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與孩子一起成長讀後感(通用11篇)

與孩子一起成長讀後感(通用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9W 次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與孩子一起成長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與孩子一起成長讀後感(通用11篇)

與孩子一起成長讀後感 篇1

我只看了《與孩子一起成長》其中的幾則,有一節是父母在孩子面前要避免什麼,我看了深有感觸。徐老師寫的真好,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的品德行爲好壞都可以在孩子那裏得到反映。書裏有六點,第一點大人不能說謊。

記得有一次,我答應奕冉買故事書的,結果我忘了。我回到家,奕冉問我:“媽媽,書買了沒有。”我說:“哎呀,我忘了,媽媽明天買給你好嗎。”她就哭了:“媽媽,說謊。”我也覺得理虧,沒辦法,我帶她去買了。

第二點大人要避免吵架。我也很認可,我們基本不當着孩子的面吵架,會影響孩子。有一次,我奕冉到我朋友家玩,剛好他們兩夫妻吵架,她嚇死了,對我說:“媽媽,我們回家吧,我很害怕。”我來不及勸就回來了。孩子不能嚇。

第三點,要孝敬長輩。其實,想要孩子將來對我們孝敬,就從我們自身做起吧。

第四點,要公私分明,不佔別人便宜。在幼兒園時,她拿了別人東西,對我說;“媽媽,今天我同學送給我的。”我說:“是嗎,是同學送的,我們明天送給你同學禮物,如果是拿的,你要還給同學,媽媽買給你好嗎。”她不聲不響點點頭。

第五點,要避免大人談論大人單位人事方面的分歧,以免因自己的好惡影響孩子對人對事的看法。

第六點,要避免在孩子面前流露對權,錢的不正當想法,以免使孩子產生特權思想,金錢至上的意識。

我們作爲孩子方面父母,時刻要爲孩子做出表率與示範。注意自己的行爲給孩子帶來的影響,不能無視孩子的存在是相當的重要。

與孩子一起成長讀後感 篇2

隨着孩子的一天天長大,自己也開始逐步關注孩子的教育問題。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做《陪孩子一起成長》,加上自己這幾年在教學中的一些切身體會,深深知道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身爲父母這是必不可少的一課。而且教育的成功與失敗事關孩子的一生,把孩子教育好了,不但自己省心,也不會給社會造成負擔。同時也是對孩子一生的承諾。但是怎樣才能教好孩子?這是每一個家長都在考慮的問題。

“愛要學習,愛是從學習中來的。”在自己的教育過程中,以及在自己教育孩子的點點滴滴中慢慢領悟了這句話的深刻內涵,非常認同並深深爲之信服。

如何去培養孩子的這種感恩的愛的能力,讓孩子一開始就沐浴在知恩、感恩,知道付出與回報的氛圍中,結合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所見隨感和一些切身體驗,我想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首先,家長不要對孩子過於溺愛,干預太多,爲孩子打理一切事物;現在都是獨生子女,一個個視同珍寶,溺愛過度,不捨得放手,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爲孩子打理順暢,孩子過着衣食無憂,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皇帝般的生活,殊不知這樣會慢慢抹殺孩子的自主自立能力,迷失了自己的個性,不但成爲家庭的負擔,也成爲社會的負擔。因此應該鍛鍊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不要有求必應,更不要無求先應,不要讓孩子擁有的東西來得太容易,父母還可以經常給孩子講一講自己的工作艱辛,生活的不容易。

第二,加強孩子與外界的交流,避免孩子吃“獨食”;我們現在很多的孩子都是真正意義上的“家孩子”,在家裏可以一手遮天,出來了家門就一無是處,缺乏與人交流的能力,不會和陌生人打交道,這也成爲以後社會交往的絆腳石,慢慢轉化爲宅男宅女。因此,在孩子剛剛學習與人交往時,不要擔心自己孩子會在這個過程中吃虧受欺負,其實這也是孩子在積累社會經驗,從中他會學會一些結交新朋友的技巧和與人交往的經驗,因此父母應該捨得放手,實踐出真知。

第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的教育與人格養成上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良好習慣的養成上要爲孩子做出榜樣,如果家中有老人,有好吃的要先給老人吃,逢年過節給老人買買禮物,經常給老人打打電話,身教的力量遠遠大於言教。不要毋以惡小而爲之,毋以善小而不爲。潛移默化的教育更有說服力和影響力。

在這裏我也只是一個新手,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也是摸索着一點一點積累自己的經驗。教育的路很長,作爲孩子的母親,我還要繼續探索,繼續爲之努力,希望每一個孩子都成爲父母的驕傲。

與孩子一起成長讀後感 篇3

我們常常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多讚美和誇獎孩子,能夠幫助孩子樹立自信。這種觀點也已經爲新一代的父母們所接受,他們普遍主張“愛”的教育,小心呵護着孩子的自尊心與自信心,讓孩子從小就在鼓勵和讚美中成長。讚美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之中確實必不可少,但是過多的誇獎讓孩子變得更“標準”的同時,也會讓他們不知不覺地在心裏加上沉重的枷鎖,無法承受生活中的小小的不如意,輸不起,挫折容忍力差。

在幼兒園中,有相當多的孩子凡是都以“我”爲中心,十分在意輸或贏。比賽、甚至遊戲都輸不起,輸了就耍賴、不願意玩,有些孩子更經不起一點挫折,如果他認爲這項活動或任務有些困難,自己可能會做不好,就乾脆放棄不做,根本連嘗試的意願都沒有。

對成功與失敗的正確態度是人生中的重要的一課。對於成人來說,經歷失敗的次數越多,就可以更好的增加心理上的抗挫折性。

但是孩子畢竟不是成人,解決孩子的怕失敗的問題,不能單靠哄也不能單靠壓。單靠哄,成功來的太容易,孩子越發經不起失敗;單靠壓,孩子會逐漸喪失自信。比較明智的方法是,我們老師和家長要給孩子一些“跳起來就可以摘到果子”的目標,孩子沒有達到目標,我們要給予鼓勵:這個目標是你能達到的,只是你努力不夠,加油,一定行的。一些孩子玩電子遊戲,輸了可以從來,所以他們並沒有把輸贏看得很重。這種做法我們可以借鑑,我們在更孩子游戲的時候,不要總是讓着孩子,讓他明白有輸有贏,如果怕輸,就讓他多輸幾次,這樣他才明白人不能永遠贏。

孩子輸不起,或不能面對失敗結果的反應,與家長對於成功與失敗的態度有一定的關係。在平時生活中一些父母往往喜歡將孩子的成功當做自己的“門面”,贏了就誇孩子聰明、能幹,輸了就指責和埋怨孩子笨,這樣做很容易讓孩子走向兩個極端,要麼失敗就爬不起啦,要麼就爭強好勝,非贏不可。

每一位家長和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但在鼓勵孩子追求成功之前,自己應該先看淡輸贏,讓孩子明白,最重要的不是輸贏,而是將事情盡心盡力地完成。

與孩子一起成長讀後感 篇4

讀了陶海彪的《與孩子一起成長》一書,感悟頗深,受益匪淺。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他們有着一雙永遠充滿好奇的眼睛。作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甚至是孩子的終身教師,應做到身體力行。家庭教育寓於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存在於家庭的每一瞬間,家長毫無掩飾的言談舉止時時刻刻被模仿,這種模仿對孩子的品格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在漫長的時間裏毫無感覺地完成的。如果你勤勞,孩子就勤快;如果你熱情,孩子就大方;如果你主動,孩子就積極;如果你禮貌,孩子就學會了尊重……孩子的頭腦就是一張白紙,你的一舉一動都會反映在孩子身上。所以,你必須用心,必須極爲慎重。事實上,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仁慈、愛心和責任感的家庭,他日後會成爲健康、正直、樂觀向上、有所作爲的人。

良好的習慣決定一個人的一生,書中指出好習慣是從小培養的;兩代人要互相學習共同成長;孩子在幼兒階段養成愛讀書的習慣,那是終身受益的,一個人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他纔會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還會是一個不斷提升自己,不斷成長的人!

書中特別提到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好好佈置一下家裏的閱讀環境,要儘可能讓書籍伸手可及,如孩子的牀頭櫃上,牀前放一個放滿圖書的書報袋,在書房裏爲他精心佈置一個讓他可以自由閱讀的角落。精心挑選一些他喜歡的幼兒圖書。如:《昆蟲記》《動物百科》《十萬個爲什麼》《魯濱遜漂流記》《愛的教育》《海底兩萬裏》等等好多好多不同類型的書。同時還注重創設輕鬆的精神氛圍,在閱讀之前,我有意識地使用信任孩子的語言,這會幫助他們對閱讀本身產生神奇的持久的熱情。

細細品味這本書,淺顯的文字卻將深刻的道理剖析得入木三分,讀後非常受啓發。總之,作爲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作爲教師要尋找發現孩子的閃光點,耐心等待孩子成長,也許等來的就是成功!

與孩子一起成長讀後感 篇5

任何一個孩子對他們的父母來說都是一個特別的存在,是夢想,是希望,更是愛的延續,但對於我們這些年輕的孩爸爸、孩媽媽來說,他們卻也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女兒樂樂一天天長大,從呀呀學語到喋喋不休,從蹣跚學步到奔跑跳躍,我也一步步地在前行,每一本育兒經典都是我最好的老師和朋友。很偶然的一天,我的一個朋友對我說:“哎!有一本書不錯,叫《陪孩子一起成長》,看看吧!”當看見書中那一頁頁可愛的插圖時,我就已經喜歡上她了,就像別人說的“第一印象”吧!

捧着她如飢似渴的讀了一遍,就像和一個朋友在聊天,曾經困擾我的樂樂成長中遇到的問題似乎就在書中一個個生動活潑的案例中迎刃而解了,感覺心就象雨後的晴朗天空,清爽了、明亮了!

用心去品讀這本書,有很多地方都能引起我的共鳴。“同孩子一起玩”帶給了我很深的思考,書中有一段話“如果說,爸爸媽媽是孩子的天空,那麼,愛就是陽光。試想,孩子在天空下享受着陽光,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玩遊戲,他會感到多麼的快樂和幸福呀。”樂樂兩歲之前都不是很黏人的,可是一過了兩歲就常愛纏着我,不管我在做家務,或煮飯,或和朋友打電話,她都會來要求我陪她,和她玩,這使我常常做不完家務,也無法和朋友暢快地聊天。爲這我曾很煩惱,感覺女兒的到來讓我的生活完全不一樣,沒有了自由呼吸的空間。但是現在的我明白了,孩子一天天的長大,很快,她將有她自己的世界,也許到時我要陪她,她也不讓我陪了,所以要趁她要我陪的時候多陪陪她,她不是一盆花,也不是一棵草,她的成長是需要愛來澆灌的。

在“享受閱讀的快樂”一文中最開始的一段話對我受益匪淺,“人們常說:‘書籍是人最安靜、最永恆的朋友,也是最容易接近、最智慧、最耐心的老師。’”當女兒還是襁褓中的寶寶時,我就常在她耳邊哼歌,講我小時聽過的故事;當她呀呀學語時,給她講《嬰兒畫報》裏的故事,不在乎她懂不懂,只想讓她養成閱讀的習慣,雖然她並不愛惜書,經常是支離破碎;現在樂樂已經是一個愛喋喋不休發問的小女孩了,書成了她最好的夥伴,從看最初的《嬰兒畫報》到現在讀《格林童話》、《西遊記》,我想樂樂已經完全享受到了閱讀的快樂。睡前故事是樂樂的必修課,大概是樂樂3歲時,有一次我在給她講《小豬鬧鬧冒險的一天》時,突然發現她可以跟着我的節奏稍微給些小小的提示就可以自己把這個故事講完了,而且還指着一些字告訴我“這是小字”,“這是了字”當時對我來說真的是一個很大的驚喜,現在女兒對認字有了強烈的慾望,在享受故事情節的過程中也認識了字,完全享受到了讀書的樂趣。每個月我們都會領着樂樂去圖書城,在那裏樂樂完全融入到書的海洋裏,對新鮮的故事她會要求我們念給她聽,有時她也會拿着一本大大的彩頁故事書,自已坐在角落裏講故事,但是她總是很害羞,會說“媽媽別離我這麼近,遠一點”所以到目前爲止我還沒聽她清楚的講一個故事,看來克服她害羞的情緒我還要努力呀!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他們有着一雙永遠充滿好奇的眼睛,書中的第一章就是“懂得愛”,我想我們首先要讓孩子們感受到愛,他們纔會更好的去愛,就象一位哲人說的“我們怎樣愛孩子,孩子會怎樣愛世界”!我曾看過一張攝影作品,是一個結實的男人背影,他用肩小心的託着一個剛出生的孩子,就象託着一個非常易碎的心愛之物,寶寶滿是皺摺的小臉和爸爸健康的脊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照片的後面有一個故事,因爲先天不足,這個剛出生的孩子可能會面臨死亡,他年輕的爸爸,從瞬間的喜悅跌落到無邊的痛苦,他對醫生說想抱抱他的孩子,就是這一瞬間成就了這幅作品,有人問從這張照片看到了什麼?有人說是堅強,有人說是依靠,但我覺得更多的是愛,沒有任何語言的愛。堅強的脊背、依靠的肩膀這些都是天使的翅膀,愛的力量。

與孩子一起成長讀後感 篇6

讀了徐秀莉老師的《與孩子一起成長》一書之後,使我認識到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是孩子的啓蒙老師。如何把孩子培養成才,父母的一言一行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書中提到“賞識教育”對孩子應該多鼓勵少批評,而批評呢更要注意方法得當。女兒寫作業,考試非常大意經常出錯,我總是批評多於鼓勵。現在想想:這樣只會讓孩子產生壓力,對學習沒有興趣。適當的給予鼓勵,能讓孩子找回自信。徐老師提到“孩子的學習首先要自願,有興趣,纔有動力。”家長總是盲目的要求孩子學這個,學那個,一到週末時間家長孩子忙的不可開交,卻從不問孩子,想不想學,有沒有興趣。看來作爲家長首先要經過孩子的同意,然後往孩子的興趣方面發展,孩子有興趣,自然學的好。

我覺得書中的每一篇小文章,每一個小故事,每一句教育感悟,讓我非常受啓發。也感覺到自己的教育方法有很多不到之處,今後能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使孩子能夠茁壯成長。

與孩子一起成長讀後感 篇7

初次拿到《與孩子一起成長》這本書時,乍一看沒覺得有什麼新意,翻開來細看,越看越喜歡。與普通的育兒書不同,雙子姐在書中談及的育兒方法非常實用且具可操作性,一口氣全部讀完了,並推薦給小姑子看。好書是一定要反覆看的,爲促進自己進一步消化吸收,寫下如下讀書筆記。

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感受是:沒有不行的孩子,只有不行的父母。在育兒之路上,父母要用心,只要用心,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雙子姐在養育冬兒上,憑的就是一顆真真切切的濃濃愛子之心,處處站在孩子的角度引導孩子,其用心之至值得我仔細學習。雙子說:“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是我們和孩子的緣分。上天給我們家長的這個禮物,猶如送給爸爸媽媽一個最親最愛的朋友,我們家長一定要善待她。”更讓人感動的是,雙子姐在身體狀況極度不佳的情況下,本着一顆“大愛”之心,雙子姐以頑強的毅力寫出了一篇篇博文指導在育兒路上迷茫的家長。

閱讀此書,作爲一個六歲女孩的媽媽,以下幾點我必須牢記:

1、每個孩子天賦不同,與其他孩子相比,有優勢也有劣勢。如對小學階段的一些關鍵知識點,如果父母能夠在孩子不足的地方提前介入做好引導,讓孩子學中玩,輕鬆地學會了,會大大提高孩子的信心,孩子也會越學越遊刃有餘。

2、做好與老師的溝通工作。現在一個老師帶很多孩子,本身很累,雙子姐通過書信的方式與老師溝通,既能深入交流,也節省了老師時間,獲得了老師好感,進而促進了孩子學習。

3、用“快速心算”改掉孩子粗心的毛病。粗心是孩子腦子發育不成熟的表現,也和性格有關,六歲的孩子,腦容量只有成人的百分之70-90,口算用孩子的腦、眼、口、耳、寫,極大地促進了孩子腦子的發展。具體操作是,父母與孩子面對面坐下,家長從背後抽出一張張加減法運算卡片放在胸前,讓孩子快速脫口說出答案,這不是教孩子加減法,而是教孩子一種能力。訓練孩子:集中注意力、反應能力、數學童子功,越熟越快越準越好。

4、興趣班因人而異,但不管選擇什麼興趣班,長期堅持纔能有所收穫。從雙子姐身上獲得的啓發是,琪琪今後游泳、乒乓球、圍棋是我必然會引導學習的,鋼琴等樂器看機緣,畫畫是琪琪一直喜歡的,我會繼續鼓勵和讚賞。

5、發揮家裏老人的育兒作用。“無論大人還是孩子,想要走進他的心靈,一定要和他產生共鳴,和長輩的共鳴就是感動他們,認可他們,他們必然會來幫助你、理解你。”這樣做的好處是家庭和諧、老人有成就感,孩子也學會了如何孝順、尊重長輩。這點是琪媽做的很不好的,今後要好好改善。

6、讓孩子學會“造三句”。讀故事時引導孩子用關鍵詞自己造句並記錄。“造三句”即將詞放在句子的前、中、後。

琪琪馬上要讀一年級了,雙子姐的書給了我很多啓發,此處記錄下來的僅僅是極小的一部分。目前,雙子的孩子冬兒從一到三年級的“差生”在雙子的精心引導下從四年級開始發力躋身於全面發展的優等生之列,目前冬兒已經是一個高中生了,因此此書更多的內容比較適合家有小學生或者初中生或者學習成績不理想的父母,雙子姐以朋友的身份,將引導孩子的寶貴經驗娓娓道來,如幫助孩子編寫口訣以巧妙記憶歷史、地理、化學等各科重要知識點,如何引導孩子開心寫作及相關技巧、如何減少考試中的失誤,如何讓孩子考前輕鬆複習、如何處理孩子學習生活中系列難題以及與孩子溝通的方式方法。總之,雙子姐說出了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也將自己的經驗悉數奉獻。

《與孩子一起成長》確實是一本好書,有空時琪媽還要繼續翻閱,相信每閱讀一次就是一次新的收穫。

謹以此文推薦《與孩子一起成長》(作者:雙子著)一書給愛孩子的父母閱讀。

與孩子一起成長讀後感 篇8

一本好書可以啓發人的智慧,洗滌人的靈魂。繼上學期的內容,我園又組織了研讀枕頭邊書活動。我精心挑選了孫雲肖教授的《與孩子一起成長》一書,感悟頗深,受益匪淺。

書中孫雲曉教授談到“沒有體驗就沒有成長”,這句話我很贊同。讓孩子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去感受生活,培養能力,戰勝困難,是孩子成長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步。小兒已經10歲了,其他同齡的孩子都會游泳,而他只是鑽在救生圈中亂胡鬧,一直不會游泳。爲了克服他的膽怯心理,我一直鼓勵他,並親自給他報名參加了暑期訓練班,兒子終於丟開了救生圈,邁向了游泳池。現在兒子雖然只會簡單的“狗刨’,可我依然欣慰,因爲兒子畢竟克服了膽怯,戰勝了自己,勇敢地跳入水中,他親身體驗到了水的力量,體驗到了與水嬉戲的快樂,這種體驗兒子是不會忘記的,這就是兒子的成長啊。

孫雲曉教授提出了“向孩子學習”新概念。他說:“現代社會是兩代人共同成長的社會,向孩子學習是成年人真正成熟與睿智的標記。”現在,父母對獨生子女的愛是好的,關心生活質量,但同時對孩子也要求過高,期望過高,彼此不平等。就拿我自己來說吧,兒子身上的缺點既多又不善掩飾,這常常讓我忍無可忍。如:鞋子、襪子、衣服亂仍;做完作業攤了一桌子就不見人影;作業、考試馬虎;甚至每天吃飯都不讓人省心。在這種情況下,談向孩子學習,似乎有些風馬牛不相及。細細地讀了孫雲曉老師的這本書,使我發現,實際上怎樣看待孩子的優缺點纔是問題的關鍵。“在充滿失敗語言的家庭或學校裏,是難以想孩子學習的。與此相反,優秀的父母與教師總是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而及時、熱情地欣賞孩子的優點。”兒子學習從不用功,邊學邊完是他的作風,成績也不是太穩定,雖然每次期末考試總能拿下前幾名,但他的主動性真是太差了,總要人強迫着做些課外題。近來卻把打乒乓球當成了主要內容。花大價買了乒乓拍,爺爺幫着做了一張乒乓臺,一有空就纏着人陪他打球,偶爾我也被邀請。開始時他總是打不贏我,每每總會耍耍小脾氣。隨着不斷的練習,兒子的打球技術越發進步神速,我總是被他5:11打敗,他也神氣極了。趁着這有利時機,我向他展開了隨機教育:輸不氣餒,贏不驕傲,重在參與!同時也要向他學習這種鑽勁,學一樣本領就要一學到底,而不是如我這般碰碰這,摸摸那,遇到困難就退縮了,結果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許多成人往往會有意無意地做出一些不符合社會和諧發展的事情,也是對孩子的成長有負面影響的事情。可我們總是不以爲然。而正處於接觸社會的孩子,他們總是以美好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的一切,他們也有更加美好的願望。我們不能以自己的帶有功利性的心態來要求孩子,也不應該高高在上,而應該把他們當做朋友,當做學生,甚至當做老師來不斷地和孩子一起“成長”。如果我們只是從眼前關心孩子的物質需要和考試分數,不能從根本上理解甚至加以打擊他們的願望和要求,那隻能扼殺孩子積極進取的精神,使孩子的教育不可能全面發展。

細細品味這本書,淺顯的文字卻將深刻的道理剖析得入木三分,讀後非常受啓發。好的教育方法可爲孩子的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有所作爲。通過這次學習,也感覺到以前自己的教育方法有很多不到之處,今後會加以改正,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和真誠的愛教育孩子,使孩子能夠茁壯成長。

與孩子一起成長讀後感 篇9

自從有寶寶後,我曾立志我一定要做世界上最耐心的媽媽,然而海口不是現實,寶寶出生後面對她的哭鬧,曾經在書上看過的方法,卻一無事處,我曾幾度崩潰,而對着那張啊啊叫的小嘴,我是那樣的束手無策...

寶寶大一點後,我又口出狂言:“我一定是這個世界上最平凡但卻最會教育孩子的人。可面對寶寶成長過程中“磕磕絆絆”,我自信滿滿的高招卻顯的是那樣的單薄,那樣的力不從心;

當我沒有成爲最具耐心的媽媽,也沒有成爲最會教育孩子的母親時,不甘心的我又自我安慰:“雖然我不是一位優秀的母親,但我一定是這個世界上最愛自己孩子的人!我的懷抱一定是孩子最幸福的搖籃...”

然而,願望未能實現,最後的自我安慰也因一本書的出現而徹底讓我清醒,在書裏我看到了真正的“教育”、看到了真正的“優秀”,更看到何謂無邊的母愛!媽媽是朋友,媽媽是姐姐,媽媽是老師,媽媽是孩子的引路人。

它讓我反思、醒悟,似乎在一夜之間自己成長了很多,成熟了很多,突然之間才發現我之前的教育理念其實是教訓,因爲每當寶寶不聽話時,每當我詞窮時,我總是採用高壓政策或是武力來讓寶寶含淚臣服,每每事後雖然也有過後悔,但看到寶寶膽怯和言聽計從的樣子,我又暗暗得意...看完這本書,我的感慨良多,而我最大的醒悟則是原來我只看到了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之間的差別,讀了這本書,我才發現是我與作者之間的差別,這種差別不僅是一般的不如,而是不及時糾正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的錯誤,點滴之處見真情,細微之處見將來!

與孩子一起成長讀後感 篇10

我的孩子今年上初中二年級了,訂《父母課堂》已經有好長時間了,家裏書架上放着好幾本。可是因爲工作的關係,雖然每期都看,但看的不細緻。直到今天,在春節的假期裏我又重新閱讀了一遍,這一次我又學到了許多知識。

《好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是《父母課堂》的記者採訪中國青少年教育家孫雲曉的一篇訪談錄,孫老師回答了幾個記者提出的問題。在孫老師的回答中有一段話使我感覺非常及時。那就是當記者問孫老師:家庭教育需要科學的方法,方法很多,哪些比較重要呢?孫老師回答說:“最重要的教育方法至少有4點:

1.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瞭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2.教子成功從培養良好習慣做起;

3.父母身教重於言教;

4.讓孩子在體驗中和羣體中長大。”

孫老師所提出的四點方法使我有點恍然大悟的感覺。回想起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忽略了太多,特別是尊重孩子。從孩子出生到現在,做爲母親我也付出了很多,但也給孩子製造了許多壓力,特別是在孩子上學以後。因爲需要打理自己的生意,我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早出晚歸,根本就顧不上和孩子交流了。孩子算是很乖的了,他沒有跟我提要求,學習也算過得去,也沒有淘氣,但是他經常會和我說起學校發《父母課堂》了,老師要求寫讀後感。我也知道這本雜誌很好,於是也抽空讀一下,可是由於每天要面對很多雜事,很多文章我也是一看而過,更不用說寫出讀後感了。直到前個階段,工作不太忙了,我有點時間陪孩子了,他的一些習慣讓我有點無法適應,但卻不知如何改變。今天,讀了這篇文章後,我大有一語驚醒夢中人的感覺,孩子需要的不是嘮叨而是具體的幫助。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我沒有和孩子做深入的交流,更不用說具體的幫助了,所以造成現在我想尊重他的想法,但卻不知他在想什麼。

在今後的日子裏,我想我不會再錯過和孩子一起的機會了,我已經結束了自己的生意,找了一份掙錢不多但有作息規律的工作,這樣我可以和孩子一起成長,一起養成好習慣,也就可以一起快樂的生活。

與孩子一起成長讀後感 篇11

從事教育工作好多年,面面對形形色色的學生,面對自己的孩子,心裏經常想:“什麼樣的教育是好的教育?”以前讀過孫雲曉教授寫的《拯救男孩》,如今又讀了他的'《與孩子一起成長》,我深深地感悟到:好的親子教育就是好的教育。

要做一名令孩子們滿意的好爸爸好媽,要從心底讓孩子們無條件地愛家長,相信家長。這種關係是愛的體現,是一個生命喜歡另一個生命的感情,是一種平等共處的關係,孩子和家長是平等的。

在書中介紹了這樣一個例子。有位父親曾憂心忡忡,因爲9歲的女兒曾幾次對他嘆氣:活着真沒意思。我想,父母在驚愕的同時是否也該好好反思一下:是什麼讓我們的孩子不快樂?聽了這位父親對孩子童年的描述,我有一個感覺,是否可以這樣說,在一個人的童年中吃什麼、穿什麼往往並不重要,玩什麼纔是最重要的。我敢肯定的說,現在的孩子不快樂的重要原因,是因爲沒有好玩的。

兒童時期是人的一生中成長最快速的時期,是生理、心理髮展突飛猛進的時期。兒童期的成長絕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也不僅僅是體力的增長,它是一個全面的發展,如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他的很多器官都需要在各種體驗中生長,需要各種刺激促進其發育。放手讓孩子玩、指導孩子玩、和孩子一起玩,這是玩的幾個層面,和孩子一起玩是玩的高境界。我可以這樣說,凡是沒和孩子一起玩的父母都不是稱職的父母;沒和孩子一起玩過,將是父母一生都是無法彌補的遺憾。

玩能爲孩子後創造精神的培養提供一雙翅膀,爲孩子後創造力的形成提供一種可能。不會玩的孩子,很有可能就被未來社會淘汰的人。有一句話:“淘小子出好的,淘丫頭出巧的。”這個“淘”與“玩”有什麼關係呢?“淘”是玩的一種特徵,是兒童聰明才智的自然流露,“淘”能將兒童的聰明才智發揮到極致。一般情形下,很會玩的孩子都是淘孩子,他們有個性,有主意、有領導才能。現在的孩子不要說“淘”了,就是簡單的玩的時間都越來越少;雖然有了高檔的玩具和電腦遊戲,但是玩的花樣卻越來越少;同伴之間的玩也越來越少。這主要是有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第一,緣於父母的恐慌,怕孩子玩多了誤了學習,這與中國傳統的教育觀念有關。第二,孩子的學業負擔過重。我也看過一份調查,現在的孩子半數以上都睡眠不足,學業重,當然沒時間玩了。第三,我們已經進入高科技的時代,一切都是電子化了,玩具是高檔了,不過孩子的動手能力大大地削弱了。

深思這本書,讓我深深感悟到要想孩子們真正健康成長,學以致用,作家長的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到原因,找到切入點,找到溝通的要道,敲打出孩子們的最初想法,心平氣和的對孩子們加以啓發,引導和適當的鼓勁。讓孩子們感到我們纔是他們最親近的人,最關心的人,最可信的人。親子關係處理好了,家長在孩子們心中的建立絕對信任的地位,孩子們就會毫無保留的傾訴他們所謂的“祕密”,這是愛本身所折射出來的力量。

因爲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他們有着一雙永遠充滿好奇的眼睛。作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甚至是孩子的終身教師。對孩子的影響是無可替代的。正如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所強調的:“國家的命運操縱在掌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握在母親的手中。”我們應做到身體力行。

家庭教育寓於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存在於家庭的每一瞬間,家長毫無掩飾的言談舉止時時刻刻被模仿,這種模仿對孩子的品格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在漫長的時間裏毫無感覺地完成的。如果你勤勞,孩子就勤快;如果你熱情,孩子就大方;如果你主動,孩子就積極;如果你禮貌,孩子就學會了尊重……事實上,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仁慈、愛心和責任感的家庭,他日後會成爲健康、正直、樂觀向上、有所作爲的人。

還記得書中說“沒有體驗就沒有成長”,讓孩子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去感受生活,培養能力,戰勝困難,是孩子成長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步。書中德國著名作家、詩人歌德的母親教育子女的方法對我啓迪也很大。在歌德童年的時候,她常常給他講半個故事,留下後一半,讓小歌德接着自己講。這時候,小歌德憑着自己對前半個故事的理解與對後半個故事的想象,將母親未講完的故事繼續編下去。日久天長,歌德的創作才華大有增長,青年時代便名揚天下了。是啊,如果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採用“半個故事”的教育方式,就可以讓孩子去發揮想象,創造性地去完成工作的全部。這不僅可以豐富孩子的想象力,而且還使孩子養成做一件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

細細品味這本書,淺顯的文字卻將深刻的道理剖析得入木三分,讀後非常受啓發。總之,作爲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尋找發現孩子的閃光點,耐心等待孩子成長,也許等來的就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