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中班教案23篇

幼兒園中班教案2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1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中班教案23篇

幼兒園中班教案1

活動目標:

1.安靜地傾聽故事,知道故事名稱,理解故事內容,發展觀察、比較的能力。

2.根據故事內容,學習表演。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5.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

活動難點:

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學習表演故事。

活動準備:

1.《樂園》圖譜,《小蝌蚪找媽媽》課件.

2.小蝌蚪頭飾若干(鴨媽媽、鯉魚媽媽、烏龜媽媽、青蛙媽媽、一羣蝌蚪等貼絨教具一套,頭飾一套)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1.今天,樂園裏來了許多朋友,小朋友看看是誰呀?

(熊媽媽、小熊;鴨媽媽、小鴨;雞媽媽、小雞……)

2.“小動物們在樂園裏玩得可高興了。天漸漸地黑了,小動物們也陸續回家,小雞、小鴨玩累了,也想回家了,可怎麼也找不到媽媽了,急得要哭了。”小朋友願意幫小雞、小鴨找到媽媽嗎?

3.小動物們都有了自己的媽媽,你們想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呀?聽了故事就明白了。

二、教師有表情地完整講述故事。

故事裏有誰?

三、教師出示池塘背景圖,按故事內容,引導幼兒講述故事。

1.小蝌蚪在池塘裏遊樂的時候,先遇到了誰?(鴨媽媽)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邊在背景圖上貼上相應的教具)

2.鴨媽媽怎麼對小蝌蚪說的?

(這裏可以叫小朋友一起來說鴨媽媽的話。)

3.謝過了鴨媽媽,小蝌蚪把誰當成了媽媽?(鯉魚媽媽)(出示貼絨教具)

4.鯉魚媽媽怎麼說?(幼兒重複鯉魚媽媽說的話)

5.小蝌蚪又把誰當成了媽媽?(烏龜媽媽,出示教具)

6.烏龜媽媽怎麼說?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小蝌蚪和媽媽那些地方不一樣?(請幼兒說說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徵)

四、師幼一起完整講述故事

1.按圖片內容和幼兒一起復述“小蝌蚪怎樣找到媽媽”中的一些情節。

2.個別幼兒講述(鴨媽媽、鯉魚媽媽、烏龜媽媽說的話)

課後反思:

事先準備好五幅畫,分別爲小蝌蚪、長了兩條前腿的蝌蚪、長了前腿和後腿 的蝌蚪、尾巴變短的青蛙、小青蛙。通過幼兒看圖引導孩子說出小蝌蚪的變化過程,教師相機貼出對應的圖片。要求要求用上先、再、接着、最後,說小蝌蚪的生長過程。這樣孩子掌握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時就輕鬆自如,毫不吃力。活動中,我儘量讓孩子自己說,自己問,進一步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最後還請孩子分角色表演了一次,孩子都很開心。

幼兒園中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 學習逐幅按順閱讀,理解故事內容,掌握故事中的象聲詞。

2、 能借助生活經驗及圖文線索圖,辨認一組漢字,並能描述出“鴨子”的主要特徵。

3、 能大膽參與閱讀講述活動,有一定的積極性。

4、 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 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 玩具小鴨一隻;雞、青蛙、白鵝、黃狗、、燕子、鴨子、豬的貼絨一張;相對應的字卡一張。

2、 《東方娃娃》二十本。

活動過程:

1、 遊戲:誰的聲音。

——教師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叫聲,讓幼兒猜測是誰的聲音。

2、 出示“小鴨”,引入閱讀活動。

——春天到了,一隻小鴨從蛋殼裏鑽出來,它呀,要去找媽媽。

——它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嗎?一路上會發生什麼事?

——介紹故事的名字,並指認“小鴨找媽媽”。

3、 幼兒自由翻閱。

——按着頁碼逐頁、逐幅的自由翻閱講述。

4、 幫助幼兒理解內容,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它都碰到了誰?(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逐一出示動物小圖片)

——小鴨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嗎?

——動物媽媽們對小鴨說了什麼小鴨才找到自己媽媽的呢?

5、 教師講述故事,幼兒按序翻閱傾聽。

——教師按故事內容,逐一提問:小鴨碰見了誰?說了什麼?媽媽們是怎麼說的?(教師出示相應的字卡和圖示)

6、 幼兒集體閱讀。

——能按頁碼邊指邊閱讀。

7、 幼兒按圖文線索圖,講述故事。

8、 鴨媽媽是啥樣?

——引導幼兒利用圖文線索來描述出鴨子的特徵。

活動反思:

《綱要》指出:幼兒的語言是通過在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運用而發展起來的,單靠教師直接“教”是難以掌握的,教室應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引導幼兒積極運用語言交往。在本課內容中,通過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內容,並用語言講述內容和故事情節,鼓勵幼兒當衆表達,在講述中發展語言表達能力的。

幼兒園中班教案3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說對話。

2、在活動中引導幼兒初步瞭解青蛙的特徵。

3、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爲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4、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活動準備:

《小蝌蚪找媽媽》PPT課件,小青蛙音樂。

活動過程:

中班語言教案《小蝌蚪找媽媽》含PPT課件

二、理解故事內容

1、春天來了,青蛙媽媽在水裏生了許多寶寶,寶寶們還會變呢。看,變成了什麼?(許多小蝌蚪)

於是小蝌蚪一邊遊一邊找媽媽。

——看,那是誰?(鴨媽媽和小鴨)我們一起問問鴨媽媽。

教師問:鴨媽媽,鴨媽媽你看見過我們的媽媽嗎?它長的是什麼樣子?

鴨媽媽:你們的媽媽頭上有兩隻大眼睛,一張寬寬的大嘴巴。

剛纔鴨媽媽說我們的媽媽長的什麼樣?

幼兒:謝謝鴨媽媽!鴨媽媽再見!

又有誰來了?(魚媽媽和小魚)

幼兒跟說對話:魚媽媽,魚媽媽你看見過我們的媽媽嗎?它長的是什麼樣子?

魚媽媽:你們的媽媽長着四條腿。

魚媽媽說我們的媽媽長着幾條腿?

幼兒:謝謝魚媽媽!魚媽媽再見!

——咦,那是誰的媽媽?

請個別幼兒來問:烏龜媽媽,烏龜媽媽你看見過我們的媽媽嗎?它長的是什麼樣子?

烏龜媽媽:你們的媽媽是白肚皮。

我們的媽媽有白白的什麼?(肚皮)

幼兒:謝謝烏龜媽媽!烏龜媽媽再見!

——我看到白白的肚皮了,那是我們的媽媽嗎?

幼兒齊問:鵝媽媽,鵝媽媽你看見過我們的媽媽嗎?它長的是什麼樣子?

大白鵝媽媽:你們的媽媽穿着綠衣服。

哦,原來我們的媽媽穿着綠衣服呀。

幼兒:謝謝鵝媽媽,鵝媽媽再見!

——剛纔幾位媽媽告訴我們了,小蝌蚪的媽媽長得怎麼樣啊?(頭上有兩隻大眼睛,一張寬寬的大嘴巴,還有四條腿,露着白白的肚皮,穿着綠衣服。)

——我想出個好辦法:我們把小蝌蚪的媽媽畫出來,這樣小蝌蚪就很快能找到媽媽了。該怎麼畫小蝌蚪的媽媽呢?(引導幼兒小結青蛙的特徵)

三、唱唱、跳跳,學做小青蛙

1、青蛙媽媽帶着小青蛙遊走了,它們去幹嗎了?青蛙媽媽最大的本領是什麼?

2、律動:小青蛙。

教學反思: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個篇幅比較大,相對比較複雜的故事。而託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對於此類情節複雜、角色較多的故事是不能夠完全理解的。雖然在平時的課間活動中我們有講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但是,要讓託班的幼兒記住故事中的語言,把它表演出來還是具有一定難度的。所以,我們對故事進行了精簡,考慮到託班幼兒對於重複的語言對話比較感興趣,也容易讓他們理解和記憶,我們把小蝌蚪的對話都設計爲:你是我們的媽媽嗎?而其他動物我們也同樣遵循這個特點:“不是,你的媽媽是……”,這樣的設計不僅簡單,易理解,也爲後面幼兒的角色表演減低了難度打下了基礎!

幼兒園中班教案4

設計意圖:

母愛是天下最重要、最偉大、最無私的愛,源自於媽媽的天性,源自於孩子成長和發育的需求。“媽媽心”是媽媽的愛心與孩子的心愛的結合體,它告訴我們這兩種愛是緊緊結合在一起的,是互動的,是不可或缺的。而處理好孩子對母愛需求的每一個環節,是母親和教師極爲重要的責任。

《媽媽心 媽媽樹》,很溫馨的故事:小蘋果不想上學,媽媽用手帕作了一顆心,讓小蘋果帶到學校,掛在窗外的樹上,就像媽媽陪在身邊一樣。小朋友們也學小蘋果,窗外的樹上掛了好多顆“媽媽心”。但是,沒有媽媽的阿志常常搶小朋友的“媽媽心”,讓老師頭痛得不得了。還好,最後老師想出了一個好辦法,讓阿志也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樣,有顆“媽媽心”掛在樹上。媽媽心代表一種關心、愛心,一直在身邊關愛我們的那個人,不論他是誰,他的關心,就是一種“媽媽心”。 讓孩子們在小小的心靈裏,從小就能培養一顆善良、關懷的心,從小就能在愛的世界裏逐漸成長、茁壯。

活動目標:

1、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驗故事優美的意境和感受故事所帶來的情感。

2、拓展幼兒思維,願意表達愛媽媽的情感,學會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愛,培養一顆善良、關懷的心。

活動準備:

1、繪本《媽媽心 媽媽樹》,課件、舒緩鋼琴曲。

2、快樂愛心樹一棵,愛心勾線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這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那你們覺得什麼是愛? 從你們的回答中老師發現,愛是一件特別美好的事情。同意我的說法嗎?

二、欣賞故事

教師: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故事的題目是什麼,認識字的小朋友大聲地念出來吧!

1、分段欣賞故事:到“‘我還是會想媽媽,我要媽媽陪我上學……’”

故事裏面有誰?她怎麼了?小蘋果爲什不喜歡上幼兒園?如果你是小蘋果的媽媽你會怎麼辦?

2、(講到“阿志小聲地對豆豆說:‘好肉麻,我纔不要!’”)

提問:媽媽最後想了什麼辦法?這顆媽媽心被帶到幼兒園以後小朋友都怎麼說?只有一個小朋友說了不一樣的話?你們還記得他說了什麼話嗎?他爲什麼要這麼說?(這個問題是重點,要引導幼兒園發散)

3、講到:“‘請阿志把‘媽媽心’還你就好了。”

提問:阿志爲什麼要搶小蘋果的“媽媽心”呢?

4、講到:“她的眼睛紅紅的……”

提問:老師的眼睛爲什麼紅紅的?如果你是老師你會怎麼做?

5、到最後

阿志最後得到“媽媽心”了嗎? 小志得到“媽媽心”的心情是怎麼樣的?

三、生活中的愛

1.師:如果阿志搶了你的媽媽心你會怎麼做?怎麼幫助他?

阿志通過“媽媽心”獲得了愛,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事物能讓我們獲得愛,生活中誰愛你?他是怎麼愛你的呢?”

盧老師這裏也有好多愛的表現,看看是不是和你們一樣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觀看課件,請幼兒大膽的表述)這是什麼愛的表現?

(1)下雨天幫助別人撐傘——幫助他人給自己和別人帶來“愛”。

(2)和爸爸媽媽一起玩——關心家人給最愛的人帶來“愛”。

(3)小朋友獻愛心

[NextPage]

四、 “媽媽樹”:

師:原來啊!生活中有這麼多的愛,爸爸媽媽、同學、老師都這麼愛你,你們應該怎麼做呢?請你把想說的,想做的都畫在我們的“媽媽心”上,然後掛在我們的“媽媽樹”上,老師希望你們的願望都能成真,希望我們身邊的每個人都能獲得更多的“愛”。

附件:《媽媽心,媽媽樹》

小蘋果纏着媽媽,不想上學。媽媽在她的臉上親了又親,還在她的手心上“點”了三下,代表“我愛你”三個字。

小蘋果緊緊地握住那三個字,含着眼淚向媽媽說再見……

第二天,小蘋果又不想上學了,她哭着說:“那三個字,我又看不到,我還是會想媽媽,我要媽媽陪我上學……”

媽媽想了一個辦法,她用手絹做了一顆心,她對小蘋果說:“你把這顆心帶到學校,掛在教室旁邊的大樹上,就像媽媽陪你上課一樣。”

媽媽還告訴小蘋果:“放學後,要記得把‘媽媽心’帶回來,就像媽媽陪你回家一樣。”

小蘋果踮着腳尖,用一根長長的棍子,把“媽媽心”掛在教室旁邊的大樹上,她看了又看,嗯……真的很像媽媽坐在樹上陪她呢!

小朋友們都擠在窗口,看着小蘋果的“媽媽心”。大家都說:“我們也要請媽媽做一顆‘媽媽心’,帶來掛在樹上!”

阿志小聲地對豆豆說:“好肉麻,我纔不要!”阿志小聲地對豆豆說:“好肉麻,我纔不要!”

第二天早上,小蘋果一到學校,看見大樹上掛着好多顆“媽媽心”,樹上好熱鬧啊!放學後小蘋果到大樹下,把她的“媽媽心”拿下來,旁邊的阿志,忽然伸手就搶:“喂,你的‘媽媽心’借給我。”阿志說完就跑了,小蘋果急得哇哇大哭……這時候媽媽正好走過來,小蘋果一邊走,一邊哭:“討厭的阿志,他搶我的‘媽媽心’……”

媽媽摟着她說:“阿志沒有媽媽,你別怪他。明天你告訴老師,請阿志把‘媽媽心’還你就好了。

第二天,阿志乖乖地把小蘋果的“媽媽心”交出來了,但是,每天都有小朋友哭着說:“老師,阿志搶我的‘媽媽心’……”

每一次,老師都要更溫柔地對阿志說:“阿志,乖,把‘媽媽心’還給小朋友。”

可是,有一次,阿志大聲地對老師說:“我討厭你!我討厭‘媽媽心’!”

阿志哭着跑出教室,老師愣住了!她的眼睛紅紅的……

晚上老師回家後,一直在爲阿志的事犯愁,後來她打了一個電話給阿志的爸爸。爸爸很緊張,對着話筒說:“是、是、是……對不起,對不起……好、好、好……我馬上做一顆……謝謝老師、謝謝、謝謝。”

放下電話,爸爸立刻翻出彩紙、剪刀、彩色筆和釘書機,笨手笨腳地開始剪剪貼貼……

一大早,阿志就來到學校,他很得意地對小蘋果說:“你看!這是我爸爸做的‘媽媽心’ !”

小蘋果很開心地說:“哇!我們的‘媽媽心’都掛在樹上,這是一顆‘媽媽樹’呢!”

教學反思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幼兒從小接觸好的文學作品,可以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及語言能力。本次活動旨在讓幼兒在語言活動中欣賞和感受詩歌所表現的美妙意境;培養幼兒的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想象力;使幼兒從中感受語言的美好,從而願意用語言來表達,並體驗詩歌中大樹媽媽與娃娃們相互關愛的情感,激發幼兒愛他人的情感,學習感恩。

反思整個活動過程,我認爲較爲成功之處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目的明確,讓幼兒的興趣跟着豐富有趣的活動環節走,學知識,學習中有快樂。活動結束後,幼兒精神愉悅,多種能力得到了鍛鍊。

如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的媽媽愛你們嗎?媽媽是怎麼愛你們的?”引導幼兒回答。中班的孩子年齡還小,對媽媽還是有着依戀的情感,所以在談到自己的媽媽時,每個孩子都非常開心,快樂,就會自然而然地說出很多媽媽是怎樣愛自己的話,還會從媽媽幫娃娃做的事情等方面進行講述。

2、整個活動密度適中,形式多樣,環節設計合理,層次分明,很好的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保持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3、能夠很好地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具準備充分,很好地輔助了教學。

4、整個活動師生互動配合默契,教師爲主導,幼兒爲主體。讓幼兒自由的、大膽的說,盡情的想象,再加上教師的鼓勵與肯定,幼兒的自信油然而生。

當然,活動中也存在着不足之處:

1、由於孩子初步學習創編詩歌,大部分幼兒感覺一定的難度不能大膽地想象創編,還有個別幼兒回答問題時表達的語句不完整。以後我還得加強語言方面的訓練。

2、通過這次活動,我深切的感受到新教學法對教師的工作和教學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感到了自己教學機智和教學經驗的不足,所以,我今後要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積極地加強學習,博採衆長,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質和組織教學的能力。

幼兒園中班教案5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樂意用語言表述對故事角色及故事情節的認識,感受故事中秋秋小鳥和熊媽媽的美好情感。

2、喜歡傾聽故事,能在老師的引導下體驗到秋秋小鳥的心情變化和熊媽媽的無私愛心,初步體驗文學作品中濃濃又輕鬆詼諧的愛的情感。

3、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4、喜歡並嘗試創編故事結尾,並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活動準備】

《秋秋找媽媽》PPT課件、故事動物角色圖片若干張

【活動過程】

一、引出故事主角:秋秋小鳥,引發幼兒傾聽故事興趣

課件出示秋秋小鳥,問:這是誰?你能用幾句話來形容一下他長的樣子?

老師小結:一隻長着黃色毛毛、胖嘟嘟臉蛋、有着一對翅膀和一雙條紋腳,小鳥,秋秋。

二、分段講述,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文學作品濃濃又輕鬆詼諧愛的情感。

1、課件展示,分段講述秋秋遇到不同動物並把她們當自己媽媽的故事情節,體驗秋秋難過、失落的心情:

找長頸鹿當媽媽時,問:秋秋爲什麼找長頸鹿當媽媽呢?找企鵝當媽媽時,問:秋秋還會繼續去尋找媽媽嗎?找海象當媽媽時,問:秋秋現在的心情怎樣?你有什麼話對秋秋說?

老師小結:秋秋無論走到哪裏都找不到和自己長得一樣的媽媽,秋秋太想媽媽了。

2、課件繼續展示,分段講述秋秋遇到熊太太的故事情節,語言表述寶寶和媽媽的故事,體驗媽媽和寶寶的甜蜜情感:

講述至熊太太和秋秋的的甜蜜動作時,問:現在的秋秋又是怎樣的心情?這一切的好心情都是誰帶給他的?你覺得熊太太是怎樣一位太太?

3、課件繼續展示,分段講述秋秋跟着熊太太回家故事情節,進一步感受文學作品“愛”的情感渲染

講述至秋秋跟着熊太太打算回家時,問:猜猜熊太太的寶寶是誰啊;講述熊太太介紹自己孩子時,問:鱷魚、河馬和小豬怎麼會是熊太太的孩子呢?他們和熊太太又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引導幼兒進行聯想,用語言、肢體表演等方式,行表現自己對“愛”的理解和感觸)

老師小結:原來這些小動物就是這樣和熊太太成爲一家人的,熊太太不是他們的媽媽,卻能用象媽媽一樣的愛對待這些小動物,給他們以溫暖和幸福,這就是一位好媽媽。直至故事結束

三、延伸活動

1、出示《秋秋找媽媽》的故事圖書,小結:秋秋找媽媽的故事大家還想聽一遍嗎?今天中午午睡時老師再完整講述一遍,並答應幼兒將書本投放到語言區,大家自己去講述和翻閱

2、聯想:想想還會有哪些動物也會到這個大家庭中成爲熊媽媽新的寶貝?那些小動物和熊媽媽和秋秋會發生怎樣的故事?請小朋友們想一想,把它們編成新的故事,成爲《小兔找媽媽》《小羊找朋友》等各種書本,以後再將給小朋友聽,讓大家聽了我們的故事,都成爲更有愛心的人,好嗎?

教學反思:

《秋秋找媽媽》是一個非常溫馨的故事,主要是讓小朋友們感知故事中小鳥秋秋和熊媽媽的美好情感,並且能體驗到秋秋小鳥的心情變化以及熊媽媽的無私愛心,由於故事是以圖片的形式導入的,所以一上課小朋友們的注意力就被吸引過來了,小動物的故事一向是小朋友很喜歡的,所以小朋友看到圖片的時候能夠很認真的觀察整個圖片並能把秋秋的外貌特徵記看的很清楚,在問到“秋秋的表情怎麼樣?爲什麼他會難過呢?”的時候,小朋友們大膽地發揮了他們的想象力,說出了各種各樣的答案,並且在接下來找媽媽的過程中,由於小朋友們把秋秋的外貌記得很清楚,所以在秋秋找媽媽的時候,小朋友們能夠很容易的就說出爲什麼秋秋找的長頸鹿太太、企鵝太太、海象太太都不是它的媽媽,比如“因爲秋秋有翅膀,長頸鹿太太沒有”,“因爲秋秋的臉是胖嘟嘟的,而企鵝太太的臉是尖尖的”,“因爲秋秋有一雙有條紋的腳,而海象太太並沒有”等等的答案,這使我感到很欣慰。由於秋秋還是沒有找到媽媽,所以現場的氣氛有些悲傷,最後秋秋找到了熊媽媽,但是熊媽媽是秋秋的媽媽嗎?小朋友異口同聲的說“不是”我接着問“爲什麼不呢,它們哪裏不像?”小朋友們立刻就舉手發表自己的意見,而在那張熊媽媽把自己想象成秋秋的樣子時的圖片出現的時候,引來了孩子們的一頓大笑,活躍了現場有點悲傷的氣氛,起到了一個過渡的作用。最後在熊媽媽做秋秋媽媽的時候,小朋友們都很感動,現場的氣氛很溫馨。在上課過程中也有着些許不足之處,在小朋友們學說對話的時候可以選用新穎的方式,或者選擇不要技能目標。開頭兒歌的導入和出示幼兒和媽媽照片的環節較好,無聲滲透。但照片有點多,選擇針對性的更好。後半部分講述時語速過快,情感滲透不夠。

幼兒園中班教案6

一、內容簡介

鴨媽媽有六隻可愛的小寶貝。一天,鴨媽媽帶着小鴨子到水邊去玩,小鴨子們遊得可快活了。可是,天生殘疾的小小鴨在水裏老是兜着圈子,朋友們都嘲笑它,它傷心極了。

一天,河邊來了一隻,其他小鴨子都迅速地游上了岸,只留下小小鴨還在河裏兜圈圈,可憐的它能逃脫狡滑的嗎?

二、主題分析

故事主要描述了一隻天生殘疾的小鴨,因爲游泳只會在原地打轉,受到了大家的歧歧視。沒想到正因爲這個缺陷,使它幫助兄弟姐妹逃脫了的傷害。衆人眼裏的“弱點”卻給大家帶來了“好運”。這樣的故事,正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通過故事幫助他們正確地認識、評價周圍的同伴,在學着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漸漸明白要接受朋友的優點,同時也要寬容別人的弱點。

三、情節分析

故事的開始溫馨而又讓人充滿期待,但事情卻沒有人們所期望的那麼完美。鴨媽媽三了一隻天生殘疾的小小鴨,正當大家爲之沮喪的時候,小小鴨的殘缺卻給我們帶來了意外的驚喜。最後,每個人都接受並且欣賞起小小鴨,故事有了一個讓人感動的完美結局。孩子們的情感也隨着故事情節的曲折而跌宕起伏,並感受到彼此寬容、彼此欣賞的溫暖。

四、角色分析

故事的主角——小小鴨,雖然天生殘缺,但它心地善良,對快樂充滿着渴望。其實每個人都像這隻小小鴨一樣,有無法改變的弱勢,面對這樣的情形,有人逃避,有人自卑。可是小小鴨的經歷卻告訴我們:即使是弱勢,有時也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所以我們完全可以坦然去面對自己的不完美。

故事中的鴨媽媽、衆小鴨、小動物們似乎就象徵着現實生活,人們總是更容易接受美好的事物,而對於那些“缺陷”、“不足”時而不屑、時而嘲諷。同樣,生動的故事讓孩子們懂得要同情“弱者”,也要寬容別人的“不足”。

五、圖畫分析

1.畫面構圖、色彩故事畫面簡單,而故事的情節性比較強,逐幅圖片較連貫完整地講述着故事,更容易將孩子的情緒帶入到故事情節中來,心情也會隨着故事中小小鴨的經歷而有所起伏。

小小鴨戰勝,是整個故事的轉折點,也是故事的高潮。可以先讓孩子們看小鴨們獲救的結果,再來猜測小小鴨是怎麼戰勝的,這樣或許能更好地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

2.圖畫中蘊藏的細節故事畫面簡潔,沒有太多與故事情節相關的細節供孩子細緻觀察。但教師可以通過提問,激發孩子對頁碼的關注,從而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與能力,觀察頁碼對孩子記憶故事發生的先後順序同樣也是有所幫助的。

六、語言分析

故事中有不少對話,可引導孩子觀察畫面,大膽猜測人物間的對話和心理活動,對孩子們理解故事情節和人物的感受是很有幫助的。

教師講述故事時的語言要和故事情節的意境相吻合,要表現出小小鴨的傷感、自卑,動物朋友的冷漠,的愚蠢和故事結局時的幸福,這樣會有助於幼兒理解作品的內涵。

(一)活動設計

1、設計思路中班孩子的社會性不斷在發展,他們已經能開始與同伴友好地交往。雖然他們能接受同伴的優點,卻很難容忍朋友的缺點。當別人有了錯誤或者過失,他們經常會嘲笑、指責對方,少了一份同情和寬容。

故事情節生動、曲折,對孩子有很強的吸引力。因此,將此內容設計爲兩個活動方案,一方面可以引導孩子充分地觀察畫面,想象人物的對話,講述故事的內容;另一方面,在故事情節的高潮處,可以給孩子們留下懸念,進一步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大膽猜測故事的結局。同時,孩子們在體驗小小鴨“奇特經歷”的過程中,又能懂得對同伴的缺陷要接受和寬容,而不能嘲笑,進而幫助他們學會與人交往。

整個活動以故事情節貫穿始終。在第一次活動中,首先讓孩子們觀察講述圖片,感受鴨媽媽的幸福期待,在孩子們的心中也萌發對故事的期望。接着,讓孩子們仔細觀察小小鴨的表情,感受小小鴨受人嘲笑時的傷心難過。最後,在“小小鴨會不會被吃掉”、“它會戰勝嗎”的懸念中結束活動,也讓孩子們對下一次的閱讀充滿期待。

2、活動目標

(1)自主閱讀圖畫書,並講述自己喜歡的情節,感知故事內容。

(2)大膽想象故事的結尾,並嘗試模仿用符號記錄。

3、活動準備圖畫書《劃圈兒的小小鴨》和PPT課件

4、活動過程

(1)觀察畫面,引發興趣①出示第1、2頁:

一你看到了誰?它在幹什麼?

一猜猜鴨媽媽會有幾個小寶寶?它的寶貝們會是什麼樣的?

一鴨媽媽和你們一樣,希望能孵出六隻可愛、漂亮、健康的小鴨。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聽聽鴨媽媽和它的孩子們的故事吧。

(2)欣賞故事,理解內容①欣賞故事第7~10頁:

一你聽到故事裏發生了什麼事?

一小小鴨和其他5只小鴨子有什麼不一樣?

一爲什麼小小鴨游泳的時候只會劃圈圈?②欣賞故事第11~13頁:

一誰來看小小鴨游泳了?

一你猜它們會對小小鴨說什麼?

一你怎麼知道他們都在嘲笑小小鴨?(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小小鴨傷心的表情。)一小動物們的話讓小小鴨很傷心、很難過,如果你看到這樣一隻小鴨子,你會對它說些什麼?(引發幼兒對力、小鴨的同情。)③欣賞故事第17、18頁:

一一天,小鴨子們去河裏游泳。瞧,誰來了?

一猜猜想什麼?

④欣賞故事第19頁:

一幾隻小鴨子游上岸躲起來了?誰沒有游上來,爲什麼?

(3)自由討論,大膽想象一小小鴨會被吃掉嗎?

一和好朋友一起猜猜,後來會發生什麼事情?(重點:如果小小鴨沒有被吃掉,那它是用什麼辦法戰勝的?)(集體交流,教師用符號或繪畫方式記錄幼兒的想象,並將幼兒的作品佈置成專欄供同伴間互相欣賞。)

(二)活動設計

1、設計思路第二次活動設計時,要讓孩子們在閱讀中找到答案。“小小鴨只會劃圈圈游泳,究竟是幸運還是不幸?”這個問題的討論,可以幫助孩子們理解“弱點”並不一定都是壞事。由於故事的情節性非常強,所以在最後要給孩子們完整欣賞故事的機會,並且引導他們尋找自己最喜歡的畫面,可以是鴨媽媽期待孵出小鴨子的溫馨,也可以是小小鴨戰勝後的喜悅,更可以是大家接受、欣賞小小鴨時的幸福。孩子能找到自己喜歡的頁面,並講述圖片內容,這對於中班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也會有所幫助。

活動中,創設了遊戲的情景,讓孩子在自己動手操作中發現:在水中,如果一邊用力,只會讓浮於水面的物體原地打轉,以此體會小小鴨的心情。

當然,活動過後教師更要注意營造相應的班級氛圍,幫助孩子們逐漸學會對同伴接納、寬容、愛護。

2、活動目標

(1)傾聽、理解故事情節,並講述自己喜歡的內容。

(2)在遊戲中體會小小鴨的心情,知道不能嘲笑同伴的缺點。

3、活動準備圖畫書《劃圈兒的小小鴨》和PPT課件塑料製成、可浮於水面的小鴨人手一隻或者玩具船(塑料、厚紙做的均可)小盆(裝水)人手一個用以替代槳的寬木棍(冷飲棍也可)或者小勺4、活動過程(1)集體閱讀,回顧故事情節①出示圖畫書,閱讀故事的前半部分。根據幼兒情況,可選擇教師講述、幼兒集體講述、個別幼兒講述等多種形式。

②出示第一次活動中教師記錄的幼兒所猜測的故事結局。

一上次,有人認爲小小鴨會被吃掉,也有人說小小鴨會戰勝,那它會用什麼好辦法呢?

(幼兒根據記錄回顧、講述故事內容。)(2)繼續欣賞故事,展開討論①出示第20頁。

一最後小小鴨勝利了嗎?

②出示第21、22頁,教師講述故事情節。

一一隻連游泳都有些困難的小鴨子是怎麼戰勝的呢?

(幼兒討論:小小鴨游泳只會劃圈圈,究竟是幸運,還是不幸?)一這裏也有小鴨,還有像小河一樣的水(教師介紹遊戲材料),我們來讓這隻小鴨像故事裏的小小鴨一樣游泳,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情。

③幼兒遊戲。

一將小鴨放在水中,利用各種“槳”在小鴨的一側划水,觀察小鴨的動態。

一個別指導:輕輕划水,劃了幾下後停下,仔細看看小鴨在幹嗎。

④集體交流。一你在小鴨的哪裏划水?

一你看見小鴨怎麼啦?

一如果平時小鴨一直這樣游泳,會趕得上同伴嗎?

一在遇到危險的時候,小鴨怎麼辦?

小結:所以,即使是一件不幸的事,有時候仍然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一過去嘲笑小小鴨的動物們,現在會對小小鴨說什麼呢?

⑤教師講述故事結尾。

一猜猜這個故事叫什麼名字?

(3)完整欣賞,幼兒自由講述一(完整閱讀、欣賞故事。)你最喜歡故事中的哪一頁?(預設重點:小小鴨戰勝的片段。教師可以和幼兒共同表演。)

(4)延伸活動,幼兒自由閱讀把書放在區角活動中,供幼兒自由閱讀和講述。

(三)活動拓展

1、觀察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是否能夠安靜地傾聽故事,並且被故事中人物的經歷所吸引,能結合自己的經驗猜測人物的命運。

2、在自由講述的過程中,能回憶起相應圖片的頁碼,並清楚地講述畫面上的內容。

(四)閱讀區的活動

1、活動名稱:小小鴨游泳

2、活動準備:提供藍色墊板、磁鐵、小小鴨和的立體圖片(底部安裝回形針)。

3、玩法:利用磁鐵,讓鴨子在墊板上游泳,和同伴一起邊玩邊講述故事。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我爲了避免孩子從頭唱到尾,在解決難點四分音符與感情技巧處理部分,我採用了談話的方法,讓孩子稍微休息了一會,使活動能夠動靜結合,孩子們的表現基本上完成了我預設的目標。當然了,本次活動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師和專家多加指點。

幼兒園中班教案7

一、活動目標:

1、發現生活中到處都有標誌,感知“標誌”會說話,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

2、初步能根據常見標誌的圖案猜測含義,並嘗試用動作和語言來表現。

3、激發了幼兒對標誌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4、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二、活動準備:

標誌圖片、課件《各種各樣的標誌》。

三、活動過程:

1、遊戲:看運動標誌幼兒說一說、做一做動作。

2、 討論分享常見的標誌,並瞭解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1)展示調查表《各種各樣的標誌》。

“你認識哪些標誌?請你指一指、說一說。”(幼兒運用已有經驗泛談)

(2)你還在哪些地方看到過標誌?

幼兒園、馬路上、商場等等

小結:生活中到處都有標誌,只要用亮眼睛去發現就一定會看到。

(3)爲什麼這些地方都要有標誌呢?

3、看課件《逛商場》,進一步熟悉常見的標誌。

部分標誌重點解讀:衛生間標誌、垃圾桶標誌、安全出口標誌等。

集中討論:這些標誌沒發出聲音,怎麼幫助大哥哥的?

(小結:標誌就像一個會說話的警察一樣,告訴我們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

4、遊戲:每個幼兒選一個標誌,和好朋友互相說一說,做一做動作。

四、活動延伸:

以後你看到標誌會怎麼做?

小百科:標誌(logo,又寫作標識,二者讀音都是biāozhì),是生活中人們用來表明某一事物特徵的記號。它以單純、顯著、易識別的物象、圖形或文字符號爲直觀語言,除表示什麼、代替什麼之外,還具有表達意義、情感和指令行動等作用。標誌,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表明特徵的記號。

幼兒園中班教案8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感知樂曲ABA結構。

2.能借助故事情節,結合音樂創編鴨子行走、游泳、嬉水以及大風的動作。

3.聽音樂,嘗試分辨樂曲的快慢和輕重,能跟着節奏律動。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挪威舞曲》音樂、仙女棒。

活動過程:

一、以故事引入,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師:在這個奇妙的森林裏,發生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你們要仔細聽,聽完告訴我故事中有誰?發生了什麼事?”

師提問:故事中有誰?發生了什麼事?”

師:嗯,故事聽完了,誰來說一說,故事中有誰?發生了什麼事?

二、欣賞樂曲,感受樂曲ABA的結構。

1.幼兒完整地傾聽音樂。

師:嗯,是這樣嗎?讓我們來聽一聽爲這個故事所配的美妙音樂!聽完後告訴大家你有什麼感覺,或者聽完後你想到了些什麼?

小結:音樂聽起來好像是在描述一羣鴨媽媽一起出去玩時走路搖搖擺擺的樣子。

2.引導幼兒根據故事情節,感知樂曲ABA的結構。

師:“我們再來聽一遍音樂,聽聽音樂哪個部分表現鴨媽媽和鴨寶寶在草地上、池塘裏玩耍,哪個部分表現大風來了。聽出來的小朋友,可以坐在位置上用動作表現出來。

3.讓幼兒完整的聽音樂。

師:“這個音樂共有幾段,和我們以前學過的什麼音樂是一樣的結構,這種節奏型叫什麼節奏型?”

三、引導幼兒分段欣賞,創編動作,感知樂曲的ABA結構。

1.欣賞第一段,引導幼兒創編鴨子行走、游泳、嬉水的動作並隨音樂表演。

2.欣賞第二段,引導幼兒創編大風動作並隨音樂表演。

3.欣賞第三段,引導幼兒理解樂曲的ABA結構,並隨樂表演。

4.鼓勵幼兒隨樂完整地表現。(重點指導幼兒聽到A段音樂時,大膽隨樂表現小鴨行走、游泳、嬉水的樣子以及大風過後小鴨的舉動;當聽到B段音樂時,表現大風的動作。)

四、隨音樂做遊戲。

《仙女施魔》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玩個遊戲,老師扮演仙女,魔棒一指“變出許多鴨子”,幼兒自由找個舒服地位置做出鴨子的動作。(如:鴨子行走、游泳、嬉水的動作)當聽到風來了的音樂時,幼兒立刻不動或者用大椅子來當躲的地方。風停後,鴨媽媽和鴨寶寶繼續在草地上開心地玩耍!

師:聽音樂!注意哦!鴨媽媽要帶着她的鴨寶寶才能出去哦。(引導幼兒注意前奏)

五、結束活動

師:鴨媽媽帶着鴨寶寶在草地上開心地玩了一天,現在他們也累了,鴨媽媽帶着她的鴨寶寶們回家休息了。

幼兒園中班教案9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

2、引導幼兒學習故事中角色的對話,能按角色的語言複述故事。

3、通過本課學習,讓幼兒體會到做事不能丟三落四,要細認真。

4、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5、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錄音機、故事磁帶《鴨媽媽找蛋》。

2、鴨媽媽、雞大姐、羊大叔、牛大伯的手偶,及頭飾。

【活動過程】

1、導入:

出示鴨媽媽、雞大姐、羊大叔、牛大伯的手偶,讓幼兒說出都是什麼動物,向幼兒交待,我們今天聽的故事中就有這些可愛的動物。

2、教師播放故事磁帶請幼兒聽故事。

①請小朋友回答:說說故事裏誰在找蛋,鴨媽媽爲什麼找不到蛋?

②出示掛圖,教師根據掛圖引導讓幼兒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③提問幼兒回答問題:鴨媽媽爲什麼找不到蛋?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

3、設問題讓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①鴨媽媽找蛋時都問過誰?故事中都有哪些動物?

②鴨媽媽看見雞大姐是怎麼問的?雞大姐在幹什麼?雞蛋是什麼樣的?

③鴨媽媽怎麼去問羊大叔的?它是怎麼問的?羊大叔是怎麼回答的?

④在池塘鴨媽媽找到它的蛋沒?

⑤鴨媽媽回到院子又遇到誰了?又是怎麼問的?黃牛是怎麼回答鴨媽媽的?學習詞語:丟三落四。

⑥最後鴨媽媽又是怎麼說的?這些動物又是怎樣勸鴨媽媽的?讓幼兒理解"做事不用腦子"這句話。

⑦講述故事:教師引導幼兒看掛圖講故事,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4、看圖標一標:

讓幼兒回憶鴨媽媽找蛋時都問過誰?標出先後順序,再說說它們都說了些什麼?

5、情景表演:

出示動物頭飾,分小組讓幼兒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表演故事。

6、拓展:

問幼兒雞大姐生的寶寶是什麼樣?山羊生的寶寶是什麼樣?牛生的寶寶是什麼樣?它們生的都是蛋嗎?

7、小結:

讓幼兒說說,通過本課學習明白了什麼道理。教師引導總結。

活動反思:

因爲我將本次活動定位在看圖講述上,所以如何呈現圖片也是個問題。對本次活動來說因爲故事的情節簡單而不是很新奇,因此我覺得如果四幅圖整體呈現的話,幼兒可以通過對比來發現故事情節的變化;也可以第一幅和第四幅先呈現,讓孩子可以根據圖片提供的線索合理開展想象。

幼兒園中班教案10

活動目標

1、訓練能聽到信號迅速地在凳上站立。

2、通過不同器材的平衡練習,逐步加深難度,提高平衡能力,激發勇於挑戰的精神。

3、提高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敏性。

4、培養競爭意識,體驗遊戲帶來的挑戰與快樂。

教學重難點

平衡循環練習,新授登上平衡,站立。

幼兒每人一張小圓凳,塑料平塊,平衡木,凳子,高蹺,泡沫球,錄音機和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準備部分

1.教師帶領幼兒以一路縱隊入場,進行走跑交替熱身活動。

2.模仿機器人做頭領,上肢,下肢,腳部的關節肌肉活動。

(二)教學與練習部分

3.遊戲;凳子運動

(1)請幼兒每人拿一張凳子,選擇一個地方聽信號繞自己的凳子走,當聽到教師哨響時迅速雙腳站立在凳子上。

(2)請幼兒聽信號繞自己的凳子跑圈,當聽到教師哨響時迅速單腳(反覆練習中注意左,右腳替換)站立在凳子上。

(3)幼兒分成兩組將凳子排列成縱向,繞着凳子跑。當聽到教師不同的哨音信號時,幼兒迅速或坐在,或蹲在,或雙腳站在,或單腳站在小凳子上。運動節奏由慢到快,難度由弱到強;坐——蹲——雙腳站——單腳站立在凳子上。

4.平衡循環練習;運球。

(1)分組聽信號一個接一個地持球走過場地上各種障礙。

(2)分組進行運西瓜比賽,聽信號,各組小朋友出一人持西瓜球快速走過指定的各種障礙,回到出發點後本組另一個小朋友在出發,直到本組小朋友持球回到終點。最先完成“運西瓜”的小組爲勝。

活動規則:每個幼兒從球筐裏拿一個球從一頭運到另一頭,須經過塑料平衡塊——平衡木——凳子——高蹺,並將球放到籃筐中,能走在平衡木中帶球不掉落者可到教師處另一張貼紙作爲獎勵。

(三)結束部分

1、聽音樂做“擦汗”“洗手”“洗臉”“甩手”“互相捶背”“甩腿你”放鬆運動。

2、評出幾名“運西瓜大王”,然後收拾場地退場。

活動反思:

幼兒活動過程中興趣與積極性

從幼兒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分析:大部分幼兒對遊戲活動很感興趣,積極性很高,活動中教師與幼兒的交流自然輕鬆。孩子們很喜歡教師在引導語言中用“玩”這個字眼,聽到老師說要讓大家一起來“玩”,孩子們表現出了異常的興奮和創意,語言表達的積極性也比往常高了許多,這時,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頻率也大幅度的提高了。

在幼兒提出想單腳站凳子上時,教師及時的給予支持和滿足,能較好的體現新課程中教師是學生探索道路上的支持者和合作者和遊戲的夥伴的觀念。

基本部分的第一個環節教師引導幼兒和板凳一起遊戲,孩子們表現出了較高的創造積極性和創新思維。

遊戲目標的達成

幼兒通過創造性的遊戲以及集體的板凳遊戲,較好的鍛鍊了協調、平衡、跳躍的能力,同時進一步培養了幼兒的合作、適度等待、堅強勇敢等品質。同時,從坐在站在板凳上到站立到從高處往下跳遊戲情境也給幼兒創造了體驗“刺激”、挑戰自我的好機會。

遊戲活動中有引發反思的不足之處:

1、教師觀察、分析、特別是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還應該加強。如:發現遊戲中幼兒消極等待時間有些多,後面的遊戲就應該及時的調整和避免。

2、活動場地的選擇方面還欠妥當。水泥地板的硬度給幼兒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威脅如:玩板凳上游戲時,幼兒會擔心從板凳上掉下來摔痛身體,這讓孩子產生了心理恐懼。本次活動若在幼兒園院落的塑膠地板上進行,則更利於營造幼兒安全的活動心理環境,促進幼兒更爲投入的活動,更爲充分的體驗、嘗試和探索。

幼兒園中班教案1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

2、引導幼兒學習故事中角色的對話,能按角色的語言複述故事。

3、通過本課學習,讓幼兒體會到做事不能丟三落四,要細認真。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5、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錄音機、故事磁帶《鴨媽媽找蛋》。

2、鴨媽媽、雞大姐、羊大叔、牛大伯的手偶,及頭飾。

【活動過程】

1、導入:

出示鴨媽媽、雞大姐、羊大叔、牛大伯的手偶,讓幼兒說出都是什麼動物,向幼兒交待,我們今天聽的故事中就有這些可愛的動物。

2、教師播放故事磁帶請幼兒聽故事。

①請小朋友回答:說說故事裏誰在找蛋,鴨媽媽爲什麼找不到蛋?

②出示掛圖,教師根據掛圖引導讓幼兒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③提問幼兒回答問題:鴨媽媽爲什麼找不到蛋?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

3、設問題讓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①鴨媽媽找蛋時都問過誰?故事中都有哪些動物?

②鴨媽媽看見雞大姐是怎麼問的?雞大姐在幹什麼?雞蛋是什麼樣的?

③鴨媽媽怎麼去問羊大叔的?它是怎麼問的?羊大叔是怎麼回答的?

④在池塘鴨媽媽找到它的蛋沒?

⑤鴨媽媽回到院子又遇到誰了?又是怎麼問的?黃牛是怎麼回答鴨媽媽的?學習詞語:丟三落四。

⑥最後鴨媽媽又是怎麼說的?這些動物又是怎樣勸鴨媽媽的?讓幼兒理解"做事不用腦子"這句話。

⑦講述故事:教師引導幼兒看掛圖講故事,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4、看圖標一標:

讓幼兒回憶鴨媽媽找蛋時都問過誰?標出先後順序,再說說它們都說了些什麼?

5、情景表演:

出示動物頭飾,分小組讓幼兒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表演故事。

6、拓展:

問幼兒雞大姐生的寶寶是什麼樣?山羊生的寶寶是什麼樣?牛生的寶寶是什麼樣?它們生的都是蛋嗎?

7、小結:

讓幼兒說說,通過本課學習明白了什麼道理。教師引導總結。

教學反思:

動物世界裏充滿了神祕感,在幼兒平時的出遊活動中,接觸小動物的機會比較少,對於動物寶寶具體是是怎麼來的?孩子們都是模凌兩可的。動物寶寶都是媽媽直接生出來的嗎?這些問題引導着幼兒去探索,去深思。《鴨媽媽找蛋》利用故事、圖片等形式幫助幼兒瞭解動物的胎生、卵生現象。本次活動利用故事的引出,圖片的欣賞等形式,讓幼兒瞭解動物的胎生、卵生現象,幼兒在活動中有興趣的學,參與性也比較高。

幼兒園中班教案12

一、教學活動目標

1.瞭解故事內容。

2.能夠簡單的複述故事情節,並大膽說出自己幫助過別人什麼。

3.願意將故事講給他人聽。

4.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二、教學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圖片小鴨子 小公雞 大草地 河邊

2.知識經驗準備:認識圖中的事物

三、教學活動過程

(一)導入環節:小朋友們,快看看,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什麼(出示 小公雞和小鴨子圖片)?你們知道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嗎?那老師今天 給你們講講小公雞和小鴨子的故事,你們要認真聽哦。

(二)主體環節

1.基本環節:

(1).根據照片完整的講述故事內容“小朋友們知道小鴨子和小公雞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嗎?”

(2).根據圖片分段講故事並提問,引導幼兒回答問題。

講故事第1段“小鴨子和小公雞去了哪裏?”

講故事第2~3段“小鴨子爲什麼捉不到蟲子?”“後來小鴨子有沒有吃到蟲子,是怎麼吃到的呢?”

講故事第4~5段“小鴨子去河邊幹什麼了?”“有沒有哪位小朋友知道小公雞爲什麼不能去捉魚呢?”

講故事第6~7段“小公雞發生了什麼事情”“後來小公雞是怎麼上岸的呢?”

2.遷移環節:

小朋友們,小公雞和小鴨子遇到困難時,他們相互幫助,最終小鴨子吃到了蟲子,小公雞被就上了岸。那麼,小朋友們,當我們身邊的人遇到了困難,我們是不是也要像小公雞和小鴨子那樣去幫他們呢?

那麼,小朋友們,現在你們回憶一下,你們有幫助過別人嗎,是怎麼幫助的呢?

3.結束環節:

在家裏爸爸媽媽辛下班回家後,小朋友們能不能給他們倒杯水呢? 能不能給爺爺奶奶捶捶背呢?在幼兒園能不能和身邊的小夥伴彼此幫助呢?

(三).延伸活動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都知道了小公雞和小鴨子的故事,回家後把故 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聽好嗎?

附故事有一天,小鴨子與小公雞一起出去玩,它們走進了一片大草坪裏。小公雞找到許多蟲子,吃得非常高興。而小鴨子卻捉不到蟲子,急得哇哇直叫。小公雞看見了,一捉到蟲子就叫小鴨子來吃。它們走到小河邊,小鴨子說:“公雞弟弟,我到河裏捉魚給你吃。”小公雞說:“我也去。”小鴨子說:“不行,不行,你不會游泳,下去會被淹着的!”小公雞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鴨子後面下了水。小鴨子正在水裏捉魚,忽然,聽見小公雞在喊救命。於是,它飛快地游到小公雞身邊,讓小公雞坐在自己的背上。小公雞上了岸,笑着對小鴨子說:“鴨子哥哥,謝謝你。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特別高,因爲這是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只是個別孩子對這方面的知識欠缺,但是在活動中,他們能充分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來參與活動,我個人認爲,這節課還是成功的。

幼兒園中班教案13

設計意圖:

這一活動來自於中班下冊"青蛙"這一主題裏的一個活動。動物主題中蘊含着豐富的教育內容。以幼兒感興趣的動物爲載體,通過聽聽、說說、遊戲等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興趣,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語言是幼兒交往、認識事物、保存知識、發展智力的重要工具。幼兒正處在語言發展的敏感期。因此學習對話貫穿始終。

活動目標:

1、能安靜地傾聽故事,知道故事名稱、理解故事內容;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的能力。

2、根據故事內容,分角色表演。

3、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小蝌蚪的頭巾若干,把幼兒打扮成小蝌蚪

2、活動教具一套

3、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1、分段欣賞故事,學講角色對話

(1)幼兒聽音樂跟着老師學小蝌蚪遊的動作(雙臂交叉抱住身體、晃着頭),遊進池塘(活動室)

老師:噓---(幼兒安靜下來)暖和的春天到了,睡了一個冬天的青蛙媽媽醒來了(老師做動作、幼兒學動作)……產下許多圓圓的卵(老師、幼兒全體蹲下扮成卵)……青蛙媽媽產下卵慢慢地活動起來了(做動作)……非常地快樂。

(2)逐一出示活動教具,幼兒在提問中學講對話

a.有一天,鴨子媽媽……小蝌蚪高高興興地向前游去(邊講邊操作活動教具)

老師:小蝌蚪看到了什麼?怎麼問?鴨媽媽怎麼回答?

b.一條大鯉魚……小蝌蚪再向前游去(邊講邊操作活動教具)

老師:把誰當成了媽媽?大鯉魚怎麼說?

c.一隻大烏龜在前面遊……小蝌蚪又向前游去

老師:又把誰當成了媽媽?烏龜媽媽怎麼說?

d.小蝌蚪遊呀遊……結束

老師: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開始時它怎麼問青蛙媽媽?青蛙媽媽怎麼說?(瞭解青蛙生長過程)

e.告訴幼兒故事的題目

老師:剛纔我們講的故事題目是《小蝌蚪找媽媽》(跟念)

2、安靜地聽錄音,整體欣賞故事。

下面我們完整地聽錄音機阿姨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老師:聽完後問:小青蛙找到了媽媽心情怎麼樣?

那麼你們遇到高興的事情會怎麼樣?

(深入詞彙,要求幼兒把自己高興的情形表現出來)

3、學習分角色表演,學講對話。

(1)故事裏誰是你最喜歡的,爲什麼?

(2)請喜歡鴨媽媽的小蝌蚪到鴨媽媽身邊來(將活動教具中的鴨媽媽貼在椅子上)

同樣請喜歡鯉魚媽媽、烏龜媽媽、青蛙媽媽分別站好

喜歡做小蝌蚪的和老師一起

(3)教師講敘述內容,幼兒分角色表演並說出對話內容。

(4)聽錄音,自由分配角色表演。

(5)結束:小蝌蚪咱們和鴨媽媽、鯉魚媽媽、烏龜媽媽、青蛙媽媽一起到外面遊玩去。(離開活動室)

活動反思:

1、本次活動先分段欣賞故事,利用活動教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幼兒在活動中獲得了多方面的知識,瞭解青蛙的生長過程、有禮貌地問答以及開心時你會怎樣表現,挖掘了活動中有價值的、隱在的教育機制,使幼兒得以全面發展。

2、活動第二部分以角色遊戲的形式進行,讓孩子自由選擇故事中的角色,符合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同時體現了孩子的主體性。最後孩子自由組合分角色表演,使活動進入高潮。幼兒在活動中的積極性很高,從頭到結束都保持着濃厚的興趣。

3、活動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聽聽說說玩玩動靜結合,做到"動"、"靜"結合,有張有弛,幼兒學起來有勁,教師上起來省心,教學效果大大提高。

4、但活動中也存在着一些問題:角色遊戲活動中孩子們自由選擇角色後,老師在講敘述的過程中,每一角色的出現孩子等待的過程很長,特別是最後出現的青蛙媽媽,導致個別孩子出現注意力分散。

幼兒園中班教案14

活動目標

1、理解並欣賞作品,瞭解小花籽尋找快樂的經歷。初步學習句式:“快樂,快樂,我給大家××,大家喜歡我。”

2、參與談話活動,樂於在集體面前大聲自然地表達自己的快樂。

3、懂得爲大家做好事,自己會得到快樂的道理。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1、根據故事內容製成幻燈片、影屏展示臺。

2、每人一個漢字小花籽頭飾。

3、字卡:小花籽、太陽、小鳥、蜜蜂、青蛙、雪山、大河、草原。

活動過程

(一)幼兒帶着頭飾隨音樂“蝴蝶找花”入場。

(二)教師出示小花籽:“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講一個有關小花籽的故事。”

(三)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的第一、二自然段,提問:

1、故事中的小花籽從媽媽的懷裏蹦了出來,它要做什麼?(出示字卡“快樂”)

2、你們知道什麼叫快樂嗎?(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解釋)

(四)播放幻燈片,再次欣賞故事的第一、二自然段,提問:

1、小花籽在尋找快樂的路上遇到了誰?它們是怎麼說的?(要求幼兒用作品中的語言連貫地回答,拿着字卡分別學說角色的對話)

2、太陽、小鳥、蜜蜂、青蛙爲什麼感到快樂?(在討論中讓幼兒懂得,因爲它們爲大家做好事,大家喜歡他們,所以它們感到快樂)

(五)學習角色對話。

師:我們一起來學學它們說的話吧。請拿出字卡,說說字卡上的寶寶的話,然後再與你旁邊的朋友交換着再說一說。

幼兒說角色對話,教師巡迴指導。

過渡語:小花籽看到大家都找到快樂,它也要去尋找自己的快樂。我們一起來聽聽,它是怎樣尋找到快樂的?

(六)欣賞故事的後半部分,提問:

1、小花籽最後找到快樂了嗎?它是怎樣做的?

2、小花籽是有誰幫忙的?它們飄過哪些地方? (出示字卡:大河、草原、雪山,幼兒回答後,並找相應字卡)

3、小花籽最後在哪兒留下來了,爲什麼?(結合字卡進行)

4、教師小結:小花籽知道只有爲大家做好事,大家纔會喜歡它,自己纔會得到快樂。

過渡語:現在我們完整地聽完這個故事,然後告訴我你們感到快樂的事。

(八)結合課件,完整欣賞故事,請幼兒談談自己感到快樂的事,加深對快樂含義的理解。

(九)教師講評,請每個小朋友戴上頭飾扮演小花籽,去詢問幼兒園的其他工作人員是否快樂,鼓勵幼兒大方地與他人交往。

師:那我們一起去問問幼兒園裏的老師們是否快樂吧。來,我們出發吧。

幼兒隨音樂退場。

快樂是幼兒最常感受到的一種情緒體驗,但快樂的涵義是廣泛的。中班的孩子,因爲年齡的關係,在很多時候,往往都只想到自己,而忽視了別人,而能夠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體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這種體驗對於幼兒的成長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於是我選擇了語言活動《小花籽找快樂》,雖然這個教材比較老了,但是這個故事它採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小花籽”尋找快樂的經過描寫的形象逼真,又通過生動、有趣的角色對話,能讓幼兒充分感受到作品的思想感情,最終讓幼兒昇華到懂得爲大家服務,幫助別人纔是真正的快樂的境界。

我在課前自己製作了《小花籽找快樂》的PPT課件,將整個故事融合進去,既可以完整欣賞,又能分段播放,由於課件的圖片比較鮮豔、生動,所以觀賞課件更能有效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在整個活動中,我創設寬鬆的語言氛圍,通過讓幼兒欣賞故事,學說並表演故事對話,讓幼兒多說,敢說,樂說,發展幼兒的思維,又通過表達自己的快樂將幼兒原有的經驗進行提升,懂得爲別人做好事,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的道理,努力在幼兒心靈播下愛的種子。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的生活經驗不能很好地進行描述,孩子們沒能積極地參與到討論中來。而此時,教師沒能通過表情、動作等讓幼兒感受快樂,使得孩子們只能停留在童話故事的欣賞理解中,而不能很好地將故事中的“快樂”遷移到生活中來。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是在日常生活的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這次組織的語言活動只是語言教育的一種途徑,今後需要在日常活動中爲幼兒提供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的環境。

幼兒園中班教案15

目標:

1、學習逐幅按順閱讀,理解故事內容,掌握故事中的象聲詞。

2、能借助生活經驗及圖文線索圖,辨認一組漢字,並能描述出“鴨子”的主要特徵。

3、能大膽參與閱讀講述活動,有一定的積極性。

4、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講述簡單的事情。

5、樂於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準備:

1、玩具小鴨一隻;雞、青蛙、白鵝、黃狗、、燕子、鴨子、豬的貼絨一張;相對應的字卡一張。

2、《東方娃娃》二十本。

過程:

1、遊戲:誰的聲音。

——教師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叫聲,讓幼兒猜測是誰的聲音。

2、出示“小鴨”,引入閱讀活動。

——春天到了,一隻小鴨從蛋殼裏鑽出來,它呀,要去找媽媽。

——它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嗎?一路上會發生什麼事?

——介紹故事的名字,並指認“小鴨找媽媽”。

3、幼兒自由翻閱。

——按着頁碼逐頁、逐幅的自由翻閱講述。

4、幫助幼兒理解內容,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它都碰到了誰?(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逐一出示動物小圖片)

——小鴨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嗎?

——動物媽媽們對小鴨說了什麼小鴨才找到自己媽媽的呢?

5、教師講述故事,幼兒按序翻閱傾聽。

——教師按故事內容,逐一提問:小鴨碰見了誰?說了什麼?媽媽們是怎麼說的?(教師出示相應的字卡和圖示)

6、幼兒集體閱讀。

——能按頁碼邊指邊閱讀。

7、幼兒按圖文線索圖,講述故事。

8、鴨媽媽是啥樣?

——引導幼兒利用圖文線索來描述出鴨子的特徵。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孩子們興趣濃厚,有的孩子知識豐富,一眼就能認出小鴨的媽媽,大多數幼兒都能積極參與,能跟着教師的提問,投入到活動中,整節課下來,孩子們能看着圖講述故事,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當然,本次活動也存在不足,有兩三位幼兒在整個活動中參與的不是很積極, 原因是它們對什麼活動都不太感興趣,本次活動也沒有調動愛它們的積極性來,在以後的活動中,我一定要想辦法吸引它們的注意力,根據孩子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

幼兒園中班教案16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學習詞語:急急忙忙、慢悠悠、丟三落四。

2、比較鵪鶉蛋、鴨蛋、鵝蛋、烏龜蛋等不同的特徵。

3、知道做事不能丟三落四,要細心。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活動準備:

1、幻燈片、幻燈機、水彩筆、油畫棒、畫紙。

2、圖片(見配套幼兒畫冊)、操作卡片。

3、若干種蛋。

活動過程:

1、理解故事情節。

a、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內容。

提問:故事講了一件什麼事情?故事中有誰?鴨媽媽找到蛋了嗎?

b、出示幻燈片,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交流、討論:

a、鴨媽媽爲什麼要去找蛋?她把蛋生在哪兒了?

b、在草叢裏鴨媽媽遇到誰?她是怎麼說的?蛇蛋是什麼樣的?學習詞語:急急忙忙(可組織幼兒討論)。

c、鴨媽媽在鵪鶉媽媽家找到蛋了嗎?她是怎麼說的?鵪鶉蛋是什麼樣的?

d、在沙灘邊鴨媽媽遇到誰?她是怎麼說的?烏龜蛋是什麼樣的?學習詞語:慢悠悠(可組織幼兒討論)。

e、 鴨媽媽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誰?她是怎麼說的?鵝蛋是什麼樣的?

f、鴨蛋是誰找到的?鴨蛋是什麼樣的?

g、你喜歡鴨媽媽嗎?爲什麼?學習詞語:丟三落四(可組織幼兒討論)。

h、再次聽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和情節。

2、遊戲操作活動:“幫動物媽媽找蛋”。

爲幼兒提供幾種動物的蛋,讓幼兒把蛋放到貼有動物卡片的籮筐裏,回憶已知的卵生動物的名稱。

3、蒐集和進一步探索其他的卵生動物。

教師:你還知道哪些會生蛋的動物?回去找一找,明天來和小夥伴們交流,好嗎?

活動反思:

今天的語言活動《 鴨媽媽找蛋》,帶給了我很多的思考。

一、語言活動類型的確定

或許我們但看材料和原有的活動設計,我們都會把它當成一個故事教學來上。:我課上到一半就在想,是不是應該上成看圖講述。其實本次活動的文學作品內容本身比較簡單,故事中又沒有太多的詞彙需要豐富。但圖片中呈現的信息卻很清晰。和不同人物對話是幼兒一眼能發現的,同時本身故事的情節又比較簡單,幼兒可以用1-2句話來講述圖片的內容,因此我們覺得這樣的圖片比較適合幼兒開展講述活動。

其實在新教材中,每個活動只幫我們確定了領域的側重,但就語言活動而言,它就有以下幾個類型:講述活動、早期閱讀、文學學習活動、談話活動、聽說遊戲等。我們在活動以前通過對教材的分析,對提供的材料的分析,對孩子學情的分析來確定活動的類型,目標的側重,才能使活動更有效。

二、教材分析對重難點突破策略確定影響

語言活動中,對教材的分析是否到位會直接影響到活動的效果。因此,我們在分析文學作品時,不僅僅是要能挖掘出文學作品隱含的價值,還要在確定重難點後,再來細細體會教材中提供的信息對其隱含的教育價值的意義。

三、看圖講述中圖片呈現方式對幼兒能力發展的作用

因爲我將本次活動定位在看圖講述上,所以如何呈現圖片也是個問題。

對本次活動來說因爲故事的情節簡單而不是很新奇,因此我覺得如果四幅圖整體呈現的話,幼兒可以通過對比來發現故事情節的變化;也可以第一幅和第四幅先呈現,讓孩子可以根據圖片提供的線索合理開展想象。

幼兒園中班教案17

【教材分析】

故事中的小蝌蚪不知道快樂是什麼,後來媽媽讓小蝌蚪明白了,快樂並不是擁有很多漂亮的衣服,而是有朋友的關心與陪伴。

【活動目標】

1.能獨立創編並清楚的講述情節豐富、具有想象力的新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2.能專心傾聽同伴講述,並發表自己的見解。

3.樂於與同伴交流故事中的情節,感受創編的樂趣。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通過加入適當的擬聲詞去感受圖畫書的詼諧、幽默。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利用環境創設和生活活動組織幼兒講述自編的小蝌蚪找媽媽故事。

2.物質準備:課件《做有禮貌的小觀衆》。

【活動過程】

1.通過觀看課件,引導幼兒討論如何做一個有禮貌的小觀衆。

小結:(1)要認真傾聽同伴講故事。

(2)別人講完後,要熱情的爲小朋友鼓掌喝彩。

2.通過演示和討論,引導幼兒明確舉辦故事會的方式及要求。

(1)教師當故事會主持人,介紹活動方式:先小組內講故事,推選一名故事大王參加全班故事會。

(2)組織幼兒討論:推選的故事大王須具備什麼條件?

如:聲音響亮、表情豐富、故事完整有趣等。

3.通過多種形式的故事講述,引導幼兒推選故事大王。

(1)幼兒在小組內輪流講故事。

教師引導每組幼兒推選一名小組長負責組織、決定講故事的順序及推選人員。(本環節教師可根據自己班孩子的情況進行,或者可以 3 名教師各負責一組.)

(2)各組介紹自己推薦的人選及理由。

4.舉行全班故事會,教師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傾聽,做一個文明的小聽衆。

5.公佈比賽結果,教師注意及時小結。

對於講的較好的幼兒進行獎勵,對於其他幼兒提出修改意見。

6.小結:任何故事的結局都不是固定的,每個人的心裏都可以有自己滿意的結局,我們要勇於說出自己心中的故事。

課後反思:

事先準備好五幅畫,分別爲小蝌蚪、長了兩條前腿的蝌蚪、長了前腿和後腿 的蝌蚪、尾巴變短的'青蛙、小青蛙。通過幼兒看圖引導孩子說出小蝌蚪的變化過程,教師相機貼出對應的圖片。要求要求用上先、再、接着、最後,說小蝌蚪的生長過程。這樣孩子掌握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時就輕鬆自如,毫不吃力。活動中,我儘量讓孩子自己說,自己問,進一步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最後還請孩子分角色表演了一次,孩子都很開心。

幼兒園中班教案18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學習詞語:急急忙忙、慢悠悠、丟三落四。

2、比較鵪鶉蛋、鴨蛋、鵝蛋、烏龜蛋等不同的特徵。

3、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幻燈片、幻燈機、水彩筆、油畫棒、畫紙。

2、圖片(見配套幼兒畫冊)、操作卡片。

3、若干種蛋。

活動過程:

1、理解故事情節。

a、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內容。

提問:故事講了一件什麼事情?故事中有誰?"鴨媽媽找到蛋了嗎?

b、出示幻燈片,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交流、討論:

a、鴨媽媽爲什麼要去找蛋?她把蛋生在哪兒了?

b、在草叢裏鴨媽媽遇到誰?她是怎麼說的?蛇蛋是什麼樣的?學習詞語:急急忙忙(可組織幼兒討論)。

c、鴨媽媽在鵪鶉媽媽家找到蛋了嗎?她是怎麼說的?鵪鶉蛋是什麼樣的?

d、在沙灘邊鴨媽媽遇到誰?她是怎麼說的?烏龜蛋是什麼樣的?學習詞語:慢悠悠(可組織幼兒討論)。

e、 鴨媽媽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誰?她是怎麼說的?鵝蛋是什麼樣的?

f、鴨蛋是誰找到的?鴨蛋是什麼樣的?

g、你喜歡鴨媽媽嗎?爲什麼?學習詞語:丟三落四(可組織幼兒討論)。

h、再次聽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和情節。

2、遊戲操作活動:“幫動物媽媽找蛋”。

爲幼兒提供幾種動物的蛋,讓幼兒把蛋放到貼有動物卡片的籮筐裏,回憶已知的卵生動物的名稱。

3、蒐集和進一步探索其他的卵生動物。

教師:你還知道哪些會生蛋的動物?回去找一找,明天來和小夥伴們交流,好嗎?

活動反思:

在培養幼兒的語言時,要把握每個幼兒的實際,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訓練,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那麼,幼兒的語言一定會健康的發展。

幼兒園中班教案19

一、活動目標:

1、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優美的語言,讓幼兒懂得樂於關心、幫助別人的人,才能生存、發展和擁有更多的朋友。

2、進一步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4、理解故事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二、活動準備:

背景圖一張;磁性教具:四隻螞蟻樹葉小船一條大青蟲四個小傘兵;螞蟻頭飾數量和幼兒人數一樣多;蒲公英、青蟲頭飾各一個;配樂故事磁帶。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螞蟻”,引出主題。

1、看,它是誰?(小螞蟻)你們喜歡小螞蟻嗎?

2、今天我就來講一個小螞蟻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蒲公英媽媽和小螞蟻。

(二)欣賞故事《蒲公英媽媽和小螞蟻》。

1、教師有表情的講述故事。

講述故事後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2)故事裏有誰和誰?

2、出示背景圖,教師邊演示教具邊講故事。

講述過程中提問:

1)小河的對岸住着誰?

2)一陣大風吹來,小螞蟻坐的樹葉小船怎麼了?

3)野地裏有什麼?它是什麼樣子的?

4)蒲公英是怎樣對待小螞蟻的?

5)小螞蟻說了些什麼?蒲公英媽媽又說了些什麼?

6)蒲公英媽媽爲什麼很感激小螞蟻?

7)小螞蟻是怎樣回到自己家的?

8)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4、師生共同討論。

1)小螞蟻和蒲公英爲什麼會成爲好朋友?

2)你有沒有好朋友?他(她)是誰?爲什麼她(他)是你的好朋友?

3)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她)是怎麼辦的?

4)你能把你們之間互相幫助的事情表演出來嗎?(請個別幼兒表演)

5)你們得到別人幫助高不高興?

6)你們幫助了別人以後,心裏感覺怎麼樣?

5、教師小結:

只有樂於關心、幫助別人的人,纔會得到別人的幫助,纔會有更多的朋友。這樣我們的身邊到處充滿愛。

(三)邊聽故事錄音邊表演

1、教師介紹。

1)這個故事好聽嗎?你們想不想表演這個故事?

2)我來當蒲公英媽媽,請一個小朋友當大青蟲,請其他小朋友當一羣可愛的小螞蟻。

3)每個小螞蟻都要按照故事裏的情節自己創編動作表演出來,看誰演得最好!最後每個小螞蟻只拿一把小傘飛走。

2、幼兒進行表演,初步體驗故事中人物的情感。

四、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隨機教育,發現幼兒中有關心他人的事蹟,要加以表揚。並在班級開展“人人爭做小雷鋒”的活動,激勵幼兒主動關心幫助他人和集體。

附故事:蒲公英媽媽和小螞蟻

在小河的對岸住着一羣可愛的小螞蟻。一天,小螞蟻們爬到樹葉小船上玩,一陣大風吹過來,把樹葉小船吹到了河中。樹葉小船載着小螞蟻們飄來飄去,他們好不容易纔爬上了岸。

野地裏長着一棵蒲公英,翠綠的葉子,淡黃的花朵,美麗極了。夜裏,她聽到附近傳來哭聲,仔細一看,是十幾只又冷又餓的小螞蟻。蒲公英召喚小螞蟻來到身邊,她用葉子爲他們搭起小房子,用奶一般的葉汁餵飽他們,哄他們睡覺。天亮了,小螞蟻們快活地喊:“謝謝您救了我們,蒲公英媽媽。”蒲公英媽媽笑瑩瑩地說,“我會想辦法送你們回家的。”它們在蒲公英的葉子下高興地生活着。

一天,小螞蟻們聽到了蒲公英媽媽的叫聲,他們看到有條大青蟲正在咬她的葉子呢。小螞蟻們向大青蟲發起進攻。大青蟲又癢又疼,掉下來死去了。蒲公英媽媽感動極了。

蒲公英媽媽的黃花謝了,長出了潔白的絨球。她告訴小螞蟻們:“這就是我的娃娃們。你們趕快爬上絨球,一人抱住一把小傘。”小螞蟻們急忙爬了上去。這時一陣大風颳來,小傘帶着螞蟻飛呀飛呀,又飛到了小河對面,飛到了它們自己的家。

小傘在小螞蟻的家園裏生根發芽,這下小螞蟻和蒲公英可以永遠在一起了。

活動反思:

一節課上下來,基本都完成了活動目標,孩子們大部分都能仔細觀察畫面,從畫面中人物表情的變化感知、理解畫面內容,並看圖簡單的描述畫面的主要內容,懂得在別人困難的時候應幫助別人,還能夠學會傾聽同伴的講述,並大膽想象故事情節。五個環節層次清晰,層層遞進讓課堂活躍起來。但也發現很多的不足地方,這些是我需要反思的問題:

1、整節課的氣氛沒有引導的很好,問的問題過多重複。

2、這些課我和孩子互動不夠多,幼兒的參與性也不夠。

3、孩子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孩子不太敢大膽回答問題,只是個別孩子舉手回答,舉手的永遠都是那幾個。

4、在傾聽同伴的講述時,孩子有時還是會插話,這點還需要加強。

以上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思考和反思的地方,現在的我也一直在反思自己的不足和需要加強的地方,相信通過不斷的去反思和去學習一定有所進步。

幼兒園中班教案20

教學目標

1.瞭解故事內容。

2.能夠簡單的複述故事情節,並大膽說出自己幫助過別人什麼。

3.願意將故事講給他人聽。

4.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5.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教學準備

1.物質準備:圖片小鴨子小公雞大草地河邊

2.知識經驗準備:認識圖中的事物

教學過程

(一)導入環節:

小朋友們,快看看,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什麼(出示小公雞和小鴨子圖片)?你們知道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嗎?那老師今天給你們講講小公雞和小鴨子的故事,你們要認真聽哦。

(二)主體環節

1.基本環節:

(1).根據照片完整的講述故事內容“小朋友們知道小鴨子和小公雞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嗎?”

(2).根據圖片分段講故事並提問,引導幼兒回答問題。

講故事第1段“小鴨子和小公雞去了哪裏?”

講故事第2~3段“小鴨子爲什麼捉不到蟲子?”“後來小鴨子有沒有吃到蟲子,是怎麼吃到的呢?”

講故事第4~5段“小鴨子去河邊幹什麼了?”“有沒有哪位小朋友知道小公雞爲什麼不能去捉魚呢?”

講故事第6~7段“小公雞發生了什麼事情”“後來小公雞是怎麼上岸的呢?”

2.遷移環節:

小朋友們,小公雞和小鴨子遇到困難時,他們相互幫助,最終小鴨子吃到了蟲子,小公雞被就上了岸。那麼,小朋友們,當我們身邊的人遇到了困難,我們是不是也要像小公雞和小鴨子那樣去幫他們呢?

那麼,小朋友們,現在你們回憶一下,你們有幫助過別人嗎,是怎麼幫助的呢?

3.結束環節:

在家裏爸爸媽媽辛下班回家後,小朋友們能不能給他們倒杯水呢?能不能給爺爺奶奶捶捶背呢?在幼兒園能不能和身邊的小夥伴彼此幫助呢?

(三).延伸活動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都知道了小公雞和小鴨子的故事,回家後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聽好嗎?

附故事

有一天,小鴨子與小公雞一起出去玩,它們走進了一片大草坪裏。小公雞找到許多蟲子,吃得非常高興。而小鴨子卻捉不到蟲子,急得哇哇直叫。小公雞看見了,一捉到蟲子就叫小鴨子來吃。它們走到小河邊,小鴨子說:“公雞弟弟,我到河裏捉魚給你吃。”小公雞說:“我也去。”小鴨子說:“不行,不行,你不會游泳,下去會被淹着的!”小公雞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鴨子後面下了水。小鴨子正在水裏捉魚,忽然,聽見小公雞在喊救命。於是,它飛快地游到小公雞身邊,讓小公雞坐在自己的背上。小公雞上了岸,笑着對小鴨子說:“鴨子哥哥,謝謝你。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特別高,因爲這是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只是個別孩子對這方面的知識欠缺,但是在活動中,他們能充分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來參與活動,我個人認爲,這節課還是成功的。

幼兒園中班教案21

活動目標:

1.安靜地傾聽故事,知道故事名稱,理解故事內容,發展觀察、比較的能力。

2.根據小蝌蚪找媽媽的內容,學習表演。

3.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4.樂意觀看錶演,感受遊戲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

活動難點:

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學習表演故事。

活動準備:

1.《樂園》圖譜,《小蝌蚪找媽媽》課件.

2.小蝌蚪頭飾若干(鴨媽媽、鯉魚媽媽、烏龜媽媽、青蛙媽媽、一羣蝌蚪等貼絨教具一套,頭飾一套)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1.今天,樂園裏來了許多朋友,小朋友看看是誰呀?

(熊媽媽、小熊;鴨媽媽、小鴨;雞媽媽、小雞……)

2.“小動物們在樂園裏玩得可高興了。天漸漸地黑了,小動物們也陸續回家,小雞、小鴨玩累了,也想回家了,可怎麼也找不到媽媽了,急得要哭了。”小朋友願意幫小雞、小鴨找到媽媽嗎?

3.小動物們都有了自己的媽媽,你們想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呀?聽了故事就明白了。

二、教師有表情地完整講述故事。

故事裏有誰?

三、教師出示池塘背景圖,按故事內容,引導幼兒講述故事。

1.小蝌蚪在池塘裏遊樂的時候,先遇到了誰?(鴨媽媽)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邊在背景圖上貼上相應的教具)

2.鴨媽媽怎麼對小蝌蚪說的?

(這裏可以叫小朋友一起來說鴨媽媽的話。)

3.謝過了鴨媽媽,小蝌蚪把誰當成了媽媽?(鯉魚媽媽)(出示貼絨教具)

4.鯉魚媽媽怎麼說?(幼兒重複鯉魚媽媽說的話)

5.小蝌蚪又把誰當成了媽媽?(烏龜媽媽,出示教具)

6.烏龜媽媽怎麼說?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小蝌蚪和媽媽那些地方不一樣?(請幼兒說說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徵)

四、師幼一起完整講述故事

1.按圖片內容和幼兒一起復述“小蝌蚪怎樣找到媽媽”中的一些情節。

2.個別幼兒講述(鴨媽媽、鯉魚媽媽、烏龜媽媽說的話)

課後反思:

事先準備好五幅畫,分別爲小蝌蚪、長了兩條前腿的蝌蚪、長了前腿和後腿 的蝌蚪、尾巴變短的青蛙、小青蛙。通過幼兒看圖引導孩子說出小蝌蚪的變化過程,教師相機貼出對應的圖片。要求要求用上先、再、接着、最後,說小蝌蚪的生長過程。這樣孩子掌握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時就輕鬆自如,毫不吃力。活動中,我儘量讓孩子自己說,自己問,進一步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最後還請孩子分角色表演了一次,孩子都很開心。

幼兒園中班教案22

【教材分析】

活動一:語言 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是一個流傳已久的經典故事。其生動、有趣的內容深受幼兒的喜愛,但故事中小蝌蚪找媽媽的急切心情及動物媽媽們給予小蝌蚪的幫助和安慰,幼兒並沒有深切的感受和體驗。中班幼兒能基本完整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教師可根據幼兒已有經驗, 幫助幼兒挖掘故事背後深層的教育價值,激發幼兒在講述模仿小蝌蚪在一次次的尋找媽媽過程中,以自身生活經驗爲基礎,進入表演情境,真切地感受和體驗故事中的關愛之情。

【活動目標】

1.理解小蝌蚪與金魚、白鵝、烏龜間發生的故事內容,大膽模仿故事中的角色對話。

2.學習觀察畫面內容,嘗試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述小蝌蚪尋找媽媽時的急切心情。

3.喜歡閱讀活動,體驗動物媽媽們幫助小蝌蚪的關愛之情。

4.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畫面展開想象並用較豐富的語彙進行表述的能力。

5.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活動準備】

課件、小蝌蚪、小青蛙圖片、幼兒用書每人一本。

【活動過程】

1.謎語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大大的腦袋,黑黝黝,細細的尾巴水中游?

小蝌蚪從沒有見過自己的媽媽,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

(2)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兩者的不同。

2.欣賞故事,理解小蝌蚪與金魚、白鵝、烏龜間發生的故事內容,大膽模仿故事對話。

(1)播放課件,理解小蝌蚪與動物媽媽們之間的角色對話。

提問:小蝌蚪都遇到了誰?它們說了什麼?

小蝌蚪是怎樣問鴨媽媽的?用了哪幾個好聽的詞?

魚媽媽(龜媽媽、鵝媽媽)對小蝌蚪又說了什麼話呢?

(2)總結提升:小青蛙的特徵、動物媽媽們的出場順序。

3.幼兒嘗試用動作、表情、聲音大膽模仿小蝌蚪遇到魚媽媽(龜媽媽、鵝媽媽)時的對話,感受找到媽媽後的愉悅之情。

(1)師幼互動講述,理解、熟悉小蝌蚪遇到魚媽媽(龜媽媽、鵝媽媽)時的角色對話。

(2)鼓勵幼兒用動作、表情、聲音表現與魚媽媽(龜媽媽、鵝媽媽)對話的情節,感受找不到媽媽時的急切,以及找到媽媽後的喜悅之情。

提問:小蝌蚪找不到媽媽時的心情是怎樣的?說話的語氣應該怎樣?動物媽媽們看到小蝌蚪找不到媽媽,又會用怎樣的語氣和小蝌蚪講話?它們找到最後媽媽了嗎?心情是怎樣的?

(3)小結:因爲小蝌蚪尊敬動物媽媽、講話有禮貌,所以最後開心的找到了青蛙媽媽。

4.鼓勵幼兒嘗試選擇角色進行對話、交流,體驗小蝌蚪找到媽媽時的快樂。

提問:小蝌蚪長成小青蛙後,每天做什麼?

如果你是小蝌蚪,還會和小夥伴一起做什麼呢?

附故事:

小蝌蚪找媽媽

暖和的春天來了。池塘裏的冰融化了。青蛙媽媽睡了一個冬天,也醒來了。她從泥洞裏爬出來,撲通一聲跳進池塘裏,在水草上生下了很多黑黑的圓圓的卵。

春風輕輕地吹過,太陽光照着。池塘裏的水越來越暖和了。青蛙媽媽下的卵慢慢地都活動起來,變成一羣大腦袋長尾巴的蝌蚪,他們在水裏游來游去,非常快樂。

有一天,鴨媽媽帶着她的孩子到池塘中來游水。小蝌蚪看見小鴨子跟着媽媽在水裏劃來劃去,就想起自己的媽媽來了。小蝌蚪你問我,我問你,可是誰也不知道。

“我們的媽媽在哪裏呢?”

他們一起游到鴨媽媽身邊,問鴨媽媽:

“鴨媽媽,鴨媽媽,您看見過我們的媽媽嗎?請您告訴我們,我們的媽媽是什麼樣的呀?”

鴨媽媽回答說:“看見過。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嘴巴又闊又大。你們自己去找吧。”

“謝謝您,鴨媽媽!”小蝌蚪高高興興地向前游去。

一條大魚游過來了。小蝌蚪看見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嘴巴又闊又大,他們想一定是媽媽來了,追上去喊媽媽:“媽媽!媽媽!”

大魚笑着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魚的媽媽。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到前面去找吧。” “謝謝您啦!魚媽媽!”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一隻大烏龜游過來了。小蝌蚪看見大烏龜有四條腿:心裏想,這回真的是媽媽來了,就追上去喊:“媽媽!媽媽!”

大烏龜笑着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烏龜的媽媽。你們的媽媽肚皮是白的,到前面去找吧。” “謝謝您啦!烏龜媽媽!”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一隻大白鵝“吭吭”地叫着,遊了過來。小蝌蝌看見大白鵝的白肚皮,高興地想:這回可真的找到媽媽了。追了上去,連聲大喊:“媽媽!媽媽!”

大白鵝笑着說:“小蝌蝌,你們認錯了。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鵝的媽媽。你們的媽媽穿着綠衣服,唱起歌來‘呱呱呱’的,你們到前面去找吧。”

“謝謝您啦!鵝媽媽!”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小蝌蚪遊呀、遊呀,游到池塘邊,看見一隻青蛙坐在圓荷葉上“呱呱呱”地唱歌,他們趕快游過去, 小聲地問:“請問您:您看見了我們的媽媽了嗎?她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嘴巴又闊又大,有四條腿,白白的肚皮,穿着綠衣服,唱起來‘呱呱呱’的………”

青蛙聽了“呱呱”地笑起來,她說“唉!傻孩子,我就是你們的媽嗎呀”

小蝌蚪聽了,一齊搖搖尾巴說:“奇怪!奇怪!我們的樣子爲什麼跟您不一樣呢?”

青蛙媽媽笑着說:“你們還小呢。過幾天你們會長出兩條後腿來;再過幾天,你們又會長出兩條前腿來,四條腿長齊了,小尾巴也不見了,穿上綠衣服,就跟媽媽一樣了,就可以跟媽媽跳到岸上去捉蟲吃了。”

小蝌蚪聽了,高興得在水裏翻起跟頭來:“啊!我們找到媽媽了!我們找到媽媽了!好媽媽,好媽媽,您快到我們這兒來吧!您快到我們這兒來吧!”

青蛙媽媽撲通一聲跳進水裏,和她的孩子蝌蚪一塊兒遊玩去了。

教學反思: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個篇幅比較大,相對比較複雜的故事。而託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對於此類情節複雜、角色較多的故事是不能夠完全理解的。雖然在平時的課間活動中我們有講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但是,要讓託班的幼兒記住故事中的語言,把它表演出來還是具有一定難度的。所以,我們對故事進行了精簡,考慮到託班幼兒對於重複的語言對話比較感興趣,也容易讓他們理解和記憶,我們把小蝌蚪的對話都設計爲:你是我們的媽媽嗎?而其他動物我們也同樣遵循這個特點:“不是,你的媽媽是……”,這樣的設計不僅簡單,易理解,也爲後面幼兒的角色表演減低了難度打下了基礎!

幼兒園中班教案23

活動目標:

1、學會朗誦詩歌,理解詩歌內容。

2、發展幼兒想象力與創造力,學會初步的創遍詩歌。

活動準備:

課件、小貓、小狗、熊貓等動物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1、通過談話,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三月八日是什麼節日?(婦女節,媽媽的節日……)

你們愛不愛自己的媽媽?你們都是怎麼愛媽媽的?(幼兒討論)

你們都很愛自己的媽媽,那許多小動物也有它們最最喜歡的,你們想不想知道它們都喜歡什麼?”

2、出示課件

1)小鳥最喜歡什麼?

2)小蜜蜂最喜歡什麼?

3)小魚最喜歡什麼?

(幼兒依次討論,豐富幼兒詞彙)

3、教師完整示範詩歌

4、教師邊展示課件,邊朗誦詩歌,幼兒跟讀

5、創遍詩歌:請幼兒根據教師出示的頭飾說出各個小動物最喜歡的事物,並引導幼兒根據詩歌的形式進行創編。

活動結束:

總結,教育幼兒愛自己的媽媽,聽媽媽的話,做懂事的好孩子。

活動反思:

教師提供給幼兒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和動手動腦的機會,以物品擬人化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和興趣,興趣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動力。在培養幼兒的語言時,要把握每個幼兒的實際,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訓練,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那麼,幼兒的語言一定會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