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陶行知教育學》讀後感範文

《陶行知教育學》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7W 次

《陶行知教育學》讀後感範文1

讀罷《陶行知教育學》,掩卷沉思,頓覺獲益匪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教育家馬可連柯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作爲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並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爲"愛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給我很大的啓示。

《陶行知教育學》讀後感範文

在育才學校經濟最困難的時候,他到處奔波,籌措資金,以維持學校的日常生活,當時有人嘲笑他這樣做是抱石游泳,學校如同重石,很可能將拖入水底,還是棄石爲好。陶行知不予理會,他堅定而樂觀地回答:"我不是抱石頭游泳,而是抱着愛人在游泳,越遊越起勁,要遊過急流險灘,達到勝利的彼岸。"陶行知引學校爲"愛人",他不把學校學生當"石頭",正表明他在艱苦險惡的逆境中對學生傾注了他全部熾熱的愛,竭盡奮鬥之力將他們安全送達理想的彼岸。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沒有愛便不成爲學校。

教師沒有愛也就不能教育學生。對學生愛是教師高尚職業道德的自我體現。熱愛學生,喜歡學生,以溫存慈詳的態度、和藹的語言對待他們,使他們與自己越來越貼近。在兩顆心逐漸融化爲一的過程中,教師按真人的規範導之以行,或示範,或幫助,或催化,或促進,每一施教又無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悅。

沒有對學生愛,即使教學也沒有激情。沒有課堂上師生間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產生教學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學生的技巧。在我們日常的教學中經常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學生,有些學生由於父母忙於生計,把孩子扔在一邊,他們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學習跟不上,有時我真的不忍心責備他們。想想自己的孩子每晚幾乎都在自己的看護下做作業,再想想他們,我們作爲教師的有什麼理由不去愛他們呢?

《陶行知教育學》讀後感範文2

讀完了《陶行知教育學》,感覺獲益良多。前蘇聯教育家馬可連柯曾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一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學的真諦。作爲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並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生,也愛學校,他稱學生和學校爲“愛人”,發人深思,給我很大的啓示。

書中介紹了他在育才學校經濟最困難的時候,到處奔波,籌措資金,以維持學校的日常運行,當時有人嘲笑他這樣做是抱石游泳,學校如同重石,很可能將他拖入水底,還是棄石爲好。陶行知不以爲然,他堅定而又樂觀地回答:“我不是抱石頭游泳,而是抱着愛人在游泳,越遊越起勁,要遊過急流險灘,達到勝利的彼岸。”陶行知當學校爲“愛人”,他不把學校和學生當“石頭”,正表明他在艱苦險惡的逆境中對學生傾注了他全部熾熱的愛,竭盡奮鬥之力將他們安全送達理想的彼岸。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沒有愛便不成學校。教師應充滿着愛,愛教育、愛學生,教師沒有愛也就不能教育學生。對學生的愛就是教師高尚職業道德的自我體現。熱愛學生,以溫存慈詳的態度、和藹的語言對待他們,使他們與自己越來越貼近,在兩顆心逐漸結合在一起的過程中,教師導之以行,或示範,或幫助,或促進。

對學生沒有愛,即使教學也沒有失去了教育的本質。在課堂上師生之間沒有用心進行溝通和交流,也就不可能產生教學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學生的技巧。教育本來就要用愛去澆灌,心與心交融才能回報以真誠。

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全心全意投入人民教育事業,他當年倡導的`教育的國民性、教育的社會性、教育的生活性、教育的全面性、教育的民主性、教育的創新性,與現在的素質教育如出一轍。學習陶行知教育理論,對照當前的教育現狀,我認爲我們迫切需要張揚“人”的大旗,以完善人自己爲目的,以提升人的價值爲目的,以“立人”爲本,爲了一切人的全面發展。

陶行知先生認爲,人的價值始終是社會的核心價值、終極價值。生命的尊嚴纔是至高無上的,在神聖的生命面前,沒有任何世俗之物稱得上高貴。愛滿天下,情滿人間,情至真,愛至深,是我們做人的典範。作爲一個教師,不僅要牢記陶行知”愛滿天下“的教導,更要以自己的言行感召學生,培養學生的一顆愛心!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以先生爲榜樣,始終把了解學生、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作爲自己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做到人格上尊重他們,生活上關懷他們,學習上關注他們,身體上關心他們,使全體學生生活在充滿愛的濃濃氛圍之中,從而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增進學生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雄心。

《陶行知教育學》讀後感範文3

《陶行知教育文集》彙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平民教育”、“學校觀”、“創造的兒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

當通過一段段短小卻精闢的文字去了解陶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這些他所創立的教育理論時,不禁深深地佩服這位教育大家的遠見與深刻。“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他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纔算畢業”。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爲中心,反對傳統教育以書本爲中心,認爲不以生活爲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這麼一個高度,是我前所未聞的,更給了我一絲震撼,震撼於他的精闢和深刻。

“社會即學校”是對待統教育中的封閉性的一種挑戰,是在批判杜威“學校即社會”基礎上提出的。陶行知先生認爲“自有人類以來,社會即學校”,應當拆除學校與社會的圍牆,把學校的一切伸張到大自然中去。在社會這所大學校裏,人人可以作先生,人人可以作學生,“隨手抓來都是活書,都是學問,都是本領。”“社會是大衆唯一的學校”,“凡是生活的場所,都是我們教育自己的場所。”茶館、戲院、破廟、茅棚等,都可以成爲大衆的課堂。這是根據中國的現實國情提出來的,在這裏教育不是少數貴族的事,而是普通人也可以做的事。他主張把學校的教育和社會生活緊密結合起來。

“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論。“教學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話說,是生活現象之說明,即教育現象之說明,在生活裏,對事說是做,對己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是教,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爲中心”。由此他特別強調要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當作衡量教育、學校、書本甚至一切的標準。他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在死教育、死學校、死書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等教育思想今天仍在廣泛推行。每次讀到陶行知的話時,我總會感嘆,他怎麼那麼先知先覺?他怎麼會總結出那麼多精闢的話?“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仔細辨辨,妙哉妙哉!真正讓我瞭解了陶公“行知”名字的用意!

“親知是一切知識之根本”這是做中學活動中“做”的靈魂,強調了“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是獲得知識的源泉。手的操作和心智的操作與改變,是主動探究和學習不可缺少的兩個重要條件。大膽地放手讓孩子在實驗中猜想並驗證自己的想法,深信:“親知是一切知識之根本”,爲孩子們展開一片充滿想象,充滿生機的天地!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豐富多彩的,同時我們教師所學習所要作的也是豐富多彩的。學習陶行知,向前輩們學習,多積累知識,多和孩子們相處,和他們做好朋友,而不再只是他們的老師。

《陶行知教育學》讀後感範文4

最近,我拜讀了《陶行知教育學》。越讀,我越覺得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十分先進,並且具有很強的說服力;越讀,越覺得他的教育方法具有很強的實效性。讀完之後,感覺倍感振奮,一些埋藏在自己心中的"教育死結"似乎正在逐漸地解開,象一團凌亂的毛線,忽然找到了線頭,正在一絲絲地理順。

在我們老師的眼裏,每天幾乎都只看到後進生:今天早上遲到了2分鐘,昨天晚自習總是要講話,值日工作做的不到位,作業沒完成,忘記訂正了……所以,越看越不順眼,越看越有氣。每天臉都拉的老長,時不時發一頓火,訓斥學生,打擊了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結果學生也產生了逆反心裏,做什麼都覺的沒勁,一副上課死氣沉沉,下課生龍活虎的反常現象。

現在,反過來從學生的角度考慮一下,試想;處於十六、七歲的花季少年,哪個學生沒有一點愛玩的心思呢?哪個學生不愛做夢呢?在學生的頭腦裏,要學的東西那麼多,每位老師都說那是重點要牢記,那麼他要記的的東西就不是一點點了,還要加上想玩想吃想偷點懶(人的天性),那麼一些學生在學習上疲憊也不奇怪了。如果所有學生都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那麼和工廠裏的機器還有什麼不同呢?那我們這個國家和民族還談什麼生機和希望呢?

陶行知先生說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裏有愛迪生。"所以,我們要尊重學生還要學會欣賞學生。特別是對那些學習基礎差、紀律鬆散的學生更要努力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並把這閃光點放大,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在成就感中獲得自信。當你面對"恨鐵不成鋼"的學生時,當你面對家庭和社會的煩惱時,一定要冷靜。如果我們把指責、批評、抱怨,換成啓發、表揚、激勵會是另一種情景。

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師愛(以及家長的愛)猶如心理髮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兒童的心靈發展。師愛能營造出和-諧、溫馨、親切的師生關係。在這種師生關係中,學生不僅樂學,而且個性會得到充分發展,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我們不僅要學習陶行知"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獻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愛滿天下"的高尚情懷。老師對後進生更要傾注真誠的愛心,使學生感到老師的親切、集體的溫暖,從而樹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對教師而言,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在非原則問題上以大局爲重,得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喜悅;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時,就是科學地看待教育的過程。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時空仍然熠熠生輝,閃耀着教育智慧的光芒,值得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認真學習、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