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集錦6篇

精選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集錦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集錦6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熱愛和關心小動物,喜歡探索大自然的奧祕。

2、瞭解動物眼睛的特點和作用。

3、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幼兒課本、網絡圖片或圖片(課堂所需的動物眼睛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我們眼睛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每個人都有一雙眼睛,請問小朋友們動物有沒有眼睛呢?

教師舉一兩種動物爲例,請幼兒說說它們的眼睛長在哪裏。

二、開拓視野。

1、自主觀察。

請幼兒兩兩一組閱讀課本P14—15頁,看一看、說一說動物的眼睛。

2、有意觀察。

教師利用課件,帶領幼兒一起觀察動物的眼睛。

鳥類的眼睛比人類的要多一層眼皮,它覆蓋在眼睛上,能保持眼睛溼潤,阻擋灰塵。

蒼蠅頭上有一對大大的複眼,裏面還有許多用來接受光線的單眼。

魚類的眼睛是合不上的,它們連睡覺都是睜着眼睛的。

老鷹的眼神很銳利,在同樣的距離下,它的視力是人類的8倍。

貓在夜裏視力很好,它的眼睛像鏡子一樣會反射光線。(像貓這樣的動物在晚上視力很好的`還有:貓頭鷹)

變色龍的眼睛很善於變化(變方向),左右眼可以不保持一致。

師:你覺得哪種動物的眼睛最厲害,爲什麼?

3、比較分析。

師:動物的眼睛和人的眼睛有什麼不一樣?(教師引導幼兒舉例來說明:例如魚的眼睛睡覺也是睜着的,人睡覺時眼睛是閉着的)

三、畫眼睛。

請幼兒根據活動裏面所提到的動物的眼睛,畫一對眼睛出來,看看誰的眼睛畫得最有神。

分享作品,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畫的動物眼睛,並說說它的眼睛的特點。

活動應變

教師尋找的網絡圖片或視頻要突出眼睛部位,讓幼兒能有重點地進行觀察。

區角活動

語言區:將幼兒用書裏面的動物打印出來放在語言區,請幼兒認一認這些動物,並說說它們眼睛的特點。

活動延伸

教師帶領幼兒觀察幼兒園養殖區裏小動物的眼睛,並說說它們有什麼特點。

環境創設

主題牆展示區:貼動物眼睛的圖片,讓幼兒去觀察。

家園同步

家長在帶幼兒參觀動物園的時候,可以刻意讓幼兒觀察一下動物的眼睛,說說其特點。

隨機教育

相關鏈接

和幼兒一起觀看《動物世界》。瞭解動物眼睛的作用和特點。

附錄:眼睛最多的動物

工蟻600只小眼,蟻后是800—900只,而公蟻1200只,家蠅4000只小眼,蠹蛾有1100只,鳳蝶17000只,蜻蛉24,000只,蜻蜓竟有200,000—280,000個小眼,算是最多的。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初步感知滾動。

2. 激發幼兒探索事物的興趣。

3. 培養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操作過程。

活動準備:

1.常規至關重要,要能收能放。

2. 幼兒已善於在玩中發現、玩中學習

3.各種形狀的玩具數個。

4.紙板、搓板數個。

5.大筐三個。

活動過程:

第一部份:設置情景,請幼兒自主操作玩具,引入課題。

“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些玩具,想不想玩?”

(第一次散花)

1.玩後提問:“你玩的是什麼玩具,是怎麼玩的?”

2.找出重點:“滾動”。

(從回答中找出)“滾着玩”。“小皮球、易拉罐都能滾着玩”。

3.教師講解操作皮球、易拉罐條件一樣下的滾動,介紹新詞彙:“滾動”。

集體總結:“我們剛纔玩小皮球、易拉罐時,發現了什麼?它們會幹嗎?”

小皮球、易拉罐會——滾動。 (用好聽的詞)

第二部分:教師提問,請幼兒帶着問題, 第二次撒花,玩玩教具。

A問題:“請你們找找哪些物體能滾動,哪些物體不能滾動?爲什麼?”

1.提問(1)“所有的玩具都會——滾動嗎?”

(2)“哪些能滾動,哪些不能呢?爲什麼呢?”

2.集體

總結:有角的玩具不能滾動,沒角的玩具能滾動。

B 進行分類。

1.一次分類:“現在請你們把能滾動的放一起,不能滾的放一起”。

過程框架:

第一,撒花操作,發現滾動,學習新詞“滾動”。

第二,(1)撒花操作,發現滾動的條件;(2)進行滾與不滾動的`初淺分類;

(3)發現滾動物體的特殊情況,總結不同之處,並與二次分類。

第三,(1)球體大小、路面質量、外力一樣,高滾快,低滾慢。紀錄。

(2)球體大小、高度一樣,外力一樣,路面平的快,坑窪的慢。紀錄。

提問結束:高度一樣、路面質量、外力一樣,而球體大小不一,哪個快?

活動準備:

1.球體、圓柱體的玩具佔多數;搓板、紙板數個,支架數個。玩具筐三個 。

(操作玩教具不宜過多,與幼兒人數要成比例,且要考慮到幼兒的收放速)

2.常規至關重要,要能收能放,會聽開始與停止口令詞。幼兒已善於在玩中發現玩中學習。(儘量避免幼兒對教學環境、聽課老師的改變增減的敏感度)

過程剖析:

第一部份:集體分散玩教具。找出“滾動”,學習詞彙“滾動”。

玩前:設置情景,引入課題。

; 玩中:首要,保證玩中不亂;其次,幼兒已有善於在玩中發現的意識習慣;最後,教師參與其中,重在觀察、引導。

玩後:提問:“你玩的是什麼玩具,是怎麼玩的?”

(並請回答問題的幼兒師範玩法)

發現:球體、圓柱體它們會——滾。

總結:球體、圓柱體它們會——“滾動”。

第二部分:集體分散,找出滾動物體,歸納滾動條件,並進行分類

(1)滾動與不滾動物體

(2)隨意與不能隨意滾動的物體。

玩前:教師提問,請幼兒帶着問題,去集體分散遊戲

玩中:首要,保證玩中不亂;其次,幼兒已有善於在玩中發現的意識

習慣;最後,教師參與其中,重在觀察、引導。

玩後:重複提問:所有的物體都能滾動嗎?哪些能,哪些不能,爲什麼?

集體總結:滾動的條件—有角的物體不能滾動,沒角的物體能滾動。

(1)請兩位幼兒來檢查。

(2)找出、發現易拉罐與球的不同之處。

提問:“爲什麼易拉罐它不能像皮球一樣隨意滾動呢?”

總結:因爲球都是圓溜溜的,而易拉罐有平的地方。

(提問:“兩個東西都能滾動,那碰到牆後會如何?”

教師操作,解答問題。總結:易拉罐碰牆後會停住,而球會往別處跑。)

2.二次分類:“請你們把像小球一樣可隨意滾動的放在一起,像易拉罐一樣

不能隨意滾動的放在一起。”集體檢查。

第三部分:操作實驗——

1.不同高度,滾落速度不同。

提問:“我這裏還有一些紙板,想跟小球一

起玩。請你們認真看,看

你們能從中發現什麼?”

請幼兒操作撒花,並紀錄結果,教師巡迴指導。

總結:不同高度的滾動速度不同。高架紙板上的球先滾動下來,低架紙板上的球后滾動下來。

2.不同平面條件,滾動速度不同。

提問:“我這有兩塊板,你們看看有什麼不同?”

“你們覺的球會在哪塊板上滾的快?”

請幼兒操作撒花,並紀錄結果,教師巡迴指導。

總結:平面的快,不平面的慢。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球”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喜歡玩的玩具。我在組織幼兒玩球的過程中,發現孩子們對於球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好奇。尤其是對球的滾動極爲感興趣,並樂於探索。所以,我設計此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在玩球和動手操作中探索讓小球站穩的方法,培養幼兒細緻的觀察能力和積極動腦解決問題的能力,並簡單感知小球是因爲遇到阻力才站穩的原因。使孩子們變被動的學習爲主動的學習,進一步激發起探索的興趣。

活動目標

1.探索讓小球站穩的多種辦法。

2.鼓勵幼兒願意講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球類材料:乒乓球、玻璃球、彈力球、網球。

2.其他材料:毛巾、卡紙、瓦楞紙、氣球、紙盒、紙杯、玩具、筷子、沙子、葉子、尺子、光盤、羽毛、毛線、積木。

3.工具:照相機。

活動過程

幼兒自由玩球,感知小球在不同材質上滾動的特點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好玩的東西。就藏在我這個盒子裏,請你猜猜看,會是什麼?

幼:玩具、氣球……

師:小朋友請看,這是什麼?

幼:球、乒乓球、網球、玻璃球……

1.幼兒在地板上玩球。

現在,請到我這裏來拿一個你喜歡的小球在地板上玩一玩。(自由玩球)

提問:誰來告訴大家你剛纔是怎麼玩的小球?

幼:我是滾着玩的、拍着玩的、跳着玩的、打着玩的……

師:原來你們有這麼多玩法,想法可真多。看看我這裏還有什麼?

2.出示毛巾,幼兒在毛巾上玩球。

師:你有沒有試過在毛巾上玩小球呢?

(1)幼兒在毛巾上玩小球,感知小球在毛巾上玩和地板上玩的`不同。

(2)引導幼兒說出不同:誰能告訴大家小球在地板上玩和在毛巾上玩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討論:爲什麼小球在毛巾上滾得慢,一會兒就站穩了呢。

(3)出示毛巾讓幼兒摸摸看,感知毛巾的粗糙。

師:小朋友,摸摸毛巾你有什麼感覺?

小結:原來小球在光滑的表面上不容易站穩,在粗糙的表面上能夠很快站穩。

(筒析:先在地板上玩球是爲了讓孩子感知後面毛巾的粗糙,在操作中有的孩子會拿着毛巾拍球玩,這時候教師需要引導孩子“你可以試試看在毛巾上滾着玩球”,這樣幼兒才能通過操作去感知、觀察和比較。)

探索阻力能讓小球很快站穩

師:小球是不是在所有粗糙的表面都能站穩呢?我們來試試看。

1.出示斜坡,鼓勵幼兒猜測結果。

師:我這裏有一個斜坡,現在你們猜猜看小球(自由滑落)能站穩嗎?

2.藉助材料,嘗試讓小球在斜坡上停住。

師:誰有辦法可以讓小球在斜坡上站穩呢?我給大家準備了斜坡和很多材料,你可以用手也可以用材料讓小球在斜坡上站穩。實驗成功了,你要告訴大家:你是用的什麼辦法讓小球站穩的。

(1)幼兒分組進行嘗試,教師巡視指導。

(2)交流分享:告訴小朋友,你是怎麼讓小球在斜坡上站住的。

小結:有的小朋友是用紙盒幫小球站穩的,有的是用手幫小球站穩的,大家想出的都是阻擋的辦法,要想讓小球在粗糙的斜面上站穩,就要用手或者用材料阻擋小球。

(簡析:這一環節,教師可先請個別幼兒嘗試操作,再讓幼兒分組用多種材料去操作,特別要關注能力比較弱的幼兒,使他們也能通過自己的辦法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的興趣和信心。)

引導幼兒探索用紙讓小球站穩的方法

師:我這裏有一張紙,你們能不能用一張紙就讓小球站穩?

1.鼓勵幼兒嘗試多種方法,教師將幼兒的做法拍下來。

2.引導幼兒介紹自己的做法,並即時播放拍攝的幼兒操作的照片,供幼兒交流分享。

小結:剛纔有的小朋友用紙團住小球,有的把小球像糖果一樣包了起來,只要我們把光滑的紙變成粗糙的,或者是把紙做成能固定小球的東西,就可以讓小球站穩了。

(簡析:這一環節是幼兒自主操作,嘗試用紙通過捏、搓、團、折以及包糖果、折小船的多種方法讓小球站穩。一開始很多孩子把小球放在紙上,小球不動,就認爲它站穩了。在這裏,教師並沒有指導幼兒怎樣操作,而是巧妙引導幼兒讓紙變一變,啓發幼兒思考並實踐。教師在觀察、拍攝時要善於發現閃光點,以便最後評價時有意識地展示給大家看。)

嘗試運用多種材料進行實驗

師:我這裏還有氣球、紙杯、筷子、沙子、葉子、尺子、光盤、羽毛、毛線、積木,你們覺得它能讓小球站穩嗎?請小朋友們再去試一試。

教師巡迴指導,讓幼兒講述自己的想法,結束活動。

(簡析:幼兒通過前幾次的操作有了一定的經驗,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爲幼兒提供了開放性的自主探索的空間,有利於幼兒自由發揮,教師只需要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大膽嘗試、探索。)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活動,讓幼兒感知空氣裏看不見摸不着的特點,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

2、培養幼兒學習探索事物的簡單方法和細緻觀察的能力,提高動手動腦能力。

3、培養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每桌一盆清水;每人一份操作材料;手帕、玻璃杯、塑料袋。

活動過程 :

一、引起興趣 教師做深呼吸,幼兒也模仿着做深呼吸。 提問:我們用鼻子吸到了什麼?空氣在哪兒?能用眼睛看到嗎?

二、嘗試活動:裝空氣

1、幼兒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動室任何地方自由地抓空氣。(告訴幼兒先張開塑料袋口,然後再捏緊袋口)

2、提問:你們在什麼地方抓到了空氣? 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空氣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

3、討論:想一想,你見過、用過、玩過的哪些東西里有空氣?

4、總結。

三、嘗試活動:手帕的變化

1、請幼兒每人拿一玻璃杯,讓他們看看杯子裏有東西嗎?(杯子裏沒有東西,杯子是空的)

2、請幼兒將手帕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着壓入水下,觀察發生了什麼現象?教師個別指導幼兒按要求進行操作,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發現。

3、討論:手帕爲什麼沒有溼?水爲什麼進不了杯了?杯子裏有什麼東西不讓水進去呢?

4、請幼兒將手帕放入杯底,然後將茶杯倒扣傾餘着放入水中,觀察有什麼現象發生?同時提醒幼兒觀察手帕的變化,並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觀察到的現象。

5、討論: 第一次手帕爲什麼沒溼? 第二次手帕爲什麼溼了呢?

6、總結。

四、活動延伸

將一隻昆蟲和一盆花分別放在密封的容器中,觀察它們的變化。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瞭解同一種東西在水裏可能會浮也會沉。

2、學習尋找讓東西浮起來的方法。

3、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膠泥若干、玻璃彈珠、卡紙、屈別針若干、桂圓若干、水、水杯、盆、小空塑膠瓶若干、吸管若干、鹽、糖。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教師講述故事:從前,有一位魔法師,他住在一座魔法城堡裏。他的城堡四周圍着一條水溝,使城堡和外界隔離,不準外人進入,可是總有許多人慕名而來找這位魔法師。所以在城堡的水溝外,每天都有一堆人等候,希望有一天魔法師能夠大發慈悲,可以收他們做徒弟。

於是,有一天魔法師設了三道關卡。他說如果有人闖過這三道關卡,就可以收這個人做徒弟,否則,就施展魔法把他們摔得鼻青臉腫……

現在,老師就按照魔法師的方法設立了三道關卡,請小朋友來進行闖關,看看誰是最聰明的寶寶。

二、介紹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1、在教室兩邊設立三個關卡

(1) 水盆中有沉在水裏的.玻璃彈珠,旁邊有紙、膠泥等魔法物。

(2) 水盆中有沉在水裏的屈別針,旁邊有空塑膠瓶、吸管等魔法物。

(3) 水杯中有沉在水裏的桂圓,旁邊有糖、鹽等魔法物。

2、將幼兒分成兩組分別在兩邊的關卡。

請幼兒開動腦筋看如何讓沉在水底的物品浮起來,你可以利用旁邊的魔法物進行幫助。哪一組闖關成功就是“聰明寶寶隊”。

三、幼兒操作,教師巡視,確認物體是否浮起來 ,是否闖關成功。

操作後談話:你闖關成功了嗎?過了幾關?你是如何做的?

讓闖關成功的幼兒介紹其方法。

四、鼓勵幼兒再次操作

聽了小朋友的介紹,你再去試一試好嗎?

五、老師帶上魔法師面具給每位闖關成功的幼兒貼上獎牌 :“恭喜小朋友闖關成功,小朋友真聰明,魔法城堡歡迎你們,你們將在這裏學到更多本領。”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知人的聲音及自然界中各種聲音的變化。

2、運用多種方法讓幼兒自己的聲音發生變化。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聲音的錄音(如,下小雨聲、尖細的說話聲、很慢的高跟鞋走路聲;下大雨聲、粗重的說話聲、很快的高跟鞋走路聲;嬰兒的哭聲、幼兒的說話聲、成年的說話聲、老年人的說話聲)。

2、眼罩一個、錄音機一臺。

【活動過程】

一、傾聽兩組不同的聲音,並進行比較。

1、請幼兒傾聽第一段錄音:下小雨聲、尖細的說話聲、很慢的高跟鞋走路聲。提問:你聽到了什麼聲音?

2、請幼兒傾聽第二段錄音:下大雨聲,粗重的說話聲、很快的高跟鞋走路聲。提問:你聽到了聲音有什麼變化嗎?

二、讓幼兒傾聽嬰兒的哭聲、幼兒的說話聲、成年人的說話聲、老年人的說話聲並進行比較。討論:“人說話的聲音會發生哪些變化?”請幼兒瞭解人的聲音在嬰兒時期、幼兒時期、成年時期、老年時期發生的變化。請幼兒學一學不同時期人說話的聲音。

三、討論並嘗試:“如何讓自己說話的聲音發生變化?”(如:聲音變調,用手捏住鼻子說話,用手捂住嘴說話等。)

四、遊戲“請你猜猜我是誰?”

一名幼兒戴上眼罩,另一名幼兒邊用變化的.聲音說“請你猜猜我是誰”邊輕輕拍擊他的後背,然後請矇眼的幼兒猜出說話的人是誰。猜對後雙方交換角色繼續遊戲。

【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與幼兒隨時玩“請你猜猜我是誰”的遊戲,幼兒可以變另一種聲音讓其他小朋友猜。

【設計意圖】

隨着幼兒年齡的增長,他們在尋找變化的過程中,開始注意到了自身的變化,對自己的身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關注自己的身體每一天發生了什麼變化,和以前相比有了哪些不同,也開始想象自己今後會變成什麼樣子。結合幼兒的興趣點,設計了本節活動讓幼兒初步感知人的聲音及自然界中各種聲音的變化等。

小百科:聲音(sound)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波。是通過介質(空氣或固體、液體)傳播並能被人或動物聽覺器官所感知的波動現象。最初發出振動(震動)的物體叫聲源。聲音以波的形式振動(震動)傳播。聲音是聲波通過任何物質傳播形成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