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藤野先生》的說課稿範文

《藤野先生》的說課稿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2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藤野先生》的說課稿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藤野先生》的說課稿範文
  《藤野先生》的說課稿1

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2、能對文本中的關鍵字詞進行細讀品味,採用圈點批註閱讀法,感受“我”的困境和藤野先生對“我”的態度,體會魯迅先生的情感。(重點)

3、通過揭示文本矛盾、聯繫文化背景等閱讀方法,討論、評價、領會魯迅先生深邃的情感。(難點)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經簡單接觸了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請用一個詞概括藤野先生給你的印象。

(生答:認真、負責、嚴格、嚴謹、樸實等)

那麼,魯迅又是怎樣評價藤野先生的呢?找找。

(生找並齊讀:但不知怎地,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爲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

二、感受人物品質

魯迅1904到1906前往仙台求學,與藤野先生相處僅僅只有兩年時間。但是時隔20年,魯迅卻“總還時時記起他”。

1、魯迅記起什麼呢?首先,魯迅記起與先生交往的哪幾件事呢?

(添改講義/修改解剖圖/關心解剖實習/詢問裹腳/惜別)

2、當魯迅記起藤野先生,記起這些事時,說道,藤野先生是最使他感激,給他鼓勵的一個。一件件小事,何以讓魯迅又感激又受到鼓勵呢?讓我們再次走進這段回憶,仔細地探索探索:魯迅還記起藤野先生的什麼?

“我”總是還時時記起他的。

(要求:選擇兩人交往中最有感觸的細節,點評批註,體會我的情感)

A、一叫我:我交出所抄的講義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還我,並且說,此後每一星期要送給他看一回。我拿下來打開看時,很吃了一驚,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學。

(強調:藤野先生是一個醫學老師,有必要改文法錯誤麼?他是一時興起麼?他是不是吃飽沒事幹太閒了?

所以他添改背後,我們看到是怎樣的藤野先生?(一絲不苟/熱忱真心)

所以啊,“我”總還是時時記起他的一絲不苟,熱忱真心。感激!)

B、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自然,這樣一移,的確比較好看些,然而解剖圖不是美術,實物是那樣的,我們沒法改變它。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後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樣的畫”。

(嚴格要求。這樣對學問嚴謹的態度也影響魯迅以後作文做事。對魯迅而言,確實是言傳身教的鼓勵。

比讀: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後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樣畫。

你給喜歡哪種表達?語氣委婉,循循善誘。

所以啊,“我”總還是時時記起他的一絲不苟、循循善誘。)

C、“我因爲聽說中國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擔心,怕你不肯解剖屍體。現在總算放心了,沒有這回事。”

換詞:敬重/迷信/相信

身爲醫學教授,他知道有沒有鬼呢?既然知道沒有,何用敬重一詞?我的感覺怎麼樣?

所以啊,“我”總還是時時記起他的尊重與牽掛。

D、裹腳:嘆息

E、惜別:欲言又止。

有這樣一位循循善誘、熱情誠懇、無微不至而又尊重學生的老師,無怪乎作者會充滿感激之情;有這樣一位嚴格要求、一絲不苟、嚴謹求實的老師言傳身教,無怪乎作者會感受到滿滿的榜樣鼓勵。

三、激發矛盾

1、魯迅如此感激他的老師,可這位老師在他的一篇回憶文章中卻這樣寫道:對於周君,我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親切。相同的事情、相同的經歷,兩人的感觸爲何截然不同?

2、一個人在什麼情況下最感動於別人的幫助和鼓勵?

3、那麼魯迅呢?他當時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下?他渴望什麼?和身邊同學關係怎麼樣?

請看所發的材料,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作者所處環境,再想想藤野先生的行爲,說說你有什麼發現。

材料一:

去東京前:

“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鑽下地面二十丈,結果還是一無所能,學問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了。所餘的還只有一條路:到外國去。”——《瑣記》

(提示:《鎖記》中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和礦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因此魯迅打算離開南京前往日本求學。魯迅期待的是怎樣的學習環境呢?)

材料二:

……有一回,我竟在畫片上忽然會見我久違的許多中國人了,一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出麻木的神情。據解說,則綁着的是替俄國做了軍事上的偵探,正要被日軍砍下頭顱來示衆,而圍着的便是來賞鑑這示衆的盛舉的人們。

……從那一回以後,我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衆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爲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爲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吶喊自序》

(提示:此段寫魯迅在日本留學時對國民的認識:愚昧麻木。在課文看電影事件中是否有體現?)

材料三:

周君來的時候是中日戰爭之後,那怕過了相當的年數,很可悲的是,日本人還寫中國人做豬頭三。因此有惡罵風氣的時候,所以同級生之中也有這樣一羣,把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我少年的時候,曾承福進蕃校出身的野波先生教過漢語,一方面尊重中國的先賢,同時總存着應該看重中國人的心情,所以周君就可以爲特別親切和難得了吧。

——藤野嚴九郎《謹憶周樹人君》

(藤野嚴九郎回憶當時中國留學生在日本的境遇。結合“匿名信事件”,想想魯迅渴望什麼?)

4、魯迅是在什麼情況下去的日本?此刻最想要什麼?得到了麼?

因此,他發出了感慨——東京也無非是這樣。(讀出心情:失落/無奈/鄙夷)

到仙台呢?這個時候作者又處在怎樣的環境下?和同學關係好麼?

匿名信事件。作者的.發出怎樣的評論:中國是弱國……(憤慨,覺得屈辱)

5、其實藤野先生也知道這種情況。藤野先生明知

6、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如何看待藤野先生的行爲?

此時的中國就是弱國,日本人根本就看不起國人,肆意欺辱國人自尊,而國人自己呢麻木軟弱,落後迂腐。似乎在這樣的背景下,當時的中國人就理應被歧視,被欺負。恰恰是在這樣一個特定背景下,藤野先生對弱國學生及其國家保有的尊重和同情,關心和鼓勵,真誠和公平,就顯得尤其難得可貴了。這樣無民族偏見的,堅持真善的品質,怪不得作者要冠以偉大一詞呢!

四、總結

先生給我了最需要的東西,這些越看似平常的、不經意的東西,就越顯珍貴。正如錢理羣所說:某種程度上,魯迅要寫這篇《藤野先生》,其實是要從自己青年時代老師的記憶中,發掘出“理想的人性”來和現實對抗。

齊讀最後段,收束課堂。

  《藤野先生》的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藤野先生》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以“人生軌跡”爲資料,講述的是作者一段難忘的人生歷程,它們會讓我們體悟到人生奮鬥的好處,感悟到人間的關愛與溫情本課作爲本單元的開篇講讀課文,在本單元的教學活動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藤野先生》選自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回憶自我早年在日本留學時期生活的文章,透過寫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離別、思念,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真摯懷念,讚揚了他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2、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的確立

《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構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用心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資料”。

新課標要求本單元教學,要融入自我的生活體驗,感悟課文的思想內涵,進而瞭解社會人生;要繼續瞭解敘事性作品的文本特徵,還要注意品味含義豐富的語句。

根據新課標中“知識與潛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結合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知識和潛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思路和線索,體會作者感情。

過程和方法目標:抓住精彩的段落,深入領會重點語句對文章的感知有整體到局部,深入作品的意境。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和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學習新知識前,要具體分析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困難、心理特徵及發展趨向,從而有針對性地確立學習的重難點及教學方法本文篇幅較長,涉及的人和事較多如果講課時不分鉅細,面面俱到,勢必會顧此失彼,給學生零碎的感覺這就要求教師從總體上把握課文,突出重點、難點教學中始終要突出以學生爲本位的思想根據這些實際狀況及及本文特點和新課標的要求:

教學重點是:

1、正確朗讀,理清思路和線索,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瞭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並學習透過選取典型事例刻畫人物的寫法。

教學難點是:

理解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思想轉變過程。

二、說教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提倡啓發式、討論式教學”因此,我採用啓發式、討論式、探究式等教學方式在課堂上儘可能多的製造語文學習的自由空間,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大力提倡自由研討。

三、說學法

無論採用什麼教學方法,最終還得落實到學生身上,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上學法具體如下:

1、朗讀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課文語言的韻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用心讀書。

3、討論法:引導學生用心思考,主動參與,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四、說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七個環節展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前利用多媒體播放日本古箏曲《櫻花》,創設情境。

(恰當的教學情境的創設不僅僅是導入新課的要求,還能夠使學生獲得探究的樂趣、認知的樂趣、審美的樂趣、創造的樂趣,從而使教學真正成爲生動活潑的自我需求活動)

這節課,我設計的導語是:藤野先生是魯迅先生在日本留學期間最敬重的老師散文《藤野先生》是魯迅最看中的作品1935年,日本巖波文庫要出版《魯迅選集》,譯者增田涉到上海徵求魯迅意見,問他選哪些文章纔好魯迅回答:“一切隨意,但期望能把《藤野先生》選錄進去”這天我們就跟隨魯迅去認識這位可敬的異國教師——藤野先生。

(讓學生帶着敬意走進文本,正如新課標推薦“利用閱讀期盼,提高閱讀質量”)

(二)明確目標,任務引領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布魯姆說過:有效的教學,始於期望到達的目標上課伊始,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讓學生一開始就明白教師期望他們做什麼,那麼他們便能更好地組織學習這節課我確定的學習目標是(同教學重點)。

(三)資料助讀,檢查預習

新課標要求學生“能利用圖書館、網絡蒐集自我需要的信息和資料”首先指名學生根據自我搜集的資料介紹魯迅,其他學生進行補充,教師做總結,幫忙學生進行文學常識的積累。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資料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用心性爲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鍛鍊學生的聽說讀和概括潛力,解決教學重點)

師生合作配樂朗讀課文,其他學生帶着問題聽讀課文大屏幕顯示思考題:

(1)文章寫了那麼多的事,這些事發生在哪裏?分別在文章的哪些段落裏?

(2)文章的敘事線索是什麼?

(3)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聽讀完課文後,必須要給學生思考的時光,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透過討論明確問題:

(1)在東京(13)——在仙台(中間段落)——在北京(後三個段落)由此可見文章可分三部分。

(2)本文的線索有明線和暗線明線是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的過程來組材,暗線主要以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來貫穿始終。

(3)讚揚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表達了對藤野先生的真摯懷念,抒發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過渡:我們感知了課文資料,理清了文章的脈絡,感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下方我們就隨着作者的敘述,去深入的瞭解一下藤野先生,去找找作者深深懷念藤野先生的原因。

(五)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教師以多媒體出示問題,適時引導學生同桌合作、小組交流、全班交流,能夠取得相互啓迪、相互彌補、相互質疑、相互競爭的效果,從而對課文加深了理解,進而解決了教學難點。

這節課,主要探討的問題如下:

學生帶着問題快速閱讀課文“在仙台”部分:

1、在這一部分裏,作者主要記敘了哪幾件事?表現了藤野先生怎樣的品質?

2、你認爲最讓魯迅先生感動的是什麼?說說理由

3、那段感人至深又發人深省的往事是什麼?請你帶着感情複述一下這件往事

學生在自主學習後討論明確:

1、共記敘了四件事:

修改我的講義——正直熱誠、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

糾正解剖圖——熱情關心、嚴格要求

關心解剖——正直無私、真摯誠懇

瞭解女人裹腳——認真求實、治學嚴謹

2、最讓魯迅先生感動的是藤野先生沒有民族偏見當時的中國貧窮落後,處處受辱捱打而藤野先生卻誠懇地對待作者這樣一個弱國子民,真誠的幫忙一位來自弱國的學生。

3、棄醫從文(學生複述後,再請同學予以評價,重在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師小結:作者選取了棄醫從文,因爲他“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及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好處的示衆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爲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爲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提倡文藝運動了”魯迅先生的這段話告訴我們他當年棄醫從文的原因,貫穿着一種情懷,那就是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六)重點研讀,品味語言

新課標對初中學生提出了“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的閱讀要求各地的中考也把它作爲考查的重要資料,常常把各種形式的語言鑑賞題請上中考試卷確實,品味語言能幫忙學生構成良好的語感,發展思維潛力應教給學生品味語言的方法,能夠首先從關鍵詞入手,其次從句式入手,第三,從修辭入手這節課,我將引導學生找出自我喜歡的段落,並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如個別讀,齊讀,分主角讀,女生讀、男生讀等多種競讀形式,涵詠品味語言,記住文筆精華。

學生很容易找到第一段對清國留學生的描述、對藤野先生的外貌描述等處佳句。

(七)體驗反思,拓展文本

魯迅先生一生有多次重大的選取,每一次選取的支點都是民族的利益、民族的前途,這不能不令我們感動儘管我們同學的年齡不大,生活中必須也有不少選取請說出來和大家一齊交流,也和魯迅先生比較一下,看看你選取的支點是什麼?與魯迅有什麼不一樣?

(基於新課標推薦: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對話此環節讓學生走出文本,體驗反思自我的生活,實現了學生與教科書編者的對話)

(八)交流感受,總結昇華

學生談學習本節課的收穫:

新知識的建構、拓展、運用,並不意味着學習的結束,此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歸納本節課的知識,反思各自的認知轉化與心中的感受此環節不僅僅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認知、思維、參與潛力,而且進一步強化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陶冶,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昇華。

(九)佈置作業,學以致用

1、抓住人物特徵,透過三件具體事例,刻畫給你幫忙最大的一位老師,600字左右。

2、此環節是引導學生學習運用本課的寫法進行寫作訓練,較好地體現了學以致用。

五、說板書設計

附:板書設計

藤野先生

魯迅

相識

相處—深切懷念

離別—愛國主義

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