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合十篇

【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合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64K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合十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觀察、比較、討論中,幼兒能學習製作統計圖。

2、提高幼兒觀察和紀錄能力,嘗試和同伴共同完成任務。

3、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體驗統計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大黃米、小黃米、青小米、泰國香米、黑米每組各一份。

2、 大黃米、小黃米、青小米、泰國香米、黑米圖若干,紙、筆每人一份。

3、 統計示範圖。

活動過程:

一、共同探索製作統計表

1、觀察教師提供的米,引起幼兒統計興趣

2、學習按照形狀製作統計圖,初步瞭解統計圖的特徵和製作方法

3、教師指導幼兒紀錄圓形米粒和長型米粒的種類

師:大家看看,桌子上的米粒有幾種形狀?

圓形的有幾種?長型的有幾種?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黑板的大統計表上做紀錄,幼兒校對。

4、師:小朋友再觀察一下,圓形米粒中有幾種顏色?長型的有幾中顏色?

幼兒回答,教師紀錄

二、嘗試合作製作統計圖

1、貼米粒,幼兒將自己喜歡的米粒圖片貼在胸前。

2、幼兒嘗試製作統計表,根據形狀、顏色不同進行統計、紀錄

3、教師巡視,個別知道幼兒點數

三、活動評價

1、把各組代表講述自己的統計結果,並將統計表張貼在黑板上供大家交流欣賞

2、對活動中能大膽說出自己想法,和同伴合作愉快的幼兒進行表揚鼓勵。

教學反思:

班上進行米的專題活動,小朋友都很有興趣,紛紛從家裏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米。一時間,

班上就有了不同質地、不同材料、不同顏色、不同用途的米。爲了能讓幼兒更清楚地認識,我們組織進行米的分類、統計活動。這個活動設計充分抓住了幼兒心,小朋友面對這麼多樣的米都很好把它分清楚,並學習了統計紀錄,體驗到統計活動愉快。教師在主題中善於觀察,發現問題,從生活中入手。在教學過程中材料準備的很充足,很具有啓發性,而且也留了時間讓幼兒充分的認識探索,給了幼兒充分的自由空間。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紙板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常見到的又愛玩弄的物品,孩子喜歡拿它來剪剪貼貼,那它來飛來飛去,那它來做許許多多的的遊戲,爲了滿足孩子們需要,爲了鼓勵孩子們大膽創新紙板新玩法,我在大班上學期設計了《看誰不溼鞋》這一體育活動,宗旨是激發幼兒自主探索、自我建構,讓大家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體質增強,也體會到合作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活動目標

1、練習在相隔的物體上行走。

2、鍛鍊動作的協調性和敏捷性。

3、體驗合作的成功與喜悅。

4、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學會團結、謙讓。

5、讓幼兒初步具有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體驗健康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塊紙板。

2、在場地內畫兩條相距6米左右的平行線作爲起點和終點。

3、音樂錄音帶。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1、讓幼兒(隨音樂)將紙板當作方向盤,繞操場慢跑。

2、聽老師信號站好隊形。

3、幼兒拿紙板,跟着老師做墊子操:伸展運動、下蹲運動、體轉運動……

二、遊戲:看誰不溼鞋

1、教師:天下雨了,地上有很多積水,我們大家想個辦法怎麼走才能不溼鞋呢?

教師講解並示範遊戲玩法和規則。

教師:每人手拿兩塊紙板,先把第一塊紙板放在溼地上,兩腳踏在紙板上,接着將第二塊紙板放在第一塊紙板的前面,兩腳再踏在第二塊紙板上。這樣子連續換紙板前進。換紙板前進時,兩塊紙板投放的距離不要太遠,以免夠不着紙板,兩腳要始終踏在紙板上,保證不溼鞋。

組織幼兒遊戲:

將幼兒分成四組,分別站在溼地兩側的起點線後,以迎面接力的形式在紙板上前進的遊戲。

遊戲以競賽的形式進行,以走得又穩又快的一組爲勝!

2、合作比賽:讓幼兒兩個兩個一組,先讓幼兒B幫幼兒A交替放紙板,讓A過到終點,返回時讓A幫B交替放紙板,回到起點線,先到組爲勝!

3、鼓勵幼兒利用紙板,發明新玩法。可合作,可模仿……

三、遊戲結束

1、遊戲結束時,帶領幼兒做放鬆運動。

2、幼兒一起整理場地,(隨音樂)走回教室。

教學反思

準備充分;整堂課流程清晰,老師語言、要求簡單明瞭,教師的示範準確,幼兒明白易懂;老師是孩子的玩伴,學習氛圍愉悅;良好的同伴互助,孩子樂在其中;通過體育活動,發展了幼兒的能力,還激發了幼兒主動的學習,從而獲得新經驗的提升。

但孩子的活動量還是不夠,如果適當增加一些集體活動,量大一些,可以讓孩子得到更多的鍛鍊。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環境創設:

1、幼兒和教師共同參與“冬天來了”的主題牆面佈置,並將幼兒自制的小雪花貼在室內玻璃上。

2、佈置《寒風中的人》展區,將調查表、拍攝的照片及繪畫作品張貼在展區中,供幼兒觀看、交流。

生活活動:

1、指導幼兒洗手後塗抹護手霜,保護自己的小手。

2、觀察冬天人們的取暖方式,並進行統計。

3、瞭解下雪天戶外活動時的防滑措施,知道自我保護。

4、體驗明顯的冬天特徵。

5、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養幼兒初步的審美能力。

家園聯繫:

1、請家長幫助幼兒認識並學習使用溫度計,引導幼兒每天用溫度計測量室內外溫度,並進行記錄。

2、家長鼓勵幼兒天冷也要堅持早起上幼兒園,堅持和幼兒進行戶外鍛鍊,多帶幼兒到陽光下活動。

教學活動:

1、“雪孩子”,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感受雪孩子樂於幫助別人的美德。

2、“寒風中的人”,學習採訪客人,瞭解他們的工作,並能記錄下來。

3、“怎樣滑不倒”,讓幼兒對摩擦力有好奇心,樂於參與科學小實驗。

4、“雪花飛”,讓幼兒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抒發對小雪花的讚美之情。

5、“玩一玩,滾一滾”,讓幼兒能在各種材料中,找到球體和圓柱體。

區域活動:

1、美工區“雪山風景”“愛的禮物”“設計製作冬裝”“包餃子”,讓幼兒利用多種方法進行美工製作。

2、科學區“溫度測量統計”,讓幼兒認識溫度計,學會記錄溫度。

3、表演區“雪孩子”,讓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合作表演的樂趣。

4、角色區“冬裝商店”“臘八粥鋪”,讓幼兒體驗角色表演的樂趣。

戶外活動:

1、“玩雪”,幼兒能不怕寒冷,感受在雪天遊戲的樂趣。

2、“好玩的跳繩”,樂於探索跳繩的方法,感受跳繩的樂趣。

3、“雪花飄飄”,練習原地向上縱跳拋物,會聽信號按要求活動。

活動反思:

本節課在幼兒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上開展教學活動比較輕鬆,幼兒也表現得投入、積極,特別是孩子們對動物們的過冬方式非常感興趣,在觀察圖片很認真,能把自己所看到的,觀察到的說出來,表現得很好,對後面學習兒歌起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全都是在孩子理解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課堂充分發揮了孩子的主體性,讓孩子做學習活動的主人。課堂效果良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真傾聽故事,並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合理地續編小猴子第二天上學的故事。

2、鼓勵幼兒清楚連貫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並能說出小猴子哪些地方表現好,哪些地方表現不好。

3、引導幼兒初步瞭解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常規,萌發幼兒做小學生願望。

活動重點:

幼兒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能說出小猴子哪些地方表現好,哪些地方表現不好,瞭解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常規。

活動難點:

幼兒能完整條理的續編故事。

活動準備:

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

“小朋友,你們快要上小學了,老師真爲你們感到自豪。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關於小猴子上學的故事,我們一起聽一聽小猴子開學第一天發生了些什麼事兒?”

二、結合幻燈片,分段講述、分析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講述第一段故事,提問:

(1)小猴子晚起一分鐘,結果會怎麼樣呢?

(2)小猴子在家裏是怎麼做的?

(3)在小猴子上學的路上發生了什麼事?

小結:小猴子晚起了一分鐘,卻在十字路口碰上紅燈,晚了一班車,遲到了20分鐘,這說明每一分鐘都很重要,我們要珍惜時間,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2、講述第二段故事,提問:

(1)小猴子爲什麼會坐立不安?

(2)長頸鹿老師爲什麼會嘆氣?

(3)課間十分鐘還可以幹什麼?

小結:課間十分鐘可以盡情的放鬆,但需要的話應該先喝水小便,也就是要合理用好課間十分鐘。

3、第三段故事,提問:如果你是小猴子你會怎麼做呢?

4、講述最後一段,提問:請小朋友幫小猴子想一想,怎樣合理的利用時間?

三、師幼一同看幻燈片完整地講述故事,提問:

(1)、我們應該學習小猴子的那些地方?需要提醒小猴子注意什麼?(在完整講故事以前提問)

(2)、小猴子懂事的點了點頭,那麼小猴子上學的第二天,它會怎麼做呢?(故事講完後提問)

四、引導幼兒續編故事,進一步讓幼兒瞭解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1、同伴之間相互討論。

2、個別講述。

(鼓勵幼兒用一些成語或詞語等)

五、活動結束,談話激發幼兒學做一名優秀小學生的願望。

“老師相信,小猴子聽了老師、爸爸媽媽和我們小朋友的話,肯定會變爲一名不錯的小學生,我們把這個好消息去講給班裏其他的小朋友聽一聽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自制墨跡圖進行創造性想像活動,培養幼兒的動手、動口、動腦能力。

2、利用輔助物在墨跡上進行拼砌,發展編講能力。

二、活動準備

1、教師曾示範製作墨跡圖,以引起幼兒操作和想像的興趣。

2、白紙、顏色水、輔助物、鋪墊的桌布。

三、活動過程

1、自制墨跡圖,引起幼兒興趣。

(1)回憶墨跡圖製作的方法。

(2)提出製作墨跡圖應注意的事項。

(3)幼兒自制墨跡圖,教師巡迴指導。

2、根據墨跡圖上的墨跡進行想像。

(1)啓發幼兒看一看,說一說自己的墨跡圖像什麼,並說出想像依據。

(2)動墨跡圖,變換角度看看它還像什麼?鼓勵幼兒儘量想得和別人不一樣。

(3)教師小結:從不同角度看墨跡圖,它所表現的內容也跟着發生了變化。

3、利用輔助物豐富墨跡圖後進行編講。

(1)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想像,利用輔助物在墨跡圖拼砌,使畫面更完整、更豐富,並提出講述要求,如什麼時候?有誰?發生了什麼事情?或在什麼地方?有誰?發生了什麼事情等。

(2)請幼兒根據豐富後的墨跡圖進行編講。

4、向同伴或老師講述自己圖畫中的小故事。

四、活動延伸

(組合編故事)將幼兒製作的墨跡圖佈置在語言區中,引導幼兒與同伴的墨跡圖組合在一起,編出一個更好聽的故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受“雪地裏的腳印”。

2、傾聽和理解故事內容。

【活動準備】

腳印,老爺爺。

【活動過程】

一、出示老爺爺

1、這是一個很善良的老爺爺,他的家裏養了很多的小動物。平時的老爺爺很愛笑,可今天他卻很生氣….這是爲什麼呢?——幼兒猜想

2、小朋友都想知道是爲什麼,那我們來聽一聽故事吧。

二、教師講述故事

故事:

一個冬天的早上,剛下過一場大雪,森林裏一片雪白。一個身穿厚棉襖的老爺爺從外面往家裏走去。老爺爺一回到家就將他今天剛買的蛋糕放在了桌上,可剛一放下,老爺爺就想:過新年了,我就給小動物們一個驚喜吧!先把蛋糕藏起來,到晚上時,我再拿出來吧!

老爺爺想完就往廚房走去,老爺爺心想:藏在那好呢?放這,不好。放那,也不好。啊!有了就藏在櫃子下面吧!

老爺爺藏好東西以後就又出門去辦事了,他要到晚上才能回家。

到了晚上,老爺爺就去廚房拿蛋糕了。咦!我的蛋糕怎麼這麼少了?是誰偷吃了我的蛋糕呢?

之後,老爺爺就叫來了住在房子裏的小動物們。白熊,小貓,小鳥,鴨子都出來了。它們問老爺爺:“爺爺發生了什麼事嗎?”

老爺爺說:“我的蛋糕被人給偷吃了。”

小動物們說:“那是誰偷得呢?”

老爺爺說:“是不是你們吃的?”

小動物們說:“不是我們,我們不知道這裏有蛋糕啊!”

這時,老爺爺和小動物們都沒說話了,就在這時,“叮鈴,叮鈴”門鈴響了,這麼晚了會是誰來了呢?

哦!原來是山羊爺爺來拜年來啦!

老爺爺心想:這山羊爺爺可是這裏最聰明的人了,請它來幫幫我們吧!

山羊爺爺聽了老爺爺說了事情的經過後,它看了看廚房,又看了看蛋糕,咦!這是什麼?

山羊爺爺說:“我已經知道誰是偷吃蛋糕的人了。”

老爺爺和小動物們說:“是誰啊?”

山羊爺爺說:“你們看這小半個蛋糕上有那個兇手留下的腳印,我們這裏每一個人都來對一下腳印,就可以知道是誰偷得了。”

之後,白熊先來對腳印,山羊爺爺看了看:“不是白熊”

小鳥也上來對了對,山羊爺爺看了看:“不是小貓”

鴨子也跟着對了對,山羊爺爺看了看:“不是鴨子”

接着是小貓了,小貓慢慢吞吞的走過去對了對,就低下頭不動了,山羊爺爺看了看說:“原來是你啊!”

就這樣大家都知道了,原來是因爲小貓太餓了,在廚房找吃的時,看到了這個蛋糕就把它吃了。

1、是誰偷吃了蛋糕的?——小貓

2、是誰想出辦法找到偷吃的人的?——山羊爺爺

三、幼兒用書

1、請幼兒打開幼兒用書第38頁《雪地腳印》

2、教師先講解《雪地腳印》

3、請幼兒操作

四、活動結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喜歡自己的家,樂意邀請朋友到家裏作客。

2、瞭解房子功能室的劃分,知道它們的用途。

3、學習用“如果沒有……就……”句型介紹功能室用途,並豐富形容詞。

活動準備

1、房子功能室圖片。

2、幼兒準備自己家房子的照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上次活動我們瞭解了房子的特徵,它由哪些部分組成呢?

請幼兒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一說自己家都由哪些房間組成。

二、學習用“如果沒有……就……”句型介紹功能室用途。

請幼兒認一認、說一說圖片上有哪些功能室。

想一想:請幼兒說說每個功能室的作用,如果房子裏面沒有它們會怎麼樣呢?

招待客人會在哪裏呢?睡覺又在哪裏呢?煮飯在哪裏呢?

房子如果沒有廁所會怎麼樣?沒有廚房怎麼辦?

請幼兒用“如果沒有……就……”說出各功能室的用途。

三、 自由介紹自己家的功能室。

請幼兒拿出自己家的照片,走到臺前給大家介紹自己的房子。

小組分享:與小夥伴們相互介紹自己的家,並邀請朋友到自己家裏作客。

四、互動遊戲,豐富形容詞。

教師做相應動作,請幼兒猜猜教師在做什麼?並說出在哪個功能室做這件事?怎樣做這件事?例如:教師做睡覺動作。幼兒回答:睡覺。老師在臥室睡覺。老師在臥室呼呼大睡。老師在臥室甜甜地睡着了……

請一名幼兒到臺前做動作,其餘幼兒來猜。

五、小結:啓發幼兒愛護自己的家,要常常收拾整理,並提示改正邊吃飯邊看電視的壞習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不管它是大還是小,是豪華還是簡陋,我們都應該愛護它。

活動應變

也可以將互動遊戲改在餐前、餐後進行,從活動讓幼兒多些時間進行照片分享,鍛鍊表達能力,如除了介紹照片上功能室的作用,還詳細介紹裏面特別的地方(如臥室的牀單是我最喜歡的米老鼠圖案等)或者在那裏發生的有趣的事。

活動延伸

活動後進行家的構建活動,注意構建出各個功能室。

區角活動

語言區:把幼兒自帶的照片貼在語言區或者製作成圖書,鼓勵幼兒向小夥伴介紹自己的家,並學會邀請好朋友到家裏作客。

美工區:可以用各種廢舊物品製作、構建家。還可以收集房子的立體小製作進行拼裝。

環境創設

1、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增設一個家的展示區,用美工區製作的作品佈置家。

2、用《我家的房子》佈置主題牆。

家園同步

家長提醒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在餐廳吃飯、在臥室睡覺、在客廳看電視、不邊吃飯邊看電視等。並鼓勵幼兒經常幫忙收拾房間,培養幼兒的責任感。

隨機教育

提醒幼兒專心進餐,不可以邊吃飯邊玩玩具、看電視,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瞭解蟋蟀、蝗蟲等昆蟲基本特徵和習性,知道它們都是昆蟲。

2、瞭解昆蟲和人們的關係。

3、能愛護益蟲,消滅害蟲。

活動準備 ppt課件:秋天有哪些昆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話題

1、小朋友,你們喜歡昆蟲嗎?

你知道那些昆蟲嗎?誰想說一說。

2、小朋友已經知道秋天有哪些昆蟲嗎?

你們想知道這些昆蟲的祕密嗎?

二、觀看昆蟲圖片,瞭解主要特徵和生活習性

Ppt課件:秋天有哪些昆蟲

1、蟋蟀

(1)圖上是什麼?叫什麼名字?

(2)它長的什麼樣?你在什麼地方見到過蟋蟀?

(3)蟋蟀喜歡在什麼地方生活?

(4)蟋蟀都會叫嗎?爲什麼?

2、蜻蜓

(1)蜻蜓長的什麼樣子?

(2)數一數有幾對翅膀?幾對腳?

(3)蜻蜓的頭上有什麼?

重點讓幼兒瞭解蜻蜓的眼睛。

(4)什麼時候能看到很多的蜻蜓而且飛的很低?

(下雨前)

3、螳螂

(1)請幼兒觀察螳螂的外形特徵

讓幼兒根據圖片,互相講一講。

(2)螳螂有幾對翅膀,幾對足?最前面的一對大足長的像什麼?

(3)螳螂喜歡捉什麼吃?

喜歡捕捉活蟲,特別是以運動中的小蟲爲食 。

4、蝗蟲

(1)認識蝗蟲的外形特徵

(2)蝗蟲在什麼地方生活?

(3)蝗蟲吃什麼?(農作物)

小結: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昆蟲

昆蟲的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觸角、嘴和眼睛;胸部長着三對腳,背上一般長着兩隊翅膀;腹部一節一節的兩側有氣孔,是呼吸用的。

三、初步分辨益蟲、害蟲

1、你喜歡哪些昆蟲?不喜歡哪些昆蟲?爲什麼?

2、昆蟲裏哪些是益蟲?哪些是害蟲?爲什麼?

四、討論怎樣對待昆蟲

我們該怎樣對待昆蟲裏的益蟲和害蟲?

我們應該保護益蟲,不隨意捕捉和殺死益蟲。

要注意環境衛生,給益蟲創造一個好的生存環境。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幼兒在拌制涼拌菜的過程中,認識各種常用的調味品。

在嘗試記錄和小組合作記錄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合作協商能力和表達表現能力。

初步瞭解調味品的小常識。

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教學準備:

1、現成的涼拌菜一盆

2、切成絲的幾種蔬菜:黃瓜、海帶、豆芽、胡蘿蔔

3、調味品:鹽、白糖、醋、麻油、辣椒油

4、一次性的杯子、勺子、碗等。

教學過程:

一、幼兒品嚐涼拌菜,激發幼兒拌涼拌菜的興趣。

老師提問:你吃的涼拌菜味道怎麼樣?爲什麼會這麼好吃?(你還吃過什麼?好吃嗎?裏面都放了些什麼呢?)

二、幼兒認識各種調味品。

老師提問:1、你們看看桌子上有些什麼調味品?你是怎麼知道的?

2、你們知道了,那我們怎樣讓別人一看也知道呢?(引導幼兒合作協商製作標記)

3、幼兒製作標記,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創造,並給予肯定和表揚。

(老師不要求統一標記。)

三、幼兒自制涼拌菜。

(一)、幼兒第一次自制涼拌菜

1、教師向幼兒交代製作涼拌菜的要求。

2、幼兒第一次自制涼拌菜,並獨自把自己自制涼拌菜的過程記錄下來,教師巡迴指導。

3、交流討論:你覺得你的涼拌菜好吃嗎?爲什麼?

4、教師總結:調味品要放的不多不少纔好吃。

(二)、幼兒第二次自制涼拌菜,嘗試小組合作記錄。

(三)、分享交流。教師出示幼兒小組記錄的表格,每組幼兒選派一位代表向大家介紹自己的製作過程,並向大家推銷自己的涼拌菜。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我爲幼兒提供了一個開放的環境,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表現方式大膽的設計調味品標記,並記錄自己自制涼拌菜的過程,充分發揮了孩子們的主動性,活動氣氛非常的濃厚。每一個環節都是環環相扣的,每一次的嘗試和製作的過程,都是在幫助幼兒認識調味品,並知道它的作用。同時在無形之中也培養了幼兒的合作協商能力和表達表現能力。

教學的設計是非常的完美的,可是不足之處也有很多。如:第一次的品嚐如果我用兩種不同的方式製作涼拌黃瓜,那麼從一開始就能讓孩子們嚐到了不同的涼拌味道。這樣也有利於後期教學的帶動。

其次就是本次活動的教學難點:設計調味品標記,在這個環節中我沒有做細緻的分工,想讓每一個孩子都嘗試着爲所有的調味品設計標記,但卻忽略了孩子們的能力差異,不過我在進一步的巡迴指導小組活動時,還是幫助幼兒們解決了這些問題。設計好後,我在每一組挑選出了一名小老師來統一組上設計的標記。所以在這個環節中佔用了太多的時間,以至於後面的教學順序沒法按照自己設計的步驟走下去。操作課是比較難以控制的,尤其又是在吃東西就更沒有辦法控制孩子們停止下來了。所以,我隨機應變的把大組的教學改爲小組教學。因爲孩子們的興奮度實在是太高了,原本打算進行兩次操作的,結果也因爲第一次的操作時間過長和食物的準備過少而放棄了,但孩子們的記錄結果還是讓我感到比較滿意的。

雖然整個的教學活動並沒有預計的那樣順利、緊湊,但卻順利的完成了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在今後的教學路上,我會加倍的用心和努力,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學會更多的本領。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的:

1、喜歡參與測量活動,樂意運用自然測量的知識來解決所碰到的問題。

2、自主選擇工具,測量物體的長短,初步認識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係,並且初步學習正確測量的方法。

3、在動手動腦的活動中激發幼兒的探究精神,發展幼兒觀察、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徵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瞭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動準備:

1、長短不一的測量工具、粉筆

2、故事圖片

3、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景

以故事的方式引入,提出問題:藍貓和淘氣的爭論如何測量小汽車的車頂長度?

幼兒討論

(二)幼兒嘗試活動

幼兒自選工具測量某一物體

引導幼兒比較觀察測量的結果,並與同伴對比,有什麼發現?

(三)討論

1、比較測量的結果

引導幼兒尋找測量結果與工具的關係

2、討論測量的方法

找準起點;沿邊線測量,不要偏離邊線;首尾相連

3、小結:使用測量工具的長短不一樣,那麼得到的結果也不一樣。

(四)幼兒自主測量

1、提出測量的要求:選擇一種工具,量時找準起點,用筆畫個記號,沿邊線測量,首位相連。

2、幼兒操作。

3、討論與總結:

(1)你用什麼工具測量的?結果是多少?

(2)誰也是用這個工具的?結果一樣嗎?

(3)你還測了什麼?結果怎樣?有人測的和他一樣嗎?你的結果呢?

(五)延伸活動

1、討論:還有什麼也可以當測量的工具?

2、我們身體的那些部位也可以當測量工具?

3、幼兒遊戲:跳遠。

活動反思:

由於選擇的教學內容——《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的一項數學活動內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而且,我爲幼兒也準備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性及積極性都很強,探索活動中個個都表現地很投入,許多平時比較不愛動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動中也顯得活躍多了。幼兒通過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動,已能掌握比較準確的測量方法了;幼兒在測量中,各項能力也得到了發展,特別是動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環節

適宜行爲:在第一個環節中,讓幼兒進行探索性測量,並根據自己的測量經驗進行討論,讓幼兒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說出來,起到了互相學習,互相借鑑的作用,而且個別幼兒的演示、教師的示範講解,使幼兒對正確的測量方法有了初步地瞭解。

不足之處:

1、幼兒人數較多,而空間有限,選擇椅子的高度來測量,讓孩子的視線受阻,活動不方便。

2、在我示範正確的測量方法時,選擇了和幼兒一樣的測量對象——椅子,由於空間受阻,因此做在後面及旁邊的幼兒觀察地比較不清楚。

問題:

1、如何選擇幼兒的探索對象、教師應發出怎樣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環節中欠缺充分的考慮。

2、教師是否必須選擇和幼兒同等的測量對象進行示範講解呢?怎樣選擇才能更好地考慮到每個孩子的視線呢?

對策:

1、可以讓孩子們選擇椅子靠背的邊作爲對象進行測量,這樣既能讓幼兒的活動空間不會太窄,又有利於幼兒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畫一條直線線段,通過比較清晰的方法來進行示範講解?

第二個環節

適宜行爲:我充分考慮本班幼兒的實際操作特點,採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進行教學,幼兒均能遵守規則,並且學習效果較好;老師組織也比較輕鬆。

不足之處:我設計的小環節比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兒什麼都想試一試,操作時間顯得不夠充分。

問題:

1、各個小環節的設計均爲了一個目標——繼續學習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在活動中發現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個小環節和第二個小環節結合起來,讓幼兒操作起來時間顯得更充足呢?

2、難度會太大了嗎?因爲幼兒要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並不容易,更何況要幼兒初步感受了測量方法後,馬上就步入第二個目標——嘗試讓孩子們自己發現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用具,測量工具的選擇和測量對象是有關係的,進程是否會太快?

對策:

1、考慮將這個教學內容分成三個課時,把此次的目標、重點放在“學習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上。第二個大環節,就改爲讓幼兒通過自由探索、操作,繼續學習、鞏固正確的測量方法。當然,我們可以在活動中,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對有圓邊的物體進行測量,學習不同的測量方法。

2、把“嘗試讓孩子們自己發現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用具,測量工具的選擇和測量對象是有關係的”這一個目標放在第二個課時來進行。這樣,幼兒學習起來不會那麼辛苦,操作的時間也更寬鬆,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難點。

整體感受:設計活動環節,既要根據幼兒的活動特點來設計好環節,又要很充分地考慮各個環節的目的性和可行性,還要考慮好各個小細節的處理。自身的業務水平也是相當重要的,問題的設置、隨機的觀察、引導語的把握均是需要進一步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