語保存於u盤中。

音樂開始前的提示語:小手拉小手,大家手拉手,圍個圓圈走走。(停頓,給幼兒留出拉手的時間)準備好了嗎?我們要開始了!

  玩法說明:

幼兒根據音頻中教師的提示語,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聽着音頻中的歌聲,嘗試邊唱歌邊和同伴順着一個方向合拍地走,並保持圓圈不變形,在歌曲最後一句的句末,按照歌詞的提示拉着圓圈蹲下。

  指導要點:

1.幼兒拉手圍成圓圈行進是活動的難點,幼兒可能只顧着走而不唱歌,各人走的方向也會不一致,教師不要急於要求幼兒邊唱邊走,可以讓幼兒先面向圓心站立,然後拉起小手,試着朝右手方向即逆時針方向行進。

2.如果發現圓圈變形,可以請幼兒看一看、說一說圓圈爲什麼會變形,從而引導幼兒知道拉成圓圈行進時要保持間距,注意不能隨意往圓心或與圓心相反的方向走。

3.有的幼兒可能不按歌曲的節奏走,教師可引導其觀察同伴的動作,也可用突出節奏的伴唱或自身肢體語言提示幼兒有節奏地走。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幼兒分析]

小班孩子,年齡小,對於生活中見到的圓的東西太多了,但是需要有條理的說出來,還不是太容易,因此在本次活動中,爲幼兒創設了相關情境,讓幼兒感覺到就在自己的身邊,容易爲幼兒所接受。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觀察生活的好習慣,瞭解生活中的圓。

2、喜歡聯想,發展幼兒擴散思維品質,大膽想像。

3、喜歡探索,在體驗中體驗創新思維的樂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培養幼兒喜歡繪畫的興趣。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6、初步瞭解其特性。

[活動準備]

圓圓樂園的圖片,羊角球,皮球、鐵環、陀螺、呼啦圈、小籃球架等,添畫示範畫:花,太陽等,圓形拼圖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講述故事《圓圓樂園》

(二)擴散思維活動:讓幼兒充分發揮想像力,近距離地感知生活中的圓。

“孩子們,剛纔我們看到了圓圓樂園裏有好多東西是圓形的,動動小腦筋想一想,你還見過什麼東西是圓的?

(三)逆向思維活動:提出假設:寶寶們想一想,如果把汽車的車輪變成三角形的,行不行呢?爲什麼呢?引出圓的特性。

(四)讓孩子動手操作:添添畫畫,幼兒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大膽想像和繪畫的興趣,發展幼兒的創新能力。

孩子們,今天,老師還請來了一位魔術師,他有一塊神奇的魔板,能讓一個圓變成一樣東西,他會變出什麼呢?讓我們來看一看。(教師操作電腦繪圖)

孩子們,你能把一個圓變成什麼呢?幼兒自由說,那讓我們也來做魔術師,看看能把一個圓變成什麼,好不好?讓幼兒動手操作,發現。

(五)教師出示多圓的拼圖。

看,孩子們,剛纔我們用一個圓變成了好多東西,老師用好多個圓,變成了什麼?(蝴蝶、毛毛蟲、小雞等)

(六)活動體驗:玩一玩,啓發幼兒創新圓的各種玩法,看誰玩的花樣多,讓孩子在玩過程中,認識圓的特性。

剛纔我們認識了好多圓的東西,它們可好玩了,今天老師準備了好多圓形的玩具,我們一起來玩,看誰玩的花樣多?與幼兒一起活動。

[活動延伸] 室外遊戲

在活動室裏地方太小了,讓我們到院子裏一起玩,好不好?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緊扣教學目標開展活動,設計結合動靜交替的方式,讓幼兒通過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畫一畫、玩一玩等多種方式展開創新思維活動,培養了幼兒主動參與想像、操作的能力。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添畫,放手去玩,使幼兒從不同角度發散思維,體驗發散思維的樂趣。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詩歌中“靜悄悄”與“熱鬧”的氛圍,體驗詩歌帶來的不同意境。

2、理解詩歌內容,學習有感情地誦讀。

3、初步學習仿編。

4、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理解詩歌內容,學習有感情地誦讀。

進行仿編。

活動準備:

兩段不同風格的音樂、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今天有兩位客人到我們班來了,我們看看是誰呢?

環節簡析:直接導入,抓住幼兒的興趣。

2、出示圖片太陽

提問:太陽是什麼時候出來的呢?

出示圖片月亮

提問:月亮是什麼時候出來呢?

環節簡析:這兩個提問,幫助幼兒對相關生活經驗的回憶和整理。

二、看圖理解兒歌

1、這兒有一首兒歌叫《太陽和月亮》,教師朗誦:太陽出來了,小花醒來了,小鳥醒來了,小兔醒來了,白天真熱鬧。月亮出來了,小花睡着了,小鳥睡着了,小兔睡着了,夜晚靜悄悄。

剛纔老師念兒歌的題目是什麼?

2、引導幼兒用兒歌裏的話說出來。

太陽出來了,誰醒來了?

白天怎麼樣呀?(引導幼兒用熱鬧一詞,今天我們小二班來了這麼多的爸爸媽媽,我們今天的教室裏也很熱鬧)

什麼時候靜悄悄呢?大家都要幹什麼?

你們是怎樣睡覺的?

環節簡析:教師富有感情的示範朗誦,幫助幼兒對兒歌內容的理解,同時能給幼兒正確的語音、語調的示範及情緒上的感染。適時的提問,幫助幼兒梳理兒歌的內容,加深對兒歌的理解。

注意一:幼兒只能爲點點塗色,不要塗在它的臉蛋上的腦袋上。不能夠把顏色塗到黑色邊框外面.

注意二:指引幼兒不要把油畫棒的衣服弄掉了.

注意三:塗色過程中指導幼兒換顏色塗。

結束部分:

將好的作品拿出來給其他幼兒觀看,點評做的好的地方.

塗好顏色的幼兒將油畫棒放回盒子裏,老師爲其作品寫名字,拍照。

活動延伸:

教師:小朋友們都爲自己的好朋友蘑菇點點穿上了漂亮的花衣裳,可是,小雨傘也想穿上五顏六色的衣服,我們一起爲小雨傘也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出示圖一當範畫(五顏六色的小雨傘).給每位幼兒發一張未塗色的小雨傘.

教學反思

根據小班孩子年齡特點,我選擇了塗色課,由於小班孩子剛開始接觸顏色,所以我並不要求他們認識顏色,先學會區分不同的顏色,知道變換顏色去塗.這節美術課我做了以下幾點小結:

剛開始的手指謠是個形象而又簡單有趣的導入,孩子們都很感興趣,但是因爲重點在塗色方面,所以在手指謠上並沒有要求孩子能夠熟練.我發現一個讓孩子感興趣的導入遊戲在是一個活動很關鍵的部分.而且孩子的注意力一旦都專注在老師這裏,老師的情緒也得到良性的提高.

在出示範畫時,由於範畫紙張過小,色彩沒能充分引起孩子的注意,在引導孩子爲蘑菇點點穿花衣裳方面,程序太多,引起孩子等待時間過長.給予孩子說話的機會比較少,應該讓孩子有大膽猜測的機會,發散他們的想象力.

在評課當中,發現這幾幅範畫可以再延伸做成繪本,給孩子更寬的想象空間 ,充分吸引到孩子.

塗色前就應當告知孩子塗色要領,也不至於孩子隨便的塗畫,這一活動目標沒有很好的體現.

因爲經驗尚淺,對幼兒的反應不能很好的應對,活動中的引導不是很到位,在今後的活動中要多觀察孩子的言行和心理,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

小百科: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佔有太陽系總體質量的99.86%。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體以及星際塵埃等,都圍繞着太陽公轉,而太陽則圍繞着銀河系的中心公轉。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蝸牛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

2、體驗觀察探究蝸牛的快樂,萌發關注、喜愛蝸牛的情感。

3、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4、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自主觀察探索,瞭解蝸牛的外形特徵

通過實驗操作,感知幼兒的生活習性

活動準備:

1、關於蝸牛的視頻

2、蝸牛、青菜等

活動過程:

一、分享交流尋找蝸牛的經驗

提問:我們在哪裏可以找到蝸牛?你找到的蝸牛是什麼樣的?

二、觀察蝸牛的外形

1、觀看關於蝸牛的視頻,並通過討論、交流、探索,瞭解蝸牛的外形特徵

2、從蝸牛的身體、殼、觸角、顏色觀察

3、教師小結:蝸牛背上有一個殼,頭上有觸角,眼睛長在觸角上,身體是軟軟的,有點透明

三、談話瞭解蝸牛的生活習性

討論:我們可以在什麼地方找到蝸牛的?蝸牛喜歡生活在什麼地方?蝸牛喜歡吃什麼?

四、進一步探索,感知蝸牛的生活習性

1、教師提供大白菜等,幼兒觀察探索

2、把蝸牛放在飼養角中供幼兒觀察

教學反思:

在課前的經驗準備中,我讓孩子們與爸爸媽媽一起先去尋找蝸牛,有一個知識的前置學習,則更有利於觀察活動的有效開展。

在教學引入中,我首先讓幼兒對已獲得的經驗進行分享交流,當激發起幼兒學習興趣時,馬上進入主題。爲了讓幼兒觀察更清晰,我結合所收集到的放大圖片讓幼兒學習,作進一步的知識經驗的提升。之後,又播放了一段關於蝸牛生長的視頻片段,使學習不顯得枯燥,更具形象生動。

課後,我將孩子們帶來的幾隻蝸牛放入自然角中,繼續讓幼兒觀察飼養,由此可設計更多的延伸活動,孩子們瞭解了小蝸牛的主要特徵,知道了它是用腹足爬行的,當下雨或遇到危險時小蝸牛會把自己縮在殼裏。《蝸牛的祕密》這一活動正是讓孩子們進一步瞭解小蝸牛的生活習性。整個活動我通過捉蝸牛、觀察蝸牛等多種形式來認識蝸牛,以教師的啓發引導和幼兒的主動學習爲主,把教學合理地統一起來,在教學過程中啓發幼兒創造更多的觀察方法。

在飼養角中觀察蝸牛,小朋友顯得很興奮可認真了,剛開始,由於初次解除這種爬行方式,大家都覺得好玩,隨後我還帶領幼兒瞭解蝸牛的“十不怕”。小朋友聽的都可認真了,當孩子們聽到老師講述的情景爬行,躲雨、找食物,也會不由自主的學習小蝸牛的動作,有幾位幼兒還站了起來做動作,這時我並未阻止那些小朋友,整節課都是讓幼兒“自由發揮”,通過這樣這一節觀察小蝸牛的課,使孩子的情緒得到很好的發展,同時也發展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小百科:蝸牛並不是生物學上一個分類的名稱,一般是指腹足綱的陸生所有種類。一般西方語言中不區分水生的螺類和陸生的蝸牛,漢語中蝸牛隻指陸生種類,而廣義的蝸牛還包括巨盾蛞蝓。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的快慢,進一步學習隨樂有節奏的律動。

2、藉助從下往上的順序作出較快速反應,表演歌曲。

3、在變化速度遊戲時,願意積極迎接挑戰。

活動準備:

幼兒已認識身體若干部位的名稱。

活動過程:

一、複習歌曲《摸耳朵

1、幼兒隨着音樂,演唱歌曲。

2、教師替換歌詞發出的指令,帶領幼兒邊唱邊玩“摸鼻子”、“摸膝蓋”的遊戲。

二、遊戲《我說你拍》。

1、教師發出語言指令,幼兒作出快速反應。

教師:可以摸鼻子、摸膝蓋……可不可以拍呢?準備——拍手、拍膝蓋,還可以拍哪裏?

2、教師按照從下往上的順序,引導幼兒拍腳、拍膝蓋、拍腰、拍肩、拍頭。

3、教師按照從上往下的順序,引導幼兒拍頭、拍肩、拍腰、拍膝蓋、拍腳。

三、韻律活動《快來拍拍》

1、教師隨音樂旋律朗誦歌詞,並按規定的節奏做動作。

這樣表演動作:在“來”自上做一次召喚的動作;在“拍拍”上,做兩次拍手動作;在“頭、肩、腰、膝蓋、腳”上做一次輕拍該部位的動作。

2、教師隨音樂旋律邊唱邊做出相應的動作反應,並引導幼兒跟做。

3、引導幼兒完整的邊唱邊做。

四、根據前奏速度的變化來變化動作和演唱的速度。

五、結伴放鬆遊戲《快來拍拍》

嘗試聽琴用較慢的速度,邊唱邊拍對方身體的相應部位,進一步嘗試體態交流與交往。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紙球印出簡單的圖案;

2.激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願意嘗試,從而體驗印畫活動帶來的樂趣。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4.培養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嘗試運用紅、黃、藍三色圓片擺放簡單圖案。

教學準備:範例數張,紅、黃、藍三色水粉顏料,廢舊紙箱做的立體房子一座。

操作準備:小水桶、抹布和垃圾桶若干個,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出示報紙,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教師同幼兒討論廢舊報紙的用途。

教師出示報紙:小朋友這是什麼?它有什麼用?

二、引導幼兒運用報紙進行印畫,激發創作慾望

1.教師示範紙球印畫

教師:小朋友們想一想報紙的用途,今天它可以用來畫畫,教師示範用紙球蘸顏料印畫,並請個別幼兒來嘗試紙球印畫。

2.幼兒感受印畫的多樣性

教師:紙球還可以印出漂亮的圖案,請小朋友想一想,這些漂亮的圖案是怎麼印出來的。請個別幼兒來嘗試印畫。

三、幼兒集體操作,教師對幼兒進行指導。

1.教師出示紙房子:我要在房子的屋頂上印上紅色的花。你們想怎麼印呢?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

2.幼兒選擇房子進行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四、引導幼兒相互欣賞,結束活動

1、帶領操作完的幼兒相互欣賞各自的房子。

2、教師小結:

教師:小朋友們可真能幹,讓我們來看看哪所房子最漂亮?教師對兒童作品進行點評。

活動反思:

美術是學前兒童自我表現的一種方式,是比語言文字更早被兒童用以表述思想、宣泄情緒、想象和創造他們自己的一種有效途徑,在這次活動中,活動主題是關於房子的是幼兒比較瞭解並貼近生活的一個事物,有情感的鋪墊,適合小班幼兒學習掌握。

但是由於小班幼兒精細動作的發展不熟練,在操作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使得個別幼兒沒有興趣進行下去,此外小班幼兒注意力難以集中,不能持續下去所以造成幼兒參與不積極的現象。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0

  活動背景

“一雙雙、一對對”是主題活動《我的數學》中的一項內容。而這一知識對於小班幼兒來說是比較模糊、很難理解的。爲此我以“手套”爲題,設計了本次活動。活動中,通過“狗媽媽”與“狗寶寶”角色的設定,讓幼兒在一種生活化、遊戲化的教學情境中學習。通過“說、挑、戴、放、找”這一系列的環節,使活動的難點得以突破,重點得以突出,真正使活動變得真實、自然、簡單、有效!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運用感官來感知手套,分別按照不同的特徵進行配對。

2.理解“一雙”、“一對”的含義。

3.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樂意表達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佈置好場景:手套(實物)若干掛於線上,紙卡手套若干,不開心的小動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題:(師、幼分別扮演狗媽媽與狗寶寶的角色)

師:冬天來了,天氣冷了,我們的手也被風吹得好冷。有什麼好辦法可以使我們的小手不冷呢?

幼A:插在口袋裏。

幼B:小手搓一搓。

幼C:做運動,小手就不冷了。

幼D:焐一個熱水袋。

幼E:戴上手套。

師:那好,媽媽就用這個寶寶的意見。今天就帶寶寶一起去超市買手套吧!

(評析:由於幼兒有一定的生活經驗積累,因此小手變暖和的方法想出了很多種。談話簡潔,一下子就將幼兒的注意引導到課題中來。)

二、師、幼作律動,進入“手套超市”。

在兒歌(小狗小狗,“汪、汪”;跟着媽媽,“汪、汪”;看好馬路,“汪、汪”;注意安全,“汪、汪”)聲中,師幼一起做簡單律動進入“手套超市”。

(評析:小班孩子好動,這一環節創設非常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念念兒歌,模仿小狗走路”的過程中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來,這使活動顯得真實自然!)

師:哇,手套超市到了,你們看見了什麼樣的手套?

幼A:我看見了五指手套。

幼B:我看見了半指手套。

幼C:我看見了紅手套、黃手套、藍手套。

幼D:我看見了大手套,還有小手套。

師:媽媽最辛苦了,今天就讓媽媽來挑手套,好不好?誰來告訴媽媽,媽媽該挑幾隻手套呢?

請一幼兒爲媽媽挑選。

師:你挑了幾隻?爲什麼要挑2只?

(因爲小手有兩隻,所以要挑2隻手套。)

師:這個寶寶幫媽媽挑的兩隻手套一樣嗎?

師:果然是一模一樣的,就像雙胞胎。兩隻一樣的手套我們可以說成是“一雙手套”。

(評析:在幼兒觀察的基礎上,我有意地引導幼兒先幫媽媽挑手套,間接培養幼兒愛媽媽的情感。同時,爲使幼兒挑手套不至於出錯,我有意請了能力強的孩子先作演示。在表述“爲什麼”的過程中讓孩子明白兩隻一模一樣的手套可以說成是一雙手套。這也爲後面孩子自由挑選降低了難度。) 、

師:寶寶們,現在你們去爲自己的小手挑一雙手套。挑的時候要看清兩隻一樣的纔是一雙手套!

幼兒自由交流:我挑的是一雙紅手套……

(評析:幼兒自由挑選時,基本都能理解一雙的意思,沒有一個孩子挑錯。)

四、幼兒戴手套

師:這麼漂亮的手套,我們把它戴在手上吧!

幼兒戴手套。說說手套戴在手上的感覺。(舒服、很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