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庖丁解牛讀後感

庖丁解牛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8W 次

導語:牛是複雜的,但是隻要掌握了牛的肌理,就可以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輕鬆簡單的解牛了。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的庖丁解牛讀後感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庖丁解牛讀後感

  【篇一】庖丁解牛讀後感

莊子在《庖丁解牛》一文中,詳盡的描述了庖丁爲文惠君表演解牛之術,令文惠君歎服,並從中悟到了養生之道的故事。

所謂“養生”真正之道,不僅是身體外部的鍛鍊,更重要的是心靈的純淨。在當今注重物質而忽視精神內在的現狀下,保持一顆純淨的心靈,何其難也!

工作壓力,生活負擔,對名、利、優越物質生活的追求,令人們奔波勞頓,疲憊不堪。在這種境況下,養心就顯得尤爲重要。經常將心靈的包袱放置一旁,時常清理清理心靈堆積已久的垃圾,暫且將世間勞形勞心之事拋開,心靈就會放輕鬆,明亮、暢快起來。養生與養心同時進行,方可達到莊子所說的養生之道。

《庖丁解牛》中另一層含義,便是遵循自然之道。世界萬物皆自然生成,按照一定的規律變化延續着,而作爲廣泛的自然界中渺小的人類,卻試圖根據自己的利益和要求改變自然、創造自然。殊不知這種自以爲是、有違天理的行爲給人類帶來了多少毀滅性的災難。近幾年來各種各樣的疾病、慘重的災害,不正是人類瘋狂掠奪,不尊重自然的結果嗎?

作爲人類自身也不滿足於自然之態,違反常理,不惜一切代價改變自己的外貌,從而弄巧成拙,給自身帶來很大的傷害,甚至是一生的遺憾。其實,殘月也是一種美,一種令人怦然心動的詩意美,一種自然之美。刻意去追求外在的完美,本身就失去了真實感,這種經過修飾的美始終是虛假的,不會打動人,更無魅力可言。

尊重自然之道,將人類無止盡的慾望降到最低,我們看到的就不再是滿目瘡痍,也不會因爲自己行爲造成的後果而懊悔不已。

  【篇二】庖丁解牛讀後感

夜間一備課,讀罷《庖丁解牛》,深爲丁廚師“官知莊而神欲行”的刀中至境而驚歎,更對他“技經肯縈之未嘗”的高超技藝欽慕不已。便突發奇想,倘使我能得其真傳,在殺雞宰鴨砍骨頭的當兒,瀟灑自如地遊刃於盤根錯節的筋骨間,那該少卻多少生活瑣事的煩擾!然而,我終究不能瀟灑起來,畢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絕頂高明的手藝又豈是我輩墉懶者所能企及的?

冰心曾有過真言:“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羨於它現時的明豔,卻不知道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多少犧牲的血雨、奮鬥的淚泉”細想也是,庖丁縱然天生有解牛的基因與稟賦,可他在解牛之初仍是所見“無非全牛”,在太陽一千多次起落之後才“未嘗見全牛”。從“無非全牛”到“未嘗見全牛”,其間,庖丁不知砍壞了多少把牛刀,揮灑了多少場汗雨,甚或,爲摸索每一塊筋骨的構造而冥想了若十個通宵,爲擊開每一處肯綮而搭上了手指的鮮血,而我輩呢,常常只神往“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的結果,又哪曾爲此而苦寒過梅花、磨礪過刀鋒呢?

解牛如此,繪畫又何嘗例外?當人們豔羨於達·芬奇的成就,並因《蒙娜麗莎》的微笑而歎爲觀止之時,又可曾想到過他那段畫蛋的特殊經歷?又可曾想到過,爲了描摹好一根線條,他解剖過多少具屍體?爲了渲染出一分神韻,他做過多少回細緻的觀察?唐人韓愈說過:“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沒有三年的反覆實踐,能有“捉刀而立,爲之四顧”的躊躇滿志嗎?沒有不分晝夜的潛心揣摩,能夠獨秀於畫壇而引來世人的傾倒嗎?

然而,現實生活中,卻有人坐地等花開,夢想天上掉餡餅。試問,沒有耕耘,哪來收穫,不吃苦中苦,哪有幸福來?

宋代的晃補之寫過“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的詩句。我想,要把衆人推崇的竹君栩栩如生的形於紙上,成竹於胸當是舉足輕重的法門;而要將自然之竹化爲胸中之竹,不“切之磋之”,又怎能瞭然於心呢?

解牛如此,繪畫如此,學習和生活亦如此。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多觀察多思考,勤動手勤操作,恰如“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於完美”一樣,歷經千淘萬漉的辛苦,每一個淘金者都能得到生活所回報的“最無法衡量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