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甲午風雲觀後感(精選18篇)

甲午風雲觀後感(精選1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2W 次

《甲午風雲》是由林農執導,李默然等人主演的一部戰爭片。影片講述了中日甲午戰爭的故事。甲午中日戰爭在中國歷史上是有名的一次戰爭,通過電影我們能更好的瞭解史實。今天小編整理了以下甲午風雲觀後感,供書迷們參考,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甲午風雲觀後感(精選18篇)

甲午風雲觀後感 篇1

清朝末年,在這一段戰亂的歲月,一條條與侵略者簽訂的恥辱條約,一場場中國無炮火的戰爭,都在這裏上演。清朝政府軟弱無比,不敢向日本海軍宣戰,取而代之的是一面面投降的白旗和一封封慈禧太后的求和書。

《甲午風雲》這部影片講述了在清朝末期甲午年間發生的歷史事件,當時的清政府腐敗無能,內憂外患,西方列強紛紛侵略中國,從中國掠奪大量財物。以鄧世昌爲首的一批愛國將領對此非常憤怒,爲了抵抗日軍的侵略,在黃海海域與日本海軍展開激戰,鄧世昌率領的“致遠號”官兵勇往直前,在海戰中英勇殺敵,打得敵方主力艦狼狽逃竄,他在炮彈用盡時,寧死不屈,開足馬力向敵艦撞去,與敵人同歸於盡,但遺感的是戰艦沉沒了。甲午戰爭終因清政府的無能和投降派的出賣以失敗而告終。我們爲鄧世昌等英雄的不幸犧牲感到悲傷,心痛,可想到他寧死不屈的可貴精神又爲之感到驕傲和自豪。我想如果每一箇中國人都象他那樣熱愛祖國,保衛祖國,決不會害怕日本侵略軍。同時,我們也要想到投降的無能和愚昧,他們貪生怕死,貪圖富貴。這種人最後只會遺臭萬年,永世受人唾棄,所以我們不能做這種貪圖享樂的人。

看完這部影片,我被愛國軍民的忠心和團結精神感動,也對那貪生怕死的賣國賊與帝國主義痛恨。同時更加深切地體會到國弱被人欺。所以我們要努力學習,長大了才能爲祖國的富強與繁榮,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纔不會被外國人欺負。

甲午風雲觀後感 篇2

中國人都不想懷念以前的悲慘,因爲我們落後,我們在捱打。我們在解放後的快速發展,使得我國家越來越有世界大國的風采。可是居安思危方能成奇遠,回顧歷史才能成其高。不準備就會落後這是定律。

日本的侵略太誇張了。它的誇張不在於它的強大,而在於它要侵略的明顯態度。那麼明顯的態度下侵略竟然成功了。這代表一個國家的懦弱,也代表一個國家的腐敗。所以中國的幾十年被掠奪被侵佔是必然的。雖然中國有無數能人志士想要反擊,但是在上層的壓力下沒能成功。上層並不考慮失敗的後人民的悲苦,他們只考慮能不能繼續享受。所以甲午戰爭中就有很多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在現在應該是英雄的人物,可是他們只能在那裏去承受着無奈的痛苦。所以缺乏預見,準備不足,片面委曲求全是戰爭失敗的主要原因。 甲午戰爭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給中國帶來了太多的痛苦。當時中國並不弱小,據資料比較中國的海洋戰艦並不比日本差,可是輸的那麼慘。最激烈的黃海海戰更慘,缺乏預備使帶船的鄧世昌都沒有辦法,只有選擇自盡來報國。一個民族要有骨氣,活着的人一定要有骨氣。甲午戰爭中人民羣衆和愛國官兵反侵略、反投降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清政府的腐敗無能都在甲午風雲中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

我國曆史是屈辱的,沒有人能改變,也沒有人可以否定。可我國人民也是堅強的,在這麼長時間我國人民沒倒下,不斷的發展中站得越來越穩。現在我們的國家強大了,由過去外國瞧不起的“東亞病夫”到今天的“體育強國”這有着無數人的努力。國家不能在不改忍讓的地方忍讓,否則國家就是一片被侵略地。很多方面都面面俱到很難,所以在大方向上國家不能錯,每個人也不能錯。

所以面對現實我們只有拼搏,不能輸給自己!

甲午風雲觀後感 篇3

當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冉冉上升的時候,當全國人民爲申奧成功而歡欣鼓舞的時候,我們不會忘記,在歷史的長河中,曾經有過一個百年的噩夢。那是一段中華民族受盡屈辱的歷史,也是一段中華兒女奮力抗爭的歷史。在這段歷史中,中中華兒女磨練出了許多美好的品質。在這段歷史中,出了許多愛國愛民的真英雄。這段歷史也爲將來的欣欣向榮打好了基礎。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英勇的民族,從來不屈服於任何外來勢力的侵略,,林則徐、鄧世昌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在今天,人們爲了讓自己牢記這些人物,便把他們弄得英雄事蹟拍成了電影。而我也看了其中額一部講鄧世昌事蹟的----《甲午風雲》,它講得是:1894年,日本在中國領海肆意挑釁。北洋大臣李鴻極力求和。“致遠號”管帶鄧世昌極力主戰,鄧世昌代替旗艦指揮工作,率領“致遠號”官兵英勇戰鬥,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後來因爲炮彈打完了,鄧世昌做出了一個令人震撼的決定:撞沉敵艦“吉野號”。做出了這個決定之後,全艦無一人退縮。但在追趕敵艦的時候,全艦官兵壯烈犧牲,可是,卻沒有人後悔過。這部與失敗告終的中日甲午戰爭的悲壯史詩電影還時時刻刻震撼着我的心靈!

在電影中,鄧世昌不畏強敵,英勇抗戰的精神已深深感動了我!那膽小懦弱的賣國賊和恃強凌弱的侵略者真是可恥!這幫可惡的侵略者在中國的領土上橫行霸道、爲所欲爲,真是喪心病狂!侵略者的貪婪、自私讓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感到備份,這要是我們中國人在日本土地上欺凌他們自己的人民,那他們會有什麼感受?一定也是非常憤怒,非常傷心。可這也是因爲清政府腐敗,要是國家強大,那還會有別的國家欺負我們嗎?鄧世昌的勇敢無畏、堅強不屈、爲人着想的美好品質都是因爲他愛國!而如今,我們要做的就是:不忘國恥,好好讀書,振興中華,並學習鄧世昌的美好品質,將來報答這些爲我們拋頭顱,灑熱血的前輩!

走過世紀的風雨,萬里長城像巨龍在雲中穿梭;跨過歲月的長河,珠穆朗瑪峯像雄鷹傲立在世界最高坡。我們的共和國沒有像今天這樣強大,我們的人民沒有像今天這樣鬥志昂揚!

甲午風雲觀後感 篇4

看了《甲午風雲》這部電影,我感觸極深。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海戰中,鄧世昌代替旗艦指揮作戰,率領“致遠”號官兵英勇作戰,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可不幸炮彈已經打完了,鄧世昌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撞擊敵艦“古野”號。當時,全場無一人退縮。但在追趕敵艦時,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壯烈犧牲。

我覺得鄧世昌就是中華民族的傑出代表,他不屈不撓,爲了不讓日本人逃走,想和日本人同歸於盡,展現了戰鬥精神和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體現了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可最讓我氣憤的是一個官員居然貪生怕死,舉起了白旗。還有是清政府的昏庸腐敗,在鄧世昌等人在英勇憤戰時,慈禧太后、光緒皇帝等百萬官員卻在皇宮內大吃大喝,我真爲他們感到羞恥。

而今天,中國成爲了世界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抗震救災、神七問天、成功興辦北京奧運會……這一幕幕都值得我們驕傲,這是我們用心血和汗水換來的。我們應該學習鄧世昌的那種寧死不屈的精神。俗話說:落後就要捱打。我們一定要認真讀好書,祖國能不能發揚光大,就靠我們這一代了。

甲午風雲觀後感 篇5

今天下午,我們看了一部老電影《甲午風雲》。電影主要講甲午戰爭時期,(1894年7月末~1895年4月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1894年·光緒二十年,甲午戰爭爆發。按中國干支紀年,時年爲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由於清政府的腐敗,任憑愛國將領鄧世昌視死如歸的努力,中國的北洋戰隊還是與倭寇艦隊激戰慘敗的事情。

當時的大奸臣劉步蟾,正在海上護送官兵出征,突然看到了日軍艦隊的旗艦吉野號,嚇得腳都麻了,而可惡的吉野號竟無緣無故地向我們中國北洋艦隊開炮,這時相信每一箇中國人都會奮力反擊,可是奸臣劉步蟾卻趕忙下令撤退,並且親手升起了讓北洋艦隊的臉都丟盡了的白旗,我懷疑他身體流的不是中國人的血;而他呢,則趕忙藏到了一張桌子下面,生怕炮彈打住他,我就不明白,這樣人怎麼能配當軍人,甚至是將軍、大官,如此窩囊的人都能擔當清朝的上等大臣,清朝又怎有不滅的道理呢?

此時,一個炮兵實在是對倭寇的惡行忍無可忍,他頂着被砍頭的風險,身負着國人對日寇的仇恨,毅然下令發炮,打中了劍拔弩張的吉野艦,打出了中國人民的志氣,真是好樣的!可是這樣一位愛國志士卻被那位奸臣劉步蟾給抓住了,說什麼爲了他好,讓他辭職,其實就是想把那位炮兵的功名攬到自己身上,好給自己升官進爵。真是應了那一句話了:這世上有三種人:“一種是良心被狗吃了的人;一種是良心沒被狗吃了的人;還有一種是良心連狗都不吃的人。”這位劉步蟾大人可能就是這傳說中的第三種人。在祖國危難之時,不想社稷安危,只想個人利益,虧你還口口聲聲說你是大清人。

在致遠號與吉野號鬥智鬥勇時,吉野號已經被致遠號逼得走投無路了,可是致遠號船上的炮彈卻離奇的沒了,吉野號趁火打劫,立刻轉舵,要活捉致遠艦管帶鄧世昌。鄧世昌此時並沒有慌亂,而是在想如何充分的利用“殘子”(圍棋一名稱,此比喻已無力戰鬥)作用,他大義凜然的站到桅杆頂上,對將士們說:“兄弟們,我們爲國作戰,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現在‘致遠’艦傷彈盡,無力再戰。我決定以我傷殘之艦撞沉‘吉野’,與‘吉野’同歸於盡,定能挽回敗局,取得最後的勝利!”這一番話說的人心裏洶涌澎湃,全艦官兵高聲呼喊:撞沉“吉野”!說罷,致遠艦向吉野艦狂追,像一頭追捕獵物的獅子。吉野艦趕忙集中炮火轟擊致遠艦,而這絲毫沒有阻擋住致遠艦這頭憤怒的獅子,反而更加激怒了他,使他進化爲一隻憤怒的火龍。致遠艦乘風破浪,直向吉野艦駛去。吉野艦上的水手們一看這情形,紛紛跳水,驚恐萬狀。就連艦長河源要一也嚇得目瞪口呆,緊急發射魚雷,可是致遠艦卻巧妙地躲了過去,直到第三發魚雷才擊中了致遠艦,致遠艦緩緩地沉入水中。

甲午戰爭中國失敗了,並簽署了恥辱的《馬關條約》,可是那都是因爲清政府的腐敗無能,雖然那時清朝剛剛收復新疆失地、獲得了中法戰爭的'勝利,可基層百姓與官員的差別是太大了,甲午戰爭的失敗是必然的,他給我們所有中國人一個沉重的教訓,北洋艦隊最後一艘戰艦沉沒的聲音,永遠是我們耳邊揮之不去的警鐘。

甲午風雲觀後感 篇6

一提到甲午中日戰爭,我想大家並不陌生吧。因爲那是中國人民的恥辱,是中國歷史的恥辱。至今都影響着中國,也正是甲午中日戰爭才改變了中國的歷史,使中國經歷了一段艱難的歷史。

1894年7月25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它是中日甲午海戰炮聲打響的日子。那一天被真實記錄在一部電影裏,那就是《甲午風雲》。

電影開幕了,一艘艘戰艦,一根根桅杆,北洋水師駐威海衛海軍的陣容展現在我們眼前。當年,中國海軍有世界一流的速射炮、大火炮,能使敵人聞風喪膽,可爲什麼偏偏打不過日本鬼子呢?我繼續往下看。

日本鬼子來我國疆域騷擾了,可我方軍艦按兵不動,爲什麼!?敵人越來越近了,可除了有幾艘軍艦在阻擋敵人進入港口,仍然沒有軍艦開炮,這又是爲什麼??一艘我軍運兵船要吃不住敵人的炮火了,可還 是沒有軍艦還 擊,一個炮手出現了,他把艦上掛起的白旗扔進水裏,怒氣衝衝地去找艦長質問,可得到的回答卻是“我們不能和他們斷絕友好關係!禁止開炮!”那個炮手怒氣衝衝,約了兩三名愛國水手,對準敵艦開了火,打得他們抱頭鼠竄。

我看到這,不禁爲那個開炮的勇士叫好。爲什麼不準開炮?因爲上級不允許;爲什麼上級不允許?因爲慈禧太后貪生怕死,一心割地求和。

那個神炮手竟被開除了,他投奔了“致遠”號的鄧世昌。鄧世昌給李鴻章送沿岸百姓們的請戰書,偶然聽到李鴻章和外國佬的談話,說什麼“你們中國爲什麼向我國巡邏艦開炮?如果再這樣我們將斷絕與貴國的關係。”“我們將保護貴國不受侵略,不過要多少多少銀兩......” 鄧世昌一腳踢翻桌子,撞開門,對外國外交官大罵一通。水手們因聽到李鴻章手下貪生怕死之人的謠言,跑到鄧世昌居所前,聽見他正在彈琴。那琴聲滿懷悲憤,源遠流長;那琴聲滿腔怒火,壯懷激烈;那琴聲波瀾壯闊,翻江倒海;那琴聲風馳電掣,一瀉千里!他想起了外國人的話裏有話,李鴻章所受的壓迫,慈禧太后的暴政。那琴聲飛快地響着,疾速地響着,越來越猛烈,越來越精彩!“嘣!!”絃斷了。

我看到這裏,也爲鄧世昌喝彩。他那彈琴的節奏,琴聲的剛烈,無不體現出他對外國侵略者的憎恨,對正義的執着,對慈禧的反抗,對光明未來的追求!

甲午風雲觀後感 篇7

一場驚心動魄的海戰開始了,所有船艦都去迎敵。爲什麼這次他們這麼積極,還 不是因爲那個慈禧讓光緒下了命令,可她還 暗中讓人去求和?!海上“燕子”對“長蛇”,第一聲炮響起了,海戰非常激烈。不好,“定遠”艦的艦旗被打落了,但很快“致遠”號升起了指揮旗。“致遠”號又被敵人和艦隊隔開了,怎麼辦?只聽“轟隆”一聲敵軍指揮艦“吉野”號的旗子也被打落了,接着,神炮手向敵軍發起了猛烈地炮火。那個偷掛白旗的賣國賊又想開艦逃跑!幸好被愛國將士們及時發現,殺了賣國賊。戰鬥越來越接近白熱化,這時,“致遠”號炮彈沒了!敵軍一顆顆炮彈呼嘯而過,鄧世昌做出了千鈞一髮的決定:撞沉敵指揮艦“吉野”號!越來越接近敵艦了,更近了,敵人的大炮已經發揮不了作用,他們發射了魚雷!躲過第一發,第二發。第三發魚雷接踵而至。“轟隆”一聲巨響,巨浪淹沒了“致遠”號……

鄧世昌的愛國精神令我終生難忘。他雖然犧牲了,但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中日甲午戰爭這一段屈辱的歷史我們永遠也不能忘記!

甲午海戰這一個歷史事件,悲壯地歌頌了海軍將領鄧世昌,水兵王國成等中國廣大愛國官兵在黃海海戰中頑強的戰鬥精神和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體現了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我國反侵略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同時也揭露了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本質和清廷的昏庸腐敗,暴露了慈禧、李鴻章、方伯謙等民族敗類賣國求榮的醜惡嘴臉。

經過甲午海戰,對中國對日本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對於中國,被迫簽訂了又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大大加深,清政府已經完全成爲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甲午海戰的失敗,使洋務派“自強求富”的夢想最終化爲泡影。自此,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而勇敢先進的中國人,也在血與火的交織中奮勇抗擊,和爭取民族獨立,拉開了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的序幕。

對於日本,不但擴大了殖民地範圍,戰爭賠款也使日本的經濟飛速發展。自此,日本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在全世界的範圍內與列強爭奪殖民地的鬥爭也日趨激烈,爲發動新的戰爭作了準備,最終形成了法西斯策源地,爲其上世紀30年代大舉侵華埋下了伏筆。

110年前,在我國黃、渤海水域爆發了震驚中外的甲午海戰,那是場刻骨銘心的戰爭,給中華民族帶來的創傷,至今仍隱隱作痛。110年的國恥,提醒我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100年的屈辱,我們將永不忘記。

今天,我們要學習鄧世昌那種氣壯山河的英雄氣概和堅強不屈偉大精神,現在,我們的國家強大了,她的強大靠的不是別人,靠的正是這一代又一代的人的勤奮與努力。當然還 有那在戰場上付出了生命與鮮血的英雄人物。我們將高喊着“振興中華”來祭奠那些在戰爭中爲國捐軀的民族脊樑!

甲午風雲觀後感 篇8

“甲午風雲”是一部很好的電影,描寫了中國人民是怎樣抵抗日本人,電影裏的每一箇中國人都很堅強,都很愛國,很機智,做每一件事都很細心,因爲,他們知道,有時候,做任何一件錯事,都可能對國家不利。

那時日本只是一個很小很小的國家,如果只用國家財產,是不可能買那麼多先進的艦船的,他們都是讓國家的人民來捐款的。(而中國呢,光緒皇帝太懦弱,什麼事都讓慈禧太后做主,慈禧太后太會花錢,本來是要給海軍買武器的幾十萬兩銀子,卻給她來辦六十歲大壽,搞得海軍船上最後只能用木頭做炸彈。

有一次,有一個國家造了一艘很先進的艦船,要高價賣出,光緒皇帝猶豫不決,最後慈禧太后竟然說,買船幹什麼,日本一個小到不能再小的島國能把中國怎麼樣,我的六十歲大壽招辦!日本得知消息後,絲毫沒有猶豫的買了下來!

中國,永遠是最強大的,加油!

甲午風雲觀後感 篇9

看了《甲午風雲》這部電影,我被鄧世昌那偉大的愛國之情深深地感動了。

電影描述了1894年,日本在中國領海內大肆挑釁、製造事端。北洋大臣李鴻章極力主張求和,“致遠號”管帶鄧世昌帶領愛國官兵和威海老百姓,堅決要求對日本作戰,但兩次請戰都遭到拒絕,並因揭露方伯謙而被革職,日寇不宣而戰,民憤四起,李鴻章被迫無奈只好起用鄧世昌。

在海戰中,北洋水師右翼總兵劉步蟾貪生怕死,故意打錯旗號,然後,旗艦被日寇擊傷。鄧世昌代替旗艦指揮作戰,最後因彈絕,他決定撞沉敵方旗艦“吉野”號,但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犧牲。

雖然鄧世昌和那些愛國官兵犧牲了,但他們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裏。我十分痛恨那些貪生怕死的清朝官員,他們雖然是中國人,卻不想爲人民的利益而戰,遇到戰爭就退縮,他們的罪行讓他們失去了做一名中國人的資格,和鄧世昌等愛國將士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鄧世昌說過:“民意不可欺,士氣不可辱。”他是一個願意爲了國家犧牲自己的人,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少年強則國強,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長大以後繼續發揚鄧世昌這種精神,報效祖國和人民,爲祖國的繁榮富強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甲午風雲觀後感 篇10

今天,我看了《甲午風雲》這部電影,這個歷史片是寫了中日兩國在海上大打仗,主角是鄧世昌。鄧世昌領隊打日本鬼子的四艘軍艦,最後鄧世昌英勇的爲祖國犧牲了。就是因爲鄧世昌的犧牲,我們才懂得了應該愛國。

課文中也寫到了鄧世昌的英勇,對敵人心狠手辣,對百姓和諧善良。這次失敗,就是因爲一些不爲國家着想,貪生怕死的人造成的。他們想投靠日方,不受生死的折磨,不用打仗。而一些愛國之子跟着鄧世昌一起反抗日本,不讓日本進入我國的海防線。我特別欣賞鄧世昌的他指揮的‘致遠號’,鄧世昌曾說過一句話,讓我非常佩服:“我們爲國而戰,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鄧世昌對國家做出了這麼多的貢獻,老天爲什麼不看一看,睜睜眼,爲什麼不保佑他大難不死呢?鄧世昌的英勇行爲讓我們知道一定要愛國。鄧世昌失敗了,覺得愧疚,活活淹死在大海裏。

雖然失敗了,但是努力了,一點也不必傷心,“鄧世昌,你永遠深深地刻在中華人民心中!”

甲午風雲觀後感 篇11

當五星紅旗在城市廣場冉冉上升的情況下,當全國人民爲申奧成功而倍受鼓舞的情況下,大家不容易忘掉,在歷史的江河中,以前經歷一個百年老的惡夢。那就是一段中華文化飽受羞辱的歷史,也是一段華夏兒女全力鬥爭的歷史。在這裏段歷史中,中華夏兒女磨鍊出了很多美好的品質。在這裏段歷史中,出了很多熱愛祖國愛民的真英雄。這一段歷史也爲未來的生機勃勃打好啦基本。

中華文化是一個傑出勇敢的中華民族,從不屈從一切外地人陣營的入侵,,林則徐、鄧世昌便是在其中優秀的意味着。在今天,大家以便讓自身銘記這種角色,便把她們弄得英雄人物事蹟拍變成影片。而因爲我看過在其中額一部講鄧世昌個人事蹟的----《甲午風雲》,它講得是:1894年,日本國在中國領海肆意挑釁。北洋大臣李鴻竭力求饒。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竭力主場,鄧世昌替代旗艦級指引工作中,帶領致遠號士兵勇敢作戰,把對手打得落花有意。之後由於火炮打完後,鄧世昌做出了一個讓人震撼人心的決策:撞沉敵艦吉野號。做出了這一決策以後,全艦無一人膽怯。但在追逐敵艦的情況下,全艦士兵英勇獻身,但是,卻沒人後悔莫及過。這一部與不成功結束的中國和日本甲午戰爭的悲痛史詩大片還每時每刻震撼人心着我的內心!

在電影中,鄧世昌不畏強敵,勇敢抗日戰爭的精神實質已深受感動了我!那膽怯軟弱的民族敗類和恃強凌弱的侵略者簡直十分可恥!這羣可恨的侵略者在我國的國土上橫行無忌、肆無忌憚,簡直喪盡天良!侵略者的貪慾、自私自利讓每一個華夏兒女都覺得悲痛,這如果我們國人去日本農田上欺侮他們自己的老百姓,那她們會有哪些體會?一定也是十分惱怒,十分難過。可這也是由於清廷腐敗問題,如果國家強勁,那還會繼續有其他國家欺壓大家嗎?鄧世昌的堅強不屈、不屈不撓、爲人正直考慮的幸福質量都是由於他熱愛祖國!而現如今,我們要做的便是:勿忘國恥,好好讀書,奮發圖強,並學習培訓鄧世昌的幸福質量,未來回報這種爲大家一腔熱血,勇往直前的老前輩!

踏過新世紀的風吹雨打,中國萬里長城像巨大在雲上穿行;越過時光的江河,喜馬拉雅山像蒼鷹傲立在世界最高坡。大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像今日那樣強勁,大家的老百姓沒有像今日那樣慷慨激昂!

甲午風雲觀後感 篇12

甲午戰爭發生於4年7月。它的發生是日本密謀已久的。觀看《甲午風雲》,我深深地被鄧世昌那偉大的愛國了。

4年,侵華已久的日本帝國在中國領海內肆意挑釁、製造。北洋大臣李鴻章及其“濟遠”管帶方伯謙等極力主張求和。日寇擊沉中國商船。以“致遠”管帶鄧世昌爲代表的愛國官兵和百姓,要求對日作戰,但兩次請戰均。並因揭露方伯謙而被革職。日寇不宣而戰,四起,李鴻章起用鄧世昌。

在海戰中,北洋水師右翼總兵劉步蟾怕死,故意打錯旗,後旗艦被日擊傷。鄧代替旗艦指揮作戰,率領“致遠”官兵英勇戰鬥,擊中日軍旗艦“吉野”,最後因彈絕,鄧世昌決定撞沉敵艦“吉野”,但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

鄧世昌和那些愛國將士雖然了,但他們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裏。我十分痛恨那些怕死的清朝官員,他們雖然是中國人,卻不想爲的利益而戰,怕死,遇到戰爭就,他們的讓他們失去了當中國人的資格,和鄧世昌等愛國將士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鄧世昌是一個願爲國家自己的人,是一個願爲民族自己的人,是一個的中國人!

《甲午風雲》影片展現甲午海戰這一歷史事件,悲壯地頌了海軍將領鄧世昌、水兵王國成等英雄們威武不屈的英雄氣概,深刻地揭露了者的侵略本質和清廷的,

我們要好好的學習鄧世昌的。少年強則國強,我們一定要努力的學習,在長大了以後繼續發揚這一種。報效祖國,報效!爲祖國的繁榮富強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甲午風雲觀後感 篇13

今天我看了《甲午風雲》這部電影,我爲鄧世昌那強烈的愛國情意感動。

電影描述了1894年,日本在中國領海內肆意挑釁。北洋大臣李鴻章和膽小怕死的人極力主張求和。致遠號”管帶鄧世昌主動請纓作戰,海戰中,鄧世昌代替旗艦指揮作戰,率領“致遠”號官兵英勇戰鬥,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後來因爲炮彈已經打完了,鄧世昌迫不得已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撞沉敵艦“吉野”號。做出了這個決定後,全艦無一人退縮。但是在追趕“吉野”號時,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壯烈犧牲。

觀看了這部電影,我覺得鄧世昌有一種氣壯山河的英雄氣概。他不像電影中的那位方大人,貪生怕死,遇到敵人就退縮,一點也沒有中華民族的氣概。而鄧世昌他不但堅強不屈,而且視死如歸。突出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頌歌,把一段歷史悲劇,塑造成傑出的藝術經典。

另外我在電腦上知道了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敗。1894年正是清政府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壽,早在一年前清政府就專門成立了慶典處。11月7日壽辰恰好是日軍攻陷大連之日,戰爭危急,慈禧太后卻照樣在宮中開殿受賀,大宴羣臣,還讓光緒皇帝和大臣們陪坐聽戲三日,不問國事,最高統治者如此腐敗是無法指揮戰爭取得勝利更無法領導國家走上富強之路的! 現在,我們的國家強大了,它的強大靠的不是別人,靠的正是這一代又一代努力與爲中國開發建設的人。當然還有那在戰場上付出了生命與鮮血的英雄人物。

甲午風雲觀後感 篇14

甲午海戰這一歷史事件歌頌了海軍將領鄧世昌,這種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爲我國反侵略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以及那種和敵人視死如歸的精神更是流芳百世,通過這部電影,更讓我們看清了那些賣國求榮的醜惡嘴臉,讓我們銘記,時時刻刻不要忘記我們自己的國家,更不要成爲國家的敗類,丟盡國人顏面而獲得重生者是非君子所爲,是苟且偷生等閒之輩,作爲21世紀的青年知識分子,更不能因爲一點一點進步而止步不前,要爲國家做出巨大貢獻是我們最終的目標,時刻謹記不要"賣國求榮"從古至今涌現出來的英雄才是值得我們仿效的,是國人就不要忘了憂國,愛國,更不要忘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看了電影,使我知道了,國家不富強,就要捱打,我們現在的生活都是靠這些民族英雄的汗水和鮮血換來的。也知道了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英勇的民族,從來不屈服任何外來勢力的欺壓。面對外國列強的侵略,中國人民進行了不屈不饒的鬥爭。

爲了國家不落敗,我們應該努力學習,讓國家更加富強。

甲午風雲觀後感 篇15

看着致遠號上海軍戰士們一張張目光堅毅的臉,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原來,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這樣勇敢正直視死如歸的人存在。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一個民族應該有的一精一神和氣節,是他們讓我知道無論西方列強怎樣的侵略,封建統治階級怎樣的壓迫,中華民族是不會被打敗的。

但是,在這種驕傲背後,我們還 應該清醒的認識到:致遠的沉沒是一個悲劇,它所代表的不僅僅是甲午海戰的失敗,它更是封建統治階級腐朽沒落的有力揭露。

18世紀60年代,對中國和日本都是及其重要的一個時刻。在中國以曾國藩爲首的一批官僚地主階級接受了“施夷長計以制夷”的觀點,開始了風風火火的洋務運動。而此時的日本在接受西方列強的壓迫後也走上了變法求存的道路,開始明治維新。同樣的背景,同樣的運動,卻面臨着完全不同的結局。

1894年的甲午中日戰爭是中日實行變法三十年後的第一次一交一鋒,然而封建統治階級的強國夢徹底被摧毀了。

這是爲什麼呢?

如果,那些所謂的統治階級在面臨改革的時候所想到的更多的不是自己的利益和可憐的權利而是千萬中華人民的幸福生活;如果那些接受了幾千年封建思想文化薰陶的士大夫在面對外來侵略者時能更多的保持他們欺辱勞苦大衆時的氣焰,而不是低聲下氣,搖尾乞憐……也許結果就會是另一種樣子了。然而歷史永遠都是留給後人去嘆息和緬懷的,又有誰能真切的改變什麼嗎?

一個國家制度的腐朽必將導致這個國家命運的危機。世界是在不停發展的,沒有人能夠永遠以一種勝利者的姿態俯視別人。要使自己 能保持強大,只有永遠知道如何保存住大部分人的利益,永遠知道犧牲和擁有在價值的天平上是等價的。其實,這就好比湖水一樣需要的是永遠有活水的沖刷,不然就會枯竭。滿清王朝的破滅不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嗎?幾千年的封建帝制的終結不正說明着這一點嗎?

其實爲人處事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古語說得好“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可見 治理國家與爲人處事的道理都是一樣的。生命裏面沒有永遠的絕對,所以生命透着許多的未知一性一。曾經有人告訴我“機遇和風險的概率是一樣的”,所以只要你有足夠的勇氣和膽量你就一定會找到你所未知的機遇。

……

眼前海軍戰士們的臉龐已經隨着漫天的炮火漸漸糢糊,海面也慢慢恢復平靜。也許現在的黃海再也找不到屬於那段歷史的痕跡,也許致遠早已在黃海化作一堆泥土,但是,它在每一箇中國人心中留下的印痕是永遠不會被時間所磨滅的,它所給我們的啓示是會被沒一個華夏兒女記住的。

甲午風雲觀後感 篇16

今天我觀看了《甲午風雲》 這部電影,鄧世昌的愛國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

本影片講的是 1894年蓄謀侵華已久的日本帝國在中國領海內肆意挑釁、製造事端。北洋大臣李鴻章及其親信“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等極力主張求和。日寇擊沉中國商船。以“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爲代表的愛國官兵和威海百姓,堅決要求對日作戰,但兩次請戰均拒絕。並因揭露方伯謙而被革職。日寇不宣而戰,民憤四起,李鴻章被迫起用鄧世昌。在海戰中,北洋水師右翼總兵劉步蟾貪生怕死,故意打錯旗號,後旗艦被日擊傷。鄧代替旗艦指揮作戰,率領“致遠”號官兵英勇戰鬥,擊中日軍旗艦“吉野”號,最後因子彈用盡,鄧世昌決定撞沉敵艦“吉野”號,但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犧牲。

甲午海戰這一個歷史事件,悲壯地歌頌了海軍將領鄧世昌,水兵王國成等中國廣大愛國官兵在黃海海戰中頑強的戰鬥精神和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體現了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我國反侵略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同時也揭露了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本質和清政府的昏庸腐敗,暴露了慈禧、李鴻章、方伯謙等民族敗類賣國求榮的醜惡嘴臉。

我們要好好的學習鄧世昌的精神。少年強則國強,我們一定要努力的學習,在長大了以後繼續發揚這一種精神。報效祖國,報效人民!爲祖國的繁榮富強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甲午風雲觀後感 篇17

昨天晚上,我把《甲午風雲》看完了,《甲午風雲》影片展現甲午海戰這一歷史事件,悲壯地歌頌了海軍將領鄧世昌,水兵王國成等英雄們威武不屈的英雄氣概,深刻地揭露了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本質和清廷的昏庸腐朽。

鄧世昌從小好學,別人不知道的他知道,這也是他爲什當了艦船長的原因之一。我記得有一次,他去外國,看望他的同學,在路上有一個外國人玩弄他的辮子:“中國人就是這樣嗎?還留長頭髮,和女孩兒一樣!”鄧世昌不僅沒有發火,而是跟他說了一句“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地方,請給我們放尊重一點!”這時,外國人生氣了,跟他打起來了,鄧世昌文武雙全,根本沒有留給他贏的餘地。我看了那一段,真的太激動了,讓外國人見識見識,什麼是中國人!不要那麼隨便!尊重一點。之後,他們在外國留學的也畢業了(也有日本人),這也意味着戰爭的開始。

1894年,蓄謀侵華已久的日本帝國在中國領海內肆意挑釁、製造事端。北洋大臣,李鴻章及其親信“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等極力主張求和。日寇擊沉中國商船,以“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爲代表的愛國官兵和威海百姓,堅決要求對日作戰,但鄧世昌兩次請戰均遭李鴻章拒絕,並因揭露方伯謙而被革職。日寇不宣而戰,民憤四起,李鴻章被迫起用鄧世昌。

在海戰中,鄧世昌說:“如果這仗打敗了,與船同沉!”這句話中也表達了鄧世昌堅定的意志,北洋水師右翼總兵劉步蟾貪生怕死,故意打錯旗號,後旗艦被日擊傷。鄧世昌代替旗艦指揮作戰,率領“致遠”號官兵英勇戰鬥,擊中日軍旗艦“吉野”號。最後因彈絕,鄧世昌決定撞沉敵艦“吉野”號,但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犧牲。(雖然鄧世昌沒有被炸死,但是他說過“與船同沉!”)

有一次,在海戰中,日本人對他的衛兵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你知道中國人爲什麼總是打敗仗嗎?”“爲什嗎”“因爲他們不團結!”這句話久久在我腦海裏出現。

中國人真的不團結嗎?如果真的打起來,我真的希望這次海戰,再出現一個“鄧世昌”!

甲午風雲觀後感 篇18

甲午風雲這部電影將甲午戰爭中的主要人物和歷史事件展現在我的面前,以簡潔形象的方式訴說了甲午戰爭的前因後果。通過觀看這部影片,我對甲午戰爭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當時清政府主和派目光短淺,沒有意識到危險就在身邊,還一味的讓步,使得日本越發囂張,也導致了甲午戰敗的後果。

隨着鏡頭帶着我們到一處一處充滿歷史記憶的地方,看着一座座腐鏽的炮臺、古老的遺蹟,屏幕前的我們體會了屬於民族的恥辱,屬於兩岸的哀傷。侵略者固然可惡,但在動亂的時代裏,落後者若不能記取教訓、迎頭追趕而只是裹足不前,總免不了背侵略瓜分的結局。看完這部影片,我認爲歷史教訓提醒我們的不是短暫的驚心動魄,自立自強纔是真正避免侵略和殘害的方法。

歷史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這是一個永恆不變的真理。明清的中國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在西方國家開始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的時候,中國仍然是一個於農業爲主的落後的封建國家。盲目的自大使得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甚至於從唐朝開始就向我們學習的日本,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和學習西方,逐步的追趕和超越中國,落後的中國被捱打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當今的世界局勢也可以說是風雲莫測的,中國本身既面臨機遇,又面臨着挑戰。中國只有抓住機遇,深化改革,唯有發展好自己,增強自己的綜合國力,才能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才能避免歷史的重演,才能不再被捱打,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