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阿福的新衣說課稿

阿福的新衣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3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阿福的新衣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阿福的新衣說課稿

教學過程堂課教學不僅是學生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能力的過程,也是學生良好品質養成的主要途徑。爲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設計了四個主要的教學環節

一)故事導入,

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首先我問“小朋友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一幅連環畫?(出示課件)連環畫講述的故事是阿福的新衣。

故事講完,我就問:“你們知道一拃怎麼回事嗎?”先讓學生說一說,他們瞭解的一拃,我再介紹一拃(出示課件),一拃就是把手使勁叉開,大拇指和中指之間的最大距離就是一拃。然後讓學生在課桌上,展示自己的一柞。最後讓同桌之間比一比一柞的長短一樣嗎?再和老師比一比一柞的長短,學生很容易發現一件衣服用了不同的標準進行測量,所以衣服就小了。這時進而提出:“怎樣避免師傅和徒弟測量中出現的問題呢?”有的同學可能會說“用同一個人的扎量就行了”還有的可能會說“用尺子量”。

通過這個生動形象的故事,首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瞭解的一拃,再讓同桌之間比一拃的長短、師生之間比一拃的長短。經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量一量、比一比這一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

二)知識的.新授,我是分三步進行的,

第一步認識尺子

首先讓學生說一說他所知道的有關尺子的知識,充分挖掘學生已有的經驗基礎,接着再讓學生仔細觀察尺子,看看又什麼新發現,和同桌進行交流,然後再全班集體彙報交流,最後我再課件演示。(出示課件)如:豎線就是刻度線、數字就是刻度數字、0刻度的作用、字母CM在數學上表示釐米,釐米就是這節課我們要認識的測量長度的單位。引出課題-----釐米的認識。

第二步:認識1釐米和幾釐米。

首先是認識1釐米。我先讓學生在尺子上找1釐米,說一說從刻度幾到刻度幾的長度是1釐米,再課件演示1釐米,(出示課件)引導學生髮現每相鄰的兩個刻度之間的距離都是1釐米。然後用手從0刻度慢慢滑向刻度1,感覺1釐米非常短。接着用手比劃出1釐米有多長,找一找身邊的大約是1釐米的物體有哪些?在學生認識了1釐米,對1釐米有了清楚概念後。用同樣的方法認識2釐米和5釐米。最後讓同桌之間說一說,你在尺子上還能找出幾釐米,有的找3釐米、有的找7釐米等,這樣不僅建立了幾釐米的概念,也爲測量時,正確讀出物體的長度作好了鋪墊。

在這一步中我設計了大量的活動,主要是看一看、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畫一畫,讓學生在活動中形成長度觀念,建立1釐米和幾釐米的概念。

第三步是學習測量方法

出示一張長方形的紙,先讓學生估計一下他有多長,再用尺子測量一下。測量完交流測量結果和測量的方法。這時再(課件出示)下面哪種測量方法是正確的。首先讓學生說一說測量時,你採用的是哪一種方法,再討論哪種方法是正確的,哪種方法是不正確的,爲什麼?得出結論第二幅圖是正確的。最後,共同總結正確的測量方法。

接着讓學生測三角形和長方形的邊長,讓學生練習一下測量的方法,並交流是怎樣測量的。

  三)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既是檢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或保持的一種手段,也是使學生加深理解和鞏固知識的重要方式,爲此我設計了兩個層次的練習。

第一層次:觀察性練習。

這兩道練習,通過觀察、看、填寫的練習,檢查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並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第二層次:開放性練習。

估測:讓學生測量自己手掌的寬度,一紮的長度,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同時也讓學生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子。

這一題不但鞏固了學生的估測能力,同時也考查了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

  四)、說板書設計:

本節課板書簡單明瞭,重點突出,讓學生一眼就能看清本節的知識重點,便與學生記憶知識,提高學習效率。