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庖丁解牛的典故

庖丁解牛的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9W 次

典源出處

庖丁解牛的典故

《莊子 ·養生主》:“庖丁爲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yi),砉 (huo) 然響然,奏刀騞 (huo) 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文惠君曰:‘譆,善哉! 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 批大

, 導大窾 (kuan),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 (gu)乎! 良庖歲更刀,割也; 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 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爲,怵然爲戒,視爲止, 行爲遲, 動刀甚微,

(huo) 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爲之四顧,爲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 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釋義用法

庖丁是位善於宰牛的.人,他宰起牛來,得心應手,合乎節拍,已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他對於宰牛有一套理論,首先把牛從意識上看成一個個部分,然後按照牛的生理結構,從關節空隙處入刀,做到遊刃有餘,從不硬割硬砍,所以一把刀用了十九年還像新磨的一樣。而文惠君也從中悟出了養生的道理。後以此典形容觀察事物、處理問題分析精闢透徹,能夠因勢利導,得心應手; 也以“肯綮”等形容事物的關鍵部分。

用典形式

【發硎】 唐·杜甫:“掘獄知埋劍,提刀見發硎。”

【投刃】 唐 ·李白:“亞相素所重,投刃應桑林。”唐 ·劉長卿:“且知投刃皆若虛,日揮案牘常有餘。”

【餘刃】 宋 ·蘇軾:“餘刃西屠橫海鯤,應餘詩讖是遊魂。”宋·陸游:“平生解牛手,餘刃獨恢恢。”

【肯綮】 宋·陸游:“未免解牛逢肯綮,豈能相馬造精微。”

【庖刀】 宋 ·孫何:“庖丁盡餘刃,羿彀肯虛彎。”

【善刀】 宋 ·陸游:“輕用鏌鋣終折缺,善刀何止解千牛。”

【遊刃】 唐·駱賓王:“得性虛遊刃,忘言已棄筌。”唐 ·張祜:“大戰希遊刃,長途在着鞭。”

【解牛】 宋·崔遵度:“筆苑多批鳳,詞鋒勝解牛。”宋·陸游:“解牛悟養生,牧羊知治民。”

【綮肯】 唐·李商隱:“只憂非綮肯,未覺有羶腥。”

【丁解牛】 宋·陸游:“沛然要似禹行水,卓爾孰如丁解牛?”

【刀解牛】 宋·陸游:“愛身每戒玉抵鵲,養氣要如刀解牛。”

【刃有餘】 宋·曾鞏:“收科同日曳華裾,砉劃驚聞刃有餘。”

【無全牛】 唐·劉長卿:“逢時將騁驥,臨事無全牛。”宋·黃庭堅:“廬陵政事無全牛,恐是漢時陳太丘。”

【不目全】 宋·蘇軾:“神屠不目全,妙額惟妝半。”

【投虛刃】 宋·黃庭堅:“袖有投虛刃,時無斫鼻工。”

【釋牛刀】 宋·黃庭堅:“庖丁釋牛刀,衆手斫大觚。”

【解全牛】 唐·高適:“着鞭驅駟馬,操刃解全牛。”

【刃遊餘地】 元·李庭:“盡道翱翔物外,解牛刀,刃遊餘地。”

【不見全牛】 宋·黃庭堅:“三品衣魚人仰首,不見全牛可下刀。”

【牛刀投隙】 宋·蘇軾:“井水無波任瓶綆,牛刀投隙任宮商。”

【目無全牛】 清·黃鷟來:“少壯喜談兵,目中無全牛。”

【庖丁下刀】 宋·黃庭堅:“庖丁有底下刀遲,直要人牛無際是休時。”

【庖丁投刃】 宋 ·陸游:“曹霸揮毫空萬馬,庖丁投刃解千牛。”

庖丁解牛】 宋·黃庭堅:“庖丁解牛妙世故,監市履稀知民心。”

【遊刃有餘】 宋·黃庭堅:“誰言遊刃有餘地,自信無功可補天。”

【牛在肯全形】 唐·羅隱:“虎知應去境,牛在肯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