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教師人文讀本》讀後感範文

《教師人文讀本》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4W 次

當我靜下心來,仔細閱讀《教師人文讀本》,裏面的每一篇文章,都是那麼真切,那麼富有哲理;都能引起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寫得太好了。當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加強人文教育,呼喚人文精神的迴歸已經被世人所共識。迴歸教育的本體將是21世紀世界教育發展的主旋律。

《教師人文讀本》讀後感範文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看作是新世紀全世界教育的“四大支柱”,是一個非常有眼光也非常負責任的觀念。這也是當前中國教育改革的理論基礎與目標。

學會認知:這種學習更多地是爲了掌握認識的手段,而不是獲得經過分類的系統化知識,即獲取理解的手段;學會做事:以便能夠對自己所處的環境產生影響,使教育與未來的工作相適應,能夠獲得做事的能力、與他人共事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學會共同生活:以便與他人一道參加人的所有活動並在這些活動中合作;學會生存:這是前三種學習成果的主要表現形式。當然這四種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一個整體,因爲它們之間有着許多的聯接、交叉和交流點。

作爲教育,應當促進每個人的全面發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審美意識、個人責任感、精神價值等等。使他從小就能夠具備一種獨立的意識、進取的精神,有克服困難的勇氣,有完成任務的能力。以便長大了由他自己確定在人生的各種不同的情況下他認爲應該做的事情……教育的目的在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發展的目的在於使人日趨完善;使他的人格豐富多彩,表達方式複雜多樣;使他作爲一個人,作爲一個家庭和社會的成員,作爲一個公民和生產者、技術發明者和有創造性的思想家,來承擔各種不同的責任。

作爲教師,我曾在電視中留意到:在德國的教室裏,牆上的德國地圖是孩子們自己動手用彩筆畫出來的(雖然德國生產的“海德堡”是世界上最精密的膠印機之一)。回看本國,學校裏的所有掛圖(包括教學用圖)都是用此類機器印刷出來的!“探索+創新”與“機械+重複”,這種反差造成的結果太可怕了。要知道“得到了一桶水的人”和“學會了取水的人,他們完全處於不同的起跑線。我們的學生雖然先“得到了一桶水”,但不會“取水”,不但沒有“鮮水”吃,原來的水也會變質變臭,坐吃山空是早晚的事。在充滿競爭的21世紀,我們的學生若不能及時學會“取水”的本領,那麼他們恐怕又要重蹈“花高價買水喝”的覆轍。被社會無情地“淘汰”。或成爲廉價的勞動力,或成爲唯唯諾諾的幕僚……每每想到這,我就不寒而慄。

我們是教師,都是些普通的人,但我們從事着神聖的事業。

我們每天面對着的是人,我們的學生。他們,天真、可愛、充滿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們對我們無限地信任和敬慕。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在對話和交流中,他們求知,他們成才,他們立志,他們成長,成爲自立的個體,成爲家庭的支柱,成爲社會的棟樑。而我們每一個教師,除了歲月的流逝之外,沒有失去任何東西,我們的知識在教學中更充實,我們的智慧在交流中更增長。我們付出了多少愛,得到的是更多的愛;我們對學生有多少理解,他們會給我們更多的理解。這就是我們最大的成就和幸福。

但是,我們也經常困惑、煩惱,甚至痛苦。我們也經常遇到阻力、誤解,甚至非難。正常的知識傳承,往往變成機械的操練;坦誠的心靈交流,往往變成枯燥乏味的訓誡,加上人事的糾紛、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襲,這些使我們的心靈失衡而不知所措。

這些問題的解決,固然需要有相應的改革和時間,但如何直面這些問題並持一種積極的態度,確實是我們應當不斷自省的。先輩、前輩和同輩中有不少楷模,爲我們樹立起精神的支柱,究其核心,那就是一種人之所以爲人的精神,即人文精神。它博大精深,但首先是愛,惟有了愛,我們才能成爲一個育人之人。我們愛祖國、愛同胞、愛親人,當然也愛自己。愛科學、愛藝術、愛自然,對教育和可愛的學生應付出更多的愛。等等。

相信《教師人文讀本》一定會給我們每位教師帶來深刻的啓迪。“教育的四大支柱”這篇文章,作爲《教師人文讀本》的“壓卷”,帶給我們的啓示還有很多很多,讓我們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呼喚着人文精神的迴歸,爲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完成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