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談美書簡讀後感範文

談美書簡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6W 次

  篇一:談美書簡讀後感

讀完《談美書簡》總體感覺就是稀裏糊塗,包含了各種不明白。留下鮮明印象的很少而且也模模糊糊的記不清楚,也許是這本書的內容本身就很乏味或者專業性很強,雖然作者也竭力寫得明白清楚而不是趣味,最好能達到“深入淺出”的目的。但就我本身而言,一個從爲看過聽過“美學”,壓根不知道有美學存在的人,突然讀到一本美學大師談美學的書,總覺得有些唐突,甚至是不知如何是好,難以應付。

談美書簡讀後感範文

可以做個比喻來形象的詮釋我的感覺。

看這本書,就像看T臺秀一樣。看着各種各樣想盡辦法創新的時裝,卻得不償失的讓人看到另類的搞怪,難以接受。但當你知道這是一位知名大師嘔心瀝血的作品,你就會按奈住自己的煩躁,耐心品位,試圖找到一點可以看的過去的地方。但當你發現這樣也是徒勞的時候,你又看到別人對這些設計讚不絕口,你便會心生疑惑,不得不從其他方面來尋找樂趣以作消遣。於是你便會將注意力轉到主體的龐雜部分,比如你會欣賞模特的妝容、身材、造型,或者聆聽秀場的音樂,或者研究T臺的設計。總之,你會找到主體以外出彩的地方,以便使自己感到欣慰,沒有白白的浪費時間,但卻忽略了作品本身的內容。

讀它,需要靜心,在一大堆晦澀難懂的文字中,努力的想尋找到一點能讀懂的,能理解作者觀點的,但往往是努力與收穫不成正比。

和服裝設計師類似,作者也努力的想做到使文章通俗易懂,但卻收效甚微。至少作爲萬千讀者之一的我,確實是在還沒弄明白是怎麼一回事的情況下就讀完了,只留下一些模糊的對美學的認知。當然,這也不能全怪作者。或許是內容涉及知識面太廣,含蓋內容太多,這就對我像我一樣知識面狹窄的讀者造成了很多的捆擾。這個問題,即使作者再怎樣神通廣大也解釋不清楚。比如,書中常提到的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我根本就沒接觸過,試問,我又怎能理解透徹呢?所以,我還是要多讀書,多涉獵些不同領域的知識,也許這樣,便可以理解此書的內容。(當然,這是後話)

正如看T臺一樣,如果我看不出精彩的的,無法理解晦澀難懂的內容,我就會從其他細節方面來尋找這本書的精彩,好鼓勵我繼續讀下去。作者朱光潛先生,是一位民族責任感很強的人,他對社會學風很是憂慮,也不斷鼓勵年輕人去打破禁區,爲文壇帶來清風。他也確實是個“老實人”經常自我反省,不斷思考,不斷改正,不斷進步。他這種務實的科研精神,是他的思想精華,也是這本書的精華。而且,作者在這本書中一直流露出的是謙虛,謹慎的態度。他的文字也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並沒有拘人與千里之外的意外,這也是朱光潛先生與其他一些咬文嚼字,拿理論拘人與外,讓人心生畏懼的學者的最大不同,這纔是真正有學識的表現。“唯有品質好的人才能寫出好書才能寫出好書”,所以,從這點上來說這本書也有它的可貴之處。

對於這本書,我沒有讀懂,所以,也不敢枉加評論。只希望以此來記錄下讀它的心情,也算是一種紀念吧。

  篇二:談美書簡讀後感

一文中,作者比力詳細、完整地解說了在文學與戲劇作品中人物與情況的關係。他起首回顧了這一實際孕育發生與生長的汗青,進而指出,典範人物是可以或許表現社會汗青生長的某些紀律而且具有鮮明個性特點的人物抽象,而典範情況則是典範人物所處的可以或許反應社會汗青生長現狀和趨向的詳細情景和配景。典範人物應生存在典範情況中,而不能與情況相脫節。在這裏,共性是經過個性來表現的,是在特別中顯示一樣平常。文學之以是能在偶然性中見出一定性,是與再現“典範情況中的典範人物”這一實際分不開的。(此段有些摘錄於原文)談美書簡讀後感

固然此書不是一本完整的美學著作,卻也從一些很重要很關鍵的角度對美學的入門者的問題進行了解答,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很有資助。

類似如許的例子另有許多,在此也就紛歧一詳談了。

朱光潛先生信奉“三此主義”,即此身,此時,此地:“此身應該做而且可以或許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擔當起,不推委給旁人。”“此時應該做而且可以或許做的事,就該在此時做,不拖延到未來。美的歷程讀後感 ”“此地(我的職位地方、我的情況)應該做而且可以或許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委到想象中另一職位地方去做。”這是朱光潛先生不尚空談,腳踏實地的治學精力的表現。這很值得我們青少年去學習。

《談美書函》不是一樣平常的高頭講章,它接納書信體的情勢,娓娓道來,親切自然,將許多深奧的美學知識普通化。

《談美書函》是什麼?談美書簡讀後感

《談美書函》是作者在八十二歲高齡的情況下寫就的“老年末年心血”之作,它既是對本身漫長美門生活和美學頭腦的一次回顧和整理,也是“給來信未復的朋儕們”,尤其是青年朋儕們的一次復興。賣火柴小女孩讀後感 全書由十三封書信結集而成。書中,朱光潛先生就青年朋儕們普遍體貼的美和美感、美的紀律、美的領域等一系列美學問題進行了深化的探討,同時也對文學的審美特性、文學的創作紀律及特點作了詳盡的闡釋,既是頭腦上的,又是要領上的,是初涉美學者學習美學知識的重要參考冊本。談美書簡讀後感

八十二歲的高齡仍舊著書立說,對美學頭腦回顧和整理,給青年朋儕們復興,體貼美學教誨,這是何等的學者風範和社會責任感!

  篇三:談美書簡讀後感

這是朱光潛先生在83歲高齡寫給青年的美學入門讀物《談美書簡》。朱光潛先生是中國現代美學的代表人物,是開拓者和創新者,在美學領域是全國的權威,他主張美是主觀性與客觀性的統一。他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闡明瞭美和美感的規律、美範疇等一系列問題。在前言中,朱光潛告訴我們怎樣學美學,但我認爲更重要的在於,他對我們人生觀的引導,如在前言中朱光潛寫到“正路並不一定是一條平平坦坦的直路,難免有些曲折和崎嶇險阻,要繞一些彎,甚至難免誤入歧途。哪個重要的科學實驗一次就能成功呢?“失敗者成功之母”。失敗的教訓一般比成功的經驗更有益”……這些都呈現出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什麼是美?這是一個很基本的問題,但毫無意外地,我們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它的確切答案。其實從另一個方面來說,美並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每個人對於美都有不同的定義。在《談美書簡》中,朱光潛先生給了我們一個答案,雖然這個答案不一定正確,但至少比毫無頭緒要高明許多。

許多人都認爲,看過去舒服的就是美的,也許更深一層,會說心靈美也是一種美。但所有的這些都比較淺顯的,而深入研究,又是望塵莫及的事了。通常我們對於美、美感、美的規律、美的範疇等等這些問題感到很深奧,也研究甚少,關於這些問題,朱光潛先生在此書中都一併回覆了,而且回覆的很詳盡,對於思想,文學,方法,理論等等也有詳細的陳述。對於美,我們看到的都是片面的,也可以說是表面的,而看完這本書,我對於美則有了全新的看法,這也是讀此書的收穫吧。

篇四:談美書簡讀後感

什麼是美?我覺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美並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許多人認爲,看過去舒服的就是美的;也許更深一層,會說心靈美也是一種美。但這些感受都比較淺顯,看過朱光潛的《談美書簡》後,我知道了朱光潛先生眼中的美。

光潛先生信奉“三此主義”,即此身、此時、此地。“此身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擔當起,不推諉給旁人”;“此時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該在此時做,不拖延到未來”;“此地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委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這是朱光潛先生不尚空談、腳踏實地的治學精神的體現。這很值得我們廣大中學生學習。

也許第一眼看到上面那段話,你不會有太深的感觸,但如果你專注地把這一整本小書讀完,你必會爲朱先生治學爲人的態度所折服!書中其中最能領略到的是光潛先生非常經典的對美的分析論證:美是最不實用的經驗,但是人類歷史生生不息的;美是無處不在的,但是要靠人們細心發現的;美是客觀事物加主觀態度產生的,但是缺一不可。物質是可以用盡的,而無形的美是可以代代流傳供世人享用的。

而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在滿足基本的物質需要後人們也越來越關注自己的心靈、精神的健康成長。其實美感無時無刻都衝斥在我們生活當中,從最簡單的吃穿住行來說大多人們都會選擇環境優美安靜的餐廳就餐,因爲感官的滿足可以提高食慾。穿衣打扮已經是現代人每天必備的功課,這可以讓人更有信心每天可以有一個好的開始。房屋裝修也是一門美學功課,明亮寬敞、舒適已經是老掉牙,而自己感覺和概念才讓它與衆不同,比如:歐式概念、田園風格、東南亞感覺、日式家居或者中西合璧等。獨特的家居風格可以代表主人的獨特性,更能讓他享受其中。車子基本性能就是帶步,而且現代人更追求的是外觀流線性、顏色等。所以美感不是實用主義,是不帶有功利心態的心理活動,美感可以讓人們得到心裏上滿足和精神上的享受!

在《談美》這書中,通俗易懂,使我對美學有了第一次有了清晰的認識。最美麗的人生一定有美的人生態度,所以,我想每個人都應讀一讀《談美》深入淺出,引人入勝的語言,會讓你喜歡上《談美》,讀完後,一身輕爽,淨化了心靈,提升了精神世界。相信它會對你有所啓示的。

  篇五:談美書簡讀後感

“五一”期間逛新華書店,應女兒的要求,買了一本中學生課外文學名著必讀篇目《談美書簡》。這是一本薄薄的只有105頁的小書。女兒學習忙無暇閱讀,我便拿來品讀,了有收穫。

很難想象,這本《談美書簡》竟然是出自一位八十二歲高齡的老人之筆。晚年匯聚了一生的心血寫成了這本經典之作,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作者朱光潛(1897—1986),中國現代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主要著作有《悲劇心理學》、《文藝心理學》、《詩論》、《談美》等。作者晚年時回顧了自己的美學生涯和自己獨特的思想,也是給所有來信沒有得到回覆的朋友的一次集體回覆。對美,或許大家都不陌生,但是深入研究,卻是望塵莫及的。通常我們對於美、美感、美的規律、美的範疇等等這些問題感到很深奧,也研究甚少,關於這些問題,朱光潛老先生在此書中都一併回覆了,而且回覆的很詳盡,對於思想,文學,方法,理論等等都有了詳細的陳述。對於美,我們看到的都是片面的,也可以說成的表面的,而看完這本書,對於美則有了全新的看法,這也是讀此書的收穫吧。我覺得這本書不但對中學生有益,對於我們這些成年人來說也很有收穫。

這本《談美書簡》主要是一本就一些讀者提出的問題用回信的方式統一進行回答的小書,因此可以說比較淺顯易懂,雖然不是系統完整的美學著作,卻也從一些很重要很關鍵的角度對美學的入門者的問題進行了解答,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啓發的作用。

比如在《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一文中,作者比較具體、完整地講解了在文學與戲劇作品人物與環境的關係。他首先回顧了這一理論產生與發展的歷史,進而指出,典型人物是能夠體現社會歷史發展的某些規律並且具有鮮明個性特點的人物形象,而典型環境則是典型人物所處的能夠反映社會歷史發展現狀和趨勢的具體情景和背景。典型人物應生活在典型環境中,而不能與環境相脫節。在這裏,共性是通過個性來表現的,是在特殊中顯示一般。文學之所以能在偶然性中見出必然性,是與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這一理論分不開的。

再比如,在《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這一節中,我們看到了這位多年來把心血傾注在美學史研究上的學者把浪漫主義、現實主義門派以及其歷史和影響向讀者娓娓道來,無論是對於想要擴展知識的讀者還是對於有志於美學研究或者文學創作的讀者都有非常的益處。

在《談美書簡》中,作者以親身的經驗,談到了許多治學爲人的道理。對於怎樣開展學術工作,他教導說:“我們乾的是科學工作,是一項必須實事求是,玩弄不得一點虛假的艱苦工作,既要有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恆心,也要有排除一切阻礙和干擾的勇氣……是敷敷衍衍、蠅營狗苟地混過一生呢?還是下定決習,做一點有益於人類文化的工作呢?立志要研究任何一門科學的人首先都要端正人生態度,認清方向,要‘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這與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內容不謀而合。所也說:無論做什麼工作,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篇六:談美書簡讀後感

《談美書簡》是一部系統的美學著作,書中的13封信對怎樣學習美學、馬列主義美學體系,以及美感、典型、形象思維、創作方法等等美學範疇,作了生動而詳細的闡釋。

第一封《代前言:怎樣學習美學?》

朱光潛先生首先談了寫作《談美書簡》的動意,在回答“怎樣學習美學”這一問題時,說他感觸最深的是治學的學風。針對美學是個旁涉很多領域的邊緣學科,以及國內“資料太少”這一特殊性,朱光潛先生指出:“研究美學的人如果不學一點文學、藝術、心理學、歷史和哲學,那會是一個更在的欠缺,而且會成爲‘空頭美學家’”;要“學通一二種外語”,直接閱讀外文書籍;尤其應下大力氣去攻讀馬克思主義理論,但不迷信翻譯過來的書籍。

第二封《從現實生活出發還是抽象概念出發?》

1956年,全國開展了美學大討論,在這場大討論中,朱光潛先生承認自己過去“站的是唯心主義立場”,“用的是唯心主義的形而上學的邏輯方法”,信奉的是柏拉圖、康德、黑格爾、克羅齊等人的“主觀唯心主義”的美學思想。到80年代,朱光潛先生堅持“美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這一總命題,而且他討厭對美下定義,認爲這是從抽象的概念出發不是從現實出發去研究美學問題,提倡“從現實出發去研究美學問題”,提倡“正確辨認生活與藝術中的一切醜現象”,認爲“自然醜也可以轉化爲藝術美”,“藝術家有描寫醜惡的權利”。 第三封《談人》

朱光潛先生提出作爲審美主體的人是“一個整體”。審美活動和整個人的其它許多功能如”思考力、情感和追求上報的意志“是有內在的聯繫的。強調反“人的感性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把人的活動本身理解爲“客體的活動”,進而強調“藝術作品必須向人這個整體說話”這一命題。

第四封《關於馬克思主義與美學一些誤解》

在此,朱光潛先生重申他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鄭重提出“我們提倡‘解放思想’,但不能從馬克思主義思想中‘解放’出來”。針對“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並沒有寫過一部美學或文藝理論的專著,說不上有一個完整的美學體系”等一些誤解,朱光潛先生說,構成馬克思主義美學的這個完整體系“是長期發展而且散見於一系列著作中的。要想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美學體系,就要認認真真地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

第五封《藝術是一種生產勞動》

朱光潛先生認定“藝術是一種生產勞動,是精神方面的生產勞動,其實精神生產與物質生產是一致的,而且是互相儲存的”。生產勞動是社會性的人憑他的本質力量對自然進行加工改造。這是一個雙向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自然經過人的改造而日益豐富化,成了“人化自然”;另一方面,人發揮了他的本質力量,使其在改造自然中“對象化”了,因而也肯定了自己,使自己的本質力量日益加強和提高了。人類歷史就這們日益發展下去,以至於達到“人的徹底的自然主義和自然的徹底人道主義”的辯證統一。

第六封《衝破文藝創作和審美學中的一些禁區》

“四人幫”統治時期,文藝創作和美學中的禁區是“人性論”、“人道主義”、“人情味”和“共同美感”。在朱光潛先生看來,人性是普遍存在的,是人作爲人的自然本性,“人性和階級性的關係是共性與特殊性或全部與部分的關係。部分並不能代表或取消全體,肯定階級性並不是否定人性”。“人道主義”總的核心思想“就是尊重人的尊嚴”,“把人放在高於一切的地位,因爲人雖是一種動物,卻具有一般動物所沒有的自覺心和精神生活。人道主義可以說是人的本位主義。”“在文藝作品中人情味就是人民所喜聞樂見的東西”,“最富於人情味的母題莫過於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情”。在闡釋“共同美感”時,朱光潛先生援引了馬克思“藝術起源於勞動”的論述,指出“勞動是人類的共同職能”,它所產生的美感也就是“人類的共同美感”。

第七封《從生理學觀點談美與美感》

在這封信裏,朱光潛先生向我們介紹了一些生理學知識來使我們更好的認識美與美感,如節奏感,移情作用和內摹仿。

而且向我們進一步闡述了其“美是主客觀的統一”“文學作品應該具有節奏感,而不應一味高昂”“審美者和審美對象各有類型”等觀點。

第八封《形象思維與文藝的思想性》

朱光潛先生認爲,爲弄清形象思維問題,首先需要界定一下“什麼叫思維?”“思維就是開動腦筋來掌握和解決面臨的客觀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思維本身既是一種實踐活動,又是一種認識活動。”思維分爲兩步,“第一步是掌握具體事物的形象,如色、聲、嗅、味、觸之類感官所接觸到的形式和運動都在頭腦裏產生一種映象,這是原始的感性認識”,叫做感覺、映象、觀念或表象。第二步是在此基礎上的深化,可以經由兩種途徑或方式,這就是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目的都在於獲得對事物的更進一步的認識。“把從感性認識所得來的各種映象加以整理和安排,來達到一定的目的,這就叫形象思維;“把許多感性形象加以分析和綜合,求出每類事物的概念、原理或規律,這是從感性認識飛躍到理性認識,這種思維就是抽象思維或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或邏輯思維)的不同之處,在於形象思維始終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沒有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第九封《文學作爲語言藝術的獨特地位》

文學是用語言爲媒介,而語言中的文字卻只是代表觀念的一種符號,本身並無意義。語言這種媒介不是感性的而是觀念性,也就是說,語言要通過符號(字音和字形)間接引起事物的觀念。文學作爲語言藝術在藝術門類中佔有獨特的地位。“文學實際上就是語言學”

第十封《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

朱光潛先生反對將“浪漫主義”或“現實主義”這樣的本來是特定歷史階段的稱呼硬套到其它時代與民族的文藝創作上去,而主張從“浪漫主義的”或“現實主義的”這樣的創作方法的角度,對各時代和民族的文藝作出分析。與此同時,朱光潛先生認爲不能把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區分絕對化。“浪漫主義側重從主觀內心世界出發,情感和幻想較佔優勢”;“現實主義從客觀現實出發,抓住其中本質特徵,加以典型化”。這兩種創作方法雖然是客觀存在,卻不宜過分渲染,像旗幟那樣鮮明對立。要“從主客觀統一的觀點來看待這個問題。”“在偉大的藝術家們身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時常好像是結合在一起的。”

第十一封《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

“環境”指“行動發生的具體場合,即客觀現實世界,包括社會類型、民族特色、階級力量對比、文化傳統和時代精神,總之,就是歷史發展的現狀和趨勢”。典型環境起着決定典型人物性格的作用。“人格的偉大和剛強只有借矛盾對立的偉大和剛強的程度才能衡量出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這是馬克思、恩格斯的典型觀中的一個基本原則。恩格斯把“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看作現實主義的主要因素。

第十二封《審美範疇中的悲劇性和喜劇性》

悲劇與喜劇是兩種不同的藝術體裁,具有兩種不同的審美特性。悲劇與喜劇很難截然劃分,從根本上說,是因爲現實世界的矛盾本來就很複雜,縱橫交錯,很難分出悲喜,同時人們的審美情趣也多種多樣,不同的人對同一個戲劇往往產生不同的感受。“世界對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動情感的人是個悲劇,對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思考的人是個喜劇。”我們中華民族的喜劇感向來很強,而悲劇感卻比較薄弱。其原因之一是我們的“詩的正義感”很強,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好大團圓的結局,很怕看到亞里斯多德所說的“像我們自己一樣的好人因小過錯而遭受大的災禍”。

第十三封《結束語:“還須弦外有餘音”》

朱光潛先生對來信問到關於學外語和美學問題朋友們提出忠告:“學美學的人入手要做的第一件大事還是學好馬列主義”;其次,“掌握一種外語到能自由閱讀的程度”,“掌握國際最新資料”;第三,“要隨時注意國內文藝動態”,“最好學習一門性之所近的藝術:文學、繪畫或音樂,避免將來當空頭美學家或不懂文藝的文藝理論家”。

  篇七:談美書簡讀後感

記得剛上高一的時候,老師就推薦我們去看朱光潛的《談美書簡》,那時的我還未擺脫初中生的稚氣,翻了幾頁,覺得不好看,就把書放下了。現在,當我再次拿起這本書時,才發現書中有很多智慧的閃光點。

儘管現在的我還只算“後輩”,但 朱 先生在這本小書中所傳授的美學理論,卻是字字珠璣,堪稱“諍言”。一遍遍的反覆閱讀讓我受益匪淺,不但在理論認識方面有所長進,更重要的還在於它啓發了我的思維和思想,讓他們向着更深、更廣的空間拓展。

在《談美書簡》中, 朱 先生以自己親身的經驗,談到了許多治學爲人的道理。如《代前言:怎樣學美學》中,先生有言:“我們乾的是科學工作,是一項必須實事求是,玩弄不得一點虛假的艱苦工作,既要有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恆心,也要有排除一切阻礙和干擾的勇氣……是敷敷衍衍、蠅營狗苟的混過一生呢?還是下定決心,作一點有益於人類文化的工作呢?立志要研究任何一門科學的人首先都要端正人生態度,認清方向,要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一切不老實的人做任何需要實事求是的科學工作都不會走上正路的。”文品表現人品,以上這番話不但回答了青年人學習美學的態度問題,更代表了老人一以貫之的爲人之道。

作爲一名剛剛接觸社會不久,各方面認識及素養都尚淺的大學生,儘快擺脫對日後前途的迷惘和困頓。但長久以來,卻仍如汪洋中的一葉孤舟,望不見燈塔,只能隨海浪盲目漂流。但人是不能沒有方向的,不明確目的的生活過之何如?於是便試圖從先賢閃光的思想中探尋泅渡的彼岸。自以爲平日閱讀量不小的我在與那麼多高貴的思想交流之後終於從一本薄僅百餘頁的小冊子中嗅到了最濃郁的芬芳。從此便記住了要“實事求是”,要有“清醒的頭腦”“堅定的恆心”“排除一切阻礙和干擾的勇氣”,立志“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其實直到現在我仍會時常疑惑:這些看起來如此教條、乾澀的話語是如何打動了我的心,讓我如此心悅誠服、欣然接受,並且渴望全力實踐呢?

我想這是 朱 先生人格與思想的共同魅力使然。也許處看上面所引用的那一段話,你心裏可能不會產生什麼感觸,但如果你專注投入地把這一整本小書讀完,你必會爲 朱 先生治學爲人的態度折服!

小小冊子,總共不過七、八萬字,由十三封書信結集而成。但它其中的每一行、每一字都滲透着老人躬親實踐了一輩子的認真態度,不由你不爲之動容。人曰:“一斑窺豹”、“一葉知秋”,相信只這一小段文字,也足以讓你我瞭解進而欽佩起這位美學老人治學爲人的態度吧。

  篇八:談美書簡讀後感

早在原始社會時期,我們的祖先由古猿進化爲類人猿的時候,就已經知道用自然界的一些樹葉、貝殼之類的東西來裝扮自己,或許他們並不知道這是爲什麼,或許他們那時已經有了美的意識,認爲有了這些簡單的裝飾更能讓自己與衆同。隨着歷史的前進,人類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美的認識也在不斷地更新,使其成爲衆人心目中所追求的目標。這或許就是所謂的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吧!

不過,現代人對於美的認識已經發生一些改變,以至於人們在追求自己外表靚麗的同時,似乎忘記了一些東西,這是一些你丟了卻發現不了的東西——心靈美。這種美不是人們表面上所能定義、評判的,這是種精神境界裏的美,它所涵蓋的內容並不唯一,而且還有很多。只有用你自己真實的內心感受去體會它的存在。雖然說心靈美不像容貌美那樣可以給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但是,它也有它的特性,即使一個人的容貌並不出衆,但擁有這種心靈美的人總能夠得到意想不到的幸福和快樂。

如今,步入現代文明社會的我們,有許多甚至大多數的人都在爲自己的外表是否出衆而忙碌着,這是爲什麼呢?這無非就是想在別人面前炫耀自己,顯示自己的與衆不同的身份,吸引他人的關注,使自己的虛榮心得到滿足,當然,這種做法也無可厚非,畢竟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虛榮心。但是,要知道在你得到一樣東西的同時,也會失去一件你擁有時嫌累贅、但失去時卻覺得寶貴的東西。

在社會上這種對容貌美的追求已成爲時尚,以至於現在許多就業崗位都對應聘人員的外貌作出要求,使得有些外貌不出衆的人爲了能夠擁有一份好工作,被迫去改變自己的容貌,這種改變可能會使他們失去健康,以至得不償失。甚至有一些有錢人,把自己變得靚麗還不夠,還硬要把自己身邊的事物也弄得非同一般,以襯托自己“高貴”的身份。這種種的一切,往往會使他們在追求外在美的路途中迷失了自己,把自己那原本純潔、高尚的靈魂給出賣。就好像電視上報道的那樣,有些有錢人甚至口出狂言可以買到別人的生命,尤其是可以買到貧苦人的性命,在他們看來,有錢就是萬能的,可以買到世間的任何東西,包括生命在內,這是件多麼駭人聽聞的事啊!

其實,要想讓自己變得受人尊重,並不是說你需要有多少資本,只有當你擁有那原本屬於你自己的真善美,別人纔會發自內心、由衷地尊重你。因此,如果想提高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就必須先得學會尊重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這樣才能夠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美,才能得到別人由衷地尊重。這樣,即使你的相貌平平,也能夠成爲真正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