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常用【8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常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2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教案常用【8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談話、討論、調查、記錄等活動,初步瞭解媽媽們的生活、工作,增強幼兒對媽媽的自豪感,讓孩子們感受與媽媽在一起的濃濃親情。

2、能夠與同伴大膽交流並進行講述,激發幼兒熱愛媽媽的情感。

3、能大膽的介紹自己眼中的媽媽,清楚講述一件與媽媽有關的事情。

4、積極地與同伴交流,分享。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用擊掌傳花的辦法確定順序,讓幼兒繪畫自己的媽媽。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介紹自己的媽媽的熱情。

2、幼兒分組交流"我的'媽媽"。

3、幼兒集中交流。

4、每組請一至兩名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媽媽。

5、全體幼兒向客人老師介紹自己的媽媽。

遊戲擊掌傳花。

規定:花在誰的手中。拿花的幼兒就講述一件和媽媽一起開心或難忘或有趣的事。

6、集體朗誦自己創編的兒歌《媽媽,我愛你》以表達對媽媽的愛。

活動延伸:

發動幼兒收集各種卡片,促使他們思考如何製作一張與衆不同的,能表達對媽媽愛的卡片。 激發幼兒愛媽媽、感激媽媽的情感,懂得長大後要回報媽媽的養育之恩。

小結:媽媽爲我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現在我們長大了,可以爲媽媽做事了。今天是媽媽的節日,讓我們一起努力爲媽媽做一件讓媽媽感動、開心的事兒吧!

活動反思:

教育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多關心媽媽,孩子們對活動十分的感興趣,每個孩子都能或多或少地採訪到一些相關信息,並瞭解到節日裏的媽媽和節日裏的小朋友可以做些什麼事情有些什麼樣的想法,在過後也能用語言較連貫性地表達出來,但由於是剛開始進行這個活動,孩子們在任務和目標意識上還是有所欠缺,有的孩子出發前知道有關問題,但在真正進行的時候會忘記,或表達不夠清楚,還有的孩子不能及時地進行記錄,在以後的活動中可以加以這方面的培養,能讓孩子們通過小組分工、設計提問、採訪現場等學做小記者活動,明確採訪計劃和任務,體驗與同伴合作採訪的樂趣,並學會主動與他人交往,學習傾聽和交流,有一定的交往能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過幼兒對教師的模仿,引導幼兒認識環境,認識空間。

2、啓發幼兒的肢體意識和肢體動作

3、喜歡欣賞兒歌,會大膽地朗誦。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過程:

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將個故事好不好,我來告訴你們啊,這個故事啊,發生在一個大森林裏,你們先告訴我,你們知道森林裏面什麼特別多嗎?"

兒:"樹多……"

模仿訓練

師"哪個小朋友想來裝扮一下森林裏特別多的東西?"誰願意來試一下"

兒"老虎"

師"老虎什麼樣子,我們來看看**做的像不像

師:"可以來做一下樹是什麼樣子的"

幼兒做動作

故事:

森林裏住了兩個巫婆,一個是跳跳巫婆,一個是奇奇巫婆,跳跳巫婆啊,整天都喜歡跳來跳去的,他高興的時候跳,不高興的時候也在跳,那奇奇巫婆呢,整天都喜歡問爲什麼,有一天呢,奇奇巫婆和跳跳巫婆他們一起在森林裏面去玩,他們就發現前面的樹上張了好多好多紅色的果子,他們就過去你一口我一口的吃了起來(教師做動作)吃着吃着啊,你們知道發生什麼事了嗎?他這個果子的名字就叫愛睡果,他們吃完以後就睡着了,睡了好久好久,睡了好幾年,後來啊,有一天,突然他們聽到了一陣特別吵的聲音,把他們從睡夢中吵醒了,你們知道是什麼聲音嗎?特別特別亂,我們一起來做一做特別特別亂的聲音(幼兒根教師一起想象亂的聲音)啓發幼兒想象自己的身體都能發出什麼聲音,你們知道爲什麼這麼亂嗎?因爲啊,森林裏面要開音樂會了好多的小朋友還有小動物都來參加音樂會,小朋友們正在做蛋糕呢,我們一起去做蛋糕好不好?

來,我們一起來做蛋糕

音樂律動"做麪包"音樂<森林音樂會>

師生一起先摘果子,比一比誰摘的果子多

擠牛奶,切蛋糕,刷果醬,攪拌牛奶,攪面,跺面,跳一跳

學拍"強弱弱弱

小朋友們看,着黑板上畫了好多好多的格子是不是?誰能告訴我第一排,最高的這一排一共有幾個格子?

"4個格子"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那我們能不能用拍手來告訴老師這一共有幾個格子好不好?預備起"強強強強"那你們聽一聽啊,哪一種拍手的方法好聽"強強強強"還是"強弱弱弱"好聽呢?第二個好聽大家一起來做一下不同的方向來拍"強弱弱弱"

提問:剛剛老師拍的時候第幾下聲音最大?"幼兒回答第一下,教師把黑板上格子的第一下做一個標記

第一下代表聲音最大,然後越來越清,他叫強弱弱弱,來,我們一起再來拍一次,大的標記的地方要特別使勁幼兒跟老師一起拍這個節奏。

配樂器

每個小朋友選擇一個你最喜歡的樂器,咱們來爲這首特別好聽的森林音樂會來伴奏好不好?(跟音樂配樂器來拍這個節奏)師生一起來拍。

音感訓練《山谷裏的小喇叭手》

森林裏面啊,不僅是小朋友門來參加音樂會了,還有誰來參加音樂會了,知道嗎?(幼兒回答)我們來聽一段音樂,我們來猜一猜還有誰來參加音樂會了好嗎?聽一聽什麼聲音。

欣賞樂曲感受強弱《山谷裏的小喇叭手》

師生一起做動作

這是什麼聲音啊?是森林裏的小喇叭手,他也在音樂會裏面,他在吹什麼?可是你們發現了沒有,這個小喇叭吹的有點不一樣,聲音有的時候特別的大(我們就這樣擡着頭去吹)有的時候呢,聲音小,那小號手怎麼吹?低着頭吹,我們一起來一次小號手怎麼吹的,聲音有大有小好不好(音樂響起,幼兒跟老師一起跟音樂吹)

跳圈遊戲:

小圈的時候代表聲音很小,我們拍手的`聲音就很小,到了大圈的時候聲音就大,我們拍手的時候就聲音大老師跳,幼兒來拍手,每個小朋友來選一個樂器來玩這個遊戲。

教學反思:

每一次的公開課都讓我受益匪淺,雖然節奏不是第一次上,但相對來說難度增加,每次的節奏都是有規律的,這首樂曲缺乏規律性,經過幾次的反覆修改行程了最後版規律性的節奏樂。節奏樂調動的是些運動,而人的動作也是運動,人類的一切活動離不開節奏,沒有節奏的人類生活是不存在的。大到對四季變換的感受,小到日常生活的洗臉、刷牙、穿衣、都離不開節奏,甚至於人腦一時的思想,嚴格上講也有節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製作簡單的福燈籠,並進行裝飾。

2.喜歡參與手工活動,體驗製作福燈籠的快樂。

3.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4.感受繪畫的趣味性,體會創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彩色紙、剪刀、絲帶、膠棒等。

2.教師自制福燈籠一個。

活動過程:

一、 活動導入

師:小朋友們,過幾天就是元旦了,你們想把我們的教室裝飾得漂漂亮亮的嗎?

1.教師出示自制的福燈籠。

師:你們覺得這個燈籠漂亮嗎?它和買的燈籠有什麼不同?你們能看出這個燈籠是用哪些材料製作的嗎?

2.引導幼兒講述製作燈籠的步驟。

3.教師講解、示範製作燈籠的方法。

(1)先在長方形的紙上進行裝飾。如:紙的上下兩條長邊進行裝飾。

(2)將長方形的紙圍成一個圓柱體或者折成長方體、三棱柱,並將對邊粘貼牢固。

(3)用彩紙做成小穗頭粘貼在燈籠的底部。

4.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1)提醒幼兒正確使用剪刀。

(2)注意滿足個別幼兒的需要,幫助個別幼兒完成作品。

活動延伸:

一起將幼兒自制的福燈籠懸掛在教師中,裝飾節日的教室。

活動反思:

爲了迎接元旦,班級裏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燈籠。每個班級張燈結綵,貼對聯,掛“福”字,掛燈籠。對於孩子們來說,他們對燈籠還是很熟悉的,對於這次的水粉寫生畫“新年燈籠”孩子們還是很感興趣的.。

本次活動的主要目標在於:通過觀察和欣賞各種燈籠,能共用水粉筆勾畫出自己喜歡的燈籠造型並且能夠大膽選色,嘗試用水粉平塗或點彩的方法裝飾燈籠。活動開始,請小朋友們談談過新年需要什麼來裝扮教室,孩子們自然而然就引出了主題。有紅色的小貓咪燈籠,有圓形的小熊燈籠,還有圓形的大紅色燈籠……這些都是孩子們最近在教室裏觀察得到的印象。當我說,“我們今天來畫燈籠”時,孩子們的眼睛閃爍着興奮與欣喜。第一環節出示燈籠時,由於孩子們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小動物的燈籠上而忽略的傳統的花燈和大紅燈籠。這個環節應該傳統的燈籠放一桌,小動物造型的燈籠放一桌,讓幼兒區觀察。這是我被我忽略的問題。在燈籠的組成部分孩子們都說出了這些燈籠的基本特徵,但是唯一的共同處(都有燈籠穗和手提)由於我的提問方式不夠白話,孩子們可能沒有聽懂,都沒有回答上來。在第三環節孩子們在作畫的過程中都能運用蘸一蘸,舔一舔,塗一塗;蘸一蘸,舔一舔,點一點的方法去畫自己喜歡的燈籠,但是由於第一環節忽略了燈籠的共同特,所以有兩名幼兒在畫好的小動物燈籠後又添加了太陽,草地等東西,這是沒有預料到的。在最後講評的環節也沒有給予間接的否定讓幼兒說出這兩幅作品和其他作品的不同之處,而是一再強調了動物造型燈籠的特點。

本節課雖然不是很成功,但是爲以後的水粉繪畫活動中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在以後的課程中應該做到教師是一個活動的支持者,孩子的引導者,觀察者,要善於發現、捕捉孩子的經驗、信息,適當的對孩子進行引導、啓發,使活動得以有效地開展。此外,老師也要信任孩子,能大膽的放手讓幼兒自己去發現、去交流、爭論、質疑。另外要讓幼兒多多瞭解我們偉大祖國的傳統文化。

小百科:中國燈籠又統稱爲燈綵,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傳統工藝品。起源於20xx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徵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海報的用途。

2、學習用多種方法制作海報。

3、讓幼兒學會與同伴合作,體驗合作化的快樂。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能呈現自己的作品,並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活動準備:

1、小舞臺節目單、屏風式展板。

2、教師繪製的《西遊記》故事人物的圖片。

3、油畫棒、剪刀、膠水、雙面膠、廢舊材料。

活動過程:

1、談話活動,引出海報的主題。

――討論《夢幻西遊》中的有趣故事。

――提出進行《夢幻西遊》演出的建議,提問:可以請誰來做觀衆?有什麼好辦法讓大家知道我們要演出的消息。

2、討論設計海報。

――觀察海報:《麥兜響噹噹》,瞭解設計海報的主要要素。

重點指導幼兒瞭解海報包含節目名稱、主要人物、廣告語、時間、地點等要素。

――討論:你想爲《夢幻西遊記》中哪個節目設計海報呢?可以怎麼設計?

3、提出製作要求

——小組商量,確定設計海報的節目。

――提出分工合作的要求。

――介紹製作的工作,裝成品材料和廢舊材料。

――幼兒製作海報,教師重點指導能力弱的`幼兒。

4、介紹、評價海報

――相互介紹,欣賞海報。

――討論可以把海報張貼在哪裏?

活動反思:

夢幻西遊記孩子十分喜歡,今天的活動是由《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大戰金銀角大王》、《豬八戒吃西瓜》西遊記中故事的小整合。通過這個活動孩子對蘋果劇院的興趣也是越來越大。

對於廣告中的幾大要素,我覺得廣告語是孩子極不熟悉也比較難掌握的地方,包括時間地點。對於孩子來說還是有一些難度的。可能事先應該鋪墊一下相關方面的內容。

在評價共同合作的時候,過於強調孩子分工合作和作品的裝飾,沒有正真的引導孩子進入觀看海報的角色中。例如可以提問哪一張海報最吸引你等等同時告訴孩子不是越花的海報越好而是應該是圖書海報幾點要素的海報纔是大家喜歡和受歡迎的海報。

小百科:海報這一名稱,最早起源於上海,是一種常見的宣傳方式。舊時,海報是用於戲劇、電影等演出或球賽等活動的招帖。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體驗與團隊成員合作的快樂。

2、感知“錢幣”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3、能用多種方法進行10以內湊數購物的活動。

重點難點活動重點:會用多種方法進行湊數購物的活動。

活動難點:

遵守遊戲規則,感受合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教具:

各種玩具、價格標籤、人民幣代用券、白色即時貼、地墊2塊

學具:數字骰子(5~10),物品骰子(印有六件剩餘玩具);象徵玩具的卡牌六種,每種相同的若干張;按鈴;兩盒人民幣幣,分別爲5個“1元”、5個“2元”。

經驗準備:

幼兒有用替代物進行遊戲的經驗。

環境準備:

佈置成玩具店的情景。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集體談話討論“玩具店”。

(1)師:你們有願望嗎?你的願望是什麼?

(2)師:彭老師的願望就是自己能夠擁有一個“玩具店”。

(3)師:我希望我的玩具店可以賣“毛絨兔子玩偶”,“益智玩具魔方”……你們呢?

2、自主參與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準備出售。

(1)師:在我們的教室周圍也有一些玩具請你們幫我把他找出來放在我們的櫃檯上。

(2)師:根據玩具的大小、質地貼上相對應的價格標籤。

二、嘗試參與

1、教師引導小朋友自主分組。

(1)師:在玩遊戲之前教師要求小朋友分成兩組。

(2)要求:每組7個人,兩組人數相同;每組都要有男孩和女孩。分組完成後在白線後舉手示意。(幼兒自主分組。)

(3)師:分組完成了嗎?請每組的排頭點一下人數。現在人數都一樣多,你們兩隊在人數上是公平的。

2、初步嘗試湊數購物。

(1)師:我們要玩的遊戲叫“湊錢買玩具”。女孩表示2元,男孩表示1元,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帶有代表“錢”的代用券。

(2)遊戲規則:聽到我報出“×元錢”以後,能湊出這些錢數的人站到自己組的墊子上,其他隊員站回線後,全隊舉手示意纔算確定答案;先舉手且湊數正確的隊纔算優勝隊,才能拿走商品

3、師幼共同遊戲。

(1)教師任意出示,觀察幼兒的湊數方式,指導幼兒相互檢查別組情況,並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引導;依次完成玩具價格爲“6元”的玩具。

(2)對於兩隊湊數方法不同、但都正確的情況。

師:現在已經出現兩種正確的湊數方法了,如果哪一隊還能想出第三種方法,就有權利確定下一回合出售什麼商品。

師:對於兩隊湊數方法、速度相同的情況。

師:我說“變”以後,如果哪組先變化出另外一種湊數方法,就獲勝。

三、鞏固提升

1、師:現在,還剩下不少商品。接下來,我準備兩件商品一起賣。

規則是:每隊站到墊子上的隊員湊出的錢數要正好能買下兩件商品,其他規則跟前面一樣。

(教師同時報出兩個數字,要求先計算總數再湊數。第一次的要求是:兩件商品的總價爲9。幼兒分出勝負後,教師引導。)

師:雖然這組已經贏了,但我要對你們兩隊繼續提出要求:想一想有沒有別的方法。

師:如果你們兩隊組合起來湊數會怎麼樣呢?(將兩塊墊子合在一起,讓幼兒繼續遊戲,嘗試9的幾種湊數方法。)

師(小結):你們任何一個人憑藉自己的力量都不能買走我這裏的玩具,必須有同伴的幫助。請你們先和自己小組的隊友擁抱一下。同時,我們後來遇到的比較大的數字,是依靠所有同伴的力量才找到這麼多方法的。今天的遊戲不僅需要本組隊員的合作,也需要所有同伴的力量。所以也請你們和今天的對手擁抱一下。

2、拍賣遊戲

(1)準備材料:數字骰子(5~10),物品骰子(印有六件剩餘玩具);象徵玩具的卡牌六種,每種相同的若干張;按鈴;兩盒人民幣幣,分別爲5個“1元”、5個“2元”。

(2)幼兒在桌子兩邊面對面而坐,中間一側放玩具卡牌,人民幣盒置於各人面前,按鈴擺放在兩人中間。

(3)兩人互相商量,一人拿數字骰子、一人拿物品骰子,共同發出口令將自己的骰子投到按鈴兩側。

(4)迅速觀察骰子上的數字,例如,數字骰子上顯示“6”、物品骰子上顯示“玩具卡車”,則說明只要一方先湊出6元,就可以得到“玩具卡車”卡牌。

(5)確定答案後迅速按下按鈴。沒有按鈴或後按鈴的一方檢查對方所拿出的代幣是否符合湊數要求。

(6)檢查確認後,最先按鈴的一方獲得一張玩具卡牌。最先獲得4種不同玩具卡的爲勝利方。

四、活動延伸:

1、將本節活動延伸至區域活動中繼續開展。

2不斷更新物品調整價格,加強各活動區之間的分工與合作。

3、逐步投放10元以上的商品,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需求,增加遊戲的挑戰性。

活動總結

活動開始時,教師通過環境的創設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自由探索的學習過程。教師沒有直接把每一件物品都標上價格而是讓孩子根據物品的大小、質地貼上相對應的價格標籤。在錢幣的運用上教師沒有把10元、5元、2元、1元錢發給孩子而讓幼兒自主去取,既照顧了幼兒的個體差異,又把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孩子,使幼兒能夠情緒愉快地參與活動。

活動中讓孩子在觀察、擺放、思考、調整中不斷地發現問題將抽象的`數學符號生活化、遊戲化。這說明教師確實做到了心中有孩子,能夠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將當前的教育目標與幼兒的興趣點有機結合。此外,多種方式的湊數遊戲體現了教師對個體差異的關注,引發了幼兒與材料的有效互動。尤其是兩件10元以上玩具的投放,引發了新的認知衝突,促進了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不斷進步。在活動的過程中,自然地整合了社會及語言領域的多個教育目標。

整個活動中教師將角色遊戲與幼兒的學習自然融合,使幼兒自始至終都貫穿在遊戲性的操作過程中。遊戲情景的創設使幼兒在操作中進一步理解了數的實際意義,感受到數學對生活的意義及趣味性。教師對數學教育的價值取向有正確地認識,不是爲了學習而學習數學,而是爲了生活而學習數學。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活動要"選擇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應用題來源於生活,它是以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來表達數量關係和闡明要求解答的數量問題,在學習這類問題時應根據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在開始活動時要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起幼兒的興趣,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因此,設計這節活動課時,先在活動室裏佈置一個"森林"環境,利用了多種小動物圖片等幼兒喜歡的學具,讓幼兒在輕鬆愉快地氛圍中學習、交流。在活動過程中,注重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活動目標:

1、學習看圖編口頭應用題。

2、初步瞭解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學習用三句話把一件事情講清楚。

3、學習用簡明的語言表述事物之間的數量關係,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4、學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樂觀的情緒,逐漸養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5、引導幼兒初步養成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

活動準備:

1、蝴蝶、小鳥、小猴子等許多動物磁性學具。

2、用許多大樹、小草、小花等道具設置的森林背景。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小朋友,今天天氣晴朗,這麼好的天氣,你們願不願意出去玩?(願意)。

(教師帶領幼兒來到用道具設置的森林裏)今天的天氣真不錯,陽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許多的小動物們看着這麼好的天氣,也願意出來玩了;現在咱們就看看那些小動物出來玩好不好?(好)但是,在這裏有一個要求,你們要會用三句話把事情講清楚,然後能說出它們之間的數量關係。

2、出示動物磁性學具,在磁力板上演示。

(1)小朋友,你們看這一棵棵茂密的大樹那麼美,你知道它是誰的家嗎?(知道、小鳥的家)你們看樹上有幾隻小鳥?(1只),又飛來了幾隻?(1只)一共是幾隻?(2只)(1+1=2)

(2)鼓勵幼兒複述:誰能像教師一樣用三句話把這件事情講清楚?樹上有1只小鳥,又飛來了1只,一共是幾隻?(1+1=2)

(3)猴子是森林裏最頑皮的小動物,(教師演示:樹上有3只小猴,又過來1只小猴。)誰能用三句話把這件事情講清楚?(鼓勵幼兒大膽的舉手)樹上有3只小猴子,又來了1只小猴子,一共有幾隻小猴子?(3+1=4)

(4)今天的天氣這麼好,陽光照在小花的身上,花兒也競相開放了,你們看一看是誰聞到花的香味飛來了?(蝴蝶)誰能用三句話把這件事情講清楚。(讓幼兒編出三句話的口頭應用題)。花叢裏有2只蝴蝶,又飛來了1只蝴蝶,一共有幾隻蝴蝶?(2+1=3)

3、老師這裏還有很多的動物圖片,它們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你們願不願意和小動物們玩?(願意)請幼兒觀看圖片,並鼓勵幼兒用三句話把一件事情講清楚。

4、每組一幅圖片,讓幼兒小聲討論,然後請一名幼兒用三句話把這件事情講清楚。

5、活動小結:讓幼兒瞭解了應用題的基本結構,並學會用三句話把一件事情講清楚,還能用簡明的語言表述事物之間的數量關係。

活動延伸:

讓幼兒找一找,身邊那些東西還能用三句話把它講清楚,並能用簡明的語言表述事物之間的數量關係。 如,草地上3只大白鵝,有走來2只大白鵝,一共有幾大白鵝?(3+2=5)

活動反思:

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教師在朗讀兒歌時,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適當,咬字清楚是爲了讓幼兒字字聽的清楚,節奏要比平時談話稍慢,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想;朗讀兒歌時,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都要隨着兒歌情節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小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起到輔助的作用。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欣賞、跟讀詩歌——青蛙寫詩,鞏固欣賞、跟讀常規。

2、結合詩歌內容,形象地認識標點符號。

3、認度字詞:首、詩、句號、省略。

4、願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5、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爲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聽讀遊戲識字》每人一冊、錄音機、磁帶。

2、大範例、相應的大小字卡、常規字條。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幼兒表演舞蹈《小青蛙》。

(二)基本部分

1、提問舞蹈名稱。

2、幼兒討論:小青蛙有什麼本領。

教師小結:一隻青蛙一年能消滅許多害蟲,是莊稼的好朋友,小青蛙需要小朋友的保護。

3、談話:青蛙有捉害蟲的本領,還有寫詩的本領哪(出示字卡;青蛙寫詩),幼兒認讀一遍,“我們一起來聽聽青蛙寫的詩吧。”

4、欣賞詩歌——青蛙寫詩。

(1)幼兒聽音樂傳書。

(2)出示欣賞常規字條,放錄音欣賞兩遍。

(3)讓幼兒說說:青蛙寫的詩是怎樣的。

5、跟讀詩歌——青蛙寫詩。

(1)出示跟讀常規字條,放錄音跟讀兩遍。

(2)教師根據詩歌內容提問:小蝌蚪說什麼?小泡跑說什麼?一串水珠說什麼?並出示相應的“,”、“。”、“……”卡。

(3)聽音樂收書。

6、逐一出示字卡,讓幼兒認讀。

7、出示大範例,讓幼兒找找新認識的字寶寶,並數數大範例裏有幾個逗號、幾個句號、幾個省略號。

8、教師與幼兒共同朗讀大範例。

9、遊戲:大家都來跳跳。

(1)聽音樂傳字卡。

(2)教師念兒歌“池塘邊,真熱鬧,大家都來跳一跳,青蛙媽媽來點名,點到誰,誰就跳。”說完兒歌,“青蛙媽媽”說出一個字寶寶,小朋友就手拿相應字寶寶跳跳,邊跳邊說“我帶×字寶寶跳一跳。”遊戲數次。

(3)聽音樂收字卡。

(三)結束部分

1、教師簡單小結。

2、幼兒聽音樂學青蛙跳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青蛙寫詩》選自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是一首輕快的兒童詩。作爲新教材的新篇目,突出想象這一主題,語言富有童趣,十分符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

今天,我進行了《青蛙寫詩》第一課時的講授。本課時以識字教學爲重點,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正確朗讀課文

首先,要把握學生特點,構建快樂課堂。一年級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強,這與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不謀而合,他們對圖形、色彩、音樂的'感知力比較敏銳。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充分把握這一特點,設計符合學生興趣的課程,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講授“四點底”這個偏旁時,利用文章中的小雨點兒創設情境,拖動課件中的小雨點兒圖案,擺成四點底的形狀,並配以兒歌“小雨點兒排好隊,領頭點左甩頭,後面點右甩頭,寫在底部四點底”,學生自然認清偏旁形狀、記住偏旁名稱,進而認識一串帶有四點底的字。學生在學習這一部分內容時,十分好奇小雨點兒是怎麼排隊變成偏旁的,注意力自然集中,情緒飽滿,課堂也充滿歡樂的氛圍。

此外,還要重視學生閱讀,培養語文素養。閱讀教學作爲語文學習的重要環節,每一位老師都要重視起來。開展一年級閱讀教學要關注“讀準確”,要把朗讀有意識地安排到閱讀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讀字、讀詞、讀句子、讀段落、讀文章,層層遞進,建立充滿琅琅讀書聲的課堂。在《青蛙寫詩》一課中,小青蛙寫詩時有很多小夥伴幫助它,小夥伴說了什麼呢?我利用教師範讀、齊讀、男女生讀、扮演角色讀等多種方式開展朗讀教學,有效鞏固所學生字,讓學生讀正確,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閱讀素養。但在本課第五小節的朗讀指導中,我還有部分問題需要加強。第五小節主要由一個“呱”字組成,中間由逗號、句號、省略號間隔開,可見,標點符號在第五小節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加強引導學生讀準標點,體味不同標點的不同作用,從而鼓勵學生進行思考,看到標點符號後怎樣停頓、怎樣讀出不同語氣。不僅授之以魚,更授之以漁。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設計】

生活化科學教育是一個歷久彌新的話題,它反映了科學經驗與生活現象的完美結合,“頂一頂”來自於孩子們的自發遊戲,一些物品頂在頭上很好玩,做一個集體探究活動幫助孩子實現從“玩一玩”到“想一想”到“諦悟其中奧妙”的無痕遞進。

【活動目標】

1、探索“頂”的方法,感知不同物體都有一個能頂起來的支點,積累使物體保持空中平衡的相關經驗。

2、樂於參加探究活動,體驗頂物的樂趣。

3、感受頂物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關注頂物在生活中的運用。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雜技節目《頂物》PPT;輕音樂《安妮的`仙境》。

2、幼兒操作材料:①正方形紙板每人一張;②不規則紙板每人一張;③可以頂起來的生活用品若干;④頂物的工具:記號筆、牙膏盒、礦泉水瓶、彩色紙棒等。

3、紅綠小圓點每人2個;水彩筆;工具盒5只。

【活動過程】

一、設問引出,初次體驗頂紙板。

1、教師:今天我們用紙板玩一個有趣的遊戲,看誰能把紙板穩穩地頂起來。

2、請個別幼兒嘗試,師小結。

二、第一次探索:頂正方形紙板,發現神奇的點。

1、交待操作要求:用多種工具把正方形紙板頂起來。

2、幼兒嘗試頂紙板,師巡迴指導

3、集體驗證,分享成功的經驗

4、引導幼兒發現神奇的點。

三、第二次探索:頂不規則紙板,尋找神奇的點。

1、提供不一樣的紙板,幼兒猜想並記錄。

2、嘗試中找到神奇的點並記錄。

3、請幼兒展示自己的操作結果

4、小結:只要找到神奇的點,就能把物品穩穩地頂起來。

四、應用:生活中的“頂一頂”。

1、(出示PPT)觀看雜技表演。教師小結。

2、學做雜技演員頂球,感知另一種動態的平衡。

五、表演遊戲:我們也來“頂一頂”。

1、幼兒自由組合生活用品嚐試頂物。

2、在音樂聲中上臺表演,體驗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