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唐才子傳》讀後感

《唐才子傳》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5W 次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唐才子傳》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唐才子傳》讀後感

《唐才子傳》以“才子”爲題,其“才”專指詩才,這也是作者選擇記述對象的唯一標準。而至於所選之人的品行、職業、身份等因素,則不在考慮範圍之類。於是,在此書中可見一些有詩才而無德行的人,比如宋之問和蘇渙等。宋之問是個趨炎附勢的小人,而且性格狹隘,曾爲了將外甥劉希夷一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據爲己有,不惜親手殺死劉希夷。蘇渙曾是強盜,專做殺人越貨的勾當,儘管後來考取進士,但死性不改,竟煸動叛亂,最終兵敗而死。作者以詩才取人,雖然所選之人難免有令人不忿者,但從文學的角度來看,這也體現了一定的公正性。

本書介紹各位詩人的時候,往往側重一些趣聞情節的描寫,而簡化仕途生平的描述,且這些趣聞情節都與詩歌的創作活動有關,從而展示了一個個神形具備、鮮活各異的詩人形象。比如在《李白傳》中,作者首先寫了他的才氣、個性,進而就花大筆墨講述了他在供奉翰林時的一系列誇張舉動。尤其是將李白騎驢經過華陰縣衙時的經過描寫得格外生動。華陰縣令見一醉漢騎驢於衙門口,不知是李白,勃然大怒,說:“汝何人,敢無禮!”李白並不正面回答,而是說:”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天子門前,尚容走馬;華陰縣裏,不得騎驢?”一句話嚇得縣令“驚魂”,連忙賠罪,而李白則並不領情,“長笑而去”。書中諸多這樣的描寫,便將李白無視權貴、自由不羈的個性展露無遺。

在本書中,作者詳細記述了各位詩人應試科舉的情況,如及第的年份、當年的榜首和主考官員的姓名等,從而反映了當時社會科舉興盛的時代特點。

在唐朝的科舉制度中,形成了一種“行卷”、“溫卷”的風氣。所謂“行卷”、“溫卷”意思相近,是指應考生在應試之前將自己的作品投送給當朝權貴評閱,以博得聲譽。這樣的聲譽其價值是不容忽視的,它與應試成績是直接聯繫的,因爲在唐朝科舉制度中,採用的是不糊名的閱卷方式。如果誰能在應試之前博得美名、積累聲望,則會明顯增大及第的機率。從這層意義上來說,正是唐朝的.科舉制度促進了當時詩歌的繁榮發展。作者之所以在書中記述這些內容,顯然是大有深意的。與此同時,這也構成了本書的一個亮點。

在每篇傳記之後,作者都附上了一些簡要的點評,有的是論人,有的是論詩,還有的是論事,不盡相同,皆系作者有感而發。其中論詩的部分大多取自前人的評價,如《詩評》、《滄浪詩話》、《中興間氣集》等都是作者取評的典籍。當然,也有一些是出自作者自己的評鑑。但無論是取評還是自評,都拿捏得恰到好處,非常中肯。

本書在語言上也頗具特色,不僅文辭秀麗,筆調圓潤,而且還善於用典,臻至化境。比如作者在《朱放傳》中寫道:“未幾,不樂鞅掌,扁舟告還。貞元二年,詔舉韜晦奇才,詔下聘禮,拜左拾遺,不就,表謝之。忘懷得失,以此自終。”其中,“鞅掌”二字出自《詩經》,“忘懷得失,以此自終”則取自陶淵明《五柳先生傳》。這樣的用典方法既雋永生動,又讓人不覺,可謂是出神人化。

本書也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它沿襲了許多舊典之誤,置一些身負才名的大家而不錄,如張九齡、宋璟和姚崇等,實屬遺憾。然而,本書畢竟開唐五代詩人傳記之先河,對於唐五代詩人及唐詩的研究有着極高的價值。此外,本書所選之人有許多是少時荒廢學業者,他們之所以能博得一時之名全賴於後天的努力,因而具有定的勵志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