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教案範文集錦三篇

關於幼兒園教案範文集錦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作爲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幼兒園教案範文集錦三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0~11頁上的例4、例5及“做一做”中的題目,練習三中的第1~2題。

教學目的:

l.使學生初步掌握一位數乘二、三位數的筆算方法。

2.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師生各準備小棒6捆(每捆10根)零12根。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教科書第10頁的複習題。

2.學生板演(與口算同時進行):

共同訂正,指名學生說說算式的意義及計算過程。

提問:筆算一位數乘多位數,乘的順序是怎樣的?

二、新課

1.教學例4。

出示例4:3乘24該怎樣計算?先用小棒擺擺看。

師生一起擺小棒。第一行擺24根(2捆又4根),再擺同樣的兩行小棒,每行都是24根。

提問:(1)每行有多少根小棒?有幾行?

(2)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樣列式?

(3)要求3個24根是多少根,怎樣算?

讓學生說出不同的算法後提問:

這幾種算法哪一種比較好?

然後教師邊演示邊說明,要算3個24根一共是多少根,先算3個4根是12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另外2根放一邊),再算3個2捆是6捆,加上前面的1捆合起來是7捆,一共是7捆零2根,即72根。所以3乘24等於72。

教師列出豎式。

提問:根據擺小棍的過程,這道題應該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學生說計算過程,教師板書成如下形式:

說明:豎式的寫法可以簡化。教師邊寫出簡化的豎式,邊引導學生口述計算過程:先用3乘被乘數個位上的4得12,向十位進1,在積的個位上寫2;再用3乘被乘數十位上的2得6個十,再加上進上來的.1個十是7個十,在積的十位上寫7。

2.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題目。

讓全班學生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題目,同時指名四人板演。教師巡視,注意發現問題,然後集體訂正。

集體訂正時,教師結合試算題提問:

(1)用乘數乘被乘數個位上的數,積滿十,向十位進一;積滿二十,應向十位進幾?積滿三十呢?

……

(2)用乘數乘被乘數十位上的數,積滿十,向哪一位進?爲什麼?

在學生回答後,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概括:

計算乘法時,哪一位上乘得的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3.教學例5。

由示例5:192×4。教師列出豎式,然後邊將1遮住邊提問:這道題應按怎樣的順序乘?先乘什麼?(教師在積的個位寫8)再乘什麼?教師板書。乘到第二步時,提問:

4×90得多少?該怎樣寫?

教師指出:4乘90得360,在積的十位上寫6,向百位進3。同時將遮住的l露出來。因乘數4還要乘被乘數百位上的1,所以進到百位的3應記在橫線上。

下面的部分讓學生自己接着算完,並說出計算過程,教師板書。

4.做例5下面“做一做”中的題目。

指名四人板演,集體訂正。學生練習時,教師要注意學生做的情況,可將有代表性的錯誤寫在黑板上,讓學生討論。

三、小結

引導學生小結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的計算方法,說明乘的順序及進位法則。

四、課堂練習

1.讓學生做練習三的第1題。學生獨立做完後。集體訂正,指名說出乘的順序及過程。

2.讓學生做練習三的第2題。學生獨立做完後,指名說一說,哪道題的計算有錯。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來源:

在翻閱《歌唱活動》一書時,我看到了“摘草莓”這個活動,歌曲旋律很輕快、活潑;歌曲內容也有些情節性,易於孩子理解,很適合孩子來演唱。但是,這個活動的第二聲部設計得比較難把握。於是,我針對自己班孩子的能力水平進行了全面修改,並開展了此活動,應該說活動選材的靈感完全來源於學習,來源於書本。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輕快的情緒,初步學習用兩個聲部進行演唱歌曲。

2、在圖譜的幫助下演唱歌曲。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歌唱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圖譜

活動過程:

練聲。

“孩子們,讓我們先來亮一亮咱們的嗓子吧!”

學習歌曲。

1、欣賞教師範唱,瞭解歌曲與內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好聽嗎?”“這首歌曲比較輕快,非常的好聽。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圖。

2、再次欣賞教師範唱。

“再來仔細地聽一聽,聽聽歌曲裏唱了什麼?”

根據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圖譜,放於黑板。

擺放圖譜。

“誰來把這些圖譜根據歌曲擺一擺?”“擺得對不對呢?我們一一看。”

4、看圖完整演唱第一聲部,將歌詞與圖譜匹配。

“讓我們看着圖譜跟着老師輕輕地來唱一唱。”

練習兩個聲部。

1、討論、瞭解第二聲部演唱的位置。

“老師這兒還有一些小圖譜,爲了使歌曲更好聽,我們還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圖譜,放在哪兒呢?”

“不僅要唱大圖譜,還要唱小圖譜,小圖譜怎麼唱呢?”

2、教師唱第一聲部,並用體態提示幼兒演唱第二聲部。

“我們來試一試唱這首歌,你們唱大圖譜,我來唱小圖譜。”

3、將幼兒分成兩個聲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時候,我們要一邊唱歌,一邊聽別人的聲音,和別人的聲音和諧一致就好聽了。”

結束:

“我們把這麼好聽的歌去唱給弟弟妹妹們聽聽吧!”

反思:

1、圖譜與歌曲的結合。

在活動前,我準備了背景圖、大圖譜以及小圖譜,活動中,我先利用大圖譜來學習歌曲的第一聲部,在用小圖譜來學習歌曲的第二聲部,吸引、調動孩子來參與活動,並通過擺一擺、看一看,使孩子們從中理解了歌詞,記憶了歌曲。

2、動作與歌曲的結合。

由於孩子是初次嘗試演唱兩聲部的歌曲,對於第二聲部的切入,孩子們不能很好地把握節奏,所以在活動中我利用肢體動作來提示孩子,被分成兩部分的孩子看了指揮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

3、活動流程層層遞進,過渡流暢。

用《摘蘋果》的曲調來唱《摘草莓》練聲,從兩聲部練聲到學習新歌,再加入第二聲部,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

過渡時,緊接練聲時的情景銜接道:“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來引出新歌,引出老師的範唱。在出示大圖譜時,由於每張大圖譜上有兩句歌詞,所以範唱完讓孩子說,當孩子說出一句的時候,我會追問與之一起的另一句,“除了風輕輕吹,還有什麼在飛?”“什麼在風中飄香味?”“一顆顆紅草莓好象什麼?唱了幾次?”等等語句組織得很自然、流暢。

當然,“有完美的教案,沒有完美的課堂。”課堂是活的,總會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說有些地方可以上得更好。在這個活動中,讓孩子擺大圖譜的時間控制得再短一點,再緊湊一些,在請兩三個孩子擺完後,我就可以清唱來糾正孩子擺放的對錯與否。

幼兒園教案 篇3

目標:

1.用瓶瓶罐罐佈置運動場景,鍛鍊平衡、跳躍及躲閃等能力。

2.通過遊戲增強環保意識。

3.促進幼兒手腳和全身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4.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學會團結、謙讓。

準備:

經清洗的瓶罐若干(數量是幼兒人數的2倍),音樂。

過程:

一、做瓶罐操

今天我們要和瓶瓶罐罐一起來運動,請找兩個你喜歡的瓶罐朋友聽着音樂跳起來吧。

二、瓶罐運動

1.教師和幼兒合作將瓶罐放在場地上,佈置成"樹林""小橋""小溝"等活動情境。

評:讓幼兒參與佈置活動情境,既利於鍛鍊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也利於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熱情。

2.幼兒四散在活動場地,按自己的意願嘗試過"樹林"(躲閃跑),走"小橋"(平衡),跨"小溝"(跳躍)。

3.請個別幼兒演示,然後提出要求:除了剛纔的方法,還可以怎麼佈置"樹林""小橋""小溝"?還可以用什麼方法通過"樹林""小橋""小溝"呢?

4.幼兒分散探索,教師巡迴指導,啓發幼兒思考不同的佈置方法和運動方法。

評:教師讓幼兒在嘗試玩的基礎上提出創造性的玩法,體現了活動的遞進性,也激發了幼兒的創造性。

5.教師讓幼兒用自己想出來的運動方法過"樹林""小橋""小溝",將多餘的瓶罐運到"環保屋"。

評:遊戲"瓶瓶罐罐運到環保屋"不僅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也讓幼兒在行動中增強了環保意識。

三、瓶罐按摩

幼兒聽着舒緩的音樂,用瓶罐輕拍按摩自己的手臂、肩背及腿部。

評:瓶罐因輕巧光滑、抓握方便,成了用於身體放鬆活動的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