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教案《家》合集15篇

幼兒園教案《家》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27K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家》,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教案《家》合集15篇

幼兒園教案《家》1

教育目的:

1、喜歡動物,知道動物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瞭解動物的習性與環境的關係。

2、關心喜愛小動物,知道應該保護它們生活的環境。

活動準備:

1、在大沙盤中佈置出森林、草原、沙漠等景色

2、幼兒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活動過程:

一、談話--我喜歡的小動物。

三、內容-動物的家

1、介紹教具,並取來放在桌上。

2、談話:《溫暖的家》

師:小朋友,你們是從哪裏來幼兒園的?(家裏)那你們的家在哪裏呢?你們喜歡自己的家嗎?小朋友都有溫暖可愛的家,動物們是不是也有自己的家呢?

讓幼兒自由說出知道的,動物的家。

小結:森林、小河、沙漠、草原都是動物的家。

3、給動物找家。

出示佈置好的沙盤,引導幼兒觀察、瞭解動物生活的地方有哪些。

引導幼兒將自己事先做好的動物放在適合它生活的地方。

幼兒互相欣賞製作完成的沙盤。

初步瞭解動物生活的環境,分別讓幼兒說一說哪些動物住在這引起家裏。

4、初步瞭解動物與環境的關係。

引導幼兒討論:如果地球上沒有了樹、草和水,動物將會怎麼樣?我們又會怎樣?應該怎麼辦?

欣賞詩歌《溫暖的家》,引導幼兒瞭解保護動物生存環境的重要性。同時理解:爲什麼說保護好我們自己的環境,就是保護人類和動物的家。

5、請幼兒創編詩歌。

請幼兒運用自己的經驗創編兒歌內容,如:青青的草地是牛羊的`家,茂密的竹林是熊貓的家,神祕的南極是企鵝的家……

6、整理教具並歸位。

溫暖的家

甲殼是烏龜的家

海螺殼是寄居蟹的家

貝殼是河蚌的家

下雨了他們都有溫暖的家。

蜂窩是蜜蜂的家

花朵是蝴蝶的家

樹林是小鳥的家

下雨了他們都有溫暖的家。

樹洞是小松鼠的家,

土洞是小兔子的家,

石洞是大灰狼的家,

下雨了

他們都有溫暖的家。

高樓是小朋友的家,

下雨了他們都有溫暖的家。

幼兒園教案《家》2

活動目標:

1、認識長圓形、扇形、掌形的樹葉,嘗試將相同形狀的樹葉貼在一起幫小兔貼門簾。

2、通過貼門簾的遊戲,體驗幫助小兔的樂趣。

3、嘗試將觀察對象基本部分歸納爲圖形的方法,大膽表現它們各不相同的特徵。

4、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範圍內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活動準備:

1、課件《小兔家的新門簾》。

2、製作所需材料:背景板、固體膠、已打印好的樹葉形狀。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入,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播放課件,請幼兒觀賞。

——師:小兔家發生了什麼?

——繼續觀看故事。

——師:小兔用什麼做門簾呢?

——過渡:小兔用漂亮的樹葉做門簾真聰明。

二、認識圖形,掛窗簾:

——師:小兔找到了幾種樹葉?一樣嗎?

——小結:長得長長圓圓的叫長圓形;長得像扇子一樣的叫扇形;長得像手掌一樣的叫掌形。

三、學習做樹葉門簾:

——過渡:今天我們就用這些樹葉給小兔做門簾。

——教師示範做門簾:拿起一片小樹葉,塗塗塗,塗上固體膠;黏黏黏,粘在直線上。

四、大家來做門簾:

——師:小兔還有好多門和窗沒裝上漂亮的簾子,請你們來幫助一下她好嗎?

——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大膽粘貼。

五、作品欣賞:

——師:請小朋友來介紹一下你是怎麼來做門簾的?

六、活動延伸:

——師:森林裏的小動物看到你們幫助小兔做的門簾這麼漂亮,他們也想要,老師把材

料都放在我們的教室區角里了,請你們幫助小動物們一起去完成好嗎?

教學反思:

從欣賞繪畫作品入手,使幼兒在一定感性經驗的基礎上誘發想象、循序漸進、大膽構思,從而發掘與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在活動中教師輕鬆導入,使兒童的畫面重點突出、主題鮮明。

幼兒園教案《家》3

【活動名稱】

語言教案——“詩歌:家”(中班)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

2.引導幼兒仿編詩歌,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嘗試精神。

3.讓幼兒知道幼兒園是個大家庭,每個小朋友要關心愛護幼兒園。

【活動準備】

1.畫有藍天、樹林、草地、河水、花兒、幼兒園大幅背景圖。

2.製作好的白雲、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小朋友貼絨學具。

3.根據內容製作的頭飾若干。

【活動指導】

一、初步感知理解作品階段

1.出示“家”的背景圖,嘗試討論:圖上有哪些景物?它們各是誰的家?

2.教師有感情地朗誦整首詩歌。

3.讓幼兒嘗試一下白雲、小鳥、小羊、小魚、蝴蝶等回家的動作。

4.教師指圖朗誦,幼兒輕聲跟念。

5.傾聽配樂詩歌《家》,要求幼兒傾聽時想像詩歌的畫面,也可嘗試用身體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

二、反覆聆聽作品階段

幼兒在午睡前躺着聆聽配樂詩歌錄音,每次聽兩遍,4天左右,幼兒就能流暢背誦詩歌。

三、交流討論、表演、表現階段

1.集體朗誦交流討論:詩歌裏講了哪些家?(幼兒回答後,教師出示背景圖)

詩歌裏說的這些家,分別是誰的家?(幼兒回答後,師生共同粘貼,把白雲、小鳥、小羊、小魚、小蝴蝶、小朋友分別送回家)

提出嘗試問題,引導幼兒討論:你最喜歡誰的家?

教師讓幼兒充分發表看法後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讓幼兒知道,幼兒園是我們每個小朋友的家,每個小朋友要關心愛護幼兒園。

2.表演遊戲。

教師放錄音,幼兒戴上自己喜歡的頭飾自由表演,通過嘗試自身的動作表演,提高幼兒對詩歌的感受力。

例:當詩歌裏說“藍藍的天空是白雲的家”時,扮演白雲的幼兒便可想像白雲回家的動作,飄呀飄地回到藍藍的天空上去。(注:藍天也由幼兒扮演)

3.出示嘗試題,引導幼兒仿編詩歌。

詩歌裏說:“藍藍的天空是白雲的家,密密的樹林是小鳥的家”,藍藍的天空除了是白雲的家,還可以是誰的家?密密的樹林又可以是誰的家?(幼兒自由發言後,教師對幼兒的仿編詩句進行組合,並把詩歌念給小朋友欣賞)

例:

藍藍的天空是小鳥的家,

密密的樹林是蘑菇的家,

綠綠的草地是小兔的家,

清清的河水是水草的'家,

紅紅的花兒是蜜蜂的家,

快樂的幼兒因是小朋友的家。

幼兒嘗試着把仿編內容畫下來,再交流仿編的詩句。

幼兒編出;藍藍的天空是太陽(飛機、月亮、星星、宇宙飛船、外星人、直升飛機……)的家。

密密的樹林是狐狸(孔雀、大象、大灰狼、長頸鹿、啄木鳥……)的家。

幼兒園教案《家》4

活動目標:

1、在理解兒歌的基礎上學念兒歌,並敢於大膽表演。

2、愛上幼兒園,感受到幼兒園也是小朋友的家。

活動準備:

圖片6張,錄音機1臺,磁帶1盤。

活動過程:

一、設置懸念,引出課題。

1、提問: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樂樂小朋友卻說他有兩個家,你能猜一猜

他還有個家是什麼地方?看了下面幾張照片,你一定能猜到答案!

2、教師依次出示照片,幼兒說說照片上有哪些人?在幹什麼?

揭示答案:幼兒園是樂樂的另一個家。

二、欣賞兒歌,學念兒歌。

1、教師結合照片完整地朗誦一遍兒歌。

提問:你覺得兒歌裏的哪一句最好聽?

(指名幼兒說一說,幼兒每說出一句,便讓其他小朋友也跟着念一念)

2、集體看着照片學念兒歌。

3、指名個別幼兒上來看着照片學念兒歌

4、引導幼兒爲兒歌創編動作。教師引導幼兒用歡快的情緒帶領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朗誦兒歌。引導幼兒大膽表現動作。

三、活動延伸

小朋友在幼兒園除了做做遊戲、聽聽故事,還可以玩什麼?我們都可以把它編進兒

歌裏回家念給爸爸媽媽聽。最後,讓我們跟着好聽的音樂一起來想一想、念念兒歌,好

嗎?

(附)兒歌

幼兒園也是我的`家

親親爸爸,

親親媽媽,

高高興興離開家。

做做遊戲,

聽聽故事,

幼兒園也是我的家。

活動反思:

在兒歌的朗讀中在某些地方教師可以加重讀音從而加深幼兒對兒歌的印象,教師也可以做接龍的遊戲,幼兒說一句教師說一句,使幼兒更好地學習兒歌。

幼兒園教案《家》5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感受作品中友愛、快樂、溫馨的感情色彩,理解故事內容。

2、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擴展想象續編故事。

3、激發參與文學活動的'興趣。

4、能簡單複述故事內容,並進行角色表演。

5、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材料。

2、投影儀、字卡(踩)。

3、錄音故事。

活動過程

1、觀察圖片(投影儀)。

圖片上有誰?猜猜它們在幹什麼?

2、欣賞故事(聽錄音)

(1)小動物們爲什麼要到小狐狸家?

(2)小狐狸過生日,它出了什麼好主意使大家快樂?

3、師生共同閱讀

(1)白地毯怎麼會變成花地毯?

(2)你認識故事中的“踩”字麼?找找在第幾行第幾個。

4、擴展想象,續編故事。

還有誰也會來小狐狸家參加生日活動?它會讓地毯變出什麼美麗的圖案?

5、活動遷移

在你的生日活動中,你會想出什麼辦法讓朋友快樂?

活動結束:

1、在幼兒擴展想象時,可以先簡單畫出想象圖案,再進行語言描述。

2、可將作品製作成多媒體課件進行教育活動。

幼兒園教案《家》6

活動目標:

1、 初步感受理解音樂《娃娃家》,在歌曲的體驗中,提高孩子的表現能力。

2、 滿足幼兒扮演角色的需要,激發幼兒愛爸爸、愛媽媽、愛家人的情感,。

重點難點:

在扮演爸爸媽媽的過程中激發幼兒愛家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多媒體制作:關於幼兒在角色遊戲中做娃娃家的'情景

幼兒每人一個布娃娃

活動流程:

調動情緒——體驗感受——遊戲再現

一、 歌曲複習,調動情緒:

1、 複習歌曲“魚兒朋友”

師:有一條小魚,它正皺着眉頭在發愁,爲什麼呀?

小魚爲什麼不開心呢?(原來小魚沒朋友,一個人孤孤單單的,我們來做小魚的朋友好嗎?)

2、 複習歌曲“小烏龜”

師:小魚小魚別發愁,我小烏龜也來跟你做朋友。

小烏龜,你們這麼小,爬高山怕不怕呀?累不累呀?老師做你的好朋友在山上等你們,好嗎?

二、 體驗感受歌曲《娃娃家》:

1、 播放多媒體(一個在哭的小娃娃)

師:咦?是誰在哭呀?爲什麼哭呀?(幼兒討論)

我們來問問娃娃好嗎?(和孩子齊聲問:娃娃,娃娃你爲什麼哭呀?)

2、咦?現在娃娃怎麼不哭了呀?(出現小朋友抱着娃娃的照片)

問其中的小朋友你在幹什麼呢?

哦,原來你做了娃娃的爸爸媽媽,娃娃說謝謝你讓我也有了爸爸媽媽。

3、感受體驗歌曲

1) 這裏有許多娃娃,都沒有爸爸媽媽,你們說怎麼辦呢?(激發孩子去扮演爸爸媽媽的情感)

2) 孩子抱着娃娃欣賞音樂。

4、提問:

(1)你是怎樣做爸爸媽媽的?

(2)娃娃餓了怎麼辦的呢?

師:爸爸媽媽真愛娃娃呀,又燒飯、又炒菜,娃娃吃了香噴噴的菜就不哭了。

5、孩子與教師再次感受:

師:讓賈老師也來做一次媽媽,好嗎?(抱着娃娃傾聽歌曲)

你們喜歡賈老師這個媽媽嗎?爲什麼?(練習“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開飯嘍|)

6、情感激發:

師:做爸爸媽媽除了給娃娃燒飯、餵飯,還可以做什麼事呀?

你們的爸爸媽媽做了這麼多事真辛苦,我們小朋友要怎麼關心他們呀?

我們再做一次好爸爸好媽媽來愛娃娃、關心娃娃,願意嗎?

三、 遊戲再現:

遊戲“找朋友”

師:娃娃有了爸爸媽媽心裏真開心,現在它想和我們做“找朋友”的遊戲,讓我們一起來找,好嗎?

是媽媽,我在給娃娃餵飯、我是爸爸,我在燒飯等等。

幼兒園教案《家》7

準備:

1、背景圖

2、白雲、小鳥、小羊、小魚、蝴蝶每人一個

3、天空、樹林、草地、河水、幼兒園

過程:

(一)、 引入主題

1、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新朋友。

2、 你們想知道他們是誰嗎?

3、 對了你們說對了。

4、 現在就讓我們這些好朋友起一做個遊戲吧。

5、 你們玩完了也累了。

6、 現在聽音樂找到自己的家,教兒歌。

7、 你們都找到了自己的家。

8、 現在我們幫助他們也找到自己的家好嗎?

(二)、 教師提問

1、 藍藍的天空是誰的家?

茂密的樹林是誰的家?

綠綠的草地是誰的家?

清清的河水是誰的家?

紅紅的花朵是誰的家?

美麗的幼兒園是誰的家?

2、 幼兒看圖分組說

3、 幼兒看圖連貫的集體說

(三)、讓幼兒充分想象,創編兒歌

1、你們都把好朋友送回家了,請你們在動腦筋想一想。

藍藍的天空還是誰的家?

茂密的樹林還是誰的家?

綠綠的.草地還是誰的家?

清清的河水還是誰的家?

紅紅的花朵還是誰的家?

美麗的幼兒園還是誰的家?

2、明天我們一起把大家想的聚在一起說給小朋友聽,我們一起再來做個遊戲吧。

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掌握兒歌的結構特點。什麼是什麼的家。

2、鼓勵幼兒根據兒歌提供的線索,嘗試初步創編兒歌的興趣。

幼兒園教案《家》8

活動目標:

1、幼兒學習用裝飾、拼搭的方式表現自己想象中的家。

2、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初步的合作能力。

3、對方形、圓形,線條等塗鴉感興趣,並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4、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根據紙盒外形想象裝飾。

2、難點:用裝飾、拼搭的形式表現出自己的家。

活動材料:

收集大小、形狀各異的廢舊紙盒若干。

提供一些進行裝飾用的輔助材料,如雙面膠、剪刀、透明膠帶等。

設計思路:

隨着商品經濟的發展,各類商品包裝也越來越顯得美觀、精緻,深受顧客的喜歡,如化裝盒、食品盒、酸奶盒等,既有實用價值,又可供欣賞和遊戲,常常讓孩子們愛不釋手。因此,我選擇了孩子們非常熟悉的廢舊紙盒設計了本次活動“家”。通過收集大小、形狀各異的廢舊紙盒,爲幼兒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經驗與拼搭“家”的表現基礎。在學習過程中,讓幼兒根據紙盒的形狀變化想象出形態各異的“家”的外形。這爲幼兒的創造性表現創設了一定的`基礎。

另一方面,運用個別設計——鼓勵合作拼搭出想象中的內容。既有發散又有集中, 從而培養了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流程:

引起興趣——展開想象——各別創作——合作拼搭、交流介紹——分享快樂

活動過程:

(一)通過遊戲體驗快樂,激發興趣。

幼兒在配樂歌曲《我有一個幸福的家》中玩遊戲:請到我家來做客。

1、交流討論,想象設計。

剛纔我們玩了《請到我家來做客》的遊戲,現在,老師想請你們每人設計出自己的“家”,然後請老師去做客,怎麼樣?

2、觀察外形,大膽想象。

(出示大小、形狀各異的紙盒)這些都是你們最近收集的廢舊紙盒,現在請你們來看看它們有什麼不同?(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長、有的方;有的綠、有的紅……)

它們的樣子像什麼呢?(幼兒根據紙盒外形發散想象)

(二)個別創作,大膽表現。

1、鼓勵幼兒根據想象大膽地利用廢舊紙盒的造型加工、粘貼或適當添加其它材料,剪貼一些細節,製作成各種各樣的“家”。

2、支持與幫助。根據能力差異對紙盒的造型自由想象、設計。

(三)合作拼搭,體驗成功。

1、與同伴一起交流、介紹自己設計的“家”。

2、鼓勵幼兒將自己設計的“家”合作拼擺成“幸福家園”。

3、請老師一起參觀作品,向老師介紹設計的“幸福家園”。

(四)分享快樂,結束活動。

邀請老師去“幸福家園”做客。(與老師同伴一起手拉手圍着“幸福家園”邊拍手邊唱歌曲《我有一個幸福的家》。

附歌詞:

我愛我的爸爸,也愛我的媽媽,爸爸媽媽都愛我,我有一個幸福的家。

活動反思:

一、喚醒自我

智障學生的世界時混沌的,不能把自己與環境或他人區分開來,他們分不清上、下課,不懂得上課的時候應該有怎麼的表現。而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是展開學習的前提。

二、迴歸生活

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在課中滲透語言文字的教學,促進有語言學生的語言的表達能力。

三、動手探索

通過刺激學生的各個器官,喚起學生對這三種事物的辨別。

四、遊戲激趣

課堂中安排了遊戲和兒歌,一方面考慮到智障學生注意短暫,容易疲勞,讓學生的遊戲和兒歌是得到休息,另一方面,通過遊戲和兒歌這個輕鬆活潑的形式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學習的興趣,並且加深學生對這堂課所學內容的印象。

幼兒園教案《家》9

活動目標:

1、用優美、舒緩的歌聲演唱歌曲,表達自己對爸爸、媽媽的愛。

2、注意傾聽同伴的聲音,準確的唱準歌詞

活動準備:

幼兒對自己的爸爸媽媽有一定的認識,知道他們的性格特徵。

活動過程:

一、音樂活動

小烏鴉愛媽媽教師帶領幼兒隨着舒緩的音樂表演《小烏鴉愛媽媽》,感知溫馨的親子關係。

二、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談論自己的家庭,體驗家庭的溫暖。

師:你家裏有誰?你喜歡誰?他們是怎麼樣的人?

三、欣賞歌曲《可愛的家》,理解歌曲內容,豐富幼兒的詞彙。

1、師:我也有一個可愛的家,我非常喜歡他,下面我唱給大家聽。

2、師:你聽到了什麼?我的家庭是怎樣的?我的爸爸媽媽是怎樣的人?

3、師:你覺得哪些歌詞很好?

4、教師隨着音樂演唱歌曲,鼓勵幼兒隨着音樂輕輕的哼唱。

四、學唱歌曲《可愛的`家》

1、教師演唱歌曲,鼓勵幼兒跟着音樂的節奏演唱。

2、師:我們愛自己的家庭,更愛自己的爸爸媽媽,用怎樣的聲音來唱這首歌呢?3、引導幼兒用優美舒緩的歌聲演唱歌曲。

五、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進一步體驗自己和家人之間濃濃的愛意。

幼兒園教案《家》10

一、活動構思

從本班實際出發,結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始終遵循以幼兒發展爲本的教育思想,主題活動“我的家”題材貼近幼兒生活,並以幼兒原有的生活經驗爲基礎,符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具有一定的現實教育價值。在主題活動的組織實施中,我們試圖通過豐富多元化的活動,實現對幼兒多元潛能的培養,並促進其全面發展。

二、活動過程

(一) 主題網絡圖的建構

在主題活動中,網絡圖的建構是在預設計劃的基礎上根據孩子的興趣需要做適當的調整,並逐漸完善的。其特點有:

1、 網絡圖體現一個動態的過程2、 網絡圖只是預設計劃,但不確定具體做法

即從一級主題到二級主題,以及從二級主題派生出來的各個分支,它只給教師提供了一種依據或提示,具體怎樣組織活動,在於教師在活動中對於幼兒興趣點的捕捉及把握,但是需要強調的是教師心中要有目標,要時刻考慮活動如何與主題教育相整合,怎樣才能更好地爲實現其目標服務。具體設計體現在教師的日計劃當中。

(二)生成與預成活動

在主題活動“我的家”的組織實施中,我們通過關注生活、關注孩子們的興趣,靈活調整預定計劃,並在預設活動的基礎上生成了新的活動如“超市購物”和“集貿市場”等。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到了,按照慣例,每個人的家裏或多或少都會購買一些節日禮品或生活用品,所以班裏的孩子會時不時的提起“我去超市買東西了”“我和媽媽也去了”。所以我們抓住這一教育契機,生成了“超市購物”的活動,其過程如下:

1、參觀超市

參觀前組織幼兒談話:“你去超市準備做什麼?”。其目的在於:瞭解幼兒對超市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讓幼兒帶着問題去參觀。

小朋友參觀超市

2、超市問題網絡圖的建構

彙總幼兒參觀超市前的討論內容和參觀後的討論內容,列舉出幼兒感興趣的問題,師幼共同創設“大樹型超市問題網絡圖”(附照片),問題網絡圖有以下兩個特點:其一:直觀形象、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其二:孩子們用自己可以理解的方式體現了他們的一些想法。

3、認識標籤及人民幣

第一:認識人民幣的面額第二:知道標籤上的數字與人民幣面額的對應關係。第三:會進行簡單的價格運算,能比較合理的支配錢。

4、超市購物

從超市參觀回來,幼兒興趣點很高,當時,按照一般的思路,我們也許會把活動室設計成一個“超市”,讓幼兒玩超市購物的角色遊戲,但是,當我們做出了正確的'價值判斷之後,還是決定讓幼兒走出去,讓他們到超市去真正購物,這比玩角色遊戲更有教育價值。

(1)購物準備

家園配合:幼兒人手準備5.0-10.0元人民幣購物要求:每人只選2-3種物品、錢物自己保管。

(2)購物實況

參加35名幼兒,最多消費額爲17.30元,最少消費額爲0.30元,沒有一人出現遺失錢物的現象。

(三)、與幼兒互動的環境

在主題活動中,我們嘗試實踐“環境教育課程理念”,讓幼兒做環境的小主人,如區域標牌的設計、各種蔬菜水果等實物的收集,甚至每一張圖片的佈置,都是孩子們親手所爲,這種能讓幼兒直接感知和體驗,並與之互動的環境是調動幼兒積極性、創造性的重要手段。

在主題活動中,我們嘗試實踐“環境教育課程理念”,讓幼兒做環境的小主人,如區域標牌的設計、各種蔬菜水果等實物的收集,甚至每一張圖片的佈置,都是孩子們親手所爲,這種能讓幼兒直接感知和體驗,並與之互動的環境是調動幼兒積極性、創造性的重要手段。

1、制定主題牆飾及活動區創設記錄表

其內容體現三個方面:

第一:結合主題有目標、有意識地創設第二:根據活動進展情況做適當地調整。第三:活動組織後有關環境創設方面的幾點經驗和啓示。

2、由環境生成活動,以“集貿市場”爲例說明環境的教育作用

參觀完集貿市場以後,孩子們提出了許多新的想法:“把蔬菜水果放到班裏”“找一架電子秤”“玩購物遊戲”,結合幼兒興趣點,在師幼共同的討論協商下,我們把活動室設置成了水果區、蔬菜區和乾果區。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自由觀察及探索的環境,我們主要做到了以下幾點:

(1)給幼兒提供一個開放性的環境。孩子們在實物區可以自由的摸摸、看看、稱稱。(2)環境體現相關性、室內環境和主題活動緊密結合,並起到傳達教育信息的作用。(3)環境體現問題意識,能夠激發幼兒不斷探索。例:觀察蔬菜水果的每日變化 “土豆爲什麼變綠”、“韭菜爲什麼很難聞”、 “青菜爲什麼變黃”,從幼兒不斷的觀察與探索中,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學習及主動思考的積極性,而這種可以啓發幼兒不斷思考與探索的環境,才能使幼兒各方面的潛能得以較好的發揮。

(四)活動區指導與創設

1、結合主題生成新的活動區

以超市購物的活動爲切入點,根據孩子們的興趣,活動自然延伸到了“我愛吃的食物”方面。因此,我們帶動幼兒參觀考察了清華社區中心的集貿市場,爲了讓孩子們對食物的認識和感知更加全面,從促進幼兒發展方面考慮,我們又創設了“娃娃廚房”,希望通過孩子們自己動手實踐來製做一些簡單而常見的食物。如:煮玉米、蒸白薯、水果拼盤、蛋花湯等。

2、活動區活動和教育活動和諧整合

活動一:煮玉米活動二:水果拼盤活動三:蛋花湯

3、活動區評價記錄

活動區結束後,以小組與集體

交互評價的方式進行活動區活動評價,教師做評價記錄。(包括幼兒活動情況及活動後的收穫與感受)。

啓發幼兒根據自己的所想所感用自己可以理解的方式來表達活動過程及結果。(如,畫蛋花湯製作過程圖)

4、建立活動區小檔案

在活動的組織實施中,我們學習借簽了瑞吉歐的檔案記錄思想,建立了建築區活動情況小檔案。對該區幼兒自建組以來的活動情況進行了跟蹤觀察和記錄,包括照片及文字資料,其作用在於:

(1)有助於教師及時準確的掌握幼兒的“最近發展區”。(2)從中總結出一些有關促進幼兒相互交往與合作的有效途徑及方法。(3)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增強了幼兒的小組意識。

5.實現教育內容整合、多元潛能的培養滲透在多元化的區域活動中

在網絡式主題活動中,我們嘗試用多種教育內容與手段來實現其和諧整合,試圖讓每個幼兒在教師的關注下得到發展。

(1)語言區幼兒創編有關蔬菜水果的兒歌。(2)美工區幼兒利用各種操作材料進行水果和食物的製作。(3)科學發現區做“蔬菜吸水的實驗”。(4)幼兒在水果、蔬菜區玩購物的角色遊戲。

(五)實現家園共育

在主題活動中,一方面我們不斷加強家園的雙方溝通與交流,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區資源,並且把家、園和社區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爲促進幼兒發展服務。具體做法如下:

1、首先讓家長了解本園的課程理念,瞭解班裏進行的主題活動

(1)召開家長會。(2)組織家長開放日活動。

2、共同關注孩子在活動中的表現

教師與家長交流時,增加了“幼兒參與活動情況”的介紹。例:介紹孩子在活動區玩了什麼、做了什麼、發現及解決了什麼問題,對什麼事情或什麼活動感興趣等。

3、幫助家長轉變傳統觀念(只注重幼兒學習結果而忽視其過程)

4、班級環境向家長開放

(1)鼓勵幼兒請家長欣賞自己參與創設的班級環境。(2)請家長參與環境的設計與資料的收集。(3)關注家長對活動的反饋。

附:家長來稿

摘自《雛鷹振翅欲試飛》—有感大六班幼兒活動 20xx年/11月 王天卉媽媽記得那天去接孩子時,看到他們從自己的櫃子裏拿出採購的物品呈現給家人時,個個臉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接過孩子按照我的要求買來的兩袋牛奶和找回的零錢,我也欣慰的笑了,感覺孩子又長大了許多。在這些活動中,受益最大的無疑是孩子們,因爲他們獲得了按照自身心理特點去感知世界的機會。

幼兒園教案《家》11

教學目標

1、能跟隨老師念兒歌,初步感受兒歌歡快的情緒情感。

2、喜歡上幼兒園,感受幼兒園也是小朋友的家。

3、感受兒歌的韻律,喜歡念兒歌。

教學準備

1、紙箱房子兩個

2、寶寶、爸爸、媽 媽的玩偶各一個

3、教學PPT課件及教室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跟隨老師念兒歌,初步感受兒歌歡快的情緒情感

難點:

喜歡上幼兒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出主題。

1、出示娃娃玩偶寶寶,創設寶寶上幼兒園的情景。

師:今天啊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看。來跟我們的小客人打個招呼吧!

2、教師扮演寶寶

提問:小朋友你們好,我的名字叫寶寶,很高興認識大家,今天我想請各位小朋友到我家做客,不過我有兩個家,你們想去哪個呢?小朋友都有一個家。寶寶卻說他有兩個家,請你們猜一猜,寶寶的'另一個家在哪裏?”

3、拿出紙箱房子和爸爸媽 媽的布偶

(1)師:這幢房子是我的家,家裏有我的爸爸媽 媽。這另外一幢也是我的房子,這裏有我的老師和同學。

(2)提問:小朋友們說說看這第二幢房子是哪裏呀?”

(3)小結:對啦對啦,小朋友們真聰明。我在幼兒園裏有許多的好朋友,可以跟老師和好朋友們一起做遊戲、學本領,我可喜歡我的幼兒園了。

(4)提問:小朋友們你們喜不喜歡自己的幼兒園呢?

二、玩偶表演,學習兒歌。

師:寶寶的另一個家是他的幼兒園,讓他來介紹一下吧。

1、教師完整的朗誦兒歌,並向幼兒提問。

提問:早晨,樂樂是怎麼離開家的?他高興嗎?那你是怎麼離開家的?你有什麼感覺?到了幼兒園後,樂樂做了些什麼事?他高興嗎?你在幼兒園會做那些事情呢?

2、幼兒進行回答後,教師朗誦一遍兒歌中相對應的句子,幫助幼兒熟悉兒歌。

3、運用玩偶寶寶引導幼兒說說在幼兒園開心的事情,遊戲,如講兒歌,聽音樂,玩積木,看動畫片等。

4、討論:寶寶在幼兒園喜歡,那你在幼兒園最喜歡的事情是什麼呢,說給別的小朋友聽一聽。

三、集體朗誦兒歌,進一步體驗兒歌歡快的情緒。

師:小朋友們今天認識了一個新朋友,他向我們介紹了他自己的幼兒園,我們回頭來看看他快樂的一天。

1、分男孩、女孩念兒歌。

2、分小組念兒歌。

3、提問:小朋友們,今天學了新兒歌,你們有沒有更喜歡幼兒園。

4、小結:老師也希望你們能在幼兒園裏過的越來越快樂。”

附兒歌

幼兒園也是我的家

親親爸爸,

親親媽媽,

高高興興離開家。

做做遊戲,

聽聽故事,

幼兒園也是我的家。

幼兒園教案《家》12

活動名稱:我的家

活動目標:能用紙摺好房子,粘貼在紙上,並添畫出花、草、樹等其他物體。

重點:學習用正方形的紙這房子。

難點:折出房子兩邊的尖角,並能發揮想象添畫景物。

活動準備:

正方形彩紙每人一張,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可愛的家,你的家在哪裏?房子前面有些什麼東西?(幼兒自由討論)

今天我們都來折、畫自己的家,比比誰的家最美麗。

二、講解示範:

1、先用正方形紙折出小房子。(教師講解示範,幼兒跟折)

把正方形紙邊對邊對齊折;再橫着對摺後打開,折出中心線;把兩邊的紙向中心線折;用手指伸進去折出房子兩邊的尖角。

2、摺好的小房子反面塗上漿糊,貼在紙上。

3、在房子的'前面和旁邊畫小花、小草、小樹、太陽等,也可畫上做早操的小朋友。

三、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1、提醒幼兒先摺好房子,再將摺好的房子粘貼在紙上,然後添畫許多物體。

2、鼓勵幼兒大膽塗色,使畫面色彩鮮豔。

四、講評:

幼兒互相參觀,說說誰的家最漂亮。

最好的美術學校

幼兒園教案《家》13

設計意圖:

家是孩子們最熟悉的地方,幼兒對家中的各種物品也是再熟悉不過的了。爲了培養孩子愛父母、愛家人的情感,並瞭解自己家庭的主要成員,我特設了這個語言活動-----《我有一個幸福的家》。

活動目標:

1、學習詩歌《我的家》,知道自己家庭的主要成員,豐富詞彙:親親熱熱,產生熱愛自己家庭的情感。

2、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理解“幸福”的含義,嘗試替換詩歌中的部分詞語進行簡單的仿編活動。

3、感知體驗在家庭中的快樂和幸福。

活動準備:圖片

活動過程:

一、通過語言引起提問的方式,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你們天天從哪裏來到幼兒園的?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家,家裏除了你,還有誰呢?在這個家庭裏,你們和你們的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感到快樂嗎?

師出示圖片:今天老師把這個快樂的家庭還可以編成一首好聽的詩呢!小朋友想聽嗎?小朋友仔細地聽好了,老師在詩歌裏說了什麼?

分析:與孩子進行語言交流,只是爲了和孩子溝通,使孩子能在一個寬鬆的氛圍中來學習詩歌。使孩子知道家庭中的主要成員。

二、師有表情地朗誦詩歌,讓幼兒感知詩歌的內容。

現在,請你們說說,你聽到了什麼?

在這個幸福的`家裏有誰?

在這個家裏,大家是怎樣的?

三、師引導幼兒一起朗讀詩歌《我有一個幸福的家》。

1、師幼把剛纔聽到的複述一遍。

2、師指導幼兒有感情的朗誦。(2—3遍)

案例實錄:由於詩歌簡單、簡潔,所以孩子一會兒就學會了。而且很熟練。

四、引導幼兒重點理解詩歌中詞語“幸福”“親親熱熱”的含義。

五、啓發幼兒仿編詩歌。

師啓發幼兒用家庭中的其他成員替換詩歌中的爸爸媽媽:在你的家裏,除了有爸爸媽媽,還有誰?

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我通過與孩子聊天和提問,解決詩歌中的難點,再運用圖片使孩子進一步瞭解家庭中的人員,也爲創編奠定了基礎。由於這首詩歌簡潔、通俗,孩子們學起來也特別的快。在創編時,由於孩子都特別熟悉家庭中的成員,所以在創編方面也沒什麼問題。

幼兒園教案《家》14

一、教學目標

1、知道老子和孔子及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初步理解“百家爭鳴”對後世的深遠影響。

2、通過創設情境、自主學習、合作討論、總結歸納等方法,加深學生對各派學說的理解和應用,掌握各派學說的觀點,能夠學爲所用。

3、學習孔子和諸子百家獨立思考、探索創新、變革實踐的勇氣和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形成良好的個人素質。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孔子和儒家學說、百家爭鳴

難點:各學派的政治主張

三、教學策略

本課採用四步教學法:教材自讀、合作析疑、提升解惑、拓展運用。在教師的引導、組織下,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有效的學習活動中,通過自讀教材去感知教材,落實基礎知識;運用小組合作討論的方法去深化教材,分析解決問題;運用整體認知的方法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加深理解知識;運用拓展思維,達到借古鑑今、學史明智的目標。

四、教學準備

教師:通過網絡和書籍查找相關資料,製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收集諸子百家的資料、觀看相關的百家講壇視頻。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著名學者易中天對我國古代幾位思想家有過這樣的評價:

在孔子那裏讀到一顆愛心,構建和諧;

孟子那裏讀到一股正氣,平治天下;

在墨子那裏讀到一腔熱血,救助苦難;

在韓非那裏讀到一雙冷眼,直麪人生。

這些思想家生活在春秋戰國時期,這一時期我國的學術思想異常活躍,諸子百家思想學說千姿紛呈,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8課“百家爭鳴”。(板書)

設計意圖:深情朗讀名人經典的文字,瞭解學習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自然切入。

【講授新課】

解題

教師:“百家”指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學派。同學們看書第39頁,回答:什麼是百家爭鳴?

學生:依據教材介紹“百家爭鳴”的含義。

找思想家

教師:本課我們要學習三個內容:老子、孔子和儒家學說、百家爭鳴。同學們說一說,本課我們要了解哪些思想家?

學生: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莊子、韓非。

幼兒園教案《家》15

設計意圖:

小班階段幼兒的知識經驗不夠豐富,但對周圍世界充滿濃厚的興趣,探索世界是從他們最貼近的自身開始。他們通過自己周圍的人際環境,特別是對自己具有重要意義的成人,如父母、老師等對待自己的態度、方式來認識自己的。爲了讓幼兒形成積極的自我體驗,我們預設了主題活動《我的故事》,想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幼兒感知自己是一個獨立的、自主的、獨特的個體。

教材分析:

對於剛進入幼兒園上學的孩子來說,家是他們認爲最安全而又溫馨的港灣,因此我設計了讓幼兒通過回憶家庭中的生活情景和模仿爸爸媽媽話語,引導幼兒充分感受家人的愛與被愛,體驗和家人在一起的歡樂時光,給幼兒美好的情感體驗。

《我的家》是通過幼兒塗色的方式,讓幼兒用他喜歡的顏色來打扮自己的房間,讓小班的孩子喜歡自己的家,並能感受到家的溫暖,感受到爸爸媽媽對他們無私的愛,懂得珍惜,懂得付出。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讓幼兒大膽的說出自己的家。

2、讓幼兒感受家的溫暖,以及爸媽對他們的愛。

3、引導幼兒學習顏色的協調搭配。

4、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5、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教學重點:

1、幼兒感受到家的溫暖,感受爸媽對他們的愛。

2、顏色的協調搭配。

教學難點:

幼兒對"愛"的體會。

教學準備:

1、區角環境佈置

2、範畫,油畫棒,供幼兒塗色家的圖片

3、《我愛我家》的背景音樂(材料分析:在這堂課準備之前,我與家長配合,根據課程的需要爲幼兒準備全家福照片。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受溫暖,有安全感,依賴感。)

教學過程:

一、參觀娃娃家,導入活動

1、教師:小朋友看,這是我們幼兒園的家,看看,家裏有什麼?都是什麼顏色的?(幼兒自由回答)(有寶寶牀,餐桌,電視,冰箱,空調等等)

師:我們來看寶寶的小牀,哇,被子上的畫是誰呀?(海綿寶寶)

師:看牀頭上的畫,是誰的家啊?(海綿寶寶),原來這個寶寶是誰?(海綿寶寶),

2、通過欣賞,引入小朋友自己的家和自己的房間是什麼樣的?

教師:小朋友,那你們說說家裏都有什麼?(讓幼兒自由的說說)教師:下面我來請小朋友說一說自己的家是什麼樣子的?

教師總結:哦!小朋友們的家也都很漂亮,那你們的房間都是誰給你們弄的啊?(爸爸媽媽),看來,你們的爸爸媽媽都很愛你們,把你們的房間打扮的漂漂亮亮的,那你們要不要好好的愛護自己的家啊?

(我運用區角環境"海綿寶寶的家"給幼兒提供了"家"體驗,讓幼兒在這樣的環境下,主動的與自己同伴,老師進行語言交流。大膽的說出自己的家,體現《綱要》裏的語言要求)

二、幼兒操作《我的家》。

1、師:瞧,老師這兒也爲寶寶們準備一個家,你們覺得美嗎?(教師出示範畫)師:那怎麼樣它纔可以變成一個漂亮的`家呢?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種新的填色方式,拿出自己喜歡的顏色,去打扮我們的家吧!

2、幼兒填色,教師巡迴指導。

播放背景音樂教師:小朋友要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哦,把你的家塗的漂漂亮亮的。

三、展示幼兒作品,並相互欣賞與評價師:小朋友們真能幹,畫出了這麼多漂亮的家,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本環節爲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形式的藝術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思想。讓幼兒遺言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

活動延伸:

1、教師鼓勵幼兒用油畫棒創作畫出作爲爸爸媽媽"愛"的禮物。

2、教師與幼兒一起進入區角,將畫好的家展示出來。

教學反思: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小班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發展還不成熟,教師在今後設計的活動中,可以從平面開始逐步過渡到立體,隨着孩子手部動作的不斷協調發展來增加操作材料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