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四年級語文《鄉下人家》說課稿範文大綱

四年級語文《鄉下人家》說課稿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2W 次

作爲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語文《鄉下人家》說課稿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語文《鄉下人家》說課稿範文

  四年級語文《鄉下人家》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本文是新課標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裏的一篇精讀課文,按照房前屋後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叉描寫,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的美好品質。

  二、說設計理念。

《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蒐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薰陶”。面對這樣一篇詩情畫意的,所以我引導學生在解讀課文的過程中,抓住一條主線,讓學生充分地讀,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薰陶,從而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鄉村生活的美好。

  三、說教學目標。

基於本文的特點及本組的編排目的,我將本文的教學目標定爲以下三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嚮往,對生活的熱愛之情,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引導學生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空間和時間交叉的順序。

3、教學手法的運用。

  四、說學法

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運用“讀、找、品、誦”的方法學習課文。

  五、說教學過程

圍繞“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讓學生運用“讀、找、品、誦”的方法,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學習課文。

1、邊讀邊想象畫面,交流感受。

2、全班交流,指導朗讀。感情朗讀。將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試着有感情地朗讀。

3、體味語言,注意用詞準確性。

4、抓住擬人以及對比等手法體會作者意圖。

5、仔細讀一讀你喜歡的部分,並把它們背誦下來。

  六、總結全文,領會作者表達方法

體會中心句的作用,有感情朗讀。

引導學生討論課文的敘述順序,通過交流體會並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七、說特色

(一)抓住一條主線,使教學結構清晰。

在教學中,我始終圍繞“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來進行教學。讓學生自讀課文,畫出能體現鄉下人家獨特、迷人風景的句段,有感情地讀一讀,在頭腦中想一想作者描繪的畫面,然後交流品味。這樣整個教學結構清晰、合理,教學過程流暢。

(二)在“讀”中感知、感悟。

課標強調要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薰陶。爲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感受到鄉村生活的詩情畫意,我加強了朗讀的指導,安排了多層次的朗讀,這樣加深了學生對鄉下人家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的理解,讓學生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

  四年級語文《鄉下人家》說課稿2

尊敬的各位專家、老師:

大家上午好!

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等方面來對我執教的課文《鄉下人家》,進行以下解說。

《鄉下人家》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本組課文主題是走進田園,熱愛鄉村。學習本組課文就是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體驗自然質樸的田園生活的同時,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豐富自己對優美語言的積累。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中年級段的閱讀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基於此,我將本課教學目標確定爲: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藉具體的語言文字,感受鄉村生活的自然親切、優美恬靜,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嚮往與熱愛的思想感情。

3.初步瞭解課文按照房前屋後移步換景描寫景物的敘述順序和比喻、擬人的表達方法。

其中,讀文感悟,學習寫法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因爲我們的孩子絕大多數住在城市,文中描繪的景與物大多是學生不太熟悉的,所以從看似普通的語句中讀出新意,從優美的文字中讀出自己的體會,需要教師的引導和點撥。

《語文課程標準》又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我們莘縣實驗小學對邱學華老師的嘗試教學理論不斷進行學習、研究,於2009年摸索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先學後導、自主互助”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揭示分類學習目標;其次,指導學生通過開放式學習(即自己先試一試),獨立發現疑難和提出問題,包括課前預習的質疑、相關資料的收集等;再次,通過小組交流討論、研討彙報,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多向反饋交流的信息,產生教學共振,解決疑難問題;最後,進行分類學習目標後的成功展示,並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探究,實現由課內到課外的延伸,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果,發展學生的多種能力。我確定了本課的導學方法:在瞭解學情的情況下,老師組織學生嘗試自學、合作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老師進行激發、引導、點撥、追問、提升。儘可能的做到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就是引導學生討論、朗讀和勾畫圈點,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具體的導學過程就是: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播放樂曲《走在鄉間的小路上》並播放農村場景的'幻燈片意激發學生讀書興趣,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初步感受鄉下美景。有一段導語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走在鄉間的小路上,你會聞到瓜果的芳香,享受到一路花香,看到成羣的雞鴨,聽到昆蟲的歌唱。現在就讓我們踏上鄉間小路,開始我們的鄉下旅行吧!我們一起走進第21課《鄉下人家》,請跟老師一起書空寫課題,注意每個字都要儘可能的寫的美觀。寫完後齊讀課題!”這樣的導語設計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還從細節中關注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認識。

  第二個環節: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讓學生了解本節課所要學習的重點內容。其實這裏的目標就是對學生學習課文的一個明確導向。

  第三個環節:檢查預習,瞭解學情。讓學生試着說一說通過預習知道了什麼?談談自己的感受。學生談完我緊接着有一個過渡“那麼,本課作者對鄉下人家也有深刻的感受,請同學們看看在課文的哪一個自然段”,這樣由學生感受自然過渡到作者感受,爲學生與文本,與作者對話做了很好的鋪墊。

  第四個環節:嘗試學習,合作交流。

首先從“鄉下人家有哪些獨特、迷人的風景?”這一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大問題,引領學生自讀、自悟、圈畫批註,然後小組合作,討論交流。這時我走進學生學生中間,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相機指導,即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以便接下來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比如,我發現有個學生在閱讀第二自然段的時候的時候標出了“依着時令,順序開放”這句話,我瞭解到這個孩子讀書深入,就趕緊有意識地去表揚她會學習,會動腦,意在把他這種好的學習方法交給其他同學學習。這種以點帶面的導學方法就是把學生學習中出現精彩批註有意放大,以至於輻射到全班。

在小組互動的時候,我強調每個小組交流自己的體會,並隨時作補充,引導學生之間相互提問、指導學生學會合作,啓發、鼓勵、監督,總體實施“兵教兵”、“兵練兵”的教學策略,展開和諧競爭,互相合作;我儘可能的做到自己既當導演,又當演員。目的就是讓合作更有成效。

  第五個環節,展示交流。這一環節,是學生學習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展示,學生語言的展示,更是學生學習方法的展示,學生知識內化過程和思維過程的展示,還是一種探索精神的展示。在交流中我靜心傾聽,用心思考,學生是否真正地與文本,與作者進行了對話,當學生展示不到位的時候,對詞語的理解只停留到表面的時候,我及時點撥,追問,時時引領學生將鄉下人家的描寫與自己生活的城市中的場景進行比較,將學生的思維感受向縱深處拓展,深刻感悟鄉下人家的獨特,迷人。另外,感悟之後的感情朗讀,我也作爲重點來處理,這樣學生不僅正確地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落實了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一教學目標。

  第六環節:讀寫結合,拓展延伸

爲發展學生個性化語言,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有“質”的飛躍,使學生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我及時引導學生嘗試瞭解這篇文章的寫作順序及表達方法,那就是,房前屋後這種移步換景的寫作順序和擬人化的語言。爲了讓學生學以致用,又引導學生借鑑本課的寫作順序、表達方法嘗試進行小練筆!寫一寫自己的校園,教學樓前有着怎樣的景色,樓後又有着怎樣的景色。通過拓展延伸讓學生觸類旁通。

  結束語

各位專家、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邱學華老師的嘗試教學法,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爲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但是因爲本人水平有限,今天的課一定存在不少的問題。敬請各位專家、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