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生態文明教案

幼兒園大班生態文明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4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生態文明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生態文明教案

幼兒園大班生態文明教案1

當人類開始注意生態環境的時候,熱愛自然、探索自然是我們必須深植於心中的觀念,環境教學可能的任何形式發生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教師還需要引導幼兒運用自己的五官去探求自然之謎,與幼兒共同欣賞、發現、尊重和關懷生命與環境,並且建立重視環境保護的觀念。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初步建立環保意識。

2、引導幼兒運用感官探求自然之謎。

3、鼓勵幼兒用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4、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養幼兒初步的審美能力。

5、學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動準備:

與家長共同爲幼兒準備野外生活所須攜帶的物品,每人一個揹包。

活動過程:

這組活動可安排在春季或初秋時節進行,應儘可能創造條件到野外去露營。

一、摸摸大自然,聽聽大自然的聲音。

1、找一塊安全地帶,幼兒自由結伴二人一組,一位用布矇住眼睛,由另一幼兒帶他去摸摸大自然裏的東西,感覺一下大自然中各種東西是乾燥的還是潮溼的;是硬的還是軟的,(當不用視覺時,觸覺會更加靈敏,小花小草青苔石頭樹根等都能給幼兒帶來不同的感受。)然後互換角色,分組討論觸摸大自然時體會到什麼?請幼兒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2、在較清靜的地方,教師和幼兒一起坐下來,將眼睛閉上一兩分鐘,讓心慢慢靜下來,讓幼兒仔細聽周圍有什麼聲音,用語言表達個人感受。(風聲、鳥鳴、水聲......)教師可以隨身帶錄音機,把自然的聲音錄下來,準備回去聽。

活動反思:

從一次郊遊入手,在引導孩子看看、摸摸、找找、玩玩的過程中,融入了科學、語言、健康、社會等多方面的內容,孩子們在整個活動中興趣很高,整個過程都是在具體有趣的活動中實現的。

幼兒在活動中觀察能力、思維表達能力、表現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發展,激發了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孩子們在活動中的體驗是快樂而滿足的!

幼兒園大班生態文明教案2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激發幼兒熱愛自然的情感。

2、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感知覺。

3、在遊戲過程中感知植物的生長環境與人類生存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彩筆、紙等

活動過程:

一、印下大自然的痕跡

1、帶幼兒尋找各自喜歡的樹,每選擇一棵用彩筆把樹皮和紋理拓印在白紙上。每位幼兒可拓印出獨一無二的作品。教師可以鼓勵他們來尋找不同種類的樹幹或樹葉來拓印。

2、找一棵大樹。教師可以讓幼兒討論,一共要多少人才能把樹圍住?還可以仔細找找看,有哪些動物是把這棵樹當成“家”的?樹上樹下有小鳥、螞蟻、毛毛蟲等居住嗎?讓幼兒表達觀察這棵樹的感想:大樹有多大年紀了?身旁可能發生什麼故事?最後,教師讓幼兒用白紙把樹圍住,各自拓下樹的一部分紋理,這些紙可以帶回去後平排連結起來,向幼兒展示樹的圓周長度。

二、呼吸樹的遊戲

1、讓幼兒在大樹蔭下作深呼吸,自由地與幼兒討論樹的功能:它可以供人們遮蔭遮雨、供給人們食物,也是許多動物的家;樹根又可以使泥土固定,吸收水分,天下雨時,纔不會造成洪水和山崩。另外,樹還可以使空氣清新。“呼吸樹”的遊戲,就是讓幼兒瞭解,樹林對於我們的呼吸是何等的重要。

2、在空地上由部分幼兒扮演樹木,以各種姿勢站立;另一部分幼兒扮演各種動物,教師則當砍樹的樵夫。

3、“動物”們只有站在“樹”的旁邊才能呼吸5秒鐘(既慢數五下),然後要用手捏住鼻子與閉氣直到跑到另一棵樹旁才能呼吸(因爲每個數釋放出來的“氧氣”有限)。當幼兒在大樹之間移動時,教師開始“砍樹”,被砍倒的“樹”要假裝倒下,這樣動物就不能再靠近那棵樹呼吸了。

4、遊戲過程中,樹逐漸減少,幼兒會感到“呼吸”愈來愈不容易,當“樹”全被砍倒時,“動物”們也就會昏倒了。

5、遊戲結束後,教師可讓幼兒說說自己的感覺。

活動反思:

《動物世界》的主題已進行了一個月的時間,在一個月的時間裏,孩子們在其中快樂的暢遊着,說要結束似乎大家都有些戀戀不捨的`感覺,當然對自然、動物的探索還遠遠沒有結束,對孩子來說對動物的探索只是真正的剛開始,我們只能說暫時告一個段落

孩子對動物有着天然的熱愛之情,從開始到結束始終都非常投入,這次和家長蒐集材料也是前所未有的認真積極,集中學習時間大家踊躍的想表達自己對動物的新見聞,新問題,或者能圍繞一箇中心話題進行談論,在談論中進行充分的交流和分享。

在此期間,福鼎還舉辦了動物標本展覽會,大大拓寬了孩子的見識,從中瞭解到很多動物的知識,包括動物的化石,孩子參觀後到班上交流,大家足足興奮了一天的時間。

在區域中,孩子能不斷的探索。語言區中,孩子從各種資料中和同伴的交流中口語表達能力得到很大的進步。美工區中,孩子蒐集了各種廢舊物品包括紙盒、雞蛋殼等進行製作小動物,並在欣賞各種動物的外形美中審美能力得到逐漸的提高。特別在戶外體育遊戲中很喜歡做有關動物的遊戲,在散步時,孩子們更加關注小動物,經常蹲在草叢邊觀察螞蟻、螳螂的生活習性,看到草地上的小麻雀也非常的友好,找到樹上的鳥窩,都決心要保護他。在飼養角中,孩子們飼養了魚、烏龜、小鳥、松鼠等動物,並每天餵養它們,增進了對小動物的感情。

教學反思:

活動形式符合幼兒好奇、好動的心理特徵。給幼兒提供豐富的物質環境,刺激幼兒去感受美和表現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心理髮展的特點是好動,對一切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求知慾望強烈。及時表揚幼兒的點滴進步,肯定和鼓勵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舉止,樹立自信心,挖掘幼兒的創造潛能。

幼兒園大班生態文明教案3

活動目標

1、瞭解泥土的種類及作用;知道人和動物都需要泥土;對幼兒進行初步的生態和環境教育。

2、感知泥土的特性以及含水量與泥土溼度之間的關係。

3、體驗自由創造的樂趣。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1、事先尋找一處安全的、有水源的泥地(最好靠近稻田)。

2、幫助幼兒獲得玩沙的經驗。

3、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小水桶、廢報紙等。

活動過程

一、看泥。

1、帶領幼兒來到泥地,引導幼兒用腳踩踩,用樹枝戳戳泥地,說說自己的感覺。

2、請幼兒分別從各處抓幾把幹泥土放在廢報紙上,看看泥土裏藏着些什麼(小石子、樹葉、草根等)並要求幼兒把它們與泥土分離開來。

3、清除雜質後的泥土看上去怎麼樣。用手搓捏有什麼感覺。

4、請幼兒用石塊敲擊泥土,看看它們會怎麼樣。告訴幼兒土壤就是由這些較小的泥土顆粒組成的。

5、引導幼兒通過回憶說說泥與沙的不同。

二、和泥。

1、有什麼辦法可以使這些比較乾的泥土變溼呢。(加水)

2、請幼兒用各種辦法取水來溼潤泥土,感知幹泥土與溼泥土的不同以及加水量的多少與泥土溼度之間的關係。

3、鼓勵幼兒邊和泥,邊互相交流和泥感受,如:泥土太溼,就會因太軟而不易成形;泥土太乾,就會因太硬而不易揉捏。

4、引導幼兒討論:有什麼辦法可以使幹泥變溼,溼泥變幹。

5、幫助幼兒和出軟硬適度、有一定彈性的泥團。

三、玩泥。

1、與幼兒一起自由玩泥巴,鼓勵他們邊玩,邊自由交流,引導他們互相學習。

2、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玩泥方法,以拓展其他幼兒的思路。

(1)將泥搓成圓球放在地上滾動,使其粘上樹葉、小石子等,形成一個“超級球”。

(2)用樹枝把若干個泥球串在一起做成“羊肉串”、“豆腐乾串”等,做“燒烤店”的遊戲。

(3)將泥直接糊到玻璃瓶或塑料瓶外面,做成質樸的“泥瓶子”,並在瓶外用樹枝刻畫或用樹葉粘成自己喜歡的圖案。

(4)將泥土做成大餅,並用樹枝在上面刻印圖案,或將樹葉撕碎撒在上面當作蔥花、芝麻等。

(5)捏可愛的泥娃娃,並藉助樹枝、石子等裝飾細節部分。

3、鼓勵幼兒自由走動,互相觀摩學習。

4、帶領幼兒一起做“響炮”。

(1)大家玩得這麼高興,我們一起用泥來做個“響炮”吧!

(2)教師示範“響炮”的做法:將一團拳頭大小的泥搓圓,用拇指在泥團中間挖個坑,然後用拇指轉動泥團,用食指配合使其外部成碗狀,最後,把“碗”底捏薄,使其薄於其他部位。

(3)教師示範“放炮”:先托起“響炮”,然後使勁將它倒扣在地上(最好在石板上)。在空氣的推動下,“炮”會破裂發出響聲。

(4)請幼兒學着製作,享受自由遊戲的快樂,提醒幼兒注意安全。教師同時在旁用泥做一個“大碗”以備後用。

四、用泥做“小湖”。

1、教師在剛纔做的“大碗”裏倒入水,啓發幼兒看看這個“大碗”像什麼。(池塘、小湖、游泳池等。)

2、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這個“大碗”是否滲水,說說爲什麼。

3、請幼兒設想:如果這個“大碗”放在野外,會有什麼結果?(如雨水一淋會酥,太陽一曬會裂,風兒一吹會幹等。)

4、請幼兒在“小湖”中放入樹葉當小船、小魚等,與幼兒約定第二天再來看結果。

5、啓發幼兒把玩泥場地收拾乾淨,以免污染環境。臨走時請每個幼兒帶一件得意之作回園,並啓發幼兒用塑料袋裝些肥沃的泥土回園養花。

活動延伸

1、請幼兒將自己的作品晾乾後着色,體驗製作的樂趣。

2、如有機會,帶領幼兒到附近的磚瓦廠或陶瓷廠觀看工人制磚、製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